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迁移现象分析
浅析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现象

第 二 语 言 习 得 研 究 ( eo dL n u g q iio 的 发 端 S c n a g a eAc us in) t 可 以追 溯 到 2 世 纪 6 年 代 末 , 0 0 由发 端 到 发 展 经 历 了 不 同 的历 史 阶 段 。但 在 各 个 阶段 中 , 语 迁 移 现 象 一 直 是 语 言 学 家 和 母 心 理 学 家 分 析 研 究 的 重 要 因 素 。“ 语 ” 常 是 指 学 习者 所 属 母 通 种 族 、 团使 用 的语 言 。一 般 情 况下 , 语 是 儿童 出生 以后 最 社 母 先 接 触 、 得 的 语 言 , 第 二 语 言 学 习 者 而言 , 语 对 其 目 的 习 对 母 语 的 习 得 具 有 重要 影 响 而 产 生 这 些 影 响 的过 程 就 被 语 言 学 家 称 作 语 言 迁 移 现 象 。 R b  ̄L d 在 《 文 化 语 言 学 》 Ln oe ao 跨 ( i— g i i A r s u ue 中 提 出 , 第 二 语 言 习 得 过 程 巾 , 习 us c co l r ) t sC t 在 学 者 会 把 母 语 的 语 言 形 式 、 义 及 其 分 布 . 同 与 母 语 相 联 系 意 连 的文化迁 移到 目的语 中. 因此 . 两 种 语 言 及 其 文 化 进 行 系 对 统 对 比 ,可 以 预 测 和 描 写 可 能 引 起 和 不 会 引 起 困难 的 地 方 。 按 照L d 的 理 论 .母 语 迁 移 可 以进 一 步 细 分 为母 语 正 迁 移 和 ao 母语 负迁 移 两个 方 面 。当 学 习 者 的 目的 语 与 母 语 结 构 特 征 相 类 似 的 , 会产 生 正 迁 移 , 起 来 比 较 容 易 , 进 二 语 习得 ; 就 学 促 当 目的 语 与母 语 结 构 特 征 有 差 异 时 , 会 产 生 负 迁 移 , 起 就 学 来 比较 吃 力 , 碍 二语 习得 。部 分 学 者 认 为 . 语 对第 二语 言 妨 母 习得 将 产 生 “ 扰 ” it frn e , 此 . 二 语 言 学 习 者 的 任 干 ( e ee c ) 冈 nr 第 务就 是 克 服 母 语 对 第 二 语 言 习 得 的 十 扰 。语 言学 者们 在母 语 负迁 移 方 面进 行 了 大 量 的 研 究 和 对 比 . 旨在 减 少 和 避 免 习得 过 程 巾 的偏 误 。 而 笔 者 认 为 , 言 系统 的 差 异 并 不 等 同 于 语 语 言 习得 的 难 度 , 语 的 正 迁 移 在 二 语 习 得 过 程 中 , 别 是 在 母 特 学 习 者 学 习初 期 , 着 积 极 正 面 的 作 用 。本 文 从 语 音 、 汇 、 起 词 句 法 及 文 化 等 方 面 就 二 语 习 得 过 程 中 母 语 的 正 迁 移 现 象 进 行描述和分析。
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负迁移现象及对策

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负迁移现象及对策母语负迁移是指一个人在学习和使用第二语言时,会自然而然地将使用的母语的语言特性应用到这种第二语言上,最终引起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负迁移现象。
母语负迁移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是一种双向影响,在其表达能力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母语负迁移既有利也有弊。
母语负迁移可以为学习第二语言者提供便利,因为学习者可以迅速转移自己在母语习得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技巧,更容易理解新学习内容,并有效使用其已经具备的知识。
例如,日本学生学习英语时,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名词的造词知识,他们可以很快学会英语中的名词构词技巧,从而更好地学习和使用英语。
然而,母语负迁移也有它的缺点。
首先,母语负迁移会导致学习者有时不能正确使用第二语言的语法结构,因此,如果学习者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导,使用母语负迁移形成的语言结构会有一定的歧义,破坏语意。
其次,学习者由于母语的差异,有时会使用第二语言的发音、语调和用法等内容,从而产生出不正确的发音和用法,这样会影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要应对母语负迁移,教师和学习者都需要采取措施。
首先,作为一名学生,应该努力控制自己在母语习得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在第二语言的学习中的使用,养成用第二语言思考的习惯,而不是混合母语和第二语言一起思考。
