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下第六单元默写和荷专题练习(有答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知识速测及答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知识速测及答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知识速测及答案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是()A.萦绕(yíng)寂寞(jì)分(fēn)外俏丽(qiào)B.妖娆((ráo ) 咏梅(yǒng)荷箪(hè )饷田(xiǎng )C.驿站(yè) 山巅(diān) 挑灯(tiǎo)麾下(huì)D.岁晏(yàn) 赢得(yíng) 燕山(yàn) 可汗(kè)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风骚烂漫一代天娇B.狂斓屏障浩浩荡荡C.荡漾沉淀阳光明媚D.河畔笙萧一泻万丈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望/长城内外B.数/风流人物C.山/舞/银蛇D.欲/与天公试/比高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愿为市鞍马(买)东市买骏马(集市)B.出郭相扶将(外城)木兰不用尚书郎(用不上)C.朔气传金柝(北方)万里赴戎机(军机,指战争)D.著我旧时裳(穿)赏赐百千强(有余)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我国的运动健儿在奥运会上取得了好成绩,有谁不万分欣喜呢?B.只有古柏知道这昔日的野岭荒山,恶水险川,是怎样变成了今天的繁华世界?C.我们的饺子是亲手包的,亲手煮的,怎能不好吃呢?D.与文天祥、卓别林、诺贝尔相比,一个青年人才瑕瑜互见,就不至于大惊小怪了吧?6.对陆游和毛泽东两首《卜算子·咏梅》的词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驿外”、“断桥”、“黄昏”、“更著风和雨”,写出了梅花所处环境的荒凉、恶劣,写出了受到打击的情景。

B.“一任群芳妒”,表明了作者面对排斥、打击无可奈何的心境、孤独苦闷的心情。

C.毛泽东的词用“飞雪”、“悬崖”、“百丈冰”,写出了梅花凌风傲雪、不畏严寒的品质。

D.“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意为当春天来临,百花盛开之时,梅花虽已凋谢,但凋落的花瓣处在万花丛中,仍露出欣慰的笑容。

苏教版七下6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苏教版七下6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苏教版七下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基础知识及运用】1.给加点注音。

沁.园春()妖娆..()()花枝俏.() yì()麦麾.下()斑lán()笙.箫() yíng()绕山diān()稍逊.()风骚.()烂.漫()军帖.()可.汗.()( ) 鞍鞯..()()辔.头()金tuò()策勋.()云bìn()扑朔.() xiǎng()田遗穗.()敝.筐()的.卢()糜.子()打场.()力挽狂lán()体pò()征蓬.()萋萋..()2.填空。

(1)《沁园春·雪》一首词,“沁园春”是 ,“雪”是;这首词分为上下两段,分别称为和。

(2)《破阵子》的作者是,时期的词人,字幼安,号。

本词选自《》。

(3)《观刈麦》的作者是 , 代大诗人,字,号。

选自《》。

(4)《木兰诗》选自朝编的《》,这是时的北方民歌。

(5)《回延安》选自《》,作者是 ,当代诗人、剧作家,他的诗集有《》、《》,剧本有《》。

(6)《再别康桥》选自《》,作者是 , 派诗人。

3.默写。

(1) ,关山度若飞。

(2)妇姑荷箪食, 。

(3)了却君王天下事, 。

(4)《沁园春雪》中“,”两句化静态为动态,描绘了北国的壮丽雪景。

(5)毛泽东在《卜算子咏梅》一词中描写梅花不畏严寒的句子是: , 。

(6)《黄鹤楼》中表达诗人浓浓乡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7)“扑朔迷离”这一成语出自《木兰诗》,文中原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大自然是五彩缤纷的,本单元的诗词中有大量的描写色彩的句子,请写出两句含有色彩词语的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表现梅花具有坚贞不屈的品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辛弃疾在《破阵子》一词中用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两句写出了将帅用牛肉犒劳部下、塞外响起军乐的悲壮场面。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卷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卷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一.默写与填空。

(12分,其中第7小题3分)1. ,各领风骚数百年。

2.此夜曲中闻折柳,。

3. ,上有黄鹂深树鸣。

4. ,云从窗里出。

5.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夜景,突出战地苦寒的诗句是,。

6古代诗词里有很多句子写到动物,请写出两句:,。

7.写出四个带“马”字的成语:。

两个带“狼”字的成语:。

8. “丁丁向晚急还稀,啄遍庭槐未肯归。

终日为君除蠹害,莫嫌无事不频飞。

”这是陈标的一首古诗,诗歌所写的是。

(动物名)二.古文阅读与诗词赏析。

(15分)(一)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骨,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文中的字词: 2分去:犬: ____ 暴: _____ 隧: ____2.解释“其”字在各句中分别指代什么: 2.分①一狼洞其中:()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3..用“/”为下面的这句话划出正确的朗读节奏。

