关联理论与口译理解策略
《关联理论视角下汉英口译中隐喻翻译策略研究》范文

《关联理论视角下汉英口译中隐喻翻译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汉英口译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
在口译过程中,隐喻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语言艺术性,常成为翻译的难点。
关联理论为口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它强调语境、认知和交际的关联性,对隐喻翻译具有指导意义。
本文旨在从关联理论视角出发,探讨汉英口译中隐喻翻译的策略。
二、关联理论简述关联理论是由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认知语言学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过程,需要结合语境寻求最佳的关联性。
在翻译中,关联理论强调原文与译文之间的认知联系,以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推理和解释作用。
这一理论对于口译中的隐喻翻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三、汉英口译中隐喻的特点汉语和英语在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上存在差异,导致两种语言中的隐喻存在差异。
汉语中的隐喻往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意象,而英语中的隐喻则更注重逻辑性和抽象性。
因此,在汉英口译中,隐喻的翻译需要充分考虑两种语言的差异,寻求恰当的翻译策略。
四、关联理论视角下的隐喻翻译策略(一)文化背景的关联性在汉英口译中,隐喻的翻译需要充分考虑文化背景的差异。
译者应通过了解两种文化的背景知识,寻求文化背景之间的关联性,以便更准确地翻译隐喻。
例如,汉语中的“龙”往往象征着吉祥、尊贵,而在英语中,“dragon”则可能被理解为凶猛的生物。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结合文化背景进行解释和转换。
(二)语境信息的关联性语境信息是理解隐喻的关键。
在口译过程中,译者需要结合上下文和语境信息,寻找最佳关联性,准确理解并翻译隐喻。
例如,在政治演讲中,“春风化雨”可以翻译为“t o bring about change gently and effectively”,通过解释语境信息,使译文更加贴近原文含义。
(三)直译与意译相结合在汉英口译中,直译与意译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隐喻翻译策略。
直译可以保留原隐喻的形式和结构,而意译则可以根据语境进行解释和转换。
《2024年关联理论下记者会口译策略研究》范文

《关联理论下记者会口译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口译在各类国际会议、记者会等场合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众多的口译理论中,关联理论为口译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本文以记者会口译为研究对象,探讨关联理论下的口译策略,旨在提高口译的准确性和效率,为口译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二、关联理论概述关联理论是一种认知语用学理论,它认为交际是一种认知过程,人们通过寻找最佳关联来理解和解释对方的话语。
在口译过程中,关联理论可以帮助译员准确理解原语信息,寻找最佳关联,从而将信息准确、流畅地传达给听众。
三、记者会口译的特点与挑战记者会是信息传递的重要平台,口译在其中的作用尤为突出。
记者会口译具有信息量大、时效性强、语境复杂等特点。
译员需要快速捕捉原语信息,准确理解记者提问和发言人的回答,同时还要注意语境、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这些特点与挑战要求译员具备较高的语言功底、丰富的知识和快速的反应能力。
四、关联理论下的记者会口译策略(一)预判策略在记者会口译中,预判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译员需要提前了解会议主题、发言人的背景和发言内容,预测可能出现的词汇和句型。
通过预判,译员可以提前做好准备,提高口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二)意群划分策略意群划分策略是指将原语信息划分为意义完整的片段进行翻译。
在记者会口译中,由于信息量大、语速快,译员需要采用意群划分策略,将长句划分为短句或词组,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翻译。
(三)语境推理策略语境推理策略是指根据语境推断原语信息的含义。
在记者会口译中,由于语境复杂,有时会出现原语信息不明确或模糊的情况。
译员需要根据语境、文化等因素进行推理,寻找最佳关联,准确理解原语信息。
(四)快速反应策略快速反应策略是记者会口译中不可或缺的策咯。
由于时效性强,译员需要快速捕捉原语信息,并在短时间内进行翻译。
译员需要具备快速的反应能力,熟练掌握口译技巧,以便在紧张的场合中迅速作出准确的翻译。
五、结论本文以关联理论为指导,研究了记者会口译的策略。
