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作文作为学生书面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教师教学方法及策略的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写作水平。
下面笔者就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谈一些个人的体会和方法。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写作古语云:“好学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小学生对事物的喜爱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许多兴趣都是“引”出来的。
要想让学生乐于作文,首先必须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小学生因为年龄小,大多认为自己的能力、水平有限,写不好作文,缺乏自信心。
所以,教师在批改学生习作时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点滴进步,哪怕学生仅是一个词语用得好、一个句子写得美、一个片段写得好,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产生作文的欲望,为学生营造一种欢乐的写作氛围,促使学生乐学、好学,把写作当作是一种快乐的事情。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所写的反映生活的内容理应也是多彩的。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让学生写一些写人、记事、状物的文章,还要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如果教师规定的条条框框太多,硬要学生写他们不想写、不愿写的东西,就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爱说好动的天性,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激起灵感的火花。
例如在《猜猜我是谁》的游戏中,让学生写出班里某个同学的特征,教师提示可以从外貌、打扮、爱好、性格等几个方面去写,写完后读出自己所写的内容,让其他同学猜猜所写的同学是谁?这个游戏同学们非常感兴趣。
为了使其他同学能猜出自己所写的人,他们都极力地把同学的特征表现出来。
这种方式既生动有趣,又可以让学生学会准确抓住人物特征进行描写,减轻了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增强了写作的信心,从而培养了学生写作的兴趣,促使学生从“要我写”向“我要写”转变。
二、指导学生作文,培养观察能力1.讲读教学,授予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如何去观察人物、动物、植物等。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小学语文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学生语文表达能力的考察,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要注重阶段性、循序渐进,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写作能力,下面就来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一、培养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写作,积极动手实践。
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可以采取一些生动有趣的方式,例如讲故事、情境模拟、小品演出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写作,并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特点制定相应的写作任务,从而激发其写作热情。
二、阶段性教学,从简单到难,循序渐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要注重阶段性,从简单到难,循序渐进,通过分阶段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初步阶段可以从简单的日记、小作文入手,教授学生文体特点、写作技巧等基本知识点和方法;到中级阶段可以引导学生涉及更广泛的话题,逐渐提高其写作表达能力;到高级阶段可以挑战学生写作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掘创造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掘自己的创造力,激发他们的思维敏锐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通过灵活组合和变化,创造出新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语文表达的深度和广度。
四、多样化教学方式,诱发学生进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要多样化教学方式,诱发学生的进步,让他们在写作过程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
例如播放优秀的写作范文、组织讨论、互相批评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写作自信心和能力。
五、科学评价,准确反映学生成果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核心是评价,评价内容要贴近课堂教学,准确反映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成果。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及时肯定和指导,让学生逐步改进和提高。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特点,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同时要通过科学评价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写作动力,进而提高其语文素养和成绩水平。
习作论文:浅谈小学语文中的作文教学

习作论文:浅谈小学语文中的作文教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以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
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深感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与困难。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联系我的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觉得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习作指导生活化,让学生愿写、能写。
1“套话”2”(苏霍姆不用说具有个性,那么学生内部语言的生成,表达能力的提高,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了。
反而会与习作教学目标背道而驰——久而久之,学生对习作便会索然无味,逐渐产生厌作情绪,甚至形成轻微心理障碍,因此,除了选题时要贴近学生外,更主要的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抓拄契机,活化学生的丰富积累,真正达到“我要写”的境界。
这样习作练习才能有可能使学生的内部语言得以生成,表达能力得以提高,学生习作学习生活才有生命的律动,由此看来,激活学生情感,激活学生的积累,这些看似文外的功夫与“习作方法”的指导这种文内功夫同样的重要。
当然激活学生情感也不是件易事,其基本因素必须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师生间必须是零距离,其次激发学生对选题的兴趣,再者便是创设一定的情境。
3、习作方法指导坚持以学定教,让学生能写。
在与学生的座谈中,我了解到好多学生都是凭着感觉走笔,一个环节该写与否,该详与否,全然不知,这无疑给我们教者敲响警钟——习作指导不得法,或者说教师的习作指导学生消化不了,那么,我们应如何进行习作指导呢?在实践中,我初步探索出一种“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以学定教的习作指导策略,建立以评改为中心环节的作文教学模式,学生初写→师生评点习作→互评→自改成互改→誊写→再改……,这样把习作前的观察与构思,拟稿与初步的修改完全放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甚至在校外,置于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完成。
浅谈小学语文叙事作文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叙事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叙事作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还
能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想象力。
下面我就来谈一下小学语文叙事作文的教学。
首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叙事作文,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结构和内
容要素。
例如,叙事作文应该有明确的开头、中间和结尾,情节应该具有连续性和合理性,人物性格应该鲜明等等。
同时,还要让学生通过阅读优秀叙事作文,分析它们的特点和优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审美能力。
其次,老师应该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首先,老师可以让学生学习一些常用
的叙事性词语和句型,并在写作时加以运用。
例如,“一天,……”、“突然,……”、“结果,……”、“一边,一边,……”等等。
其次,老师还应该让学生多写多练,提高
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最后,教师还应该让学生了解一些叙事作文的写作技巧。
