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开篇课

文言文阅读开篇课同学们,今天咱们要开启一门非常有趣也很有意义的课程——文言文阅读。
或许一提到文言文,有的同学会觉得头疼,那些之乎者也,那些复杂的句式和生僻的字词,好像一道道难以跨越的沟坎。
但其实啊,文言文并没有那么可怕。
咱们先来说说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
文言文是咱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里面蕴含着老祖宗们的智慧和思想。
通过阅读文言文,我们能够穿越时空,和古代的文人墨客、英雄豪杰对话,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理想抱负。
比如说,读《论语》,我们能从孔子的教诲中明白做人的道理;读《岳阳楼记》,能领略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胸怀。
而且,文言文对于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也有很大的帮助。
它能够让我们的语言更加精炼、准确,让我们的思维更加严谨、深刻。
当我们能够熟练地阅读和理解文言文之后,再去写作文,那语言的表现力肯定会更上一层楼。
那怎么才能学好文言文呢?首先,要积累字词。
文言文里有很多实词、虚词,它们的意思和用法跟咱们现在的不太一样。
这就需要我们像积累英语单词一样,把常见的字词的意思和用法记下来。
比如说,“之”这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有不同的意思,有的时候是“的”,有的时候是“到”,还有的时候是取消句子独立性。
咱们要多做积累,多做比较,才能准确地理解。
其次,要掌握句式。
文言文的句式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别,比如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等等。
我们要学会分析这些句式,弄清楚句子的结构和成分,这样才能正确地理解句子的意思。
然后,要多读多背。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而然就会有语感。
语感一上来,很多句子不用刻意去分析,就能明白它的意思。
接下来,咱们说说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第一,要学会借助工具书。
遇到不认识的字词,不要轻易放过,可以查字典、词典,或者上网搜索。
现在有很多专门解释文言文字词的工具书,非常实用。
第二,要结合注释和译文。
课本上或者参考书上一般都会有注释和译文,咱们可以先自己试着理解,然后对照注释和译文,看看自己理解得对不对,哪里有偏差,及时纠正。
文言文阅读第一讲

专题八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选文标准
[考点要求] 《考试大纲》在“古代诗文阅读”部分所列“理解”的 4 个考 点和“分析综合”的 3 个考点, 主要是针对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的。 具体规定如下: 2.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 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 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第 1讲
读文:把握整体
勾画重点Βιβλιοθήκη 以古代人物传记为主读文步骤
• • • • •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第五步 快速通读,厘清层次 勾画业绩,解读品性 宏观着眼,微观品析 结合语境,正确断句 了解文化,积累常识
3.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点统计]
[命题特点] 1.题型稳中有变。概括分析题、翻译题,自 2009 年至今,没 有变化。2014 年的试卷有了微调,没有专设信息筛选题,却专设了 断句题,且是以单选题的形式考查。2015 年没有专设实词题,却专 设了文化常识解说题,也是以单选题的形式考查。 2.“内”“外”兼顾,以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为主。选文是课 本外的,但答案却能在课本内找到。断句题、翻译题,甚至概括分析 题,皆体现出这一特点。 3.始终坚持“浅易”原则。“浅易”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 选文基本上出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传记; 第二, 文章用词均为常 用词;第三,文章均采用常见句式;第四,文章可在脱离写作背景的 情况下读懂;第五,文章是经典的文言文作品。 为更直接显现文言文考查题型的渐变, 本专题“真题演练”栏将 2013~2015 年高考题例按年列陈,供讲解时参用。
第一讲如何读懂文言文(课件)

