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图形与联想 (初中美术教案)
第三课《图形与联想》

联想的含义
联想是由
一种事物想到另一 种事物的心理过程, 是现实事物之间的 某种联系人的头脑 中的反映。
以圆形展开联想,并绘画出来,联想的事物5-10个, 时间为五分钟
学生作品
产品厂商 : 第12届日本富山国际海报三年展,中国大陆
设计公司 : 赵超设计,中国大陆
人类对树木进行大量的乱砍乱伐,对森林里的各种动物造成了伤害,用树桩木纹形成各种动物并结 合书写的英文大标题来直观表达,时刻提醒人们禁止砍伐,保护动物,保护家园。
根据事物之间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彼此接近进 行联想,进而产生某种新设想的思维方式。
是因失事物的外部特征或性质类似而由一事 物想到另一事物的一种联想。
是指对于性质或特点 的事物的联想。
是由一种事物的经验联想到另一种与它有 的事物。
学生作品
你的标题
学生作品
他怎么了?
• 踩到钉子了 • 踩到蛇了 • 发现宝藏 • 走到悬崖边了 • 发现钱了 • 遇到鳄鱼了 • ......
遇到毒蛇了
第三课 图形与联想
Graphics and Associstion 七年级美术 授课人:
随手画一个图形,从它的形状、色彩、声音、味道等方面展开自由联想。要求 经过几个环节,最终还回到起点。
七年级美术教案:图形与联想

七年级美术教案:图形与联想1. 教学目标•能够通过观察和感受,理解各种图形的特点和含义;•能够通过图形的形象特征,发挥想象力并进行联想;•能够用简单的线条和形状表现自己的联想主题;•能够通过图形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 教学内容•图形的特点和含义;•图形的联想与表达;•线条和形状的运用。
3. 教学准备•教学投影仪;•白板和黑板;•粉笔和彩色铅笔;•学生作品展示区。
4. 教学过程第一节:图形的特点和含义1.引入:通过投影仪展示一些常见的图形,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并询问学生对这些图形的认知。
2.探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点,包括线条的形状、角度、边长等,让学生分析图形造型的特点和可能的含义。
3.启发: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如“圆形给你什么感觉?它可以联想到哪些事物?”等,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联想。
4.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享他们对图形的理解和想法。
5.总结:梳理学生的观点,总结出图形的一些通用特点和可能的含义,如圆形表示完整、连续等,三角形表示稳定、尖锐等。
第二节:图形的联想与表达1.引导:通过展示一些具有特殊含义的图形作品,如《蒙娜丽莎》、《星夜》等,激发学生对图形的联想能力。
2.练习:让学生在黑板/白板上,用简单的线条和形状模仿一些具有特定主题的图形,如用圆形和曲线表现快乐的氛围。
3.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创作的图形作品,并解释自己的联想主题和表达方式。
4.鼓励:肯定学生的创作并鼓励他们尝试更多的联想和表达方式。
第三节:线条和形状的运用1.引导:让学生观察一些线条和形状的造型,如直线、曲线、锐角、钝角等,讨论它们的特点和可能的表现效果。
2.实践:让学生在画纸上用线条和形状表达一些情感和思想,如用曲线和圆形表现忧伤的心情。
3.展示:学生完成作品后,供大家欣赏和交流。
4.总结:总结线条和形状的运用方法,梳理学生的观点和经验。
5.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以图形为主题,用线条和形状表现自己的联想和思想。
《图形与联想》教案

《图形与联想》教案第一篇:《图形与联想》教案《图形与联想》教案课题:图形与联想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教材(冀版)七年级上册第3课授课年级:七年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掌握图形联想常见的一些方式学会用线条的形式概括的表现事物。
2、过程与方法:在图形联想过程中,体会创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共性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为一体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运用图形进行联想、创意。
学会用线条的形式概括的表现事物。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教学过程:导入:展示图片“五角星”由学生展开联想,引导学生可以从事物的形状、味道、颜色等方面进行联想。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图形,我们的脑海中就能浮现出这么多的事物,那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板书课题)——图形与联想一、我联想由联想定义展开本课内容,分别对联想的种类依次进行讲解。
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依次出示图片袜子、方形、沙漠、阴天……要求学生说出每个联想过程和事物之间的联系。
学生按小组进行抢答,教师给予肯定和补充。
从方形到魔方,是因为它们的外形的相似得到的。
手玩魔方,这是通过它们间的因果关系得到的……分析完之后由学生尝试总结联想的定义。
教师运用多媒体完整的展示联想定义:联想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的心理过程,是现实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
二、我欣赏1、分别欣赏图片“巧过悬崖”、“手印的变形”、“一个事物的多形态”这三幅图片。
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添加新的想象进而开发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再次强调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初中生是想象力迅速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
引导学生大胆的想象、天马行空的联想。
三、我创作1、规定一个圆形让学生以前后桌为组进行创作;2、教师巡视并用语言进行引导;3、提示运用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对圆展开想象。
4、在规定的分钟里看哪组的联想的事物最多,哪组就是优胜组。
第3课图形与联想 (初中美术教案)

