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陈皮药材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4种陈皮药材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4种陈皮药材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陈皮的功效与作用

陈皮的功效与作用 陈皮的功效 1、用于胸腹胀满等症。橘皮辛散通温,气味芳香,长于理气,能入脾肺,故既能行散肺气壅遏,又能行气宽中,用于肺气拥滞、胸膈痞满及脾胃气滞、脘腹胀满等症。常与木香、枳壳等配伍应用。 2、用于湿阻中焦、脘腹痞胀、便溏泄泻,以及痰多咳嗽等症。橘皮苦温燥湿而能健脾行气,故常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闷、便溏苔腻等症,可配伍苍朮、厚朴同用。又善于燥湿化痰,为治湿痰壅肺、痰多咳嗽的常用要药,每与半夏、茯苓同用。 3、用于脾虚饮食减少、消化不良,以及恶心呕吐等症。本品燥湿而能健脾开胃,适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消化不良、大便泄泻等症,常与人参、白朮、茯苓等配合应用。因其既能健脾,又能理气,故往往用作补气药之佐使,可使补而不滞,有防止壅遏作胀作用。此外,橘皮又能和中,可治胃失和降、恶心呕吐,若胃寒呕吐,可与生姜同用;胃热呕吐,又可配伍竹茹、黄连等药同用。 陈皮的作用 具理气降逆、调中开胃、燥湿化痰之功。主治脾胃气滞湿阻、胸膈满闷、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呕吐秽逆、二便不利、肺气阻滞、咳嗽痰多,亦治乳痈初起。经多年研究,现已知陈皮具有许多药理作用。 1、对消化系统的作用:陈皮所含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肠管内积气,显示了芳香健胃和驱风下气的效用。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陈皮煎剂、醇提物等能兴奋心肌,但剂量过大时反而出现抑制。另外,它还可使血管产生轻度的收缩,迅速升高血压。陈皮中的果胶对高脂饮食引起的动脉硬化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3、对呼吸系统的作用:陈皮所含挥发油有刺激性被动祛痰作用,使痰液易咯出。陈皮煎剂对支气管有微弱的扩张作用。其醇提物的平喘效价较高。 4、对泌尿生殖系统的作用:陈皮煎剂可使肾血管收缩,使尿量减少。 5、抗炎作用:陈皮煎剂与维生素C、维生素K并用,能增强消炎作用。 陈皮煎剂副作用极小,动物多次试验均未见急性中毒。气虚证、阴虚燥咳、吐血证及舌赤少津、内有实热者慎服。 注意事项 陈皮偏于温燥,有干咳无痰、口干舌燥等症状的阴虚体质者不宜多食。此外,鲜橘皮不具备陈皮那样的药用功效,另外,因为鲜橘皮表面有农药和保鲜剂污染,这些化学制剂有损人体健康,因此,不可以用鲜橘皮来代替陈皮。

对中医药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浅谈中医药发展的现状及前景

摘要:中医药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同时也拥有巨大的机遇。在世界快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要解决中医药的困境,实质就是要解决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矛盾。处理好中西医之间的关系,利用现代科技挖掘传统中医药的精华,不断完善、创新,发扬光大,那么中医药的前景就是光明的。 关键词:中医药发展现状前景 中医药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是在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独特医学体系。中医对人类医学发展和促进人类健康,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5中药学方面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进步。藿香正气液、速效救心丸等500多种中成药以其显著的疗效受到世人的瞩目。药厂通过现代技术,提取出药材的有效成分,制成现代化的中成药, 2.3再放眼海外中医药的发展。韩国在吸收中医精髓后与本国实际情况结合而成的韩医可看作中医的一支。韩医的地位相当高,近20年只有最优秀的学生才能考入韩医科大学。他们的古籍Data Base化和精神科领域都有独到的成就[6]。另外日本汉方医学,台湾中医的发展也是硕果累累。 [6]金基郁.韩国医疗分类R&B及现况与新动向. [7]张恒鸿.中医舌诊之证实研究. 对中医药现状的思考 一、中医药理论尚未找到与之匹配的现代科学语言,这让现代人难以理解和掌握 1.中医学是科学,必须通过科学的手段来研究,但是中医理论的语言体系是古汉语,而现代科学的语言体系是数学,两者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 2.中医理论中存在着西医所没有的本体论知识,如气血经络,还有特殊的宏观规律,如经络体表联系规律、经络脏腑联系规律等等,这些内容都没有被现代科学阐述清楚。 二、现行某些中医政策和管理体制不利于中医的发展,需要调整 1.在临床方面,医院管理、医师资格准入,甚至论文评选、医疗事故鉴定上,用现代医学的标准评判中医学,使原本颇成体系的中医学理论和诊疗经验被肢解破碎,丢掉的恰恰是中医药学的特长。

挥发油成分的提取和鉴别

挥发油成分的提取和鉴别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水蒸汽蒸馏法从中药材中提取挥发油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2.熟悉陈皮、丁香药材中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和一般鉴别方法; 3.熟悉挥发油的单向二次薄层层析方法。 二、仪器与试药 (一)仪器 挥发油提取器电热套玻璃仪器气流烘干器 电热恒温干燥箱圆底烧瓶(500mL)移液管(10mL、5mL) (二)试药 陈皮丁香三氯化铁氨性硝酸银 2,4-二硝基苯肼 碱性高锰酸钾陈皮油和丁香油对照品茴香醛浓硫酸 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硅胶 CMC-Na 三、主要成分的结构与性质 1.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ianco的果皮。性温,味苦、辛。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多痰。橘的栽培变种的果皮亦作陈皮入药;其未成熟果实的外层果皮亦入药,药材称为青皮,能疏肝破气、消积化滞。化学成分含橙皮苷(hesperidin)、川陈皮素(nobiletin)、柠檬烯、a-蒎烯、B-蒎烯、B-水芹烯(B-phellandrene)等。含挥发油2%以上,油中主成分为柠檬烯,含少量邻氨基苯甲酸甲酯、芳樟醇和川陈皮素 陈皮油外观:淡黄色液体,气味独特的陈皮香气,比重0.8381-0.8431。 2.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llata Thunb.的干燥花蕾,又名丁子香,支解香、雄丁香。辛,温。入胃、脾、肾经。能温中,暖肾,降逆。治呃逆,呕吐,反胃,泻痢,心腹冷痛,痃癖,疝气,癣疾。花蕾含挥发油即丁香油。《中国药典》规定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6%,油中主要为丁香油酚(Eugenol)、乙酰丁香油酚(Acetyleugenol)及少量α-与β-丁香烯(Caryo- phyllene);其次为葎草烯(Humulene)、胡椒酚(Chavicol)、α-衣兰烯(α-Ylangene),其中丁香油酚约占总挥发油的64-85%。花蕾中尚含有4种黄酮衍生物,皆为黄酮甙元,其中两种为鼠李素(Rhamnetin)及山萘酚(Kaempferol);另有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番樱桃素、番樱桃素亭(Eugenitin)、异番樱桃素亭(Isoeugenitin)等。 丁香油外观:淡黄或澄明油状物,有丁香的特殊香气,置空气中或贮存日久,则渐浓厚而色变棕黄,不溶于水,易溶于醇、醚,比重为1.038-1.060。

