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二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与性质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直线平面平行的性质及判定

高中数学-直线平面平行的性质及判定

一、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1棱柱、棱锥的表面积:各个面面积之和2 圆柱的表面积3 圆锥的表面积2r rl S ππ+=4 圆台的表面积22R Rl r rl S ππππ+++=5 球的表面积24R S π=二、空间几何体的体积1柱体的体积 h S V ⨯=底2锥体的体积 h S V ⨯=底313台体的体积 hS S S S V ⨯++=)31下下上上( 4球体的体积 334R V π=三、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用符号表示为a ⊄α,b ⊂α,且a ∥b ⇒a ∥α。

(1)运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时,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①平面外一条直线;②平面内一条直线;③两条直线相互平行.(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关键是证明两直线平行,证两直线平行是平面几何的问题,所以该判定定理体现了空间问题平面化的思想.(3)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有以下方法:一是判定定理;二是线面平行定义;三是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例1】 如右图所示,已知P 、Q 是单位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面A 1B 1BA 和面ABCD 的中心.求证:PQ ∥平面BCC 1B 1.证:如右图,取B 1B 中点E ,BC 中点F ,连结PE 、QF 、EF , ∵△A 1B 1B 中,P 、E 分别是A 1B 和B 1B 的中点, ∴PE12A 1B 1.同理QF 12AB .又A 1B 1AB ,∴PE QF .∴四边形PEFQ 是平行四边形. ∴PQ ∥EF .又PQ ⊄平面BCC 1B 1,EF ⊂平面BCC 1B 1, ∴PQ ∥平面BCC 1B 1.222r rl S ππ+=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相交直线,则这两个平面平行.用符号表示为:a ⊂β,b ⊂β,a∩b=P ,a ∥α,b ∥α⇒β∥α(1)运用判定定理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时,两直线是相交直线这一条件是关键,缺少这一条件则定理不一定成立.(2)证明面与面平行常转化为证明线面平行,而证线面平行又转化为证线线平行,逐步由空间转化到平面.(3)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方法有:判定定理、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定义. (4)平面与平面的平行也具有传递性.【例2】 如右图所示,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各棱长为4,E 、F 、G 、H 分别是AB 、AC 、A 1C 1、A 1B 1的中点, 求证:平面A 1EF ∥平面BCGH .思晨分析:本题证面面平行,可证明平面A 1EF 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与平面BCGH 平行,然后根据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 证明:△ABC 中,E 、F 分别为AB 、AC 的中点, ∴EF ∥BC .又∵EF ⊄ 平面BCGH ,BC ⊂平面BCGH , ∴EF ∥平面BCGH .又∵G 、F 分别为A 1C 1,AC 的中点,∴A 1G FC .∴四边形A 1FCG 为平行四边形. ∴A 1F ∥GC .又∵A 1F ⊄平面BCGH ,CG ⊂平面BCGH , ∴A 1F ∥平面BCGH . 又∵A 1F ∩EF =F ,∴平面A 1EF ∥平面BCGH .3、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 与该直线平行。

高中数学必修二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课堂练习及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二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课堂练习及答案

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2.2.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知识梳理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简记为: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

符号表示:a αb β => a∥αa∥b●知能训练一.选择题1.已知m,n是两条不同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若m∥α,n∥α,则m∥n B.若α⊥γ,β⊥γ,则α∥βC.若m∥α,m∥β,则α∥βD.若m⊥α,n⊥α,则m∥n2.若直线l不平行于平面α,且l⊄α,则()A.α内存在直线与l异面B.α内存在与l平行的直线C.α内存在唯一的直线与l平行D.α内的直线与l都相交3.如图,M是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DD1的中点,给出下列命题①过M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直线AB、B1C1都相交;②过M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直线AB、B1C1都垂直;③过M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直线AB、B1C1都相交;④过M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直线AB、B1C1都平行.其中真命题是()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4.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Q分别是棱D1C1,A1D1,BC的中点.P在对角线BD1上,且BP=BD1,给出下面四个命题:(1)MN∥面APC;(2)C1Q∥面APC;(3)A,P,M三点共线;(4)面MNQ∥面APC.正确的序号为()A.(1)(2)B.(1)(4)C.(2)(3)D.(3)(4)5.在正方体ABCD-A1B1C1D1的各个顶点与各棱中点共20个点中,任取两点连成直线,所连的直线中与A1BC1平行的直线共有()A.12条B.18条C.21条D.24条6.直线a∥平面α,P∈α,那么过P且平行于a的直线()A.只有一条,不在平面α内B.有无数条,不一定在平面α内C.只有一条,且在平面α内D.有无数条,一定在平面α内7.如果直线a∥平面α,那么直线a与平面α内的()A.一条直线不相交B.两条直线不相交C.无数条直线不相交D.任意一条直线不相交8.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与平面AB1C平行的直线是()A.DD1B.A1D1C.C1D1D.A1D9.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点D为AC的中点,点D1是A1C1上的一点,若BC1∥平面AB1D1,则等于()A.1/2B.1 C.2 D.310.下面四个正方体图形中,A、B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N、P分别为其所在棱的中点,能得出AB∥平面MNP的图形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1.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1,线段B′D′上有两个动点E,F,EF=,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AC⊥BEB.EF∥平面ABCDC.三棱锥A-BEF的体积为定值D.异面直线AE,BF所成的角为定值二.填空题12.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G,H,M分别是棱AD,DD1,D1A1,A1A,AB的中点,点N在四边形EFGH的四边及其内部运动,则当N只需满足条件时,就有MN⊥A1C1;当N只需满足条件时,就有MN∥平面B1D1C.13.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B=2,点E为AD的中点,点F在CD上,若EF∥平面AB1C,则线段EF的长度等于.三.解答题14.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AA1⊥底面ABC,AB⊥BC,D为AC的中点,AA1=AB=2.(1)求证:AB 1∥平面BC1D;(2)若BC=3,求三棱锥D-BC1C的体积.2.2.2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知识梳理1、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高中数学高考总复习---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知识讲解及考点梳理