第3课图形与联想
一、教材分析:
本课简要介绍了图形联想的构思方法和思考途径,然后着重介绍联想在构思创意中的重要性和基本运用,对图形的基本运用、图形的基本训练形式加以介绍和讲解,同时展示了各种不同的图形联想图片,便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与作业提示相呼应。
教材中各种示范图片的联想、添画具有一定的情趣,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对象:
本课主要对象是初二年级的学生,这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但对图形联想和创意还没具体的方法或方式去表现出来。
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把本课的知识点和步骤进行详细的分析讲解,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创作手法和步骤。
三、教学目标:•
1、欣赏图形联想的图片,初步了解图形设计的基本知识。
2、能利用不同的图形,进行各种创意的联想,设计、组织画面,提高创造能力。
3、引导学生在观察、联想等活动中体验造型乐趣并获得视觉感受,增强图形创造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学习图形的创意方法和表现手法。
五、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完成“图形—联想—创意”过程
六、教学过程:。
冀美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美术教案(教学设计)3、图形与联想

3、图形与联想教学目标1、欣赏图形联想的图片,初步了解图形设计的基本知识。
2、能利用不同的图形,进行各种创意的联想,设计、组织画面,提高创造能力。
3、引导学生在观察、联想等活动中体验造型乐趣并获得视觉感受,增强图形创造的兴趣。
2学情分析从学情分析而言,联想是一种能力,是创作一件作品必需有的一个过程,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将想象转化为作品,这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的。
而在小学三年级这一阶段,是培养学生这一素质的最佳时期,如何引导学生将丰富的想象力逐渐转化为作品则是重点,也是难点。
这样,也才能渐渐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达到启迪智慧、开阔视野,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目的。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对图形的想象再创造,在观察、联想中体验乐趣。
教学难点:图形的联想和画面的组织。
4教学过程4.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图形与联想教学过程:(一)、激发联想1、师出示一支铅笔:大家都认识这个物品吧,老师现在把它想象成类似的物品,用哑剧的形式表演出来,同学们猜猜是什么?(笛子、指挥棒、钓鱼杆)2、师:这支铅笔还像什么呢?生:筷子、旗杆、鼓棒……3、师小结:一支铅笔经过思维的发散——开阔地想,变通地想,竟想出了这么多外形类似的物品。
今天咱们就一起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自由的空间翱翔,来畅谈我们的奇思妙想。
4、板书课题:《图形联想》。
(二)打开联想1、欣赏著名建筑物—悉尼歌剧院出示悉尼歌剧院图片一角,猜一猜这是什么?学生回答,逐渐展开。
悉尼歌剧院是从哪里得到的联想?(帆船)2、出示奥运会北京主体育场:你知道它的联想来自于哪里吗?3、寻找生活中图形联想的应用。
(1)讨论: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图形联想的例子呢?在我们的周围找一找。
(2)一组生活中的图形联想设计欣赏。
(三)、启发联想:1、出示普通的水杯:加上你的创意会变成什么?2、出示范例《水杯》,请学生研究:水杯变成了什么?加了哪些关键图形?还可以变成什么?3、出示《尺》的联想图,想像你还能让它变成什么?4、欣赏其他图片,启发学生对图形的放散性想像思维。
图形联想创意美术教案

图形联想创意美术教案教案标题:图形联想创意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图形联想创意美术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联想的能力,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图形联想的概念和意义2. 图形联想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3. 不同图形联想的实践活动教学准备:1. 画纸、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2. 不同形状的图形卡片或图片3. 展示台或黑板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图形联想的概念和意义,解释图形联想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通过展示一些图形联想的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步骤二:讲解(10分钟)详细讲解图形联想的应用方法和技巧,包括如何观察和选择图形,如何将不同的图形组合在一起,以及如何在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步骤三:实践活动(30分钟)1. 分发不同形状的图形卡片或图片给每个学生,要求他们观察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
2. 学生根据所选择的图形进行联想,尝试将不同的图形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图案或形象。
3. 学生使用绘画工具在画纸上将他们的联想创意表达出来,可以使用颜料、画笔等进行绘画。
步骤四:分享和评价(10分钟)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创作作品,并互相分享彼此的联想创意。
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提出建议,以促进他们的艺术交流和思考能力。
步骤五:总结(5分钟)总结图形联想创意美术教学的重点和要点,强调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培养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运用图形联想的方法,创造出更多独特的艺术作品。
教学延伸:1. 给学生更多的图形联想练习,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图形组合和创意表达方式。
2. 邀请艺术家或美术教师来校进行专题讲座或工作坊,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和创作技巧。
3.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艺术展览,让他们亲身感受和欣赏图形联想在艺术中的应用。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创作表现,评估他们对图形联想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图形与联想教案

