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名人堂——许锦祥

合集下载

华商名人堂——徐振焕

华商名人堂——徐振焕

徐焕在印尼不少城市,提到许多地标性建筑或设施的建造者,“Ciputra”(徐振在10多年前的东南亚金融海啸中,徐振焕遇到了“生命中最大的危机”,但Group),控股徐氏发展 (Ciputra 194195企业大家的创业家情结——印度尼西亚徐氏商业集团董事长徐振焕“在早期,我并没有钱来开展我的事业。

我仅仅希望依靠自己的学识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愿意为成功付出代价和努力,有很大的热情和信心来追逐我的梦想……即使陷入绝境时,我也从来不会放弃。

在1997年经济危机摧毁我的集团时,这种精神给了我很大的支持……教育应该培养孩子创业的能力,教育者、家长和社会应当努力培养孩子的创业精神。

我的使命,就是把创业精神在年轻一代中推行和传播下去。

”——徐振焕艰苦创业 屡克危机渡难关1931年8月24日,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中部的帕里吉,一个华人家庭正沉浸在添丁的喜悦中——他们最小的儿子呱呱坠地。

父亲对这个儿子寄予厚望,给他取名徐振焕。

后来他给自己取名芝布特拉(Ciputra)意为“徐家之子”。

满心欢喜的徐家彼时未曾想到,这个儿子会是他们这个生意人家族中最有出息的一个,甚至成为总统的座上宾。

徐家祖籍福建漳州,上世纪初,徐振焕的祖父决定“闯南洋”,便告别了妻子,带着只有7岁的独子离开故土,来到印尼经商。

出生于生意人家庭的徐振焕,从小就对这些经商之道耳濡目染,显示出浓厚的兴趣。

在徐振焕12岁时,徐家遭遇沉重的打击:徐振焕的父亲被怀疑为荷兰的间谍而被日军逮捕,在牢中去世,从此家道中落。

“那时我强烈意识到,我必须接受良好的教育,才能有好的未来,知识是唯一能改变自己贫困命运的途径。

”于是,徐振焕开始了他的学校生活。

每天早上5点起床,喂完家禽,就一路赤脚跑到离家7公里外的小学读书,空着肚子一直到下午2点放学回到家。

由于没有多余的衣服,遇到下雨天,他只能光着膀子,一手抱着用芭蕉叶包住的校服,一手拿着大芭蕉叶遮头挡雨跑到学校。

虽然从小学三年级起读,他也比同班的同学超龄了4岁。

华商名人堂——许锦祥

华商名人堂——许锦祥

许锦祥印尼GPI集团董事长他是物流巨擘,由他一手发展起来的国际环球(印尼)集团有限公司,是印度尼西亚最大的综合物流企业,也是世界各大物流集团在印尼市场的忠实合作伙伴。

他是经济功臣,在资源贸易越来越频繁的时代,作为世界最富资源国家的最大物流企业舵主,他和他的企业正在为印尼经济发展发挥出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585货通天下 经济功臣—印尼GPI集团董事长许锦祥许锦祥领衔的印尼GPI集团,既是印尼最国际化的企业,也是印尼经济国际化的重要功臣。

过去二十多年来,他伴随环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与世界各国物流巨头紧密携手,为印尼的“货通天下”立下汗马功劳。

他的公司也因此飞速发展,自1992年起,连续十多年被国际空运货代协会(IATA)评选为“印尼第一”,成为东南亚地区首屈一指的物流运输集团之一,也成为连接印尼与世界的经济大动脉。

如今,在许锦祥及同仁的努力下,拥有领先国际化业务能力的环球集团,正在国际经济事务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被多个国家政府所重视。

2013年9月份,许锦祥接受克罗地亚政府的邀请,前往克罗地亚访问,并与克罗地亚总统、商务部长、交通部长及当地企业领导会面,洽谈如何利用环球集团的物流平台来扩大克罗地亚对东盟及中国的经贸合作。

同时,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政府也向环球集团提出了相同的要求,希望借助环球集团的力量,助力当地的国际业务发展。

