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导学案
现代文阅读复习课导学案(说明文)

现代文阅读复习课导学案(说明文部分)【复习目标】1.梳理、整合说明文的要点知识,明确说明类文章考查的要点。
2.探究中考命题,掌握答题技法与一般套语,提高阅读能力。
【导学过程】一.自主复习1.说明文是以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分为和。
理解说明文要了解说明的对象、说明的顺序和说明方法。
2.说明顺序一般有三种:,和逻辑顺序,逻辑顺序通常包括从整体到局部、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从现象到本质、从主到次从概括到具体等。
3.说明文的结构:、、连贯式和并列式。
4.常见的说明方法及作用:①举例子,作用反映一般情况,真切、有力的说明事物。
②分类别,作用。
③列数字,作用从数量上说明事物,更准确、更具体,使人一目了然比文字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
⑤打比方,作用增强说明的形象性、生动性。
⑥下定义,作用能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
⑦作诠释,作用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⑧引资料,作用使说明内容更具体、更充实,增强说服力。
引用说明在文章的开头能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⑨摹状貌,作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生动。
⑩列图表,作用增强了直观性,使事物特点一目了然。
(判断说明方法作用时要结合具体内容综合分析)5.说明的语言特点: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例:(1)某句话中的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么,为什么?一般答题模式:①动词、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具体生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②副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表程度、表时间、表限制、表范围等)的情况,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2)一句话中的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一般答题模式:不能。
因为①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
②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关系。
③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3)说明文文段中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的有何作用?一般模式:该句(段)运用了的表达方式,是说明的内容更加具体,更加形象(或逼真,易于读者接受,提醒人们关注、重视,或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忧虑之态、关注之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说明文语言赏析导学案

《说明文语言赏析》导学案1、明确目标(1分钟)阅读熟知本课学习目标,明确本节的学习内容。
2、基础复习(3-4分钟)登录平台-查看作业-选择“《说明文阅读》复习”-选择“《说明文文体知识》微课”,边看边记忆相关内容,同桌之间相互检测。
3、在线测学(4-6分钟)独立在平台完成“《说明文基础知识》必做自测题”,完成后点击提交。
学有余力者可继续完成“《说明文语言赏析》选做自测题”。
4、反馈探究根据在线测学的结果反馈,核对订正,师生共同解决疑难知识点。
【环节二】典例解析,归纳方法(20分钟)1、典例解析(5分钟)一、评析下列加点字在表达上的作用。
①再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八个红色花瓣。
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
变式1、能否将“只有”换成“有”?为什么?变式2、能否将“只有”删除?为什么?2、合作探究(8分钟)先根据自学指导独立思考,再在组内交流讨论,总结完善。
一、分析句子中加点词“大约”的表达效果?“最严重的那次大约..发生在 2.45亿年前的二叠纪,那时生命大规模灭绝,77%到96%的海洋动物物种消失,地面的生物也大量灭绝。
”变式1、例句中的“大约”能去掉吗?为什么?变式2、例句中的“大约”能否替换为“一定”?为什么?3、展示交流(3分钟)利用希沃助手上台讲解。
1到3小组出题,4到6小组答题。
其他小组补充讲解。
4、归纳方法(4分钟)(1)说明文语言特点:(2)加点词的特点?【环节三】拓展延伸,学以致用(15分钟)一、当堂检测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相关习题。
无数颗星星在茫无涯际的宇宙中运动着。
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看上去它们好像是冷的,但实际上每颗恒星都是一个火热的太阳。
汹涌的热浪不断地从这些大火球吐出来,射向广漠的宇宙空间。
它们的热度非常高,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
即使是最坚硬的金属,一接触它们的表面就会熔解,甚至化为气体。
可是,当你看到静静的夜空中闪烁着寒光的小星星的时候,说不定还会把它们当做萤火虫呢。
说明文专项复习导学案