图形与联想课题:《图形与联想》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课课型:综合练习设计-应用课时:一课时(第一课时)教材分析:联想是由一种事物联想到另一种事物的心理过程,是现实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
在这里设置图形联想课,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于图形的认识、把握和运用能力,并通过联想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课主要运用手绘线条的方式,采用生动有趣的图形联想练习,来达到上述目的。
课本11页上面两图是从一个徒手画的任意图形开始,根据这个图形所涉及的任何一个有关联的地方,如形状、味道、色彩、声音等,展开联想,画出第二个形象。
如课本由方形的形状联想魔方,由魔方可以用手玩,联想到手,由手联想到手套,手套是棉制品,联想到棉花,棉花的感觉像云朵,联想到云,由云想到下雨……最后由鞋子想到领奖台,再回到方形。
中间经过了若干环节,又回到起点。
可以根据学生水平控制难度:规定环节数量(如5个或10个),最终回到起点。
11页下图是印一个指纹,然后根据指纹添加适当的形象,来获得一个完整的、全新的形象。
教学对象分析想象力是人的创造力的本源之一。
青少年时代是一个人的想象力迅速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利用学校的课内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促进青少年想象力的发展。
因此本课我针对学生的情况设置了两项活动,一项活动以组为单位,进行图形接龙创意比赛,这样学生不仅学习热情高,而且可以相互启迪,拓宽思维。
另一项活动个人进行创作,以一个图形作为基础,向多个方向联想。
两个活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充分的发挥和促进了学生的想象力。
经过以往的学习,学生已能简单的运用线条表现事物,本课我设计生动有趣的图形联想活动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游戏中发挥创造力,自然而然的运用线条造型的方法,并提高对图形的认识把握和运用的能力,以此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1、提高学生对于图形的认识、把握和运用能力;2、通过联想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1、掌握图形联想的方式;2、准确描绘物体。
图形的联想美术教案

图形的联想美术教案教案标题:图形的联想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图形和艺术之间的关系,通过联想的方式创作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2. 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图形元素和艺术技巧,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3. 学生能够欣赏和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艺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图形和艺术作品的图片或实物,包括各种形状、线条、颜色等。
2. 艺术材料,如彩色纸、颜料、画笔、剪刀等。
3. 评价标准和评价表,用于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展示一些图形和艺术作品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图形和艺术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图形和艺术之间有什么联系?他们如何相互影响?探究活动:1. 分发一些不同形状的卡片给学生,让他们观察和感受每个形状所传达的感觉和意义。
2. 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的方式,将每个形状与某种情感、物体或场景联系起来,鼓励他们发散思维。
3. 让学生用彩色纸剪切出各种形状,并将其组合成自己想象中的图像或场景。
4.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艺术技巧,如线条、颜色、纹理等,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展示与分享:1. 学生展示自己的艺术作品,并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联想过程和创作灵感。
2. 学生之间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鼓励他们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彼此提高艺术创作能力。
总结与评价:1. 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图形和艺术之间的联系和应用。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思考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方法和计划。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更多的图形和艺术元素,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2. 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或美术馆,让他们接触更多的艺术作品,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延伸:1. 将图形的联想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如语言、数学等,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2.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艺术创作,如绘画、雕塑、摄影等,发展他们的艺术才能和创造力。
评价标准:1. 学生的艺术作品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联想和想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图形与联想
一、教材分析:
本课简要介绍了图形联想的构思方法和思考途径,然后着重介绍联想在构思创意中的重要性和基本运用,对图形的基本运用、图形的基本训练形式加以介绍和讲解,同时展示了各种不同的图形联想图片,便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与作业提示相呼应。
教材中各种示范图片的联想、添画具有一定的情趣,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对象:
本课主要对象是初二年级的学生,这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但对图形联想和创意还没具体的方法或方式去表现出来。
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把本课的知识点和步骤进行详细的分析讲解,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创作手法和步骤。
三、教学目标:•
1、欣赏图形联想的图片,初步了解图形设计的基本知识。
2、能利用不同的图形,进行各种创意的联想,设计、组织画面,提高创造能力。
3、引导学生在观察、联想等活动中体验造型乐趣并获得视觉感受,增强图形创造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学习图形的创意方法和表现手法。
五、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完成“图形—联想—创意”过程
六、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