高中数学高考总复习---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知识讲解及考点梳理
类型一、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例 1、【高清课堂: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例 1】 如图所示,已知 P、Q 是单位正方体 ABCD-A1B1C1D1 的面 A1B1BA 和面 ABCD 的中心。 证明:PQ//平面 BCC1B1
【证明】方法一:如图,取 B1B 中点 E,BC 中点 F,连接 PE、QF、EF, 因为在三角形 A1B1B 中,P、E 分别是 A1B 和 B1B 的中点,
举一反三: 【变式】(2015 春 澄城县期末)如图所示的多面体中,ABCD 是菱形,BDEF 是矩形, ED⊥面 ABCD,连结 AC,AC∩BD=O, (Ⅰ)求证:面 BCF∥面 AED; (Ⅱ)求证:AO 是四棱锥 A﹣BDEF 的高.
【证明】(Ⅰ)在矩形 BDEF 中,FB∥ED, ∵FB 不包含于平面 AED,ED 平面 AED, ∴FB∥平面 AED, 同理,BC∥平面 AED, 又 FB∩BC=B, ∴平面 FBC∥平面 EDA. (Ⅱ)解:∵ABCD 是菱形,∴AC⊥BD, ∵ED⊥面 ABCD,AC 面 ABCD,
2
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2、 符号语言: 3、 面面平行的另一性质: 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符号语言:

要点诠释: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同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一样,体现了转化与化
归的思想。三种平行关系如图:
性质过程的转化实施,关键是作辅助平面,通过作辅助平面得到交线,就可把面面平行 化为线面平行并进而化为线线平行,注意作平面时要有确定平面的依据。 【典型例题】

考点四、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4、 平行平面的性质定理:
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 第8章 8.5.2 直线与平面平行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  第8章   8.5.2 直线与平面平行

