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国学1至10课时教案
小学五年级教案国学

小学五年级教案国学教案标题:小学五年级教案-国学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学概念和重要性。
2.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国学经典中的故事和道德准则。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包括国学经典的介绍和相关故事。
2. 国学经典,如《论语》、《孟子》等。
3. 学生练习册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并与学生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
步骤二:国学经典介绍(10分钟)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介绍几部国学经典,如《论语》、《孟子》等。
解释这些经典的重要性和它们所传达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步骤三:国学故事学习(20分钟)选择一则国学故事,如《三字经》中的故事,让学生阅读并理解故事的含义和道德准则。
然后,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理解和观点。
步骤四:阅读理解练习(15分钟)在学生练习册中提供几个与国学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随后,进行答案解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步骤五:表达活动(15分钟)让学生选择一则国学故事,用自己的话来讲述,并分享他们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步骤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与学生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国学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国学的价值观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图书馆,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学经典。
2.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国学经典或相关故事,并进行书评或分享。
3. 组织学生参与国学知识竞赛或演讲比赛,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2. 阅读理解练习的成绩评估。
五年级国学教案

五年级国学教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五年级国学教案?第一周:《四书?孟子?重仁轻礼》教学目标:1、了解孟子对利和义的看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泛爱众,而亲仁,重礼义、轻功利。
正心育德,明其理,导其行。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所学内容,借助译文和注释,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一、简介孟子,导入本学期国学内容:二、导入新授: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孟子》,了解颇受崇拜被称为“亚圣”的孟子学说。
板书:《孟子?重仁轻礼》1、背景:战国中期,诸侯纷纷以征伐经营天下,往往追名逐利、惟利是图。
世风蜕变,江河日下;兄弟反目成仇、儿子遗弃父母、臣子不顾国君,社会尔虞我诈、弱肉强食、混乱动荡。
为了改变社会现实,孟子在世人面前高高地扬起了仁义的大旗。
2、读文,感悟文意: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国;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①读译文,与原文对照,理解内容。
②质疑问难,并说说自己明白了什么?3、讨论交流,理解文意:师:你能明白孟子对梁惠王所说的话吗?他想告诉梁惠王什么呢?(“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谈利?”——行仁义才是大利所在。
?如果人人都讲“利”而不讲仁义,那人们的欲望就没有满足的时候,——反面分析:“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师:孔子最早提出义和利的对立,“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孟子答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孟子?梁惠王》)也把义和利? ?看作是矛盾的,强调要贵义贱利。
五年级国学1至10课时教案

重慵宗茸松凶穷
7、学生带着感情再次朗读句子,从而读出句子的韵味来。
8、释疑,进展学问拓展
君子竹:古人谓竹劲节虚心有君子德,晋王子猷喜种之,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大夫松:秦始皇登泰山,避雨松下,封松为五大夫。
三杰:指萧何、韩信、张良。
四凶:指共工、驩兜、三苗、鲧四人。
9、四人一组,以竞赛的形式进展背诵。
3、嬉戏“火眼金睛”,教学生学习文中的生僻字,为朗读扫除障碍。我要考验一下你们,我还听说你们有聚精会神、聚精会神的好习惯……
4、学生朗读两遍,加深对生字的相识。
5、学生同桌探讨,找寻文中的多音字:华、当、禁、扇、曝、省、塞。
6、学生朗读三遍,强调文中多音字的读法。
7、学生同桌共同探讨找寻韵脚。
(公、龙、红、熊、烘、风。)
2、学生找出其中的特点和关键词
(吟对,主要是给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的精力快速集中到课堂上来,从而进步课堂效率。)
1、教师范读一遍新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
2、学生尝试朗读一遍,教师留意订正学生读错的地方。
3、学生汇报沟通比拟难懂的地方
4、教师重点讲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意懒心慵道范儒宗
5、学生朗读两遍,加深对生字的相识。
1、学生尝试读所学内容,初步感知。
2、学生畅谈感受,指名沟通对子的特点。
3、释疑:其中有几个难懂的地方,你明白了吗?教师来考考你。
出示:暮鼓晨钟绿绮青锋菡萏芙蓉
指名理解词义,教师归纳总结
4、学生同桌探讨,找寻文中的多音字:薄朝宿传
(教师出示多音字,学生齐读,加深印象)
5、学生朗读两遍,强调文中多音字的读法。
8、沟通背诵的阅历
总结、评价、嘉奖
