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经典题型汇总

合集下载

(完整版)平行线及其判定与性质练习题

(完整版)平行线及其判定与性质练习题

平行线及其判定1、基础知识(1)在同一平面内,______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若直线a与直线b 平行,则记作______.(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______、______.(3)平行公理是:.(4)平行公理的推论是如果两条直线都与______,那么这两条直线也______.即三条直线a、b、c,若a∥b,b∥c,则______.(5)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除平行线定义和平行公理推论外):①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______,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这个判定方法1可简述为:______,两直线平行.②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__ _,那么,这个判定方法2可简述为: ______,______.③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_ _____那么______,这个判定方法3可简述为:2、已知:如图,请分别依据所给出的条件,判定相应的哪两条直线平行?并写出推理的根据.(1)如果∠2=∠3,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2=∠5,那么________。

(______,________)(3)如果∠2+∠1=180°,那么_____。

(________,______)(4)如果∠5=∠3,那么_______。

(_______,________)(5)如果∠4+∠6=180°,那么______.(_______,_____)(6)如果∠6=∠3,那么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3、已知:如图,请分别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并在括号内注明理由.(1)∵∠B=∠3(已知),∴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1=∠D(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A(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B+∠BCE=180°(已知),∴______∥______。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典型例题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典型例题

1.如图,CD 平分/ ECF,/ B=Z ACB,求证:AB // CE.证明:••• CD平分/ ECF,•••/ ECD = Z DCF,•••/ ACB =Z DCF,•••/ ECD = Z ACB,又•••/ B=Z ACB,•••/ B=Z ECD,• AB // CE.2.如图,已知AC丄AE , BD丄BF, Z 1 = 15°, / 2= 15°, AE与BF平行吗?为什么?E F解:AE // BF.理由如下:因为AC丄AE , BD丄BF (已知),所以Z EAC=Z FBD= 90° (垂直的定义).因为Z 1=Z 2 (已知),所以Z EAC+ Z 1=Z FBD+ Z 2 (等式的性质),即Z EAB = Z FBG,所以AE / BF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如图,已知Z ABC=Z ACB, BD平分Z ABC, CE平分Z ACB, F是BC延长线上一点,且Z DBC=Z F,求证:EC / DF .证明:•••/ ABC=Z ACB, BD 平分/ ABC, CE 平分/ ACB,•••/DBC =丄/ABC,/ ECB=-l/ ACB,2 2•••/ DBC = / ECB.•// DBC = / F,•/ ECB=/ F,•EC// DF.4.如图,/ ABC=/ ADC , BF, DE 分别是/ ABC, / ADC 的角平分线,/ 1 = / 2,求证:DC / AB.证明:••• DE、BF分别是/ ABC, / ADC的角平分线, .•./ 3 =丄/ ADC,/ 2 =二/ABC,2 2•••/ ABC =/ ADC,•••/ 1 = / 2,••/ 1 = / 3,•DC // AB.5.如图所示,/ B= 25°,/ D = 42°,/ BCD= 67°,试判断AB和ED的位置关系,理由:如图,过C作CF/ AB ,E•••/ B=25°,•••/BCF=Z B= 25°,•••/ DCF =Z BCD-/ BCF= 42°,又•••/ D= 42°,•••/ DCF =/ D ,•CF// ED,•AB // ED .6.如图,DE平分/ ADC, CE平分/ BCD,且/ 1+ / 2= 90° .试判断AD与B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解:BC / AD .理由如下:•/ DE 平分/ ADC, CE 平分/ BCD,•••/ ADC = 2/ 1,/ BCD = 2/ 2,•// 1+ / 2= 90°,•••/ ADC+ / BCD= 2 (/ 1+ / 2)= 180AC丄BC, EF丄AB , / 1 = / 2.求证: EF //CD.• AD // BC.证明:••• DG 丄BC, AC 丄BC,• / DGB = / ACB= 90° (垂直定义),••• DG // A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Z ACD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 = 7 2,•-Z 1 = 7 DCA,• EF // C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将一副三角板中的两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C按如图方式叠放在一起,友情提示:7 A= 60°,7 D = 30°,7 E=7 B= 45°.(1)①若7 DCB = 45°,则7 ACB的度数为135°.②若7 ACB= 140°,则7 DCE的度数为40°.(2)由(1)猜想7 ACB与7 DC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当7 ACE v 90°且点E在直线AC的上方时,当这两块三角尺有一组边互相平行时,请直接写出7 ACE角度所有可能的值(不必说明理由).解:(1 [①:/ DCE= 45°,7 ACD = 90°•7 ACE = 45°•/7 BCE= 90°•7 ACB = 90°+45 ° = 135°故答案为:135°;②T7 ACB= 140°,7 ECB= 90°•7 ACE = 140°- 90°= 50°•7 DCE = 90°-7 ACE = 90°- 50°= 40°故答案为:40°;(2)猜想:7 ACB+ 7 DCE = 180°理由如下:ACE= 90°-7 DCE又v7 ACB=7 ACE+90°•7 ACB = 90°-7 DCE+90 ° = 180°-7 DCE 即7 ACB+ 7 DCE= 180°;(3) 30°、45理由:当CB// AD 时,/ ACE= 30°;BO 丄AO,E, B0丄AO, / CFB=Z EDO,证明:CF// DO .当EB/ AC 时,/ ACE = 45°.