其次,作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根据学生在母语习得中潜在的语言特点,进行适当的矫正,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在保证理解和表达准确性的前提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母语负迁移是一种双向影响,可以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提供便利,但也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因此,学习者和教师都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努力纠正母语负迁移的不良影响,最终提高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中的表达能力。
英语写作中母语迁移现象分析

英语写作中母语迁移现象分析今天,写作技巧及应用策略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英语写作无疑是把握研究学术思想并能够表达出来的重要方式。
在写作实践中,许多大学生在把握英语写作技巧及应用策略时,会经历母语迁移的语言过程。
母语迁移是指从母语到第二语言写作时,母语的习惯及特点对其他语言的产生影响的一种语言现象。
一般来说,母语成功影响了第二语言的表达形式,尤其是学习者在写作过程中会把母语的语法习惯用到第二语言的表达中。
而这种语言习惯的转移也会对英语写作产生影响。
一方面,在把握英语写作技巧及应用策略时,缺乏经验的大学生可能对英语写作有母语迁移的现象。
此时,大学生可能会复制单词,把母语中的语法习惯用到英语表达中,以此来把握技巧及应用策略。
比如,在论述“考试作文的考试”时,很多学生会把“英语考试”写成“英文考试”。
另一方面,英语写作中母语迁移也会对标点符号结构造成影响。
许多学生可能会因把自己母语的习惯当做标准而出现标点符号错误,比如,在用英文“please”结尾时,会在这个单词后加上中文句号,这显然不符合英文拼写习惯,其中间件也会影响学生英文写作的质量。
面对母语迁移现象,大学生在写作时应该注意避免把母语的习惯用到英语表达中,减少母语迁移现象的产生,以提高英语写作的正确度及质量。
为此,大学生应该多看英语原著,注意英语语法习惯,多思考,多加强英语写作能力的形成,以期达到较高的英语写作水平及质量。
此外,学习英语的大学生也可以多咨询英文专家,根据他们的建议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此来提高自己英文写作的质量。
此外,有些学校也提供了专业的英语写作课程,针对母语迁移常见的问题,让学生把握英语写作技巧及应用策略,并使大学生对英语写作有更深入的了解。
综上所述,母语迁移是把握英语写作技巧及应用策略的重要现象,可能会影响英语写作的正确度及质量。
学习者在写作实践中,可以多看英语原著,注意英语语法习惯,多咨询英文专家,多参与专业的英语写作课程,来把握英语写作技巧及应用策略,提高英语写作水平及质量。
语言习得中母语迁移现象的研究

语言习得中母语迁移现象的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刘登祥摘要: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母语迁移是一种普通的现象。
迁移理论也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它源于心理学,又广泛用于语言学研究,对外语学习中母语迁移现象进行系统的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有利于外语的教和学。
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母语知识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现象,它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重视。
“迁移(!"#$%&’")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的是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已有的知识或技能对新知识或新技能的获得的影响。
”(胡春洞)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迁移有两种:即正迁移(()%*!*+’!"#$%, &’")和负迁移($’-#!*+’!"#$%&’")。
当母语($#!*+’.#$-/#-’)的某些特征同目标语(!#"-’!.#$-/#-’)相似或完全一致时,迁移是积极的,即正迁移。
当母语的特征与目标语的特征之间存在差异时,迁移是消极,即负迁移。
一、迁移理论迁移研究最初出现在心理学研究领域,心理学对迁移的研究可追溯到01世纪的形式训练说,人们通过语言训练,认为言语能力可以自动地迁移到其他语言的学习上去。
与迁移理论有密切相关的还有对比分析研究,早期的行为主义者提出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母语对目的语有影响,主张将母语与目的语进行比较,从中了解之间的差异,并发现学习者在学习中的困难。
根据这一理论2#3)提出母语迁移观点。
他认为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即母语的学习习惯会影响到第二语言的学习。
同时,他通过对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发现差异的程度与学习者学习上的困难程度有密切的联系。
他认为第二语言中与母语相似的成份对学习者来说是简单的;与母语相异的成分对学习者来说是困难的。
