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病理分类进展与临床

合集下载

2021 WHO肺腺癌新分类解读

2021 WHO肺腺癌新分类解读

一、2021 WHO肺腺癌新分类简介(一)肺癌的病理学分类在过去的20年里,肺癌的诊断和治疗决策过程已经被几个突破性的发现所改变。

从病理上,肺癌大致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如果是非小细胞肺癌的,我们基本上以「培美曲塞+铂类+贝伐单抗」为主来治疗,如果是小细胞肺癌的,我们选择EP方案治疗。

后来,由于EGFR-TKIs的问世,我们就要做病理的基因分子测序,看是否有驱动基因的突变,根据驱动基因的突变来指导我们进一步的治疗。

肿瘤的组织学分类是肺癌诊断和治疗的依据,如今除了给患者做驱动基因的检测以外,我们还要给患者做一个免疫学的检测(PD1/PD-L1),这标志着我们从组织病理到分子病理再到免疫病理的不断深入。

如果我们拿到一个病理标本,而患者未做这三方面的检测,这会给我们的临床治疗决策造成很大的困难。

因此,现在肺腺癌在病理学研究的进步为临床的精准治疗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二)肺上皮性肿瘤的分类2021年肺腺癌的分类,肺部的上皮性肿瘤(Epithelial Tumours)分成的良性肿瘤、前驱病变(Precursor Lesions)和腺癌(Adenocarcinoma)。

1、良性肿瘤良性肿瘤,包括乳头状瘤和腺瘤。

腺瘤还包括黏液性囊腺癌和黏液腺腺瘤等,这是良性病变。

2、前驱病变前驱病变,包括腺体前驱病变(Precursor glandular lesions)、鳞状细胞前驱病变(Squamous precursor lesions)、肺神经内分泌肿瘤前驱病变(Precursor lesions)。

腺体前驱病变,即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和原位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在2015版的WHO分类中,称为浸润前病变(Preinvasive)。

3、腺癌腺癌,包括微浸润腺癌、浸润性非黏液性腺癌、浸润性黏液腺癌等,因此,肺癌的前期就是前驱性病变,再前期是良性病变,肺癌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会对临床治疗产生很大的影响。

2023关注基于临床需求的肺癌病理诊断进展(全文)

2023关注基于临床需求的肺癌病理诊断进展(全文)

2023关注基于临床需求的肺癌病理诊断避展(金支)摘要为满足肿瘤精准治疗时代的临床需求,肺癌的病理诊断也在不断重新和发展,主要体现在肺癌组织学分类的不断重新、用于指导靶向药物治疗的分子检测、免疫治疗相关标志韧的检测及新辅助治疗后病理评估方面的进展。

新时代肺癌病理诊断体现了临床-影像-病理等多学科诊断模式,正在逐步走向规范化、精准化,以期更好地为临床提供治疗及预后指导。

正文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数据显示,肺癌仍是我国总体发病率和癌症相关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目前,肿瘤治疗己迈入个体化治疗的时代,新时代的病理诊断模式也体现了形态与分子相结合的特点。

肺癌的病理诊断在坚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前提下也在不断更新和进展,主要体现在肺癌组织学分类的不断重新、用于指导靶向药物治疗的分子检测、免疫治疗相关标志物的检测及新辅助治疗后病理评估方面的进展。

一、肺肿瘤分类的重新对临床和病理诊断产生的影响1肺腺癌分类的更新为术中冷冻切片诊断带来的挑战:自2015年第4版WHO肺肿瘤分类(简称第4版分类)出版,肺腺癌分类发生了重大变化。

随着低剂量螺旋CT在肺部疾病筛查的应用,以磨玻璃结节为主的肿瘤性肺小结节检出率逐渐升高,第4版分类中组织学主要表现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原{立腺癌、微浸润性腺癌及附壁型为主的浸润性腺癌。