陈皮的功效与作用

陈皮的功效与作用 导读:生活小常识陈皮的功效与作用 人们在生活中,有着很多事物都是需要注意,尤其是对自身身体,更是需要进行很好保养,人到了一定年龄,就会容易出现一些疾病,常见就是消化不良,身体各方面机能退化,所以出现这样情况的时候,也是需要及时的进行治疗,陈皮是一个很常见的,它对治疗疾病,也是有着很好帮助,那陈皮的功效与作用都有什么呢? 陈皮的功效 1、用于胸腹胀满等症。橘皮辛散通温,气味芳香,长于理气,能入脾肺,故既能行散肺气壅遏,又能行气宽中,用于肺气拥滞、胸膈痞满及脾胃气滞、脘腹胀满等症。常与木香、枳壳等配伍应用。 2、用于湿阻中焦、脘腹痞胀、便溏泄泻,以及痰多咳嗽等症。橘皮苦温燥湿而能健脾行气,故常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闷、便溏苔腻等症,可配伍苍朮、厚朴同用。又善于燥湿化痰,为治湿痰壅肺、痰多咳嗽的常用要药,每与半夏、茯苓同用。 3、用于脾虚饮食减少、消化不良,以及恶心呕吐等症。本品燥湿而能健脾开胃,适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消化不良、大便泄泻

等症,常与人参、白朮、茯苓等配合应用。因其既能健脾,又能理气,故往往用作补气药之佐使,可使补而不滞,有防止壅遏作胀作用。此外,橘皮又能和中,可治胃失和降、恶心呕吐,若胃寒呕吐,可与生姜同用;胃热呕吐,又可配伍竹茹、黄连等药同用。 陈皮的作用 具理气降逆、调中开胃、燥湿化痰之功。主治脾胃气滞湿阻、胸膈满闷、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呕吐秽逆、二便不利、肺气阻滞、咳嗽痰多,亦治乳痈初起。经多年研究,现已知陈皮具有许多药理作用。 1、对消化系统的作用:陈皮所含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肠管内积气,显示了芳香健胃和驱风下气的效用。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陈皮煎剂、醇提物等能兴奋心肌,但剂量过大时反而出现抑制。另外,它还可使血管产生轻度的收缩,迅速升高血压。陈皮中的果胶对高脂饮食引起的动脉硬化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3、对呼吸系统的作用:陈皮所含挥发油有刺激性被动祛痰作用,使痰液易咯出。陈皮煎剂对支气管有微弱的扩张作用。其醇提物的平

中药挥发油提取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006年第21卷第3期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179  ? ?思路与方法?中药挥发油提取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李希 谢守德 吕琳 冯建安 张嵩 (四川省中医研究院中医研究所,成都610031) 关键词:中药挥发油;提取;问题;解决办法 中药是一座灿烂的宝库,几千年来中药作为防病治病的主要武器,对保障中华民族的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起到重要作用。在我们常用的中药材中,解表药、行气活血药、芳香化湿药等都含有挥发油,临床应用及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这几类药物所含的挥发油均具有显著疗效[1]。当这些挥发油的药理作用与制剂的功效作用一致时,就必须在中药制备工艺中提取并保留挥发油。但在中药制剂的研制和生产中,挥发油成分的提取和保留存在着很多问题,致使挥发油大量损失,严重影响了药物的疗效,这是一些中成药不及中药饮片所煎汤剂疗效好的原因之一。笔者针对中药制剂的研制和生产过程中挥发油提取制备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挥发油提取制备中存在的问题 11药材质量对挥发油提取的影响 《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规定了薄荷、姜黄、石菖蒲等药材挥发油的含量,这些药材中,根茎类、种子类药材挥发油的含量通常都能符合药典规定的要求。但薄荷、荆芥等草质药材,由于质地柔软疏松,药材在加工、干燥、贮藏的过程中挥发油易散失,市场上很难购得挥发油含量合格的药材,药材不符合规定就更难保证挥发油的提取效果。此外《中国药典》对一些挥发油含量较高且药效肯定的中药材没有规定挥发油的含量,如川芎、当归、苍术等,市购这些药材挥发油的含量差异很大,从而也使挥发油提取的收率很不稳定。 21中药挥发油提取方法单一 目前国内中药挥发油提取的方法还比较单一,很多品种采用的是水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该法可使挥发油的提取和药材煎煮同时进行,节约了时间和能源,因此应用广泛。但水蒸馏法不适用于热不稳定成分的提取,且挥发油的收率也很低,会对一些制剂的疗效产生影响,应根据具体的药材品种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 31中药挥发油提取时间不适当 中药制剂的研制中,水蒸馏法的挥发油提取时间是通过实验确定的,实验中采用的方法是: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挥发油,记录不同时间挥发油提取量至挥发油不再增加,以提取总量80%~90%的挥发油所需的时间作为制备工艺中挥发油提取时间,通常会达到4小时以上。但在大生产中,蒸馏的气压、芳香水馏出的速度等都与实验室有很大的差异,并且一些含挥发油的药材,如陈皮、鱼腥草等,在多能提取罐中长时间煎煮会被煮烂,堵塞药液管道,过滤也非常困难。有的工艺还将提油后的药渣与其它水提的中药一起煎煮,使这些药渣提取时间更长,大大增加了出膏率,有效成分的含量却不一定增加。因此将实验室中得到的挥发油提取时间照搬到大生产中是很不科学的,而这种情况在中药新药、新制剂的研究中却普遍存在。 41实验室中挥发油收率和大生产的差异 在中药制剂的研制中笔者发现,用水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实验室中挥发油收率和大生产的差异很大。主要原因是采用多能提取罐提取的挥发油多被乳化,油水分离不好,得到的芳香水还需再处理,如加有机溶剂萃取,加盐冷藏使油水分离,重蒸馏等等,再处理后挥发油的收率仍远低于实验室。通过考察多个药厂的不同提取设备,发现大生产中挥发油的收得率常常只有实验室收率的40%~60%。 51挥发油在固体制剂中的稳定性 目前很多中药固体制剂的制备工艺,是将挥发油直接喷入半成品颗粒,混匀,置容器中密闭24小时后分装或压片,这种处理方法使挥发油在贮存中极易散失。近十年来,随着制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新材料新辅料的应用,越来越多的中药制剂采用β2环糊精包合等方法[2-3]来增加挥发油的稳定性,取得了较