印尼物流业领军者说许锦祥是印尼物流业的开路人和领军者,名副其实。

在印尼物流业,无论事业规模,还是专业素养;无论公司,还是个人,许锦祥都是独一无二的。

1953年7月12日出生于印尼棉兰的许锦祥,是白手起家的创业典型,也是带领印尼拥抱新经济时代的杰出代表。

许锦祥在当地读完小学后,进入棉华中学念初中,之后到苏东高中完成高中学业。

而他与物流业的缘分开始于一位前辈朋友的推荐。

一个偶然的机会,这位朋友介绍自己的女婿——一位在新加坡经营货运公司的仁兄给许锦祥认识。

刚好,这位老兄正计划在印尼发展一个货运代理的合作者。

广州许氏家族与辛亥革命

广州许氏家族与辛亥革命

广州许氏家族与辛亥革命作者:刘明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15年第05期从19世纪初叶至20世纪中期,中国经历了亘古未有之巨变,从封建皇朝到推翻帝制、成立民国,再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也随之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广州的许氏家族正是在这大时代变迁的环境中崛起,一代一代的许家子弟,见证了百年来的历史片段。

许氏家族顺应着时代趋势,从经商起家,到弃商从仕;从抵御外侮到反清革命;从信仰分化到共同致力祖国建设,每一时期都有着许家子弟的身影。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许氏家族成员活动在何种领域,在许氏子孙心中,永远都有一个情牵梦绕的千秋家国梦。

一、由商入仕、奠定家业,固守求变,政见迥异许家原籍广东澄海,在移居广州前,已在潮汕地区繁衍千年。

许家踏上历史舞台,从许永名在乾隆中叶定居广州拉开序幕。

去掉时光的剥蚀,回到许拜庭的那个年代,长子许拜庭以贩盐起家,从学徒到自立门户,他深悉要建立家族之基业历久不衰,必走求学进仕之路,于是设立私塾,广聘名师。

许拜庭斥资在高第街中段,购置了几处没落人家的楼宇,建成一体,家世也越来越显赫。

许氏家族的居住地被称为“许地”!就是在这个深深庭院里,许氏家族不断生息繁衍,根深叶茂,在中国近代史上涌现许多耳熟能详的人物,他们政见迥异,在历史的舞台上已经很少提及或从未被提及,或已然被淡忘,但他们确实曾在不同的人生轨道上走出不同的人生轨迹,信仰使然,志向也罢,书写了不同的人生篇章。

广东这个中国近代史发源的地方,淡然却不羁,着实有着不断将革命力量堆积起来的价值。

宋庆龄撰写的《孙中山——中国人民的伟大的革命的儿子》和《孙中山——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革命家》两篇专文中论述了孙中山从一个广东中山贫苦农民的儿子到一个伟大革命先行者的经历,讴歌了孙中山在清朝末年宣传鼓动革命、建立革命团体、发动武装反清和创建共和民国的光辉业绩,以及他在民国年间所致力的护国、护法、反对帝国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事业,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在比较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香港缅华互助会隆重举办2011辛卯年新年团拜联欢会

香港缅华互助会隆重举办2011辛卯年新年团拜联欢会

龙源期刊网 香港缅华互助会隆重举办2011辛卯年新年团拜联欢会作者:来源:《杰出人物》2011年第03期【本刊讯】2011辛卯兔年新春2月13日中午,香港缅华互助会假座尖沙咀鸿星海鲜酒家,隆重举办2011辛卯年新年团拜联欢会,宴开15席,共有160多人欢聚一堂。

中联办孙刚,香港华侨华人总会创会会长古宣辉伉俪,香港缅华互助会荣誉会长王俊宏伉俪、曾福才伉俪,香港缅华互助会主席王锦彪伉俪,副主席杨秋国伉俪、苏金碧伉俪,香港《镜报》社长徐世英,中国侨联委员徐新英等主礼嘉宾出席。

首先,进行了该会换届选举,顺利通过了第八届理监事候选人名单,正式产生香港缅华互助会第八届理监事会。

香港缅华互助会主席王锦彪发表新年致词,他恭祝大家新年快乐!祝各位在新的一年中有新气象、新发展、新收获!他说:“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一个极不平凡的年份,众所周知,我们经历了众多的大悲大喜。

我们战胜了特大的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我们排除了国内外干扰,成功地举办了历史上最成功的上海世博会。

