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素芭蕉练字的故事

合集下载

经典故事草书圣手怀素是怎样练字的?

经典故事草书圣手怀素是怎样练字的?

经典故事草书圣手怀素是怎样练字的?怀素是我国唐朝著名的草书圣手,古人称其书法为“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如壮士拔剑,神采动人”。

那么,怀素是怎样练习写字的呢?怀素小时候,家里很穷,幼年时就因为家里吃不上饭,出家当了和尚,在坐禅诵经之余,对练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却也常常为买不起纸张而苦恼。

一天,怀素到岳麓山游玩,看见山坡上种植着许多芭蕉,芭蕉叶子又大又宽,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晃动。

这时,他心里突发奇想:要是用这些芭蕉叶代替纸,岂不是既可省钱,又可以练字呢?想到这里,他高兴极了,急忙摘了一些芭蕉叶,回到住处便开始练习起来。

那些芭蕉叶书写起来十分流畅,他很为自己的发现而得意。

从此,他经常白天到岳麓山采摘芭蕉叶,晚上苦苦练习书法。

可是,岳麓山离他所在的寺院太远,往返一次就是几十里的山路,而背回的芭蕉叶不到一个晚上就用完了。

怀素想:要是在寺院附近种些芭蕉,那该多好呀!他便在寺院前开出一片空地,种上了几百株芭蕉。

他每天早起晚睡,精心管理。

不久,芭蕉长大了,他就高兴地采摘了芭蕉叶来练字。

由于他没日没夜地练字,屋里屋外到处堆满了写过字的芭蕉叶。

当老芭蕉叶剥光,小叶又不能摘时,他就拿笔墨在鲜叶上练字。

没过多久,所有的芭蕉叶都被他写上了字。

芭蕉叶用完了,再用什么练字呢?怀素天天为此发愁。

一天,他看见寺里的木工正在刨木板,突然产生了灵感:要是把木板刨平后写字,写满即擦,擦完再写,该多好呀!想到这里,他就找了一块木板,刨平后练字。

由于木板容易渗墨,不易擦去,他就在木板上涂上白漆。

时间一长,木板就被磨透,秃笔也堆积如丘。

怀素就是这样创造性地练习书法,终于能够“运笔迅速,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手万变”了。

连唐代大诗人李白也交口称赞:“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

“。

怀素:十岁皈依佛门,种万棵芭蕉只为替纸练字,一手狂草闻名天下

怀素:十岁皈依佛门,种万棵芭蕉只为替纸练字,一手狂草闻名天下

怀素:十岁皈依佛门,种万棵芭蕉只为替纸练字,一手狂草闻名天下'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

墨池飞出北漠鱼,笔锋杀尽山中兔。

'中国的书法拥有各种形式的美态,不论是板正的楷体还是字迹娟秀的瘦金体都十分惹眼,让人惊叹。

但说到书法在视觉上给人的感受,最脱颖而出,最豪迈不羁,最动人心魄的,当属草书。

在唐代时,有一位性情与李白一样豪迈的和尚。

他十岁便出家,斩断七情六欲却喜好饮酒,一生与书法写字为伴,其一手狂草闻名天下,这一位满满传奇色彩的和尚,就是著名的唐代大书法家:怀素。

少年毅然剃度出家遁入空门却性情狂放怀素,唐代著名书法家,今湖南零陵人士,以一手狂草誉满天下。

少年怀素自幼喜爱写字,出家之前他俗姓钱,字藏真,在怀素十岁之时,忽然有了出家的想法,他的父母万般劝阻却依然无果,怀素独自前往绿天庵请求大师替他剃度出家。

行剃度礼后的他便定下法号——'怀素',从此,大家都称他怀素禅师,史称'零陵僧'。

虽说怀素禅师很早就遁入空门毅然出家,但是在寺庙之中的怀素哪怕四大皆空,却依然最爱饮酒与书法。

怀素从来不会拘谨于清规,每日饮酒,醉意大发之时,就挥起笔来,在墙壁、衣服、桌子等地方写字,这一特点与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无异。

