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回归概述

合集下载

中概股回归方式探析

中概股回归方式探析

大众商务中概股回归方式探析姚 策(河北金融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摘 要:基于当前全球经济争端加剧的大背景,中概股退市风险加大,回归需求增长。

中概股回归方式主要有私有化退市后重新上市、借壳上市、香港二次上市及CDR四种,通过梳理不同回归方式的优缺点,探讨不同中概股回归的最佳方式,并向监管层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概股回归;二次上市;CDR;科创板2020年12月18日,美国颁布了《外国投资者问责法案》,根据这一法案规定,未来三年无法满足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管理委员会(PCAOB)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要求的中概股,将面临强制退市;另外根据PCAOB官网披露的名单,不满足其要求的公司覆盖了约90%的中概股。

大量中概股开启了回归之路,不同的企业根据其企业性质、市值、上市成本及不同市场的要求标准,选择了不同的回归方式。

如京东完成了在香港的二次上市、58同城选择私有化退市、九号智能是国内首家以CDR回归科创板的公司,预计未来三年中概股将出现新一轮的回归潮。

一、文献研究关于中概股回归路径的研究,有些学者对上市公司私有化退市路径的分析,其将私有化阶段的退市方式分为上市公司收购、上市公司合并、股票合并和资产出售这四类。

对于再上市阶段,目前主要包括直接 IPO、借壳上市、挂牌新三板以及分拆上市这几种方式。

有些学者通过对中概股回归的路径进行总结,发现借壳上市是中概股回归的主流方式。

有些学者对某酒店回归的案例进行研究,发现了一条全新的回归路径,即将私有化、再上市和并购重组合成一步完成,使其具有规避风险、降低成本和减少耗时三方面的优势。

有些学者研究了中概股在海外退市后,提出在 A 股上市有三种方法,分别是 IPO 整体上市、借壳上市及分拆上市。

有些学者研究发现大市值中概股更倾向回归香港二次上市,中小市值中概股则倾向回归A股市场。

二、在美上市中概股概况截至2020年12月,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有267家,总市值约为2.3万亿美元,未回归二次上市的中概股约为8300亿美元。

一文读懂中概股回归的原因

一文读懂中概股回归的原因

.一文读懂中概股回归的原因2015年上半年,A股的牛市盛宴点燃了中概股回归的热情,创造了一个个股市神话,仅在2015年就有近30家企业开启回归A股的进程。

中概股为什么要选择回归?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风云资本创始合伙人从专业角度,阐述了中概股回归的主要因素。

海外上市,估值不如境内大多数中概股不惜成本退出海外市场,回归A股的重要动力,即利用境内外市场之间的价差,通过改变上市地点的方式来提升市值。

换个角度来说,就是公司回到境内上市,其市值可能会提升几倍甚至十倍以上。

公司回归A股以后,市值随即大幅度提高,公司原股东收益极为丰厚。

在海外市场,不容易进行再融资不少中概股早期不符合在境内上市的条件,便转道海外,很快就得以IPO(首次公开募股),但在企业扩张时往往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即再融资障碍,因此不得不把眼光转移到境内。

境外市场监管严,舆论监督盛行,部分企业感到难以适应有些中概股在遭遇到海外监管机构聆讯及调查后,经过多方面的考虑,决定退出海外市场回归A股。

这种情况下,回归原因可以归纳为境内外监管标准不同。

但更深一步说,情况并不是这样简单。

如果只是因为境内市场监管相对宽松,境内也许早已加强监管,而不是敞开大门让这些不容于海外监管环境的中概股任意回归。

总之,中概股中出现回归潮,原因错综复杂。

问题在于,这些原因是否真的决定中概股必须要回归呢?不可否认,回归有利于部分企业价值得到更进一步地体现,并且通过再融资获取进一步发展的契机。

也许,就某个被借壳的公司来说,中概股回归还会带来相应的炒作机会,但就整个市场而言,其所形成的冲击不可小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精品。