向全世界充分展示了我们中国人的决心、勇气、毅力和巨大力量!”王锦彪会长还特别提及香港缅华互助会在支持“香港政改”与反对“五区公投”等方面作出的贡献。

并表示今后将一如既往地做好爱国华侨社团的义务与工作。

他说:“回眸过去,我们业已克服万难,风雨同舟,取得令人瞩目的硕果;展望未来,我们必将励精图强,齐心协力,迈向更加亮丽的成功!我们已经送走金虎,喜迎瑞兔。

我在这里祝愿祖国和香港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四海升平,万象更新!我在这里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平安健康、合家幸福、兔气扬眉、鸿兔大展、钱兔似锦、万事如意!”最后,香港缅华互助会常务副主席杨秋国向大家祝酒,祝大家在辛卯玉兔年“青山依旧在,幸福年年有”!(撰稿:陈天一摄影:万艳琴)。

广州许氏家族影响近代史

广州许氏家族影响近代史

清代乾隆年间,一位名叫许永名(颖园)的广东潮汕汉子,踏离故土到广州经商谋生,此后繁衍生息,200多年来,广州高第街许地许氏家族名人辈出。

2007年12月2日,来自海内外近30名许氏子孙启程首次寻根觅祖,开始为期4天的潮汕和福建之行。

被人们誉为“广州第一家族”的许氏家族到底出过什么名人?许氏后人津津乐道:有鸦片战争时期领导绅民抗英的许祥光,有曾当过浙江巡抚、被老百姓称之为“许青天”的许应荣,有当过闽浙总督的许应骙,有孙中山重要的军事助手、粤军总司令许崇智,有辛亥革命时期南京临时卫戊司令许崇灏,有鲁迅夫人许广平,有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许崇清,有领导百色起义、任红七军政委的许卓,有在解放战争的秘密战线为党作出重要贡献的许锡瓒……“这个家族所连带的族群比《红楼梦》的贾府复杂、庞大得多。

连绵11宅,几百房人,至今第11代;这个家族又是中国近现代社会的缩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中国的不少顶级政治、经济、文化人物有过交往和故事,特别是对中国近代史,这个家族有过重要的影响。

”与许家沾亲带故的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卢延光(其母是许平华,乃许应荣一脉),自幼耳濡目染,对这个家族的盛衰十分清楚,在他主编的《广州第一家族》中有如是评说。

2006年,广州许地许氏宗亲会在香港成立。

其后,应许氏子孙们的请求,宗亲会组织了这次寻根活动。

据了解,此次寻根活动作如下安排:先到福建武平悼念许氏先辈、红七军政委许卓烈士;继而往潮州参观远祖北宋驸马许珏的潮州许驸马府;最后到汕头澄海沟南乡寻根觅祖。

2007年12月3日上午,来自美国、加拿大、澳洲、新加坡、中国香港及广州等地的海内外许氏子孙,在广州许地许氏宗亲会的组织下,来到福建省武平县帽村许卓烈士纪念碑前,按照广州人的习俗进行拜祭。

其中有国父孙中山军事部长、粤军总司令许崇智幼子许庸之,清末礼部尚书、闽浙总督许应骙曾孙许建勋,国父孙中山前卫、广东军粮局长许祟年长子许定华、幼子许国华,红军将领许卓烈士侄孙女李瑜等。

实至名归福寿陈

实至名归福寿陈

实至名归“福寿陈”
因我是服务文化专家,时常应邀对一些企业家、专家的专著、理念、贡献和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做些点评、书评,但对诗书名家进行点评却诚惶诚恐,总怕“不知有汉、何论魏晋”之嫌,但老友陈位申先生的盛情却使我难以推辞,就班门弄斧说点外行话,以感谢位申先生的文化贡献。

我是最早“命名”和“推广”“福寿陈”这个雅号的,但使我吃惊的是“福寿陈”的名字越叫越响,一不留神成了文化界的品牌。

可能有以下缘故吧:
他不一定是写福寿最好的一个,但却是最热爱、最执着、最擅长最情有独钟写福寿的书法家,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