1分其一犬坐于前4.本段中表现“狼亦黠”的句子有哪些?各用的是什么描写方式?4分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的加横线的句子(末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2分答:。

(二).对下列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秋词(刘禹锡)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自古逢秋悲寂寥,枯藤老树昏鸦,我言秋日胜春朝。

小桥流水人家,晴空一鹤排云上,|古道西风瘦马。

便引诗情到碧霄。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秋词》的作者刘禹锡是唐代人,《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元代人。

B.“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大致意思是:我认为秋天的景致胜过明艳美丽、万物更新的春景。

C.《秋词》中“排云上”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肃杀之气;《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等形象,则写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

【含答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卷三苏教版

【含答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卷三苏教版

第六单元测试试卷3一、基础知识。

(25分)1.下列加粗字注音与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可汗(hán)萦绕(yíng)饷田(xiǎng)B.明媚(mèi)狂澜(nán)金柝(tuò)C.胡骑(qī)机杼(zhù)炊烟(chuī)D.梳装(zhuāng)山巅(diān)箪食(tān)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4分)出郭相伏摩刀霍霍扑朔迷离箪食壶桨吹角连营嫣红姹紫一泻千里万丈狂阑阳光明媚浩浩荡荡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

B.“那边很危险!”一位同学大叫起来。

C.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睡是不可能的。

D.她问我饿了没有?这一问正中了我们的心事。

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是(2分)()A.提高成绩的关键在于能否认真刻苦地学习。

B.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这所学校教书。

C.据有关专家鉴定认为,这一科研成果达到了国家先进。

D.通过学习,使我提高了认识。

5.从句式搭配的角度看,最恰当的是(2分)()在我迷惘徘徊的时候,你呼唤我,是山的儿女就应该坚如磐石;在我骄傲的时候,你呼唤我,________________;在我怯懦的时候,你呼唤我,是山的儿女就应勇敢如山。

A.是山的儿女怎能居功自傲B.谦虚谨慎是山的儿女的品质C.是山的儿女就不能自满自足D.是山的儿女就应虚怀若谷6.假如有一位自尊心极强的同学做错了事情,你建议他去道歉,你认为下列他最容易接受的一种说法是(2分)()A.这件事确实是你做错了,你怎么能不向别人道歉呢。

B.这件事你也有责任,如果不道歉,你考虑后果了吗?C.做错了事就要敢于承认,你还不赶快赔礼道歉。

D.这件事咱们也有不对,最好还是去向人家说清楚。

7.填空与默写。

(7分)(1)《沁园春》的作者是________,“沁园春”是________名,词中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承上启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七下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苏教版七下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一、积累与运用1.选出下列各组中加【】字注音有误的项()。

A.成吉思【汗】hán 分外妖【娆】ráoB.【可】汗kè【糜】子méiC.【荇】菜yìng 【萦】绕yíngD.【炊】烟chuī荒【秽】suì2.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项。

(1)A.顿失滔滔(立刻) B.朔气(北方) C.百千强(很多)()(2)A.咏梅(用诗词等来叙述) B.兀立(直立) C.略输(差)()(3)A.秉遗穗(用手握着) B.苦争春(辛苦) C.胡骑(战马)()(4)A.惟余莽莽(草木茂盛) B.须睛日(等到) C.旦辞(早晨)()3.填字成词。

稍______风骚 ______红姹紫万丈狂_______ 崇山_______岭魂牵梦______ 朴实_______厚卑躬屈_______ 汹涌澎_______ 4.按课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

(2)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

(3)妇姑荷箪食,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岁晏有余粮。

(5)______________,她在丛中笑。

(6)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

(7)在看不见的深处,______________。

(8)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______________。

5.指出下列朗读节奏有误的一句()A.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B.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C.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D.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6.选出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A.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这两首词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都赞颂了梅花积极乐观的高尚品质。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理解性默写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理解性默写答案

课文内容默写专项训练(七年级语文)3.破山寺后禅院环境幽静深远,正如常建诗中所写“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从岳阳楼上观洞庭湖,气象极为壮观,用杜甫诗句描述为“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黄鹤楼高耸巍峨,阎伯理曾这样描述“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