国内中药发展现状及前景

中国中医药发展概况 13级通信工程1班 张学文 131406103 一、摘要:本文综述了国内中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中药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二、前言: 中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千百年医疗实践的结晶,也是世界优秀文化的精华。我国中药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研发能力,在中药材、中药饮片和剂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新的健康理念产生,国内市场对中药的需求量迅速增长,竞争力的加强,中药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但在制作工艺等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 三、研究方法:通过网上查阅资料文献结合药店走访 四、研究内容: 1我国中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中药发展现状 近百年来,西医西药逐渐主导我国医疗市场,已薪火相传五千年的中医中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资料显示,我国著名中医专家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5000余名骤减至现在的不足500名,仅有27%的百姓生病后愿意看中医—中医药正陷入传承危机。时至今日,学术界仍有人公然以科学的名义提出“废除中医中药”的观点,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和振兴。 我国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具有发展壮大中药产业的天然优势。近20年来,我国中药产业获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年平均增长速度达20%以上,年销售额已突破800亿美元。 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水平并不理想。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占全世界人口25.22%的中国,医药产业仅占全球的7%,2003年,全国中药工业总产值(中成药和饮片)达810.27亿元,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26.11%。中医药产业总体经济效益低下,难以承受国际竞争的强烈冲击。 另外,由于大宗中药材品种的栽培管理粗放,单产低,质量差;对道地药材的研究和开发不充分;中药材的病虫害防治和化肥、农药残留污染问题严重,中药材质量的不稳定和品种的混乱,使中药材资源远远没有做到优质供应和可持续利用。 1.2化学成分研究存在的问题 中药多以汤剂形式应用,但是水溶性成分过去很少成为化学研究者的工作对象。迄今,研究者多沿用西方做法,将中药当作一般的植物药进行研究。实际上中药很少单用,多为组方用药,中药的疗效主要是方剂的药效。但中药方剂有效成分( 或活性成分) 的研究,由于种种原因,化学家很少涉足,甚至望而生畏。体内环境( 如p H值、肠内菌丛、酶等) 对中药及其复方制剂成分的影响常被忽视, 故采用常规方法得到的成分很可能只是一般化学成分,或可能只是活性成分的前体药物。多采用西医哲学思想研究中药, 故成效不大,西医多强调对症的、局部的治疗,强调外因的作用,强调单一活性化合物对单一靶点的作用, 希望药到病除、立竿见影,采用的多是攻击性或排除性的方法。而中医则强调治本或者标本兼治,强调对整体的作用, 强调通过中药方剂中多种成分对身体的多向调节作用达到调动机体内因、调整机体平衡、祛病养生的目的。因此, 研究中药活性成分时如果选用的是体现西医哲学思想的活性筛选模型, 用作阳性对照的又是那些符合西医对症治疗观点、作用剧烈的西药时, 则对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结果常常令人感到失望。在研究常用中药,尤其是中药中的上品或其制剂时, 这种情况更为多见。

陈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陈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食用注意事项有哪些总的来说,陈皮有三大类作用,一是导胸中寒邪,二破滞气,三益脾胃。这三大作用中,主要作用是行脾胃之气。 陈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食用注意事项有哪些?对于陈皮,相信很多的人都知道是什么东西,这是橘子皮晒干后的产物,存放的时间越长就越好,能发挥出的功效与作用也就越好。那么对于陈皮的功效与作用,怎么食用?大家有多少了解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陈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食用注意事项有哪些。 中医认为中药陈皮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肺经;气香宣散,可升可降。关于陈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介绍如下: 陈皮具有理气和中,燥湿化痰,利水通便的功效; 陈皮主治脾胃不和,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呕吐哕逆;痰湿阻肺,咳嗽痰多,胸膈满闷,头目眩晕;水肿,小便不利,大便秘结;乳痈疥癣,中鱼蟹毒、酒毒。陈皮食用方法指导: 湿浊阻中,脾胃气滞,脘腹胀痛,食少便溏者,多与苍术、厚朴、甘草配伍,以燥湿健脾和胃。 痰湿壅肺、肺失宣降,而致咳嗽痰多,胸膈胀闷者,多与半夏、茯苓配伍,以燥湿化痰止咳。 脾虚水湿不运,肢体浮肿,小便不利者,可与茯苓皮、桑白皮、大腹皮等到骼,以健脾利水。 陈皮食用注意事项: 1. 橘皮(包括橘红与橘白)泡茶,适宜脾胃气滞、脘腹胀满、消化不良、