2#3)的这一对比分析假说指出了语言迁移现象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并通过分析比较母语与目标来预测第二语言学习容易犯的错误和出现的困难。
第二外语元音习得中迁移作用的实验研究

第二外语元音习得中迁移作用的实验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第二外语元音习得中迁移作用的实验研究。
迁移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学习现象,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首先将对迁移理论进行简要回顾,明确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定义和分类。
随后,本文将详细介绍实验研究的设计和实施过程,包括实验对象的选择、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方法的运用以及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通过实验研究,本文旨在揭示第二外语元音习得中迁移作用的具体表现和影响因素,为第二语言教学和学习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同时,本文还将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探讨迁移作用在第二外语元音习得中的机制和策略,以期为提高第二外语元音习得效率和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文献综述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迁移现象一直是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迁移,简单来说,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将先前学到的知识、技能或策略应用到新的学习环境中。
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迁移现象尤其明显,尤其是在元音习得方面。
元音作为语言的基础元素之一,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其准确习得和掌握至关重要。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第二外语元音习得中的迁移作用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母语对第二外语元音习得的影响、不同语言背景下元音迁移的特点以及迁移对第二外语元音习得的影响机制等方面。
母语迁移被认为是影响第二外语元音习得的关键因素之一。
许多研究表明,母语元音系统会对学习者第二外语元音的习得产生正向或负向迁移。
例如,某些元音在母语和第二外语中发音相似,学习者可能会将这些元音的发音习惯迁移到第二外语中,从而促进第二外语元音的习得。
相反,如果母语和第二外语的元音系统差异较大,学习者可能会面临较大的挑战,产生负向迁移。
不同语言背景下的元音迁移特点也是研究的焦点之一。
研究者们发现,不同语言背景的学习者在第二外语元音习得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迁移模式。
例如,英语学习者在习得汉语元音时,可能会受到英语元音系统的影响,产生特定的迁移现象。
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迁移现象研究

地受 到母 语影 响 , 从而妨 碍学 生准 确地 掌握 英语 语音 ,这 便造成 了语音 负迁 移 。
() 2词汇迁 移
汉 语和英 语分 属两 个不 同语 系 , 多数英 语 大
词 汇和 汉语单 词并 不相 互对应 , 这就 在汉语 学 生
.
6. 4
电大理工
总第 2 1期 5
“ 移” 迁 是心 理 学上 的概念 , 指将先 期学 是
习 中所获 得 的东 西迁移 到后 期 学 习中 。 蒋祖 康认
范畴 的 , 这种 误解 便成 为导致错 误 发音 的罪魁 祸
首。 导致 问题 发生 的主要 原 因包 括母 语和 目的语
为 迁 移 即是“ 们 已经 掌握 的知识 在新 的学 习环 人 境 中 发挥 作用 的心理 过程 ” 。而 语 言迁移 是 一种 “ 跨语 言 影 响 ” ,是指 “ 一种语 言对 学 习另一 种
移 很 容 易发生 。 () 4语篇 迁移
征相对 于其他 更 ‘ 基本 的 ’特征 而言 ,以某 种方 式 显得 比较 ‘ 特别 ”。 ’ 非语 言因素主 要 是学 习者本 身起主 要作 用 。 例 如学 习者 的年龄 以及 情感 因素 。 儿童 在二语 习 得 时 比成 年学 习者不 容易受 母语 影 响。 他们 更容 易获 得 像母 语 一样 标 准 的发 音 而不 会 受 更 多母
的英 语词 汇学 习 中产生 了负迁 移 。 主要 表现 为 以 下 几点 :汉语 复数通 常 为零标 记 , 英语有 单复 而 数 的变 化 : 汉两 种语 言的单 词在词 汇功 能上基 英
不 同,文化 的负迁移 也就 随之发 生 。因此 ,在 习
得第二语言时, 学习者需了解 目标语 国家和母语
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语言迁移现象分析

[ 文献标 识 ̄] t -A J