《关联理论视角下科技英语口译策略研究》范文

《关联理论视角下科技英语口译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科技英语口译的需求日益增加。
口译工作不仅是语言间的桥梁,更是信息、技术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的媒介。
因此,对科技英语口译的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文将从关联理论视角出发,对科技英语口译策略进行研究,旨在为科技口译提供更有效的策略和指导原则。
二、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口译概述关联理论,由法国语言学家Dan Sperber和英国语言学家Deirdre Wilson共同提出,主要强调在交流过程中人类理解和使用语言的认知规律。
这一理论认为,人们之间的交际是一种以获得关联信息为目标的认知过程。
在此理论框架下,科技英语口译的目标即为通过理解源语信息并传递目标语信息,实现信息之间的有效关联。
三、科技英语口译的特点与挑战科技英语口译具有专业性强、术语多、信息密集等特点,这使得口译过程中可能遇到较多困难和挑战。
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术语理解的困难,需要对专业术语和复杂表达进行深入理解;二是逻辑关系理解难度大,需要对语境中的信息进行有效组织和处理;三是快速应对的要求较高,要求译者具有高度的心理素质和灵活应变能力。
四、关联理论在科技英语口译中的应用策略基于关联理论,本文提出以下科技英语口译策略:1. 语境构建策略:在理解源语信息时,需要构建恰当的语境,理解话语的隐含意义。
在科技英语口译中,通过分析语境中的逻辑关系、背景信息和上下文关系等,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并传达信息。
2. 术语管理策略:针对专业术语多的特点,译者需要建立术语库,熟悉常用术语及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
同时,采用记忆技巧和笔记方法等辅助手段,提高术语记忆和提取效率。
3. 信息重组策略:在处理信息密集的科技内容时,需要采用信息重组策略。
通过分析信息的逻辑关系和重要性,对信息进行合理组织和排序,使目标语表达更加清晰、有条理。
4. 跨文化交际策略:科技英语口译不仅涉及语言转换,还涉及文化交流。
《2024年关联理论视角下记者会口译策略研究》范文

《关联理论视角下记者会口译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记者会口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受到关注。
关联理论作为一种认知语用学理论,为口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文从关联理论视角出发,对记者会口译策略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口译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实现语言与信息的有效传递。
二、关联理论概述关联理论是由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认知语用学理论,主要探讨人类交际中的认知过程。
该理论认为,交际是一个认知过程,人们在交际中寻找最佳关联,即最能够传达信息意图的表述方式。
在口译过程中,译者需要理解发言人的意图,并在短时间内找到最佳关联,将信息准确、有效地传递给听众。
三、记者会口译的特点与挑战记者会口译具有时效性、准确性、专业性等特点,要求译者具备快速反应、准确理解、语言表达等能力。
同时,记者会口译还面临着文化差异、专业术语、即兴发言等挑战。
因此,译者需要采用合适的口译策略,以应对这些挑战。
四、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口译策略(一)理解发言人意图在口译过程中,理解发言人的意图是至关重要的。
译者需要运用关联理论,从发言人的话语中寻找最佳关联,理解其真正意图。
这需要译者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语言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
(二)语言转换策略在口译过程中,语言转换是必不可少的。
译者需要根据听众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将发言人的话语准确地传达给听众。
同时,译者还需要注意语言的流畅性和连贯性,以保持口译的准确性。
(三)即兴翻译与预测记者会口译往往面临即兴发言的情况,这就要求译者具备即兴翻译的能力。
此外,预测也是口译过程中的重要策略。
译者需要根据发言人的话语和语境,预测其下文内容,以便提前做好准备。
这需要译者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
(四)跨文化交际意识由于记者会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因此跨文化交际意识在口译过程中至关重要。
译者需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习惯和礼仪规范,以避免因文化差异导致的误解或冲突。
《关联理论视角下汉英口译中模糊语翻译策略研究》范文

