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2)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237127 六安市裕安区青山乡黄大桥小学陆秀红教学内容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2 课。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3.有意识地关注《史记》,搜集其中的故事,在同学之间交流。
教学关键1•理解司马迁人总是要死的……心理语言。
2.弄明白课文哪些地方突出表现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3.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矢志不渝的精神。
教学准备1.司马迁人物、《史记》作品及其中故事的相关介绍。
2.教学课件。
3•小人书《XX》部分页面电子版。
教学过程一.引入1.曾经的课文学过哪些史学家?他们写的史学著作分别是什么?2.复习旧知:《厄运打不垮的命运》中谈迁写《国榷》,《说勤奋》中司马光写《资治通鉴》。
3.在谈迁和司马光之前,还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史学家,他叫司马迁,他也写了一部史学著作。
4.出示课题。
5.简介xx。
6.质疑:“发愤”是什么意思?司马迁为何要“发愤”?怎样“发愤”?二.精读1.第一自然段。
⑴ 指名读。
⑵思考:你对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了解多少?司马迁从小对什么很感兴趣?⑶从哪里可以看出司马迁热爱历史?a.爱听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
(说一说汉朝之前古代英雄的故事)b.受父亲影响,努力读书。
(看司马迁小时读书图)c.四处游历,广交朋友。
(理解游历”看司马迁四处游历图)⑷父亲的志向: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这3000余年的历史。
回忆《历史朝代歌》,这3000余年都有哪些朝代?⑸ 小结:从小爱史。
2.第二自然段。
⑴ 看xx 谈临终嘱托图。
指名读父亲临终的嘱托,体会“嘱托”含义。
父亲平生要完成的史书,是一部什么样的书?⑵ 想象分角色表演xx 谈与xx 的对话。
司马迁答应了父亲的嘱托,然后是怎么做的?⑶交流:研读文献,整理资料。
⑷小结:父亲嘱托。
⑸看xx 开始写书图。
3.第三自然段。
⑴ 默读,思考:司马迁遇到了怎样的波折?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⑵经历的波折:专心写作——横祸降临。
第12课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并理解词语。
3.了解司马迁,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活动一:“三问”课题1.读课文题目,思考:①司马迁是谁?②《史记》是一部什么样的书?③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2.组内讨论,推荐小组发言人。
3.全班交流。
(认真聆听,相互补充。
)活动二:学习字词1.①初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②试着给生字组词,理解生字意思。
③思考、辨别书后第3题括号内外词语的异同点。
2.组内讨论第②③题。
3.全班交流第③题。
活动三:理清文路1.默读课文,认真思考,试着用标题形式归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组内交流,将最好的标题写在小黑板上。
3.全班汇报,相互评议。
课堂作业:1.读一读,写一写。
入狱酷刑泰山隶字耻辱游历耗尽呼啸2.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1)飞来横.祸()①凶暴,不讲理;②不顾情理;③意外的。
(2)临.终之时()①将要,快要;②挨着,靠近;③照着字画模仿。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司马迁、发愤著书的精神。
3.能有意识地关注《史记》,并搜集其中一两个故事,在同学之间交流。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深入了解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二、精读课文(一)了解司马迁写《史记》活动一:了解司马迁写《史记》1.轻声读课文第2节,思考:(1)司马迁为什么写《史记》?试着概括。
(2)司马迁怎样写《史记》的?划出句子。
2.组内交流:先讲写《史记》的原因,再交流语句。
3. 班级展示。
(二)体会发愤写《史记》活动二:体会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过渡:正当司马迁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
但这,没能阻止司马迁的写作!他反而更加“发愤”了!走进活动二。
1.自由读课文第3节,想一想:司马迁在什么情况下“发愤”写《史记》的?用“”划出有关语句;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用“~~”划出句子。
司马迁怎样“发愤”写《史记》的?读相应的句子,抓关键词,想象司马迁写作的情景。
小学五年级语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二课时)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二课时)五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
感情充沛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可贵精神。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读题),请你介绍一下《史记》这部书。
2、这么一部倍受世人瞩目的书是如何写成的?书上是这么介绍的:(出示中心句):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一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1、指名读,齐读。
2、你有什么疑问吗?过渡:为什么说是用生命写成的呢?这节课让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再次走进司马迁的世界,一起去目睹他用生命书写《史记》的传奇。
●二、自读感悟轻声读课文,书中哪些地方可体现《史记》这部书是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划出有关语句,读读,想想,写写。
1、学生自学。
2、小组讨论:把你划出的词句及自己的一些体会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三、全班交流: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受到司马迁是在用生命书写《史记》呢?(一)、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
1、指名读后说感受。
2、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指名读有关语句。
“酷刑”你是怎么理解的?读到这一词语时,你仿佛看到什么了?再次齐读。
3、残酷的刑罚带给司马迁的仅仅是身体的痛苦吗?补充介绍“李陵事件”和“宫刑”后,配乐描述:处过宫刑后,浑身血肉模糊的司马迁被扔在囚室的一堆干草上,离开他头不远处有一只火炉,炉火把暖气一点点的送到他的头上、身上,渐渐地,他苏醒了过来,他感到了自己的存在,感到了浑身钻心的疼痛,可他不愿意睁开眼来,他不愿意看到这里的墙壁、这里的门窗,这里的一切!他更不愿意看到自己——一个刚刚被处了最可怕而又最可耻的刑罚的自己。