食欲不振、咳嗽多痰之人食用;也适宜预防高血压、心肌梗死、脂肪肝之人、急性乳腺炎者食用。 2. 气虚体燥、阴虚燥咳、吐血及内有实热者慎服。 3 陈皮食物相克:陈皮不宜与半夏、南星同用;不宜与温热香燥药同用。陈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食用注意事项有哪些?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大家以后吃橘子的时候,可以把橘子皮存放起来,那可是好东西呢。 陈皮的作用与食用方法 陈皮简介: 1. 陈皮果皮常剥成数瓣,基部相连或呈不规则碎片。厚约1至4毫米,外表面橙黄色或红棕色,有细皱纹及凹下的点状油室;内表面黄白色,粗糙呈海绵状,附黄白色或黄棕色筋络状维管束。质稍硬而脆。气香,味辛而微苦。 2. 广陈皮果皮多剖成3至4瓣,基部相连,形状整齐有序,厚度约1毫米。点状油室较大,对光照视透明清晰,质较柔软。 鲜橘皮与陈皮的区别 橘皮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橘皮浴能怡情养性。将晒干的橘皮装入布袋,放在洗浴水中浸泡一会,然后洗浴,可使浴水清香诱人,出浴后心情舒畅,精神倍增,皮肤也有滑润、舒适感。 鲜橘皮与陈皮虽然是同一种东西,但性质却大不相同。鲜橘皮含挥发油较多,不具备陈皮那样的药用功效,而陈皮隔年后挥发油含量大为减少,里面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会相对增加,这时陈皮的药用价值

中药挥发油测定方法研究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中药挥发油测定方法研究 作者:吕荷, 张涛 作者单位:甘肃神龙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兰州,730046 刊名: 中成药 英文刊名: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年,卷(期):2003,25(1) 被引用次数:15次 参考文献(23条) 1.张尚鹏中药挥发油的含量控制方法简述[期刊论文]-中国药业 2001(05) 2.董方言现代实用中药新剂型新技术 2001 3.中国药典(一部) 2000 4.陈有根;王汉章;黄敏中国药典 1998 5.广州市药品检验所中草药制剂检验技术 1979 6.侯家麟;李象新;孙亚琪对中国药典当归质量标准修改的探讨 1985(03) 7.D C 加瑞忒药物定量分析 1961 8.桥本平庸生药分析 1981 9.罗小萍;扬小持;黄志刚挥发油微量测定方法初探 1989(01) 10.张广强;刘伟;常广福不同产地菊花中挥发油含量测定及GC分析 1990(02) 11.刘本;常忆凌微量挥发油的测定方法 1993(02) 12.王宪楷;赵同芳轻重挥发油收集定量测定装置 1981(12) 13.余明志;邬家林;刘光华介绍一种新型的挥发油测定仪 1994(05) 14.徐静涵全能挥发油提取器的构造及性能 1983(04) 15.陈有根;黄敏;楮小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期刊论文]-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8(03) 16.刘小平挥发油测定方法的改进 1985(06) 17.孟宪纾;陈发奎;李卫民中成药分析 1998 18.曾昭钧;李香文微波有机化学进展[期刊论文]-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1999(10) 19.张代佳;刘传斌;修志友微波技术在植物胞内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0(09) 20.鲁建江;王莉;陈宏伟微波法提取陈皮中的挥发油[期刊论文]-中国药师 2001(05) 21.王莉;鲁建江;顾承志微波法测定不同季节魁蒿叶中挥发油的含量[期刊论文]-农垦医学 2001(03) 22.王莉;鲁建江;顾承志微波法测定不同季节艾叶中总挥发油的含量[期刊论文]-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1(03) 23.佟铁光;陈新对挥发油提取器的一点改进 1993(05) 本文读者也读过(3条) 1.陈永青.Chen Yongqing艾叶挥发油含量测定方法研究[期刊论文]-亚太传统医药2011,07(2) 2.王万.原红果.陈博.吴纯洁.WANG Wan.YUAN Hong-guo.CHEN Bo.WU Chun-jie中药挥发油研究现状探讨[期刊论文]-时珍国医国药2006,17(5) 3.曹桂萍.郭立玮.Cao Guiping.Guo Liwei50味常用中药挥发油的理化性质研究[期刊论文]-化工时刊2009,23(3)引证文献(15条) 1.殷红.扬鑫骥.盛静.徐娟华不同情况下杭白菊中挥发油成分的分析[期刊论文]-中国药业 2004(2)

中药化学知识之挥发油类

挥发油类 挥发油类(VOLATILEOILS) 又称精油(Essential Oils),是一类具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汽蒸馏出来的油状液体,大部分具有香气,如薄荷油、丁香油等。含挥发油的中草药非常多,亦多具芳香气,尤以唇形科(薄荷、紫苏、藿香等)、伞形科(茴香、当归、芫荽、白芷、川芎等)、菊科(艾叶、茵陈篙、苍术、白术、木香等)、芸香科(橙、桔、花椒等)、樟科(樟、肉桂等)、姜科(生姜、姜黄、郁金等)等科更为丰富。含挥发油的中草药或提取出的挥发油大多具有发汗、理气、止痛、抑菌、矫味等作用。 (一)通性 1.大多数挥发油无色或淡黄色。均具特殊气(多为香气)与辛辣味,一般在室温下可挥发。 2.极大多数挥发油比水轻,仅少数挥发油比水重,如丁香油、桂皮油等,一般在0.850~1.180之间。 3.挥发油难溶于水,能完全溶解于无水乙醇、乙醚、氯仿、脂肪油中。在各种不同浓度的含水乙醇中可溶解一定量,乙醇浓度愈小,挥发油溶解的量也愈少。挥发油在水中能溶解少量而使水溶液具该挥发油特有的香气,医药上常利用这一性质来制备芳香水与注射剂,如薄荷水、鱼腥草注射液、柴胡注射液等。 4.各种挥发油均具一定的旋光性与折光率,折光率是挥发油质量鉴定的重要依据,一般挥发油的折光率都在1.450~1.560之间。 5.挥发油是由多种化学成分组成的混合物,故多数无确定的沸点与凝固点。 6.在低温时,挥发油中常可有固体物质(为油的组成之一)析出,如薄荷油中析出薄荷醇,桂皮油中析出桂皮醛,樟油中析出樟脑等。 (二)化学组成 挥发油为多种类型化合物的混合物,其中有脂肪族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但更多为萜类衍生物,兹分述如下: 1.脂肪族化合物:有烃、醇、醛、酮、酯等,广泛存在于植物特别是水果中。如正丙醇、辛醛、醋酸乙酯、甲酸、辛酸的乙酯等。 2. 萜类(Terpenes)化合物:萜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大多为异戊二烯,具有 (C5H8)n的通式。C10H16称为单萜类,C5H24称为倍半萜类,C20H32称为二萜类,由6个或8个异戊二烯组成的化合物分别叫三萜类和四萜类,由更多异戊二烯组成的化合物叫多萜类。挥发油中的萜类主要为单萜与倍半萜。多萜类在挥发油中并不存在,而为某些树脂、色素、橡胶等的成分。挥发油中的萜类化合物可以含氧或不含氧。对于大多数挥发油来说不含氧的烃类成分虽占大量,但多数无佳适