他写的福寿有特色有功力,不仅苍劲有力棱角分明结体宽博端庄雄伟,而且气势恢宏一气呵成一笔成“寿”,文化底蕴很深,福寿气息很浓。

在许多笔会现场,他的福寿书法竟然成了抢手货。

他爱心有嘉热心公益,积极投身于慈善事业,慈善现场经常看到他的身影,也获得多项荣誉,汶川地震他连续捐赠69幅书法作品,赢得有关部门高度评价。

最可贵的是他的人品德行赢得好评。

心底坦荡、为人热情;乐于助人,平和宽容;善于公关、结交友朋。

不仅有求必应,而且主动赠送;送爱心送文化,热心传递幸福友情;涉猎多个行业,往返中原冀中;既有专家名人,也有普通百姓;交友最多一夜成名,业务最忙“书法明星”。

正如他经常调侃自己:我很温柔,是一“丑星”;祖籍许昌,
家是冀中;豫剧票友,常哼两声;只要记得我,只要您喜欢听;衷心祝您生活快乐,事业有成福寿康宁。

送福之人常有福位申先生福寿成
2013年10月20日晚于石家庄
(点评人:中国服务文化研究会会长服务文化新科学开创者陈步峰)。

中国十大仁富人物

中国十大仁富人物

中国十大仁富人物CBMAG 中国商人53高乃则陕西兴茂侏罗纪煤业镁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LOVE DEEPLY NATIVE "PULL FARMER BROTHER"COAL BOSS思源、回馈社会”等字样。

在会议大厅围,还挂上了府谷县计划投资建设的、医院的大幅规划图,以及“和衷共济设和谐发展新府谷”的横幅,更有近十家新闻媒体前来集中报道。

陕西兴茂侏罗纪煤业镁电(集团)有限董事长高乃则的出场有如明星,在一簇拥之下,他捐出的金额是“3亿元其中高乃则个人捐款2.34亿元,其集属煤矿捐款6600万元。

同时,高乃则54中国商人CBMAGCBMAG 中国商人55曹德旺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THE PURSUIT OF THE MOST RIGOROUS,MOST TRANSPARENT DONATION "CHARITY KING"严格、透明。

次捐赠中,曹德旺是亲自带着两五省的,他希望这些捐款能直区的10万个农户,每户2000轮谈判,曹德旺与中国扶贫基金份“苛刻”的合作协议:中国扶责善款的下发和项目执行,曹组织监督委员会和新闻媒体,对过程和资金用途进行全程监议还规定了明确的处罚办法:如查中,未收到善款的农户数量,曹德旺可要求中国扶贫基金同等数额未发放的善款;如果在月30日后,还有捐赠款没有发善款将由曹德旺全部收回,同予以曝光等。

年下半年,曹德旺的“河仁慈善基56中国商人CBMAG财富成就:2010年5月14日,“2010新财富富人榜”王健林以401.1亿元的财富群雄,成为首富。

公益成就:2010年11月8日,王健林个人王健林 DONATION "ECCENTRIC"RICHEST 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 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CBMAG 中国商人5758中国商人CBMAG. All Rights Reserved.CBMAG 中国商人59李书福与景宁职业高中合作办学;12日,“风雨同舟———情系舟曲灾义演”晚会在甘肃兰州举行,吉利舟曲灾区现场捐款100万元;月11日,第八届全国残运会倒计年爱心助残晚会在浙江杭州举行,团为残运会捐助118万元人民币,残疾人体育事业;年10月,海南连降几十年未遇的大使琼海、文昌、万宁、安定等地区受,灾区百姓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华商名人堂 l 廖锡麟:中华传承 名门世家