肺腺癌分类的调整已被证实能够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预后依据,研究显示原{立腺癌和微浸润性腺癌5年生存率接近100%。

||备床也逐步在探索对于原位腺癌或微浸润性腺癌等阜期病变采取亚肺叶切除的可行性。

虽然尚未纳入各种标准指南,多项研究己显示亚肺叶切除的优势。

因此,临床医师对肺腺癌术中冷}芽、切片病理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要求区分微浸润性腺癌与浸润性腺癌。

因两者术式不同,前者可采用亚肺叶切除,而后者即使较小的浸润性腺癌优先采用肺叶切除。

微浸润性腺癌与浸润性腺癌鉴别诊断主要涉及浸润范围和浸润成分的判断。

由于冷}芽、切片取材高限,容易造成浸润范围判断不准确,这使得术中冷冻切片诊断微浸润性腺癌更为困难。

肺癌的病理和分期

肺癌的病理和分期

肺癌的病理和分期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是由肺组织中的异常细胞不受控制地增殖形成的。

了解肺癌的病理和分期对于诊断和治疗该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肺癌的病理特征以及目前常用的分期系统。

一、肺癌的病理特征肺癌的病理特征主要包括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以及分子生物学特征等。

1. 病理类型:肺癌可以分为两大类: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和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

NSCLC占肺癌的85%~90%,其中包括腺癌(adeno carcinoma)、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和大细胞癌(large cell carcinoma)等多种亚型。

SCLC占肺癌的10%~15%。

2. 组织学分级:肺癌的分级是根据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进行的。

通常采用的分级系统是根据肿瘤细胞形态、组织学特征和核分裂的情况来评估。

分为Ⅰ、Ⅱ、Ⅲ和Ⅳ四个级别,Ⅰ级为高分化,Ⅳ级为低分化。

3. 分子生物学特征: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肺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常见的分子异常包括KRAS突变、EGFR突变、ALK重排和ROS1重排等。

这些分子异常对于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肺癌的分期系统肺癌的分期是根据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远处转移情况来评估肿瘤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目前使用的肺癌分期系统主要有TNM分期系统和分期。

1. TNM分期系统:TNM分期系统是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共同制定的,广泛应用于临床。

它根据肺癌的肿瘤(T)、淋巴结(N)和远处转移(M)三个方面来分期。

(1)T分期:T分期评估肿瘤的大小和侵犯范围。

根据肿瘤的大小和侵犯程度,将其分为T1、T2、T3和T4四个阶段。

(2)N分期:N分期评估肺癌是否转移到淋巴结。

根据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将其分为N0、N1、N2和N3四个阶段。

肺癌的病理学特点与分期

肺癌的病理学特点与分期

肺癌的病理学特点与分期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理学特点和分期是指肺癌组织的形态学特征和临床分级,能够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

一、肺癌的病理学特点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主要由上皮细胞组成,具有以下的病理学特点:1. 肺癌组织的异质性肺癌组织的异质性表现为肿瘤组织的不均一性和多样性。

肺癌细胞的大小、形态、排列方式和细胞核的大小、染色性质等均有不同。

2. 肺癌组织的浸润性肺癌组织的浸润性表现为肿瘤细胞的弥漫性生长和浸润性生长。

肺癌细胞可以侵袭肺外组织,如支气管、胸膜、纵隔等。

3. 肺癌组织的血管生成肺癌组织的血管生成表现为新生血管的形成和血管内皮细胞的改变。

肺癌可以通过血管扩散或淋巴转移形成远处转移。

二、肺癌的分期肺癌的分期是指按照临床及显微镜观察,将肺癌的深度和范围分为四个分期,分别为I期、II期、III期和IV期。

1. I期I期肺癌是指肺癌仅限于肺部,未侵犯淋巴结和周围组织。

治疗效果较好,较容易治愈。

2. II期II期肺癌是指肺癌已侵犯到周围淋巴结并在肺部形成肿块。

治疗难度较大,需要综合治疗。

3. III期III期肺癌是指肺癌已侵犯到肺外淋巴结和周围组织。

治疗难度和风险都较大,患者存活期较短。

4. IV期IV期肺癌是指肺癌已经转移至其他器官如肝脏、骨骼、脑部等处。

治疗难度和风险都很大,存活期较短。

综上所述,肺癌的病理学特点和分期是指肺癌组织的形态学特征和临床分级,能够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

