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李叔同先生》教学设计
《怀李叔同先生》教学设计(共5则范文)

《怀李叔同先生》教学设计(共5则范文)第一篇:《怀李叔同先生》教学设计(共)《怀李叔同先生》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
本文选自人教社新课标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
二、学生分析。
高中一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和理解能力,喜欢自己动手,喜欢流行文化,有朝气,有活力。
三、设计理念。
通过上课时师生互动以及学生客串角色演戏的形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并让同学们在思考中、实践中获得知识。
四、教时安排。
两课时:课时一: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老师让同学们带着给出的问题进行逐段的探讨分析,并最终解决这些问题,达到这节课的目的。
课时二: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为了加深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尤其是对写作中凸现人物个性的典型事例法的掌握,由老师组织同学们分两个小组上台前就课文中“放屁事件”和“摇椅事件”进行话剧演出,文娱委员做主持,老师在台下拍摄DV,最后再由老师点评总结。
五、教学目标。
通过两个课时的学习,使同学们初步掌握写人物类的作文的一些基本写法,并学会运用写此类作文的两种非常实用的小技巧:前后对比法和典型事例法,让同学们明白课文作者用这两种技巧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认真。
六、教学重点。
在描写人物个性特征时运用前后对比法和典型事例法。
七、教学难点。
典型事例法中事件的选取。
八、教具准备。
1)姚明的海报一张。
(或用ppt放映)2)演戏用的模拟钢琴,打铃用的闹钟,藤椅一个,其他凳子若干。
3)数码DV或可用来拍DV的数码相机。
九、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特色。
1、导入阶段。
(5分钟左右)抽出姚明的海报问:“大家知道这是谁吗?”“姚明!”同学们齐声回答道。
(这个是可以肯定的)“那么你们知道姚明这个人最大的特征是什么吗?” “酷。
”,“帅。
”,“有型。
”……可能会有很多的答案,这时老师引导同学们回答“很高”,接着老师走下讲台,走到回答“很高”的那位同学的身旁提问:“既然你说姚明他很高,那么你能举一些事例去证明你的观点吗?”这个同学也可能一时想不出答案,可以先叫他坐下,由大家一起讨论片刻,然后特别要注意引导那些平时很喜欢打篮球的同学去回答,姚明很高,可以举的事例可以是:“经常盖对方球员的帽。
于细节处见精神——《怀李叔同先生》教学设计

了《 记辜鸿铭 》 怀念 萧珊》 都是 以写人记事 为主 和《 , 的散文 , 对应 苏教版 高中语文教材必修 二中的“ 慢慢 走, 欣赏啊 ” 专题 。 一粒 沙里看世 界 , “ 半瓣花上说 人
情” ,根 据 文 章 的 特点 和 苏 教 版 高 中语 文 教 材 编 者 的 意 图 , 者认 为 , 题 的特 色 是 通 过 细节 描 写 展 现 笔 专 人物率 真的性情 、 真诚 的 人 格 、 挚 的 情 感 , 而 感 真 从
举 一 动 , 有 规律 , 肃 认 真之 极 。 都 严
他 的生活非 常认 真 。… …都是 “ 真” 认 的缘故 。 我 和 李 先 生在 世 间的 师 弟 尘缘 已经结 束 , 然
而他 的 遗 训— — 认 真— — 永 远 铭 刻 在 我 心 头 。
明确 : 叔 同先 生 的特 性 的确 是 认 真 , 我 们 只 李 但 读 这些节选 文段 , 觉得过 于突兀 、 于抽象 , 有 会 过 没 细节 , 少 血 肉 。是 的 , 只 是 文 章 的 一 个 框 架 。 下 缺 这 面 , 让 我 们 把 目光 投 向文 章 的细 节 , 探 究 李 叔 同 就 去 先生 的精 神 品 质 。
表 示。
一
生轨迹梳理探究 , 引导学生关注 自己感兴趣 的事件 ,
各抒己见 , 时点评 , 适 品味 揣 摩 文 中 的生 活细 节 和 特 定 情 境 , 此 来 体 会 人 物 独 特 的 人 格 魅 力 和 不 凡 的 以 精神世界。 学 习 目标 :
1 .品味 细 节描 写 , 体会 人 物 的 个 }特 点 。 生
受 人 物 永恒 的魅 力 。
1 .通过课前 预习 , 同学 们在文 中找 出最 能凸 请
怀李叔同先生说课稿

怀李叔同先生说课稿
本文选自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是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实散文。
面向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和理解能力。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两个课时的学习,使同学们初步了解掌握细节描写的写作技巧及其对于刻画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并学会运用细节描写中的外貌描写法和典型事例法这两种技巧,学习李叔同先生做人做事极为认真的态度。
教学重点是在描写人物个性特征时运用细节描写法和典型事例法。
教学难点是典型事例法中事件的选取。
我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是: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所以,我采用交流讨论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师生共同探究,激励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让同学们在思考中、实践中获得知识。
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拓深文章的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分为五大部分:
1、导入:以鲁迅的《藤野先生》为例,因为这篇课文也是从细节方面描写刻画老师形象,而且是初中的课文,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3分钟) 2、讲解阶段。