华商名人堂 l 廖锡麟:中华传承 名门世家

华商名人堂|泰荣立集团董事长廖锡麟中华传承名门世家廖锡麟是泰籍华人,1935年生于泰国,是廖家侨居泰国之后的第三代人,亦是名副其实的名门之后。

150年前,廖锡麟的祖父廖葆珊从广东澄海赴泰国“闯南洋”。

经过数十年辛勤打拼,终于在湄南河畔奠定了一番基业,创立廖荣兴行。

廖葆珊不仅经营实业,更热心社会公益,他与旅泰华侨高学修等人一起,创办了泰国中华总商会,使之成为旅泰华侨的“娘家”,并先后担任商会主席等要职。

正因为其在泰国华侨中德高望重的地位,廖家得到泰国王室的认可,被赐予泰姓“色博里”,廖葆珊也被赐予侯爵爵位。

尽管远离故土,廖葆珊却始终重视中华文化在廖家的传承,他要求廖家的孩子都必须受中式教育。

很多第二代泰国华侨已经不会说汉语了,但廖家直到第三代都还会说。

去世时,廖葆珊未像一些泰国知名华人那样,采用泰式葬礼,而是采用中式葬礼。

此后,廖家基业传至廖锡麟的父亲廖公圃。

他将家族生意做得更大,经营范围也扩大到能源、保险、航运、银行、地产等多个行业。

此外,他更有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为泰中两国和泰华侨社立功立德,贡献极大。

1937年7月,中国抗日战争爆发。

廖公圃一方面通过自己出资创办的中文报纸《中原报》宣传抗日救国思想,一方面积极向中国运送抗战物资。

廖公圃对抗战的支持,引起了当时亲日的暹罗(泰国旧称)政府的注意。

1942年,暹罗政府以通外叛国罪判处廖公圃等9位抗日华侨终身监禁,并把他们投入监狱。

3年后,日本无条件投降,廖公圃等9人才得以获释。

直到今天,泰国华人仍将这9位侨领尊称为“抗日九君子”。

因为廖公圃的崇高品格,廖家在泰国华人社区中享有盛誉,并屡屡代表华侨,受到中国领导人接见。

廖锡麟家中有“三宝”——一张照片、一幅画和一帧字。

一张照片是1978年邓小平访问泰国时,与泰国华人华侨代表的合影。

一幅画出自著名画家徐悲鸿之手。

二战期间,廖家人为躲避日军迫害迁居马来西亚槟城,一次,廖公圃到槟城探亲,正赶上徐悲鸿卖画为抗战募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许锦祥印尼GPI集团董事长他是物流巨擘,由他一手发展起来的国际环球(印尼)集团有限公司,是印度尼西亚最大的综合物流企业,也是世界各大物流集团在印尼市场的忠实合作伙伴。

他是经济功臣,在资源贸易越来越频繁的时代,作为世界最富资源国家的最大物流企业舵主,他和他的企业正在为印尼经济发展发挥出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585货通天下 经济功臣—印尼GPI集团董事长许锦祥许锦祥领衔的印尼GPI集团,既是印尼最国际化的企业,也是印尼经济国际化的重要功臣。

过去二十多年来,他伴随环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与世界各国物流巨头紧密携手,为印尼的“货通天下”立下汗马功劳。

他的公司也因此飞速发展,自1992年起,连续十多年被国际空运货代协会(IATA)评选为“印尼第一”,成为东南亚地区首屈一指的物流运输集团之一,也成为连接印尼与世界的经济大动脉。

如今,在许锦祥及同仁的努力下,拥有领先国际化业务能力的环球集团,正在国际经济事务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被多个国家政府所重视。

2013年9月份,许锦祥接受克罗地亚政府的邀请,前往克罗地亚访问,并与克罗地亚总统、商务部长、交通部长及当地企业领导会面,洽谈如何利用环球集团的物流平台来扩大克罗地亚对东盟及中国的经贸合作。

同时,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政府也向环球集团提出了相同的要求,希望借助环球集团的力量,助力当地的国际业务发展。

印尼物流业领军者说许锦祥是印尼物流业的开路人和领军者,名副其实。

在印尼物流业,无论事业规模,还是专业素养;无论公司,还是个人,许锦祥都是独一无二的。

1953年7月12日出生于印尼棉兰的许锦祥,是白手起家的创业典型,也是带领印尼拥抱新经济时代的杰出代表。

许锦祥在当地读完小学后,进入棉华中学念初中,之后到苏东高中完成高中学业。

而他与物流业的缘分开始于一位前辈朋友的推荐。

一个偶然的机会,这位朋友介绍自己的女婿——一位在新加坡经营货运公司的仁兄给许锦祥认识。

刚好,这位老兄正计划在印尼发展一个货运代理的合作者。

因为当时还没有经营货运业的经验,为了对朋友的事业负责,许锦祥便把合作机会给了雅加达一家货运公司,并与之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来经营此项业务。

这间名为PT Wira的公司成立之后,经营状况却一直不理想。

好几年时间,业务都处于亏损状态,而且亏损一直有增无减。

随着对公司业务的深入了解,许锦祥也逐渐对这个行业有了兴趣和研究。

在PT Wira的再一次扭亏失败之后,他决定把这家公司接管过来,独自经营,并且将其改名为PT.Global Putra Indonesia 暨印尼环球公司。

这也是一个艰难的开始,起初,公司只有7位员工。

那时,是1981年。

许锦祥接管后,改善了公司的管理制度,令大家更用心用力地投入到工作中,提升了公司的业务操作素养,同时也不断把握各种机会来拓展市场和业务。

在他的努力下,公司的经营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并逐步从亏损走向盈利。

这个时期,许锦祥既是公司的老板,也是公司最大的苦力员工,很多繁重和别人看起来低层次的工作都是亲自去做。

他不但能放下身段,而且还真的与员工打拼在一起。

这也是公司能够成功走出那段困境的关键因素。

许锦祥常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那是1986年帮助印尼举办航空展(AIR SHOW)。

