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现代价值学习资料
苏东坡分析报告

苏东坡分析报告1. 引言苏东坡(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
他的一生波澜壮阔,同时也备受争议。
在这份报告中,我们将对苏东坡的生平和其对中国文化的重要贡献进行分析和评价。
2. 生平概述苏东坡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自小就显示出卓越的才华和对文化的热爱。
他在家庭的熏陶下,对诗词和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展露出非凡的天赋。
苏东坡的才华非凡让他进入了士人的行列,并在政治、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出色的成就。
苏东坡的政治生涯曲折而光辉。
他曾因反对当时的政治腐败而多次被贬谪,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并积极为民众争取利益。
他在改革地方官员选拔、推行农田水利政策、减轻赋税负担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还在文学和艺术上做出了杰出的成就,为中国文化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3. 文学成就苏东坡在文学上的成就不可估量。
他的诗词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他的诗作清新脱俗、质朴真实,常常表达对自然、人情、爱国等主题的思考和感慨。
他的诗词流传广泛,对后世的文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散文方面,苏东坡也有着令人叹服的才华。
他的散文不拘一格,既有描述风景的抒情之作,又有浓厚的史论和政论。
他尤其擅长以平实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思想,引人深思。
苏东坡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
他的书法风格受到了古人的影响,同时也融入了自己的个性。
他的书法作品大气磅礴,兼具刚毅与柔美,被后世誉为“苏体”。
4. 政治贡献苏东坡在政治上是一位杰出的改革者。
他敢于对抗当时的腐败政治,积极推动改革。
苏东坡曾被派往地方任职,在任期间,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民生。
他注重选拔正直能干的官员,推行科举制度,并加强对官员的考核和纪律约束。
他还积极推行农田水利政策,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提高农民的收入。
此外,苏东坡还提出了减轻赋税负担、提高百姓生活水平等建议,为百姓争取利益。
5. 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苏东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东坡 解析

苏东坡解析苏东坡,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
他的文学作品以豪放激昂、雄壮豪迈的风格闻名于世,被誉为“文房四宝”之一。
苏东坡解析就是对苏东坡及其作品进行详细讲解和解析的文献资料。
从苏东坡的生平、家世背景、成就,到他的代表作品和文学风格等方面进行全面的阐述和分析。
首先,苏东坡是北宋时期的杰出人物,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家境优渥。
他早年就展现出卓越的才华,以诗文著称。
他的诗作大都直抒胸臆、豪情万丈,描绘了自然景色、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慨。
代表作有《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等,这些作品展现了他文采斐然的才情和独立思想。
其次,苏东坡的散文也有着重要地位。
他的散文清新自然、富有感染力,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他善于描绘生活中的细节,通过真实的人物形象和琅琅上口的语言,表达出对人性、爱情、友情等主题的思考。
其中著名的作品有《赤壁赋》、《寒食帖》等,这些作品充分展示了苏东坡的文学魅力和独特的艺术境界。
另外,苏东坡的书法造诣也是举世闻名。
他的字体工整规范,线条流畅有力,自成一家。
他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意境的表达,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他的书法作品不仅美观大气,更能体现他积极向上、豁达开朗的个性特征。
总结来说,苏东坡是一位文学家、书法家和美食家,他在文学创作方面有着卓越的才华和成就。
他的作品既展现了他自身的人生感悟和独立思考,又传递了对社会、自然和人类情感的理解。
苏东坡的文化价值不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中,更体现在他对后世的影响和启迪上。
通过深入研究苏东坡及其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的创作思想和艺术成就,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他的作品。
以上就是对苏东坡的解析,希望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
苏东坡,对现代人有何意义?

