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精度.doc

合集下载

机械加工的经济精度及加工面加工方案

机械加工的经济精度及加工面加工方案
120
140
170
200
280
260
300
340


48
58
70
84
100
120
140
160
185
215


25
30
35
45
50
60
70
80
90
100


18
22
27
38
39
46
54
63
73
84


13
16
19
23
27
30
35
40
45
50


8
9
11








直径基本尺寸/mm
拉孔
镗孔
磨孔

粗拉孔后或钻孔后精拉孔
6.3~3.2
非金属
3.2~1.6
镗孔
粗镗
12.5~6.3
精车
金属
3.2~0.8
半精镗
金属
6.3~3.2
非金属
1.6~0.4
非金属
6.3~1.6
精密车(或金刚石车)
金属
0.3~0.2
精镗
金属
3.2~0.8
非金属
0.4~0.1
非金属
1.6~0.4
车削端面
粗车
12.5~6.3
精密(或
金刚石镗)
金属
0.8~0.2
280
340
——————
60
80
100

各种机械加工能达到的精度

各种机械加工能达到的精度

表3-31各秒加工方法能沽到的衰面粗植度即工方tt;Q底汽帆、帝锭或四丈便务ttfr军削外IS车电宅面电耕角GL的〉9L矽轮粗车非金艮精卒11•金属50* 12.5ffl较(二次纹)*转合金L6- 0.8精容年(或金网右军)非金厦料车精车"车次行程二次行程《 <】5umj> "5nvn非金/H租《有女.史:,半*铉I-次仗)糟密瞽5.3- 3.2L6-0JC.8~0.2S青掴黄携、,削0.8 —0.40.8-(1.20.8 - 0 40.2-0 1制国咤铢刀饨削精3.2*0.8fi徊爸12 5-3 23.2-0 80.8-0.4o a~u.24逐僚削6 3 ~ 16非金胃金凤0 8-0 4n 3-0.26 3-3.20.8-0 225-6.312.5-6.33.2-1.$6.3~3.26.3- 1.61.6-0.8倩密tfime6.5 -3 2非金僵半精僚琳金偃金n精密惶:疫金朋石噌)金.窝非金属0.4-0.2J2 5~6、36.3 "- I-66.3- 1.60 £^0.20 8-0.216-0 4■ ■、•0.2、。

1注:本表造用干尺寸<浦、佑购对忤好的零件却工.用光洁的E工・*面作为定位海做¥席,2.电恍万饨副的切二糟度在佃可茶件下大体吃圜柱住刀使引药-缘3.精岔供仅格J瑜费刀槌削°表3.10 面加工的经济精度« 3-11司时加工平行表HT 的经济精度(nun)途:括两平仃麦面距离的尺寸槽度.表618成形铢刀次工的经济精度( mn?)注:指加工未而节苏唯的代寸情?拳■兹咨网羽密夏理拳厦M KT・£ 馨加工力.法台差管吸we.全郴石精密珈工,精白1-2研磨.瑞愁.刮、靖容膳3-4 佥.坐栋蚀.怡峦就柄密例5-6蜜、侵.,刨、泣,维.车 5我、作、车.核导食钻、较9~ m各神槌好工]1 - 12 计碧.楚虑庚.金斜嘴、精膺、精府、刮、筋、植廊.费.仞,刮.谜不、半带就.里各声粗加1:表>24平行度的经济精度表32S城面跳动和垂直度的经济精度柬330在钢台机球却白功饶上加工TL的位*精度法;】•友中所列数据法用于灰皆铁.生加工苗含金时.怜言碧芹值要票以2.衰中所死的埼浅应移度适于以下条件:1>刀具檀住夹持在吏归上:2)祐食长度为(7~2.5)心〃具伸出钻套末培的长受为30mm:3)工件敢定<?*«是一平园和屈个度直于炫平肉的协充.。

机械加工精度名词解释

机械加工精度名词解释

机械加工精度名词解释
机械加工精度指的是针对零件或工件加工过程中所要求的尺寸、形状、位置、表面粗糙度等方面的精确度。

精度是指实际测得结果与理论值之间的偏差或误差程度,常用的机械加工精度名词包括以下几个:
1. 尺寸精度:指零件加工后尺寸测量值与设计尺寸之间的偏差。

这是表征零件尺寸准确程度的指标,通常用公差表示。

2. 形状精度:指零件加工后形状特征与设计要求之间的偏差。

例如,平整度、圆度、直线度等,用来描述零件表面的平整程度以及曲线、直线等特征的精确程度。

3. 位置精度:指零件加工后特定特征之间的相对位置偏差。

常用的位置精度名词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等,用来描述零件特征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4. 表面粗糙度:指加工后零件表面的光洁程度。