8.5.2直线与平面平行考点学习目标核心素养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理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会用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准确描述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会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一些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理解并能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明确定理的条件,能利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解决有关的平行问题直观想象、逻辑推理问题导学预习教材P135-P138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是什么?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是什么?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文字语言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符号语言a⊄α,b⊂α,且a∥b⇒a∥α图形语言用该定理判断直线a和平面α平行时,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1)直线a在平面α外,即a⊄α.(2)直线b在平面α内,即b⊂α.(3)两直线a,b平行,即a∥b.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文字语言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如果过该直线的平面与此平面相交,那么该直线与交线平行符号语言a∥α,a⊂β,α∩β=b⇒a∥b图形语言■名师点拨(1)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成立的条件有三个:①直线a与平面α平行,即a∥α;②平面α,β相交于一条直线,即α∩β=b;③直线a在平面β内,即a⊂β.以上三个条件缺一不可.(2)定理的作用:①线面平行⇒线线平行;②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3)定理揭示了直线与平面平行中蕴含着直线与直线平行,即通过直线与平面平行可得到直线与直线平行,这给出了一种作平行线的方法,体现了数学中的转化与化归的思想.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如果一条直线和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2)若直线l上有两点到平面α的距离相等,则l∥平面α.()(3)若直线l与平面α平行,则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平行.()(4)若直线a∥平面α,直线a∥直线b,则直线b∥平面α.()(5)若直线a∥平面α,则直线a与平面α内任意一条直线都无公共点.()答案:(1)×(2)×(3)×(4)×(5)√能保证直线a与平面α平行的条件是()A.b⊂α,a∥bB.b⊂α,c∥α,a∥b,a∥cC.b⊂α,A,B∈a,C,D∈b,且AC∥BDD.a⊄α,b⊂α,a∥b答案:D如图,在三棱锥S-ABC中,E,F分别是SB,SC上的点,且EF∥平面ABC,则()A.EF与BC相交B.EF∥BCC.EF与BC异面D.以上均有可能解析:选B.因为平面SBC∩平面ABC=BC,又因为EF∥平面ABC,所以EF∥BC.已知l,m是两条直线,α是平面,若要得到“l∥α”,则需要在条件“m⊂α,l∥m”中另外添加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解析:根据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知需要添加的一个条件是“l⊄α”.答案:l⊄α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G分别是BC,CC1,BB1的中点,求证:EF∥平面AD1G.【证明】连接BC1,则由E,F分别是BC,CC1的中点,知EF∥BC1.又AB═∥A1B1═∥D1C1,所以四边形ABC1D1是平行四边形,所以BC1∥AD1,所以EF∥AD1.又EF⊄平面AD1G,AD1⊂平面AD1G,所以EF∥平面AD1G.应用判定定理证明线面平行的步骤上面的第一步“找”是证题的关键,其常用方法有:①空间直线平行关系的传递性法; ②三角形中位线法; ③平行四边形法; ④成比例线段法.[提醒] 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应用的误区(1)条件罗列不全,最易忘记的条件是“直线在平面外”. (2)不能利用题目条件顺利地找到两平行直线.1.如图,下列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若M ,N ,P 分别为其所在棱的中点,则不能得出AB ∥平面MNP 的是( )解析:选C.在题图A ,B 中,易知AB ∥A 1B 1∥MN ,MN ⊂平面MNP ,AB ⊄平面MNP ,所以AB ∥平面MNP ;在图D 中,易知AB ∥PN ,PN ⊂平面MNP ,AB ⊄平面MNP ,所以AB ∥平面MNP .2.已知有公共边AB 的两个全等的矩形ABCD 和ABEF 不同在一个平面内,P ,Q 分别是对角线AE ,BD 上的点,且AP =DQ .求证:PQ ∥平面CBE .证明:如图,作PM ∥AB 交BE 于点M ,作QN ∥AB 交BC 于点N ,连接MN ,则PM ∥QN ,PM AB =EP EA ,QN CD =BQ BD . 因为EA =BD ,AP =DQ , 所以EP =BQ .又因为AB =CD ,所以PM ═∥QN , 所以四边形PMNQ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PQ ∥MN .又因为PQ⊄平面CBE,MN⊂平面CBE,所以PQ∥平面CBE.线面平行性质定理的应用如图,P是平行四边形ABCD所在平面外的一点,M是PC的中点,在DM上取一点G,过点G和AP作平面,交平面BDM于GH.求证:AP∥GH.【证明】如图,连接AC,交BD于点O,连接MO.因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点O是AC的中点.又因为点M是PC的中点,所以AP∥OM.又因为AP⊄平面BDM,OM⊂平面BDM,所以AP∥平面BDM.因为平面P AHG∩平面BDM=GH,AP⊂平面P AHG,所以AP∥GH.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且P A=3.F在棱P A上,且AF=1,E在棱PD上.若CE∥平面BDF,求PE∶ED的值.解:过点E作EG∥FD交AP于点G,连接CG,连接AC交BD于点O,连接FO.因为EG∥FD,EG⊄平面BDF,FD⊂平面BDF,所以EG∥平面BDF,又EG∩CE=E,CE∥平面BDF,EG⊂平面CGE,CE⊂平面CGE,所以平面CGE∥平面BDF,又CG⊂平面CGE,所以CG∥平面BDF,又平面BDF∩平面P AC=FO,CG⊂平面P AC,所以FO∥CG.又O为AC的中点,所以F为AG的中点,所以FG=GP=1,即G是PF的中点,又EG∥FD,所以E为PD的中点,所以PE∶ED=1∶1.1.已知b是平面α外的一条直线,下列条件中,可得出b∥α的是()A.b与α内的一条直线不相交B.b与α内的两条直线不相交C.b与α内的无数条直线不相交D.b与α内的所有直线不相交解析:选D.若b与α内的所有直线不相交,即b与α无公共点,故b∥α.2.给出下列命题:①如果一条直线不在平面内,则这条直线就与这个平面平行;②过直线外一点,可以作无数个平面与这条直线平行;③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平行,则它与平面内的任何直线平行.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A.0B.1C.2 D.3解析:选B.①中,直线可能与平面相交,故①错;②是正确的;③中,一条直线与平面平行,则它与平面内的直线平行或异面,故③错.3.三棱台ABC-A1B1C1中,直线AB与平面A1B1C1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B.平行C.在平面内D.不确定解析:选B.在三棱台ABC-A1B1C1中,AB∥A1B1,AB⊄平面A1B1C1,A1B1⊂平面A1B1C1,所以AB∥平面A1B1C1.4.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是AB的中点.