(10分钟)
1)结合课文底下的注释讲解生字词的注音及涵义。
怀念圣陶先生(节选) 公开课教案课件教学设计资料

怀念圣陶先生(节选)公开课教案课件教学设计资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怀念圣陶先生(节选)》,使学生了解作者吴伯箫以及圣陶先生的生平事迹,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作者对圣陶先生的敬仰之情,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尊重作家的品质,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圣陶先生的敬仰之情。
2. 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语言特点。
三、教学难点1. 掌握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文学典故。
2. 深入理解作者对圣陶先生的怀念之情。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背景、作者生平等。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查找资料。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展示圣陶先生的照片,引导学生关注。
b. 简介圣陶先生的生平事迹。
2. 自主学习a.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b. 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吴伯箫及课文背景。
3. 课堂讲解a. 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
b. 讲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文学典故。
4. 合作探讨a.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b.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互相交流。
5. 课堂小结b. 学生发表对圣陶先生的感慨和敬仰之情。
6. 课后作业a. 学生抄写课文中的精彩片段。
7. 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3.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的作业,了解他们对课文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圣陶先生的纪念馆,加深他们对圣陶先生的了解。
2. 邀请作家或文学爱好者来校讲座,分享他们的阅读体验和创作心得。
八、课程资源1. 教材:《怀念圣陶先生(节选)》及相关文学作品的教材。
2. 网络资源:关于圣陶先生和吴伯箫的生平事迹、相关评论和分析文章。
《怀李叔同先生》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人物描写的主要方法,学习并借鉴文中写人记事的方法,重点掌握细节描写。
2、熟悉李叔同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
课前预习案【资料窗】1、走近作者丰子恺(1898.11.9-1975.9.15)原名丰润,曾用名丰仁、婴行,号子恺,字仁。
浙江崇德人。
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
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
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丰子恺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早在二十年代他就出版了《艺术概论》、《音乐入门》、《西洋名画巡礼》等著作。
他一生出版的著作达一百八十多部。
十年动乱期间,遭受迫害,积郁成病,于一九七五年不治而逝,享年七十八岁。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受人敬仰的漫画家,散文家。
他的绘画,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雍容恬静,其漫画更是脍炙人口。
丰先生作品流传极广,失散也很多,就是结集出版的五十余种画册也大多绝迹于市场,给读者带来极大遗憾。
在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中,漫画恐怕是最为著名的了。
往往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比如《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几个茶杯,一卷帘栊,便是十分心情。
丰先生的许多漫画,都是以儿童作为题材的,例如《阿宝赤膊》,《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和《会议》。
读丰先生的儿童漫画,让我们这些所谓的成人都觉得惭愧。
什么时候,我们这个世界,能少一些欺诈,少一些执着,多一些自然,多一些淡泊。
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
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等。
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
2、李叔同生平李叔同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
怀李叔同先生教案德阳中学

怀李叔同先生教案德阳中学吴小娟一.开篇导入语。
李叔同先生一生就是一个传奇。
通过预习,同学们说一说李先生一生经历过哪几种身份啊?学生答“翩翩公子,留学生,教师,道人,僧人”师问:李先生一生给你最大的印象是什么?学生答“认真”。
师:“知道森马的广告词吗?”学生答:“知道。
穿什么就是什么?”师:“好的。
现在我们就从衣着外貌这个角度来看是如何表现李先生的‘认真’的?”二.四个时期的衣着外貌图1.师:我们按时间顺序来看,第一个时期是哪个时期?生:上海南洋公学读书时期。