明确肺癌的病理学特点和分期有助于医生的治疗决策和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

同时,也提醒广大人民群众加强肺癌的防护和早期发现,及时治疗肺癌,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肺癌组织学分级的病理特征与预后

肺癌组织学分级的病理特征与预后

肺癌组织学分级的病理特征与预后1. 引言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肿瘤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肺癌病理学中,组织学分级是评估肺癌病理特征和预后的重要方法之一。

组织学分级不仅可以确定肺癌的病理类型,还可以评估其侵袭性和预后。

2. 肺癌组织学分级2.1 病理类型肺癌可以分为两类病理类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

其中,NSCLC占肺癌的85%以上,包括腺癌、鳞状细胞癌和大细胞癌等亚型。

SCLC则占肺癌的15%左右,表现出较强的侵袭性和早期转移能力。

2.2 组织学特征肺癌组织学分级主要根据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和组织结构特征进行评估。

根据细胞分化程度的不同,肺癌可以分为低分化、中分化和高分化三个级别。

低分化肺癌细胞失去了正常细胞特征,呈现出不规则的形态和异型核。

相比之下,高分化肺癌细胞的形态和核型相对规则,与正常细胞相似。

2.3 病理分期肺癌组织学分级与病理分期密切相关。

病理分期是根据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远处转移情况进行评估。

常用的肺癌病理分期系统包括TNM分期系统和分期指数(Stage)系统。

其中,TNM分期系统根据肿瘤大小(T)、淋巴结转移情况(N)和远处转移情况(M)将肺癌分为不同的阶段,从0到IV。

分期指数系统则将肺癌分为不同的阶段,从I到IV。

3. 肺癌组织学分级与预后3.1 分级与预后的关系肺癌组织学分级与预后有密切的关系。

一般而言,低分化肺癌比高分化肺癌具有更差的预后。

低分化肺癌细胞的不规则形态和异型核增加了其侵袭和转移的能力,导致患者的生存率较低。

与此同时,低分化肺癌也对放化疗的敏感性较低,治疗效果不佳。

3.2 病理类型与预后的关系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预后也存在差异。

一般而言,鳞状细胞癌的预后较好,而大细胞癌和腺癌的预后相对较差。

此外,小细胞肺癌由于其较强的侵袭性和早期转移能力,预后通常较差。

3.3 分期与预后的关系肺癌病理分期能够较准确地预测患者的预后。

肺癌的病理解剖学特点

肺癌的病理解剖学特点

肺癌的病理解剖学特点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增长。

了解肺癌的病理解剖学特点对于早期发现、治疗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肺癌的病理解剖学特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肺癌的分类肺癌根据其组织学类型可分为两大类别: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和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

NSCLC包括腺癌、鳞癌和大细胞癌,而SCLC则更罕见。

1. 腺癌:腺癌是最常见的NSCLC亚型,占肺癌总数的40%以上。

其特点是肿瘤细胞形成腺泡样结构,胞质内含有粘液。

腺癌通常分为呈乳头状、乳头状糜烂、实体型、导管型和混合型等亚型。

2. 鳞癌:鳞癌是NSCLC的第二常见类型,约占30%。

其特点是肿瘤细胞角化形成鳞状上皮样结构。

鳞癌进一步可以分为鳞状细胞角化型、非角化型和亚角化型等亚型。

3. 大细胞癌:大细胞癌是NSCLC中的一种少见亚型,约占10%。

此类肿瘤细胞大而多样化,缺乏特定形态学特征,且通常不形成腺泡或角化结构。

4. 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约占所有肺癌的15%。

其特点是肿瘤细胞呈徽形细胞,核大而深染。

小细胞肺癌具有高度侵袭性和早期转移的特点,常与吸烟有关。

二、肺癌的分期肺癌的分期是根据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肺癌分期系统(TNM系统)将其分为四个阶段:I期、II期、III期和IV期。