证明:BC1∥平面A1CD.证明:如图,连接AC1交A1C于点F,则F为AC1的中点.又D是AB的中点,连接DF,则DF∥BC1.因为DF⊂平面A1CD,BC1⊄平面A1CD,所以BC1∥平面A1CD.[A基础达标]1.下列选项中,一定能得出直线m与平面α平行的是()A.直线m在平面α外B.直线m与平面α内的两条直线平行C.平面α外的直线m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D.直线m与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平行解析:选C.选项A不符合题意,因为直线m在平面α外也包括直线与平面相交;选项B与D不符合题意,因为缺少条件m⊄α;选项C中,由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知直线m与平面α平行,故选项C符合题意.2.如图,已知S为四边形ABCD外一点,G,H分别为SB,BD上的点,若GH∥平面SCD,则()A.GH∥SAB.GH∥SDC.GH∥SCD.以上均有可能解析:选B.因为GH∥平面SCD,GH⊂平面SBD,平面SBD∩平面SCD=SD,所以GH∥SD,显然GH与SA,SC均不平行,故选B.3.已知直线a∥平面α,a∥平面β,α∩β=b,则a与b()A.相交B.平行C.异面D.共面或异面解析:选B.因为直线a∥α,a∥β,所以在平面α,β中分别有一直线平行于a,不妨设为m,n,所以a∥m,a∥n,所以m∥n.又α,β相交,m在平面α内,n在平面β内,所以m∥β,所以m∥b,所以a∥b.4.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上的点,当BD∥平面EFGH时,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E,F,G,H一定是各边的中点B.G,H一定是CD,DA的中点C.BE∶EA=BF∶FC,且DH∶HA=DG∶GCD.AE∶EB=AH∶HD,且BF∶FC=DG∶GC解析:选D.由于BD∥平面EFGH,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有BD∥EH,BD∥FG,则AE∶EB=AH∶HD,且BF∶FC=DG∶GC.5.若直线l∥平面α,则过l作一组平面与α相交,记所得的交线分别为a,b,c,…,那么这些交线的位置关系为()A.都平行B.都相交且一定交于同一点C.都相交但不一定交于同一点D.都平行或交于同一点解析:选A.因为直线l∥平面α,所以根据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知l∥a,l∥b,l∥c,…,所以a∥b∥c∥…,故选A.6.在正方体ABCD A1B1C1D1中,E、F分別是对角线A1D、B1D1的中点,则正方体6个表面中与直线EF 平行的平面有________________.解析:如图,连接A 1C 1,C 1D , 所以F 为A 1C 1的中点, 在△A 1C 1D 中,EF 为中位线, 所以EF ∥C 1D ,又EF ⊄平面C 1CDD 1, C 1D ⊂平面C 1CDD 1,所以EF ∥平面C 1CDD 1. 同理,EF ∥平面A 1B 1BA .故与EF 平行的平面有平面C 1CDD 1和平面A 1B 1BA . 答案:平面C 1CDD 1和平面A 1B 1BA7.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2,点E 为AD 的中点,点F 在CD 上.若EF ∥平面AB 1C ,则线段EF 的长度等于________.解析:因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2,所以AC =2 2.又E 为AD 的中点,EF ∥平面AB 1C ,EF ⊂平面ADC ,平面ADC ∩平面AB 1C =AC ,所以EF ∥AC ,所以F 为DC 的中点, 所以EF =12AC = 2.答案: 28.如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2,点E 为AD 的中点,点F 在CD 上,若EF ∥平面AB 1C ,则线段EF 的长度等于________.解析:因为EF ∥平面AB 1C ,EF ⊂平面ACD ,平面ACD ∩平面AB 1C =AC ,所以EF ∥AC ,又E 为AD 的中点,AB =2, 所以EF =12AC =12×22+22= 2.答案: 29.如图所示,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E 为PC 的中点,PF =2FD ,求证:BE ∥平面AFC .证明:如图,连接BD ,交AC 于点O ,取PF 的中点G ,连接EG ,ED ,ED 交CF 于点M ,连接MO .在△PCF 中,E ,G 分别为PC ,PF 的中点, 则EG ∥FC .在△EDG 中,MF ∥EG ,且F 为DG 的中点,则M 为ED 的中点. 在△BED 中,O ,M 分别为BD ,ED 的中点, 则BE ∥MO .又MO ⊂平面AFC ,BE ⊄平面AFC ,所以BE ∥平面AFC . 10.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棱BC ,C 1D 1的中点,求证:EF ∥平面BDD 1B 1.解:如图,取D 1B 1的中点O ,连接OF ,OB . 因为OF ═∥12B 1C 1,BE ═∥12B 1C 1, 所以OF ═∥BE ,所以四边形OFEB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EF ∥BO . 因为EF ⊄平面BDD 1B 1,BO ⊂平面BDD 1B 1, 所以EF ∥平面BDD 1B 1.[B 能力提升]11.如图所示,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E ,F ,G ,H 分别是AB ,BC ,CD ,DA 上的点,EH ∥FG ,则EH 与BD 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B.相交C.异面D.不确定解析:选A.因为EH∥FG,FG⊂平面BCD,EH⊄平面BCD,所以EH∥平面BCD.因为EH⊂平面ABD,平面ABD∩平面BCD=BD,所以EH∥BD.12.已知直线a∥平面α,P∈α,那么过点P且平行于a的直线()A.只有一条,不在平面α内B.有无数条,一定不在α内C.只有一条,一定在α内D.有无数条,一定在α内解析:选C.若这样的直线不只一条,由基本事实4知,这些直线互相平行,这与这些直线都过点P矛盾,因此只有一条.又由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知,这条直线一定在α内.13.如图所示,P为矩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矩形对角线的交点为O,M为PB的中点,给出五个结论:①OM∥PD;②OM∥平面PCD;③OM∥平面PDA;④OM∥平面PBA;⑤OM∥平面PBC.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 B.2C.3 D.4解析:选C.矩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所以O为BD的中点.在△PBD 中,M是PB的中点,所以OM是△PBD的中位线,所以OM∥PD,又OM⊄平面PCD,且OM⊄平面PDA,所以OM∥平面PCD,且OM∥平面PDA.因为M∈PB,所以OM与平面PBA、平面PBC均相交.14.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CB=90°,EF∥AB,FG∥BC,EG∥AC,AB=2EF,M是线段AD的中点,求证:GM∥平面ABFE.证明:因为EF∥AB,FG∥BC,EG∥AC,∠ACB =90°,所以△ABC ∽△EFG ,∠EGF =90°,由于AB =2EF ,因此BC =2FG .如图,连接AF ,由于FG ∥BC ,FG =12BC ,在▱ABCD 中,M 是线段AD 的中点,则AM ∥BC ,且AM =12BC , 因此FG ∥AM 且FG =AM ,所以四边形AFGM 为平行四边形,因此GM ∥F A .又F A ⊂平面ABFE ,GM ⊄平面ABFE ,所以GM ∥平面ABFE .[C 拓展探究]15.如图,斜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点D 1为A 1C 1上的点.当A 1D 1D 1C 1等于何值时,BC 1∥平面AB 1D 1?解:如图,取D 1为线段A 1C 1的中点,此时A 1D 1D 1C 1=1. 连接A 1B 交AB 1于点O ,连接OD 1.由棱柱的性质,知四边形A 1ABB 1为平行四边形,所以点O 为A 1B 的中点.在△A 1BC 1中,点O ,D 1分别为A 1B ,A 1C 1的中点,所以OD 1∥BC 1.又因为OD 1⊂平面AB 1D 1,BC 1⊄平面AB 1D 1,所以BC 1∥平面AB 1D 1.所以当A 1D 1D 1C 1=1时,BC 1∥平面AB 1D 1.。