说明文专项复习导学案教师寄语:高效复习,备战期末。
学习目标:1、梳理说明文的相关知识 2、通过专项练习掌握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学习重难点)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学案自学】:一、说明文的相关知识1、说明文是以为主要表达方式,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其类型有两种:一是,一是。
2、说明顺序主要有三种:、和。
3、说明方法主要有、、、、、、、、、十种说明方法。
4、说明文的语言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多样性和灵活性。
5、写说明文,最关键是要抓住被说明事物的,其次是安排好说明的,还要注意运用好说明的。
6、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两种:和。
二、说明文阅读一般涉及的题型及答题方法(一)、说明对象及其特征1.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就是题目,也有些出现在文章的开头。
2.说明对象的特征的归纳。
答题方法: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
(二)、常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通俗易懂,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也能引发读者的想象力。
④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事物的特征/事理。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揭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特征/事理,也能激起读者的兴趣,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说明文阅读指导与练习导学案

说明文阅读指导与练习导学案科目:语文主备人:孙信萍执教人:孙信萍审核人:孟宪君谭晓萍教学班级:九年二班教学时间:教学目标:1、掌握说明文常见的知识点。
2、了解说明文阅读考点。
3、掌握说明文语言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重点:了解并掌握说明文常见的知识点及阅读考点难点:掌握说明文语言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能熟练驾驭中考说明文阅读题的各种题型。
课前预习:说明文常见的知识点1.说明文类型:2.说明文的语言:3.说明方法: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4.说明顺序:5.说明对象:6.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二、常见题型与答题技巧1、词语分析类试题典型试题——文中加点词能否删除,为什么?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效果)?常考词语如下大约、左右、可能、几乎——表()很、十分、非常、急剧——表()之一、以上、大部分——表()大量、少数、许多——表()在当时、目前、今后——表()经常、往往、有时、时常——表()应试技巧——(1)(2)(3)答题格式——(1)(2)2、语句作用类试题典型试题A——画线句子运用何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见知识点)典型试题B——画线句子该如何理解,有何作用?试题分析——语句结构作用——应试技巧——答题格式——3、说明文顺序类试题典型试题——某段与某段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试题分析——应试技巧——答题格式——4语言特点类试题典型试题——本文语言不但准确、而且不乏生动,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分析。
试题分析——答题格式——三、实战演练题签A、题签B自主完成题签C小组合作完成小组派代表回答,并说明每一题的类型及其答题技巧。
四、你自己试试为A、B、C、编几道本题签缺少的典型试题考考大家。
(要备好答案). .。
中考说明文阅读导学案——说明方法及说明语言

中考说明文阅读导学案——说明方法及说明语言
尊敬的同学们:
欢迎各位参加本次的高中毕业考试!面对比较重要的考试,我们必须作好各项准备,考试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在此对您提供一些关于考试的重要说明,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在考试中取得成功!
一、考试时间
本次考试将于2024年5月31日,从上午八点到十二点结束。
请同学们按时到达考场,并准备好必要的考试用品,如铅笔、橡皮等。
二、考试内容
本次考试共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六门课程,每门考试时间为80分钟。
三、考试准备
1.背诵考纲:考试之前,大家要认真背诵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点,以便在考试中更好地回答问题。
2.做练习:同学们可以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以掌握考试知识点,在考试中更有底气。
3.健康生活:在考试前,同学们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加休息,睡眠充足,以保证考试时的精力最佳状态。
四、考试时守则
1.保持安静:考试过程中,严禁使用手机,聊天,交头接耳,以及任何形式的作弊行为。
2.用考试物品:考试期间,严禁将除考试用品外的任何物品带入考场,违者将受到相应处罚。
3.严禁翻阅:考试开始后,禁止翻看课本、讲义等书籍,严禁抄袭答案,违者将受到严厉的处罚。
说明文导学案原稿