”其造型独特“重檐翼馆,四闼霞敞。

”登上黄鹤楼可以看见“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滕王阁意境高远,唐朝诗人王勃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写尽了其妙处。

5.莲花是美的!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曾这样描述其姿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李商隐的诗句“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写尽了莲花与莲叶相映之美,郑谷的诗句“移舟水渐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

”写出了莲叶的香美;莲花之果——莲子更是清香诱人,苏轼有诗为证:“旋折莲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

”而陆龟蒙的诗句“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则写出了白莲的情态美。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更成为莲花洁身自好的美好品质的象征。

6.梅花是美的,美在其精神。

陆游笔下的寒梅敢于傲霜斗雪,却是寂寞而又饱受摧残的,正如其诗中所写:“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却是坚强不屈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但两位诗人都赞美了梅花的美好品格——不争春,毛泽东写道:“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陆游是这样写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8.塞外的荒漠,开阔鲜明,气势雄浑,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正是这一特征的最好写照。

9.边塞的夜晚,寒气逼人,月冷霜重,正如《木兰诗》中所写“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0.北国的风光,用毛泽东的诗句来概括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登高望远,诗人看到了“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苏教版七下语文 4-6单元默写练习

苏教版七下语文   4-6单元默写练习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6单元默写练习一、根据提示,填写诗文上下句。

1.,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蝉》)2.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

野鸦无意绪,。

(杜甫《》)3.雨昏青草湖边过,。

,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

(郑谷《》)4.望长城内外,;大河上下,。

山舞银蛇,,。

须晴日,,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数风流人物,。

5.俏也不争春,。

,她在丛中笑。

无意苦争春,。

,只有香如故。

6.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从此替爷征。

旦辞爷娘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

,赏赐百千强。

,对镜帖花黄。

双兔傍地走,?7.妇姑荷箪食,,,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力尽不知热,。

今我何功德,。

吏禄三百石,。

,尽日不能忘。

(白居易《》)8.,梦回吹角连营。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了却君王天下事,。

可怜白发生!9.晴川历历汉阳树,。

?烟波江上使人愁。

10.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

道狭草木长,。

衣沾不足惜,。

11. ____________ ______,品流应得近山鸡。

12.荷叶罗裙一色裁,__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 ___,倚槛风摆柄柄香。

14.惟有绿荷红菡萏,____________________ 15.__________________,此花真合在瑶池。

16.城中担上卖莲房,___________________ 17.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

18._________ ________,犹有花枝俏。

19.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_________ ________,寒光照铁衣。

21.将军百战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七下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七下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七下第六单元语文试卷I 基础知识检测(30分)一、选择(共12分)1、以下选项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A、莽莽.(mǎng)妖娆.(náo)风骚.(sāo)B、可汗.(hán)鞍鞯.(jiān)金柝.(xī)C、辔.头(pèi)麾.下(huī)饷.田(xiǎng)D、覆.盖(fù)童稚.(zhì)云鬓.(bìng)2、结合语境在句中横线处选填汉字,有误的一项是()(2分)A、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竞)折腰。

“竟”有“终了,完毕”之意,“竞”有“比赛,竞争”之意,应选“竞”。

B、双兔傍地走,安能(辨、辩)我是雄雌?“辨”有“分辨,辨别”之意,“辩”有“争辩,辩解”之意,应选“辨”。

C、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澜、斓)里放歌。

“澜”是“大波浪”之意,“斓”有“颜色驳杂,灿烂多彩”之意,应选“斓”。

D、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朔、溯)。

“溯”有“逆水而上”之意,“朔”有“北方”之意,应选“朔”。

3、下列选项中,对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唐宗宋祖,稍逊风骚..(风骚,原指《国风》和《离骚》,这里指文学才华)B、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丁壮,泛指一切男人)C、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郭,指外城)D、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但闻,只听见)4、下列选项中诗歌节奏划分无误的一项()(2分)A、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B、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C、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D、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5、下列选项中,有关修辞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运用拟人,烘托“我”回延安的激动喜悦心情)B、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运用对比,突出了“我”对康桥的爱恋和无可奈何的离愁)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运用夸张,突出行军神速,军情紧急)D、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单元和《荷》专题默写自测
姓名得分
1、《沁园春雪》中总写北方雪景的句子。

2、《沁园春雪》中虚写景色的句子。

3、《沁园春雪》中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4、《沁园春雪》中点明主旨的句子。

5、《卜算子•咏梅》(毛泽东)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表现梅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的诗句。