高中数学2.2.3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2.2.3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教学设计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与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是人教A版数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课时《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直线与平面平行的位置关系〞是“空间直线平行关系〞和“空间平面平行关系〞的桥梁和纽带。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是立体几何的第一节性质定理课,揭示了“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与“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内在关系,构建了新的知识与方法体系。

本节课也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等知识的根底上展开的,这为学习“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作了必要的知识准备。

其次学生通过“空间几何体〞,“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的学习,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以及初步具备了逻辑思维和推理论证能力,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初步学会应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解决简单问题;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对线面平行性质的学习,进一步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定理;通过对探究成果的归纳,整理,分析,从而认清结论的地位和作用,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对线面平行的性质的学习,进一步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严谨的思维习惯,养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及应用。

2.难点:发现线面平行的性质,理解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关系,并把它们整合到数学知识方法体系中。

四、教法与教具选择:1.教学方法:开放式探究、启发式引导、互动式讨论2.教学手段:多媒体、三角板、纸棒。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导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符号描述〕线线平行→线面平行【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既可以对上节课内容作以稳固,也可为本节内容的展开做铺垫。

尤其是“线线平行→线面平行〞要板书在黑板的左方,等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得出后,提炼为“线面平行→线线平行〞只需要在原根底上加上反向箭头即可。

高中数学 第二章《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课件3 新人教A版必修2

高中数学 第二章《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课件3 新人教A版必修2

说明理由.
(2)设E、F分别是A1B和B1C的中点,求证直线
EF//平面ABCD.
D1
C1
M A1
D
E
A
G
B1 F C
H B
小结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简述为
“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
思想方法
通过直线间的平行,推证直线与平面平 行,即将直线与平面的平行关系(空间问题) 转化为直线间的平行关系(平面问题).
A α
M βB
C
N E
D
l
练习1
如果三个平面两两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 位置如何?

γ l
α
β γα
ab l a
相交于一条交线 三条交线两两平行
三条交线相交 于一点
应用举例
练习2 一条斜线和两个平行平面相交,求证它和两
个平面所成的角相等.
小结
1. 知识小结 几个结论和性质的应用
2. 思想方法
面面平行
( )-网校通名校系列资料上,下精品资料!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62021/9/62021/9/6Sep-216-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62021/9/62021/9/6Monday, September 06, 2021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62021/9/62021/9/62021/9/69/6/2021
D′

高中数学必修二同步练习题库: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填空题:较难)

高中数学必修二同步练习题库: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填空题:较难)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填空题:较难)1、如图所示,是三角形所在平面外一点,平面∥平面,分别交线段于′,若,则 __________.2、如图所示,在正方体中,、、、分别为棱,,,的中点,是的中点,点在四边形及内部运动,则满足__________时,有平面.3、在棱长均相等的正四棱锥中,为底面正方形的重心,分别为侧棱的中点,有下列结论:①平面;②平面平面;③;④直线与直线所成角的大小为.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4、如图,矩形中,,为边的中点,将沿直线翻转成.若为线段的中点,则在翻折过程中:①是定值;②点在某个球面上运动;③存在某个位置,使;④存在某个位置,使平面.其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_.5、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P为BC的中点,Q为线段CC1上的动点,过点A,P,Q 的平面截该正方体所得的截面记为S.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编号).①当0<CQ<时,S为四边形;②当CQ=时,S为等腰梯形;③当<CQ<1时,S为六边形;④当CQ=1时,S的面积为.6、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中,点,分别是线段,(不包括端点)上的动点,且线段平行于平面,则四面体的体积的最大值是_______7、设为互不重合的平面,W#W$W%.K**S*&5^U是互不重合的直线,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②③④若;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为▲ .参考答案1、9:492、3、①②③4、①②④5、①②④6、7、④【解析】1、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则,所以,所以,则,所以 ,又所以,所以有。

