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不合格严重性分级规定
不合格品分级原则

不合格品(项)分级原则
B 级不合格品(项)(即回用品)指不合格项在“偏离许可规定”范围之内,不影响产品性能指标实现,不影响下道工序质量,经评审不影响产品最终使用的不合格品(项)。
A级不合格品(项)指不合格项在“偏离许可规定”范围之外,可能影响到产品性能指标实现,影响到下道工序质量,影响到最终使用的不合格品(项)。
A级不合格品(项)又分为一般不合格品(项)和严重不合格品(项)
一般不合格品(项)是指个别产品的某一项技术指标、参数不符合技术要求或用户合同要求,造成的经济损失数额较小的,影响较小的。
严重不合格品(项)指成批量产品在某一项技术指标、参数不符合技术要求或用户合同要求,造成的经济损失数额较大的,影响较大的。
或者个别产品的某一项指标、参数不符合技术要求,造成的经济损失数额较大的,影响较大的。
品检中的质量问题分级与处理

品检中的质量问题分级与处理在品检过程中,质量问题的分级与处理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通过对不同质量问题进行合理分级,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减少成本损失,增强市场竞争力。
质量问题分级是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以及对产品功能性的影响程度进行划分的。
一般而言,质量问题可以分为三级:重大问题、一般问题和轻微问题。
重大问题是指对产品的主要功能或使用安全造成严重影响的质量问题。
这类问题可能直接威胁用户的生命安全,或者导致产品完全失效。
对于重大问题,企业应立即停止生产并启动紧急处理措施,如召回产品、修复或替换等,以保障用户权益和维护企业声誉。
一般问题指的是对产品的次要功能或使用体验造成一定影响的质量问题,但不会影响用户的安全和健康。
这类问题通常需要经过一定的调查和分析,确定问题的具体原因,并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如调整生产工艺、优化产品设计等,以提升产品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轻微问题一般是指对产品的外观或细节造成一定影响的质量问题,但不会对产品功能和用户体验产生显著影响。
这类问题往往较为常见,可以通过加强生产过程管控和加强员工培训等手段来降低发生概率,同时可以通过与用户的沟通和反馈来改进产品。
除了质量问题的分级外,处理质量问题也是品检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针对不同级别的质量问题,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对于发现的重大问题,企业应立即采取快速、果断的行动来纠正问题,并及时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告,以便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解决。
这可能涉及到召回产品、进行修复、组织全面的品质改进,或者与供应商合作解决问题。
对于一般问题,企业可以根据调查结果,确定问题的具体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
这可能包括改进产品设计、优化生产工艺、提升供应商质量管理能力等。
同时,企业还需要与用户进行沟通,解释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以恢复用户的信心和满意度。
对于轻微问题,企业可以通过加强生产过程管控和员工培训等措施来降低问题发生的概率。
产品质量分级标准

产品质量分级标准图书印装分为优质品、合格品和不合格品。
1、优质品没有明显瑕疵。
2、不合格品产品出现任何一项影响有效信息识读和影响产品正常使用的严重质量缺陷,判定为不合格。
严重质量缺陷主要包括:2.1散页、掉页装订成册后的图书上有一页及以上页脱离的现象。
2.2背胶断裂图书书芯在轻微外力的作用下从背胶处断裂开来的现象。
2.3错帖图书中出现多帖、少帖、倒头帖、混帖等影响阅读的现象。
2.4白页图书中不应出现空白页的位置出现空白页的现象。
2.5废页图书中出现与本书内容无关或图文内容混杂等影响阅读的书页。
2.6书页死折书页中褶皱拉开后,图文断痕宽度≥1mm的现象。
2.7明显脏迹书页中出现影响阅读的脏迹,包括油污、水污、粘脏、蹭脏等现象。
2.8文字重影文字出现双重痕迹且完全不重合的现象,其面积超过版芯面积的50%的现象。
2.9残页破损致使页码丢失、正文文字丢失或图像缺失等影响内容阅读的现象。
2.10有效图文出血图书裁切后造成封面、正文、页码、标记性书眉等内容不完整、影响阅读的现象。
2.11覆膜起泡覆膜产品膜与纸张出现累计超过10mm2的分离现象。
2.12书背字不完整书背文字由于歪斜或平移至书封面或封底超过2mm的现象。
2.13接版误差大同一图文分布在相邻俩个版面,由于折页误差造成接版位置误差>3mm,使跨版面的主体图文连接线明显脱离影响阅读的现象。
2.14页码顺序错误书帖由于非正常折页造成的页码不连续现象。
2.15图文信息缺失封面或正文中没有印刷除1个及以上文字、图像或符号信息等影响阅读的现象。
2.16成品歪斜图书轮廓明显呈现出歪斜(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偏离矩形)的外观形态,且相对应边的长度差或对角线长度差超过5mm。
2.17溢胶遮盖图片图片包封面时侧胶溢胶使封二或封三与废页或末页粘联,造成图文被遮盖而影响阅读的现象。
2.18套印误差大彩色封面中图文的任意俩色间的套印误差>0.30mm,或彩色正文中图文的任意俩色间的套印误差>0.50mm的现象。
产品质量缺陷判定及分级标准