语 言 迁移 自上世 纪 五 十年 代 以来 一 直是 第 二 语 目标 语 相 似 的语 言现 象 常 常 容易 出现错 误 。 由此 说 言 习 得和 语 言教 学 中 的重要 课 题 。 同时 随着 研 究 的 明 , 异不 一定 会 产 生 困难 , 些 差 异反 而 会 引起 学 差 有 不 断深 入 和扩 展 ,逐 步 确立 了其 在第 二语 言 习得 中 习者 的 学 习兴趣 , 利 于知 识 的掌 握 。其 次 , 有 普遍 语 的地 位 。半 个 多世 纪 以来研 究者 从语 言 、 心理 以及社 法 强 调语言 的 共性 , h m k 儿童 习得 母语 的经历 C o sy对
学 习者 可能 出现 的错 误 ,并 将 之 作 为课 程设 置 与 教
材 编 写 的依 据 。对 比分 析 理论 对 中 国 的外语 教 学 影
响颇大 。
但 随 着研 究 的深 入 , 其 是 6 尤 0年代 末 由 C o hr e
sy提 出的普 遍语 法理 论 ( nvr l rm r对 对 比 k U i s a ma) eaG 分 析 理论 提 出 了挑 战 。首 先是 普遍 语 法 对 对 比分 析
F b2 0 e .0 6
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语言迁移现象分析
于 巧 丽 ( 山东 师范大 学 山东 ・ 济南 2 0 1 0 5 4)
[ 摘 要】 言迁移是 第二语 言 习得研 究 中的 重要 领 域 。本 文从 回顾语 言 迁移现 象研 究和发展 状 况入 手 语
.
揭 示 了第二语 言 习得 中影 响语 言 迁移 的主要 因素 , 学 习者 的 内部 因素和 客观 环 境 等 因素 。在 结合 理 论研 如
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正负迁移作用

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正负迁移作用【摘要】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既起着积极的作用,又起着消极的作用;既能帮助第二语言学习者,又能妨碍第二语言学习者。
因此,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存在正向迁移,又存在着负向迁移。
对此,本文探讨了母语迁移的形式和作用,以及对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正迁移;负迁移;母语;第二语言习得0 引言从第二语言习得(SLA)学科史上讲,迁移(transfer)是第一个受到极大关注的习得因素,它由行为主义者提出并逐渐为广大SLA研究者所关注、接受、质疑、批判、重新定位。
在现阶段,要想否定母语(即L1)迁移是SL A中的重大影响因素这个地位已经不可能了,突破自身局限性的L1迁移又被学者们在认知框架下重新定位。
“迁移”这一概念来源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由Lado在《跨文化语言学》(1957)中提出。
在心理学中,“迁移”指的是人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发挥作用的心理过程。
Sharwood Smith和Kellerman认为迁移就是一种跨语言的影响(crosslinguisitic influence),是中性理论(theory -neutral),与“干扰(interference)”,“借用(borrowing )”,“回避(avoidance)”等概念并提。
Kellerman (1987)认为迁移即“导致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元素合并的程式(processes)”。
Odlin 则认为迁移是“由目标语和已经学过的语言之间由于相似或者相异而产生的影响”。
1 母语迁移的表现形式语言迁移研究发现,语言问的相同和差异会产生母语迁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Odlin):(1)正向迁移。
指母语与目的语的相同之处会促进第二语言学习,加速通过中介语中某些发展序列。
例如,母语为汉语的人学习英语时,就很容易学会句子的语序“He comes from Beijing”,这是因为,表达同样意义的汉语语序和英语语序相同“他来自北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迁移现象分析摘要: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表明, 母语迁移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将影响到对第二语言的音位、词汇、词法、句法和语篇等各个子系统的学习。
本文将回顾语言迁移的研究的发展过程及现状,并联系具体的中国学生写作中的问题为例,分析语言迁移在二语习得中所起的作用。
通过上诉问题提出作为教师在英语教学工作中所应采取的策略及方法。
对今后的外语教学能够正确的认识语言迁移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及影响,利用正迁移并尽量避免负迁移,使得外语学习能够提高效率,取得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母语迁移外语教学一、引言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处在母语为汉语的情况下来进行第二外语的学习,大部分都是继掌握了母语之后进行的,那么两种语言之间势必会产生一定的相似之处及差异。