•••/ AED =/ AOB = 90°,•••DE // BO (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 EDO =/ BOD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EDO =/ CFB,•••/ BOD = / CFB,••• CF/ DO (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10.如图,已知/ A=/ C,/ E=/ F,试说明:AD // BC.证明:•••/ E=/ F,•AE // CF,•/A =/ ADF,/ BEF + / DFE = 180°.•••/ A =Z C, •••/ ADF =Z C, ••• AD // BC.•••/ AEF = Z DFE ••• AB // CD ,•••/ BEF + / DFE = 180°.12.如图,AB // CD ,/ B = 70°,/ BCE = 20°,/ CEF = 130°,请判断 AB 与 EF 的 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A BCD解:AB // EF ,理由如下: •/ AB // CD ,• /B =/ BCD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 = 70°,•••/ BCD = 70°,(等量代换) •••/ BCE = 20°,• / ECD = 50°,•/ CEF = 130°,• / E + / DCE = 180°,• EF // CD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 AB // EF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C D/ ACF= 20°,/ EFC= 140°.求证: EF II AD.证明:••• AD II BC,•••/ DAC+ / ACB= 180°,•// DAC = 120°,•••/ ACB = 60°,又•••/ ACF= 20°,•••/ BCF=/ ACB -/ ACF= 40又•••/ EFC= 140°,•••/ BCF+ / EFC= 180°,••• EF II BC,•/ AD II BC,14•完成下列推理过程:已知:如图,/ 1+ / 2= 180°,/ 3 =/ B求证:/ EDG+ / DGC = 180°证明:•••/ 1 + / 2 = 180°(已知)/ 1+ / DFE = 180 °(邻补角定义)•/ 2= / DFE (同角的补角相等)•EF II AB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 / ADE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 3=Z B (已知)•••/ B=Z ADE (等量代换)DE II B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Z EDG + / DGC= 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已知:如图,BE// GF,/ 1 = Z 3,Z DBC= 70°,求/ EDB 的大小.阅读下面的解答过程,并填空(理由或数学式)解:••• BE// GF (已知)•-Z 2=Z 3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 = 7 3 (已知)•Z1=(72 )(等量代换)•DE //(B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7 EDB+ 7 DBC= 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7 EDB = 180°-7 DBC (等式性质)•••7 DBC =(70°)(已知)•7 EDB = 180°- 70°= 110°16•如图,已知:E、F分别是AB和CD上的点,DE、AF分别交BC于点G、H , AB // CD, 7 A =7 D,试说明:(1)AF// ED;(2)7 BED = 7 A;(3)7 1 = 7 2(1)证明:••• AB// CD,•••/ A =Z AFC,•••/A =Z D,•••/ AFC =Z D ,•AF // ED;(2)证明:T AF / ED ,•••/ BED = Z A;(3)证明:T AF / ED ,1 = Z CGD ,又T/ 2=Z CGD ,•••/ 1 = / 2.17•阅读理解,补全证明过程及推理依据.已知:如图,点E在直线DF上,点B在直线AC上,/ 1 = / 2,/ 3 =/ 4.求证/ A=/ F证明:T/ 1 = / 2 (已知)/ 2=/ DGF (对顶角相等)•/ 1 = / DGF (等量代换)•- BD / CE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 / C = 180。

平行线的判定性质题型

平行线的判定性质题型

平行线的判定性质题型平行线的判定性质是几何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直线间的位置关系。

在平面几何中,如果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且永远不相交,那么这两条直线就被称为平行线。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对于解决几何问题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平行线判定性质题型:1. 同位角相等: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且同一侧的内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2. 内错角相等:当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且一个直线上的内角与另一直线上的内角在截线两侧且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3. 同旁内角互补: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且同一侧的两个内角之和等于180度,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4. 平行线等分线段:如果一条直线与另外两条平行线相交,那么它将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等分为相等的两部分。

5.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在一个平行四边形中,对边是平行的,并且对角线互相平分。

6.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连接顶点和对边中点的线段(中位线)与第三边平行。

7. 梯形的中位线:在梯形中,连接两底中点的线段(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长度是两底之差的一半。

8. 平行投影:在平行投影中,平行线在投影后的图像中仍然保持平行。

9. 平行线间的距离: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的任何位置,它们之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10. 平行线与角度:如果两条平行线与第三条直线相交,那么所形成的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这些判定性质题型是解决几何问题的基础,通过掌握这些性质,可以更有效地解决涉及平行线的几何题目。

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性质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以及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来简化问题和求解。