《关联理论视角下汉英口译中模糊语翻译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在跨文化交流中,语言翻译是一项复杂且重要的任务。
特别是在汉英口译中,由于中英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文化背景和语境上的差异,翻译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挑战。
其中,模糊语的翻译是口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模糊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表达上具有灵活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在汉英口译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模糊语的翻译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从关联理论视角出发,探讨汉英口译中模糊语的翻译策略。
二、关联理论与翻译策略关联理论是一种认知语用学理论,认为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通过寻找话语之间的关联来理解话语的意义。
在翻译过程中,关联理论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在汉英口译中,译者需要从源语中寻找与目标语相对应的翻译策略,而这一过程恰恰依赖于寻找语言间的关联性。
对于模糊语的翻译,关联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以下策略:1. 意译策略:由于中英文化背景和语境的差异,有时源语中的模糊语在目标语中无法找到完全对应的表达。
此时,译者需要借助意译策略,根据上下文和语境理解源语的含义,并在目标语中用更为清晰、明确的表达方式传达原意。
2. 音译加注策略:对于一些具有文化特色的模糊语,可以采用音译加注的策略。
即先将源语中的模糊语音译成目标语中的发音相近的词语,然后加注解释其含义和背景。
这样既保留了原语的韵味,又帮助目标语听众理解其含义。
3. 直译策略:在某些情况下,源语中的模糊语在目标语中可以找到相近的表达方式。
此时,可以采用直译策略进行翻译,以保留原语的语义和韵味。
但需要注意的是,直译并非完全照搬原文,而是要在理解原意的基础上进行翻译。
三、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说明上述翻译策略在汉英口译中的应用,本部分将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一: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发言人使用了“风景这边独好”这一表达。
在中文中,“独好”是一种模糊的赞美之词。
在口译过程中,译者采用了意译策略,将其翻译为“This place is particularly beautiful”,既传达了原意又使目标语听众更容易理解。
《关联理论视角下科技英语口译策略研究》范文

《关联理论视角下科技英语口译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科技英语口译在跨国交流和合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关联理论作为一种认知语用学理论,为口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本文从关联理论视角出发,探讨科技英语口译的策略研究,旨在提高口译质量和效率,促进科技领域的国际交流。
二、关联理论概述关联理论是一种认知语用学理论,它认为交际过程是寻求最佳关联的过程。
在口译中,关联理论强调的是译员在理解和表达过程中寻找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最佳关联,以实现准确、流畅的翻译。
科技英语口译要求译员具备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能够在复杂的技术语境中寻找并建立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关联。
三、科技英语口译的特点与挑战科技英语口译涉及的专业领域广泛,包括计算机科学、生物技术、物理化学等。
其特点包括术语繁多、概念抽象、信息密度大等。
这些特点给口译工作带来了挑战。
首先,译员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语言功底,以准确理解源语信息。
其次,译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实现流畅的目标语输出。
最后,译员需要在短时间内寻找并建立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最佳关联,以实现高效、准确的翻译。
四、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科技英语口译策略(一)预译准备策略预译准备是科技英语口译的重要策略之一。
在口译前,译员需要充分了解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积累术语和背景知识。
此外,译员还需要熟悉行业术语和表达方式,以便在口译过程中快速找到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关联。