小学五年级国学校本教案 全册

五年级国学备课组课时计划第一周星期第一课时ⅩⅩ年月日南湾学校2011-ⅩⅩ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国学学科教案授课课题《弟子规》总叙授课内容《弟子规》总叙教学目标教材分析1、从总体上了解《弟子规》。
2、会背《弟子规》总叙。
3、大体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重点会背《弟子规》总叙。
难点大体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教学方法诵读法教学用具《弟子规》音频一、介绍弟子规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教学文”的文义,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学过程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弟子规》中的“规”,当然就是指规矩、规则。
你们知道“弟子”指的是谁吗?是孔子的弟子吗?是指小孩子吗?还是指其他什么人呢?(学生讨论)实际上这个“弟子”是泛指,也就是针对每个人而言的。
所以《弟子规》中谈到的规矩礼节是同学们甚至是老师都应该遵守的。
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篇古训——《弟子规》。
《弟子规》共360句(1080字),今天我们学习总序。
二、学习《弟子规》总叙教学过程作业布置南湾学校2011-ⅩⅩ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国学学科教案1、听泛读《弟子规》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
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理解“总叙”的意思。
“总叙”概括了《弟子规》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言语行为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
如果以上的事都做了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做学问了。
1、背诵《弟子规》总序。
2、回家给父母捶捶背。
教学后记作为《弟子规》总叙,主要介绍了《弟子规》的来由以及其主要思想。
学习《弟子规》对现在的孩子来说,是有现实意义的。
五年级国学教学设计

五年级国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2.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分类整理归纳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三、初读前三则,扫除语言障碍人不知而不愠(yùn) 不亦说(yuè邑)乎三省(xǐng)吾身传(chuán)不习乎1.教师朗读示范。
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四、探究学习、理解并背诵前三则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时:按时;说:愉快、高兴;朋:志同道合的人;知:了解;愠:发怒、生气;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2.小组合作翻译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按时练习,不是很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生气,不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
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4.朗读、背诵。
第二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小学五年级国学教案

千字文教案第1课《天地玄黄》教学目标:1、识记《天地玄黄》中生僻的字2、找出韵律,熟读《天地玄黄》并尝试背诵教学过程: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天地玄黄(tiān dì xuán huáng),宇宙洪荒(yǔ zhòu hóng huāng)。
日月盈昃(rì yuè yíng zè),辰宿列张(chén xiǔ liè zhāng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二、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解析句子。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玄,天也;黄,地之色也;洪,大也;荒,远也;宇宙广大无边。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太阳有正有斜,月亮有缺有圆;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
昃:读音zè,意为太阳偏西。
4、教师小结。
三、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四、拓展活动:神奇汉字五、课外延伸:二十四节气歌。
课下搜集古时描写四时更替、宇宙变化的语句,并交流。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识记生僻的字2、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教学过程: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寒来暑往(hánl ái shǔ wǎng),秋收冬藏(qiū shōu dōng cáng)。
闰余成岁(rùn yú chéng suì),律吕调阳(lǜ lǚ táo yáng)。
五年级国学教案(完整资料).doc

章气势丰沛。
如“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恩焉”,“为肥甘不足于口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等排比句,以不可辩驳的气势,以简御繁地把难懂的道理轻松自然地讲得清楚明白。
3.善于作适当的神态描写,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人物性格。
这是古代散文中,尤其是诸子散文中难得的好的文学笔法。
如孟子引导齐宣王说出“大欲”时,齐宣王“笑而不言”,这一笔写出齐宣王欲霸天下而又躲躲闪闪不那么理直气壮的神态,极尽传神之妙。
《孟子》中的另一个成语“王顾左右而言他”也是这样,逼真而传神。
四、技法导练导练目标请自定论题,运用比喻论证法,写一段文字,来表明你的认识与感受。
