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间皮瘤18例临床病理分析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学改变

[】 陈新 , 明, 庆 熠 , . 限 性 胸 膜 间 皮 瘤 的诊 断 和 外 科 治 疗 【 . 国 3 何 刘 等局 J中 ] 肿 瘤 临 床.0 43 (2: 9 6 1 2 0 .11) 7 — 8 . 6
[1 e W, rnJ c a e 1 li a t eo eo aC n da e— 4 L eC Mat , R eR, a. g n st l m :aa i pr i Ma t Ma n m h i n
3 5例 患者 细胞 病 理 学 资 料 保 存 完 好 . 胸 腔 积 液 标 本 有 2 5例 。 术 切 除 标 本 1 手 0例 。 胸 腔 积 液 标 本 经 30 0r n离 0 mi /
心 . 规 涂 片 后 瑞 氏染 色 , 光 学 显 微 镜 下 观 察 。 术 标 本 投 常 在 手
1资 料 与 方 法 11一 般 资 料 .
பைடு நூலகம்
者常 出现 较 为剧 烈 的胸痛 , 见体 重下 降 。在 普通 X 线 胸 片 常 和C T下可 发 现胸 膜腔 积 液 , 肺组 织 被肿 瘤组 织 包裹 等 , 晚 在 期 患 者 中可观 察 到心 包渗 液 引起 的 心影 扩 大 、 组织 影 和肋 软 骨破 坏 等 。胸 腔 积 液 的 细胞 学 检 查 也 是 常用 的诊 断 手段 之
多样 化 特 征 . 以光 镜 下 组 织 学 分 型 目前 尚 无 统 一 标 准 。 所 WHO
21临床 特 点 .
3 5例患者 中 3 表现 为胸痛 ,3例呈进 行性 加重 ;5例 3例 2 2 咳嗽 ; 8例 气促 ;6例 有疲 乏 、 闷 、 1 1 胸 消瘦 ;0例 咯血 和 不规 l 则发热 , 出现低血糖 。 2例 X线检查 2 5例有血性胸 腔积液 ,0例 1 有局 限性 胸 膜增 厚 。 T检查 2 C 0例 显示 胸膜 增厚 伴不 规 则 的
恶性间皮瘤18例临床病理分析

恶性间皮瘤18例临床病理分析秦皇岛市肿瘤医院病理科康文喜谢芳芳岳秀杰王小聪邮编:066001 恶性间皮瘤是来源于间皮细胞的恶性肿瘤。
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临床较少见。
本文收集恶性间皮瘤18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 性别和年龄本组18例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最大77岁,最小2岁,平均68岁。
1.2 病程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最短5天,最长18年。
1.3 发病部位及临床表现18例中发生于胸膜者1例,发生于腹膜者17例。
临床表现因肿瘤发生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临床症状,发生于胸膜者临床表现咳嗽、胸闷。
发生于腹膜者临床检查12例可触及腹部包块,9例有腹痛,11例纳差,腹胀、乏力、体重减轻等各8例,4例有腹水,少数病例有发热、呕吐、便秘、月经多等症状。
1.4 实验室检查18例腹部CT检查发现有肠管受压,肠袢间距增宽,肠外形呈锯齿状改变。
13例血沉增快(38~60mm/h),5例碱性磷酸酶升高,B超检查提示腹部实质性包块。
1.5 手术所见5例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腹腔脏层和壁层弥漫散在大小不等灰白色结节,部分结节相互融合成较大的肿块,腹膜增厚。
其余大多数为单发,分别见于大网膜、肠系膜、十二指肠、后腹膜、及盆腔。
1例发生于胸膜者行开胸肿物切除术,见肿物呈半球形自浆膜向外生长突入胸膜腔。
肿物最大直径24cm,最小3~5cm之间。
8例有完整包膜,但有的肿物包膜不完整或无包膜,肿物与周围组织粘连。
2 病理学检查2.1 巨检肿瘤质地较硬,切面实性,灰白色或灰褐色,鱼肉状。
多数有出血坏死及囊性变。
2.2 镜检光镜下瘤组织结构多样,但肿瘤实质均由上皮样瘤细胞和纤维母细胞样瘤细胞构成。
根据瘤细胞的形态,恶性间皮瘤分为以下四种类型:⑴上皮型:18例中有6例为上皮型,瘤细胞为多边形,胞浆丰富,核大呈圆形或卵圆形,核膜及核仁清楚,间变明显,瘤细胞呈片状、条索状及腺管状排列。
⑵未分化型:未分化型1例,瘤细胞呈多边形,大小不等,核呈椭圆形,大小不一,染色质深,颗粒粗,见较多瘤巨细胞,瘤细胞呈实性片状分布。
恶性胸膜间皮瘤临床 病理及影像学诊断

谢谢观看
流行病学
MPM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与石棉暴露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石棉是一种具有 致癌性的天然纤维材料,长期接触石棉可能会导致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其中 就包括MPM。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石棉暴露的工人和环境中高石棉暴露地区的 人群MPM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病理学
MPM的组织学特点包括肿瘤细胞呈巢状、乳头状或实性生长,细胞异型性明显, 有核分裂象和肿瘤性坏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类标准,MPM可分 为三个亚型:上皮型、肉瘤型和混合型。上皮型最常见,约占60%-70%,肉瘤 型占20%-30%,混合型最少见,约占10%-20%。
3、个体化治疗:随着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针对每个患者的个性化 治疗正在成为现实。通过对患者的基因组进行分析,可以找到特定的突变基因 和药物反应模式,为每个患者量身定制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4、免疫治疗进展:尽管PD-1/PD-L1抑制剂在治疗MPM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但总体疗效改善有限。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寻找更有效的免疫治疗策略,如增 加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剂量或使用频率,或者通过联合使用不同的免疫检查点 抑制剂来提高疗效。此外,探索如何克服肿瘤的免疫逃逸现象也是一个重要的 研究方向。