1. I期:I期肺癌包括IA和IB两个亚阶段。

对于非小细胞肺癌而言,IA期肿瘤直径不超过3厘米,且未侵犯淋巴结。

IB期肿瘤直径超过3厘米,或局部侵犯周围组织,或侵犯肺门或大血管。

2. II期:II期肺癌分为IIA和IIB两个亚阶段。

对于非小细胞肺癌而言,IIA期肿瘤侵犯邻近解剖结构,如胸膜、支气管和纵膈淋巴结;IIB期肿瘤侵犯纵膈淋巴结或同侧肺门淋巴结。

3. III期:III期是肺癌的局部淋巴结转移阶段。

III期肺癌分为IIIA和IIIB两个亚阶段。

肺癌分子病理的诊断现状与进展

肺癌分子病理的诊断现状与进展

肺癌分子病理的诊断现状与进展摘要】医学技术的发展深化了人们对于疾病的认知,人们对于临床疾病的诊疗关注更高、期望更高。

肺癌是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一类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能见到数量较多的病人,从病例层面将肺癌分为鳞癌、腺癌以及小细胞肺癌等,明确肺癌分类,在此基础上再选择诊疗方案,有利于尽快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

目前为止,肺癌病理诊断可以达到分子病理层面,充分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准确判断细胞组织分子的变异情况,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方案。

本文就肺癌分子病理的诊断现状进行分析,同时根据发展现状展望其未来发展。

【关键词】肺癌;分子病理;诊断;发展现状1分子病理现状及问题20世纪80年代,在分子病理层面首先出现的是DNA原位杂交技术。

之后,伴随更多的肿瘤基因问世,检测技术也更加成熟。

在21世纪初期,对于肿瘤的精准治疗方案以及靶向治疗措施也引起了更多关注,这也预示着分子病理诊断技术正逐渐成熟,举个例子来讲,利用FISH技术能够准确地检测出乳腺癌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帮助医生深入了解病情,尽快做出诊疗方案。

利用ARMS法、高通量检测技术(NGS)能够发现肺癌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

通过调查统计发现,我国存在一半以上的NSCLC患者出现了基因突变,主要是EGFR基因突变,然后,针对这一基因突变展开的治疗也显示出了明显效果。

这一治疗手段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比放化疗有着更多的优势。

目前为止,更多的医疗机构开始尝试使用分子病理诊断技术,这一技术在肿瘤领域应用最为广泛。

我国的分子病理诊断技术虽然有了飞快的进展,但是和国外分子病理诊断技术相比,在规范性、认知程度方面仍有较大差距。

2肺癌EGFR突变基因的检测现如今,用于临床检测EGFR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更具高效性和多样性,主要有利用特定靶点或者特定筛查目的的检测技术。

这些检测技术满足了在选择标本时,除了可以选择组织学标本例如肺穿刺活检组织等等,也能够以细胞学标本例如心包积液脱落细胞等为检查对象,除此之外,液态活检标本例如蛋白质、DNA以及RNA等也是检测对象,检测物的多样性使检测技术也具有多样性,以下是各项检测技术的具体介绍。

肺癌的病理类型

肺癌的病理类型

肺癌的病理类型肺癌的病理类型肺癌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它可以发生在肺部的不同部位,表现出多种不同的病理类型。

了解这些不同的类型对于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肺癌的各种病理类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