常用参数包括Ra(平均粗糙度)、Rz(Z向平均粗糙度)等,用来描述零件表面的粗糙度。

这些机械加工精度的指标对于确保零件的质量和功能至关重要,能够影响到零件的装配性能和使用寿命。

机械加工中心精度检查报告

机械加工中心精度检查报告

机械加工中心精度检查报告1. 简介该报告旨在对机械加工中心的精度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并提供相应的检查结果和问题解决方案。

2. 背景机械加工中心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自动化加工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为了确保机械加工中心的正常运行和产品质量,进行精度检查至关重要。

3. 检查内容本次精度检查包括以下内容:3.1 几何精度检查- 轴线定位误差检查- 工作台平面度检查- 运动轨迹精度检查3.2 加工质量检查- 尺寸精度检查- 表面光洁度检查- 加工速度测试3.3 附件检查- 附件的规格和型号检查- 附件与设备的匹配性检查4. 检查结果根据对机械加工中心的精度检查,得出以下结果:4.1 几何精度- 轴线定位误差:满足正常加工要求,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 工作台平面度:平坦度良好,无明显凹凸。

- 运动轨迹精度:运动轨迹符合要求,无明显偏离。

4.2 加工质量- 尺寸精度:每个样品的尺寸偏差在合理范围内。

- 表面光洁度:表面光洁平滑,无明显划痕和瑕疵。

- 加工速度:加工速度满足生产要求,无明显过慢或过快现象。

4.3 附件检查- 附件规格和型号与机械加工中心要求相符。

- 附件与设备配合良好,能正常使用。

5. 问题解决方案本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如下:5.1 问题:轴线定位误差较大解决方案:检查和校准轴线定位系统,确保准确性。

5.2 问题:加工速度过慢解决方案:检查加工程序和设备参数,优化调整加工速度。

6. 结论根据机械加工中心的精度检查结果和问题解决方案,可以得出结论:机械加工中心的精度在可接受范围内,能够满足生产要求。

然而,仍需定期检查和维护,以保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和加工质量。

7. 建议为了保证机械加工中心的精度和加工质量,建议定期进行精度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针对问题及时解决。

同时,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保证其长期正常运行。

以上即是机械加工中心精度检查报告的内容,如有任何问题,请随时联系。

机械加工精度分析

机械加工精度分析
5.机床的动态精度不会影响加工精度。()
6.精密加工中,加工现场的温度变化对加工精度没有影响。()
7.通过优化加工工艺,可以有效地减小加工误差。()
8.在机械加工中,所有的加工误差都是可以避免的。()
9.数控机床比传统机床更容易实现高精度加工。()
10.对于所有的机械加工操作,提高切削用量总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的。()
A.机床导轨的直线度
B.刀具与工件之间的间隙
C.工件加工过程中的振动
D.工件加工后的尺寸偏差
5.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下列哪种因素会导致加工误差?()
A.工件材料的弹性变形
B.机床的静态精度
C.刀具的几何形状
D.工艺系统的稳定性
6.提高加工精度的根本措施是:()
A.提高机床的静态精度
B.选用合适的切削液
第三部分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第四部分主观题(参考)
1.影响因素:机床精度、刀具磨损、工件材料、工艺参数等。改进措施:提高机床精度、定期更换刀具、选用合适材料、优化工艺参数等。
2.选择高精度机床,如数控机床;选用适合高精度加工的刀具和合理的切削参数;采用稳定的加工工艺,如使用夹具减少振动,控制温度变化等。案例:加工精密轴承,选用精密磨床,金刚石刀具,严格控制磨削速度和进给量,使用冷却液降低温度。
机械加工精度分析
考生姓名: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_
第一部分单选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机械加工误差和精度

机械加工误差和精度

机械加工误差和精度所谓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几何参数(尺寸,几何形状和相互位置)与理想零件几何参数相符合的程度,他们之间的偏离程度则为加工误差。