在CT影像上,MPM通常表现为胸膜结节、肿块或弥漫性增厚。肿块常侵犯肋间 肌和胸骨,也可侵犯纵隔和膈肌。MRI可提供更丰富的影像信息,如肿瘤的血 管分布、侵犯范围和胸水的情况等。通过这些影像学检查,可以初步判断MPM 的类型、分期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临床特点
MPM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胸痛、呼吸困难、咳嗽、体重减轻等。胸痛通常为持续 性胸痛,呼吸困难通常在病变晚期出现。咳嗽通常伴有咳血痰或咯血症状。这 些症状可能与肿瘤侵犯肋间神经、胸膜或胸壁有关。
19例恶性间皮瘤细针穿刺活检及细胞学诊断

19例恶性间皮瘤细针穿刺活检及细胞学诊断于国;孙玉芝;李冰;宋志刚【期刊名称】《解放军医学杂志》【年(卷),期】2006(31)3【摘要】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穿刺腹膜恶性间皮瘤的组织形态及细胞学特点.方法对19例腹膜恶性间皮瘤穿刺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形态学、细胞学、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本组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34~76岁,平均58.1岁.19例穿刺标本组织学证实为10例腺管乳头状型、3例未分化型、1例印戒细胞型、1例小细胞型、2例低度恶性囊状细胞型和2例纤维母细胞型.细胞学涂片16例呈阳性,3例呈阴性.肿瘤细胞对Keratin、Vimentm、EMA及抗间皮细胞抗原均呈阳性表达.19例CI染色均有不同程度阳性改变,而对HCI染色则呈阴性.结论结合临床表现,对B超引导下穿刺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细胞学、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等观察能够准确诊断腹膜恶性间皮瘤.【总页数】2页(P260-261)【作者】于国;孙玉芝;李冰;宋志刚【作者单位】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65【相关文献】1.浆膜腔积液细胞学诊断在恶性间皮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 任文浩;曹箭2.胸膜恶性间皮瘤引起胸腔积液二例的细胞学诊断分析 [J], 郭秀丽;郗彦凤;刘月香3.细针穿剌乳房肿块细胞学诊断:761例细胞学诊断小结 [J], 赵芝泉4.肝内胆管囊腺癌15例细针穿刺活检及细胞学诊断 [J], 于国;王殿军;宋志刚;李冰5.不同甲状腺结节大小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比较 [J], 杨增娣;杨艳婷;吕永燕;任明磊;童清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恶性间皮瘤病理报告

恶性间皮瘤病理报告1. 引言恶性间皮瘤(Malignant Mesothelioma)是一种罕见但具有严重威胁性的恶性肿瘤。
该疾病主要发生在胸膜、腹膜和心包等间皮组织中,通常与长期暴露于石棉等有害物质有关。
本文将对恶性间皮瘤的病理特征及其诊断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2. 方法本次病理报告的分析基于对患者组织标本的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标本经过固定、包埋和切片后,使用不同的染色方法进行细胞和组织的观察,并进行特定标记染色以确定肿瘤类型。
3. 病理特征恶性间皮瘤的病理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组织形态学恶性间皮瘤组织呈现出不规则的腺样结构和团块状生长。
肿瘤细胞排列紧密,核分裂活跃,细胞核多呈椭圆形或长圆形,染色质深染。
肿瘤细胞胞质丰富,呈淡苍白色或淡红色。
3.2 核形态学恶性间皮瘤的肿瘤细胞核常呈现出多形性和多核性。
核染色质深染,核仁明显,大小不一。
有些肿瘤细胞核分裂异常活跃。
3.3 免疫组织化学恶性间皮瘤的诊断常依赖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常用标记物包括CK5/6、Calretinin、WT1和D2-40等。
阳性结果表明肿瘤为间皮瘤,而阴性结果则需要排除其他类型的肿瘤。
4. 诊断恶性间皮瘤的诊断需要综合病理学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
根据患者的临床病史、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等信息,结合病理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最终确定诊断。
5. 鉴别诊断恶性间皮瘤的鉴别诊断主要是排除其他类型的肿瘤,如肺癌、转移性腺癌等。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根据标记物的表达情况可以区分不同类型的肿瘤。
6. 预后及治疗恶性间皮瘤的预后通常不良,主要因为其难以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局限性。
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等,但很少能达到完全治愈的效果。
早期发现和诊断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7. 结论恶性间皮瘤是一种恶性肿瘤,具有明显的病理特征和临床表现。
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诊断该疾病的主要手段。
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