二、根据传记特点去阅读 1.选文特点 高考传记类文本一般包括史传文、各类文人笔记及小说中 的人物传记。多为四五百字的浅易文言文,一些疑难生僻 的字句都有恰当的处理,或加注释。一般记载几个人,有 的人物关系简明,有的人物关系复杂。所选人物不仅有帝 王将相,更有普通的清官廉吏、良母孝子、义士隐士、贩 夫走卒等。这些人的品格,不外乎“忠、孝、仁、义、礼、 智、信、勇”。选文以叙事为主,含有一定的议论抒情。 虽然经过了命题人的删减调整,但不管是一篇还是一段, 都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2.阅读步骤——三读
第一读:粗读。概览全文,了解大意。可以看看尾注,读
读题目。 认真、仔细地读,弄清文中具体的人与人、人与事、事与
第二读:细读。边读边圈点批注,结合注释、概括分析题, 事之间的关系,把握人物的命运结局及性格品质。如遇到
难字难句,不必深究。
第三读:做题读。目涉及哪些文字,就细读哪些文字。
2.行文特点 传记文体结构固定,行文线索明显。古人 作传,常在文首介绍人物的籍贯、字号、 家世、官职以及主要性格特点等,这些文 字往往能为我们把握全篇内容提供有效的 信息。接着,以时间为序,依次介绍传主 何 时 何 地 做 了 何 事 有 何 结 果 。
这是传记的主体内容。我们在阅读时要特别注 意表示时间、地点、事件起始的词句,这些文 字有助于我们划分主体部分的层次,理解全文 内容。传记的结尾一般为对传主的逝前身后作 一交代,或作 “ 盖棺论定 ” 。有的结尾,作者 通常以 “ 赞 ” 等形式作出自己对传主的评价。 这些文字特别有助于我们把握人物的性格品质。
2.整体看 不要以为阅读完文本材料,就算整体把握了。文 本本身固然重要,但标题、尾注、试题这些内容 也绝不可忽视,它们是整体把握文意、解决疑难 的重要辅助内容。整体看,就是先抓住文本本身; 其次,看标题、选文出处、尾注及题目,看这些 项目为整体把握提供了哪些或明或暗的辅助信息。 总之,就是要看标题,看正文,看出处,看注释, 看试题。全都看完了,才能整体把握文意。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参考答案

第一讲文言文阅读参考答案第一课时真题体验1.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2.《文选》(或《昭明文选》)3.文章不群,大贤笃志。
(前一点也可答“辞采精拔”,后一点也可答“与道污隆”)【译文】有人说陶渊明的诗篇篇都有酒。
我认为他本意并不在酒,而是用酒来寄托自己的心迹。
他的文章与一般的文章不一样,辞藻精简,跌宕生姿,超凡脱俗。
他的文章意境或恬静婉约如小桥流水,或气势磅礴直上云霄。
谈时事则有针对性且值得人深思;论抱负则远大而真切。
如果不是圣贤,有不渝的志向,出污泥而不染,又怎能如此呢?我非常喜欢他的文章,爱不释手,又想到他高尚的品德,遗憾的是自己没能和他生活在同一个时代。
即时演练1.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四者到时/或有丽词俊音可用/尔时能一一顾九宫四声否/如必按字摸声/即有窒滞迸拽之苦/恐不能成句矣2.《牡丹亭》(又名《还魂记》《还魂梦》《牡丹亭梦》)《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任意写出其中两部即可)3.①好的剧本应以意、趣、神、色为主;②作品的思想内容比形式更重要(或:不能过分强调声律而妨碍思想情感的表达)。
【译文】寄信到吴中(吕姜山在浙江,因此称之)讨论什么才是戏曲中的好的和对的。
“《唱曲当知》,作曲方面不是都非常好”,这句话有很多地方值得商榷。
凡我们作文应该以意、趣、神、色为主。
这四个方面做到了,才去考虑好的词、美的调去使用。
这个时候能够把九宫四声都面面俱到吗?如果刻意地按着字去揣摩声韵,就会有阻塞不畅、分散拖拉的窘状,恐怕不能写出好的句子。
我虽然就住在当地,但已经有一年没有去拜访官吏了。
虽然在不同的地方,却有一样的想法,只想和年轻人一起畅想。
第二课时真题体验1.以专门之攻习/犹未达古人之精微/况泛览所及/爱憎由己耶/夫不传者/有部目空存之慨/其传者2.经、史、子、集。
3.章学诚(章实斋)。
【译文】欧阳修曾叹息《七略》《四部》(七略,四部都是图书分类目录),很多书只有书名,而书已经失传。
文言文第一讲(教师版)

D、他极为惊异地发现,那些鸟儿运用巧妙之技,借助呼吸之气,能随心所欲地叫出各种声音,好听极了。
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三个句子都有语病,请把它们找出来,如以改正。(3分)
文化与修养共存,智慧与幸福同在。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①一个真正的读者就要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这些成果的过程。②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③如果没有培养起对阅读从小的兴趣,就很难从阅读中体会到快乐与幸福。
例: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
——村里的人看见渔人,很是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
原文中省略了两处主语、一处宾语,翻译时将其补充出来,意思才明白。