七年级数学下册 5.2平行线及其判定(十大题型)(解析版 )

七年级数学下册 5.2平行线及其判定(十大题型)(解析版 )

七级下册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2平行线及其判定平行线及其表示方法★1、平行线定义: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记作:AB∥CD;记作:a∥b;读作:直线AB平行于直线CD.读作:直线a平行于直线b.【注意】1、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只有两种位置关系:相交和平行.(重合的直线视为一条直线)2、.线段或射线平行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平行线的画法◆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的方法:一“落”把三角尺一边落在已知直线上;二“靠”把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边;三“移”沿直尺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与已知直线重合的边过已知点;四“画”沿三角尺过已知点的边画直线.【注意】1.经过直线上一点不能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2.画线段或射线的平行线是指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平行线.3.借助三角尺画平行线时,必须保持紧靠,否则画出的直线不平行.平行公理及其推论★1、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2、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也就是说:如图,如果b∥a,c∥a,那么b∥c.几何语言:∵b∥a,c∥a,∴b∥c.【注意】1、平行公理的推论中,三条直线可以不在同一个平面内.2、平行公理中强调“直线外一点”,因为若点在直线上,不可能有平行线;“有且只有”强调这样的直线是存在的,也是唯一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平行线的判定:判定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几何语言表示:∵∠2=∠3(已知),∴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几何语言表示:∵∠2=∠4(已知),∴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几何语言表示:∵∠1+∠2=180°(已知),∴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2、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垂直.几何语言表示:直线a,b,c在同一平面内,∵a⊥c,b⊥c,∴a∥b.【注意】三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是前提,没有这个条件结论不一定成立.★3、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1)平行线的定义;(2)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3利用同位角相等说明两直线平行;(4)利用内错角相等说明两直线平行;(5)利用同旁内角互补说明两直线平行;(6)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例题1】(2023秋•埇桥区期中)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能是()A.相交或垂直B.垂直或平行C.平行或相交D.相交或垂直或平行【分析】根据两条直线有一个交点的直线是相交线,没有交点的直线是平行线,可得答案.【解答】解: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一个交点,两条直线相交;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没有交点,两条直线平行,故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两条直线有一个交点的直线是相交线,没有交点的直线是平行线.解题技巧提炼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平行线的概念,牢记平行线的三个条件:①在同一平面内;②不相交;③都是直线,通过与定义进行对比来进行判断.【变式1-1】如图所示,能相交的是,平行的是.(填序号)【分析】根据平行线、相交线的定义,逐项进行判断,即可正确得出结果.【解答】解:①中一条直线,一条射线,不可相交,也不会平行;②中一条直线,一条线段,不可相交,也不会平行;③中一条直线,一条线段,可相交;④中都是线段,不可延长,不可相交,也不平行,⑤中都是直线,延长后不相交,是平行.故答案为:③,⑤.【点评】本题考查平行线和相交线,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直线可以沿两个方向延伸,射线可以沿一个方向延伸,线段不能延伸.【变式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那么它们互相垂直B.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不相交,那么它们互相垂直C.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不相交,那么它们互相平行D.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不垂直,那么它们互相平行【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及垂直、相交的定义判断求解即可.【解答】解: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相交,故A不符合题意;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相交,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故B不符合题意;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不相交,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故C符合题意;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不垂直,它们不一定平行,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垂直、相交等知识,熟练掌握有关定理、定义是解题的关键.【变式1-3】(2022春•莱芜区校级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B.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有且只有一条C.在同一平面内,若直线a∥b,a∥c,则b∥cD.若两条线段不相交,则它们互相平行【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判断,排除错误答案.【解答】解:A、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故错误;B、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有无数条,故错误;C、在同一平面内,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故正确;D、根据平行线的定义知是错误的.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及平行公理,熟练掌握公理和概念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变式1-4】(2022秋•乌鲁木齐期末)如图,在长方体AB CD-EFGH中,与棱EF异面且与平面EFGH 平行的棱是.