**1. 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鳞状细胞癌是肺癌的一种常见类型,通常起源于气管和支气管的上皮细胞。

这种类型的肺癌通常与吸烟有关,因为吸烟会暴露呼吸道上皮细胞于有害物质。

鳞状细胞癌通常在肺的中央区域产生病变,症状包括咳嗽、喉咙痛和咳痰。

病理学上,鳞状细胞癌呈现出角化病变和脱落的角质形成。

早期诊断对于鳞状细胞癌的治疗至关重要,通常采用手术切除、放射疗法和化学疗法等治疗方式。

**2. 腺癌(Adenocarcinoma)**腺癌是另一种常见的肺癌类型,通常起源于肺部的腺体细胞。

与鳞状细胞癌不同,腺癌通常位于肺的外围区域。

这一类型的肺癌在吸烟者和非吸烟者中都很常见。

腺癌的病理特征包括腺体样结构的形成和粘液产生。

早期的腺癌通常没有典型的肺癌症状,因此往往在晚期被发现。

治疗通常包括手术、放射疗法和靶向药物疗法。

**3. 大细胞癌(Large Cell Carcinoma)**大细胞癌是一种较不常见的肺癌类型,通常在肺部的中央和外围区域发现。

这一类型的肺癌通常生长迅猛,细胞形态异质性较高,使其在组织学上难以分类为鳞状细胞癌或腺癌。

大细胞癌的病理特征包括细胞增殖能力高,而细胞分化较差。

治疗方法通常与其他类型的肺癌相似,包括手术切除、放射疗法和化学疗法。

**4.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中最侵袭性的类型之一,通常与吸烟强相关。

这种类型的肺癌通常在诊断时已经晚期,因为它生长迅速且扩散较早。

病理学上,小细胞肺癌的细胞小而圆,核分裂活跃。

治疗通常包括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因为小细胞肺癌通常不适合手术切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黏液性和/ 或黏液性MIA

对于以伏壁样生长为主, 浸润成分≤0.5 cm的单发小(≤3 cm)腺癌,我们推荐新 的概念“微浸润腺癌”以描述若病灶接受 完全切除,则患者疾病相关存活率接近100 %的这类腺癌(强推荐,低级质量证据)。
浸润型腺癌

由于浸润型腺癌代表了超过70%~90%外 科手术切除肺部病例, 新分类最重要的目 标就是寻求切实可行的方案,对异质性复 杂、由多种组织学亚型混合而形成的肿瘤 进行分类, 也是新分类未能很好解决的问 题之一。
NSCLC-NOS

推荐尽可能减少使用NSCLC-NOS,并建议 该术语仅用于通过形态学和/ 或特殊染色 无法做出更明确的诊断时(强推荐, 中级 质量证据)。
基因检测
推荐EGFR 突变检测及候选培美曲塞或贝伐 单抗治疗是基于以下诊断: (1) 腺癌, (2)NSCLC-NOS,倾向为腺癌, (3) NSCLC-NOS。
废除混合型浸润性腺癌



按照2004 年WHO 分类标准,高达95% 的浸润性腺癌归 类为混合型浸润性腺癌。由于混合的成分和量的不同,混 合型浸润性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也有很大差别,如贴 壁样生长为主型腺癌预后较好,而实体为主型和微乳头为 主型腺癌预后较差。 另外,临床治疗方案也不相同,腺泡和乳头为主型腺癌往 往伴有EGFR基因突变,接受TKIs 治疗的可能性更高; 而 黏液性腺癌往往伴有K-RAS 基因突变,具有原发TKIs 抵 抗性。 因此,新分类废除了混合型浸润性腺癌,将其细分为不同 亚型。
分类方法细化
新分类首次提出了分别适用于手术切除标 本、小活检及细胞学的分类方法;因为约 70%的肺癌是以小活检和细胞学为诊断依 据的,所以提供了较详细的针对小活检和 细胞学标本的指引。
国际肺癌研究学会( IASLC) 、美国胸科学会 ( ATS) 和欧洲呼吸学会( ERS) 公布了2011 年肺腺癌的国际多学科新分类方案。
床启示 -外科

肺腺癌的新分类方法, 尤其是AIS 及 MIA 概念的引入,给外科治疗提出了新的 问题,包括早期肺癌是否可行亚肺叶切除 术,胸部CT 在选择适用亚肺叶切除术患者 中的作用, 处理这类病灶的具体外科方法, 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冰冻切片诊断的作用 及多发小肺癌的治疗。
临床启示

如果肿瘤不能通过光学显微镜分类,那么 特殊的检查如免疫组化和/ 或黏蛋白染色 用于进一步的肿瘤分类。应尽量减少“未 分类(not otherwise specified,NOS)的 NSCLC”等术语的使用。
浸润型黏液性腺癌
对于明显浸润型肿瘤使用“浸润型黏液性 腺癌” ( 弱推荐, 低级质量证据)。 对于原来归为黏液性BAC 的腺癌, 我们推 荐按照伏壁样生长与浸润性生长范围的比 例不同,分为黏液性AIS、黏液性MIA 。