中概股回归的动因及效果分析一一以奇虎360为例

中概股回归的动因及效果分析一一以奇虎360为例

中概股回归的动因及效果分析一一以奇虎360为例随着中概股回归趋势的加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互联网公司选择回归中国市场,其中以奇虎360为例可以分析中概股回归的动因及效果。

动因:1. 政策环境的变化:随着中国互联网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国政府开始加强对互联网企业的监管,要求上市公司回归中国市场进行备案和审查。

这种政策环境的变化成为中概股回归的一个重要动因。

2. 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增加: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面临着跨国监管、审查和诉讼等风险和不确定性。

与此国外投资者对中概股的投资需求也出现波动。

为了降低风险和不确定性,一些中概股选择回归中国市场。

3. 国内市场的发展机遇:中国互联网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领域。

中概股回归可以更好地抓住这些发展机遇,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和用户。

效果:1. 提升公司的估值和融资能力:回归中国市场后,中概股可以更好地融入国内资本市场,吸引更多国内投资者关注和资金支持。

这将有助于提升公司的估值和融资能力,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更充足的资金支持。

2. 提高公司的治理和透明度:回归中国市场后,中概股需要符合中国证券监管机构的规定和要求,接受更严格的监管和审查。

这将推动公司加强治理和透明度,并提高公司的财务报告的可信度,提升公司的信誉。

3. 提升公司的品牌价值和市场地位:回归中国市场后,中概股可以更好地融入国内市场,与国内竞争对手展开竞争。

这将有助于提升公司的品牌价值和市场地位,增加公司的市场份额和用户粘性。

4. 优化公司的资本结构和股权分配:回归中国市场后,中概股可以更好地优化公司的资本结构和股权分配,提高股东权益和公司整体的价值。

这对于公司的长期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中概股回归的动因主要是由政策环境的变化、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增加以及国内市场的发展机遇等因素导致的。

中概股回归后的效果包括提升公司的估值和融资能力、提高公司的治理和透明度、提升公司的品牌价值和市场地位,以及优化公司的资本结构和股权分配等。

中概股回归:一场暴利的游戏 越无能越赚钱

中概股回归:一场暴利的游戏  越无能越赚钱

中概股回归:一场暴利的游戏越无能越赚钱作者:邱伟来源:《中国商人》2016年第06期炒特殊小白菜的赌徒们更不能放弃这个机会,因为这些烂白菜未来可是有可能要变成价格超高的特殊小白菜的。

于是壳股烂股们涨疯了。

烂股与小票齐飞,举牌共传言一色。

中概股回归这档事,本质是跨市场套利。

就像不同的菜市场卖白菜,纽约的白菜1块钱一斤,北京的白菜5块钱一斤,把白菜从纽约菜市场收购,打包空运到北京去卖,就是跨市场套利。

当然,把白菜从纽约空运到北京,是需要花成本的,包括运输在内的各项成本要显著地低于4元每斤,套利这件事才值得干。

假如各项成本是0.5元/斤,中间的套利者就能获得3.5元/斤的超额套利利润。

玩中概股回归的主要玩家们,干的就是这种事。

他们从美国把中概股的股票买了,再拿到中国重新卖一轮,挣的就是差价。

史玉柱把巨人网络折腾回来,借壳世纪游轮,即使经历了股灾轮回,目前的价格也是三倍以上。

最牛当属江南春,他把分众传媒买回来,再借壳七喜控股,即使股灾后的今天,卖价居然也是美国买价的七倍!为什么美国和中国两个国家的白菜价格不一样?说白了就是供求关系不一样:美国菜多人少,菜是敞开了卖,价格自然便宜;中国则菜少人多,菜价当然奇高,且市场中流行利用一些小白菜品种进行赌博的游戏。