【分析】与棱EF异面且与平面EFGH平行的棱是:棱AD和棱BC.【解答】解:与棱EF异面且与平面EFGH平行的棱是:棱AD和棱BC.故答案为:棱AD和棱B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与立体图形,熟练掌握平行线与立体图形的特征进行求解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变式1-5】(2022春•沙河市期末)观察如图所示的长方体,与棱AB平行的棱有几条()A.4B.3C.2D.1【分析】根据长方体即平行线的性质解答.【解答】解:图中与AB平行的棱有:EF、CD、GH.共有3条.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定义、长方体的性质.一个长方形的两条对边平行.【变式1-6】在同一平面内,直线l1与l2满足下列关系,写出其对应的位置关系:(1)若l1与l2没有公共点,则l1和l2;(2)若l1与l2只有一个公共点,则l1和l2;(3)若l1与l2有两个公共点,则l1和l2.【分析】(1)结合平行线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2)结合相交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3)结合重合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1)由于l1和l2没有公共点,所以l1和l2平行;(2)由于l1和l2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所以l1和l2相交;(3)由于l1和l2有两个公共点,所以l1和l2重合;故答案为:(1)平行;(2)相交;(3)重合.【点评】本题侧重考查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掌握平行定义是解题关键.【变式1-7】(2022春•赵县月考)在同一平面内,直线a,b相交于P,若a∥c,则b与c的位置关系是.【分析】根据同一平面内,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相交,则必与另一条直线也相交.解答即可.【解答】解:因为a∥c,直线a,b相交,所以直线b与c也有交点;故答案为:相交.【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和相交线,同一平面内,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相交,则必与另一条直线也相交.【例题2】(2022春•梁山县期中)若a、b、c是同一平面内三条不重合的直线,则它们的交点可以有()A.1个或2个或3个B.0个或1个或2个或3个C.1个或2个D.以上都不对【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定义,相交线的定义,可得答案.【解答】解:当三条直线互相平行,交点是个0;当两条直线平行,与第三条直线相交,交点是2个;当三条直线两两相交交于同一点,交点个数是1个;当三条直线两两相交且不交于同一点,交点个数是3个;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分类讨论是解题关键.解题技巧提炼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根据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去讨论求解.【变式2-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重合直线的位置关系可能是()A.垂直或平行B.垂直或相交C.平行或相交D.平行、垂直或相交【分析】同一平面内,直线的位置关系通常有两种:平行或相交;垂直不属于直线的位置关系,它是特殊的相交.【解答】解:平面内的直线有平行或相交两种位置关系.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变式2-2】在同一平面内有三条直线,如果使其中有且只有两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三条直线有且只有个交点.【分析】根据同一平面内直线的位置关系得到第三条直线与另两平行直线相交,再根据直线平行和直线相交的定义即可得到交点的个数.【解答】解:∵在同一平面内有三条直线,如果其中有两条且只有两条相互平行,∴第三条直线与另两平行直线相交,∴它们共有2个交点.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了直线平行的定义: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直线.也考查了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平行,相交.【变式2-3】平面内四条直线共有三个交点,则这四条直线中最多有条平行线.【分析】根据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相交或平行,及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有无数条,由四条直线相互平行,其交点为0个开始分析,然后依次变为三条直线相互平行、两条直线相互平行即可求解.【解答】解:若四条直线相互平行,则没有交点;若四条直线中有三条直线相互平行,则此时恰好有三个交点;若四条直线中有两条直线相互平行,另两条不平行,则此时有三个交点或五个交点;若四条直线中有两条直线相互平行,另两条也平行,但它们之间相互不平行,则此时有四个交点;若四条直线中没有平行线,则此时的交点是一个或四个或六个.综上可知,平面内四条直线共有三个交点,则这四条直线中最多有三条平行线.故答案是:三.【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题目没有明确平面上四条不重合直线的位置关系,需要运用分类讨论思想,从四条直线都是平行线,然后数量上依次递减,直至都不平行,这样可以做到不重不漏,准确找出答案.【变式2-4】平面上不重合的四条直线,可能产生交点的个数为个.【分析】从平行线的角度考虑,先考虑四条直线都平行,再考虑三条、两条直至都不平行,作出草图即可看出.【解答】解:(1)当四条直线平行时,无交点;(2)当三条平行,另一条与这三条不平行时,有三个交点;(3)当两两直线平行时,有4个交点;(4)当有两条直线平行,而另两条不平行时,有5个交点;(5)当四条直线同交于一点时,只有一个交点;(6)当四条直线两两相交,且不过同一点时,有6个交点;(7)当有两条直线平行,而另两条不平行并且交点在平行线上时,有3个交点.故答案为:0,1,3,4,5,6.【点评】本题没有明确平面上四条不重合直线的位置关系,需要运用分类讨论思想,从四条直线都平行线,然后数量上依次递减,直至都不平行,这样可以做到不重不漏,准确找出所有答案;本题对学生要求较高.【例题3】如图,直线a,点B,点C.(1)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几条?(2)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它与过点B的平行线平行吗?【分析】根据平行公理及推论进行解答.【解答】解:(1)如图,过直线a外的一点画直线a的平行线,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直线a平行;(2)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它与过点B的平行线平行.理由如下:如图,∵b∥a,c∥a,∴c∥b.【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公理及推论.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平行公理中要准确理解“有且只有”的含义.从作图的角度说,它是“能但只能画出一条”的意思);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变式3-1】如图中完成下列各题.(1)用直尺在网格中完成:①画出直线AB的一条平行线;②经过C点画直线垂直于CD.(2)用符号表示上面①、②中的平行、垂直关系.