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作者:杨晟杰来源:《中外医疗》2017年第12期[摘要] 目的根据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患者病历,分析并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方便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期间,该科收治的23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病历资料作为研究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诊断依据、治疗手段、治疗效果、预后情况。
结果23例诊断为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中,有12例出现呼吸困难,有10例出现胸痛,有4例出现咳嗽、咳痰,有2例出现咯血,有6例出现发热,有10例出现体重下降,下降约6~8 kg,有4例出现淋巴结肿大。
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药物治疗等。
目前,临床上用于确诊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检查方法为胸腔镜,用于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为综合治疗。
结论通过研究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病例发现,该病的临床表现无明显特殊性,易造成诊断过程中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并且其病情极易发生变化,极易造成患者因不能及时治疗导致病情恶化。
因此及早依据影像学检查和免疫组化病理学的检查,为恶性胸膜间皮瘤进行诊断并及早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延长患者存活时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恶性胸膜间皮瘤;病例分析;治疗手段[中图分类号] R73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4(c)-0076-03[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treatment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medical records of 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 Methods 23 cases of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3 to September 2015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group, and the clinical symptoms, diagnosis basis,treatment means, treatment effect and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In the 23 cases of patients, there were 12 cases with dyspnea, 10 cases with chest pains,4 cases with cough, 2 cases with hemoptysis, 6 cases with fever, 10 cases with weight loss of about 6~8 kg and 4 cases with lymphadenectasis, and the treatment methods mainly included the operative treatment, chemotherapy, radiotherapy and drug treatment, currently, the examination method of 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 is thoracoscope, and the main treatment means of the disease was 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Conclusion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re is no obvious specificity in clinic, and the misdiagnosis and missed diagnosis are easy to occur, and the disease is easy to change thus making the disease worse due to failing to be treated in time,therefore, we should conduct the diagnosis and early treatment of 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which is of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saving the patients’ lives and prolonging the survival time.[Key words] 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 Analysis of case; Treatment means在临床上胸部肿瘤的患者中,恶性胸膜间皮瘤(MPM)属于其中相对少见的一种,约占胸膜肿瘤的5%,并且该病的预后较差。
恶性胸膜间皮瘤18例临床分析

作者单位 :140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350
Ema l d u i 2 0 @s h .o i i d u 0 2 o u t m :
・
5 O・
堕 堡蓥查 ! 至
旦 鲞笙 笙 塑
! 塑
!