产品质量缺陷判定及分级标准(IATF16949-2016)1.0目的对来料、制程、出货等环节产品质量检测,根据接收质量限<AQL抽样表>执行抽样检查,同时给出明确有效的缺陷判定等级,使产品缺陷判定标准统一,特制定本标准。
2.0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管控各环节。
3.0定义3.1缺陷Defect:未满足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的要求;即为不良,是产品质量不良等级的严重性的划分点,是产品质量没有达到标准程度的描述;缺陷可分为四个等级:致命缺陷、严重缺陷、一般缺陷、轻微缺陷;生产过程中极少出现或不会出现“致命缺陷”,为了加严产品质量管理,引起各环节、各部门的重视,通常把缺陷分三级来管理,把“严重缺陷”称为“致命缺陷CRI”“一般缺陷”称为“严重缺陷MAJ”“轻微缺陷”称为“轻微缺陷MIN”来进行管理。
3.2致命缺陷Fatal影响质量安全的所有缺陷,影响难以纠正的非正常的情况,全影响寿命的,会造成产品故障的或造成产品使用困难的或造成下道工序混乱的缺陷都称为致命缺陷。
3.3严重缺陷Critical可以引起易于纠正的异常情况,可能影响寿命,可能引起易于修复的故障,肯定会造成使用困难,产品外观3.4一般缺陷Major3.5轻微缺陷Minor4.0职责4.1品控部:负责本标准编制并执行。
4.2各部门:负责遵守本标准的判定结果。
5.0判定条件5.1外观检测:目视(视力1.0及以上)自然光照条件下,目视距离50cm,产品置于目视角度正前方,特殊情况需从不角度观测对比。
5.1.1外观检验依据GB7707进行判定。
5.2物理力学及化学性能:根据产品使用性能依据相应标准进行判定。
6.0质量缺陷分级为:。
品质不良重要度等级区分

(1)A类不合格。单位产品的极重要的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极严重不符合规定,称为A类不合格。
(2)B类不合格。单位产品的重要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严重不符合规定,称为B类不合格。
(3)C类不合格。单位产品的一般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轻微不符合规定,称为C类不合格。
品质不良重要度等级区分
(一)不合格与不合格品
(1)GB/T19000-2000对不合格的定义为:未满足要求。不合格包括产品、过程和体系没有满足要求,所以不合格包括不合格品和不合格项。其中,凡成品、半成品、原材料、外购件和协作件对照产品图样、工艺文件、技术标准进行检验和试验,被判定为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不符合(未满足)规定要求,统称为不合格品。
①可能会造成部件在运转中失灵,如接触低于最低限度;
②可能造成尚未严重到运转失灵程度的故障,如振铃不在特定范围内运转;
③可能导致增加保养次数或缩短寿命,如接触部位肮脏;
④造成顾客安装上的小困难,例如安装托座歪曲;
⑤较大的外观、涂层或工艺不合格,例如涂层有明显的划痕。
(4)D级--不严重(不合格分值1分):
③必然会造成尚未严重到运转失灵程度的麻烦,如保险器组不能在特定电压下运转;
④必然会导致增加保养次数或缩短寿命,如单接点圆盘不合格品;
⑤会大大增加顾客安装上的困难,如安装孔错位;
⑥极严重的外形或涂层上的不合格,如涂层颜色同其他部件不能匹配,需要重涂。
(3)C级--中等严重(不合格分值10分):
(4)不合格的严重性分级除考虑功能性质量特性外,还必须包括外观、包装等非功能性的影响因素。
(5)不合格对下一作业过程(工序)的影响程度。
产品质量不合格严重性分级规定

