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奶的质量控制

合集下载

凝固型酸奶生产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

凝固型酸奶生产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

67第221期 NO.221 五月 May 2020中国乳业China Dairy凝固型酸奶生产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文/刘 阳 杨仁琴 徐广新 张海霞 顾文静 陈 佳(扬州市扬大康源乳业有限公司;江苏省乳业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摘要:介绍了酸奶的生产现状,并详细阐述了凝固型酸奶常见的质量问题和控制措施,以期为中小型乳品企业的酸奶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凝固型酸奶;质量问题;控制措施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健康意识的增强,乳制品在居民膳食结构中的地位明显提升,受到消费者的喜爱,酸奶成为乳品企业竞相研发的乳品品类。

但目前中小型乳品企业受自身条件限制,在生产凝固型酸奶时,会经常出现乳清析出、组织状态差、凝乳慢、风味差等质量问题。

而这些问题往往是酸奶在加工过程中受到原料、菌种、发酵环境、机械设备、生产工艺等多个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本文结合酸奶加工生产实际,总结在凝固型酸奶生产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分析所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控制措施,为中小型乳品企业的凝固型酸奶生产提供参考。

1 酸奶组织状态差酸奶组织状态差,最常见的现象是乳清析出。

酸奶因搬动、储藏条件发生变化等原因,会有少量乳清析出,虽然《GB 19302—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发酵乳》中规定,允许酸奶有少量的乳清析出,但如果在发酵过程中或冷藏后仍有大量乳清析出则属于质量问题。

此外,酸奶凝固性差、硬度不够、柔软、呈稀粥状或黏糊状等因素也容易导致乳清析出。

(1)原料乳方面的原因①原料乳总乳固体含量低于11.5%,非脂乳固体含量低于8.5%,其配方中未添加稳定剂或添加量过小,易发生组织状态差。

②原料乳不新鲜、变质、酸度超过18 °T 。

此类原料乳中蛋白质已经发生变化,亲水力降低,易造成生产的酸奶凝固性差,乳清易析出,硬度不足。

③原料乳如含有抗生素或残留清洗剂、防腐剂等物质,会抑制乳酸菌的增殖,使杂菌生长过快,造成蛋白质变性脱水,乳清易析出,组织状态差。

酸奶常见质量问题分析

酸奶常见质量问题分析

酸奶在贮存及销售过程中,特别是在常温下销售及贮存很容易出现胀包,酸奶由于产气菌主要是酵母菌与其它产气杂菌作用而产生气体,使酸奶变质的同时也使酸奶的包装气胀。

原因分析污染酸奶而使酸奶产气的产气菌主要是酵母菌和大肠杆菌,其污染途径主要在以下几方面:(1)、菌种被产气菌污染(主要是酵母菌污染);(2)、生产过程中酸奶被酵母菌和大肠杆菌污染;(3)、酸奶包装材料被酵母菌和大肠杆菌污染。

(4)、包材本身不合格使外界微生物侵入而造成的污染。

(5)杀菌不彻底有产气菌未杀死的污染。

(6)、生产工艺中杀菌机杀菌参数设定不正确而残留产气菌的污染。

(7)在灌装时破坏无菌环境使外界微生物侵入而造成的污染。

控制措施(1)、继代菌种在传代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环境卫生,确保无菌操作,可用一次性直接干粉菌种来解决继代菌种存在的一些避病;(2)、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污染点和一些清洗不到的死角。

如设备杀菌、发酵罐、酸奶缓冲罐、进出料管、灌装设备、配料设备等一定要清洗彻底,以后再进行杀菌,杀菌温度一般为90℃以上(设备出口温度)并且保证20—40分钟,杀菌效果的验证可采取涂抹试验来检验杀菌效果,生产环境用空降来检测空气中酵母菌是否超标,若超标可采取二氧化氯喷雾,乳酸薰蒸、空气过滤等措施来解决空气污染,采取空气降落法来检验空气中酵母、霉菌数,一般生产环境空气中酵母、霉菌数为≤50个/平板,另外严格控制人体卫生,进车间前一定要严格消毒,生产过程中经常对工作服、鞋及人手进行涂抹试验,确保人体卫生合格,加强车间环境、设备等方面的消毒、杀菌工作,确保大肠杆菌无论是在工序还是成品中的检验都是未检出的状态;(3)、包材在使用前涂抹方法检测微生物的数量,在生产时可用紫外线杀菌或双氧水灭菌等方法来控制,并且要严格控制好包材贮存的环境质量;(4)、也可采取在酸奶中添加一定量的抑制酶(抑制酵母和霉菌)来解决此问题;(5)、杀菌要彻底,酸奶中不能有颗粒物质存在,若有会影响杀菌的彻底性。