(二)听辨理解策略听辨理解是口译的核心环节。
在科技英语口译中,译员需要准确理解源语信息,抓住讲话者的意图和重点。
这需要译员具备敏锐的听觉辨别能力和优秀的语言理解能力。
此外,译员还需要关注讲话者的语气、语调和表情等非语言信息,以辅助理解。
(三)即时翻译策略即时翻译是科技英语口译的关键环节。
在口译过程中,译员需要在理解源语信息的基础上,快速找到目标语表达方式,并实现准确、流畅的翻译。
这需要译员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良好的应变能力。
《2024年关联理论视角下汉英口译中隐喻翻译策略研究》范文

《关联理论视角下汉英口译中隐喻翻译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隐喻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修辞手法,在汉英口译中占据重要地位。
它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达,还深化了信息的内涵。
然而,由于汉英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及表达习惯的差异,隐喻的翻译成为口译中的一大挑战。
本文旨在从关联理论视角出发,探讨汉英口译中隐喻翻译的策略,以期为口译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二、关联理论概述关联理论是一种认知语用学理论,它认为交际过程是一个寻找最佳关联的过程。
在口译中,关联理论强调译员应根据语境寻找原文与译文之间的最佳关联,以实现信息的准确传递。
隐喻的翻译过程亦应遵循这一原则,通过寻找源语与目标语之间的关联,实现隐喻意义的准确传达。
三、汉英口译中隐喻翻译的挑战汉英口译中隐喻翻译的挑战主要来自文化差异、语言差异和思维方式的差异。
文化差异导致隐喻含义的差异,语言差异使得隐喻的表达方式不同,而思维方式的差异则影响了隐喻的理解和接受。
这些因素都增加了汉英口译中隐喻翻译的难度。
四、关联理论视角下的隐喻翻译策略(一)直译加解释策略直译加解释策略是指在口译过程中,将隐喻的直接意义进行翻译,并辅以解释或补充说明,以帮助目标语听众理解其隐含意义。
这种策略适用于文化内涵相似或相近的隐喻。
例如,汉语中的“像太阳一样热情”,可以直译为“As enthusiastic as the sun”,并补充说明“表示非常热情”。
(二)意译策略意译策略是指根据语境和目标语的表达习惯,对隐喻进行重新表述,以实现意义的对等。
这种策略适用于文化内涵差异较大的隐喻。
例如,汉语中的“鱼水情深”,可以意译为“close an d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like fish and water”,以更好地传达原意。
(三)释义加重构策略释义加重构策略是指对隐喻进行解释和重构,使其在目标语中产生与源语相似的表达效果。
这种策略适用于源语与目标语中无法找到完全对应表达的隐喻。
《2024年关联理论下记者会口译策略研究》范文

《关联理论下记者会口译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记者会口译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形式,在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关联理论的兴起和发展,其在口译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以关联理论为指导,对记者会口译策略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提高口译的准确性和效率,为口译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二、关联理论概述关联理论是一种认知语用学理论,它认为交际过程中的关键在于交际双方通过共享的语境信息寻找最佳关联。
在口译过程中,译员需要迅速理解原语信息,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信息准确传达给目标语听众。
因此,关联理论对于指导口译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三、记者会口译的特点与挑战记者会口译是指在新闻发布会上,译员对发言人的话语进行翻译,使目标语听众能够理解并掌握原语信息的一种口译形式。
其特点主要包括:时间紧迫、信息量大、语境复杂等。
这些特点给口译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要求译员具备快速理解、准确表达、灵活应变的能力。
四、关联理论在记者会口译中的应用根据关联理论,口译过程中的关键在于寻找最佳关联。
在记者会口译中,译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应用关联理论:1. 理解原语信息:译员需要迅速理解发言人的话语,把握其意图和含义。
这需要译员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和广泛的知识储备。
2. 寻找共享语境:译员需要寻找与目标语听众共享的语境信息,以便更好地传达原语信息。
这需要译员了解目标语听众的背景和文化习惯。
3. 翻译策略选择:根据原语信息和共享语境,译员需要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