⎩⎪⎪⎪⎨⎪⎪⎪⎧⎭⎪⎪⎪⎬⎪⎪⎪⎫不忍之心 ↓不为与不能↓仁政蓝图↓具体措施⎩⎪⎨⎪⎧ 制民之产物质施行教育精神保民而王要求:1、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2、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章节大意。
四、理解重点章句二、学习重点句11.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翻译:靠武力使人服从,不是真心服从,只是力量不足(反抗);靠道德使人服从,是心里高兴而真心服从,就像七十二弟子敬佩孔子那样。
学习重点句2、3。
42.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翻译:尊重有贤德的人,任用有才能的人,让他发挥所长,让那些有才能的人常伴左右,那么天下有才能的人都愿意为这个朝代效力了。
3.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翻译:用同情怜悯他人的心,实施同情怜悯他人的政策,治理天下就会像在手掌心里运转小物件一样容易。
5、反复诵读重点句子,学生谈体会,分享感悟。
六、反复诵读。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大国学第五册全册教案(1)

第1课孝为根本备课人: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2、能通过老师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各则的大意。
3、对《论语》中的“孝”的思想的内容有初步了解,体会到孝的重要意义。
做一个孝顺的人。
一、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二、教学难点:对《论语》中的“孝”的思想的内容有初步了解,体会到孝的重要意义。
做一个孝顺的人。
四、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师:我们经常说,中华名族是礼仪之邦,我们有很多的传统美德!谁能为大家列举一些你们所知道的美德?生自由答。
师:大家都说的非常好,说了很多的美德。
说明同学们平时也都拥有这些美德,是吗?老师为你们骄傲!师:(重复学生说过的美德)在所有的美德当中,你们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呢?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生自由答。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既然能说出来,就说明同学们身上都有着不同的优点!刚刚也有同学说到了“孝”,我们中国有句俗话,叫“百善孝为先”。
(板书:百善孝为先)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谁能帮老师解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生答。
师:非常好!百善,意思就是所有的美德,百善孝为先,就是说在所有的美德当中,孝是最首先的,也是最重要的。
换句话说就是---(出示课题)“孝为根本”。
2.解读课题:神奇汉字—孝。
(1)观看视频:“孝”字的演变(2)说一说:你对“孝”字的理解。
(生自由答)师小结:说的非常好,孝这个字就像上面是个老人,下面是个孩子,我们可以理解为老人依靠着孩子,孩子支撑着老人。
是不是呢?人的一生当中,开始都是父母照顾子女,慢慢的,随着我们的长大,变成了子女赡养父母。
组起来就是个“孝”字。
你看,多么形象!除此以外,对“孝”这一中华传统美德,古人又有哪些其它看法呢?让我们一起听听圣人孔子以及他的弟子们是怎么说的吧!3、学习新课。
(一)声音先于义理———放声读(课件出示学习内容)。
(1)老师范读课文。
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国学1至10课时教案月4 日课型新授教学目标通过背诵并理解诗句的含义,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点难点教学重背诵并理解诗句的含义教学准备诗句小故事板书设计笠翁对韵天对地,雨对风。
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雷隐隐,雾蒙蒙。
日下对天中。
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集体备课(师生活动)个性化设计一、开场白二、范读、带读三、释读四、朗读一东、五、课后拓展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
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
“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
“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1、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2、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
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
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1、师读第一段并讲解第一段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苍穹下响高舂青春2、学生一起说文意。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4、评选最佳朗诵者。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
2、搜集对联教学反思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笠翁对韵教案序号2授课时间xx年9 月11 日课型新授教学目标基本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使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点难点教学重背诵并理解所学内容教学准备诗句音乐板书设计笠翁对韵河对汉,绿对红。
雨伯对雷公。
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
云叆叇,日曈曚。
腊屐对渔篷。
过天星似箭,吐魄月如弓。
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藕花风。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集体备课(师生活动)个性化设计一、谈话导入二、讲解内容三、总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好的对子一般都词性相同、结构相仿,声调平仄交替,念起来琅琅上口,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部分。