优质酸奶的标准

优质酸奶的标准

优质酸奶的标准
1.酸奶原料:优质酸奶应选择新鲜、优质的牛奶作为主要原料,牛奶质量直接影响到酸奶的品质。

2.发酵剂:酸奶的发酵剂主要为乳酸菌,应选择种类丰富、菌
株活性好的乳酸菌,确保酸奶发酵质量和口感的稳定。

3.发酵时间:优质酸奶的发酵时间较长,可以达到充分发酵,
保持乳酸菌数量和活性的最佳状态。

4.产品口感:酸奶应具有光滑细腻的口感,不应出现颗粒状或
水分分离等现象,口感应该丰满醇厚,口感均衡。

5.保质期:优质酸奶的保质期一般较长,说明其在生产和加工
过程中采用了一定的技术手段,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6.无添加剂:优质酸奶应尽量避免添加色素、防腐剂及其他人
工添加剂,保持天然的酸奶风味。

7.营养价值:优质酸奶应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对人体有益。

8.合理的价格:优质酸奶的价格应该合理,符合市场行情,消
费者能够接受。

酸奶执行标准

酸奶执行标准

酸奶执行标准酸奶是一种以牛奶或其他乳制品为基础,经过发酵发酵、酸化处理后制成的乳制品。

它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乳糖、维生素和矿物质,并且具有益生菌的作用,对人体健康有很多益处。

为了确保酸奶的质量和安全性,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需要有一套严格的执行标准。

一、原料选择标准1. 选用即将过期的牛奶或其他乳制品作为酸奶的乳基是不可接受的。

原料应为新鲜、高质量的牛奶或其他乳制品。

2. 原料应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不得含有任何致病菌、重金属和其他有害物质。

二、生产工艺标准1. 酸奶的发酵和酸化过程应在恒定的温度和时间下进行,确保菌群能够充分繁殖和酸化。

常用的发酵温度为40-45摄氏度,持续时间为4-6小时。

2. 发酵容器应洁净无菌,能够有效防止空气和外界微生物的污染。

三、添加剂使用标准1. 酸奶中添加的食品添加剂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和规定的使用范围,不得超过规定的最大使用量。

2. 添加剂应标明准确的含量和用途,并按照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使用和记录。

3. 不允许在酸奶中添加任何色素、香精和防腐剂等化学合成物。

四、质量控制标准1. 酸奶的外观应均匀细腻,无明显的沉淀和分层现象。

2. 乳酸菌的培养应达到标准要求,不能有有害菌群的污染。

3. 酸奶的口感应丰满,自然酸味适中,不应有酸涩或异味。

五、包装和贮存标准1. 酸奶的包装材料应符合食品包装的相关标准,保证产品的密封性和安全性。

2. 包装过程应在洁净无菌的环境中进行,防止微生物的污染。

3. 酸奶在贮存过程中应保持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下,避免阳光直射和氧气的接触,防止发酵过度和质量变坏。

4. 产品的储存期限和储存条件应明确标注在包装上,让消费者了解正确的使用方法和保存方法。

制定和执行酸奶的标准是保证酸奶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只有严格执行这些标准,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酸奶,并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的乳制品。

监管部门应定期对生产企业进行检查和抽检,对标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确保酸奶行业的健康发展。

酸奶产品质量控制

酸奶产品质量控制

酸奶产品质量控制酸奶产品质量控制一、引言本文档旨在确定酸奶产品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流程,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市场需求。

酸奶是一种受欢迎的乳制品,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与满意度。

因此,我们致力于保证酸奶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二、质量控制标准⒈原材料选择⑴确保原材料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的要求。

