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病毒知识的几个总结

HIV病毒

教材研究:最近进行《基因的表达》内容的教学,教学中出现噬菌体等病毒,这是教学难点,会出现很多误区,现摘录同事的文章(忘记出处)整理如下,以供学习。

总结一:病毒的种类和遗传信息传递方式等小结

链接1:病毒的信息传递和表达方式小结

链接2:关于埃博拉病毒的遗传物质遗传信息传递过程

链接3:寨卡病毒(Zika

Virus)

链接4:HIV为例的逆转录过程

总结二:囊膜、刺突的来源

“有些病毒在核衣壳外面,还有一层囊膜,囊膜上生有刺突,如流感病毒。”,但是囊膜与刺突具体来源何处?课本中并没有作具体介绍,很容易让学生误解为由病毒核酸指导合成的,可这个观点不太正确。

囊膜是有些病毒在脱离宿主细胞释放时,包被上的宿主细胞的核膜或细胞膜。核膜或细胞膜中往往含有由病毒自身指导合成的融合蛋白。正是这种蛋白质与多糖构成糖蛋白,嵌合在囊膜脂质层中,表面呈棘状突起,称为“剌突”。也就是说,刺突才是真正来源于病毒核酸指导合成,而囊膜不是。

总结三: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方式有多种

课本叙述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衣壳并未进入细菌细胞内,而是留于细胞外。有些学生会想当然认为所有病毒都采用这种方式侵染,这同样是个错误的理解。

不同种类的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具体方式是:

1.噬菌体侵入细菌的方式

该类型即为课本所介绍类型,先用溶菌酶在宿主细胞壁上“钻”出一个小孔,然后将DNA注入到细胞内部,衣壳则留在外面。

2.动物病毒侵入细胞的方式

(1)直接进入。某些无囊膜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与细胞膜上受体接触后,衣壳蛋白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核酸直接穿过细胞膜到细胞质中。这种方式较为少见。

(2)完整的直接穿过细胞膜,进入到细胞质中。见于少数无囊膜病毒,如呼肠孤病毒。

(3)膜融合。有囊膜的病毒,通过囊膜与细胞膜发生融合,把病毒的核衣壳释放到细胞质中,如流感病毒等。

(4)通过细胞的内吞作用,使完整病毒以吞噬泡的形式进入细胞。多数病毒采用这种方式,如痘类病毒等。

3.植物病毒侵入细胞的方式

(1)病毒借助由于机械作用造成的伤口进入植物细胞。

(2)通过有刺吸式口器昆虫在吸食植物时,将病毒带入细胞。

病毒进入细胞后,通过植物的胞间连丝,在细胞间进行传播和扩散。

总是,在侵染初期,动、植物病毒不同于噬菌体,它们一般以整个病毒或核

衣壳的形式进入宿主细胞,遗传物质的释放是在进入宿主细胞后,在酶的作用下,脱去衣壳或囊膜实现的。

总结四:病毒蛋白质的种类不是只有衣壳蛋白

很多同学认为病毒的蛋白质只有一种成分,即衣壳蛋白,病毒增殖所涉及的酶或蛋白质都是侵入宿主细胞后再合成的,这种观点也不全面。

病毒蛋白质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衣壳蛋白(衣壳粒):其作用是构成衣壳,保护病毒核酸,决定病毒的抗原特异性。

2.刺突蛋白质:在有囊膜的病毒中,刺突蛋白质在病毒吸附过程中,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相结合,进行病毒的侵入。

3.酶:有一类酶与病毒进入宿主细胞以及从宿主细胞释放出来有关,如噬菌体注入时用溶菌酶打开细菌细胞壁;另一类酶是与病毒核酸、蛋白质的合成有关,如逆转录病毒的逆转录酶。这里提到的溶菌酶和逆转录酶就是病毒自带的,不是在侵入后现合成现用的。

4.在逆转录病毒合成的蛋白质中还包括一种转化蛋白,转化蛋白在适当时可把宿主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因此该病毒又称RNA肿瘤病毒。

因此,病毒蛋白质的种类并非只有衣壳蛋白质一种,而是有很多种;病毒蛋白质也并非都是在宿主细胞内后合成的,有一些是病毒随身携带、自备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