加工误差的大小反映了加工精度的高低,加工精度包括如下三个方面:(1)尺寸精度:限制加工表面与其基准间尺寸误差不超过一定的范围;(2)几何形状精度:限制加工表面的宏观几何形状误差,如:圆度,圆柱度,平面度,直线度等;(3)相互位置精度:限制加工表面与其基准间的相互位置误差,如: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位置度等。

在机械加工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误差必须在允许的范围内。

通过误差分析,掌握其变化的基本规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加工误差,提高加工精度。

1 机械加工产生误差主要原因1.1 机床的几何误差加工中刀具相对于工件的成形运动一般都是通过机床完成的,因此,工件的加工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床的精度。

机床制造误差对工件加工精度影响较大的有:主轴回转误差、导轨误差和传动链误差。

机床的磨损将使机床工作精度下降。

(1)主轴回转误差,机床主轴是装夹工件或刀具的基准,并将运动和动力传给工件或刀具,主轴回转误差将直接影响被加工工件的精度。

(2)导轨误差,导轨是机床上确定各机床部件相对位置关系的基准,也是机床运动的基准。

除了导轨本身的制造误差外,导轨的不均匀磨损和安装质量,也使造成导轨误差的重要因素。

导轨磨损是机床精度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3)传动链误差,传动链误差是指传动链始末两端传动元件间相对运动的误差。

一般用传动链末端元件的转角误差来衡量。

1.2 刀具的几何误差刀具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随刀具种类的不同而不同。

采用定尺寸刀具成形刀具展成刀具加工时,刀具的制造误差会直接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而对一般刀具,其制造误差对工件加工精度无直接影响。

夹具的几何误差:夹具的作用时使工件相当于刀具和机床具有正确的位置,因此夹具的制造误差对工件的加工精度有很大影响。

1.3 定位误差一是基准不重合误差。

机械加工中加工精度 参考文献

机械加工中加工精度 参考文献

机械加工中加工精度参考文献机械加工中加工精度是指加工件与设计要求之间的偏差程度。

它是衡量机械加工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确保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机械加工中加工精度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一、加工精度的重要性加工精度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在机械加工中,精度是产品是否能够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

如果加工精度不高,会导致产品的尺寸、形状、表面质量等方面出现偏差,从而影响产品的装配和使用。

尤其是在精密机械加工领域,加工精度的要求更是严苛,任何一点偏差都可能导致整个产品的失效。

二、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1.机床精度:机床是机械加工的基础设备,其精度直接决定了加工件的精度。

机床的精度主要包括定位精度、重复定位精度和加工精度等方面。

2.刀具质量:刀具是机械加工中常用的工具,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加工件的精度。

刀具的几何形状、材料和磨削精度等因素都会对加工精度产生重要影响。

3.工艺参数:工艺参数是指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所采用的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等参数。

合理选择和控制工艺参数可以有效提高加工精度。

4.加工材料: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对于同一工件来说,不同的材料可能需要不同的加工工艺,从而影响加工精度。

5.操作技术:操作技术是影响加工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直接决定了加工过程中的操作精度和控制能力。

三、提高加工精度的方法1.选用高精度机床和刀具:高精度的机床和刀具能够提供更稳定和精确的加工效果,从而提高加工精度。

2.优化工艺参数:合理选择和控制工艺参数,如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削深度等,可以有效提高加工精度。

3.加工前的准备工作:在加工前,应对加工件进行充分的检查和准备工作,如清洁加工面、检查尺寸等,以确保加工精度。

4.加工过程中的监控和调整:在加工过程中,应对加工精度进行实时监控,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证加工精度的要求。

5.操作技术的提高:加强操作技术的培训和学习,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可以有效提高加工精度。

机械加工精度要求

机械加工精度要求

切削液、可以防锈60天的切削切削液爱达威尔切削液更多>>推荐博文转载分类:机械知识标签:表面光洁度表面粗糙度平均值杂谈此处有很多机械相关的书本或教材,不错的/ponderman一.表面光洁度是表面粗糙度的旧标准;它们的对应关系:表面光洁度14级=Ra 0.012表面光洁度13级=Ra 0.025表面光洁度12级=Ra 0.050表面光洁度11级=Ra 0.1表面光洁度10级=Ra 0.2表面光洁度9级=Ra 0.4表面光洁度8级=Ra 0.8表面光洁度7级=Ra 1.6表面光洁度6级=Ra 3.2表面光洁度5级=Ra 6.3表面光洁度4级=Ra 12.5表面光洁度3级=Ra 25表面光洁度2级=Ra 50表面光洁度1级=Ra 100以上表面粗糙度单位均为μm,即微米=10^-6米。