微小乳头状为主型腺癌

在早期腺癌患者中,我们推荐增加“微小 乳头状为主型腺癌”作为一种主要的组织 学亚型,这种亚型和较差的预后相关(强 推荐,低级质量证据)。
临床启示-影像学


当肺腺癌中的阴影为纯GGN 或部分实体性结节伴 毛玻璃样成分为主时, 我们建议不再使用BAC 作 为专业术语。这类肿瘤应使用新的术语进行分类, 如:AIS、MIA 及LPA。 对于之前被归为黏液性BAC, 我们建议将其从非 黏液性腺癌中单列出来,并归为浸润型黏液腺癌, 此类占位的CT 显影通常表现为实体性或绝大部分 为实体性,常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呈单叶或多叶 分布, 通常由多发结节或实变样阴影构成(之前 称为多中心BAC)。
将浸润型黏液性腺癌( 原来的黏液性BAC) 从非黏液性腺癌中独立出来的依据(下 表)。依据此类肿瘤多具有浸润性成分, 黏液性BAC 与KRAS突变有着密切的联系, 而非黏液性腺癌更可能出现EGFR 突变, 仅偶尔发生KRAS 突变。 因此,在新的分类中,这类肿瘤被划分至 不同的类别。

浸润型黏液性腺癌

美国肺癌组织病学类型流行病学的特点 The characteristic of pathological types of lung cancer
日本肺癌每十万人不同病理类型的发病率
中国的资料
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新的肺癌组织 学分类,其中最主要的4种类型肺癌的发生率 依次为:肺腺癌31. 5%、肺鳞癌29. 4%、小 细胞肺癌17. 8%、大细胞肺癌9. 2%。其中 肺腺癌的发生率在上升,而肺鳞癌的发生率 在下降。国内学者也发现,近30年我国肺腺 癌所占的比例有增大的趋向。
小结

标本分类涵盖手术标本、小活检及细胞学标本。 术语“BAC、混合性腺癌”不再使用。 对于手术标本,引入了新的概念定义:如原位腺 癌(adenocarcinomain situ,AIS)指孤立小腺癌 单纯的伏壁样生长;微浸润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主要为伏壁样 生长但浸润≤5 mm。

专科医生对病理分型的认识,基于一个整合的多 学科平台。新分类有助于决定患者的治疗方法及 疗效预测。

2004 年版WHO 肺腺癌分类应用之后, 对这类肿 瘤的了解有了显著的进展,但肺腺癌分型仍需建 立普遍接受的标准,尤其是之前被分为细支气管 肺泡癌(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BAC)。
临床启示
临床启示-分子标志物


分子标志物是肺腺癌评估和治疗过程中需要重点 关注的领域。 (1)EGFR 突变状态对晚期肺腺癌患者接受 EGFR-TKI 一线治疗后的PFS 和有效率具有预测 意义。 (2)EGFR 突变肿瘤显示出相对惰性的发展过程。 (3)EGFR 突变与KRAS 突变相互排斥并独立存 在。 (4)EGFR / KRAS 突变阴性者更有可能检测 到EML4-ALK 融合基因。
临床启示-影像学

多灶性肺腺癌并非罕见, 高达8%~22%的 手术切除及18%经筛查发现的病例表现为 多中心起源肺腺癌。多原发肺腺癌可发生 于AAH、AIS 及浸润型腺癌中(下图)。
多灶性肺腺癌
结语
肺腺癌新分类的方法提供了统一的专业 术语及诊断标准, 尤其对细支气管肺泡癌 (bronchioloalveolarcarcinoma,BAC)、 非手术肿瘤小标本的获取途径以及对进行 分子标志物与免疫组化研究组织标本的多 学科统筹管理尤为重要。
新分类废除部分诊断术语或组织学 亚型
废除“细支气管肺泡癌” 废除“混合型浸润性腺癌” 废除“透明细胞腺癌”、“印戒细胞腺癌” 和“黏液性囊腺癌”