1、让学生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指名读、齐读)2、你能找到哪些地方是相对的吗?(找一找,指名交流)3、短短的一小部分就已经囊括了一字、二字、三字、五字、七字乃至一字的对,这《笠翁对韵》包罗的东西还真不少。
其中有几个难懂的地方你明白了吗?老师来考考你。
叆叇瞳曚腊屐渔蓬梅子雨藕花风补充温庭筠的古诗《商山早行》并讲解诗意。
4、把你的理解放到句子中去读。
5、接口读先师生接口读,后男女生对读。
6、《笠翁对韵》在读的形式上多种多样用不同的节奏读配上各种动作读同桌互相合作读请你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读学生交流、评议7、《笠翁对韵》还可以配上旋律唱师示范唱学生跟唱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除了《笠翁对韵》,还有《三字经》等等都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进一步领略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教学反思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笠翁对韵教案序号3授课时间xx年9 月18 日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学生熟读新学习内容,背诵上节课学习内容。
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点难点教学重背诵诗句并进行诗歌拓展教学准备诗句音乐五岳的名称板书设计笠翁对韵山对海,华对嵩。
四岳对三公。
宫花对禁柳,塞雁对江龙。
清暑殿,广寒宫。
拾翠对题红。
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
北牖当风停夏扇,南帘曝日省冬烘。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集体备课(师生活动)个性化设计一、复习二、范读、试读,并讲解内容三、游戏四、总结集体复习一遍;个别学生背诵展示。
1、教师范读一遍新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生尝试朗读一遍。
教师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
3、游戏“火眼金睛”,教学生学习文中的生僻字,为朗读扫除障碍。
我要考验一下你们,我还听说你们有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的好习惯……4、学生朗读两遍,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5、学生同桌讨论,寻找文中的多音字:华、当、禁、扇、曝、省、塞。
6、学生朗读三遍,强调文中多音字的读法。
7、学生同桌共同讨论寻找韵脚。
(公、龙、红、熊、烘、风。
)8、教师讲“华对嵩”引出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由世界闻名的嵩山少林寺引出河南,教育学生爱家乡,培养学生的自豪感。
进一步引出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送杨山人归嵩山》:“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
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
尔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
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
”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启发学生寻找古诗中的韵脚。
加强学生对韵脚的认识,为学生以后写诗打下基础。
(本环节培养了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兴趣与爱好,让学生感受了中华诗词源远流长的历史风貌,提高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了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陶冶情操,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
)。
游戏:双簧、接龙、藏宝。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以游戏的形式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总结、评价、奖励获胜的小组。
教学反思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笠翁对韵教案序号4授课时间xx年9 月25 日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熟读并背诵所学内容,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点难点教学重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教学准备小故事诗句板书设计笠翁对韵晨对午,夏对冬。
下饷对高舂。
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
垂钓客,荷锄翁。
仙鹤对神龙。
凤冠珠闪烁,螭带玉玲珑。
三元及第才千顷,一品当朝禄万钟。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集体备课(师生活动)个性化设计一、复习二、学习新知三、总结1、个别学生背诵2、学生共同评议、交流。
3、通过背诵,可以看出同学们对所学的内容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一部分。
1、教师范读一遍新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生尝试朗读一遍,教师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
3、游戏“火眼金睛”,教学生学习文中的生僻字,从而锻炼学生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的好习惯。
(此游戏,极具新意,在竞争中,孩子们的注意力很集中)4、学生朗读两遍,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5、你能找出哪些地方是相对的吗?找一找,指名交流。
晨午下饷高舂锄翁钓客仙鹤神龙凤冠螭带6、了解词语意思三元及第:封建科举考试,乡试、会试、殿试都是第一名,叫三元,即解元、会元、状元。
沉香亭:在兴庆宫内一品当朝:古代宰相为一品官爵娇杨:即杨贵妃杨玉环7、学生同桌共同讨论寻找韵脚。