同学们,你们能理解他当时的心情吗?当时,他会怎么想?4、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能够把这段话读好。
谁来读?(指名读)小结:是啊,“士可杀,不可辱。
”死亡对于司马迁来说并没有什么可怕的,让他忍受不了的是人格上受到侮辱。
在这时候他不想向恶势力低头,几次想到要血溅墙头,了此残生。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2

第三单元第 12 课时
课题: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主备人:王卫琴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学重点:1.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学难点:1.让学生学习为了完成父亲遗愿矢志不渝的精神。
第 2 课时
执教时间:(1)__2014__年__3_月__28__日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学重点:1.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学难点:1.让学生学习为了完成父亲遗愿矢志不渝的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二课时)教案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二时)教案作者:薛国平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79里庄中心小学薛国平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文。
2、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抓住发愤,体会精神。
1、读题,在“发愤”下标着重号,再读题强调“发愤”,理解“发愤”的含义,并将意思放在题中说说文主要内容。
2、抓住“题”质疑:司马迁为什么发愤写《史记》?司马迁怎样发愤写《史记》?司马迁在什么情况下发愤写《史记》?板书:为什么?怎样?在什么情况下?3、自由读文前三个自然段,中作者是如何回答这三个问题的?用笔做上记号。
4、交流讨论(基本学路:“我来解决××问题,文中是这样说的……”)(1)司马迁为什么发愤写《史记》?出示关键句“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增想要完成的史书哇!”A、读出父亲的殷切期望。
B、你从父亲的嘱托中知道什么?(父亲一生的愿望是什么?他要编写一部史书,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这2600年间的历史。
)(2)司马迁在什么情况下发愤写《史记》的?“一场飞来模祸……入狱受了酷刑。
”A、“将军”指李广的孙子李陵将军,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学生自学补充资料“辩护受刑”。
从这个事中,你认为司马迁是怎样的一个人?(仗义执言正直勇敢敢说真说实事求是)B、就是这样一位史官,他仗义执言得罪了权贵,被判入狱,受到“宫刑”。
(学习补充资料——“宫刑”)“宫刑”残酷地摧残了司马迁的肉体和精神,也极大地侮辱倔的人格,从此,他再也不能昂首挺胸做男子汉了,这是司马迁最大的耻辱啊!(3)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司马迁悲愤交加……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A、司马迁因而“悲愤”,因而“愤”。
他真想一死了之。
B、司马迁认为“比鸿毛还轻,比泰山还重”,他要做人。
、“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两个“一定”体现司马迁决心大,可以看出司马迁是为而活,他活下去的信念是。
D、埋在心底的是个人痛苦和耻辱,留给后人的是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司马迁发愤 写《史记》【优秀5篇】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优秀5篇】司马迁是一个我们都很熟悉的历史人物,他忍受了命运的屈辱,发奋写成《史记》。
这次为您整理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优秀5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篇一教材简介:《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
讲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罚后,不忘父亲的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
由于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在阅读时难以产生主动的情感体验,加之文章要表达的中心非常明确,语言也较浅显,六年级的学生阅读基本无障碍,容易满足于对文章浅层的了解。
因此,如果不尽力填补文本的空白,增加课堂的厚度,就不会有学生们阅读时心灵的积极参与,智慧得到挑战的火花。
目标预设: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激发学生对司马迁的敬仰之情。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抓住能体现中心的词句,通过诵读来感悟,内化语言。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让学生带着有价值的问题,走向同桌,走进文本,从而带着自己的感悟走向现实。
设计思路:抓住核心发愤,复习课文,导入新课抓住发愤,体会精神抓巨著,体会情感总结课文,了解人物拓展阅读,升华体验。
课文的核心问题是:司马迁为什么发愤写《史记》?司马迁怎样发愤写《史记》?司马迁在什么情况下发愤写《史记》?从而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
从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PPT教学课时:第二课时(第一课时要求读通课文、理解字词等,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司马迁爱史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复习课文,导入新课。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司马迁爱史的原因是什么?抓住课题回顾质疑做过渡:司马迁为什么发愤写《史记》?司马迁怎样发愤写《史记》?司马迁在什么情况下发愤写《史记》?二、抓住发愤,体会精神。
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狱 酷 刑 泰 摊 隶耗
生字归类
左右
结构
左中右结构上下结构独体来自结构酷 刑 摊
耗
狱
泰
隶
识字方法
加一加:酉+告=酷 字理识字: 刑 扌+难=摊
形声字。原从“刀”,从“井”;“井”也表声。古
时候官府为了维护取水的秩序,避免纷争,派人持刀在井 边守卫。“刑”的本义“惩治”。引申为“法律”。
多音字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你想知道
《史记》这部书是怎样完成的吗?我们一
起去文中看看吧。
互动课堂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
边思考:年少时他心中涨涌着
什么梦想?立下怎样的志向?
