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油气管道

合集下载

能源大通道——中缅油气管道

能源大通道——中缅油气管道

能源大通道——中缅油气管道中缅油气管道是继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的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

它包括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可以使原油运输不经过马六甲海峡,从西南地区输送到中国。

中缅油气管道由中缅原油管道和中缅天然气管道共同组成,该项目历经10年风雨建设,于2017年4月正式投产,从缅甸西海岸皎漂港的马德岛一直延伸至中国云南省的瑞丽。

中缅油气管道建设难度大的原因中缅油气管道是目前国内建设难度最大的管道,其线位受沿线自然地理和社会环境制约严重。

自然因素气候中南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旱雨季分明。

旱季时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容易使工人高温中暑;雨季时降水丰富,雨季长,在湿热的气候下施工困难。

地形沿线高山峻岭,地形起伏大,从海底到山上的落差达1300米,这是管道修建面临的最大难题。

同时还会穿越喀斯特地貌区,地质条件复杂,对工程技术要求很高。

所以山区管道大量采用山体隧道穿越方式,增加了技术和资金投入。

地质沿线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板块碰撞挤压,地壳运动活跃,多断裂带,地震、滑坡、泥石流和崩塌等地质灾害频繁。

这就对管道抗震性能提出了很大挑战。

水文管线经过伊洛瓦底江、米坦格河等上百条河流,穿越河流多处采用跨越方式通过,需要修建桥梁进行支撑。

生态沿线生物多样性丰富,线路建设过程中如何保护好生态环境又是一大难题。

缅甸森林植被覆盖率达52%,管线势必经过文物保护区、生态敏感区等,需要对施工后的地貌进行及时恢复。

社会经济因素交通沿线由于地形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交通落后,建筑材料等运输苦难、运距远。

基础设施缅甸经济落后,很多配套的基础设施不齐全,如工人休憩场所、电力供应等。

政局动荡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非政府组织势力强,政局长期不稳定,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历时近十年,经缅甸军政府和民选政府更迭考验。

2015年因缅甸政党更迭而搁置2年之久,2017年3月才重新启动。

民生问题管道将经过缅甸许多村庄,引发强制拆迁、环境破坏及人权侵犯等问题,易遭受当地村民的反对。

2010年,中缅油气管道建设时,西方国家在一旁挑拨:“缅甸你们吃

2010年,中缅油气管道建设时,西方国家在一旁挑拨:“缅甸你们吃

2010年,中缅油气管道建设时,西方国家在一旁挑拨:“缅甸你们吃2010年,中缅油气管道建设时,西方国家在一旁挑拨:“缅甸你们吃亏了,中国就是想占便宜”!可没想到建完后,缅甸政府才明白这项目有多香!中缅油气管道是除了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我国的第四条能源进出通道,是补全我国进口能源生命线的重要一环,对于我国而言,意义深远。

一旦中缅油气管道建成,那么从石油转运集散地——孟加拉港过来的石油,就可以以极低的运输成本经管道运抵中国西南腹地。

同时,也避免了传统石油线路经马六甲海峡,极有可能在战时被掐断的风险。

正是因为中缅油气管道对于中国的意义极为重大,所以在建设项目确定之初,所遇到的阻碍也是空前地巨大。

我国方面以最大的诚意,最优的方案与缅甸方面进行接洽,击溃了韩国、印度等竞争者。

缅甸不同于俄罗斯这样的大国,土地资源极为有限。

由于建设石油管道要避开农田、居民区等具有经济价值的区域,也要避开地震带、河流等具有自然灾害风险的区域,因此,能够选择的路线并不多。

我国之所以能够从与印度、韩国的竞争中胜出,正是因为尽可能地兼顾了中缅双方的利益,情愿增加施工的难度,也不愿意对缅甸的农业用地进行破坏。

但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西方国家千方百计地以所谓的“强制拆迁、环境破坏及人权侵犯”等方面肆意造谣、抹黑,希望以此来阻挠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

更有甚者,西方的一些政论媒体还声称:“'中缅油气管道’会使得缅甸南北分裂,抢走缅甸人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

并且还将一些经过PS处理的照片传到了网上,让人们相信一旦工程实施,将会使得他们失去家园,流离失所。

一些当地的村庄的百姓甚至听信谣言,认为中方的项目建设不但会破坏其家园,还会破坏当地村落所祭拜的神像、祖先祠堂等。

不得不说,西方媒体的舆论攻势确实有一套。

在造谣生事这件事情上,从来没有输给任何人。

因为西方媒体的舆论攻势,使得在缅甸国内一度造成了极大的恐慌。

不仅民众相信这些西方媒体的谣言,就连缅甸的一些官员也不免疑虑起来。

中缅石油管道

中缅石油管道

中缅石油管道中缅石油管道是连接中国和缅甸的一条重要能源管道,它的建设和运营对于两国的能源安全和互利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缅石油管道的背景、建设、运营和意义进行详细阐述。

一、背景中缅石油管道的建设源于中缅两国良好的政治关系和经济合作。

中国和缅甸作为两个相邻国家,历来保持着友好和密切的外交关系。

在双边经济合作方面,两国一直致力于扩大贸易、投资和能源合作,而石油资源的开发和运输一直是双方合作的重点领域。

缅甸作为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而中国作为一个能源消费大国,对于安全和稳定的能源供应需求很大。