某些小品种白菜的价格在天上飘,赌徒们却在市场中买来卖去,赌得不亦乐乎,既然都是这么赌着玩,谁也不会短期在意价格离谱不离谱。

管中国菜市场的证监会本来想,既然需求大,就采取注册制吧,增加市场上的白菜数量,顺便搞个战略新兴板,批量供应赌徒们喜欢的特殊小白菜。

战略新兴板着实刺激了中概股们的神经:这等于在美国买了白菜,不用考虑在中国哪个白菜摊上卖的问题,随来随卖。

这还不赶快在美国都买了?一时间,中概股们基本都发出了私有化方案。

不曾想,因为市场管理者肖老大清理赌资配资的问题,在去年年中引发了一轮白菜抛售潮,为了维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国家队也无奈为维持价格,大量吃进了不少白菜。

中概股回归路径及选择

中概股回归路径及选择

中概股回归路径及选择中概股回归路径及选择近年来,许多中国互联网公司选择在海外上市,以融资并扩大其全球市场份额。

这些中国概念股(中概股)通过在美国或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融资,吸引了许多国际投资者的关注。

然而,随着中美关系紧张和监管环境的变化,中概股回归中国市场的问题逐渐成为热点话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概股回归路径以及企业在面临中概股回归时的选择。

一、中概股回归路径1. A+H股回归模式A+H股回归模式是目前中概股回归的主要模式之一。

该模式通过发行中国境内的A股,让公司回归中国市场。

回归后,公司将在中国境内和中国境外两个交易所同步上市。

这种模式带来了多重利好,使得公司能够充分利用国内市场的潜力,并通过新投资者群体增加流动性。

不过,此模式存在着一定的技术性难题和财务制度差异的问题,需要公司进行认真研究和筹备。

2. 科创板回归模式科创板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新兴板块,旨在为科技创新型公司提供更加便利和灵活的上市条件。

对于互联网、科技等高成长企业来说,回归科创板成为一种吸引人的选择。

科创板上市要求较低,审查时间和程序相对简化,使得中概股公司更容易回归中国市场。

此外,科创板还提供了便利的融资环境和高估值培育的机会。

3. 二次上市回归模式除了在中国市场上市外,中概股还可以选择通过二次上市的方式回归中国市场。

近年来,香港联交所推出了“同股同权”规定,允许新经济公司采用双重结构上市模式。

这种模式允许公司在中国内地上市前,通过香港市场进行二次上市。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公司可以在香港市场吸引国际投资者和更高估值,同时在中国内地获得更多业务关联性和合规性。

二、中概股回归选择中概股回归路径的选择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至关重要。

在做出决策之前,公司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 公司目标与发展阶段公司的目标和发展阶段是决定回归路径的重要因素。

如果公司的主要目标是扩大市场份额和进一步提高估值,那么选择二次上市可能更为合适。

如果公司处于科技创新阶段,那么回归科创板可能更为适宜。

中概股归来

中概股归来

2010年,华尔街迎来了名副其实的中国年,赴美挂牌上市的中国企业合计超过了40家,新生代的中国企业再一次成群结队地叩响全球最发达资本市场的大门,完成自身的蜕变与升华。

“去纽交所敲钟”“去纳斯达海外53中概股归来文/ 张逸辰克敲钟”成为当年创投圈最时尚高端的话题。

风水轮流转,五年之后,趋之若鹜排队赴美上市的企业今天又大多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私有化和回归A 股,真是“此一时,彼一时”也。

赴美上市的魅惑中美建交后,经贸往来日益平凡。

两个大国之间的默契促成了中国第一家赴美上市的企业——广深铁路。

1996年,广深铁路在H股挂牌,一个月后,其ADR(美国存托凭证)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这家企业经营着从广州到深圳的四线一级铁路干线,享有铁路运输的垄断资源,它盈利颇丰只因其手握得天独厚的定价权:广深线的票价为全国其他地方同类动车票价的3倍,广深铁路也因此被称为全国最贵的铁路。

广深铁路成功登陆纽交所,一下子就成了第一个摸着石头成功过河的人。

紧接着,有着类似垄断权力、渴望融资的同时又被冀望于完成某种政治使命的国企陆陆续续照搬了港股+美股ADR的模式。

这些企业中包括三大电信运营商、中国人寿等14家大型国企。

在那个年代里,股票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吸引着无数民众为之疯狂,而如果一家公司的股票能够去全世界的金融圣地——华尔街发行,那更是了不起的成就。