点睛:本题通过面面平行证明线面平行到线线平行的转化,利用三角形面积比等于边长的平方之比来求解,属于中档题。

2、∵,,∴面平面.∵点在四边形上及其内部运动,要使平面,则,故答案为.3、如图,连接,易得,所以平面,结论①正确;同理,所以平面平面,结论②正确;由于四棱锥的棱长均相等,所以,所以,又,所以,结论③正确.由于分别为侧棱的中点,所以,又四边形为正方形,所以,所以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即为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为,知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所以,故④错误,故答案为①②③ .【方法点晴】本题主要考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平行的判定、面面平行的判定,属于难题.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主要方法有两种:一是向量法,根据几何体的特殊性质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后,分别求出两直线的方向向量,再利用空间向量夹角的余弦公式求解;二是传统法,利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中位线等方法找出两直线成的角,再利用平面几何性质求解.4、解:取CD中点F,连接MF,BF,则MF∥DA1,BF∥DE,∴平面MBF∥平面DA1E,∴MB∥平面DA1E,故④正确.由,由余弦定理可得,所以为定值,所以①正确;B是定点,M是在以B为圆心,MB为半径的球面上,故②正确.假设③正确,即在某个位置,使得DE⊥A1C,又矩形ABCD中,,满足,从而DE⊥平面A1EC,则DE⊥A1E,这与DA1⊥A1E矛盾.所以存在某个位置,使得DE⊥A1C不正确,即③不正确.综上,正确的命题是①②④点睛:有关折叠问题,一定要分清折叠前后两图形(折前的平面图形和折叠后的空间图形)各元素间的位置和数量关系,哪些变,哪些不变.5、截面S与DD1的交点为M,由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知AM∥PQ,若0<CQ< ,则M在线段DD1上(不包括端点)如图S为四边形,命题①正确;当CQ=时,M点与D1重合,四边形APQD1为等腰梯形,命题②正确.③中,当<CQ<1时,连接AM交A1D1于N,则截面S为五边形APQRN,命题③错误.当CQ=1时,截面S为菱形,其对角线长分别为,,则S的面积··=,故命题④正确6、试题分析:过作,为垂足依题意可得平面又因为平面所以可得假设由可得所以四面体的体积==当且仅当成立故填考点:1 线面平行的性质 2 线面垂直 3 三棱锥的体积公式7、略。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说课稿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说课稿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说课稿北京市第十二中学高宇各位老师,您们好!我是北京十二中数学教师高宇.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必修2( A版)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本课为第二节“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性质"第一课时内容.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说明:一、教学内容的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的第一节课,是在直线与直线平行关系的延伸,同时也是后续平面与平面平行内容学习的基础.初步体现了线线、线面、面面这三个层次的位置关系的互相联系和相互转化,为以后的学习初步奠定基础.同时其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将贯穿整章的学习,即让学生经历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的过程,探求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完空间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以及平面与平面间的位置关系,并掌握直线与直线平行的判断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许多线面平行的素材,和直观判断的方法,但对这些方法是否正确合理缺乏深入理性的分析.在空间想象和逻辑论证等方面的能力有待于再进一步学习中提高.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教学难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验证和应用.4.教学方式及手段以问题为驱动、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启发讲授相结合.二、教学目标结合以上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及课标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并能简单应用.2.在判定定理的发现和论证过程中提高几何直觉及运用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进行交流、空间想象和一定的推理论证能力.通过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应用,培养学生化归的数学思想.2.通过对判定定理的论证过程,培养学生思辨的习惯和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三、教学过程的设计及实施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六个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过以下三个问题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问题1:空间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及其定义?问题2:你能举举你身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例子吗?问题3:同学们的举例都给我们一种线面平行的直观印象.如何判定或说明这些例子中的直线和平面平行呢?在问题1复习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请同学通过举例直观感知直线与平面平行的位置关系.由此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判定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习惯.基于学生已有的对直线和平面平行概念的理解、通过对问题3的思考,使学生发现定义是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方法之一,但不易操作.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一步探寻简单易于操作的办法呢?此处也体现了学习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的必要性.(二)直观感知、得出猜想动手操作:请你在笔记本上画一条直线,将笔记本放在桌面上,使得翻动书页时该直线总与桌面平行.本部分设计学生动手操作环节,使通过学生直观感知、合情推理和操作验证的过程,获得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并通过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表述猜想内容,提升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从而突出本课重点!(三)思辨论证、获取新知问题4:请尝试论证你的结论?即说明:平面外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一定没有公共点吗?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在此设计问题4启发学生做进一步的思考和论证.本部分是学习中的难点,课标对此要求较低.为了突破学习的难点,此处通过两个课本思考题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课本55页探究问题:(1)直线共面吗?(2)直线与平面相交吗?在学生问题(2)感到困难时,也可适当提出问题:假设直线与平面相交,交点该在何处.以此突破本课难点.