航空展是最考验物流业的专业展览之一,被誉为是物流业的最高竞技场。

1986年,印尼举办航空展。

总共有21家586·许锦祥运输公司参加投标,而且个个都是成竹在胸,来势汹汹,希望能争夺到运输承包的业务。

许锦祥也以最大的力量参与竞争。

激烈的角逐后,大部分参加投标的公司都被淘汰出局,只剩下6家企业成为中标者。

许锦祥不但带领环球公司赢得了这张参与最高竞技的门票,而且还获得了超过80%的运输承包任务。

这是一炮而红的好机会,他万分珍惜,甚至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航空展代表国家的形象,每一步都要求万无一失,许锦祥全力参与其中,为了不耽误任何工作,在超过两个星期的时间里,他没有睡上一个晚上的安稳觉,更谈不上什么业余休息。

有一天,他又是从早忙到晚上12点,连司机都已经疲惫不堪,不能再加班了,许锦祥只得自己开车回家。

因为已经两个星期没有睡好觉了,虽然他努力不让眼睛闭上,但还是一不留神就把车撞到了一棵大树上。

很多人知道这个情况都被吓了一大跳,但他只到医院简单缝了几针,接受了一些小的治疗,并在第二天休息几个小时之后,又到现场工作了。

现在,当时撞车的创伤还留在他的下巴上,成为了他艰苦创业的标志。

除自己亲临一线,辛苦投入外。

为了不辜负政府对他的信任,许锦祥还特别邀请新加坡著名运输物流公司参与经营操作,弥补自身的经验和不足。

令他欣慰的是,他的辛苦和投入获得了超值回报。

这次航空展获得了圆满成功,因为是印尼第一次举办,所以它还成为整个印尼的骄傲,被载入史册。

而许锦祥所负责的各项运输任务都得到一致好评,这让环球国际公司声名鹊起,生意倍增。

这一次辉煌的经历,至今依然是许锦祥回忆往事时的自豪所在。

“这就是我下巴这条疤痕的经历。

”许锦祥笑着回忆往事。

这就是许锦祥,一位拼命做事业,也非常具有亲和力的人。

他真诚地做自己,真诚地对待每个人,因而赢得大家的信任。

“他是那种可以和你一起开玩笑的老板,而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人。

”跟随他的员工颇为幸福地说,如果许锦祥想到一个笑话,他一定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

当然,他和员工分享的还有更多,包括:金钱、发展机会以及创造一间伟大公司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只要你目标坚定,尽自己能力做好,先苦后甜,就能实现梦想。

”依靠分享和坚持不懈的努力,许锦祥和他的伙伴们把事业越做越大。

物流业是一项必须强强联合的事业,许锦祥从踏入这个行业的第一天起,就在思考,如何与他人联合,建立起一个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庞大网络。

环球公司成立后,许锦祥抓住每个机遇扩大网络。

自1985年开始,他带领公司先后成为美国10大上市物流公司(如UPS、Airborne、AEI、Emery)的印尼总代理,进而一举站上了世界级的舞台之上。

自2001年开始,GPI集团也还与日本几家跨国物流公司合作,如2001年成为SAGAWA物流公司的总代理,2005年双方成立“PT SAGAWA EXPRESS INDONESIA”合资公司;2004年,与日本NISSIN物流公司成立“PT NISSIN TRANSPORT INDONESIA”合资公司等,这些业务网络的增加,让许锦祥更坚定成为国际公司的信心,并直接将公司命名为国际环球(印尼)集团有限公司(GLOBAL PUTRA INTERNATIONAL GROUP,简称:GPI)。