参考资料:《技术制图》国家标准应用指南表面光洁度是老标准的叫法,后来改叫表面粗糙度。

微米工业叫μ1毫米=10丝1丝=10μm二.标准编号GB/T 1031-1995标准名称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1、一般车床的加工精度可达IT8~IT7,表面粗糙度为Ra25~Ra1.6.2、钻床用于钻孔加工精度可达IT13~IT11,表面粗糙度Ra80~Ra20;用于扩孔精度达IT10,表面粗糙度Ra10~Ra5.;用于铰孔精度可达IT7,表面粗糙度Ra5~ra1.25。

3、铣床加工精度一般为IT9~IT8,表面粗糙度为Ra6.3~Ra1.6.4、刨床加工精度为IT9~IT8,表面粗糙度为Ra25~Ra1.6.5、磨床加工精度一般为IT6~IT5,表面粗糙度为Ra0.8~Ra0.1.三.机械制图时我们标注的表面粗糙度是Ra还是Rz?Ra !Ra 是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Rz 是在取样长度内最大的轮廓峰高的平均值与五个最大的轮廓谷深的平均值之和Ry 是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峰顶线和轮廓谷底线之间的距离为什么是Ra呢?是因为平均值好测量吧四.表面粗糙度高低怎么分?比如1.6和3.2谁高差几级?还有通常图纸上技术要求写些什么内容?表面粗糙度值越高,表面越粗糙.1.6比3.2的精度高一级.常用的表面精糙度值有:0.012、0.025 、0.05、0.1、0.2、0.4、0.8、1.6、3.2、6.3、12.5、25、50,单位微米.机械图纸上常有:形位公差和表面处理等内容.1.6高一些它的意思是“表面最高点与最低点的平均值差1.6μm”“3.2”是精车、精铣后的结果,只是精的效果不是非常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机械加工精度本章主要介绍以下内容:1.机械加工精度的基本概念2.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3.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4.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课时分配:1、4,各0.5学时,2、 3,各1.5学时重点: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难点: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随着机器速度、负载的增高以及自动化生产的需要,对机器性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保证机器零件具有更高的加工精度也越显得重要。

我们在实际生产中经常遇到和需要解决的工艺问题,多数也是加工精度问题。

研究机械加工精度的目的是研究加工系统中各种误差的物理实质,掌握其变化的基本规律,分析工艺系统中各种误差与加工精度之间的关系,寻求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以保征零件的机械加工质量,机械加工精度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章讨论的内容有机械加工精度的基本概念、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加工误差的综合分析及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四个方面。

7.1机械加工精度概述一、加工精度与加工误差(见P194)1、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符合程度越高,加工精度越高。

一般机械加工精度是在零件工作图上给定的,其包括:1)零件的尺寸精度: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尺寸与零件理想尺寸相符的程度。

2)零件的形状精度: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形状与零件理想形状相符的程度。

3)零件的位置精度:加工后零件的实际位置与零件理想位置相符的程度。

2、获得加工精度的方法:1)试切法:即试切--测量--再试切--直至测量结果达到图纸给定要求的方法。

2)定尺寸刀具法:用刀具的相应尺寸来保证加工表面的尺寸。

3)调整法:按零件规定的尺寸预先调整好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置来保证加工表面尺寸的方法。

3、加工误差:实际加工不可能做得与理想零件完全一致,总会有大小不同的偏差,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对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称为加工误差。

加工误差的大小表示了加工精度的高低。

生产实际中用控制加工误差的方法来保证加工精度。

4、误差的敏感方向:加工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最大的方向,为误差的敏感方向。

例如:车削外圆柱面,加工误差敏感方向为外圆的直径方向。

(见P195图7.2)二、加工经济精度由于在加工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影响加工精度,所以同一种加工方法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所能达到的精度是不同的。