有些句子,不好说它省略了什么词语或句子成分,只是为了上下文连贯,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要怎不一些词语,读起来才觉得上口,表意也才通顺明白。
例: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了它原来的规模。
“增”本义是增加,引申义为扩大;“制”本义是制作、制造,引申为规章、制度,再引申为规模。翻译时选取它们的引申义。
【小试牛刀】
【12年铁一中真题】
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也。……显宗即位,征为尚书。时交趾太守张恢坐臧千金,征还伏法,以资物簿入大司农,诏班赐群臣。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帝怪而问其故,意对曰:“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恶其名也。此臧秽之宝,诚不取拜。”帝嗟叹日:“清乎尚书之言!”
(四)补,增补词语或句子成分。
翻译文言文时,下列几种情形需要增补词语或句子成分。
第一讲 课内文言文阅读

第一讲 课内文言文
目录 content
s
考纲解读
真题探究
11年版课标篇目) 八年级(2011年版课标篇目) 九年级(2011年版课标篇目)
目录 contents
s
考纲解读
目录 content
s
真题探究
目录 content
解析:山川之美既是景物的客观形态,又是作 者对山川风物的主观感受一一愉悦。本文以写 景为主,并非以景衬人。
解析:没有表达“自己仕途不得意之情”。
谢 谢 观 看 !
s
知识储备
文言词汇解释题 文言翻译题
综合分析选择题
目录 contents
4 中考模拟演练
解析:别人不懂得欣赏,自己却能够从中发现 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得意之感,期与谢公比 肩之意溢于言表。
文言文阅读开篇课

文言文阅读开篇课同学们,咱们今天要开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旅程——文言文阅读!说起文言文啊,可能有些同学会觉得头疼,心里想:“哎呀,这都是些啥呀,又难又看不懂!”但其实呀,文言文就像是一个藏着好多宝贝的神秘盒子,只要咱们找到了打开它的钥匙,就能发现里面无尽的乐趣。
我先给大家讲个事儿。
有一次我去一个古镇游玩,走进了一家古色古香的书店。
在角落里,我发现了一本泛黄的古籍,上面密密麻麻写着文言文。
我好奇地翻开,虽然一开始好多字不认识,好多意思也不明白,但是我就那么慢慢地琢磨,一个字一个字地去理解,突然之间,就好像穿越了时空,看到了古人的生活,听到了他们的对话。
那种感觉,真的太奇妙了!咱们现在学文言文,就跟我那次的经历差不多。
一开始可能会觉得有点难,但是只要咱们坚持,用心去感受,就能走进那个古老而又有趣的世界。
文言文可是咱们中华文化的瑰宝。
从先秦的诸子百家,到唐宋的诗词歌赋,再到明清的小说戏曲,这些经典的作品都是用文言文写出来的。
咱们读文言文,就像是在和古代的大文学家、大思想家们聊天。
比如《论语》里孔子说的那些话,教咱们怎么做人,怎么学习;《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描绘的那壮阔景色,让咱们仿佛身临其境。
那怎么才能学好文言文呢?首先,字词很重要。
就像盖房子得有砖头一样,字词就是文言文的砖头。
咱们要多积累一些常见的字词,比如“之”“乎”“者”“也”这些,知道它们在不同的句子里是什么意思。
还有呀,要学会翻译句子。
千万别一个字一个字地硬翻,得根据上下文,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
比如说“吾日三省吾身”,不能直接翻成“我每天三次省察我的身体”,而应该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读文言文的时候,还要注意它的节奏和韵律。
文言文往往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韵味。
像《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读起来是不是特别顺?咱们平时呢,可以多读一些经典的文言文作品。
比如《世说新语》,里面有好多有趣的小故事;还有《聊斋志异》,那些神神鬼鬼的故事可有意思啦!同学们,学好文言文,不仅能让咱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更能让咱们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完整版)

一、《孙晷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孙晷(guǐ),字文度,吴国富春人。
晷为儿童时,神明清审,志气贞立。
及长,恭孝表约,学识有理义。
虽家丰厚,而晷常布衣蔬食,躬.亲垄亩,诵咏不废,欣然独得。
父母起居尝馔,虽诸兄亲馈,而晷不离左右。
富春车道既少,动经江川,父难于风波,每行乘篮舆,晷躬自扶侍,所诣.之处,则于门树下籓屏之间隐息。
兄尝笃疾经年,晷躬自持侍,药石甘苦,必经心目,跋涉山水,祈求恳至。
见人饥寒,并周赡之,乡里赠遗,一无所受。
亲故.有穷老者数人,恒往来告索,人多厌慢之,而晷见之,欣敬逾甚,寒则与同衾,食则与同器,或解衣推被以恤之。
时年饥谷贵,有人偷刈其稻者,晷见而避之,须去而出,既而自刈送与.之。
