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侵权判定专题
专利的侵权判定通俗易懂的例子

一、说明专利的概念和作用专利是指国家对发明者创造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作出的保护和奖励制度,是一种由国家赋予的独家使用权。
专利的获得可以为发明者带来经济效益,也可以促进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
二、侵权行为的定义侵权是指未经专利所有人的允许,利用了专利的技术或者产品,或者超出了专利声明的权利范围的行为。
侵权行为给专利所有人带来了经济损失,因此需要依法追究责任。
三、侵权行为的举例以某某公司申请的一种发明专利为例,该公司研发了一种新型的太阳能光伏电池,并取得了专利。
然而,在市场上发现了另一家公司生产的类似产品,这家公司没有取得专利所有人的许可,因此构成了侵权行为。
在另一个案例中,甲公司申请了一种专利,专利声明中明确规定了该技术只能用于某一具体领域,但乙公司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将该技术应用到了其他领域,这同样构成了侵权行为。
四、侵权行为的判定标准在侵权行为的判定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 专利权的存在:必须确保被侵权的对象确实是一项拥有专利权的技术或产品。
2. 侵权行为的事实:需要证明被告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对专利技术或产品进行了利用。
3. 侵权行为的主观故意:需要证明被告具有主观故意侵犯专利权的行为,而非无心之失或不可避免的情况。
4. 侵权行为的损害后果:需要证明被侵权行为给专利所有人带来了实际经济损失。
五、侵权行为的法律规定和救济措施侵权行为在法律上是被禁止的,专利法对侵权行为做了明确的规定,并规定了相应的救济措施。
专利法规定,侵权行为可以通过诉讼、和解、赔偿等方式来解决。
专利所有人可以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请求法院判令对侵权行为采取制止、消除、赔偿等措施,并赔偿经济损失等。
六、总结专利的侵权判定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只有明确专利的范围和侵权行为的事实,才能更好地保护专利所有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正确理解与应用专利法,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激发创新动力,推动我国创造型国家建设。
专利侵权判定等同原则和禁止反悔原则浅析

专利侵权判定等同原则和禁止反悔原则浅析专利侵权行为的判定原则有:1、全面覆盖原则。
全面覆盖原则是专利侵权判定中的一个最基本原则,也是首要原则。
2、等同原则。
3、禁止反悔原则。
4、捐献原则。
5、先用权原则。
先用权原则即先用抗辩权,源自于法律的公平原则。
6、实施公知现有技术不侵权原则(现有技术抗辩原则)。
其中等同原则的适用受禁止反悔原则的限制,本文着重从制度设计的底层逻辑分析为什么等同原则受到禁止反悔原则的限制。
等同原则的渊源历史:专利法通过授予发明临时的“垄断权”来“促进科学和技术的进步”。
这种“垄断权”是一种财产权,像其他财产权一样,其边界应该是明确的。
边界的明确对促进科技进步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使我们能够对发明进行有效的投资。
专利持有人应该知道什么是属于他的,而公众应该知道什么不属于他(专利持有人)。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专利法要求发明人“清楚、简要地限定其发明”,这是法律试图在专利持有人权利与公众利益之间寻找平衡。
发明人基于法律承诺的“垄断权”利益不断促进科技进步,而公众也应该在专利持有人独享的权利范围之外被鼓励去追求发明、创造和创新。
但问题在于:任何语言都有其局限性,书面表达更是如此,文字很难抓住专利申请中某一事物的实质。
专利申请人在为其发明申请专利并将其公开的同时,也承担着其他人不遗余力地钻专利语言空子的风险。
一项发明大多以有形的结构或者一系列图纸的形式存在。
语言描述常常是为了满足专利法的要求而在事后形成的。
这种从机器到语言的转化所带来的意思偏差,难以避免。
而且,一项新奇的发明无法用现存的语言描述,是合理现象;字典因其滞后性无法始终跟得上发明者的脚步。
从逻辑上而言,事物并不是以语言为基础才被制造出来的,事实正好相反,语言是以事物为基础才存在的。
专利权利要求中的语言可能无法抓住发明的每一个细微差别或者完全精确地描述该发明的新颖性。
如果专利仅仅以字面条款来解释的话,他们的价值则会被大打折扣。
专利侵权判定培训

03
专利侵权判定案例分析
相同侵权案例
01
相同侵权案例
指侵权行为人直接复制了专利技术方案,制造、销售、进口与专利技术
方案完全相同的产品的行为。
02 03
案例1
甲拥有某项产品的专利权,乙未经甲的许可,直接复制甲的专利技术方 案,制造、销售与甲的专利技术方案完全相同的产品,乙的行为构成相 同侵权。
案例2
寻求专业法律支持
在维权过程中,企业应寻求专 业律师的法律支持,确保维权 行动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合理索赔与谈判
在维权过程中,企业应根据实 际情况合理索赔,并在协商解
决时采取合适的谈判策略。
05
专利侵权判定培训总结
培训收获与体会
深入理解专利法规
通过培训,我深入了解了 专利法规的细节和要求, 对专利侵权判定的标准和 流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企业应与合作伙伴、供应商等签订合 同,明确约定知识产权保护条款,并 对合作方进行专利侵权审查。
研发阶段专利布局
在产品研发阶段,企业应进行专利布 局,提前申请相关专利,保护创新成 果。
专利侵权应对策略
01
02
03
及时发现与取证