1天,酒意渐浓的怀素又开始了他的'酩酊欢快',他脱下衣服铺盖在桌子上,挥笔点墨便留下一行豪放英伟的草书,这件衣服被后人珍藏起来,成为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墨宝'。

每当有小和尚问怀素为何饮酒,是否心气不清?怀素便道:'饮酒以养性情,草书以畅胸志。

'此谈很快传遍了山寺,从此以后,民间都称他为'醉僧'。

可见,怀素选择剃度出家并非少年意气,而酒草书便尽显少年意气。

一生只与书法为伴一手草书闻名天下少年出家的怀素,摒弃'贪嗔痴',唯独对书法爱得深沉。

怀素只是一位清贫的和尚,没有钱买在那个年代十分昂贵的纸来写字,但这些困难不足以让怀素放弃这个爱好。

怀素[唐代书法家]

怀素[唐代书法家]

怀素[唐代书法家]怀素自幼聪明好学,他在《自叙帖》里开门见山地说: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喜笔翰。

他勤学苦练的精神是十分惊人的。

因为买不起纸张,怀素就找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

后来,怀素觉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种植了一万多株的芭蕉树。

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

由于怀素没日没夜的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干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

他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从未间断。

这就是有名的怀素芭蕉练字。

作品特点在草书艺术史上,怀素其人和他的《自叙帖》,从唐代中叶开始,一直为书法爱好者谈论了一千两百多年。

怀素,十岁出家为僧,字藏真,俗姓范,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

少时在经禅之暇,就爱好书法,贫穷无纸墨,他为练字种了一万多棵芭蕉,用蕉叶代纸。

由于住处触目都是蕉林,因此风趣地把住所称为绿天庵。

又用漆盘、漆板代纸,勤学精研,盘、板都写穿了,写坏了的笔头也很多,埋在一起,名为笔冢。

他性情疏放,锐意草书,却无心修禅,更饮酒吃肉,交结名士,与李白、颜真卿等都有交游。

以狂草名世。

唐代文献中有关怀素的记载甚多。

运笔迅速,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手万变,而法度具备。

王公名流也都爱结交这个狂僧。

唐任华有诗写道:狂僧前日动京华,朝骑王公大人马,暮宿王公大人家。

谁不造素屏,谁不涂粉壁。

粉壁摇晴光,素屏凝晓霜。

待君挥洒兮不可弥忘,骏马迎来坐堂中,金盘盛酒竹叶香。

十杯五杯不解意,百杯之后始颠狂。

.前人评其狂草继承张旭又有新的发展,谓以狂继颠,并称颠张醉素。

对后世影响极大。

怀素善以中锋笔纯任气势作大草,如「骤雨旋风,声势满堂」,到「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的境界。

虽然如是疾速,但怀素却能於通篇飞草之中,极少失误。

与众多书家家草法混乱缺漏相比,实在高明得多。

写遍芭蕉的历史典故(精编版)

写遍芭蕉的历史典故(精编版)

写遍芭蕉的历史典故
写遍芭蕉:讲述怀素在门前的空地上种了一万余株芭蕉。

由于精心养护,这些芭蕉株株长得枝肥叶大。

怀素就把芭蕉的叶子当作纸张,在上面挥笔题字。

今天就给大家具体分享一下写遍芭蕉的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写遍芭蕉
唐代,有位著名的书法家,叫怀素。

怀素尤其擅长狂放的草书。

他的草书挥洒自如,酣畅淋漓。

字如其人,怀素本人也是生性豪放,不拘小节。

怀素十分喜爱饮酒,就像喜爱书法一样。

他把饮酒当作休心养性的方法,把草书作为抒发情怀的途径。

每当饮酒饮到畅快之时,他便兴致勃发,乘着酒兴,挥笔而书。

如果碰巧手头没有纸,他就在墙壁上写;有时,跟前的墙壁写满了,就随手扯起自己衣服,写在上面。

怀素如此酷爱书法,且又很有造诣。

但是,他的家里很穷,没有足够的钱买纸写字。

但这没有难倒怀素。

他在门前的空地上种了一万余株芭蕉。

由于精心养护,这些芭蕉株株长得枝肥叶大。

怀素就把芭蕉的叶子当作纸张,在上面挥笔题字。

后来,写遍芭蕉这一典故,用来形容学习书法非常勤奋。

典出宋曾慥《类说》卷五十八《书法苑》。

1。

怀素写字原文及翻译

怀素写字原文及翻译

怀素写字原文及翻译
《怀素写字》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也是小古文上册第八单元课文,作者为现代丁元林,后人根据怀素的经历而写。