乡邻感愧,莫敢侵犯。
【注释】刈(yì):割。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躬.亲垄亩(亲自) B.亲故.有穷老者数人(原来的)C.所诣.之处( 到 ) D.既而自刈送与.之(给)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晷为.儿童时中俄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人多厌慢之.何陋之.有C.或解衣推被以.恤之能以.径寸之木 D.而.晷不离左右出淤泥而.不染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①晷常布衣蔬食,躬亲垄亩,诵咏不废,欣然独得。
②乡邻感愧,莫敢侵犯。
22. 孙晷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结合文意加以评析。
(4分)二、文言文阅读(20分)在京与友人燕市①带面衣②,骑黄马,风起飞尘满衢③陌。
归来下马,两鼻孔黑如烟突④,人、马矢⑤和沙土。
雨过淖泞⑥没鞍膝。
百姓竞策蹇⑦驴,与官人肩相摩。
大官传呼来,则疾窜避委巷⑧不及,狂奔尽气,流汗至踵。
此中况味如此。
遥想江村夕阳,渔舟投浦,返照入林,沙明如雪。
花下晒网罟⑨;酒家白板⑩青帘,掩映垂柳;老翁挈鱼提瓮出柴门。
此时偕三五良朋,散步沙上,绝胜长安骑马冲泥也。
(选自〈皇明十六家小品〉)[注释] ①燕市:北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2013·陕西)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佼①之 甚也?”晏子对曰:“赖君之赐,得以寿②三族,及国游士,皆得生焉。臣得暖
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晏子出,公使梁丘据③遗之辂车④乘马,三返不受。公不说,趣⑤召晏子。晏 子至,公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晏子对曰:“君使臣临⑥百官之吏,
【点拨】分析晏子的品质,要从他做的事、说的话入手。如“臣得暖
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可见其节俭。国君送他豪华
大车,他“三返不受”,并且说“君使臣临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 之养,以先齐国之民;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 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 禁之”,可见他考虑问题从国家利益出发,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①留之
,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 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②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注释】①低回:徘徊 , 流连。②六艺:六经 , 即《诗》《书》《礼》《乐》《易》 《春秋》。 【课文链接】 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二、(2015· 陕西)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知之难乎哉!夫人之所以谓知者,非知 其姓与名也,亦非知其声容之与笑貌 . 也;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 千 不得百焉;知其所以为言者,百不得一焉。然而天下皆曰:“我能读其书,知 . 其所以为言矣。”此知之难也。人知《离骚》为 辞赋之祖矣,司马迁读之,而知 . 悲其志, 是贤人之知贤人也。 夫不具 司马迁之志, 而 欲知屈原之志, 则几乎罔 矣。 . . . (选文有改动) 【注释】本文节选自章学诚的《知难》 。知难,即知音难,是说古代贤人在 后世少有知音。
【点拨】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难度中等。D 项均为代词,他 的。A 项, “虽”的意思分别为“虽然”“即使”;B 项, “然”的意思分别为 “可是”“„„的样子”; C 项, “则”的意思分别为“连词, 可不译”“如果”。
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众多的儒生在他家按时操演(练习)礼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 我节制自己吃饭穿衣(方面)的供养,来做齐国百姓的表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选文看,身为国相的晏子有哪些优秀品质? 节俭;以身作则(或:能做表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停止,消失 (3)没则已 焉 ________________ .