企业应建立专利侵权监测 机制,及时发现侵权行为 并收集相关证据。
协商解决与调解
专利侵权判定培训
目录
• 专利侵权概述 • 专利侵权判定标准 • 专利侵权判定案例分析 • 专利侵权预防与应对 • 专利侵权判定培训总结
01
专利侵权概述
专利侵权定义
专利侵权是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为 生产经营目的使用、许诺销售、销售 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 及制造、进口其专利产品的行为。
案例2
庚拥有某项产品的专利权,辛未经庚的许可,进口与庚的 专利技术方案相似的产品,且该相似部分属于庚的专利保 护范围,辛的行为构成相似侵权。
专利侵权判定培训精品PPT课件

nm sdx120.c n
nm szldx.c om
nm szldx.c n
nm zldx.c om
nm zldx.c n
未销售但有销售的意愿
nm szlzx.c om nm szlzx.c n
dxzxnm .c om dxzxnm .c n
nmdxy nmdxy
专利侵权判定
1
主要内容
▪ 专利侵权行为 ▪ 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侵权判定 ▪ 专利侵权抗辩 ▪ 外观设计专利侵权行为
2
一、专利侵权行为的法定要件
▪ 定义(专利法11条)
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 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 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 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外观设计专利权被授予后,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 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许 诺销售、销售、进口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
dxbky
dxbky
dxbky
dxbj kwzx.c om
窗中陈列或者在展销会上展出等方式作出销售商品的意思表 sxzlj sfl.c om sxj sflzl.c om sxj sfl120.c om sj srzlzx.c om sj zzlj sfl.c om
擅自实施 超出许可范围 再许可问题
5
一、专利侵权行为的法定要件
▪ 3、以生产经营为目的
专利法11条所称“以生产经营为目的”,是指为工农业生产或 商业经营等目的,不限于以营利为目的(搭售) ,但不包括 个人使用或者消费目的。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许诺销售、销售专利产品或者依 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的,或者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制造、 使用、进口专利产品或者使用、进口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 的产品的,属于具有生产经营目的的行为。
专利侵权案例法律知识点(3篇)

第1篇一、引言专利侵权案件在当前社会中日益增多,涉及各个领域和行业。
专利侵权不仅损害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还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
本文将结合专利侵权案例,对专利侵权法律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分析。
二、专利侵权概述1. 专利侵权定义专利侵权是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擅自实施他人专利的行为。
专利侵权行为包括: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专利产品,或者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2. 专利侵权类型(1)直接侵权: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专利的行为。
(2)间接侵权:明知或者应知他人实施专利侵权行为,仍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宣传等。
三、专利侵权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甲公司拥有一项名为“一种新型节能灯具”的实用新型专利。
乙公司未经甲公司许可,在其生产的灯具上使用了与甲公司专利相同的结构、技术特征。
甲公司发现后,向法院提起诉讼。
2. 案例分析(1)侵权认定法院审理认为,乙公司的灯具与甲公司的专利在技术特征上具有相同之处,且乙公司明知甲公司拥有该专利,却仍然实施侵权行为,构成专利侵权。
(2)法律责任根据《专利法》规定,乙公司应当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甲公司经济损失。
3. 案例启示(1)权利人应加强专利保护意识,及时申请专利,确保自身合法权益。
(2)企业应尊重他人专利,避免侵权行为。
(3)法院应加大专利侵权案件审理力度,维护专利权人合法权益。
四、专利侵权法律知识点1. 专利侵权构成要件(1)专利权有效存在:专利权人拥有合法有效的专利权。
(2)侵权行为存在:行为人实施了专利侵权行为。
(3)侵权行为具有违法性:行为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擅自实施专利。
(4)侵权行为具有危害性:侵权行为给专利权人造成损失。