【分析】(1)根据AB所在直线,利用AB所在直角三角形得出EF,以及MD⊥CD即可;(2)根据图形得出EF,MD⊥CD,标出字母即可.【解答】解:(1)如图所示:(2)EF∥AB,MC⊥CD.【点评】此题考查了基本作图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平行线以及垂线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变式3-2】如图,已知直线a和直线a外一点A.(1)完成下列画图:过点A画AB⊥a,垂足为点B,画AC∥a;(2)过点A你能画几条直线和a垂直?为什么?过点A你能画几条直线和a平行?为什么?(3)说出直线AC与直线AB的位置关系.【分析】(1)根据要求画出图形即可;(2)过点A有一条直线和直线a垂直,过点A可以画一条直线和a平行.(3)结论:AC⊥AB.【解答】解:(1)直线AB、AC如图所示;(2)过点A有一条直线和直线a垂直,理由: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过点A可以画一条直线和a平行.理由: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3)结论:AC⊥AB.【点评】本题考查复杂作图、垂线、平行线的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变式3-3】作图题:(只保留作图痕迹)如图,在方格纸中,有两条线段AB、BC.利用方格纸完成以下操作:(1)过点A作BC的平行线;(2)过点C作AB的平行线,与(1)中的平行线交于点D;(3)过点B作AB的垂线.【分析】(1)A所在的横线就是满足条件的直线;(2)在直线AD上到A得等于BC的点D,则直线CD即为所求;(3)取AE上D右边的点F,过B,F的直线即为所求.【解答】解:如图,(1)A所在的横线就是满足条件的直线,即AE就是所求;(2)在直线AE上,到A距离是5个格长的点就是D,则CD就是所求与AB平行的直线;(3)取AE上D右边的点F,过B,F作直线,就是所求.【点评】本题考查复杂作图、垂线、平行线的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变式3-4】(2022秋•内乡县期末)如图所示,在∠AOB内有一点P.(1)过P画l1∥OA;(2)过P画l2∥OB;(3)用量角器量一量l1与l2相交的角与∠O的大小有怎样关系?【分析】用两个三角板,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来画平行线,然后用量角器量一量l1与l2相交的角与∠O的关系为:相等或互补.【解答】解:(1)(2)如图所示,(3)l1与l2夹角有两个:∠1,∠2;∠1=∠O,∠2+∠O=180°,所以l1和l2的夹角与∠O相等或互补.【点评】注意∠2与∠O是互补关系,容易漏掉.【例题4】(2022•寻乌县模拟)下面推理正确的是()A.∵a∥b,b∥c,∴c∥d B.∵a∥c,b∥d,∴c∥dC.∵a∥b,a∥c,∴b∥c D.∵a∥b,c∥d,∴a∥c【分析】根据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答案.【解答】解:A、a、c都和b平行,应该推出的是a∥c,而非c∥d,故错误;B、没有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推不出平行,故错误;C、b、c都和a平行,可推出是b∥c,故正确;D、a、c与不同的直线平行,无法推出两者也平行.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重点是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变式4-1】(2022春•丛台区校级期中)如图,过点A画直线l的平行线,能画()A.两条以上B.2条C.1条D.0条【分析】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解答】解:因为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所以如图,过点A画直线l的平行线,能画1条.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公理及推论.平行公理中要准确理解“有且只有”的含义.从作图的角度说,它是“能但只能画出一条”的意思.【变式4-2】(2023春•萨尔图区期中)下面说法正确的个数为()(1)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2)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3)两角之和为180°,这两个角一定邻补角;(4)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条直线一定相交.A.1个B.2个C.3个D.4个【分析】根据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即可判断(1);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即可判断(2);举出反例即可判断(3);根据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平行或相交,即可判断(4).【解答】解: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故(1)正确;只有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故(2)错误;如图:∠ABC=∠DEF=90°,且∠ABC+∠DEF=180°,但是两角不是邻补角,故(3)错误;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条直线一定相交正确,因为不特别指出时,一般认为,两条直线重合就是同一条直线,所以所提出的命题是正确的,故(4)正确.即正确的个数是2个.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公理和推论,邻补角,垂线,平行线等知识点,此题比较典型,但是一道比较容易出错的题目.【变式4-3】(2023春•泸县校级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经过一点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B.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C.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D.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分析】平行线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解答】解:根据平行线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可判断只有D选项正确.【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公理,要熟练掌握.【变式4-4】(2023春•新民市期中)已知a∥b,c∥d,若由此得出b∥d,则直线a和c应满足的位置关系是()A.在同一个平面内B.不相交C.平行或重合D.不在同一个平面内【分析】根据平行推论: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可得答案.