“迁移”一词原为教育心理学术语, 指已获得的知识, 技能, 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对新知识, 新技能习得和解决新问题的处理所产生的影响。
Odlin(1989)总结了多年来此领域的研究现象后,对“语言迁移”的定义做了一个简明而精确的总结:“迁移是指目标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或者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
语言迁移理论提出于50 年代, 它是指在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中, 学习者在用目的语交际时, 由于不熟悉目的语规则而自觉或不自觉的运用母语的语音、词义、结构规则或文化习惯来处理目的语信息的现象。
语言迁移分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我们已知的知识、经验对于学者正在习得的知识产生正面影响,它就是正迁移;反过来,如果我们已知的知识、经验对于学者正在习得的知识产生消极影响,它就是负迁移,即干扰(interference)。
二、语言迁移的理论背景语言迁移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 世纪50和60 年代,语言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和当时占统治地位的行为主义语言学习理论联系在一起,成为对比分析的理论基础;第二阶段,从60 年代末到70年代,由于乔姆斯基普遍语法观点的影响,许多语言学家对对比分析假说和语言迁移理论纷纷提出异议。
行为主义的语言学习观受到抨击,迁移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被贬低;第三阶段始于70 年代末、80 年代初,迁移再次成为语言教学领域的热门话题,它被视为语言学习中一种重要策略,一个复杂且受诸多因素影响和制约的认知过程。
所以语言迁移研究不仅注重对比分析,而且尤其关注母语迁移的语用环境、认知心理以及学习者的个体差异等诸多因素。
我们必须对它的多种制约因素有比较系统、清晰的认识。
应用语言学和语言教学受认知心理学的影响,逐渐转向对语言习得过程的研究。
随着中介语(Interlanguage) 和错误分析( Error Analysis) 的兴起, 对比分析受到冷落。
人们开始意识到, 把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重点放在母语和第二语言的关系上,放在它们的异同上, 未免过于简单化了, 只有把学习者语言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现象来研究, 才有可能真正了解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
根据Selinker的中介语理论, 不能把中介语简单地视为目的语加上来自母语的干扰而形成的混合语言体。
学习者所学的目的语知识是一个逐渐积累和完善的过程, 整个过程形成一种连续体, 在这一连续体的每一个时点都形成一个系统, 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习者的努力, 中介语不断地朝着目的语方向靠近。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外语学习进步时期。
在这一期间, 学习者始终在积极主动地充实、调整自己的目的语知识系统。
三、英语写作中语言负迁移的表现1.语法方面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组词造句规则, 由于中英两种语言分属两种不同的语系, 其组词、造句的规则迥然不同。
由于汉语的影响, 学生作文中常出现下列语法错误:(1)冠词使用不当或漏用冠词使用不当, 是学生作文中最常见的错误。
下面是学生写的两个句子:Today is a information society. ( 应为an information society)When passing the door, smell of delicious dishes will come to you. ( 应为the smell) 汉语中没有对应于英语冠词的词, 因此在母语是汉语的学习者中, 错用冠词的频率是很高的。
(2)名词单复数错误在名词单复数使用方面, 中国学生也比较容易犯错误。
英语和汉语都有名词数的语法范畴, 但汉语仅限于表示人的具体名词, 词尾“ - 们”可附在人称名词后面表示复数。
英语中名词数的语法范畴还包括表示物的具体名词, 复数还有规则与不规则之分。
汉语的可数名词在英语中并不一定可数。
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就了解英语名词单复数的语法规则, 但在语言运用中又会不自觉地出错。
例如:Advertisements on TV give us informations.Homeworks make me tired.In cities, there are many other public equipments in order to make people’s life happier.(3)谓语动词方面的错误汉语中不存在人称与“数”和谓语动词形式一致的问题。
另外, 汉语中除动词谓语句之外, 还有名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以及非动词性的谓语句。
英语和汉语在主谓语之间的关系上存在的这种差别, 很容易导致谓语动词使用方面的错误。