一、回顾知识要点1、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知识。
事物说明文: 形状、构造、类别、特点、功能说明对象不同事理说明文:含义、原理、关系、演变2、说明文分类平实说明文说明语言不同生动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备注:科普读物、知识小品、解说词、说明书都属于说明文)3、说明顺序时间顺序:年代:古→今; 季节:春→冬一天:早→晚……空间顺序:方位:近→远、前→后、左→右、南→北、低高……(表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词语)逻辑顺序: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由抽象到具体由原因到结果……(可综合运用)4、说明方法:1、下定义、2、列数字、3、打比方、4、分类别、5、举例子、6、作比较、7、引资料、8、画图表、9、作诠释、10、摹状貌5、说明文语言特点:A、准确严密(说明文语言最基本的特征);B、生动形象(体现在形容词、动词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上);二 、关于说明顺序题型示例:试题一:为了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法:首先要控制和消除污染源,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
其次是采集生物(例如蚯蚓等)降解净化土壤。
还可以通过施有机肥、换土和深翻等手段,治理土壤污染。
问一:本段采用了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问二:列举的治理土壤污染的三种方法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试题二:第一种泪水是在眨眼间产生的,即所谓的“基础泪”……,第二种眼泪,也具有纯生物作用,它是因为条件反射活动流出的泪水。
……第三种眼泪,也是最后一种眼泪,即由于激动而流出的眼泪。
得到的证实说,这种眼泪只有人类才有。
问一:三种眼泪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问二:本文说明三种眼泪时,哪种说得简略,哪种说得详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试题三:60分贝以下的噪音一般不会引起人的厌烦。
假如在超过70分贝噪音的环境中,想要更好地休息就得服用镇静剂或安眠药。
当然,75分贝的噪音算中等级别,它能影响人的思维和情绪。
说明文阅读技巧导学案

说明文阅读技巧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知识及答题规范和技巧。
2、过程与发方法: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究典型例题的答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1、辨识几种常用说明方法并体会其在说明事物特征时的作用。
2、能指出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能品析说明文的语言教学方法:阅读法、问题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回顾说明文基础知识(投影展示)学生回答1、说明文的分类2、说明对象及其特征3、说明方法及作用4、说明顺序5、说明文语言特点三、答题模式及典例分析___学生讨论,老师总结(一)、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1、看标题: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如《中国石拱桥》2、看首尾段:事理说明文一般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3、看关键词句(如:总说句/分说句/过渡句)4、看材料(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
)A、答题模式:文段介绍了_____的 ____。
B、例题分析:微藻是一种古老的低等植物,广泛地分布在海洋、淡水湖泊等水域,种类繁多。
微藻可直接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含氮、磷等元素的简单营养物质快速生长,并在细胞内合成大量油脂。
因此,微藻为生物柴油生产提供了新的油脂资源。
答:本段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说明方法及作用A、答题模式:本句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_______(说明内容),使读者_____________。
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_______的_______特点,便于读者理解。
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_______的 _______特点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_______的_______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说明文阅读专题复习导学案.doc23