师:这一时期的衣着外貌文中是怎样描绘的?大家来读一读。
生读。
师:这个时期的形象,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来评价一下,是个什么样的形象?生答:翩翩公子。
师:用现代的词语来描绘呢?生:高富帅。
师:很好。
从天津到上海,“津门才子”李叔同很快就成为了上海社交场上的当红明星。
上海城南草堂的主人许幻园,因仰慕李叔同的才华,不但让出自己的房子供李叔同母子居住,还特意呼来上海另外三位名士义结金兰,世称“天涯五友”。
当时宋梦仙有诗云:“李也文名大似斗,等身著作脍人口。
酒酣诗思如泉涌,只把杜陵呼小友。
”这个时期的李叔同,完全就像当年“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李白,有一种狂狷之气。
2.师:第二个时期是哪个时期?这一时期的衣着外貌文中是怎样描绘的?大家来读一读。
生:日本留学时期。
师:大家看照片。
这个时期的形象,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来评价一下,是个什么样的形象?生:活像一个西洋人。
师:对的。
出洋留学,就一定会学着一些洋气,大家看照片上的穿着,想想在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一定会是很潮很时尚。
3.师:第三个时期是哪个时期?这一时期的衣着外貌文中是怎样描绘的?大家来读一读。
生:杭州师范教书时期。
生读。
师:这一时期,我们的李先生因朋友之邀去做了教师。
那么,大家说一说,你认为老师的应该是怎样的形象?在衣着外貌上应该如何打扮?生可能答:庄重,大方,朴素等。
师:很好。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我们来看当时身为教师的李先生的照片。
怀李叔同先生教案公开课[模版]
![怀李叔同先生教案公开课[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32c2254f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41.png)
怀李叔同先生教案公开课[模版]第一篇:怀李叔同先生教案公开课[模版]怀李叔同先生教案教学目标:一、导入论语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为师者存在于世间,不论时代,不论地域,不论民族。
随着时光推移,太多的人湮没在红尘之间,而具有伟大思想的教师却让我们记忆犹新,古有最仁德的至圣先师——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最博爱的老师——墨子“兼相爱,交相利”最浪漫的老师——苏格拉底“暗恋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爱情”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最理性的老师——亚里斯多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网传史上最牛历史老师——袁腾飞“每个人都有解释圣经的权利” 高考紧张怎么办?抖卷子!人家以为你翻篇!史上最帅的老师——都教授“嫉妒是最低级最幼稚的感情,只有缺乏自信而且自卑的人才会有,所以我从来没有那种感觉。
”今天,我们也要认识一位老师,他是一个传奇,有人称他“半世潇洒半世僧”,他曾是一位翩翩公子,他是近代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二十文章惊海内”,曾经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创始人之一最早出国学文艺的留学生之一被誉为20 世纪中国十大书法家之一。
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
这位20世纪造诣卓越的艺术家,中国现代艺术启蒙教育的先驱者,不啻如流星划过夜空,却想不到于1918年,“五四”运动前夕,斩断世情俗怨,从此芒鞋布衲,托钵空门。
由风华才子到云水高僧,由峰而谷,这一极具戏剧性的转折,怎不令人愕然、惘然? 他便是李叔同,今天,让我们走进丰子恺笔下,去品味他他辉煌而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然后用一个词概括。
李叔同是一位最认真的老师2、速读全文,请同学们画出“认真”一词的句子,李叔同先生“认真”表现在哪些方面?李叔同先生为什么能有这种权威呢?不仅为了他学问好,不仅为了他音乐好,主要的还是为了他态度认真。
怀李叔同先生(实高樊俊华)

•
•
•
环顾当年,人们对大才子李叔同出家动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师的弟子、著名 美术家丰子恺则提出独到的见解,他说:“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 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 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三层楼。懒的(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 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锦衣肉食,尊荣富贵,孝子慈孙,这样就满足了。 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抱这样的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其次……就爬上二层 楼……这就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这样的人在世间也很多,即所谓知识分子、学者、 艺术家。对二层还不满足,……爬上三楼去,这就是宗教徒了。他们做人很认真,满 足了‘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精神欲’还不够,必须探究人生的究竟。他们以为 人生财产子孙都是身外之物,学术艺术都是暂时的美景,连自己的身体都是虚幻的存 在。他们不肯做本能的奴隶,必须追究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这才能满足他们的 ‘人生欲’。这就是宗教徒。世间就不过这三种人。