例如,要注意写作的节奏和
节制,不能一味追求故事情节的紧凑性而忽略语言的优美和流畅。
同时,要注重描写人物
形象、情感和思想,让人物更加立体、真实。
总之,小学语文叙事作文的教学不仅仅是传授一些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
思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写出优秀的叙事作品。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小学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写话与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这五个领域的学习贯穿于义务教育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写作作为小学生语文素质的整体体现,对其语文水平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反之,写作本身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逻辑思维要求较高,因此写作一直是小学语文的重点和难点。
写作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认知活动,而小学生的感觉、知觉、想象、思维等认知能力的发展尚不成熟,所以写作成为小学生学习过程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写作教学也是小学语文老师常常为之头疼的事情。
中高年级学生习作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对习作的兴趣和主动性,学习习作也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和老师。
大多数小学生没有经常习作的习惯,内容胡编乱造,喜欢编造虚假的事情。
小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还很有限,更多受到教师这个主导因素的影响,小学生习作语言积累的多少离不开教师教学的引导,因此,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出发,更容易发现问题。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习作教学理念落后小学语文教师受传统语文教学观念影响较大,习作教学观念比较陈旧,教学手段形式化。
大多数的教师并不清楚习作教学的真正意义何在,学生也就不明白“写作是为了什么”,认为写作是作业的一部分,是为了考试。
有些教师认为,写作素养是日积月累形成的,写作规律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导学生背诵一些优美词句与格言运用到写作中,但小学生受限于年龄与理解水平并不能灵活运用。
受功利主义教育观念影响,教师仍然注重考试结果,急功近利,只注重结果的好坏而忽略习作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
(二)习作教学模式单一时至今日,习作教学中“一言堂”“一刀切”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师开展习作训练的方式既单一又僵化。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a00aadcc1c708a1284a4477.png)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
实践证明,课堂上,单纯依靠教师的讲座和语言描述,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进行一定的思维创意,恐怕很难奏效。
好多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往往怕作文,把作文当作苦差事,你忙,如何在习作指导中,让学生通过这一难关,我想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开拓学生写作思路,为学生习作开辟自由想象的空间和累计语言,丰富想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较好方法!一、引导观察,积累素材观察使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
如果学生对周围的事物缺乏认识,硬要他们去表达,去反应时不可能的。
对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
只有认真的细致的观察,才能对食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
以往的作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首先是缺乏对观察的指导与重视。
因此作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教授给学生观察的方式方法,并启迪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自觉探究者和发现者,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例如我们让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时,就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入手,战火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水果的形状、颜色和大小,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其方法有三:1、看一看:课堂上我们积极引导学生仔仔细细的观察自己带来的水果是什么颜色,它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
2、闻一闻、尝一尝:让学生知道,光凭眼睛看事物,是了解不全面的。
闻一闻,亲口尝一尝,品味一下他的酸、甜、苦、辣如何,使学生更加全面的把握这些水果的特点。
3、摸一摸:大千世界水果品种繁多,他们的外表也不尽相同。
课堂上我们引导学生用手摸一摸自己喜欢吃的水果,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这种水果的了解。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懂得了观察水果不仅要仔细看一看,还要闻一闻、尝一尝、摸一摸,这样才能全面的把握他在颜色、形状、味道、吃法等方面的特点,使学生对水果有更深入的了解。
这种方法不但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亲身实践学会观察的方法,而且能够养成仔细观察事物的好习惯,了解观察的重要性。
浅谈如何做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浅谈如何做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5 5 6 0 0 贵 州省水城 县 阿 戛镇马 场 小学
小 学是学生接 受正规教育 的开始 ,小学 阶段的学 习对 学生今后 的人生有 着深远 的影响,其中语文作文的教学可 以帮助学 生在感悟 文字的同时,提高 自 己的表达 能力。本文将就小学语文教学 的现状 以及如何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 提 出一些想法 。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的现状 ( 一 )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 小学 生年龄还 小,知识水平有 限,然而作 文对学生 的识 字水平 以及语言 组织 能力 等方 面有较高的要求,小学生难免会觉得写作 是困难的,逐渐对写作 失去 了信心 , 更谈 不上乐趣了,久而久之,小学生写作难 已经成为 了普遍现象 。 因此 ,老师要积极 引导,逐步培养学 生对写作 的兴趣 。 ( 二 )学生缺乏必要 的写作素材 在 写作文 的时候 ,小学生通 常会无从下 笔,想 了很久 也不知道 怎么写, 究其原 因是 因为学生没有写作的素材。学生 的联想能力和发 散思维的能力较为 缺乏 ,即使是他们 看到的、听到的或者经历过 的事情 ,也不懂 得如 何变成写作 素材 。对于一些偏 离生活的写作题 目,学生甚至无话可 说,无话可写。所 以, 培养我们要注重 小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 ,帮助学生丰富 自己的素材 库,真正做 到有话可说 ,有话可写 。 ( 三 )学生对语文作文 的学习不够重视 语文教 学是我 国小学教育体系 中的重要部 分,其中小 学语文作文教 学的 开设可 以帮助小学 生在 已有 的学习基础上,不断提高 自己理解 、运用 以及 表达 语言文字 的能力 。此 外,通 过语文作文教学的开展也可 以帮助 学生学习其他的 专业课知识 。因此 ,在 小学 阶段我们要特 别重视语文作文 的教 学,尽可 能的对 学生进行专 门的作 文训练,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的目的。但是,许 多学校的语文作文教学开展的并不顺利, 部分学生对语文作文 的重视程度不高 , 没有积极的作文学 习态度 , 在语言的运用 、 理解 以及表达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 没有养成 良好的作文 习惯 。 ( 四 )老师没能充分发挥 自己的引导作用 对于小学生而言 , 写作文是 一个 比较 困难 的环节 ,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 在实际教学中 ,老师要 帮助 学生认真分析每一个作文题 目做 ,积极 引导小学生 的写作态度 ,让他们把 写作 当成一种乐趣。对于语文基础差 ,写作 能力 不足的 学生,老师要特别 的关注 ,及 时的与学生交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 的学习观 , 绝对不要放弃写作 。 =、提高小学疆文作文教学水平的几点建议 ( 一)积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 对 周围的新鲜 事物充满好 奇, 如果学生对写作感兴趣的话 , 将会 摆脱写作难的 困扰 ,最终 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兴趣是学生学 习的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