说明文阅读专题复习导学案一、【明确复习目标】1、明确说明的对象和内容,抓住对象的特征。
2、理清说明的顺序,把握文章的结构。
3、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体会语言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二、【说明文知识回顾】1.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是以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2.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说明文可分为两类: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
旨在讲明事因、物因。
3.说明顺序:4、说明文的结构:5.说明方法有:6.说明文语言特点和7、说明对象:三、【答题技能训练】1、下面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是“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三)大拱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云出月,长虹饮涧”。
★几种常见说明方法的答题模式:2、.画出下面句子中,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和严密性的词语。
(1).《苏州园林》中“大多引用活水”、“往往安排桥梁”、“决不雷同”、“尽量工细”等语言,都极为准确.(2).《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中“至少有2500种潜在的新水果和蔬菜生长在世界各地的热带雨林中.”(3).《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中“有生物学家认为,到2050年,人类的平均寿命可能增长到150岁.”(4).《南州六月荔枝丹》中“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5).上面句(3)中的“可能”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说明文语言问题的答题模式:四、【答题技能巩固】一、中国皮影戏易树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表演时,一般由三到五个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文知识导学案
知识链接
(一)说明文分类
1、分类:(1)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和两大类。
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征,称之为事物说明文;
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说明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称之为事理说明文。
一般来说
A.从形状、性质、方位、构造、类别、功能等方面进行说明的文章,其说明对象是事物;
B.从概念、原理、成因、规律、联系等方面进行说明的文章其说明对象是事理。
(2)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和。
(二)说明顺序、、。
⑴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
东西南北中等。
⑵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多在事物的发展变化。
⑶逻辑顺序:先总说后分说,先主要后次要:先原因后结果:由现象到本质:由性能到
功用:由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局部。
(三)常见结构方式:总分式(总分总、总分、分总)、并列式、递进式(四)常见说明方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十种。
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
例句:云能预示天气。
比如,在新疆地区,出现云就代表将要下雨。
——《看云识天气》作用:通过举了......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2作比较
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事物的特征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例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中国石拱桥》(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
作用:将和作比较,突出说明。
3列数字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例句: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和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中国石拱桥》(体现准确性)
作用:准确地说明。
4分类别
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有时事物的特征、本质需要分成几点或几个方面来说明,也属分类别。
例句:按屏的建造材料极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
——《说“屏”》(使读者明白屏的种类。
)
作用:条理清楚地说明。
5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还有联想是一致的。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彩虹。
——《中国石拱桥》(可以使要说明的对象形象生动。
)
作用:形象生动地说明,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6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mó)状貌。
例句:这些石刻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中国石拱桥》(使被说明更具体,更形象。
)
作用:生动形象地说明。
7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科学的术语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
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
例句: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统筹方法》(能准确揭示事物
的本质。
)
作用:用简明科学的语言揭示 的本质特点。
8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在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一般性的解释,这种方法叫作诠释。
例句: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同
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中国石拱桥》(使读者明白这个设计的巧妙之处。
作用:具体地解释解释说明 的特点,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9列图表为了把十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就可以采用图表法,对某些事物解说更直接、了当。
作用:直观形象地说明 。
10引资料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更具说服力,可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
名言等。
例句: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中国石拱桥》(可以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
作用:引资料:更具体、更充实、更形象地说明 A 、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 、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 、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 、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
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
举例子:具体地说明
列数字:准确地说明 。
3、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 ,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4作比较:将 和 作比较,突出说明 。
5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 。
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揭示 的本质特点。
7、作诠释:具体地解释解释说明 的特点,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8、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 。
9、摹状貌:生动形象地说明 。
10、作用:引资料:更具体、更充实、更形象地说明 。
A 、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 、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 、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 、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
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
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
1.词语类方法指导: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体现在修饰、限制性的语言运用,同义词的运用上。
可从
三方面入手:(1)修饰、限制性语言去掉前后意思对比。
(2)同义词的选择、辨别同义
词的细微差别,如词义、搭配、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
(3)从选文某段中找出一例并
简要分析。
①例如:“××”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激发读者
的兴趣。
②例如:“××”词能否替换为“××”词?为什么? 答题方式分四步:(1)判断,一般是不能替换。
(2)分别解释这两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
含义。
(3)比较:即比较替换上去的这个词语存在的不足,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
分析。
答题方式:不能,原文“××”词语的意思是……。
而替换的“××”词语的意思只有……的意思,如换成……词语,就与课文内容不相符,就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
③例如: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
答题方式分四步:(1)判断,一般是不能替换。
(2)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
(3)比较:即比较删掉这个词语与没有删
掉以前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
答题方式:不能,删掉“××”词,句
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体现了语言的准确严密。
2.句子类方法指导。
(1)回答文章题目的作用时,可看一看题目有没有特征,有特征先答使用了什么特
征,再回答题目的作用。
(2)做文中的传说、故事、引用的诗句或史料的作用此类题时,先答引用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