先驱们便是这样从无到有走出了一条道路,也为后来中国企业的大规模迁徙奠定了基础。

IPO暂停前,A股史上共有八次IPO暂停中国企业不远万里去到制度不同、语言不通、金融环境迥异的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上市,肯定不会只是为了面子好看。

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美股上市门槛较低,对于亟需融资发展的高科技和创业企业来说,国内上市的条件太苛刻。

(图1)除去财务要求之外,A股的上市定价亦受到一些限制。

据业内人士透露,投行圈内有个默契:向监管层上报发行方案时,发行市盈率最好不要超过23倍。

23倍也不是监管层划定的,而是投行圈里互相交流心得,担心发行价报高了,拿批文会不顺利。

中概股回归的动因及路径研究

中概股回归的动因及路径研究

中概股回归的动因及路径研究中概股回归指的是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选择回归A股市场的过程。

近年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改革,越来越多的中概股开始选择回归,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动因和路径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动因中概股回归的动因有多方面,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中国资本市场改革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快,市场开放度不断提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概股回归。

例如,2018年6月正式实施的MSCI指数将A股纳入全球基准指数,为中概股回归提供了更好的市场环境。

2. 国内投资者热情高涨近年来,国内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也水涨船高,投资者对中概股的关注度和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中概股回归,一方面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投资的风险。

3. 国内资本市场竞争加剧国内资本市场竞争加剧,各家证券公司都在积极争取中概股回归的业务。

回归企业也会考虑不同券商之间提供的服务和条件,选择最优方案。

4. 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不稳定,一些国家对中国企业的投资也存在一些限制和限制。

中概股回归可以为中国企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保障。

二、路径1. 简单回归简单回归指的是中概股直接通过向中国国内证券交易所申请IPO进行回归。

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简单、快捷,但需要回归企业自行处理好原有资产和股权的转移问题。

2. 签约回归签约回归指的是中概股通过签署收购协议或借壳上市的方式回归。

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快速解决股权转移问题,且可以在回归后得到更好的融资渠道和更广泛的投资者群体。

3. 双重上市双重上市指的是中概股在原有海外上市的基础上,再向中国国内证券交易所申请上市的方式。

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兼顾两个市场的融资渠道和投资者群体,但需要解决不同市场监管规则的问题。

总之,中概股回归的动因和路径多种多样,需要回归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方式。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完善,中概股回归也将会进一步加速。

中概股回归的动因及效果分析一一以奇虎360为例

中概股回归的动因及效果分析一一以奇虎360为例
3. 结论
3.1 中概股回归的意义
中概股回归的意义在于促进了中国公司回归A股市场,为国内投资者提供更多投资选择,并丰富了A股市场的品种。这对于促进A股市场的国际化和多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概股回归也有助于提升A股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吸引更多外国投资者参与中国资本市场。
中概股回归也有助于强化监管和规范市场秩序。回归后的中概股需要符合国内监管要求,同时也需要适应国内投资者的需求和关注点,这有助于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信息披露透明度。这将有助于进一步规范A股市场,增强市场的健康发展。中概股回归也有利于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形象和声誉,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支持。
1.2 问题提出
中概股回归是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一大热点话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变化和中国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中概股回归的动因是什么呢?中概股回归又会带来怎样的效果呢?本文将以奇虎360为例,对中概股回归的动因及效果进行深入分析。
问题提出:中概股回归的背景下,中国企业选择回归A股市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种回归对中国资本市场和国际资本市场有何影响?中概股回归是否会给投资者带来更多选择和机会?中概股回归是否能够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形象?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分析。
中概股回归的动因及效果分析一一以奇虎36在境外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公司选择回归国内A股市场进行交易。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国内投资者对科技类企业的需求增加,越来越多的中概股公司选择回归A股市场。回归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09年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支持在境外证券市场上市中小板上市公司回国内证券市场上市的指导意见》的文件,为中概股回归提供了政策支持。
2.2 以奇虎360为例分析动因
奇虎360作为中国知名互联网企业之一,其回归A股市场的动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概股回归一,概念股概念股是指具有某种特别内涵的股票,而这一内涵通常会被当作一种选股和炒作题材,成为股市的热点。