⑵严格把关原材料的新鲜度和质量。

⑶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选择可靠的供应商,保证原材料的稳定性和可追溯性。

⒉生产过程控制⑴确定标准化的生产工艺流程,并在生产线上进行严格执行。

⑵设置合理的生产参数,包括温度、时间等,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⑶建立生产记录和检验记录,保留关键数据并实施严格的数据管理。

⒊产品质量检验⑴建立酸奶产品的质量检验标准,包括感官评价和理化指标等。

⑵定期抽样并进行全面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⑶引入第三方实验室进行产品质量监测,确保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⒋包装和储存⑴确保产品包装符合相关标准,无任何安全隐患。

⑵设置适当的储存条件,包括温度、湿度等,防止产品质量的变化。

⑶追踪产品的库存情况,严禁过期产品的流通和销售。

⒌不良品处理⑴设立不良品处理流程,包括记录、分类和处理方式等。

⑵建立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对不良品原因进行分析,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三、附件本文档涉及以下附件:⒉酸奶产品生产记录表⒊酸奶产品不良品处理流程图四、法律名词及注释⒈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指与酸奶产品相关的国家强制性标准和法律法规,如《食品安全法》、《乳制品质量安全标准》等。

⒉新鲜度:指原材料的新鲜程度,包括新鲜度保持期限、运输条件等。

⒊理化指标:指酸奶产品的理化性质,如pH值、乳酸菌活性等。

⒋第三方实验室:指独立于酸奶生产企业的实验室,具备相关资质和技术能力,为酸奶产品提供质量检测和监测服务。

酸奶产品质量控制

酸奶产品质量控制

酸奶产品质量控制1. 引言酸奶是一种含有益生菌的乳制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健康功效。

酸奶的质量控制对于生产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酸奶产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常见的质量控制方法。

2. 质量控制的重要性生产高质量的酸奶是保证产品口感、营养价值和安全性的关键。

质量控制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监测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变量,确保每一批次的酸奶都符合既定的标准。

质量控制能够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通过监测器械设备的运行状态和产品质量指标,企业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避免产生不合格产品,减少资源和人力的浪费。

质量控制还能够增强企业的产品竞争力。

通过确保酸奶的品质始终如一,企业可以建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度。

3. 质量控制方法3.1 原材料检验原材料是影响酸奶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原材料检验制度,对采购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把控。

这包括对牛奶和活性菌种等原料进行外观、品质、营养成分等多方面的测试。

3.2 生产过程监控生产过程监控是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企业可以通过监测酸奶的发酵温度、时间、PH值等参数来确保产品的品质。

还需要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运行正常,不影响产品质量。

3.3 产品抽样检验产品抽样检验是质量控制的最终环节。

企业可以根据一定的抽样规则,对酸奶进行外观、口感、菌群指标、营养成分等方面的检验。

如果发现不合格产品,应该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流入市场。

4.酸奶产品质量控制是生产企业的重要任务,对于保证产品的口感、营养价值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适当的质量控制方法,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增强产品竞争力。

只有不断强化质量控制,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和信赖。

影响乳品质量的因素及控制方法

影响乳品质量的因素及控制方法

影响乳品质量的因素及控制方法一、引言乳制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营养来源之一,其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

因此,控制乳制品的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原料、生产工艺、储存条件等方面分析影响乳制品质量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方法。

二、原料对乳制品质量的影响及控制方法1. 牛奶牛奶是生产各种乳制品的主要原料,其质量直接影响到乳制品的品质。

牛奶中蛋白质、脂肪、糖类等成分含量以及微生物数量都会对乳制品质量产生影响。

(1)蛋白质:牛奶中蛋白质含量越高,其凝固性就越强,适合生产酸奶等酸性乳制品;反之,则适合生产低凝固性产品如液态奶。

(2)脂肪:牛奶中脂肪含量过高会导致沉淀不均匀,产品口感差;过低则会导致产品过于稀薄。

(3)糖类:牛奶中糖类含量过高会导致产品过于甜腻;过低则会影响产品口感。

(4)微生物:牛奶中的微生物数量越多,其贮存时间就越短,同时也会影响到产品的品质。

控制方法:① 选择新鲜、优质的原料;② 严格控制储存温度和时间;③ 对原料进行杀菌处理。

2. 奶粉奶粉是乳制品行业中重要的原料之一,其品质对后续加工产品的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奶粉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原料:奶粉的原料主要是牛奶,因此与牛奶相同,蛋白质、脂肪、糖类等成分含量以及微生物数量都会对奶粉品质产生影响。