【解答】解:当a∥c时,a∥b,c∥d,得b∥d;当a、c重合时,a∥b,c∥d,得b∥d,故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公理及推论,利用了平行推论: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变式4-5】(2022春•和平区校级月考)下列语句正确的有()个①任意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不是相交就是平行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③过两条直线a,b外一点P,画直线c,使c∥a,且c∥b④若直线a∥b,b∥c,则c∥a.A.4B.3C.2D.1【分析】根据同一平面内,任意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相交、平行;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①任意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不是相交就是平行,说法错误,应为根据同一平面内,任意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不是相交就是平行;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说法错误,应为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③过两条直线a,b外一点P,画直线c,使c∥a,且c∥b,说法错误;④若直线a∥b,b∥c,则c∥a,说法正确;【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关键是掌握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变式4-6】(2022春•大荔县期末)如图,已知OM∥a,ON∥a,所以点O、M、N三点共线的理由是.【分析】利用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已知OM∥a,ON∥a,所以点O、M、N三点共线的理由: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故答案为: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公理,正确掌握平行公理是解题关键.【变式4-7】(2022春•海阳市期末)若P,Q是直线AB外不重合的两点,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直线PQ可能与直线AB垂直B.直线PQ可能与直线AB平行C.过点P的直线一定与直线AB相交D.过点Q只能画出一条直线与直线AB平行【分析】根据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以及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即可回答.【解答】解:PQ与直线AB可能平行,也可能垂直,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A、B、D均正确,故C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相交线、垂线的性质,掌握相关定义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变式4-8】如图所示,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三次,则产生的折痕与折痕间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垂直C.平行或垂直D.无法确定【分析】根据平行公理和垂直的定义解答.【解答】解:∵长方形对边平行,∴根据平行公理,前两次折痕互相平行,∵第三次折叠,是把平角折成两个相等的角,∴是90°,与前两次折痕垂直.∴折痕与折痕之间平行或垂直.故选:C.【点评】本题利用平行公理和垂直定义求解,需要熟练掌握.【例题5】(2022春•昭阳区校级月考)如图,把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线b上.若∠1=50°,则当∠2=时,a∥b.【分析】由直角三角板的性质可知∠3=180°﹣∠1﹣90°=40°,当∠2=40°时,∠2=∠3,得出a∥b即可.【解答】解:当∠2=40°时,a∥b;理由如下:如图所示:∵∠1=50°,∴∠3=180°﹣90°﹣50°=40°,当∠2=40°时,∠2=∠3,∴a∥b.故答案为:40°.【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平角的定义;熟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变式5-1】(2022春•洞头区期中)如图,在下列给出的条件中,能判定DF∥BC的是()A.∠B=∠3B.∠1=∠4C.∠1=∠B D.∠B+∠2=180°【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求解即可.【解答】解:∵∠B=∠3,∴AB∥EF,故A不符合题意;∵∠1=∠4,∴AB∥EF,故B不符合题意;∵∠1=∠B,∴DF∥BC,故C符合题意;∵∠B+∠2=180°,∴AB∥EF,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熟记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变式5-2】(2023秋•淮阳区校级期末)如图,木条a,b,c在同一平面内,经测量∠1=115°,要使木条a∥b,则∠2的度数应为()A.65°B.75°C.115°D.165°【分析】根据邻补角互补和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求解即可.【解答】解:∠2的度数应为65°.证明:如图,∵∠1=115°,∴∠3=180°﹣115°=65°,∵∠2=65°,∴∠2=∠3,∴a∥b.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邻补角互补,平行线的判定.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是解题关键.【变式5-3】(2023秋•泾阳县期末)如图,直线AB、CD分别与EF相交于点G、H,已知∠1=70°,∠2=70°,试说明:AB∥CD.【分析】根据对顶角相等得出∠1=∠AGH,进而根据∠2=∠AGH,即可得证.【解答】解:∵∠1=∠AGH,∠1=∠2=70°,∴∠2=∠AGH,∴AB∥CD.【点评】本题考查了对顶角相等,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变式5-4】(2023秋•泰和县期末)如图,CE平分∠ACD,若∠1=30°,∠2=60°,求证:AB∥CD.【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依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证明:∵CE平分∠ACD,∠1=30°,∴∠ACD=2∠1=60°(角平分线定义),∵∠2=60°,(已知),∴∠2=∠ACD(等量代换),∴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变式5-5】(2023春•樟树市期中)将一副三角板拼成如图所示的图形,过点C作CF平分∠DCE交DE于点F.求证:CF∥AB.【分析】根据CF平分∠DCE以及∠DCE=90°即可得出∠FCE=45°,再根据三角形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出∠ABC=∠FCE=45°,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证出结论.【解答】证明:∵CF平分∠DCE,∠DCE=90°,∴∠FCE=12∠DCE=45°.∵△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45°,∴∠ABC=∠FCE,∴CF∥AB.【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找出∠ABC=∠FCE=45°.本题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解决该题型题目时,找出相等(或互补)的角的关键.【变式5-6】(2023秋•靖边县期末)如图,AF与BD相交于点C,∠B=∠ACB,且CD平分∠ECF.试说明:AB∥CE.【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结合对顶角得到∠ECD=∠ACB,则可证明∠B=∠ECD,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即可证明AB∥CE.【解答】证明:因为CD平分∠ECF,所以∠ECD=∠FCD(角平分线的定义).因为∠ACB=∠FCD(对顶角相等),所以∠ECD=∠ACB(等量代换).因为∠B=∠ACB,。