2. 专利侵权责任(1)停止侵权:侵权行为人应当立即停止侵权行为。
(2)赔偿损失:侵权行为人应当赔偿权利人因侵权行为所遭受的损失。
(3)公开道歉:侵权行为人应当向权利人公开道歉。
3. 专利侵权诉讼时效根据《专利法》规定,专利侵权诉讼时效为两年,自权利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
专利侵权的法律规制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
专利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力度不断增强。
然而,专利侵权现象也日益突出。
本文以一起智能手表专利侵权案为例,探讨专利侵权的法律规制。
二、案件概述原告:A公司,一家专注于智能穿戴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
被告:B公司,一家电子产品制造商。
案情:A公司于2010年研发出一款名为“智能手表”的专利产品,并于2011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2016年,A公司发现B公司生产的某款智能手表与其专利产品存在高度相似,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B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
三、法院审理过程1. 被告答辩B公司辩称,其生产的智能手表与A公司的专利产品存在一定差异,不属于侵权行为。
同时,B公司还表示,其产品在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若停止销售将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2. 法院调查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对涉案产品进行了技术鉴定。
鉴定结果显示,B公司的智能手表在技术特征上与A公司的专利产品存在高度相似,属于侵权行为。
3. 法院判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法院判决B公司立即停止生产、销售侵权产品,并赔偿A公司经济损失100万元。
四、案例评析1. 专利侵权的认定本案中,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认定B公司的智能手表与A公司的专利产品在技术特征上存在高度相似,构成侵权。
这表明,在专利侵权案件中,法院主要从技术特征上进行判断。
2. 专利侵权的法律规制(1)专利权人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本案中,A公司作为专利权人,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
(2)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五十九条规定,侵权人应当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法律责任。
本案中,法院判决B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A公司经济损失,体现了法律的规制作用。
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侵权判定

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侵权判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创新的不断推进,专利拥有者对于其专利的保护日益重视。
在专利侵权的案件中,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是最常见的侵权类型。
而在如何判定这些侵权案件方面,也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不同之处在于:发明专利是针对那些前所未有的发明或过程,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实用新型专利则是指那些不属于发明创造,但其形状、结构或组合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的产品或者做法。
因此,在对这两种专利的侵权案件进行判定时,需要根据专利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分析。
一般而言,对于发明专利的侵权案件,需要满足以下三个要素:一是被控侵权行为需要涉及到专利中的全部或部分技术特征;二是该技术特征是该侵权行为所必需的;三是该侵权行为具有独立的经济价值。
而对于实用新型专利的侵权案件,则需要满足以下三个要素:一是侵权行为必须包含该专利中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的技术特征;二是该技术特征在技术上具有独立性;三是该侵权行为具有经济价值。
下面分别给出三个实际的案例,以更好地说明对于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侵权案件的判定方法。
案例一:某公司申请了一项实用新型专利,用于汽车内部手柄的设计。
该专利的技术特征在于手柄的形状具有新颖性,并且可以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该公司发现,竞争对手正在销售一款与其专利几乎一致的手柄。
该公司于是将其竞争对手告上了法庭。
法庭判决认为,被告销售的手柄虽然在形状上与原告的专利类似,但是技术特征并不具有独立性,并不能构成专利侵权。
案例二:某公司申请了一项发明专利,用于农业机械的设备。
该专利的技术特征在于机械在工作过程中具有高效节能和易操作的特点。
该公司发现,竞争对手在其销售的设备中采用了与专利几乎一致的技术特征。