不断拓展公司事业领地的同时,许锦祥也不断引入优秀人才加入公司,甚至重金聘请外国专业人才加入事业,进而推动GPI集团又好又快地发展。

自1992年起,就一直被IATA(国际空运货代协会)票选为印尼排名第一的顶尖运输公司。

如今,GPI集团已发展成拥有员工超过1800人的大型国际化物流运输公司,集团在印尼拥有12家分公司,在世界各地设有自营和代理网络,每年的总营业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

1996年、2004年、2006年以及2008年印尼航空展期间,GPI集团与新加坡Translink集团一起被官方指定负责一切物流运输事务。

更令他自豪的是,虽然公司已经发展到数十亿的规模,但从创业至今,他仍然尚未利用银行贷款来发展自己。

不借贷,却又保持了这么快速的发展,这也是一个商业成长的奇迹了。

中印(尼)经贸合作的功勋者许锦祥一直看好面向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机会,并且很好地把握住了面向中国市场的每一个重要机会。

因为这些机会的把握,他不但带领GPI集团在一个重要的市场(中国)占据到领先优势,而且还因此成为中印(尼)经贸合作的功勋者。

1988年,中国和印尼重新开启了两国贸易往来,很多印尼企业开始向中国出口三合板,但当时的印尼却没有与之匹配的运输能力。

许锦祥认为这587588·许锦祥是一个拓展中国市场的机会,但GPI集团当时亦没有足够的实力单独发展这一业务。

借鉴之前的经验,他决定向中国具有实力的企业伸出橄榄枝,大家合作谋发展。

详细考察了中国有关航运企业的情况后,许锦祥把绣球抛给了中国最具实力的航运巨头——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简称:中远)。

因为看好印尼市场的前景,尤其是看好许锦祥的企业家精神和他对中国与印尼物流市场的远见卓识,中远比较痛快地接受了当时实力较弱的GPI集团,并与之达成合作。

双方的合作内容是,由中远指定GPI集团作为中远的配载与船舶代理,全权代表中远在印尼的事务,起初的事务主要是招揽印尼到中国的三合板运输业务,GPI集团招揽到业务后,则交由中远来完成。

与中国达成合作意向,进而拥有了强大运力之后。

许锦祥采取了一个强有力的措施,让GPI集团在市场中掌握主动权。

他们与当时的三合板工会APKINDO合作,鼓励印尼的三合板公司把FOB(离岸价,卖方不负责运输和保险)销售条款改为CNF(成本+运费价),让印尼卖方拥有运输控制权。

因当时GPI集团在印尼已拥有相当的信用和人脉,而在本地开展业务又更有天然优势,这一改革推行后,GPI集团很快就在印尼三合板出口运输市场占据主动地位,运输订单爆发式向上增加。

最高峰时期,GPI集团每月交给中远的运量达到30多艘船,年总运量超过100多万立方米,并凭此业绩稳稳地坐上印尼和中国之间的三合板运输业务的龙头宝座。

在当时中国与印尼尚未复交的情况下,这一数字可以称为是奇迹了。

这个良好的开端也为中国与印尼复交前的经贸往来,尤其是运输行业的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GPI集团和中远,也基本上主导了那一时期中印(尼)的运输业务。

中远也前瞻性地看到资源丰富的印尼,将是中国未来的主要贸易伙伴,将为两国的航运业带来大机会。

于是,1989年,开张大吉的中远决定进一步扩大其业务范围,并专门面向印尼市场新开了按周运行的集装箱航线,GPI集团则被委任为集装箱业务的总代理。

凭借中远的强大运输实力,以及GPI 集团在服务与拓展印尼市场的强大优势,双方这一新的合作也很快取得新成果。

1990年中印(尼)两国复交后,许锦祥认为两国的贸易往来必将快速增长,GPI集团则有必要与中国业者进一步深入合作,以把握新的商机。

于是,他又积极筹划并与中远加强沟通,于1994年联合中远成立了一家中印(尼)合资公司——远球船务有限公司(PT.OCEAN GLOBAL SHIPPING)。

1995年1月16日,中国与印尼复交后,环球集团与中远集团在印尼合资成立第一家中资合资公司,取名为:远球船务有限公司中海印尼公司成立庆典合影·许锦祥让许锦祥深感自豪的是,远球船务是中印(尼)两国恢复外交关系以来印度尼西亚和中国联合成立的第一家合资公司。

该公司由GPI集团和中远共同出资,起初的主要业务是继续作为中远的总代理,进一步加大集装箱揽货业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