苏东坡,对现代人有何意义?作者:黄忠来源:《作文周刊·八年级版》2017年第39期聚焦热点今年7月,纪录片《苏东坡》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六集纪录片《苏东坡》,从文学、艺术、美食、情感等多个维度出发,多层面、多角度解读了苏轼的生命感悟、精神嬗变和艺术升华的过程以及“东坡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
陆游说:“公不以一身祸福,易其忧国之心,千载之下,生气凛然。
”陈洵说:“东坡独崇气格,箴规柳秦,词体之尊,自东坡始。
”王国维说:“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
”从古至今,众所周知,苏东坡不仅是一个在诗词方面有极高造诣的文人,而且在书画、医药等方面都有很深的研究。
陆游、陈洵等一众文人墨客都提出了自己对苏东坡的看法。
那么,重新叙说苏东坡,对现代人有何意义呢?媒体热议《海南日报》:《苏东坡》展现了一个立体而客观的苏东坡形象,这是值得国人骄傲和景仰的。
但是,苏东坡却又不仅仅属于国人,他也是享誉世界的文化名人。
纪录片《苏东坡》没有过多地着意于一些小的细节,而是用了不少篇幅,采用访谈的方式,汇集中外专家学者的目光,再现了一个最丰富、最接近本真的苏东坡形象,既有历史本来面目的叙说,又有千年之后的文化定位。
这才是我们今天重新叙说苏东坡的价值,当然也是纪录片《苏东坡》的“过人之处”!《人民日报》:最近,一部名为《苏东坡》的纪录片,在党员干部中激起阵阵涟漪。
苏东坡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始终把干事作为追求,实实在在地造福百姓。
在黄州,他改易风俗、拯救溺婴;在杭州,他组织民众治理“六井”、疏浚西湖;在儋州,至今传诵着他办学堂、劝农耕的故事。
千百年来,苏东坡的人格魅力延绵不衰,发人深思。
《南京晨报》:“苏东坡经历过政治的风浪,这点小风雨对他来说又算什么!他知道,无论什么风雨,都是暂时的,终究会雨过天晴!”“读诗读到最后是体会人,看诗人对待人生的态度。
苏东坡相关信息

一旦翻开书作,便深深被苏东坡的人生说吸引,随着苏东坡一生坎坷多舛而心中波澜起伏。
苏东坡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中国文学历史的地位恐怕也只有李杜能与之匹敌,是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
前后赤壁赋、《明月几时有》等作品,意境高远,读完让人心往神驰,充满想象,不愧中国豪放派代表。
通过其生平,我了解到一生的境遇,塑造其鲜明的性格及特质,才能孕育出这样的大家。
反复阅读该书,愈发觉得苏东坡之伟大。
苏东坡的伟大,在于他无与伦比的才华,天地万物,世间百态,了然于胸,遂能下笔入神。
从才华来看,苏东坡绝对是天才,纵使他不食人间烟火,也可为一代文豪。
那种天马行空,驰骋万里的意境,绝非常人可有。
当然苏东坡也是位博学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琴棋书画,儒释道百家,工程农学,医学炼丹,可谓无所不精,就连小烹,亦有独到深刻见解,整一个百科全书,万能全才,无不让人佩服。
我认为才华,一来自天生,二来自后天,是为不同人比例不同,对于那些天才,自是上天垂爱,可遇而不可求,但亦非全部,否则终将泯然众人矣。
这就是后天努力之需,先天不足,后天补救,也可以笨鸟先飞。
天赋异禀而后天不辍,更是为人钦佩,苏门三杰便是例证。
苏东坡的才华,非世人所及,他的诗词,清新俊逸,摒弃繁词堆砌,往往能从小处着手,彰显大为,平淡间深富哲理,大俗中见大雅。
读他的诗词,不像李白诗词的高不可攀,随性所至,却能引领你在自己的天地中翱翔。
中国古代文人智者多如繁星,太多太多值得让人缅怀的人物,但后人在感慨他们之时,更多是怀着敬仰之情,他们是如此高高在上,顶礼膜拜。
但苏东坡则不然,人们喜爱苏东坡,除了他的才华,更多是在于他的人格魅力,苏东坡的故事,千百年来为人传颂,津津乐道,因为他的大众随性,他的乐天开朗,为民请命。
通过该书,在我看来,一个世俗的苏东坡的确是个可爱的人。
苏东坡的乐天,源于他的生性豁达,纵然一生命运多难,也不悲观。
苏诗极少有那些婉转多思,情愫万千的作品,这便是读他的诗词让人能振奋前进,不为命运所低头。
苏轼——具有现代精神的文人

——读黄玉峰《说苏轼》一书有感封面复旦附中的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先生,去年作客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的《文化中国》栏目,就《天地一文人——苏东坡》这一话题,以苏轼人生脉络为主线,结合苏轼在各个时期的文章、诗词,用20讲的篇幅比较系统地分析了苏轼的政治立场、哲学思想、文学成就、艺术修养以及他对后世的影响。
在讲座的基础上,又对文本进行了仔细的推敲和修改,出版了《说苏轼》这本书。
今天的4月份,他托人赠送了一本书给我,并在扉页上留言,让我好生感动。
在读完了计划中的丰子恺系列之后,赶紧拿起这本书,跟着黄玉峰先生的思绪,进入苏轼——苏东坡的精神世界。
黄老师在扉页上的留言苏东坡是中国文化艺术历史上一个绕不开的人物。
他在诗、词、绘画、书法、从政……等诸多方面都有显赫的成就,几乎无人能够望其项背。
凡是研究古代中国文化艺术的人们,估计都不能避开苏东坡不谈。
苏东坡的也是一个在诸多方面引起研究者争议的人物,由于时代的变迁,人们分析研究苏东坡时的出发点不同,做出的功过是非的评判也各不相同。
不仅我们国家有一批热衷于苏轼研究的人,在国外,苏轼研究也非常热。