任何一种加工方法,只要精心操作,细心调整,并选用合适的切削参数进行加工,都能使加工精度得到较大的提高,但这样会降低生产率,增加加工成本。

加工误差δ与加工成本C成反比关系。

某种加工方法的加工经济精度不应理解为某一个确定值,而应理解为一个范围,在这个范围内都可以说是经济的。

三、研究机械加工精度的方法—因素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

(见P194)因素分析法:通过分析、计算或实验、测试等方法,研究某一确定因素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一般不考虑其它因素的同时作用,主要是分析各项误差单独的变化规律;统计分析法: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生产中一批工件的实测结果进行数据处理,用以控制工艺过程的正常进行。

主要是研究各项误差综合的变化规律,只适合于大批、大量的生产条件。

四、原始误差由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组成的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简称工艺系统)会有各种各样的误差产生,这些误差在各种不同的具体工作条件下都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或扩大、或缩小)反映为工件的加工误差。

工艺系统中凡是能直接引起加工误差的因素都称为原始误差。

工艺系统的原始误差主要有:1、加工前的误差(原理误差、调整误差、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定位误差)2、加工过程中的误差(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引起的加工误差、工艺系统的受热变形引起的加工误差)3、加工后的误差(工件内应力重新分布引起的变形以及、测量误差)等。

7.2影响加工误差的因素(一)加工原理误差:定义:由于采用近似的加工运动或近似的刀具轮廓所产生的加工误差,为加工原理误差。

(1)采用近似的刀具轮廓形状:例如:模数铣刀铣齿轮。

(2)采用近似的加工运动:例如:车削蜗杆时,由于蜗杆螺距Pg=πm,而π=3.1415926…,是无理数,所以螺距值只能用近似值代替。

因而,刀具与工件之间的螺旋轨迹是近似的加工运动。

(二)机床调整误差:机床调整:是指使刀具的切削刃与定位基准保持正确位置的过程。

(1)进给机构的调整误差:主要指进刀位置误差;(2)定位元件的位置误差:使工件与机床之间的位置不正确,而产生误差;(3)模板(或样板)的制造误差:使对刀不准确。

(三)装夹误差:定义:工件在装夹过程中产生的误差,为装夹误差。

装夹误差包括定位误差和夹紧误差。

定位误差是指一批工件采用调整法加工时因定位不正确而引起的尺寸或位置的最大变动量。

定位误差由基准不重合误差和定位副制造不准确误差造成。

1、基准不重合误差在零件图上用来确定某一表面尺寸、位置所依据的基准称为设计基准。

在工序图上用来确定本工序被加工表面加工后的尺寸、位置所依据的基准称为工序基准。

一般情况下,工序基准应与设计基准重合。

在机床上对工件进行加工时,须选择工件上若干几何要素作为加工(或测量)时的定位基准(或测量基准),如果所选用的定位基准(或测量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就会产生基准不重合误差。

基准不重合误差等于定位基准相对于设计基准在工序尺寸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

基准不重合误差分析示例图示零件,设e面已加工好,今在铣床上用调整法加工f面和g面。

在加工f面时若选e面为定位基准,则f面的设计基准和定位基准都是e面,基准重合,没有基准不重合误差,尺寸A的制造公差为T A。

加工g面时,定位基准有两种不同的选择方案,一种方案(方案Ⅰ)加工时选用f面作为定位基准,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没有基准不重合误差,尺寸B的制造公差为T B;但这种定位方式的夹具结构复杂,夹紧力的作用方向与铣削力方向相反,不够合理,操作也不方便。

另一种方案(方案Ⅱ)是选用e面作为定位基准来加工g面,此时,工序尺寸C是直接得到的,尺寸B是间接得到的,由于定位基准e与设计基准f不重合而给g面加工带来的基准不重合误差等于设计基准f面相对于定位基准e面在尺寸B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T A。

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所产生的基准不重合误差,只有在采用调整法加工时才会产生,在试切法加工中不会产生。

2、定位副制造不准确误差工件在夹具中的正确位置是由夹具上的定位元件来确定的。

夹具上的定位元件不可能按基本尺寸制造得绝对准确,它们的实际尺寸(或位置)都允许在分别规定的公差范围内变动。

同时,工件上的定位基准面也会有制造误差。

工件定位面与夹具定位元件共同构成定位副,由于定位副制造得不准确和定位副间的配合间隙引起的工件最大位置变动量,称为定位副制造不准确误差。

如图所示工件的孔装夹在水平放置的心轴上铣削平面,要求保证尺寸h,由于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故无基准不重合误差;但由于工件的定位基面(内孔D)和夹具定位元件(心轴d1)皆有制造误差,如果心轴制造得刚好为d1min,而工件得内孔刚好为D max(如图示),当工件在水平放置得心轴上定位时,工件内孔与心轴在P点接触,工件实际内孔中心的最大下移量△ab=(D max-d1min)/2,△ab就是定位副制造不准确而引起的误差。