(2)加工工艺:加工温度、时间等参数也会对奶粉品质产生影响。

(3)储存条件:储存温度和湿度等条件也会对奶粉品质产生影响。

控制方法:① 选择新鲜、优质的原料;② 控制加工温度和时间;③ 严格控制储存条件。

三、生产工艺对乳制品质量的影响及控制方法1. 加工温度加工温度是影响乳制品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乳制品对加工温度的要求不同,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产品的口感、质地等产生影响。

控制方法:① 根据产品要求选择合适的加热温度;② 控制加热时间。

2. 加工时间加工时间也是影响乳制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长或过短都会对产品的口感、质地等产生影响。

凝固型酸奶质量控制措施

凝固型酸奶质量控制措施

2010.4质量安全酸奶作为发酵型乳制品,有很好的营养保健作用,其功效被世人所认可。

芬兰是酸奶消费最多的国家,人均年消费量达277kg。

近年来,我国大中城市酸奶生产和消费呈现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小城市及农村酸奶消费也已经起步。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进一步提升,酸奶消费在未来几年将成为奶业新的增长点,与此同时,消费者对酸奶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严格控制原料奶质量、卫生1.1 质量原料奶质量直接影响酸奶品质。

生产酸奶的原料奶必须来自正常饲养、无传染病和乳房炎的健康奶牛,要求乳汁新鲜,相对密度1.028~1.032,酸度在18°T以下,乳脂肪含量≥3.1%,无脂干物质不低于8.5%;具有牛奶正常色泽,为白色或稍带黄色,不含肉眼可见异物,不得有红色、绿色或其它异色;具有乳香味和微甜味,不能有苦、咸、涩的滋味和饲料、青贮、霉菌等异味。

原料奶中不得含有抗生素和防腐剂等阻碍因子,不得掺杂使假。

选用优质荷斯坦牛牛乳作为原料是最佳选择,西门塔尔牛及其改良牛牛乳和牦牛乳是生产酸奶的上等原料。

1.2 卫生原料奶的细菌数应达到使用Ⅰ级品标准,即按平皿计数法每毫升原料奶中细菌数不得超过5×105个。

原料奶生产必须在良好的工作条件下进行,即刷净牛体,挤奶前擦洗乳房;挤奶员洗净双手,保持个人卫生;洗净挤奶桶和容器,有条件时用蒸汽消毒,并尽量减少外界污染;挤奶时弃去前3把奶;牛舍环境卫生良好,无粉尘和异味,防止粪便污染牛体;挤出的奶用干净的纱布折叠成4~5层过滤,之后立即冷却至4℃保存;减少和冷藏运输过程中细菌的污染。

乳房炎会改变乳的化学组成,残留抗生素会破坏酸奶生产过程并损害人体健康,因此不得使用患乳房炎未治愈或使用抗生素后尚处于弃奶期的奶牛产的奶。

1.3 检测原料奶的质量应通过检测做出评价分析。

首先通过感官检验判定其气味、色泽、口感,其次进行理化检测,包括酒精试验、密度测定、乳脂测定、抗生素测定或发酵试验,测定细菌总数、耐热菌数、低温菌数、固形物的含量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酸奶的企业都遇到过酸奶胀包的质量问题,尤其在夏天,塑料袋装、塑料杯装酸奶在保质期内经常出现胀包现象,影响企业的生产和销售。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胀包现象呢?主要原因是产品污染了酵母菌,酵母菌在有氧气和适宜温度的条件下,发酵产品中的糖,使糖分解成二氧化碳气体和酒精,其中二氧化碳是引起胀包的主要原因,产品的酒味是酒精引起的。