学生写出的英语句子中常出现缺少谓语动词、主谓不一致或者情态动词和第三人称单数动词重复使用的情况。
例如:Advertisement will surely helpful in our daily life.I know this company enjoy a good reputation.This method can helps teachers to teach better.(4)句子结构方面的问题英语句子结构有并列句和复合句之分, 汉语的复句也有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类。
在汉语偏正复句中, 有些关联词语可分布在正句和偏句里搭配使用, 互相呼应。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不但……而且”, “不仅……还”,“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等等。
英语一般不是这样, 它往往只需一个连词, 放在一个分句中, 就能起到汉语成对连词的连接作用。
受汉语的影响,学生们往往会在主句和从句中使用两个连接词。
例如:Because newspapers include much knowledge, so we must read plenty of newspapers.Because we live in the countryside, therefore we have a healthy climate.2.用词方面汉语作为母语对英语学习者的干扰还表现在用词方面。
学生用词不当有如下几种情况:(1)不注意词性汉语中许多词是兼类的, 词的语法功能并不依赖于词尾变化形式。
例如, 汉语中“成功”一词可作名词,也可作动词。
英语中则不同, “成功”一词在句中充当不同的成分就得用不同词性的词。
学生作文中忽略词性的情况时常发生。
请看下例:Whether you success or not, you should work hard.You can choice from them and buy what we like.学生想到了“成功”和“选择”等词, 却没有用对词性。
( 2) 动宾搭配不当英、汉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 汉语中恰当的动宾搭配, 在英语中不一定合适。
例如汉语中我们说: “接受新知识”和“知道了不懂的知识”。
受汉语搭配的影响,学生造英语句子时也这么写:People in cities have more opportunities to receive all kinds of advanced knowledge.I have studied a lot of knowledge.By reading newspapers, we know much knowledge.英语中knowledge 可以和get、acquire、obtain、gather、expand 以及短语build up 等连用, 而不和receive、study、know连用。
四、语言迁移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教师应探索适应自己学生的有效的教学法, 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指导不同的学习任务。
应创造机会使学生接触充分的语言材料, 提高他们灵活掌握外语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词汇教学中, 利用各种方法来帮助学生记忆单词、扩大词汇量, 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母语的依赖程度, 避免在使用中局限于母语和目的语单一对应的词义上。
另外, 词语习惯搭配用法的讲授至关重要, 可以帮助学生排除母语的干扰, 外语学习是在学习者熟练掌握了母语、已经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认知基础的情况下进行的,学习者的母语知识、对语言的一般知识和整体的认知能力都会对外语学习产生影响。
一方面, 教师应充分发挥外语学习者的主观能动作用, 利用促进学习的学习策略和认知手段,运用母语知识的积极因素。
另一方面, 要使学生认识到, 学习策略和认知手段如运用不当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
如回避由于母语和目的语差异所引起的学习上的难点会导致学生不能及时掌握新知识, 也不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上的困难, 逐步朝着目的语方向靠近。
五、结束语综上所述,语言迁移是不容忽视也是不可避免的,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的引导就显得格外重要,无论是正迁移还是负迁移,在整个二语习得过程中都在起着一定的作用,注意区分辨别两种语言的异同,对于在第二外语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有一定的帮助。
作为外语教学者或者是课程设计者不能只看到语际之间的差异, 更多地要重视以及其间的共性,并适时利用母语,有意识地对母语和英语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减少母语对第二语言的负迁移,充分发挥正迁移作用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提高英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