基准不重合误差的方向和定位副制造不准确误差的方向可能不相同,定位误差取为基准不重合误差和定位副制造不准确误差的矢量和。

(四)工艺系统集合误差1、机床的几何误差加工中刀具相对于工件的成形运动一般都是通过机床完成的,因此,工件的加工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床的精度。

机床制造误差对工件加工精度影响较大的有:主轴回转误差、导轨误差和传动链误差。

机床的磨损将使机床工作精度下降。

1)主轴回转误差(见P196)机床主轴是装夹工件或刀具的基准,并将运动和动力传给工件或刀具,主轴回转误差将直接影响被加工工件的精度。

主轴回转误差是指主轴各瞬间的实际回转轴线相对其平均回转轴线的变动量。

它可分解为径向圆跳动、轴向窜动和角度摆动三种基本形式。

产生主轴径向回转误差的主要原因有:主轴几段轴颈的同轴度误差、轴承本身的各种误差、轴承之间的同轴度误差、主轴绕度等。

但它们对主轴径向回转精度的影响大小随加工方式的不同而不同。

采用滑动轴承时主轴的径向圆跳动譬如,在采用滑动轴承结构为主轴的车床上车削外圆时,切削力F的作用方向可认为大体上时不变的,见上图,在切削力F的作用下,主轴颈以不同的部位和轴承内径的某一固定部位相接触,此时主轴颈的圆度误差对主轴径向回转精度影响较大,而轴承内径的圆度误差对主轴径向回转精度的影响则不大;在镗床上镗孔时,由于切削力F的作用方向随着主轴的回转而回转,在切削力F的作用下,主轴总是以其轴颈某一固定部位与轴承内表面的不同部位接触,因此,轴承内表面的圆度误差对主轴径向回转精度影响较大,而主轴颈圆度误差的影响则不大。

图中的δd表示径向跳动量。

产生轴向窜动的主要原因是主轴轴肩端面和轴承承载端面对主轴回转轴线有垂直度误差。

不同的加工方法,主轴回转误差所引起的的加工误差也不同。

主轴回转误差产生的加工误差见P197表7.1。

1)径向跳动:影响工件圆度; 2)轴向窜动:影响轴向尺寸,加工螺纹时影响螺距值; 3)角度摆动:影响圆柱度;提高主轴回转精度的措施:主要是要消除轴承的间隙。

适当提高主轴及箱体的制造精度,选用高精度的轴承,提高主轴部件的装配精度,对高速主轴部件进行平衡,对滚动轴承进行预紧等,均可提高机床主轴的回转精度。

2)导轨误差(见P197)导轨是机床上确定各机床部件相对位置关系的基准,也是机床运动的基准。

车床导轨的精度要求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在垂直面内的直线度;前后导轨的平行度(扭曲)。

a)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卧式车床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1将直接反映在被加工工件表面的法线方向(加工误差的敏感方向)上,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最大。

b)导轨在垂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卧式车床导轨在垂直面内的直线度误差△2可引起被加工工件的形状误差和尺寸误差。

但△2对加工精度的影响要比△1小得多。

由上图2可知若因△2而使刀尖由a下降至b,不难推得工件半径R的变化量。

c)前后导轨存在平行度误差(扭曲)时,刀架运动时会产生摆动,刀尖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空间曲线,使工件产生形状误差。

由右图可见,当前后导轨有了扭曲误差△3之后,由几何关系可求得△y≈(H/B)△3。

一般车床的H/B≈2/3,外圆磨床的H/B≈1,车床和外圆磨床前后导轨的平行度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很大。

d)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的平行度误差:若车床与主轴回转轴线在水平面内有平行度误差,车出的内外圆柱面就产生锥度;若车床与主轴回转轴线在垂直面内有平行度误差,则圆柱面成双曲回转体。

因是非误差敏感方向,故可略。

(见P198)除了导轨本身的制造误差外,导轨的不均匀磨损和安装质量,也使造成导轨误差的重要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