美国学者艾郎若说:“苏东坡不仅在中国,在欧洲、美洲,直至世界文学史上也是少有的文化巨人。
他的诗、画、文章和哲学思想都达到了特殊的高度。
”另一位美国学者唐凯琳说:“在西方汉学家的心目中,没有一个中国传统文人能像苏轼这样得到肯定和重视。
这是因为他的身后留下了一个浩瀚渊深的‘苏海’,几乎囊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
” 2000年,法国举行了世界名人评选活动,评选世界千年英雄人物,共评选出12位世界伟人,苏轼就位列其中。
那么,苏轼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通过读黄玉峰先生的《说苏轼》,我有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印象:1.一个坚持自己主见的人坚持己见,不因为个人的既得利益而放弃原则,是苏东坡一个鲜明的特点。
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历经坎坷,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固执”。
王安石新政时期,鼓动年轻有为的神宗皇帝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收到了司马光等一批老臣的反对,但神宗和王安石不顾一切,谁反对就罢免谁,连德高望重的司马光也没有办法,只好避开回乡去编他的《资治通鉴》。
苏轼 超越时代的文化巨星

苏轼超越时代的文化巨星据传,苏轼是中国宋代文化界的巨星,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学识成为后世人们敬仰的对象。
苏轼的作品横跨诗、词、文、书等多个领域,贯穿了他一生的创作生涯。
他不仅在艺术创作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在政治、教育等领域也留下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苏轼的文学才华、学识造诣及对社会的贡献三个方面来探讨苏轼作为一个超越时代的文化巨星。
一、苏轼的文学才华苏轼作为文坛巨星,其文学才华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赞赏。
首先,苏轼的诗作令人叹为观止,其清新自然的诗风深深打动了后人。
在他的作品中,既有壮丽的山水诗,也有细腻的闺怨词,才情横溢,意境深远。
其次,苏轼还是一位杰出的词人,他的词作在宋代乃至后世都有极高的地位。
他的词作风格多变,既有豪放派的倜傥雄阔,又有婉约派的温婉婉约。
苏轼的作品集《东坡七集》至今仍是传世之作,广受文人雅士们的喜爱。
二、苏轼的学识造诣苏轼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有着卓越的成就,同时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
他涉猎广泛,对诗、词、文、书等领域都有着深入的研究。
苏轼深知文化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在书法方面他也有精湛的技艺,被誉为“书圣”。
苏轼对经史子集和古籍有着卓越的理解和解读,他的文章常常表达出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见解。
他的学识造诣不仅体现在创作上,还反映在他的政治活动和社会贡献中。
三、苏轼对社会的贡献苏轼不仅是一位文学家和学者,他也对社会有着巨大的贡献。
他热爱教育事业,在他的主政地——杭州,他积极推动并改进了当地的教育体制,为培养人才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此外,苏轼还是一位重要的政治家,他在官场上多次被任命为高职,担任重要的行政和监察职务。
苏轼在任职期间,为政治和地方改革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推动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发展。
综上所述,苏轼作为中国宋代文化巨星,他的卓越的文学才华、广博的学识造诣以及对社会的贡献,使他成为一个超越时代的文化巨星。
苏轼的作品至今仍为后人所推崇,他的精神和影响力永远不会消失,他的杰作令人叹为观止,并且对后世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给人的启示

苏轼给人的启示1.引言1.1 概述苏轼,北宋文学家、文人、画家。
他是中国古代文坛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苏轼的作品涵盖了诗、词、散文、书法等多个文学领域,他的思想与人生追求也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真实的展现。
苏轼的作品以其豪放、开朗、真挚的风格而闻名,他能够通过文字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
苏轼善于用自然景物、人物描写以及自身情感的独特表达方式,启示着后人对于人生的理解与思考。
苏轼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世事的洞察和对人情世故的领悟,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对于生活的痛苦和矛盾有着深刻的认识。