其有具体的名称、事物、题材等,例如金融股、地产股、资产重组股、券商股、奥运题材股、保险股,期货概念等都称之为概念股。

简单来说概念股就是对股票所在的行业经营业绩增长的提前炒作。

二.中国概念股中国概念股就是外资因为看好中国经济成长而对所有在海外上市的中国股票的称呼。

也有称中国概念股是“就是为了使人相信其谎言而编造的一切谎言”。

概念股是与业绩股相对而言的。

业绩股需要有良好的业绩支撑。

概念股则是依靠某一种题材比如资产重组概念,三通概念等支撑价格。

中国概念股是相对于海外市场来说的,同一个公司可以在不同的股票市场分别上市,所以,某些中国概念股公司是可能在国内同时上市的。

美国接受中国概念股的原因主要是中国的庞大市场的影响,是相当于投资中国公司,但这个原因主要是资本的利益取向,为了追求更高的投资回报,和政治无关。

中国概念股就是在国外上市的中国注册的公司,或虽在国外注册但业务和关系在大陆的公司的股票。

现在也有沪深中国概念股一说,指沪深上市的股票名带“中国”字的股票,如中国化学、中国神化、中国国贸等。

三、中概股回归1.中概股回归原因:6-7月是中概股回归最火热的两个月,当前有18价科技类中概股宣布私有化要约包括陌陌,空中网,中星微,人人等。

在A股市场的火爆以及国内政策的推动下,加上中概股在国外不受待见,越来越多的在美国上市公司的中国科技企业寻求私有化和退市,相当一部分意图转回A股市场。

1)A股的计算机公司估值普遍高于中概股。

以经历大跌之后的数据来看,以A股计算机,中概念股的PE分布来看,尽管A股最近经历了一次历史罕见的大调整,但是A股计算机板块里面仍然有超过70%的公司的市盈率是超过100倍的,而同期,中概股里超过40%的公司的PE是在10-20倍之间。

A股计算机板块股指区间最低的是30-40倍,并且只有不到3%的企业是出于这个区间,但是同期每股最低的估值区间是0-10倍,超过10%的公司出于这个区间。

2)A股公司市值整体高于中概股。

从总市值来看,A股有接近70%的公司处在10-50亿美元的区间内,其他的都在1-10亿美元之间,而美股则大部分都在1-10亿美元区间。

美股有接近10%的公司超过100亿美元,比如体量大的中国科技公司BAT都在美股和港股上市,而A股只有一家公司体量大于100亿美元市值。

3)从历史案例来看,回归A股后的中概股估值远超回归A股前。

上市公司私有化是资本市场中的一种特殊并购操作,通常是由控股股东或/及其关联方通过借贷融资或股权融资的方式,收购其未持有的流通股股份,减少公司股东数量,最终达到退市的目的。

2.中概股回归方式通常情况下,中概公司回归A股的方式有以下三种路径。

一是“私有化退市+独立上市”;二是“私有化退市+借壳上市”;三是A股公司收购境外公司部分股权。

为避开回归门槛高和回归进程费时等阻碍,目前中概公司主要选择第二种路径回归国内资本市场。

但是要想回归A股,仅仅企业退市和私有化不行,还要拆除VIE架构。

拆除VIE架构的具体做法是:先找一个国内的机构接盘国外美元基金的股份,或者这个美元基金把股份转让给其在中国设立的人民币基金,业内人士称为“镜面反射”。

过去做这种镜面反射操作,要经过中国商务部和外汇管理部门的审批,程序繁琐。

如今,在简政放权和鼓励优质互联网公司境内上市的大背景下,相关程序有所简化。

3.中概股回归-私有化所谓私有化(Privatition),是指由上市公司大股东作为收购建议者所发动的收购活动,目的是要全数买回小股东手上的股份,买回后撤销这间公司的上市资格,变为大股东本身的私人公司。