浅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素养的构建中,作文素质是基础性与实践性极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素质教育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它既是小学生语文学习活动中的重点,也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一大难点。
为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学生作文素质的培养放在首位,切实有效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得到落实。
教学中,我遵循学生知识结构,以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创新精神为出发点,不断实践着、探索着。
以下就作文教学的一些思路,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认识观的培养是作文素质形成的基础作文是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一种能动认识活动。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这是众多文论家的共识。
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也要立足生活,以写实作文为起点,夯实写作基础。
而写实作文的一个关键涉及到学生认识观的问题,即学生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现象有没有客观的认识能力和评价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作文素质的提高程度和发展方向。
小学生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只局限于表象,认识能力也是肤浅的。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写人记事要求学生抓住“有意义”的内容,从这一选材方向看,初涉作文的小学生是很难做好的,往往容易偏离。
在一次以《记一件有意义的事》为题的作文训练中,一个学生写自己看过的电影《小兵张嘎》后,立志要学习少年英雄张嘎,做一个勇敢的好少年。
一天,同班的一位同学欺负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便挺身而出,以一勇敢者的身份给欺负小朋友的同学一阵拳打脚踢。
从常理上看,帮助弱小是人皆称颂的,但由于认识观的不成熟,这位学生竟误把对同学的“痛打”当成了英雄举动,写进作文中。
为此,作为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念,要把学生认识观的培养纳入教学议程,设专题讲座,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修养和认识观的教育,正确引导学生客观地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分辨社会上的假、恶、丑,使学生在系统的教育中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提高思想认识,为作文教学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让学生有分辨是非能力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
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
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
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
也是内容空洞。
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马头牛嘴对不上。
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
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
一,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
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
例如,教师要带领我们的小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以拓展思维领域法国雕塑家罗丹语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
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
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
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
以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二,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
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
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
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
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
”(《漫谈文艺创作》)。
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
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
“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
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
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
当然,在对学生进行范文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应教育学生避免机械地照搬照抄。
仿写是指仿其文(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范文布局、格式、结构、写作思路),仿其法(仿范文观察方法、思路方法)。
学生经过反复多次的仿写练习,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就要鼓励他们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题材,发展求异思维。
如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材表现同一中心的题材内容安排可“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还可按“顺序”、“插叙”、“倒叙”去进行一题多练。
先扶后放,从仿到创,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三,注重平时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句、精彩片段等。
(一)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
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二)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昕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
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柬地表达出来。
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
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四,及时修改作文,加快思想交流
学生辛辛苦苦写好作文后,总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许,在很短的时间内,印象很深,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很容易接受,让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或别人的,或轮流交换互阅等。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目标,要求学生能写出他们的真情实感,用通顺的语句、清楚的层次、鲜明的观点,恰如其分地记叙见闻、写景状物、说明事物、发表意见,此时,若再重新习作一次,就能上一个等级,这无疑提高了作文水平。
五,培养学生的自我修改的能力
丁有宽老师主编的小学语文教材是以培养和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中心,以培养自学自得、自作自改的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大面积提高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为目的。
这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体现,指出了作文的能力培训的一条途径。
“自改”作文,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又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在多年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笔者一直尝试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
学生把自己的作文看几遍,通读几遍后,看它是否顺口,以发现错漏之处,并自
己进行修改,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头痛于作文的学生,则是作文还提不起他们的兴趣。
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
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逐步使他们乐写。
以上几点,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只要我们切实抓好各个环节,努力创造条件,在实践中加强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