常见的策略包括直译、意译、增译等。
其中,直译可以保持原语的表达方式,意译可以更好地传达原语的含义,增译则可以补充原文中未明确表达的信息。
4. 灵活应变:在口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如发言人话语含糊、语速过快等。
这时,译员需要灵活应变,通过猜测、询问等方式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
五、记者会口译策略研究基于关联理论,本文提出以下记者会口译策略:1. 预置知识储备:译员需要提前了解相关领域的背景知识和专业术语,以便更好地理解原语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levance theory and the tactics of verbal comprehension in interpreting
RUI Min ( English Department , SISU , Chongqing 400031 , China) Abstract :Relevance Theory (Sperber & Wilson , 1986) emphasizes that the success of verbal comprehension de2 pends on two conditions : (1) whether the hearer can find out the optimal relevance of the source text to its con2 text ; (2) whether the hearer can infer from the relevance until the contextual effect is yielded. Generally speak2 ing , if the relevance is close , the effort spent in inferring is little and the contextual effect is good ; if the rele2 vance is loose , the effort s the contextual effect is poor. According to this theory ,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peed and quality of verbal comprehension in interpreting , the interpreter should create a context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ource or find out the relevance of the context to the source. This paper will make an exploratory research on the relevance theory as well as its help to the verbal comprehension in interpreting. Key words :relevance ; contextual assumption ; communicative context ; linguistic context
·101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域的知识是相当重要的 。译员的知识结构越完善 、经 政策 。于是 ,译员应该事先了解这些政策的基本内
速度和质量的策略在于 ,译员应当尽量建立或寻找和 的 ,A、B 方作为信息的发出者或接受者的角色也是不
话语信息密切关联的语境假设 。
断变化的 ,所以 ,语境的生成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
首先 ,我们来分析一下在口译过程中话语信息传 译员从任何一方所获取的信息都有可能成为其理解
递的特点以及译员的地位和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 ,关 另一方的话语的语境假设 ,他必须对双方都有所了
广泛 ,太笼统 ,译员不可能单独通过它来迅速而准确 力放在所期待的主要内容上 ,这样既减轻了记忆负荷
地找到与话语信息的关联 ,所以译员必须根据某些原 又提高了理解速度 。
关联就是指其中的认知与推理过程 。”[1] (P133) 这个过 方必须根据各自的语境假设来寻找与对方所发出的
程包括两个方面 :语境效果 (contextual effects) 和在推 话语信息相关联的内容 。在口译活动中 ,由于语言的
理中付出的努力 (processing effort) 。当新出现的信息 隔阂 ,这种寻找关联性的工作实际上是通过译员来真
摘 要 :Sperber 和 Wilson (1986) 的关联理论认为 ,对话语的理解应依靠语境 (也称语境假设) 来寻求信息的关联 , 然后再根据话语与语境的关联情况进行推理 ,求得语境效果 。通常情况下 ,关联性强 ,推理所付出的努力就小 ,语 境效果就好 ;关联性弱 ,推理所付出的努力就大 ,语境效果就差 。按照这一理论 ,口译人员提高话语理解的速度和 质量的策略在于尽量建立或寻找和话语信息密切关联的语境假设 。本文将就关联理论及其对口译理解的影响和 作用作一番初步的探索 。 关键词 :关联性 ;语境假设 ;社交语境 ;语言语境 中图分类号 : H315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 3831 (2000) 03 - 00100 - 04