是资本市场一类特殊的并购操作;与其他并购操作的最大区别,就是它的目标是令被收购上市公司除牌,由公众公司变为私人公司。

当一家公司登记的权益证券持有人不足300人,或者从纳斯达克等市场退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即认定该公司实现了私有化。

私有化以后,公司可以不再按照SEC的要求来做定期信息披露,企业的法律咨询费用、审计费用都可以适当减少,而公司高层和大股东施展动作也可以少了阻碍。

当市值不能准确反映公司的价值时,私有化可以让公司行为不再以股价为中心,而是依据现金流等因素来做出决策,可以提高公司在股市外其他市场的融资能力,公司治理会更加灵活。

公司可以致力于长期目标,而不是常常为短期符合市场预期而烦恼。

公众监管少了,一些敏感信息也可以不必要披露。

1)私有化要约是中概股回归A股的必经之路,将带来可观的套利空间。

私有化,是资本市场一类特殊的并购操作;与其他并购操作的最大区别,它的目标是令被收购上市公司除牌,由公众公司变为私人公司。

实质就是大股东作为收购建议者所发动的收购活动,目的是要全数买回小股东手上的股份,最终使这家公司退市成为大股东的私人公司。

上市公司私有化是资本市场中的一种特殊并购操作,通常是由控股股东或/及其关联方通过借贷融资或股权融资的方式,收购其未持有的流通股股份,减少公司股东数量,最终达到退市的目的。

2)中概股私有化原因:(1)公司战略、架构的调整与重构盛大的私有化后,陈天桥将有更多时间思考盛大未来。

陈天桥一直希望构建娱乐帝国,摆脱对单一网游业务的依赖,但多年来整合收购的公司,业绩并不理想,包括盛大文学、酷6等都在持续亏损,反而需要游戏业务不断输血。

而作为上市公司,盛大面临着来自美国资本市场巨大的业绩压力。

一方面,盛大文学、酷6网已有业务亏损持续放大,另一方面,新启动业务前期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作支撑,因此盛大需要游戏业务不断向这些业务输血。

由此带来的结果是,从2010年开始的近六个季度,盛大整体运营利润率不断下降,盛大2011年Q2营业利润(GAAP)为8280万元人民币,同比降63.43%,环比降44.09%;营业利润(非GAAP)为1.38亿元人民币。

而作为上市公司,盛大的业绩压力也随之升温,资本市场不可能长期容忍孵化业务所带来的亏损、利润率低、盈利空间有限等不确定性因素。

私有化退市后,陈天桥也许不必再苦于每个季度的业绩指标是否完成,而能够更加专心、更加自由的放手勾勒娱乐版图。

(2)在美国市场估值不高2011年的海外资本市场,数支中概股受遭做空机构欺诈指控并遭猎杀。

统计显示,2011年3月以来,24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遭遇审计师辞职或曝光审计对象财务问题,19家遭遇美国证监会停牌或摘牌。

而上一年度,这一数据仅为8家。

这意味着,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正在遭遇一场群体性的诚信危机。

上市公司估值和股价大幅缩水。

一些公司开始考虑私有化。

2011年4月15日,同济堂宣布将被复星医药控股子公司等2家公司并购,成为二者全资私有公司,终止纽交所上市。

2011年5月21日,中消安宣布联合贝恩资本旗下子公司以每股9美元的价格回购所有的流通股。

2011年8月19日,康鹏化学宣布,由春华基金及董事长杨建华共同持有的Halogen Ltd对公司的私有化收购计划已完成。

(3)这是中长期发展战略的需要。

此前,海外上市还被中概股视为一大得意之事,可低迷的美国股市甚至影响战略创新与投资,中概股不得不考虑私有化退出海外市场,重新调整长期战略规划。

(4)规避管制,提高效率。

各国对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等问题都强调法律管制标准,严格的监管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企业的负担,私有化不光能规避对竞争策略有影响的财报披露压力,还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业务运营上,管理层也能更加自由独立。