(冬松龙珑钟)8、把你的理解放到句子中去读。
9、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
10、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通过学习,学生体会到了对子的特点,进一步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反思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笠翁对韵教案序号5授课时间xx年10 月4 日课型新授教学目标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点难点教学重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教学准备小故事杜甫的《望岳》板书设计笠翁对韵清对淡,薄对浓。
暮鼓对晨钟。
山茶对石菊,烟锁对云封。
金菡萏,玉芙蓉。
绿绮对青锋。
早汤先宿酒,晚食继朝饔。
唐库金钱能化蝶,延津宝剑会成龙。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集体备课(师生活动)个性化设计一、谈话二、讲解内容三、小结中华五千年文明积淀了很多适合少年诵读的经典,《笠翁对韵》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1、学生尝试读所学内容,初步感知。
2、学生畅谈感受,指名交流对子的特点。
3、释疑:其中有几个难懂的地方,你明白了吗?老师来考考你。
出示:暮鼓晨钟绿绮青锋菡萏芙蓉指名理解词义,教师归纳总结4、学生同桌讨论,寻找文中的多音字:薄朝宿传(教师出示多音字,学生齐读,加深印象)5、学生朗读两遍,强调文中多音字的读法。
(古语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现”)6、讲解小故事化蝶:传说唐穆宗夜宴,有黄白蝶飞集花间,宫女得之,皆库中金银所化。
丈人峰:在泰山上,唐杜甫《望岳》诗:“西岳危峻竦处尊,诸峰罗立如儿孙。
”7、把你的理解放到句子中去读。
8、接口读先师生接口读,后男女声对读。
9、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10、小组合作检查背诵情况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国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些同学甚至能够随口说出几个简单的对子来,从而弘扬了民族的传统文化,陶冶了情操。
教学反思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笠翁对韵教案序号6授课时间xx年10 月11 日课型新授教学目标通过古诗丰富学生的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使学生喜欢经典的文章。
点难点教学重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教学准备诗句小故事板书设计笠翁对韵繁对简,叠对重。
意懒对心慵。
仙翁对释伴,道范对儒宗。
花灼灼,草茸茸。
浪蝶对狂蜂。
数竿君子竹,五树大夫松。
高皇灭项凭三杰,虞帝承尧殛四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集体备课(师生活动)个性化设计一、吟对导入二、学习新知三、总结1、上课伊始,教师吟诵几句对子。
2、学生找出其中的特点和关键词(吟对,主要是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精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来,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1、教师范读一遍新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生尝试朗读一遍,教师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
3、学生汇报交流比较难懂的地方4、教师重点讲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意懒心慵道范儒宗5、学生朗读两遍,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6、学生共同讨论寻找韵脚重慵宗茸松凶穷7、学生带着感情再次朗读句子,从而读出句子的韵味来。
8、释疑,进行知识拓展君子竹:古人谓竹劲节虚心有君子德,晋王子猷喜种之,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大夫松:秦始皇登泰山,避雨松下,封松为五大夫。
三杰:指萧何、韩信、张良。
四凶:指共工、驩兜、三苗、鲧四人。
9、四人一组,以比赛的形式进行背诵。
10、评选最佳朗诵家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可以看出“与经典同性、和圣贤为友”的“国学教育”工程,有了很大的成就,熟读经典已经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反思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笠翁对韵教案序号7授课时间xx年10 月18 日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给学生们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使孩子们能够植根传统,把国学教育发扬光大。
点难点教学重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准备人物简介板书设计笠翁对韵奇对偶,只对双。
大海对长江。
金盘对玉盏宝烛对银釭。
朱漆槛,碧纱窗。
舞调对歌腔。
兴汉推马武,谏夏著龙逄。
四收列国群王服,三筑高城众敌降。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集体备课(师生活动)个性化设计一、故事导入二、讲解内容三、总结上课之前、先听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题目是《纪晓岚讽对石先生》。
(通过讲述这个小故事,让学生从对对子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让学生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指名读齐读集体交流评议2、教师范读,帮助学生正音3、学生记准字音,自由读句子4、短短的一部分,已经囊括了一字、二字、三字、五字、七字乃至一字的对,这《笠翁对韵》包罗的东西还真不少。
其中有一些难懂的地方,你明白了吗?老师来考考你。
出示:金盘玉盞宝烛银釭5、人物及故事简介马武:汉光武帝之将领,中兴有功。
龙逄:关龙逄,夏桀之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