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 例题及练习

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 例题及练习

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一、【基础知识精讲】1、平行线的判定(1)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平行公理的推论: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 (3)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 (4)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5)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6)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3、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二、【例题精讲】专题一:余角、补角、对顶角与三线八角例题1:∠A的余角与∠A的补角互为补角,那么2∠A是()A.直角 B.锐角 C.钝角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活学活用1】如图2-79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4对同位角,2对内错角,4对同旁内角B.4对同位角,2对内错角,2对同旁内角C.6对同位角,4对内错角,4对同旁内角D.6对同位角,4对内错角,2对同旁内角【活学活用2】如图2-8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3和∠5是同位角B.∠4和∠5是同旁内角C.∠2和∠4是对顶角D.∠1和∠2是同位角【活学活用3】如图,直线AB与CD交于点O,OE⊥AB于O,图中∠1与∠2的关系是()A.对顶角B.互余C.互补D相等例题2: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而其中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4倍少30°,那么这两个角分别是_______.【活学活用4】如图,∠AOC +∠DOE +∠BOF = .专题二:平行线的判定例题3:如图,已知∠EFB+∠ADC=180°,且∠1=∠2,试说明DG ∥AB.1 2A BCDF E G【活学活用】1、长方体的每一对棱相互平行,那么这样的平行棱共有 ( )A .9对B .16对 C.18对 D .以上答案都不对2、已知:如图2-96,DE ⊥AO 于E,BO ⊥AO,FC ⊥AB 于C ,∠1=∠2,求证:DO ⊥AB.3、如图2-97,已知:∠1=∠2=,∠3=∠4,∠5=∠6.求证:AD ∥BC.4、如图2—101,若要能使AB ∥ED ,∠B 、∠C 、∠D 应满足什么条件?ABCDOE F5、同一平面内有四条直线a 、b 、c 、d ,若a ∥b ,a ⊥c ,b ⊥d ,则c 、d 的位置关系为( ) A.互相垂直 B .互相平行 C.相交 D .没有确定关系专题三:平行线的性质1、如图,110,ABC ACB BO ∠+∠=、CO 分别平分ABC ∠和,ACB EF ∠过点O 与BC 平行,则BOC ∠= . 2、如图,AB //CD ,BC //DE ,则∠B+∠D = .3、如图,直线AB 与CD 相交于点O ,OB 平分∠DOE .若60DOE ∠=,则∠AOC 的度数是 .4、 如图,175,2120,375∠=∠=∠=,则4∠= .13 425、如图,//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E 、F ,ED 平分BEF ∠,若172∠=,则2∠= .【例题讲解】例1:如图,已知:AD ∥BC, ∠AEF=∠B,求证:AD ∥EF 。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经典题型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经典题型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经典题型1.在三角形ABC中,角B等于角ACB,CD平分角ACB 并交AB于点D,AE与DC平行并交BC延长线于点E。

已知角E等于36度,求角B的度数。

2.在图中,如果AB平行于CD,则角α、β、γ之间的关系是什么?3.在图中,AB平行于CD且CD平行于PN,角ABC等于50度,角CPN等于150度。

求角BCP的度数。

4.在图中,直线AB和CD被直线EF所截。

如果角BMN 等于角DNF且角1等于角2,那么MQ平行于NP。

为什么?5.在图中,将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折叠后,点D和C分别落在D'和C'的位置。

如果角EFB等于65度,则角AED'等于多少度?6.在图中,如果角1等于角2且角C等于角D,则角A等于角F。

为什么?7.在图中,已知角1加角2等于180度,角3等于角B。

试判断角AED和角ACB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8.已知AB平行于CD,分别探讨下列四个图形中角APC和角PAB、角PCD的关系。

从所得四个关系中任选一个并说明理由。

9.在图中,已知角1等于角2,角3等于角4,角5等于角6.证明AD平行于BC。

10.在图中,已知CD垂直于AB于点D,EF垂直于AB于点F,角DGC等于105度,角BCG等于75度。

求角1加角2的度数。

11.在图中,AD垂直于BC于点D,EF垂直于BC于点F,EF交AB于点G,交CA的延长线于点E,且角1等于角2.AD是否平分角BAC?说明理由。

12.在图中,如果AB平行于CD且角1等于角2,则角E等于角F。

为什么?13.在图中,DB平行于FG平行于EC,角ABD等于60度,角ACE等于36度,AP平分角BAC。

求角PAG的度数。

14.在图中,AB平行于CD,角1等于115度,角2等于140度。

求角3的度数。

15.已知:AC平行于DE,DC平行于EF,CD平分角BCD。

证明:EF平分角BED。

16.已知:AB平行于CD,角1等于角B,角2等于角D。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典型例题)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典型例题)

E
B
C
例4.如图,∠A+∠C=1800,∠D=∠E,则AB与EF平行 吗?为什么?
A
B
C
E
D F
解:∵∠A+∠C=1800( 已知 ) ∴AB//CD(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 又∵∠D=∠E( 已知 ) ∴EF//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B//EF( 两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C D F B 2 E 3 A G
1
D 4.如图,若m∥n,∠1 = 105°,则∠2 =( A.55° B.60° C.65° D.75°