中药陈皮的功效

中药陈皮的功效 文章目录*一、中药陈皮的功效*二、陈皮怎么制作*三、陈皮发霉怎么处理 中药陈皮的功效1、中药陈皮的功效 1.1、陈皮具有促消化,增加食欲的功效。因为陈皮含有类柠檬苦素,这种类柠檬苦素味有助于促进肠道的蠕动,进而促进消化;另外,陈皮含有挥发油、橙皮甙、维生素B、C等成分,它所含的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刺激作用,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积气,增加食欲。 1.2、陈皮不仅可去腥且可增加菜肴的美味。陈皮的苦味可以与其他味道相互协调,因此可以用于烹制菜肴改善味道,不但辟去鱼肉的膻腥味,且使菜肴特别可口;此外,制作绿豆沙、红豆粥等甜品,若加入一点陈皮,味道分外芳香。 1.3、陈皮具有祛痰止咳的功效。陈皮也是一味常用中药,味辛苦、性温,具有通气的健脾、燥湿化痰、解腻留香、降逆止呕的功效。适合胃部胀满、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咳嗽多痰等症状的人食用。 1.4、陈皮具有消除肠道积气的功效。陈皮对胃肠道平滑肌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消除肠道积气。 2、陈皮药膳茶是陈皮的食用方法之一 下面介绍陈皮药膳茶,分别是陈皮降脂茶和麦芽茶。 降脂茶:取陈皮五钱、山楂三钱、甘草一钱、丹参二钱,以

1500㏄煮沸,小火再煮20分钟,过滤即可,主要有降低胆固醇及血脂肪之作用,适宜体质壮实之高血脂病患,经常腹泻或消化性 溃疡者不宜。 麦芽茶:麦芽五钱、谷芽三钱、陈皮三钱、神曲二钱、甘草一钱或冰糖少许,以1000㏄煮沸,小火再煮15分钟,过滤即可开胃健脾,促进消化。 3、陈皮粥是陈皮的食用方法之二 做法:取陈皮10克(鲜者加倍),大米100克;将陈皮择净,切丝,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服食,或将陈皮研末,每回取3~5克,调入已沸的稀粥中即可。 食用方法:每曰1剂,连续3~5天。 食疗功效:可和胃理气,化痰止咳。 适用于:脾胃亏虚,脘腹胀满,肋胁疼疼。暖气频作,食欲不振,纳差食少。恶心呕吐,咳嗽痰多。 陈皮怎么制作1、制坯:剥下的橙皮,用特制刨刀刨下橙皮最外层,剥下的小皮为片状不规则圆形,俗称金钱皮。以l00千克橙皮加50升梅卤(腌梅子的卤水)、0.5千克明矾,一起放入缸内浸渍。经过48小时后,捞出橙皮,在沸水中烫漂2分钟,立即在自来水中漂洗。漂洗时间掌握在24小时左右。而后将橙皮沥干水分,再以50%的食盐及30%的梅卤(指原料重量的百分数)进行盐渍。盐渍20天左右,捞出干燥,即成橙皮坯。

挥发油实验报告

挥发油提取工艺概况 摘要:介绍了中药挥发油活性成分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阐述各种提取方法的特点及概 况。 挥发油(volatile oil)又称精油,是植物体内的次生代谢物。临床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表明,常用的解表、行气活血、芳香化湿等中药所含的挥发油具有显著疗效。在中药制剂的 研制和生产中,提取和保留挥发油成分是保障药物疗效的重要步骤之一。现将中药挥发油提 取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1 中药挥发油的质量标准 目前对中药挥发油的定量定性分析方法主要是指纹图谱色谱法, 包括薄层色谱、气相色 谱-质谱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高效毛细管电泳、高速逆流色谱 [2]其中又以gc-ms和hplc测定中药挥发油含量较为常用。 2 中药挥发油的提取方法 2.1 水蒸气蒸馏法 水蒸气蒸馏法是最常用的挥发油连续动态提取法,具有操作简便、效率较高等优点,在 中药的研制与生产中应用广泛。其方法是将药材粗粉先用水浸泡,然后通入水蒸气,使挥发 油和水蒸气一同蒸出,再通过不同方法或直接分层分取挥发油。分取挥发油的方法有芳香水 析分取,或用氯仿、石油醚、乙醚等有机溶剂萃取。其不足之处是温度较高,耗时较长,易 使对湿热不稳定和易氧化的挥发油成分发生变化,为此,许多人对此不足进行了改进。对于 热不稳定的挥发油有效成分,用水蒸气蒸馏法时需加以改进,可采用50 } 60℃浸取并减压 的蒸馏工艺。如当归挥发油提取川,常压下水蒸气蒸馏法的挥发油得率为0. 32%一0. 400lc, 而且所需温度较高,作为当归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蔓木内酷会异构化;改进减压蒸馏工艺,在 50 } 60℃浸取当归挥发油,得率可提高到0. 540lc0. 640lc,较常压下直接水蒸气蒸馏法 的得率高出了400lc。针对医院制剂生产品种多、规模小,而采用芳香水上盐析分取时难以 形成油层、不易收油的问题,许多研究者对传统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加盐、降温的新工艺, 降低了挥发油在水中的溶解度,从而减少了损失。改进后的水蒸气蒸馏法,能得到更广泛的 应用。[3] 2.2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超临界流体萃取(sfe)是利用超临界状态下的流体作为萃取溶剂,从液体或固体物料中 萃取出某种或某些组分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scf)是指物质的一种特殊存在状 态。当温度和压力达到某一点时,物质气液两相的相界面消失,成为均相体系,在这个体系 中存在的流体就是scf。scf的密度接近于液体,而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一般与溶剂的密度 成正比,因而scf具有与液体溶剂相当的萃取能力。scf的黏度和扩散系数与气体相近,因 而scf具有气体的低黏度和高渗透能力,故在萃取过程中的传质能力远大于液体溶剂的传质 能力。sfe在临界点附近操作,此时温度和压力的微小变化将引起流体溶解能力的显著变化。 利用这一性质,可在较高压力下,使溶质溶解于scf中,然后通过降压或 升温的办法来降低流体的密度,从而使溶解的溶质因溶解度下降而析出,溶质和溶剂分 离,达到萃取的目的(目前使用的scf是二氧化碳)。[4]方颖等对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的缬草 油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研究,采用超临界c0,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从撷草中提取撷草油,用 气相色谱领谱联用(gc-ms)法进行化学成分定性和相对含量的比较,结果超临界c0,萃取法提 取出的挥发油鉴定出98种成分,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出的挥发油经鉴定出67种成分,共有成 分47种,且超临界法所得撷草油的收率约为水蒸气蒸馏收率的1. 8倍。金建忠[c. i〕对超 临界c0,萃取紫苏叶挥发油工艺进行了研究,以挥发油得率为考察指标,研究了萃取压力、 萃取温度、c0,流量和萃取时间对挥发油得率的影响,结合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确定最佳 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0 mpa,萃取温度35 0c , co=流量10 kgh-,萃取时间2h,在此条件下