通过这一环节对判定定理的思辨论证过程,培养学生思辨的习惯和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并在此基础上获得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四)应用知识、加深认识例1已知:空间四边形中,分别是的中点,求证:.例2 点是正方体中的中点,求证:的位置关系.本环节设计通过两个例题,完成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应用,使学生掌握运用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证明线面平行的关键,并感悟定理通过线线平行证明线面平行的转化思想,加深对定理的认识.(五)课堂小结知识小结: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方法小结:转化的思想(六)布置作业:分层布置作业,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发展的空间.必做:(1)课本P55页练习(2)练习册选作:尝试写出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四、教学特色说明本节课注重让学生动手“比划"、举实例,使学生在几何直观基础上进行合情推理获得新知.根据学生所举实例追问原因,激发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在此过程中使学生体会立体几何历经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的过程,探索和研究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必修二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与性质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2. 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测试第1题. 已知a αβ=,m βγ=,b γα=,且m α//,求证:a b //.答案:证明:m m m a a b a m b βγααβ=⎫⎫⎪⎪⇒⇒⎬⎬⎪⎪=⇒⎭⎭同理////////.第2题. 已知:b αβ=,a α//,a β//,则a 与b 的位置关系是( ) A.a b //B.a b ⊥ C.a ,b 相交但不垂直 D.a ,b 异面答案:A.第4题. 如图,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11E F 是平面11A C 上的线段,求证:11E F //平面AC .答案:证明:如图,分别在AB 和CD 上截取11AE A E =,11DF D F =,连接1EE ,1FF ,EF .∵长方体1AC 的各个面为矩形,11A E ∴平行且等于AE ,11D F 平行且等于DF ,故四边形11AEE A ,11DFF D 为平行四边形.1EE ∴平行且等于1AA ,1FF 平行且等于1DD . 1AA ∵平行且等于1DD ,1EE ∴平行且等于1FF四边形11EFF E 为平行四边形,11E F EF //.EF ⊂∵平面ABCD ,11E F ⊄平面ABCD ,∴11E F //平面ABCD .第5题. 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BD 的圆心是A ,半径为AB ,BD 是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正方形以AB 所在直线为轴旋转一周.则图中Ⅰ,Ⅱ,Ⅲ三部分旋转所得几何体的体积之比为 . 答案:111∶∶第6题. 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3,平面ABCD 外一点P 到正方形各顶点的距离都是13,M ,N 分别是PA ,DB 上的点,且58PM MA BN ND ==∶∶∶. (1) 求证:直线MN //平面PBC ; (2)(1)答案:证明:连接AN 并延长交BC 于E ,连接PE ,则由AD BC //,得BNNENDAN=.BN PMND MA=∵,NE PM ANMA=∴.MN PE ∴//,又PE ⊂平面PBC ,MN ⊄平面PBC ,∴MN //平面PBC .(2) 解:由13PB BC PC ===,得60PBC ∠=;由58BEBN AD ND ==,知5651388BE =⨯=, 由余弦定理可得918PE =,8713MN PE ==∴.第7题. 如图,已知P 为平行四边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M 为PB 的中点,求证:PD //平面MAC .答案:证明:连接AC 、BD 交点为O ,连接MO 则MO 为BDP △的中位线,∴PD MO //.PD ⊄∵平面MAC ,MO ⊂平面MAC ,∴PD //平面MAC .第8题. 如图,在正方体1ABCD A -BC ,11C D 的中点,求证:EF //答案:证明:如图,取11D B OF ∵平行且等于1112B C ,BE OF ∴平行且等于BE ,则OFEB EF ∴//BO .EF ⊄∵平面11BB D D ,BO ⊂平面11BB D CDAB MPO∴EF //平面11BB D D .第9题. 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 试作出过AC 且与直线1D B 平行的截面, 并说明理由.答案:解:如图,连接DB 交AC 于点O , 取1D D 的中点M ,连接MA ,MC ,则截面MAC 即为所求作的截面.MO ∵为1D DB △的中位线,1D B MO ∴//.1D B ⊄∵平面MAC ,MO ⊂平面MAC ,1D B ∴//平面MAC ,则截面MAC 为过AC 且与直线1D B 平行的截面.第10题. 设a ,b 是异面直线,a ⊂平面α,则 过b 与α平行的平面( ) A.不存在B.有1个C.可能不存在也可能有1个 D.有2个以上答案:C.第11题. 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求证:平面1A BD //平面11CD B .答案:证明:111111B B A AB B D D A A D D⎧⎪⇒⎨⎪⎩ ∥ ∥ ∥⇒四边形11BB D D 是平行四边形 1A1D1B1CABCD1A1D1B1CABCDOM1D1A1C1BABDC⇒ 111111D B DB DB A BD D B A BD⎧⎪⊂⎨⎪⊄⎩平面平面// ⇒111111111D B A BDB C A BD D B B C B⎧⎪⎨⎪=⎩平面同理平面//// ⇒111B CD A BD 平面平面//.第12题. 如图,M 、N 、P 分别为空间四边形ABCD 的边AB ,BC ,CD 上的点,且AM MB CN NB CP PD ==∶∶∶.求证:(1)AC //平面MNP ,BD //平面MNP ; (2)平面MNP 与平面ACD 的交线AC //. 答案:证明:(1)AM CN MN AC MB NBAC MNP AC MNP MN MNP⎫=⇒⎪⎪⊄⇒⎬⎪⊂⎪⎭//平面//平面平面.CN CP PN BD NB PDBD MNP BD MNP PN MNP⎫=⇒⎪⎪⊄⎬⎪⊂⎪⎭//平面//平面平面.(2)MNP ACD PE AC ACD PE AC AC MNP =⎫⎪⊂⇒⎬⎪⎭设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MNP ACD AC 即平面与平面的交线//.第13题. 如图,线段AB ,CD 所在直线是异面直线,E ,F ,G ,H 分别是线段AC ,CB ,BD ,DA 的中点.(1) 求证:EFGH 共面且AB ∥面EFGH ,CD ∥面EFGH ; (2)设P ,Q 分别是AB 和CD 上任意一点,求证:PQ 被平面EFGH 平分.答案:证明:(1)∵E ,F ,G ,H 分别是AC ,CB ,BD ,DA 的中点.,EH CD ∴//,FG CD //,EH FG ∴//.因此,E ,F ,G ,H 共面. CD EH ∵//,CD ⊄平面EFGH ,EH ⊂平面EFGH , CD ∴//平面EFGH .同理AB //平面EFGH .(2)设PQ 平面EFGH =N ,连接PC ,设PCEF M =.PCQ △所在平面平面EFGH =MN ,CQ ∵//平面EFGH ,CQ ⊂平面PCQ ,CQ MN ∴//.EF ∵是ABC △是的中位线, M ∴是PC 的中点,则N 是PQ 的中点,即PQ 被平面EFGH 平分.第14题. 过平面α外的直线l ,作一组平面与α相交,如果所得的交线为a ,b ,c ,…,则这些交线的位置关系为( ) A.都平行B.都相交且一定交于同一点 C.都相交但不一定交于同一点 D.都平行或都交于同一点答案:D.第15题. a,b是两条异面直线,A是不在a,b上的点,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A.过A且平行于a和b的平面可能不存在B.过A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平行于a和bC.过A至少有一个平面平行于a和bD.过A有无数个平面平行于a和b答案:A.第16题. 