该公司起诉竞争对手侵犯了其发明专利。
法庭最终认定,被告的设备采用了大部分原告专利的技术特征,并且还具有独立的经济价值,因此构成了专利侵权。
案例三:某公司申请了一项实用新型专利,用于手机壳的设计。
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侵权判定PPT培训课件

专利侵权预防与对策
加强专利布局与保护
STEP 02
STEP 01
建立完善的专利布局体系, 确保企业在不同领域、不 同技术点上拥有足够的专 利保护。
STEP 03
及时申请专利,确保技术 成果得到有效保护。
加强专利申请前的检索和 分析,避免侵犯他人专利 权。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研发投入,提高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详细描述
等同原则是指在侵权判定中,如果被控侵权物的技术特征与 专利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相比,仅仅是表述 上的等同替换,那么这种替换应当被视为等同,从而认定为 侵权。
捐献原则
总结词
如果专利申请文件或者专利说明书中 明确表示某项技术特征是用于解决技 术问题的非必要手段,则该技术特征 不被认为是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侵权判定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自专利制度诞生以来,侵权判定一直是专利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各国 专利法对于侵权判定有不同的规定和标准,但随着国际合作的加强,各国逐渐 形成了较为一致的判定原则和方法。
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侵权判定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和争议。未来,侵权 判定将更加注重平衡各方利益,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和制度。
详细描述
本案例主要涉及药品制备方法和化合物结构 方面的专利权保护。通过对比被控侵权药品 和专利文件描述,判断是否构成侵权行为,
并分析专利权保护范围的合理性。
案例四:机械制造专利侵权判定
总结词
机械制造专利侵权判定案例,涉及机械部件设计和制造工艺方面的专利权保护。
详细描述
本案例主要涉及机械部件设计和制造工艺方面的专利权保护。通过对比被控侵权机械部 件和制造工艺与专利文件描述,判断是否构成侵权行为,并分析专利权保护范围的合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叫侵犯专利权
专利法11.1:一项专利权被授予后,除 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 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 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 销售、许诺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 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销售、许 诺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 的产品。
被控侵权物:铝芯材+绝缘层
全部技术特征原则
权利要求书的作用是确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即通过向公众表明构成发明或实用新型的技术 方案所包括的全部技术特征,使公众能够清楚 的知道实施何种行为会侵犯专利权,从而一方 面为专利权人提供有效合理的保护,另一方面 确保公众享有使用技术的自由。只有对权利要 求书所记载的全部技术特征给与全面、充分的 尊重,社会公众才不会因权利要求内容不可预 见的变动而无所适从,从而保障法律权利的确 定性,从根本上保证专利制度的正常运作和价 值实现。
下位概念技术特征
当专利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技术特征采用的是上位概 念特征,而被控侵权物采用的是下位概念特征,而 权利要求的其余技术特征均被被控侵权物所包含, 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被控侵权物的该技术特征与权利 要求中以上位概念方式表述的技术特征相同,构成 侵权。
例:1、一种导线,包括金属导电芯材,和用于包裹 芯材的绝缘材料。
专利权有效性原则
专利授权后,权利人方可提出专利侵权诉讼。 解释文本和解释对象:权利人须依据已经发生
法律效力的专利文件,不能简单的依据复审委 的决定。
确定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应当以 公告授权时的权利要求文本为依据。
经过专利维持程序且专利被部分无效的,应当以发 生法律效力的文书确定维持的权利要求为依据。
即不排除权利要求中未指出的组分 。
怎样阅读权利要求项
封闭式用语 中文:由.........组成、组成为: 英文:consisting of
be composed of 其含义是仅包括权利要求所指出的组分而
排除所有其他组分 。
专利侵权判定基准
专利权有效性原则 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侵权判定
全部技术特征原则 折衷解释原则 等同原则 禁止翻悔原则 “多余指定原则”
例:现有技术:杯体 A专利(权利要求):一种茶杯,包括杯体和杯盖。
新申请(权利要求) :一种茶杯,包括杯体、杯盖和 杯柄。
侵权判断的比较对象
A:拿侵权产品与专利产品对比? B:将侵权产品专利的权利要求与专利权
利要求对比? C:将侵权产品与专利权利要求对比?