十年陈皮泡水喝的功效

十年陈皮泡水喝的功效 陈皮即为剥好的橘子皮晾干之后的干皮,橘子皮本身就散发一种清香。陈皮的作用很多,首先它的清香味就可以祛除异味,放入冰箱是良好的清洁剂。他还能泡水使用,橘子皮中富含的营养成分会帮助人们平喘止咳,化痰顺肺。是哮喘、肺炎等患者的良方。陈皮还有哪些疗效呢,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陈皮的3大妙处 1.镇咳祛痰 陈皮所含的挥发油具有刺激性被动祛痰的作用,食用后可以使痰液容易咳出。另外,它对支气管有微弱的扩张作用,能够起到平息哮喘的效果。 2.提高食欲 陈皮所含的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刺激作用,有助于促进消化液分泌,将肠管内的积气排除,其芳香健胃、驱风下气效果显著。 3.降血压 增加心脏的收缩能力,能够使血压降低,心率减慢。陈皮中的果胶,也能预防高血脂症引起的动脉硬化。 做陈皮的条件 我们都吃过陈皮,但很多人都以为陈皮是随随便便一个橙子、桔子做的。其实,做陈皮的皮是很有讲究的,只有产自广东新会的一种特有的茶枝柑才是正宗的新会陈皮。

中医上常说,“百年陈皮,千年人参”,陈皮有着非常高的药用功效,它跟不同食物搭配,不但可以放大功效治疗百病,还能做成药膳。所以在这里推荐10种跟陈皮搭配的药膳,想跟你一起分享。 10种陈皮药膳 1.陈皮+柠檬 润肠通便:便秘主要是由于生活习惯和肠道干燥引起的,经常喝陈皮柠檬茶可以润肠通便。 咽喉不适:夏季容易上火、咽喉肿痛,经常喝陈皮柠檬茶,可以预防咽喉问题! 2.陈皮+葛根 排出毒素:每天一杯陈皮水可以促进体内内循环的协调,将体内的毒素排出体外,使您皮肤越来越好。 清理肠道:很多人由于工作繁忙,时常在外面吃饭,而饭后喝一杯陈皮水可减少肠道腐败菌的繁殖,从而清理肠道内肠毒。 3.陈皮+梨 风寒咳嗽:陈皮能滋阴润燥,对风寒咳嗽有很好的效果,加上梨不仅能驱走风寒,止咳化痰还可以滋阴润肺,改善无痰干咳。 4.陈皮+粳米粥 预防便秘:粳米米糠层的粗纤维分子,有助胃肠蠕动,可以有效缓解长期便秘。 防糖尿病:陈皮粳米粥对防治糖尿病有很好的作用,尤其是老年人平时最好多吃点。 5.陈皮+蜂蜜