酵母菌是如何污染产品呢?一是空气,尤其在夏天,空气中酵母菌非常多,在生产和发酵剂制作过程中极易接触带菌的空气。

二是糖(包括果汁),糖是酵母菌的主要来源,虽然有杀菌工艺,但往往杀菌不彻底,使酵母菌得以存活。

三是包装物料,包装物料因无法杀菌而污染酵母菌。

四是生产人员,因个人卫生和操作不当而污染酵母菌。

如何防止酸奶胀包?虽然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控制污染源,但由于技术和设备等原因,使酸奶胀包现象很难控制。

现在市场上有一种新型食品添加剂—防胀剂。

它是一种白色、无味的杀菌剂。

在通常用量下,它能杀灭酵母、霉菌和其它真菌,但对乳酸菌没有影响。

它具有较广的pH使用范围。

在pH4-7范围下活性不受影响。

它在水中溶解度很低,但在酸性条件下,它的溶解度增大。

它的水溶液在室温下稳定,在100度下亦能稳定1-3小时。

它的粉末和水溶液都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紫外线照射会引起品质渐变,并导致失活;应避免与氧化剂接触,尤其是过氧化物与巯基化合物,这些氧化剂会通过过氧化反应而使防胀剂活性降低。

在超市里,采用利乐砖和利乐枕包装的牛奶一般都散放或成箱堆放,不用放入冷柜,这是因为利乐砖和利乐枕中的牛奶经过了“超高温灭菌”处理,英文缩写为UHT。

跟巴氏奶有所不同,超高温灭菌奶是用134℃左右的高温,把原奶瞬间消毒4秒钟,将牛奶中的有害细菌和微生物全部杀死,然后再在无菌条件下,装到利乐砖或利乐枕这种无菌包装中,达到商业无菌的标准。

由于利乐包装是由纸、铝、塑组成的六层复合包装,能够隔绝空气、光线和细菌,因此牛奶可以在常温下存放,而且保质期较长,利乐枕达到45天,利乐砖则达到6至9个月。

利乐包无需冷藏,使喝牛奶成为随时随地的享受,不过有一点要注意,利乐包在密封时可以常温保存,但开包后如果喝不完,就必须放入冰箱冷藏了。

从营养角度来看,虽然经过超高温消毒,但由于消毒时间只有4秒左右,因此牛奶主要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钙等,基本不受损。

图片中的产品是汇源的100%苹果汁,是康美包装的,不是利乐。

应该是被霉菌污染发生的变质。

在无菌冷灌装的设备中,不管是康美、利乐、PET,还是百利包,只要正常情况下,是可以保证产品的品质的,但不管多么先进的设备,都不会做到100%的产品合格。

康美和利乐的产品在货架期内通常偶尔会出现涨包和霉菌污染变质现象,主要的原因是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由于颠簸或磨损导致包装密封破坏。

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包装顶部封口处密封坏,这种情况容易被空气中的酵母菌污染,加之产品顶部的有氧条件,酵母菌会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导致涨包,并产生酒精发酵气味,这种情况很容易被识别,而且一般产品的标签都会明示:涨包请勿饮用。

还有一种情况是包装底部密封破坏,导致包装漏气,这种情况容易发生霉菌污染,由于在底部霉菌可以附着在包装盒上,加之果汁本身的营养条件很适合霉菌生长,霉菌一般可以繁殖到图片中的程度。

果汁中霉菌的生长产生的代谢物不如发酵的代谢物更直观、更有特征,在加上果汁本身的口感,一般不容易被品尝出来,尤其是100%苹果汁。

由于利乐和康美的包装都是多层复合包装,对于包装密封的损坏是不太容易被发现的。

而且很细小的密封泄露即可导致产品的变质。

利乐和康美产品一般都有一定的真空度,因此大家在购买产品时可用手感觉一下包装的真空度是否被破坏,如果被破坏,纸包装会向外微鼓。

如果没有破坏,包装会向内收缩。

当然,上面两种情况并不会是普遍现象,几率都是非常低的。

大家还是应该相信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的安全性。

导致食品不安全的往往还是人的因素。

至于搂主所说的打官司,我感觉大可不必。

因为如果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若对消费者没有造成事实的人身伤害的话,有没有什么可以赔偿的。