《怀素写字》原文
怀素居零陵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曰“绿天”。

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怀素写字》翻译
怀素居住在零陵的时候,十分贫困没有纸来写书法,于是种了一万多株芭蕉,用芭蕉叶来挥文泼墨,把他的庵叫做“绿天庵”。

没有地方写了,于是找来一个木盘和一块木板,涂上漆,当做砚台和练字板。

天天磨墨,天天写,墨干了再磨,磨完再写;写完就擦,擦净再写。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硬是把木盘磨漏了,木板擦穿了。

怀素买不起纸,在芭蕉叶上练习,成为狂草书法家!

怀素买不起纸,在芭蕉叶上练习,成为狂草书法家!

怀素买不起纸,在芭蕉叶上练习,成为狂草书法家!说到怀素,很多人并不陌生,他是狂草大师。

怀素俗姓钱,字藏真,怀素只是他的出家之后的名字。

怀素在十岁的时候,忽然萌发了出家的想法,家人劝解不住,所以怀素的一生也是传奇的一生。

怀素在出家之后,唯一的爱好就是练书法,但是怀素当时生活拮据,买不起纸张,但是怀素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就是在漆盘上练字。

怀素在漆盘上练习了几年的书法之后,感觉漆盘过于光滑,对笔法的发挥有着一定的局限,所以怀素又在附近的芭蕉叶上开始练习书法,这也就是后人所说芭蕉练字的典故。

怀素的勤奋刻苦成就了他的草书,也成就了他的书法。

怀素把芭蕉树上的芭蕉叶写完之后,又不忍心摘新长的芭蕉叶,于是就站在芭蕉树旁开始练习,可见怀素的用功之深。

怀素的这种用功,创作出了一种独树一帜的风格。

怀素的草书具有雄浑奔放的气势,用笔圆转自如,把自己的情感寓于书法的线条之中。

对于怀素的书法,造诣深厚,让人称赞不已,李白的《草书歌行》中对怀素草书有着很高的评价,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从李白的诗中可以感受到怀素的书法造诣之高。

怀素虽然出家为僧,但是他在性格上并没有改变多少,不喜欢参禅打坐,而是喜欢广交朋友,喜欢狂草。

其实怀素的狂草在当时并不受到欢迎,因为当时的书法以严谨为主,像怀素的狂草写的姿态万千,对当时的书坛影响很大。

从怀素的这幅书法中可以看出,整幅书法用笔较快,前半部分写的还是很规整,但是到了后半部分笔法夸张,把自己的气势写了出来,把欣赏者带到了有法而无法的艺术境界。

在传统书法的章法之中,有的书法家把字距、行距拉大,形成了一种疏朗的感觉,但是怀素的书法却不是这样,他在章法的布局之中,因体赋形。

怀素根据字形、字的大小来规划字的走势,赋予每个字巧妙的造型,他把每个字结合前后字形的走势,形成了一个整体,形成了一种呼应的关系。

怀素的书法打破了当时书法的束缚,创立出了独树一帜的风格,被后人称赞不已,尤其是他的狂草书法,影响书坛上千年之久。

怀素芭蕉叶练字的故事

怀素芭蕉叶练字的故事

怀素芭蕉叶练字的故事篇一:怀素芭蕉叶练字的故事讲述了唐朝书法家怀素以芭蕉叶为练字的材料,通过坚持不懈的练习,最终成为了一位杰出的书法家。

怀素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草书在当时非常出名,被誉为“草圣”。

怀素幼年便聪颖过人,因其家贫无钱买纸,便在芭蕉叶上练习写字。

他每天早早地起床,拿起芭蕉叶练习,日复一日,从未间断。

据说,怀素练字时非常专注,常常忘记时间。

有一次,他练字时间过长,太阳已经落山,夜色渐深,于是他就点燃自己的蜡烛继续练习。

到后来,他的蜡烛都用光了,只好用绳子把笔绑在芭蕉叶上,用手指在芭蕉叶上书写。

怀素的勤奋和专注使他成为了一位杰出的书法家。

他的草书流畅自如,气势磅礴,达到了草书艺术的巅峰,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书法作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练习和专注的态度,才能成为一位杰出的书法家。