中药颗粒剂辅料研究现状

中药颗粒剂辅料的研究现状 中药颗粒剂是在汤剂和散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剂型,由于保持了汤剂作用迅速的特点,且体积小,服用、存储及运输较方便,在80年代曾以年递增40.9%的速度发展,可谓近年发展最快的一种中药固体制剂。1996~1999年间批准的443种新中药品种中,颗粒剂占17.2%,排列第3位。随着药物制剂朝着“三效”(高效、速效、长效)和“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剂量小)的方向发展,以及高速搅拌制粒法、喷雾干燥制粒法、滚动凝聚制粒法等新工艺的应用,中药颗粒剂出现了无糖型、泡腾型、包衣型、吞服型等新类型,新辅料在中药颗粒剂中的应用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就此现状作一概述。 1 稀释剂(填充剂) 蔗糖、糊精和淀粉是传统的稀释剂,但蔗糖有吸湿性,糖尿病、肥胖症、高血压、冠心病、龋齿等患者不宜长期服用,糊精和淀粉的冲溶性不甚理想。为开发性能优良的稀释剂,药学工作者作了许多研究。 1.1 乳糖易溶于水,性质稳定,无吸湿性,与大多数药物不起化学反应,对主药含量测定的影响较小,是很好的稀释剂。如:复方芩柏颗粒剂的最佳辅料比为浸膏粉:乳糖=8:2;清喉消炎冲剂的辅料比则以β-环糊精:糊精:乳糖=1:3:5为佳。《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首次收载了4种乳糖型颗粒剂。 1.2 甘露醇、木糖醇、甲壳胺、双岐糖抗病毒颗粒的辅料糊精改为甘露醇后,在冷热水中均可溶解,经临床观察发现改变辅料不影响疗效,对需控制糖摄入的患者增加了一种选择。对续春冲剂的研究表明:以易溶的甘露醇、木糖醇和完全水不溶的甲壳胺为辅料的制剂效果均不好,而双岐糖溶于水,有一定的水吸附能力,溶解速度较慢,无论单独与浸膏粉制粒或与淀粉等混合制粒,其制粒效果均好,结果最佳工艺处方为浸膏粉:双岐糖:淀粉=10:3:2。本类辅料中,蔗糖、乳糖、甘露醇、木糖醇、双岐糖等兼有矫味的功能。 另外,用可溶性淀粉或水溶性糊精作稀释剂,其溶解性比淀粉好 2 润湿剂与粘合剂 2.1此类辅料能使药物细粉湿润、粘合,以便制成合格的颗粒,在使用时应考虑其种类、浓度及药粉的混合 均匀度等因素。 2.2 乙醇为半极性润湿剂,当原料含浸膏较多时,用水润湿易结块,故常用不同浓度的乙醇作润湿剂。如:复方芩柏颗粒剂用50%乙醇为润湿剂,醇的用量为浸膏粉的4%;益脑安神颗粒剂用37.6%的乙醇作润湿剂,使合格颗粒收率达94.52%;补肾壮骨颗粒用的乙醇浓度为60%。管玉珠等在研究抗感颗粒剂的工艺时发现醇浓度直接影响颗粒剂外观;醇浓度低于85%时,颗粒颜色深,在湿粒干燥时出现软化结块现象;醇浓度为90%时,制得颗粒颜色浅,易干燥。笔者在研制平脂冲剂时也有类似发现。因此用乙醇作润湿剂时要控制好其浓度及用量,并迅速搅拌,立即制粒,减少挥发。 2.3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是一种合成高分子聚合物,性质稳定,能溶于水或醇,在40年代以血容量补充药问世,70年代起本品开始用作片剂、颗粒剂的粘合剂,《美国药典》19~23版已相继收载。国外产品有美国ISP公司的Plasdobe和德国BASF公司的Kollidon等。PVPK30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对很多品种有较佳的粘合性和崩解性,在西药制剂中应用日益广泛,现也用于中药制剂。魏凤玲等在制备葛根等的70%醇提物颗粒时用10% PVPK30作粘合剂制剂效果满意;刘利根等用3% PVP乙醇液作粘合剂制备出吞服型双黄连颗粒剂。另外,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聚乙二醇(PEG) 等也试用作中药颗粒剂的粘合剂。

中药化学――挥发油类

中药化学――挥发油类 挥发油类(VOLATILEOILS)又称精油(EssentialOils),是一类具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汽蒸馏出来的油状液体,大部分具有香气,如薄荷油、丁香油等。含挥发油的中草药非常多,亦多具芳香气,尤以唇形科(薄荷、紫苏、藿香等)、伞形科(茴香、当归、芫荽、白芷、川芎等)、菊科(艾叶、茵陈篙、苍术、白术、木香等)、芸香科(橙、桔、花椒等)、樟科(樟、肉桂等)、姜科(生姜、姜黄、郁金等)等科更为丰富。含挥发油的中草药或提取出的挥发油大多具有发汗、理气、止痛、抑菌、矫味等作用。 (一)通性 1.大多数挥发油无色或淡黄色。均具特殊气(多为香气)与辛辣味,一般在室温下可挥发。 2.极大多数挥发油比水轻,仅少数挥发油比水重,如丁香油、桂皮油等,一般在0.850~1.180之间。 3.挥发油难溶于水,能完全溶解于无水乙醇、乙醚、氯仿、脂肪油中。在各种不同浓度的含水乙醇中可溶解一定量,乙醇浓度愈小,挥发油溶解的量也愈少。挥发油在水中能溶解少量而使水溶液具该挥发油特有的香气,医药上常利用这一性质来制备芳香水与注射剂,如薄荷水、鱼腥草注射液、柴胡注射液等。 4.各种挥发油均具一定的旋光性与折光率,折光率是挥发油质量鉴定的重要依据,一般挥发油的折光率都在1.450~1.560之间。 5.挥发油是由多种化学成分组成的混合物,故多数无确定的沸点与凝固点。考试大网站整理 6.在低温时,挥发油中常可有固体物质(为油的组成之一)析出,如薄荷油中析出薄荷醇,桂皮油中析出桂皮醛,樟油中析出樟脑等。 (二)化学组成 挥发油为多种类型化合物的混合物,其中有脂肪族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但更多为萜类衍生物,兹分述如下: 1.脂肪族化合物:有烃、醇、醛、酮、酯等,广泛存在于植物特别是水果中。如正丙醇、辛醛、醋酸乙酯、甲酸、辛酸的乙酯等。 2.萜类(Terpenes)化合物:萜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大多为异戊二烯,具有(C5H8)n的通式。C10H16称为单萜类,C5H24称为倍半萜类,C20H32称为二萜类,由6个或8个异戊二烯组成的化合物分别叫三萜类和四萜类,由更多异戊二烯组成的化合物叫多萜类。挥发油中的萜类主要为单萜与倍半萜。多萜类在挥发油中并不存在,而为某些树脂、色素、橡胶等的成分。挥发油中的萜类化合物可

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的现状及思考

郑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专业 姓名 准考证号 论文题目 20 年月日 注:准考证号、姓名要规范填写并准确无误

目录 一、中药发展现状 (2) 二、中药学发展的趋势 (2) 三、未来中药学的基本特征 (3) 四、面向21世纪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思考 (4) 五、中药的不良反应多有几种原因引起 (5) 六、提高中药质量及管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7) 七、测试分析方法的现代化是提高中药新药研制水平的保证 (8) 八、小结 (9) 九、参考文献 (10)