2000 年 7 月 第 16 卷 第 3 期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July , 2000 Vol . 16 No. 3
关联理论与口译理解策略
芮 敏 ①
(四川外语学院 英语系 ,重庆 400031)
供了这方面的重要启示和帮助 。
方和 B 方分别通过 C 方的帮助采用各自的母语来理
关联理论认为 ,对话语的理解应依靠语境 (也称 解话语信息 ,而 C 方所接受的话语信息却来自语言
语境假设) 来寻找信息的关联 ,然后再根据话语与语 和文化背景差异巨大的两个方向 。然而 ,言语交际的
境的关联情况进行推理 ,求得语境效果 。也就是说 , 真正动机是为了实现 A 方与 B 方之间的沟通 (如图
与听话者头脑中已有的信息 (即语境假设) 产生相互 正实施的 。于是这样就产生了一种十分特殊的情况 ,
作用时 ,听话者便以这两种信息的共同作用为前提 , 译员毕竟是不同于 A、B 任何一方的主体 ,具有自己
来推出合乎逻辑的结论 ,这就获得了新的语境效果 。 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习惯 ,也就是说 ,他在对 A、B 双方
语境效果的产生离不开推理方面付出的努力 。如果 分别发出的话语信息进行理解时 ,运用的是自己头脑
话语信息与语境假设的关联性越强 ,在推理时所付出 中形成的语境假设 。因此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 ,假如
的努力就越小 ;如果话语信息与语境假设的关联性越 A、B 方是使用同一种语言进行对话的话 ,那么他们在
验越丰富 ,对话语的反应就越灵敏 、越深刻 。然而 ,话 容 ,如税收 、工商登记 、外汇 、管理 、信贷等方面的信
语理解仅仅依靠认知环境还不够 。认知环境的形成 息 。然后译员再根据这些内容有针对性地准备有关
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译员每参与一次口译活动 ,便在 的专业术语的译法 ,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译员对专业
短时间内建立与交际双方相当的认知环境是不可能 术语的反应速度 。二 、在口译的进行阶段帮助译员直
的 ,也是没有必要的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 , 接预测语句或语段的意思 。有经验的译员都有这样
人是依靠短时记忆来处理进入感觉器官的外部信息 的体会 ,某一句话或某一段话还未说完时 ,听话的人
的 ,而短时记忆的容量却很有限 。在没有复述的条件 就已经明白了整句话或整段话的含义了 。在很多情
的难度也随之降低 ,这样 ,理解的速度和质量就越高 ; 来理解话语信息的语境假设能够尽量接近译语接收
反之 ,交叉的程度越低 ,理解的效果就越差 。倘若完 者所采用的语境假设 ,那么语境效果上的差距就会大
全不交叉 ,那么交流就会中断 。因此 ,提高口译理解 大缩小 。然而 ,不容忽视的是 ,话语信息是不断变化
联理论提供给口译理解的重要启示之一 。只有当译 意来实现的语境效果 ,同译员从他们发出的话语信息
员的大脑中已经具备 ,或者能够形成与所接受的话语 和语境中寻找关联而获得的语境效果毕竟是有区别
信息相互交叉的部分 ,话语理解才能取得成功 。交叉 的 。这就意味着 ,在口译的过程中 ,源语信息与译员
的程度越高 ,推理所耗费的时间和努力就越少 ,理解 传达的信息是不可能完全对等的 。但是 ,如果译员用
弱 ,话语推理时所付出的努力就越大 。那么 ,根据这 理解彼此发出的话语信息时所借助的语境假设 ,与译
一理论 ,口译人员对话语理解的前提是 ,其头脑中是 员对同一信息所采用的语境假设应该是有差异的 。
否拥有与话语信息发生联系的语境假设 。这就是关 因此 ,无论是 A 方还是 B 方 ,他们力图按照各自的本
联理论研究的话语理解是在操同一自然语言的人们 解 ,才谈得上建立或寻找到与 A、B 方各自接近的语
之间进行的 ,而口译中的话语理解所涉及的因素要复 境假设 。
杂得多 。如图所示 :
既然话语信息千变万化 ,那么建立或寻找与话语
信息密切相关的语境假设的着眼点在什么地方呢 ?
让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语境的构成要素和特点 。所谓
下 ,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保持的时间只有 15 —30 秒 。 况下 ,这就是社交语境在起作用 。如果译员对外商投
这就意味着译员寻找信息关联的时间十分有限 。如 资政策有一定的了解的话 ,当谈判双方一旦涉及到此
果话语本身的信息密度很大 ,而语境假设又很模糊 , 话题时 ,译员的社交语境假设便能迅速与话语信息发
口译是一种即席的双语之间的口头转换活动 ,具 有时间上的封闭性和空间上的开放性 。一方面 ,这种 转换活动受到时间上的严格限制 。译员通常需要在 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听清 、理解和表达三个步骤 ,一般 无条件中途寻求他人帮助 、查阅资料或者反复推敲考
虑 。另一方面 ,这种转换活动有时并非在固定的场所 和人员之间进行 ,话语信息缺乏稳定性和规范性 ,例 如信息的密度 、速度等始终处于变化的状态 。因此 , 口译活动的空间呈现广泛而灵活的特点 。口译在时 间和空间上的这种对立作用给译员对话语的理解带
① 收稿日期 :1999 - 11 - 15 作者简介 :芮敏 (1969 - ) ,女 ,四川外语学院英语系讲师 ,硕士 ,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