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怀素对书法的热爱和毅力,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书法艺术。

篇二:怀素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草书最为出名,被誉为“草圣”。

相传,他小时候不好好读书,长大后却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起初,他并不能写出很好的字,但他没有放弃,持之以恒地练习。

有一天,怀素看见一位老人在芭蕉树下写字,一写就是几个小时。

怀素十分好奇,就走过去观看。

老人见他好奇,便对他说:“如果你想写出好的字,就必须持之以恒地练习。

如果你每天都能来这里练习,我相信你一定能写出很好的字。

”怀素听了老人的话,当天下午就来到了芭蕉树下练习。

他整整写了几个小时,直到天黑了才停下来。

这时,他发现芭蕉叶上已经被他写了厚厚的一层字。

他决定将这些字毁掉,重新开始练习。

从此以后,怀素每天都会来到芭蕉树下练习书法。

他不断地反复练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最终,他成为了一位伟大的书法家,留下了许多著名的书法作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持之以恒地练习,不断努力。

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怀素写字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怀素写字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怀素写字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怀素居住在零陵的时候,十分贫困没有纸来写书法,于是种了一万多株芭蕉,用芭蕉叶来挥文泼墨,把他的庵叫做绿天庵。

没有地方写了,于是找来一个木盘和一块木板,涂上漆,当做砚台和练字板。

天天磨墨,天天写,墨干了再磨,磨完再写写完就擦,擦净再写。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硬是把木盘磨漏了,木板擦穿了。

怀素写字原文
怀素居零陵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曰“绿天” 。

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怀素写字译文
怀素居住在零陵的时候,十分贫困没有纸来写书法,于是种了一万多株芭蕉,用芭蕉叶来挥文泼墨,把他的庵叫做“绿天庵”。

先是找来一个木盘和一块木板,涂上漆,当做砚台和练字板。

天天磨墨,天天写,墨干了再磨,磨完再写;写完就擦,擦净再写。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硬是把木盘磨漏了,木板擦穿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素芭蕉练字的故事
东乡只好打消了先发制人的念头,下命令鸣礼炮、敬礼。

军舰在海上见了军衔比自己高的舰只就要敬礼。

北洋水师没有现代军衔,但日本人把大清的总兵划为少将,管带划为大佐。

这样林泰曾就是少将,东乡大佐见了林少将,应该东乡鸣礼炮敬礼。

9岁的小黄香就是这样孝敬父亲,人称温席的黄香,天下无双。

他长大以后,人们说,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爱百姓,爱自己的国家。

事情正是这样,黄香后来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负众望,为当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传。

怀素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用其次为队长。

于是复鼓之。

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

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

”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

”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


这首歌明显是让儿子刘如意来给她报仇。

吕后本来应该没想拿十几岁的如意怎么样,但听到戚夫人这首歌后就不得不小心了。

她连续三次召刘如意进京,周昌知道吕后不怀好意,每次都以赵王有病相推辞,不让赵王进京。

吕后拿周昌没办法,于是使出调虎离山之计,先召周昌入朝。

周昌前脚刚走,吕后后脚就派人把刘如意带进了京城。

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
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

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

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

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怀素自幼聪明好学,他在《自叙帖》里开门见山他说:“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

”他勤学苦练的精神是十分惊人的。

因为买不起纸张,怀素就找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

后来,怀素觉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种植了一万多株的芭蕉树。

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

由于怀素没日没夜的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干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

他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从未间断。

这就是有名的怀素芭蕉练字。

靶场上所有的人都为他祝贺。

他兴奋地咧着嘴笑了。

他是多么高兴啊!多少天的苦练,终于得到了满意的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