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的现状及思考 【论文摘要】理性看待中药毒性,合理应用中药。凡是药品都具有利害两重性,毒性多是不合理用药引起的,临床上不合理用药主要是药物的滥用、乱用和误用,而合理用药就是有效、安全、经济的使用药物。总结追求安全有效目标的措施。【论文关键词】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现状;方法 现今社会是个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科学发展的综合化,技术发展的高新化以及高新科技的产业化是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这一趋势将在新药研究开发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本文试论世纪之交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现状及思考,以期加快中药新药创新的步伐。 中药是天然品,很多人认为是安全的,有些慢性病人喜欢多用中药,甚至常吃中成药。似乎认为有病治病,无病保安康,实际上并非如此。凡是药品都具有利害两重性,中药也不能滥用。 一、中药发展现状 中药研究开发是国际热门课题,国际市场每年药用植物及制品(包括保健品等)的交易额超过300亿美元;日本是较重视中药研究开发的国家,年销售额达1500亿日元美国国会1994年批准了把草药列为《饮食补充剂》的法案之后,1997年又制定了“植物药在美批准法”(草案),不再要求草药产品是已知结构的单体纯品,而可以是成分固定、疗效稳定、安全可靠的复方混合制剂。德国在欧洲是传统药年销售额最大国家,达22亿美元。 我国的中药新药研究开发已走上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至今已有1 141种中药新药通过注册,其中一类新药占11.5%,二类占6.5%,三、四类各占40%,五类占2%。反映新药研制水平的一二类新药的数量明显偏少;对于三类新药的研制也多相重复,忽视了发展创新、基础研究及科研水平的提高;研制的整体水平不高,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尽管如此,新药仍取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占整个药品销售额10%以上,利润大约在20%以上。 中药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已受到世界的瞩目。中国已向美国FDA进行了首次的复方中药注册申请,并分别于1997年12月和1998年3月通过了“复方丹参滴丸”和“银杏灵”新药临床研究(IND)预审,实现了中药的历史性突破,随之而来将会有更多成熟的中药品种进入世界。 二、中药学发展的趋势 1、中药理论研究系统化没有理论,中医药学不可能存在到今天;没有理论,中医药科研教学等学术机构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中药理论除了中医的阴阳、脏象

总述-挥发油

综述 挥发油的研究进展

挥发油的研究进展 指导老师阿不都·许库尔孙莲教授 (新疆医科大学药学院化学教研室) 一、概述 挥发油(volatile oils)又称精油(essential oils),是一类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的总称。在常温下能挥发,可随水蒸气蒸馏,挥发油是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一类常见的重要成分。 二、分布与存在 挥发油类成分在植物世界分布很广,主要存在种子植物,尤其是芳香植物中。在我国野生与栽培的芳香植物有56科,136属,约300种。挥发油存在于植物的腺毛,油室,分泌细胞或树脂道中,大多数成油滴状态存在,也有些与树脂,粘液质共同存在。还有少数以苷的形式存在,如冬绿苷。 挥发油在植物中存在的部位各不相同,有的全株植物中都含有,有的则在花,果,叶,根或根茎部分的莫一器官中含量较多,随植物品种不同而差异较大。有的同一植物中药用部位不同,其所含的挥发油的组成成分也有差异。有的植物由于采集时间不同,同一药用部分所含的挥发油成分也不一样。 三、生物活性与应用 挥发油多具有祛痰、止咳、祛风、健胃、解热、抗菌消炎作用。例如香柠檬油对淋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喉菌有抑制作用;丁香油局部麻醉、止痛作用;薄荷油有清凉、祛风、消炎、局麻作用;茉莉花油具有兴奋作用等。 挥发油不仅在医药上具有重大的重要,在香料工业中也极为广泛。在香料工业生产上,尚有芳香“净膏”、“香膏”、“头膏”等制品,多用低沸点的溶剂提取而得。例如有些芳香植物原料,以乙醇提取,浓缩的产品为香膏。 四、组成和分类 挥发油所含成分比较复杂,一种挥发油常常由数十种到数百种成分组成,如

保加利亚玫瑰油中已检出275种化合物。构成挥发油的成分类型大体上可分为如下四类,其中萜类化合物为多见。 1.萜类化合物挥发油中萜类成分,主要是单萜,倍半萜和它们含氧衍生物,而且含氧衍生物多半是生物活性较强的或具有芳香气味的主要组成成分。如樟脑油含樟脑(camphor)约为50%,薄荷油含薄荷醇(menthol)8%等。 2.芳香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芳香组化合物仅次于萜类,存在也相当广泛。挥发油中的芳香族化合物,有的是萜原衍生物,如百里香草粉(thymol) 等。有一些苯丙烷类衍生物,其结构多具有C 6-C 3 骨架,多有一个丙基的苯酚化 合物。例如桂皮醛(cinnamaldehyde)存在桂皮油中,丁香酚(eugenol)为丁香油中的主要成分。 3.脂肪族化合物一些小分子脂肪族化合物在挥发油中常有存在。例如甲基正壬酮在黄柏果实及芸香挥发油中存在。在一些挥发油中含有小分子醇,醛及酸类化合物。如正壬醇(n-nonyl alcohol)存在于陈皮挥发油中,异戊酸(isovaleric)存在于啤酒花,香茅,迷失香等挥发油中。 4.其他类化合物处上述三类化合物以外,还有一些挥发油样物质,如芥子油(mustard oil),挥发杏仁油( protianemonin)等,也能随水蒸气蒸馏,故也称之为“挥发油”。 五、挥发油的性质 (一)性状 1. 颜色挥发油在常温下大多为无色或微带淡黄色,也有少数具有其他颜色。如苦艾油显蓝绿色,麝香草油显红色。 2.气味挥发油大多数具有香气或其他特异气味。挥发油的气味,往往是其品质优劣的重要标志。 3.形态挥发油在常温下为透明液体,油的在冷却时其他成分可能结晶析出。这种析出物习称“脑”,如薄荷脑,樟脑等。 4.挥发性挥发油在常温下可自行挥发而不留任何痕迹,这是挥发油与脂肪油的本质区别。 (二)溶解性 挥发油不溶于水,而易溶于各种有机溶剂中,如石油醚、乙醚、二硫化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