1 2
m n
5.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AB,O为 垂足,如果∠EOD = 38°,则∠AOC = 52°,∠COB = 128 。 °
A O C
E D B
6.如图所示,下列推理正确的是(C ) A.∵∠1=∠4,∴BC∥AD B.∵∠2=∠3,∴AB∥CD C.∵AD∥BC,∴∠BCD+∠ADC=180° D.∵∠1+∠2+∠C=180°,∴BC∥AD B A 1 2 4 3 D
1 B C
例7.如图,若AB⊥BC,BC⊥CD,∠1=∠2 求证:BE//CF A
1 证明: ∵AB⊥BC,BC⊥CD( 已知) ∴∠ABC=∠BCD =900(垂直的定义 ) 2 ∵∠1=∠2( 已知 ) E C ∴∠ABC-∠1=∠BCD-∠2(等式的性质) 即∠EBC=∠BCF ∴ BE// CF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 F
例2、如图有一块梯形的玻璃,已知量得 ∠A=115°,∠D=100°,请你想一想, 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各是多少度。
解:∵AD∥BC (已知) ∴ A + B=180°

初三平行线知识点以及经典例题

初三平行线知识点以及经典例题

初三平行线知识点以及经典例题平行线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本文将介绍初三学生需要掌握的平行线的知识点,并提供几个经典例题供大家练。

知识点1. 平行线定义:如果两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且没有交点,那么它们被称为平行线。

平行线可以用符号"// "表示。

平行线定义:如果两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且没有交点,那么它们被称为平行线。

平行线可以用符号"// "表示。

2.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以下是几种判定平行线的方法: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以下是几种判定平行线的方法:- (a) 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且不重合。

- (b) 两条直线之间的对应角相等。

- (c) 一条直线与另一平行线的任意直线交角为180°。

3. 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具有以下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具有以下性质:- (a)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在每个交点处相等。

- (b) 平行线之间的夹角为0°,即平行线之间没有夹角。

- (c) 平行线与同一直线相交的角被称为"同位角",同位角的对应角相等。

经典例题例题1已知AB//CD,AB=6cm,BC=4cm,EF=5cm,求EF的长度。

例题2已知直线l与平行线m及n相交,交角1为120°,求交角2的度数。

例题3已知直线k与平行线p及q相交,交角a为40°,求交角b的度数。

例题4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AB=10cm,BC=6cm,求AD的长度。

以上是初三平行线知识点以及经典例题的介绍。

希望能对初三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线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如图,在△ABC中,∠B=ACB ,CD平分∠ACB交AB于D点,AE∥DC,交BC的延长线于点E,已知∠E=36°,则∠B多少度.
2.如图,AB∥CD∥PN,∠ABC=50°,∠CPN =150°.求∠BCP的度数.
3.如图所示,已知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如果∠BMN=∠DNF,∠1=∠2,
那么MQ∥NP.为什么
4.如图所示,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折叠后,点D,C分别落在D′,C′的位置,
若∠EFB=65°,则∠AED′等于
5.如图,∠1=∠2,∠C=∠D,那么∠A=∠F,为什么
6.如图,已知∠1+∠2=180°,∠3=∠B,试判断∠AED与∠ACB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A
B C E D
7.已知AB ∥CD ,分别探讨下列四个图形中∠APC 和∠PAB 、∠PCD 的关系.(只要求直接写出),并请你从所得关系中任意选出一个说明理由。

8.如图, 已知:∠1=∠2,∠3=∠4,∠5=∠6. 求证: AD ∥BC. 9.如图,已知CD ⊥AB 于D ,EF ⊥AB 于F , ∠DGC=105°,∠BCG=75°,求∠1+∠2的度数.
10.如图,AD ⊥BC 于点D ,EF ⊥BC 于点F ,EF
交AB 于点G ,交CA 的延长线于点E ,且∠1=∠2.AD 平分∠BAC 吗说说你的理由.
11.如图,若AB ∥CD ,∠1=∠2,求∠E 和∠F ,
的关系
12.如图,DB ∥FG ∥EC ,∠ABD =60°,∠ACE =36°,AP 平分∠BAC .求∠PAG 的度数.
A B C D E F 2 3
1 4
5 6 B C A D E F G 2 1 1
2 A
B C D F G E 1 2 A B C D E
F
13.如图,AB∥CD,∠1=115°,∠2=140°,求∠3的度数.
14.已知:如图,AC∥DE,DC∥EF,CD平分
∠BCD.求证:EF平分∠BED.
15.已知:如图,AB∥CD,∠1=∠B,∠2=∠D.求证:BE⊥DE.16.如图,AB
18.如图所示,∠CAD=∠ACB,∠D=90°,EF ⊥CD.试说明:∠AEF=∠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