I ! 0 0 h !l ,. 立 1
4例 。纤 维 支气 管镜 检查 2例 , 阴性 。 均
穿刺 3 次以上者 6 ,均多次行脱落细胞学检查 。 例 1 例患者中有 1 2 例在送检胸腔积液 中找到恶性 间 皮瘤细胞 。所 有患者 的血清和胸腔积液癌胚抗原
( E 均 阴性 。 C A)
1 例为 3 岁女教师 , 8 体检发现左侧胸膜肿块 , 为第 3 次化疗入院。其余患者首次入院均未确诊。
1例, 1 右侧 1 , 0例 双侧 3 。 心包 积液 2例 。 例 伴 胸膜 弥 漫性 增 厚 1 4例 ,胸 膜 多 发 性 结 节 或胸 膜 肿 块 8
棉 接触 史 。职 业分 布 : 师 1 , 教 例 司机 1 , 例 工人 4
例。3 例纵隔淋 巴结肿大 , 2例肺 内转移 , 例 ’上 1 肾 腺、 肝转移 , 例肋骨、 1 腰椎转移。 3 实 验 室 检 查 :2例 行 胸 腔 穿 刺 术 , 胸 腔 . 1 5例
良的 C 针胸膜多点活检确诊 1 例 ,T引导下经皮胸膜或肿块 、 节活检确诊 3 , 叩e 0 c 结 例 纤维支气 管
镜代胸腔镜胸膜活检确诊 1 , 例 胸腔镜检查确诊 4例。全部病 例均 未手术 。 结论 恶性胸膜间皮瘤
在中老年患者 中发病率较高 ; 与长期吸入石棉粉尘有关 ; 胸部 c T检查是 目前可靠的影像学检查 ; 用 改 良的 C p oe针多点胸膜活检为基层 医院推荐的方法。
特殊类型恶性间皮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特殊类型恶性间皮瘤的临床病理分析吴雪辉,于国,王殿军,任刚【摘要】目的探讨特殊类型恶性间皮瘤的临床与病理特点。
方式对23例特殊类型恶性间皮瘤进行临床、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组织化学及电镜观看并文献温习。
结果恶性间皮瘤的特殊类型包括印戒细胞样型、小细胞型、粘液样型、肌纤维母细胞型、淋巴组织细胞样型、促纤维增生型。
免疫组化染色示肿瘤细胞均表达Calretinin、CK5/六、CK及Vimentin。
部份病例CI染色阳性,而HCI染色那么阴性。
19例电镜示瘤细胞表面见细长微绒毛,胞浆内有丰硕的张力微丝及桥粒。
结论特殊类型恶性间皮瘤组织学形态多样,结合临床特点及其免疫组化、组织化学及电镜检测有助于诊断。
需与肺腺癌、胃肠道腺癌、恶性淋巴瘤、滑腻肌肉瘤及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辨别。
【关键词】恶性间皮瘤;病理学;分类;诊断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alignant mesothelioma of special A total of 23 cases of malignant mesothelioma of special types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histologic, histochemica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and by clinical, light and electron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Their clinical andhistopathological features were reviewed via related Malignant mesothelioma of the special types included signet ring cell type, small cell type, myxoid type, myofibroblastic type, lymphohistiocytic type and desmoplastic type.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showed that the neoplastic cells were positive for calretinin, CK5/6, CK, vimentin but negative for CEA. Histochemical staining showed that the tumor were positive for CI but negative for HCI. Electron microscopic study of 19 cases showed that the neoplastic cells had the mesothelial-type microvilli, lots of tonofilament and desmosomes. Conclusion The malignant mesothelioma of the special types have diversiform histological features. The diagnosis should be established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clinical manifestation, light and electron microscopic observations and histochemica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It should be differentiated from adenocarcinoma of lung o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malignant lymphoma, leiomyosarcoma, and malignant fibrohistiocytoma.Key words:malignant mesothelioma; pathology; classification; diagnosis恶性间皮瘤(malignant mesothelioma,MM)是一种发病较为少见,预后差的恶性肿瘤,但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石棉的普遍应用,MM的发病率活着界许多国家呈上升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恶性间皮瘤18例临床病理分析