产品质量不合格严重性分级规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产品质量不合格严重性分级的原则、目的、作用和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
2产品质量不合格严重性分级规定
产品质量不合格严重性分级分为质量检验用产品质量不合格严重性分级和质量审核用产品质量不合格严重性分级两种;
质量检验用产品质量不合格严重性分级
2.2.1质量不合格是偏离规范的表现,质量检验用产品质量不合格严重性分级的原则规定见表1
用产品质量不合格严重性分级;质量检验用产品质量不合格严重性分级由检验机构编制;
2.2.3质量检验用产品质量不合格严重性分级表主要用于指导检验工作,其作用具体体现在:
a是把设计要求、工艺要求、制造要求与顾客使用要求综合考虑,使检验工作予以满足的有效手段,
b为合理地确定检验方式、检验的严格程度提供依据;
c为恰当地确定质量的严重程度及其处理权限,处理程序,特别是采取让步措施提供依据;d便于检验员在检验中明确重点,有效地运用检验方法和处理方式;
质量审核用产品质量不合格严重性分级规定
2.3.1产品质量审核用产品质量不合格严重性分级是从使用的角度出发,针对产品使用过程中顾客反馈的质量项目,按其对产品使用性的影响程度所进行的分级,其分级的原则规定如表2
与评定产品质量水平而确定的;在制定产品质量计划时,依据表2产品质量不合格严重性分级原则由技术部门负责编制,并纳入产品质量审核计划实施管理;。
不合格的严重性分级

不合格的严重性分级(一)不合格与不合格品(1)GB/T19000—2000对不合格的定义为:“未满足要求”。
不合格包括产品、过程和体系没有满足要求,所以不合格包括不合格品和不合格项。
其中,凡成品、半成品、原材料、外购件和协作件对照产品图样、工艺文件、技术标准进行检验和试验,被判定为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不符合(未满足)规定要求,统称为不合格品。
(2)在产品形成的整个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一些不符合产品图样、工艺文件和技术标准的产品。
同时,也可能会购进一些有缺陷的原材料、配套件、外购件等。
如果这些产品经检验判定为未满足规定的要求,则为不合格品。
例题GB/T19000—2000对不合格的定义为()。
A.未满足要求B.未满足标准C.未满足技术要求D.废品答案:A(二)不合格分级1.不合格分级的概念产品及产品形成过程中涉及许许多多质量特性要求,这些质量特性的重要程度是各不相同的。
不合格是质量偏离规定要求的表现,而这种偏离因其质量特性的重要程度不同和偏离规定的程度不同,对产品适用性的影响也就不同。
不合格严重性分级,就是将产品质量可能出现的不合格,按其对产品适用性影响的不同进行分级,列出具体的分级表,据此实施管理。
不合格分级较早在美国使用。
20世纪40年代,美国贝尔系统在公司范围内对质量特性的重要性和不合格的严重性进行了分级。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国防部采用了这种分级方案。
2.不合格分级的作用(1)可以明确检验的重点。
更好地把握产品质量的关键和提高检验效率。
(2)有利于选择更好的验收抽样方案。
在使用抽样标准时,对于可接受质量水平AQL 值的确定以及不合格批的判定和处理,都可根据不合格严重性的不同级别做出不同的选择。
(3)便于综合评价产品质量。
通过不合格分级,可以对产品多个质量特性的不合格进行总体评价。
使评价工作更加科学、细致,有利于评价相对质量水平,亦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建立激励机制提供评定依据。
不合格严重性缺陷分级指导表