他用诗词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苏轼的作品多愁善感,痛定思痛,恰到好处地反映出了人生的喜怒哀乐,也为后人提供了对人生境遇的思索与启示。
苏轼不仅在文学方面给予人们启示,他对于人生境界的追求和对道德伦理的关注也是他作品中的一大特点。
他强调“道”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倡导追求真善美,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目标。
苏轼的这种道德追求和为人处世的态度,给予了后人关于人生和价值观的深刻思考与启示。
总而言之,苏轼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一直以来都给人们带来了启示与思考。
他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他作为一位文学家和艺术家的才华,更重要的是通过他的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独立精神、人生态度和对美的追求。
苏轼的作品不仅给我们提供了审美的享受,更启发了我们对于人生和价值观的思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点:文章结构的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苏轼给人的启示。
通过清晰的结构安排,读者可以更容易地阅读和理解文章的内容。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已经概述了本文的主题和苏轼给人的启示的重要性。
在文章的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讨论两个要点,以展示苏轼对人的启示给予我们的影响。
第一个要点是苏轼对人生态度的启示。
我们将通过分析苏轼的诗歌和文学作品,揭示他对于人生态度的独特见解。
研究苏轼的意义和价值

研究苏轼的意义和价值苏轼,著名的宋代文学家、诗人、书法家,历史上也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最受尊敬和最受追捧的文人之一,他给中国历史带来了重大的贡献。
他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而且他的散文、书法作品以及其他文学作品也受到赞誉,在今天仍然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苏轼的诗歌是他最被认可的作品。
他的诗歌有很强的感染力,可以触及人们的内心。
他的诗歌更多的是表达他的生活情感,写出了他对古代遗留问题的思考,同时他也表达了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反映出他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其中,最有名的是《水调歌头》,它被尊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被西方文学家誉为“文学四绝”之一。
除了诗歌,苏轼还很擅长散文,被誉为“散文皇帝”。
他的散文更多的是表达他对历史和社会的看法,以及他在古典文学中的思考。
他的散文代表作有《题西林壁》,被誉为中国散文史上最佳作品之一。
苏轼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风格和形式延续了宋代书法的传统,受到广大书法家的称赞。
他书法作品最有名的莫过于《九成宫赋》,它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最具独特性的著作”。
此外,苏轼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他曾经担任太师,在宋朝历史上有过杰出的政治成就。
他曾经制定了一些改革措施,并且极力支持抗金,在宋朝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苏轼的诗歌、散文、书法和政治活动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他的政治活动也为中国史写下了不朽的一笔。
学习和研究苏轼,不仅可以为我们深入了解宋朝历史,而且还能激发我们关注历史、热爱文学的精神和保护文化遗产的精神。
研究苏轼,不仅有理论价值,而且有实践价值。
综上所述,苏轼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诗歌、散文、书法以及政治活动都会给中国的文学、历史和政治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研究苏轼,不仅有理论价值,也有实践价值,我们有责任挖掘苏轼的政治、文学和思想遗产,推动中国文化和文学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东坡的现代价值
苏东坡的现代价值
----南京大学教授莫砺锋讲座昨天下午去食堂的路上刚看到有关苏轼的讲座,十分兴奋,连党支部的活动都辞了。
像我们这种财经类的学校,这种重量级的讲座要不是赶上校庆还真是难得。
一面是自己的偶像,一面是非常著名的学者,这二者的结合能够给我带来什么新的收获呢?