英雄之梦
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
母亲河的熏陶。
龙门。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
黄河从龙门山下呼啸而去,听 着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 历史故事的感染。
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
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 国搜集来的资料。
飞来横祸
一心一意,集中精神。
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 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
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
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 意料之外的灾祸。
残酷的刑罚。此指腐刑。
酷刑——这里指“宫刑”、“腐刑”,是宫中太监所受的刑 罚。在当时被视作奇耻大辱,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整天 精神恍惚,我再也没有脸面去到坟前尽孝,再也没有勇气走 上街头,我夜不能寐,经常从恶梦中惊醒,我简直生不如死。
1、推荐书目 《史记》: 两千多年前,司马迁写《史记》,52万5600字,记载了从黄 帝至汉武帝约3000年间的史事。司马迁写君、写臣、写诸侯、写侠、写义、 写奸佞,无不酣畅淋漓,跃然眼前,充溢着一股浑厚而明慧的气韵。 《司马迁》:两千多年后,有个叫高光的作家把笔伸向了司马迁,然后向 世人交出了一部与《史记》的文字量几乎相等的长篇历史小说《司马迁》。 高光的全部努力,就是要告诉人们司马迁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在写作 《史记》这部皇皇巨著之中和之后,其内心世界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落寞、煎 熬和震颤。这是一部充满激情并令人震撼的作品。作者将书中所有的人物都 放置在历史和生命的十字路口-——-他们在迷茫、在徘徊、在选择,同时也 在自我袒露与解剖。
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材分析】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
课文讲述了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
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司马迁受父亲影响,努力学习历史。
第二自然段写司马迁牢记父亲临终前的嘱托,每天认真整理史料。
第三自然段写横祸降临,司马迁忍辱写史。
第四自然段写司马迁用毕生心血写成了辉煌巨著《史记》。
【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诗中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4.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有意识地关注《史记》,并搜集其中的一两个故事【学习重难点】重点:读懂课文二、三自然段,理解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难点:理解司马迁受酷刑后悲愤交加的心情及为什么能忍辱负重、发愤著书。
第一课时【课时学习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原因。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
1.【资料链接】▲司马迁:司马迁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被后人尊为“史圣”。
10岁时开始读古书,学习十分认真刻苦,遇到疑难问题,总是反复思考直到弄懂为止。
20岁从长安出发,到处游历,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曾多次同汉武帝出游,去过很多地方,见广博闻。
因李陵出兵匈奴,兵败投降,史马迁为他辩护,触怒汉武帝,获罪被捕,被判宫刑。
后获赦出狱,为中书令,发愤著书,用一生的心血完成了史学巨著《史记》的撰写,《史记》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二十五史的第一部。
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史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该书取材丰富,作者曾广泛查阅并实地调查了大量史料和事件,记叙了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及帝王、公侯、将相和其他重要人物的事迹,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也是一部优秀的史传文学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这些数字让你想到了哪些成语? 2、为什么说《史记》是司马迁“用生 命写成的”?
“发愤”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哪些地方突出表现 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发愤”是振作起来、奋发的意思。
受 刑 前 受 刑 后 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 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 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 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 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 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发愤”是什么?
结合我们的学习生活,你能说一 说“发愤”是什么吗?
“每天忙着”写出了什么?
“飞来横祸”是指什么?请看老师为 大家准备的课外阅读材料。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
遭遇了酷刑的司马迁是怎么说的? “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 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 比鸿毛还轻吗?我 一定要活下去!我 一定 要写完这部史书!” 1、文中“就这样死”是指怎样死?轻如 鸿毛的是什么?重于泰山的又是什么?
屈辱、疼痛、磨难----轻于鸿毛 父亲的嘱托和人生的价值----重于泰山
2、哪个词语写出了司马迁的决心和信念?
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 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 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 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时间, 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 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 用生命写成的。
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默读课文,思考: 1、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 2、他又是怎样发愤写作的? 3、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愤写作的? 4、结果怎样?
年少时的司马迁受到了哪些影响? 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他从小看 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下呼啸而去,听着父 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心里十分激动。 父亲司马谈是汉朝专门掌管修史的官员,他立 志要编写一部史书,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这 2600年间的历史。
年少时的司马迁是如何积累历史资料 的?
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努力读书,大大充实了 自己的历史知识。他还四处游历,广交朋友,积累 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努力读书
四处游历
广交朋友
司马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写《史记》 的?他是怎么做的?
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 “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千万不 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哇!”司马迁牢记父亲 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 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