等级
对产品功能的影响
对精度、性能的影响
对最终产品可靠性影响
对产品外观的影响
对信誉和经济性的影响
A
产品功能丧失不能恢复,造成总成报废或会造成安全事故
影响很严重
造成重大影响,丧失工作能力
用户强烈不满,肯定会拒收或索赔
用户会起诉,需承担法律责任,或承担间接损失索赔
B
产品功能下降或丧失且难以维修恢复的
有严重影响
有较大影响
用户肯定不满,可能拒收
会造成信誉损失和直接经济损失
C
暂时丧失产品功能,但易维修恢复功能的
有轻度影响
有轻微影响
用户可能不满,但不会索赔
会造成经济损失但不会造成信誉损失
D
不影响产品功能
影响极小
没有影响
用户不会提出不满
不会造成信誉、经济损失
注:表中判定不合格严重性:A级代表“致命”B级代表“严重”C级代表“一般”D级代表“轻微”
严重不符合材料化学成分及热处理等规定范围
显著影响产品安全、加工、装配使用要求,完全与产品结构不符
完全不符合产品技术要求
B
如发生故障,会影响产品使用性能和寿命,使用顾客可能提出申诉的特性
有不合格现象不能满足产品要求
有全部超出材料化学成分及热处理等规定范围
影响产品安全、加工、装配使用要求较大,有与产品结构不符现象
较少有不合格能满足产品要求
较少有超出材料化学成分及热处理等规定范围
较少有影响产品安全、加工、装配使用要求,不可能存在结构不符现象
较少有不符合产品技术要求
注:表中判定重要性:A级代表“关键特性”B级代表“重要特性”C级代表“一般特性”D级代表“轻微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质量不合格严重性分级规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产品质量不合格严重性分级的原则、目的、作用和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
2产品质量不合格严重性分级规定
2.1产品质量不合格严重性分级分为质量检验用产品质量不合格严重性分级和质量审核用产品质量不合格严重性分级两种。
2.2质量检验用产品质量不合格严重性分级
2.2.1质量不合格是偏离规范的表现,质量检验用产品质量不合格严重性分级的原则规定见表1
表1质量检验用产品质量不合格严重性分级原则
2.2.2在编制作业指导书时,应按表1的分级原则在作业指导书相应栏目中列出该产品检验用产品质量不合格严重性分级。
质量检验用产品质量不合格严重性分级由检验机构编制。
2.2.3质量检验用产品质量不合格严重性分级表主要用于指导检验工作,其作用具体体现在:
a是把设计要求、工艺要求、制造要求与顾客使用要求综合考虑,使检验工作予以满足的有效手段,
b为合理地确定检验方式、检验的严格程度提供依据;
c为恰当地确定质量的严重程度及其处理权限,处理程序,特别是采取让步措施提供依据;
d便于检验员在检验中明确重点,有效地运用检验方法和处理方式。
2.3质量审核用产品质量不合格严重性分级规定
2.3.1产品质量审核用产品质量不合格严重性分级是从使用的角度出发,针对产品使用过程中顾客反馈的质量项目,按其对产品使用性的影响程度所进行的分级,其分级的原则规定如表2
级别 A B C D
严重性致命的不合格严重的不合格一般的不合格次要的不合格不合格加权分100 50 10 1
对总体性能的影
响产品总体性能下
降,顾客可能拒
绝接受,国家不
予认可
产品性能下
降,顾客可能
提出严重意见
和抗议
对整体性能影响不
大,顾客可能有意见
属于设计考虑
不周
对产品功能特性
的影响严重影响产品的
主要功能,主要
技术指标不能满
足要求
影响产品主要
功能或影响产
品一般功能
轻度影响产品功能,
但不会明显表现出来
不影响产品的
功能
对产品使用安全
的影响
存在不安全因
素,必然会引起
存在一定程度
不安全因素,
对安全性影响不大或
有轻度影响,但不会
不影响产品使
用的安全
2.3.2产品质量审核用产品质量不合格严重性分级是用来指导产品质量审核评级活动的实施与评定产品质量水平而确定的。
在制定产品质量计划时,依据表2产品质量不合格严重性分级原则由技术部门负责编制,并纳入产品质量审核计划实施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