两个小时的讲座总体上还是不错,因为之前看过很多苏轼的资料,包括《宋史苏东坡传》以及苏辙写的《东坡先生墓志铭》和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对苏轼的生平以及性格等各方面都比较了解,而莫教授多半时间都在介绍苏轼的生平,就等于把苏轼重新温习了一遍,而且莫先生对苏轼的理解和我对苏轼的理解和看法都差不多(大概是苏轼是一个没有像王安石、司马光那样很受争议的人物的缘故吧),因此也就没有什么新的收获,但不要忘了,讲座的题目是《苏东坡的现代价值》,而这一点,倒是有一点收获。
不得不说一下,题目虽说是《苏东坡的现代价值》,但莫教授今天的讲座更多的是对苏轼一生的回顾以及对苏轼人格魅力的解析,真正谈到他的现代价值的部分非常少,但有一点印象比较深刻,这里专门谈一下。
我们说苏轼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全才:集诗人、词人、散文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烹饪师于一家,而且在农业。
工科方面都
有历史贡献,这在古代社会是无出其右的,但苏轼对于我们现代人的启示究竟表现在哪里呢?
莫教授结合当前中国的实际,提出了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苏轼在政治方面的建树。
说起苏轼在政治方面的建树,比起他同时代的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来说,那就稍逊一筹了,他们几个都当过宰相,权倾一时,而我们看苏轼的政治生活,除了被贬,还是被贬。
他一生的政治生活,几乎都处在贬谪外放当中,最具讽刺意味的是第一个被贬的地方都还没有到,第二道被贬的圣旨就已经下来了,但苏轼对他的一生却是这样的评价:“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黄州、惠州、儋州是苏轼被贬最长的三个地点,但在苏轼的眼里却是他一生功业成就之所在。
当然,苏轼这里所说的,更多地体现的是苏轼在经过这三个地方艰苦的磨练后他在文学创作上的升华和在心性修养方面的成熟,而他在政治方面值得后人学习的地方,除了在徐州的抗洪抢险和在杭州做知州时对西湖的改造之外,更重要的是苏轼在北宋党争时表现出来的鲜明的政治态度和正直的人格。
北宋到苏轼生活的时期,已经走过了九十多年的历程,社会矛盾已经非常尖锐,之前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已经把社会矛盾摆到了风口浪尖上,改革以迫在眉睫,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和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而苏轼处于什么地位呢?原则上讲,他是属于旧党一派的,因为他从本质上是反对新党的改革的,
但他又不同于旧党,他反对的是新党疾风骤雨式的改革,他主张的是循序渐进,同时,他又不同意司马光任宰相时全盘否定王安石的新法。
在这种情况下,苏轼的处境是非常艰难的,他既得不到新党的重用,有遭到旧党的诟病,司马光和王安石虽然在政见上不和,但他们的人格是非常高的,他们在做宰相时可以容忍苏轼的固执,但一旦王安石赋闲、司马光去世,接替他们的都是一群勾心斗角的无能之辈,他们所关注的是自身政治利益的得失,新旧党争已完全丧失了原有的面貌,取而代之的是不择手段的互相攻讦,这时候的苏轼也就身不由己了,无论是新党当政还是旧党,对苏轼而言都是非常危险的,“乌台诗案”就是最好的见证。
实际上,只要苏轼的态度稍微改变一下,单方面支持新党还是旧党,他都极有可能达到人生政治生涯的巅峰,但他并没有这样做,他所坚持的是对大宋王朝走向的担忧,无论是新党激进的改革,还是旧党盲目的守旧,对国家来说都是危害巨大的,都极有可能引起社会的动荡。
这时候的他,早已抛弃了个人的得失,甚至自身的安危,这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儒家士大夫所应有的“修齐治平”的伟大人格。
反观我们当前生活,今天中国的官员有几个能够在关系到自身利益的决择面前以大局为重,忘怀个人得失,站在民族国家发展前途的角度上进行选择,莫教授一再叮嘱我们财经院校毕业的学生将来从政的时候学一学苏轼的为政之道,这就是苏轼的现代价值。
我想,除了在政治方面的“高风亮节(莫教授对苏轼的评价)”,苏轼身上有太多太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两个小时的讲座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毕竟苏轼留给我们的太多了,这就需要有更多的人来关注苏轼,研究苏轼,让他伟大的人格魅力穿越千年的历史长河而影响我们现代人的选择,进而从他身上汲取更多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