若空间四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的长分别是8,12,过AB的中点E且平行于BD、AC的截面四边形的周长为.答案:20.第17题. 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为AB,BC,CD,DA上的一点,且EFGH为菱形,若AC//平面=,BD n=,则EFGH,BD//平面EFGH,AC m:.AE BE=答案:m n∶.第18题. 如图,空间四边形ABCD的对棱AD、BC成60的角,且AD BC a==,平行于AD与BC的截面分别交AB、AC、CD、BD于E、F、G、H.(1)求证:四边形EGFH为平行四边形;(2)E在AB的何处时截面EGFH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答案:(1)证明:BC ∵//平面EFGH ,BC ⊂平面ABC , 平面ABC 平面EFGHEF =,BC EF ∴//.同理BC GH //,EF GH ∴//,同理EH FG //,∴四边形EGFH 为平行四边形.(2)解:∵AD 与BC 成60角,∴60HGF ∠=或120,设:AE AB x =,∵EFAEx BCAB==, BC a =,∴EF ax =,由1EH BEx AD AB==-, 得(1)EH a x =-.∴sin 60EFGH S EF EH =⨯⨯四边形3(1)ax a x =⨯-⨯223()2a x x =-+22311()24a x ⎡⎤=--+⎢⎥⎣⎦. 当12x =时,238S a =最大值, 即当E 为AB 的中点时,截面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238a . 第19题. P 为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平面α//平面ABC ,α交线段PA ,PB ,PC 于ABC ''',23PA AA=∶∶'',则AB C ABC S S =△△∶'''.答案:425∶AEBHFDGC第20题.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ABCD 是平行四边形,M ,N 分别是AB ,PC 的中点.求证:MN //平面PAD .答案:证明:如图,取CD 的中点E ,连接NE ,ME∵M ,N 分别是AB ,PC 的中点, NE PD ∴//,ME AD //,可证明NE //平面PAD ,ME //平面PAD . 又NEME E =,∴平面MNE //平面PAD ,又MN ⊂平面MNE ,∴MN //平面PAD .第21题. 已知平面α//平面β,AB ,CD 是夹在两 平行平面间的两条线段,A ,C 在α内,,C 在β 内,点E ,F 分别在AB ,CD 上, 且AE EB CF FD m n ==∶∶∶. 求证:EF //平面α.答案:证明:分AB ,CD 是异面、共面两种情况讨论. (1)当AB ,CD 共面时,如图(a )αβ∵//,AC BD ∴//,连接E ,F .∶∶∵EF α⊄,AC α⊂,∴EF //平面α.(2)当AB ,CD 异面时,如图(b ),过点A 作AH CD // APDMNBCA C E F BDαβ AC EFD αβHGAPDMNBCE交β于点H .在H 上取点G ,使AG GH m n =∶∶,连接EF ,由(1)证明可得GF HD //,又AG GH AE EB =∶∶得EG BH //.∴平面EFG //平面β//平面α.又EF ⊂面EFG ,∴EF //平面α. 第22题. 已知a αβ=,m βγ=,b γα=m α//a b //.答案:证明:m m m a a b a m b βαααβ=⎫⎫⎪⎪⇒⇒⎬⎬⎪⎪=⇒⎭⎭同理////////.第23题. 三棱锥A BCD -中,AB CD a ==,截面MNPQ 与AB 、CD 都平行,则截面MNPQ 的周长是( ). A.4aB.2aC.32a D.周长与截面的位置有关答案:B.第24题. 已知:b αβ=,a α//,a β//,则a 与b 的位置关系是( ). A.a b //B.a b ⊥ C.a 、b 相交但不垂直 D.a 、b 答案:A.第25题. 如图,已知点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所在平面外的一点,E 、F 分别是PA 、BD 上的点且::PE EA BF FD =,求证:EF //平面PBC .答案:证明:连结AF 并延长交BC 于M . 连结PM ,AD BC ∵//,BF MFFD FA=∴, 又由已知PE BF EA FD =,PE MFEA FA=∴.由平面几何知识可得EF //PM , 又EF PBC ⊄,PM ⊂平面PBC ,∴EF //平面PBC .第26题. 如图,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11E F 是平面11A C 上的线段,求证:11E F //平面ABCD .答案:证明:如图,分别在AB 和CD 上截得11AE A E =,11DF D F =,连接1EE ,1FF ,EF .∵长方体1AC 的各个面为矩形,1EE ∴平行且等于1AA ,1FF 平行且等于1DD . 1AA ∵平行且等于1DD ,1EE ∴平行且等于四边形11EFF E 为平行四边形,11E F EF //.EF ⊂∵平面ABCD ,11E F ⊄平面ABCD ,∴11E F //平面ABCD .第27题. 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ABCD1A1D 1B1C 1F1E求证:平面11AB D //平面1C BD .答案:证明:因为1111ABCD A B C D -为正方体, 所以1111D C A B //,1111D C A B =. 又11AB A B //,11AB A B =, 所以11D C AB //,11D C AB =, 所以11D C BA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11D A C B //.由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得1D A //平面1C BD .同理11D B //平面1C BD ,又1111D A D B D =,所以,平面11AB D //平面1C BD .第28题. 已知平面外的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平行于这个平面,求证:另一条也平行于这个平面.如图,已知直线a ,b 平面α,且a b //,a α//,a ,b 都在α外. 求证:b α//.答案:证明:过a 作平面β,使它与平面α相交,交线为c . 因为a α//,a β⊂,c αβ=,所以a c //. 因为a b //, 所以b c //.又因为c α⊂,b α⊄, 所以b α//.αcbaβ第29题. 如图,直线AA',BB',CC'相交于O,AO AO=',Array ='.BO B O=',CO C O求证:ABC//平面ABC'''.答案:提示:容易证明AB AB//''//'',AC AC进而可证平面ABC//平面ABC'''.第30题. 直线a与平面αA.直线a与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平行B.直线a与平面α内两条直线不相交C.直线a与平面α内的任一条直线都不相交D.直线a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平行答案:C.一、选择题1、若α//l,α∈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A在平面α内可作无数条直线与l平行B、过A在平面α内仅可作一条直线与l平行C、过A在平面α内可作两条直线与l平行D、与A的位置有关2、b⋂α,则b与α的关系为()a//,Pa=A、必相交B、必平行C、必在内D、以上均有可能3、αA,过A作与α平行的直线可作()∉A、不存在B、一条C、四条D、无数条4、α//a,b、cα⊂,bb⊥,则有()a//,cA 、 c a //B 、 c a ⊥C 、 a 、c 共面D 、 a 、c 异面,所成角不确定 5、下列四个命题(1)b a //,c b //c a //⇒ (2)b a ⊥,c b ⊥c a //⇒ (3)α//a ,α⊂b b a //⇒(4)b a //,α//b α//a ⇒ 正确有( )个A 、 1B 、 2C 、 3D 、 46、若直线a∥直线b ,且a∥平面α,则b 与a 的位置关系是( )A 、一定平行B 、不平行C 、平行或相交D 、平行或在平面内7、直线a∥平面α,平面α内有n 条直线交于一点,那么这n 条直线中与直线a 平行的( )A 、至少有一条B 、至多有一条C 、有且只有一条D 、不可能有8、若a//b//c , 则经过a 的所有平面中( ) A 、必有一个平面同时经过b 和c B 、必有一个平面经过b 且不经过cC 、必有一个平面经过b 但不一定经过cD 、不存在同时经过b 和c 的平面 二、填空题9、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平行的直线有_________条,如果直线m∥平面,那么在平面内有_________条直线与m 平行10、n ⊂平面α,则m∥n 是m∥α的______条件11、若P 是直线l 外一点,则过P 与l 平行的平面有___________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