秦皇岛市肿瘤医院病理科康文喜谢芳芳岳秀杰王小聪邮编:066001 恶性间皮瘤是来源于间皮细胞的恶性肿瘤。
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临床较少见。
本文收集恶性间皮瘤18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性别和年龄本组18例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最大77岁,最小2岁,平均68岁。
1.2 病程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最短5天,最长18年。
1.3 发病部位及临床表现18例中发生于胸膜者1例,发生于腹膜者17例。
临床表现因肿瘤发生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临床症状,发生于胸膜者临床表现咳嗽、胸闷。
发生于腹膜者临床检查12例可触及腹部包块,9例有腹痛,11例纳差,腹胀、乏力、体重减轻等各8例,4例有腹水,少数病例有发热、呕吐、便秘、月经多等症状。
1.4 实验室检查18例腹部CT检查发现有肠管受压,肠袢间距增宽,肠外形呈锯齿状改变。
13例血沉增快(38~60mm/h),5例碱性磷酸酶升高,B超检查提示腹部实质性包块。
1.5 手术所见5例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腹腔脏层和壁层弥漫散在大小不等灰白色结节,部分结节相互融合成较大的肿块,腹膜增厚。
其余大多数为单发,分别见于大网膜、肠系膜、十二指肠、后腹膜、及盆腔。
1例发生于胸膜者行开胸肿物切除术,见肿物呈半球形自浆膜向外生长突入胸膜腔。
肿物最大直径24cm,最小3~5cm之间。
8例有完整包膜,但有的肿物包膜不完整或无包膜,肿物与周围组织粘连。
2 病理学检查
2.1 巨检肿瘤质地较硬,切面实性,灰白色或灰褐色,鱼肉状。
多数有出血坏死及囊性变。
2.2 镜检光镜下瘤组织结构多样,但肿瘤实质均由上皮样瘤细胞和纤维母细胞样瘤细胞构成。
根据瘤细胞的形态,恶性间皮瘤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⑴上皮型:18例中有6例为上皮型,瘤细胞为多边形,胞浆丰富,核大呈圆形或卵圆形,核膜及核仁清楚,间变明显,瘤细胞呈片状、条索状及腺管状排列。
⑵未分化型:未分化型1例,瘤细胞呈多边形,大小不等,核呈椭圆形,大小不一,染色质深,颗粒粗,见较多瘤巨细胞,瘤细胞呈实性
片状分布。
⑶混合型:混合型8例,由梭形和多边形两种细胞成分构成。
梭形细胞成束状、旋涡状、编织状排列,多边形细胞呈巢状散在其间。
⑷纤维型:纤维细胞为主型3例,瘤细胞呈梭形,胞浆丰富,核异型明显,核分裂多,瘤细胞排列成束状或纵横交错呈蓆纹状。
有大量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
瘤组织内均见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坏死,粘液变性和囊性变,一列、例局部淋巴结见转移。
3 讨论
恶性间皮瘤少见,国外共报告160例,国内报告36例,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0.02~0.4%。
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以40岁以上多见。
本瘤主要生长方式是沿腹膜表面及间皮下层匍匐性生长,使腹膜呈弥漫性
屏底样增厚,亦可形成肿块或大小不一的结节。
很少发生转移,也很少侵入内脏器官实质深部。
瘤细胞有双向分化特点,根据瘤细胞的形态及排列方式,有人将它分为纤维型、上皮型、混合型三型。
但也有人将本瘤分为腺管乳头型、肉瘤样型、未分化型及混合型等四型。
纤维型:肿瘤一般较孤立,常有包膜,转移晚,与其它型相比恶性程度较低,生存时间长,发生于胸膜者常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胸腔积液等;生长于腹膜肠系膜者则出现进行腹痛腹胀,血性腹水,有时伴有发热低血糖等症状。
肿瘤可发生出血坏死囊性变。
镜下瘤细胞丰富,由交织成束的梭形细胞组成。
上皮型则恶性度高,病程短,可广泛转移,肿瘤界限不清,几乎都合并有血性胸水及腹水。
镜下上皮样细胞形成乳头、腺管或实性巢状结构,有些管腔可高度扩张,腺管上皮伸展成为立方形或扁平状细胞,宛如窦隙,腔内常含有透明质酸。
混合型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纤维样瘤组织中夹杂少量腺管状结构。
在同一病例不同区域都可不同程度的找到纤维型及上皮型瘤组织结构。
因此有人认为恶性间皮瘤都是由上皮样瘤组织及纤维型瘤组织两种成分构成。
混合型恶性间皮瘤和滑膜肉瘤结构相似,但发生部位和扩散方式不同两者不难鉴别。
本瘤组织结构常与腺癌相混淆,故在确诊本瘤时应首先排除转移至腹膜的腺癌。
本瘤恶性度高,预后不良,多于术后一年死亡,也有报告生存10年者。
病因可能与石棉尘埃吸入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