建议楼主还是采取正常的投诉途径,获取正常的消费补偿。

90年代初,我做过好几年的利乐,楼主发的照片中的情况也遇到过。

因为利乐包是平卷纸经密封、折叠成砖行包装的。

如果纵封和横封没有封好,会很快发生泄漏的。

出现楼主这种情况最大的可能,就是折角处有极其微小的漏气,在折角时被罐装机的夹爪弄坏的(这是设备问题)。

在折角处出现极其微小的针眼状的小空(如果不注意,肉眼看不到,而且,还不发生泄漏),导致空气进入,微生物开始生长繁殖。

而且,产气后还不涨包,因为和外界相通。

再加上是果汁饮料,极易形成较大的凝块。

如果是康美盒,我就不清楚了,是不是包装时候的过程是一样的呀?当时,康美纸包还没有国产话,最终我们选择了利乐,至少利乐包材国内可以购买:北京,佛山,昆山。

我去过佛山和昆山的两个纸厂。

利乐,是不会假冒的。

首先,设备价格太贵;其次,利乐的纸厂都属于利乐公司,像汇源这样的老的利乐客户,外人是不可能从利乐纸厂买到汇源包材的。

牛奶被微生物污染后,会造成变质、变坏。

若污染的微生物在产品中会繁殖并产气,则产品外观鼓胀(即胀包);若污染的微生物在产品中会繁殖但不产气,则产品外观包型完整(即平酸包);若污染的微生物在产品中会分解蛋白质成一些发苦的肽类片断,则产品口味偏苦。

主要原因有:原料奶或辅料的影响。

若原料奶或辅料中含有较多的芽孢菌或耐热芽孢菌,则超高温灭菌后,相应的产品中芽孢菌或耐热芽孢菌也会残留的较多,从而使产品的坏包数增加。

灭菌效率未达到要求。

灭菌效率取决于灭菌温度和灭菌时间的配合,也会受杀菌器(对间接加热而言)内表面(产品的一面)的结垢程度的影响。

○1不同的产品,须采取不同的灭菌温度和灭菌时间,若灭菌效率未达到要求,则灭菌后的产品中残留的微生物(特别是芽孢菌或耐热芽孢菌)就较多,包装后的产品就会出现坏包。

○2杀菌器内便面的结垢程度较后,则会影响热的传递,使产品的实际灭菌温度降低和灭菌时间缩短,从而影响灭菌效率。

(3)灭菌后的输送管道、无菌罐清洗不到位。

超高温灭菌后的五菌产品的输送管道以及五菌罐要确保无菌,若清洗杀菌不到位,会引起产品被二次污染,从而使包装后的产品出现坏包。

(4)包材灭菌效果不佳。

包材的灭菌通常是由双氧水进行的,若双氧水浓度或温度达不到要求,就不能有效地杀死包材内表面的微生物,包装后的产品就会出现坏包。

(5)灌装机在生产时无菌环境被破坏。

○1为了保证灌装时的无菌状态,则灌装前整个灌装机同产品有接触的表面都必须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杀菌,若清洗杀菌不到位,则会使同不洁表面接触的产品含有较多的微生物,从而使包装后的产品出现许多坏包。

○2在生产灌装时要通过热空气和蒸汽阀来保证灌装时的无菌状况,若热空气温度太低或蒸汽阀的保证作用未达要求,则易使产品出现坏包。

○3产品在灌装时出现“爆管”现象(“爆管”是指灌注牛奶的纸管有泄漏点),即纸管成形灌注牛奶时,由于各种原因(如:纸管被夹爪拉破、纸接头未达要求)造成缝合不好形成泄漏,则有可能会使微生物通过泄漏处进入纸管,破坏了纸管内的无菌环境,则易使产品出现坏包。