(5)回归A股2014年以来,持续下跌的中概股股价甚至低于美国A股公司同类公司的估值,而在国内,多数中概股公司却以其独特的市场结构更得国内投资者的青睐,海外上市的中概股普遍认为自身市值被严重低估,心理落差巨大。

私有化退市完成后,回到“祖国怀抱”重新上市,市值增长指日可待。

(6)高昂的上市运营费用在美国的上市公司的主体为满足证监会及纳斯达克市场的要求,需要定期或不定期披露公司的经营及财务业绩,需要与投资者保持良好的关系,需要定期要财务报告审计及内部控制审计。

每年付给律师、审计师、投资者关系顾问及其他顾问费用不下百万美元,这对于市值较小的上市公司是不堪重负的。

象中能集团退市就有这方面的考量。

(7)在美中国概念股受到越来越大的外部压力,比如证监会、交易所愈加严格的监管及要求、做空力量带来的包括集体诉讼在内的负面影响等等.2011年10月29日,泰富电气在纽约召开特别股东大会,占总股本90.7%的股票支持公司私有化。

去除收购方所持股份,84%的非关联方投票赞成公司私有化,仅0.1%的股东投了反对票。

由此,长达近13个月的泰富电气私有化正式完成。

早在20116月中旬,研究机构香橼研究就质疑泰富电气在巨额贷款协议和财务状况等方面上演“庞氏骗局”,导致泰富电气的股价在一天之内暴跌51.17%。

尽管公司多次针对质疑展开回应,但空头并未就此罢休,此后又多次质疑泰富电气私有化的真实性。

上周三,一位名为Chimin Sang的博主在其博客中再度质疑泰富电气向当局提交的税务报告真实性,并宣称已买入泰富电气的看跌期权。

之后,香橼研究再度质疑泰富电气缺乏透明度,以及公开披露的财务业绩缺乏合理的支撑。

泰富电气的退市,就不需要再面对第三方调查机构的质疑,也不需要对证券监管机构做出回应。

一个公司考虑私有化动机在通过是复杂、多方面的。

有对整个市场行情的考虑,有对公司经营的考虑,也有对公司未来战略规划的考量。

而以上提到的私有化的动机是中概股公司选择私有化时主要考量的要素。

3)私有化的方式(1)长式合并路径,由大股东直接与目标公司合并,或由大股东先设立一个全资子公司,然后通过该子公司与目标公司进行合并。

在合并协议中通常会规定,小股东放弃目标公司股份后所获的对价为现金或是债券、可赎回优先股等。

(参阅颜炳杰《美国上市公司私有化相关法律问题》)盛大所采取的就是这种方式。

(2)要约收购&简易合并,通常的操作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大股东通过要约收购获得足够多的股份,使其控制的股份达到目标公司总股份的90%以上;第二步进行一个简易合并,合并决议中规定,小股东放弃目标公司股份后所获的对价为现金或是债券、可赎回优先股。

该简易合并只需要母公司董事会作出决议即可实施,不需要母、子公司的股东大会决议通过。

(参阅颜炳杰《美国上市公司私有化相关法律问题》)(3)反向股份分割:公司还可以采取反向股份分割的方式缩减登记的股东人数,使得股东人数低于SEC的要求,从而无需继续递交信息披露报告。

如果并购方在公司的权益大于其他任何非关联股东,并购方可以实行反向股份分割,发行新的股票,合并之前几份旧的股票,同时,这一份新的股票数额将超过最大的非关联股东持有的权益。

香港的情况有一些差别,有两种方式:收购或协议安排(1)收购(类似于要约收购&简易合并):控权股东可向所有股东提出全面收购的建议,以收购他们的股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