怎样阅读权利要求项
例(权利要求书): 1、一种茶杯,包括杯体、杯柄和杯盖。 2、根据权1所述的茶杯,其中,所述杯体为双
层结构。 3、根据权2所述的茶杯,其中,所述杯体上设
有加热装置。 4、根据权3所述的茶杯,其中,所述杯盖上设
有茶叶贮存室。 5、根据权1-4任一项所述的茶杯,其中,所述
杯柄上套设有隔热层。
怎样阅读权利要求项
1、独立权利要求 2、从属权利要求
3 4 5
怎样阅读权利要求项
(1)判断侵权时应以独立权项作为判断 的依据,一般不考虑从属权项。
权利要求折衷解释原则
在确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时,即不能将 专利权保护范围仅限于权利要求书严格 的字面含义上,也不能将权利要求书作 为一种可以随意发挥的技术指导。
权利要求折衷解释原则
确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 求书的实质内容为基准,在权利要求书 不清楚时,可以借助说明书和附图予以 澄清,对专利权的保护可以延伸到本领 域技术人员在阅读了专利说明书和附图 后,无须经过创造性劳动即能联想到等 同特征的范围。
全部技术特征原则
增加技术特征
被控侵权物包含了权利要求记载的全部技术 特征之外,又增加了其他技术特征的,不论 增加的技术特征本身或者与其它技术特征相 结合产生的功能和/或效果如何,人民法院 应当认定被控侵权物落入专利权保护范围, 被控侵权人构成专利侵权。
例:一种茶杯,具有纯净过滤功能。
全部技术特征原则
(2)什么是独立权项:从整体上反映发 明的技术方案,记载为达到发明目的必 要技术特征的权项,也就是一种权项中 最宽的权项。
怎样阅读权利要求项
注意权项中的用语-开放式用语 中文:含有、包含、包括 英文: comprise、comprising contain 、containing、 include 、 including 其含义是除含有这些以外还可含有其他的东西,
等同原则
等同原则(Doctrine of Equivalents ):指
侵权物的技术特征和专利技术特征相比, 表面上有一个或若干个技术特征不相同, 但实质上是以相同的方式或技术手段替 换了专利的一个或若干个必要技术特征, 使得侵权物产生了与专利技术实质上相 同的技术效果,这时应当认为侵权物未 脱离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在依据发明专利说明书时,应当以《发明专利说明 书》而非《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为准。
全部技术特征原则
全面覆盖
如果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的技术特征 包含了专利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全部技术特征, 则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全部技术特征原则
缺少技术特征
被控侵权物缺少权利要求记载的一项或者多 项技术特征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被控侵权 物没有落入专利权保护范围,被控侵权人不 构成专利侵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等同原则的司法解释
21号解释:三基本一普通 被控侵权物中,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技术
特征,是专利权利要求中相应技术特征的等同
物(equivalent ):
(1)被控侵权物中的技术特征与专利权利要 求中的相应技术特征相比,以基本相同的手段, 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产生了基本相同的效果; (2)对该专利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 说,通过阅读专利权利要求和说明书,无需经 过创造性劳动就能够联想到的技术特征。
界定专利保护范围的法律依据
法第59.1: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 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 明书及附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
常遇见的问题
经常有人问: 问题之一:”我申请一个专利怕侵权”--申请
专利是否会侵权? 问题之二:”我申请的专利授权后,就不会侵
权了”--有了专利是否还会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