○4对于封闭式无菌包装系统,若无菌室正压状态被破坏,则易使产品出现坏包。

(6)包型缝合不严:若包型缝合不严,则易造成微生物的污染,出现坏包。

(7)运输、贮存不当:利乐包产品为无菌包装,若运输、贮存不当,包被碰伤、挤压变形严重,就易使得包的无菌状况被破坏,出现坏包。

理化原因所造成的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1)脂肪上浮包产生的原因○1原料奶质量不佳:含有由微生物(特别是嗜冷菌)产生的较多的脂肪酶,而这些脂肪酶较耐热,在超高温温度下,不能完全被钝化。

有研究表明,经140℃,5s的热处理,胞外脂肪酶的残留量约为40%。

残留的脂肪酶在产品贮存期间分解脂肪球膜,释放出自由脂肪酸,而导致脂肪易聚合上浮。

○2原料奶贮存时间较长:因原料奶需在低温下贮存,否则易造成原料奶的变质。

但在低温下贮存时间过长,则易造成嗜冷菌的繁殖,产生较多的脂肪酶,从而使加工完的牛奶易脂肪上浮(原因同上)。

○3加工过程中牛奶均质效果不好:若均质效果不好,牛奶中的脂肪球没有打碎到很小的粒度以及充分的分散,则加工后的牛奶中的这些脂肪球易重新聚集,形成大的脂肪球,从而加快脂肪上浮速度。

○4加工后的牛奶存放时间过长或贮存温度较高:牛奶加工后,由于牛奶的特性,都会存在着脂肪上浮,如果只是原料、加工控制的好,也仅能延缓脂肪聚集上浮速度而已,因此,加工后的牛奶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则脂肪上浮的情况也会加重。

同时,在一定温度下,若贮存温度较高,也会造成脂肪分子的碰撞聚合的机会加快,从而使脂肪上浮速度加快。

(2)蛋白质凝固包或苦包产生的主要原因原料奶中由于微生物(特别是嗜冷菌)产生的蛋白分解酶较耐热,其耐热性远远高于耐热芽孢,曾有人计算过,一种蛋白分解酶的耐热性是嗜热脂肪芽孢杆菌耐热性的4000倍。

同样有研究表明,经140℃,5s的热处理,胞外蛋白酶的残留量约为29%。

残留的蛋白分解酶在加工后的贮存过程中分解蛋白质,根据蛋白分解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下列2种情况:○1凝块的出现:凝块出现的快慢与产品中蛋白分解酶的残留量和销售条件有关,通常是牛奶先不稳定,有时看上去牛奶还没有出现凝块,但一加热就出现凝块,严重时在盒底部有明显的蛋白凝块,一般凝块出现在生产2个月以后。

○2苦包的产生:若蛋白分解酶分解蛋白质形成带有苦味的短肽链(苦味来源于由某些带苦味的氨基酸残基形成的),则产品就带有苦味,并且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苦味会加重。

(3)理化指标偏低包(俗称“水包”)产生的主要原因○1开始灌装时,以奶顶水,若控制不好,奶顶水时间太短,造成水没有顶干净就开始包装,使包装后的少量产品理化指标偏低。

○2生产快结束时,以水顶奶,若控制不好,水顶奶时间太长,造成水混入奶中,使包装后的少量产品理化指标偏低。

(4)褐色包产生的主要原因○1灭菌温度较高或灭菌时间较长,则会加剧非酶褐变(即美拉的反应生成黑色素),从而使奶易褐变。

○2无无菌罐的厂家,若超高温灭菌的奶回流量大,汇流次数多,则奶易褐变。

○3有无菌罐的厂家,若超高温灭菌机调速,从高速调到低速至流量稳定的一段时间内,则会使奶的受热时间延长和加热温度升高,从而使这一段时间的奶褐变加剧(同正常加热的奶相比较)。

○4若原料奶质量不佳或灭菌时间长,会使加热器内表面结垢,若垢层太厚掉落奶中,就会使这一段时间的奶褐变加剧,又是奶中还会有褐色块状物。

○5若产品在高温下贮存时间较长,则会使奶褐变加剧,颜色较深。

(5)沉淀包(特别是乳饮料或高钙牛奶)产生的主要原因○1添加的稳定剂使用的品种或量不对,使产品的稳定性差,产品易沉淀。

○2随着产品贮存时间的延长,产品中稳定剂的稳定效果会下降,则沉淀两会逐渐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