6、《卜算子•咏梅》(陆游)中刻画梅花寂寞凄凉、饱受摧残的形象的诗句。

7、《卜算子•咏梅》(陆游)以梅花自喻,在梅花那种虽凋犹香的神韵中寄托了生则高洁、死亦留芳的人生追求的诗句。

8、《木兰诗》中表现军旅的苦寒生活的句
子:。

9、《木兰诗》中写战争的激烈悲壮的诗句:。

10、《观刈麦》中表明劳作艰辛的诗句:。

11、《观刈麦》中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句子:。

12、《破阵子》(辛弃疾)侧面表现抗金将士英雄气概的诗句:。

13、《破阵子》(辛弃疾)表达恢复中原大业,建立不朽功名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愤的诗句:。

14、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

这种眷恋的情结中从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15、《使至塞上》(王维)写塞外奇特壮丽风光的诗句:。

16、《使至塞上》暗示诗人因为受到排挤而激愤和抑郁的内心的句子:。

17、《使至塞上》用典的诗句是。

18、《黄鹤楼》(崔颢)从怀古的,带有惆怅的情感回到现实中来的诗句:。

19、《黄鹤楼》中用来表达人们吊古思乡情怀的诗句:。

20、崔颢的《黄鹤楼》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

21、《归田园居》中表明隐居地和劳动结果的诗句:。

22、《归田园居》中对和平宁静生活不懈追求的句子:。

23、、《归田园居》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没有改变的句子:。

24、《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写莲洁身自好与庄重的句子:。

25、《爱莲说》中从体态气味写莲的正直、芳香的。

26、《采莲曲》中表现花人难辨,人花同美的:。

27、《莲叶》中描写莲叶香美的句子:。

28、《赠荷花》写出花叶互映互衬的:。

29、《白莲》中写出了白莲情态美。

30、《回延安》诗中用比兴手法写出诗人对延安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31、《回延安》中用起兴,引出延安在精神上对诗人的养育。

32、《再别康桥》中奠定全诗感情基调的是:。

33、《再别康桥》诗人借青荇这个意象表达自己对康桥的挚爱之情的句子:。

《荷》专题练习
1.认真诵读专题中的选文,结合课外阅读,你发现荷花常常被赋予哪些含义?
2.佛教和荷花关系密切,请你探究这是为什么?古今文人学士爱莲和佛家爱莲有何不同?
三、在阅读中提升你的能力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出淤泥而不染()(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陶后鲜有闻()(4)待到山花烂漫时()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莲,花之君子者也。


文:
3.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分)
4.【甲】文用、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

(4分)
5.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3分)
【甲】 (周敦颐《爱莲说》)具体内容见前一篇【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

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

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

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

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

②氲氲
(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

③瑞:吉,善。

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亭亭净植()②陶后鲜有闻
()
③而名之不可()④莫能肖也
()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

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

A.强迫 B.接近,迫近 C.狭窄 D.威胁3.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B)
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

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

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

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

4.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

香味:莲——;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兰—
—。

5.(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的品性。

一、1、①文体周敦颐
③莲花芙蕖水芝
二、3、清纯、高洁、脱俗、正直、娴静等品质
6、荷花的老家在印度等热带地区,印度将荷花作为自己的国花。

由于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所以两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文人学士爱莲之形、性;佛家爱莲之纯洁、清静。

.(1)沾染;污染(2)我(3)听说(4)等待;等8.莲,是花中的君子
9.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0.菊花、牡丹;风雪悬崖(冰天雪地、悬崖冰雪)、万花丛
11.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要坚守自己的节操(品质、精神)
.①树立②少③说出④酷似,逼真(“相似”亦可)(4分每格l分) 19.B(2
分) 22.B(2分) 23.香远益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2分后一格填出其中一句得0.5分) 24.洁身自好高洁(2分)(意思接近即可)
[译文]
兰花的香气,不是逼近可以闻嗅品赏的;是在似有似无,忽远忽近,时断时续之间,纯粹以情韵取胜,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所以被看作吉祥的芳草。

兰花,兼有各种颜色,但她的色彩素淡清纯、含蓄温润,决不是姹紫嫣红、艳丽眩目的,使人能够得到无穷的视觉愉悦和心灵的感受,却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兰花的形态意趣,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味来描绘兰花的形状,不能与兰花的神韵相像。

兰花恐怕就是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夫的同类,不可以亵玩,但又是“不可以一日无此君”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