我虽用三层楼为比喻,但并非必 须从第一层到第二层,然后得到第三层……有很多人,从第一层直上第三层……还有 许多人连第一层也不住,一口气跑上三层楼。不过我们的弘一法师,是一层一层走上 去的……”。因而丰子恺“对弘一大师的由艺术升华到宗教,一向认为当然,毫不足 怪。”丰子恺的“人生三层楼”说,一扫世俗们对李叔同出家因由所推测的破产说、 遁世说、幻灭说、失恋说、政界失意说等等他心测度,切合实际,振聋发聩。 由一个浊世佳公子,而留学生、而艺术教育家,早年才华横溢,在艺术各方面都得到 了充分的发展,最后成为律宗高僧的弘一大师。其为人可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的典型了。他虽避世绝俗,而无处不近人情。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是他的多才多 艺和认真的精神。他一生做人确是凡事认真而严肃的。他要学一样就要像一样,要做 什么就要像什么。唐太宗赞曰:“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将相之所能为!”他既出家做 了和尚,就要像个和尚。在佛教许多宗派中,律宗是最重修持的一宗,所谓三千威仪, 八万细行,他不但深入研究,而且实践躬行。马一浮有诗挽他说:“苦行头陀重,遗 风艺苑思。自知心是佛,常以戒为师”,读此可谓如见其人了。 弘一大师一生求索,实践生命的究竟觉悟,为红尘中迷失的芸芸众生,指出了一条超 越低俗物欲的光明人生大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李叔同先生》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本文选自人教社新课标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
二、学生分析。
高中一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和理解能力,喜欢自己动手,喜欢流行文化,有朝气,有活力。
三、设计理念。
通过上课时师生互动以及学生客串角色演戏的形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并让同学们在思考中、实践中获得知识。
四、教时安排。
两课时:
课时一: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老师让同学们带着给出的问题进行逐段的探讨分析,并最终解决这些问题,达到这节课的目的。
课时二: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为了加深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尤其是对写作中凸现人物个性的典型事例法的掌握,由老师组织同学们分两个小组上台前就课文中“放屁事件”和“摇椅事件”进行话剧演出,文娱委员做主持,老师在台下拍摄DV,最后再由老师点评总结。
五、教学目标。
通过两个课时的学习,使同学们初步掌握写人物类的作文的一些基本写法,并学会运用写此类作文的两种非常实用的小技巧:前后对比法和典型事例法,让同学们明白课文作者用这两种技巧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认真。
六、教学重点。
在描写人物个性特征时运用前后对比法和典型事例法。
七、教学难点。
典型事例法中事件的选取。
八、教具准备。
1)姚明的海报一张。
(或用ppt放映)
2)演戏用的模拟钢琴,打铃用的闹钟,藤椅一个,其他凳子若干。
3)数码DV或可用来拍DV的数码相机。
九、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特色。
1、导入阶段。
(5分钟左右)
抽出姚明的海报问:“大家知道这是谁吗?”
“姚明!”同学们齐声回答道。
(这个是可以肯定的)
“那么你们知道姚明这个人最大的特征是什么吗?”
“酷。
”,“帅。
”,“有型。
”……可能会有很多的答案,这时老师引导同学们回答“很高”,接着老师走下讲台,走到回答“很高”的那位同学的身旁提问:
“既然你说姚明他很高,那么你能举一些事例去证明你的观点吗?”
这个同学也可能一时想不出答案,可以先叫他坐下,由大家一起讨论片刻,然后特别要注意引导那些平时很喜欢打篮球的同学去回答,姚明很高,可以举的事例可以是:“经常盖对方球员的帽。
”,“踮起脚就可以双手扣篮。
”,“不用怎么起跳就可以轻易地抢到篮板。
”
最后老师进行总结并引出课文:
“好了,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描写人物‘很高’这一特征时可以用这么多典型的事例去证明,那么我们在描写人物其他方面的特征如一个人的个性特征时是不是也可以用类似
的方法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丰子恺的《怀李叔同先生》这篇课文,看看文中都举了哪
些例子?这些例子都突出了人物哪些方面的个性特征?好,请同学们翻开课文第*页”(老师
趁机在黑板上写下课文的题目和作者)。
2、灌输阶段。
(10分钟左右)
1)课文中生字词的注音及注解。
(ppt放映)
2)作者简介。
(附图片,ppt放映)
3)李叔同简介。
(增加部分课外知识,有趣的,附图片,ppt放映)
4)让学生在每一段的前面表上①,②,③……,方便老师讲解。
3、探讨阶段。
(重点,25分钟左右)
1)阅读1~3自然段。
Q1:“同学们首先迅速阅读1~3自然段,然后思考一个问题:你们觉得李叔同这个人最大的个性特征是什么?”
Q2:“同学们觉得这样的开头好吗?为什么呢?”
2)阅读4~10自然段。
(就是板书部分的内容),形式:师生互动。
“外貌描写”这一列由老师找同学在原文中找答案;“典型事例”这一列由老师总结归纳;“突出特征”这一列由同学们一齐回答。
4、拓展阶段。
(35分钟,同学们演出)
找平时表现活跃积极又有表演天赋的同学上台演两出戏,分别是“放屁事件”和“摇椅事件”,课间准备好道具,由文娱委员主持,老师在下面拍摄DV。
5、总结阶段。
(5分钟)
1)即本课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2)布置课后作业。
(阅读理解,老师复印给同学们)
十、板书设计。
身份外貌描写(前后对比)典型事例突出特征翩翩公子丝绒碗帽,正中……,流露于眉目间应沪学会征文,作词认真
留学生卷发,白的上衣,……的神情对西洋艺术全面进攻,扮演话
剧,创办话剧社
认真
老师漂亮的洋装不见了,……朴素的美讲究仪表认真道人面容消瘦,但精神很好断食十七日认真
和尚他已光着头皮,穿着僧衣,俨然一位
清癯的法师了。
寄宣纸,寄邮票,摇藤椅。
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