废除“细支气管肺泡癌”



2004 年版WHO 肺癌分类对BAC的诊断标准做了严格的 规定: BAC 是指肿瘤细胞沿肺泡呈贴壁样生长( lepidic growth) ,无间质、脉管或胸膜浸润,组织学分为黏液型 和非黏液型。 但多种腺癌类型都可以出现BAC 特征,包括小的孤立性 外周性腺癌、微浸润性腺癌、混合型浸润性腺癌以及广泛 播散的高分期腺癌,黏液型BAC 几乎全部是浸润性腺癌, 这些低度和高度恶性的腺癌都可能被诊断为“BAC” “BAC”的宽泛使用给临床和科研造成极大的混乱,因此 新分类废除这一术语。
BAC的滥用
1999 年及2004 年WHO 分类发表之后,原来的 术语BAC 广泛应用于一系列的肿瘤, 包括


(1)5 年生存率100%的单发非浸润周围型小肺 癌。 (2)5 年生存率接近100%的微浸润肺腺癌, (3)混合型浸润性腺癌, (4)之前称为BAC 的黏液性及非黏液性亚型, (5)生存率极低、广泛播散的晚期肿瘤。
废除“透明细胞腺癌”、“印戒细 胞腺癌”和“黏液性囊腺癌”


2004 年WHO 分类将具有明显透明细胞和印戒细 胞特征的腺癌分别称为透明细胞腺癌和印戒细胞 腺癌,新分类认为这些细胞学特征只是某种类型 腺癌的表现形式,因此分别归类为其他类型的腺 癌。 另外,新分类不在使用“黏液性囊腺癌”这一诊 断术语,将其视为胶样癌囊性变的一种表现,新 分类强调: 当这类罕见肿瘤诊断为胶样癌时要注明 类似与过去分类的黏液性囊腺癌。

原位腺癌AIS

对于单纯伏壁样生长的单发小(≤3 cm) 腺癌,新分类推荐使用术语“原位腺癌”, 这类病变如果接受完全切除, 则可获得100 %疾病相关存活率(强推荐,中级质量证 据)。
非黏液性和/ 或黏液性MIA

MIA 是一类单发小(≤3 cm)腺癌,主要以 伏壁样方式生长, 且病灶中任一浸润病变 的最大直径≤5 mm。MIA 通常为非黏液性, 极少数为黏液。根据定义,MIA 为单发且 孤立。当肺内其他瘤灶被认为是同时多原 发而不是肺内转移时,MIA 的诊断标准也 可适用于多原发肿瘤。
浸润型腺癌

浸润的定义为:(1) 除伏壁型以外的组织 学亚型(如腺泡样、 乳头状、微小乳头状 和/ 或实体性), (2)和侵袭性肿瘤 细胞关联的肌成纤维 细胞基质(如图)。
浸润型腺癌
对于浸润性腺癌,我们推荐CHS(全面组 织学分型),以5%的增量半定量法评估组 织学类型, 并选择一种作为主要类型。根 据主要类型对不同肿瘤进行分类并报道各 亚型所占的百分比( 弱推荐, 低级质量证 据)。
小结
在使用全面组织学分型(comprehensive histologic subtyping,CHS)后,浸润型腺 癌亚型主要分为伏壁样生长(相当于以前 绝大多数混合性腺癌伴非黏液性BAC)、 腺泡样、乳头状及实体型; 新增了微小乳头状这一新的组织亚型。

小结

其他较少的浸润性腺癌变异型包括浸润性 黏液腺癌(之前的黏液性BAC)、胶质样 腺癌、胎儿型腺癌及肠腺癌。
浸润前病变
1999 年及2004 年WHO 分类认为非典型腺 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是肺腺癌的浸润前病 变。这是基于多项研究证实AAH 伴随发生 于5%~23%已切除肺腺癌的肺实质周围。 新分类的主要改变是正式明确AIS 和AAH同 为肺腺癌中的浸润前病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