生气,恼恨 (4)人不知而不愠 ________________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D ) 不能至 虽 . A. 不能察,必以情 虽 . 荣 当时则 . C. 无法家拂士 入则 . 心乡往之 然 . B. 若神人 烨然 . 为人 想见其 . D. 本心 此之谓失其 .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知道 (1)非知 其姓与名也_______ .
一千(人) (2)千 不得百焉 ____________ . 具有,具备 (3)夫不具 司马迁之志______________ . 迷惑无所得 (4)则几乎罔 矣______________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知之难乎 哉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 山水之间也 . . B.读其 书者,天下比比矣 其 如土石何? . . C.人知《离骚》为 辞赋之祖矣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 东坡 . . D.而 欲知屈原之志 温故而 知新 . .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
【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
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 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 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注释】甲文是曾国藩给儿子写的家信。
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 ,以先齐国之民;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
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 ,臣无 以禁之。”遂让不受。 【注释】①佼:好。②寿:保。③梁丘据:人名。④辂(lù)车:大车,多指君 王用的车。⑤趣:同“促”,赶快。⑥临:治理,管理。
1.判断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 打“×”) (1)晏子朝 ,乘弊车,驾驽马 . (2)臣得暖衣饱食 . 食:吃( √ (3)公使梁丘据遗 之辂车乘马 . (4)公不说 ,趣召晏子 . 朝:上朝( √ ) 遗:遗留( × ) ) )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希望,盼望 (1)凡人多望 子孙为大官 ________________ . 做,当 (2)余服 官二十年 ___________ . 同“肢”,四肢 (3)四支 僵劲不能动 ______________ . 腰间佩带 (4)腰 白玉之环 _____________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子曰:“三人行 , 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 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 述而 》)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仰望,敬仰 (1)高山仰 止_________________ . 离开 (2)不能去 云____________ .
司马迁“知悲其志”。(或:司马迁具有与屈原同样的心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4·陕西)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孔子世家赞 《史记》 太史公曰:《诗》有之: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 虽不能至 ,然心乡往之。余读孔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危害(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课文链接】中的三则语录,说说学者景仰孔子的原因。 因为孔子讲求良好的学习方法,有谦虚的学习态度和大度宽厚的待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胸怀,所以,学者很景仰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年纪还小,千万不可以贪恋奢华,不可以习惯懒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段文字都是作者用自身经历劝诫后辈的。他们共同认为 年轻人要想有所作为就应该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勤奋,自持,能吃苦(或刻苦)
C
)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 读他的书,(能)理解他的言论(或:学说),而且能懂得他有这样的言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学说)的原因罢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司马迁能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B A.余为 少慰 . B.但愿为读书明理之 君子 . C.可以 处乐 以 衾拥覆 . . D.太丰则 吾不敢也 . 余则 缊袍敝衣处其间 . 余不愿为 大官 . 戴朱缨宝饰之 帽 .
)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尔年尚幼,切不可爱贪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说:通“悦”,高兴(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B ) A.夫子之 禄寡耶? . B.弊车驽马以 奉其身 . C.于 臣足矣 . 辍耕之 垄上 . 无从致书以 观 .
皆以美于 徐公 . 朝而 往,暮而归 .
D.侈其衣服饮食而 不顾其行者 .
【点拨】A.结构助词,的;动词,去,往。C.对于;比。D.表示转折关系, 却,但;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一、(2016·陕西)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 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 。此君子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 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_尔年尚幼,切不可爱贪奢华,不可惯习懒惰。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 起,莫坠曾高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