双方认识到通过建设石油管道可以实现互利共赢,于是开始了中缅石油管道的规划和建设。

二、建设中缅石油管道的建设始于2010年,历时多年才顺利完成。

整个管道从缅甸西部的洋葱湾开始,经过巴杰松港,贯穿缅甸境内,最终进入中国云南省的昆明。

管道总长度约为1700公里。

在建设过程中,中方和缅方共同承担了工程设计、勘探、采购、施工和监管等各个环节。

中缅石油管道项目采用了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确保了管道的安全和可靠性。

同时,项目参考了国际上的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了管道的环保和可持续性。

三、运营中缅石油管道于2020年正式开始运营。

根据初步规划,管道每天能够输送30万桶石油,预计能满足中国西南地区相当于15%的原油需求量。

同时,石油管道的建设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缅甸带来了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

在管道运营期间,中方和缅方按照合同约定共同管理和维护管道。

为了确保管道的安全和稳定运行,专业团队对管道进行定期巡检和维护,以及应对突发事件和故障。

四、意义中缅石油管道的建设和运营对于中缅两国的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中国来说,中缅石油管道可以实现中缅两国之间的能源互补和互利合作,提高中国的能源供应稳定性,减少对其他能源进口渠道的依赖。

对于缅甸来说,石油管道的建设为该国带来了投资和经济增长机会,提升了缅甸作为能源转型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

中缅油气管道的对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意义-最新文档

中缅油气管道的对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意义-最新文档

中缅油气管道的对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意义近年来,中缅油气管道在经济方面对中国和缅甸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该管道的建设不仅带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为中国保障了能源安全。

本文将介绍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背景和重要意义。

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背景2008年5月,中缅两国政府签署了《中缅油气管道合作框架协议》,并在2009年正式启动中缅油气管道建设。

该管道以中国云南省昆明市为起点,经过缅甸境内各地,到达缅甸的西海岸和东海岸,通往印度洋。

目前,中缅油气管道一期工程已经建成投产,全长771千米,净输送能力分别为每天440万立方米的天然气和每天22万立方米的原油。

二期工程正在紧张建设中,计划到2020年建成,届时能够将输送能力进一步提高到每天1200万立方米的天然气和每天22万立方米的原油。

中缅油气管道的重要意义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中国是世界上能源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对外依存度高达70%以上,而且大多数进口能源都需要通过海上运输,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中缅油气管道的建成,可以缓解中国能源进口的压力,减少在海洋运输中的安全风险。

此外,中缅油气管道还可以帮助中国降低油气进口成本,提高能源的供给效率。

相对于其他进口能源方式,中缅油气管道的运输成本更低,可以有效减少进口成本。

推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不仅可以为中国保障能源安全,同时也将推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缅甸是中国的南向战略的重要一环,这条管道的建设可以使缅甸更多地参与到中国的经济活动中来,带动缅甸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此外,中缅油气管道还可以带动沿线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桥梁、通讯等方面。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为沿线地区的市场开发和投资提供便利条件,进一步推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促进中缅两国关系的发展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还可以促进中缅两国关系的发展。

中缅两国相邻,历史渊源深厚,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两国之间的关系曾经经历过波动。

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是两国合作的重要内容,可以为两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供更多的机会。

中缅油气管道保卫工作总结

中缅油气管道保卫工作总结

中缅油气管道保卫工作总结
近年来,中缅油气管道保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缅油气管道是中缅两国重
要的能源合作项目,对于两国的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管道的安全运行,保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加强安全管理。

中缅油气管道的安全管理工作得到了双方的高度重视,建
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制定了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确保管道的安全运行。

二是加强技术保障。

中缅油气管道的技术保障工作十分重要,双方加强了对管
道设施的检修和维护工作,确保管道设施的正常运行,提高了管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是加强保卫力量。

中缅油气管道的保卫工作得到了两国军警部队的全力支持,建立了专门的保卫力量,加强了对管道周边地区的巡逻和监控,确保了管道的安全。

四是加强信息共享。

中缅两国加强了对油气管道周边地区的信息共享,建立了
信息通报机制,及时掌握管道周边地区的安全情况,确保了管道的安全运行。

总的来说,中缅油气管道保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两国的能源合作项目提
供了坚实的保障。

但是,管道的安全运行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保卫工作,确保管道的安全运行,为两国的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缅油气管道

中缅油气管道

中缅油气管道预计于2013年建成投产2010年9月10,中缅油气管道工程中国境内段在云南昆明开工,这是中国四大进口油气战略通道之一。

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张抗教授称,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标志着我国进口原油运输的中东航线、非洲航线和东南亚航线多了一条通道,威胁我国能源安全的“马六甲困局”得到破解,经中缅原油管道亦是原油进入中国大西南的最便捷通道。

基本情况中缅管道为天然气、石油双线并行。

其中,中缅天然气管道缅甸境内段长793公里,中缅原油管道缅甸境内段长771公里,并在缅甸西海岸皎漂配套建设原油码头。

两条管道均起于缅甸皎漂市,由云南瑞丽进入中国。

据了解,中缅原油管道初步设计每年可向国内输送2200万吨原油,相当于每日运输40多万桶;天然气管道年输气120亿立方米。

中缅油气管道境内段工程入境后,输油管道经贵州到达重庆,输气管道经贵州到达广西。

国内段天然气管道干线长1727公里,原油管道干线长1631公里。

中缅油气管道境内段工程开工后,预计2013年建成投产。

在中缅油气管道境内段工程开工的同时,云南千万吨炼油项目在昆明奠基。

这是与中缅原油管道配套建设的下项目,整个项目计划于2013年建成中交。

缅甸位于亚洲中南半岛,海岸线长达1800公里,油气资源储量十分丰富。

目前缅甸拥有34条输油输气管道、19处近海油气田和3处远海油气田,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25400亿立方米,原油储量32亿桶,居世界第十位。

战略意义避开马六甲海峡从1993年起,中国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目前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升至50%左右。

据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2008年中国的石油净进口量超过2亿吨,其中原油进口1.79亿吨。

2009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21888 .5万吨,石油表观消费量40837.5万吨,其中原油进口依存度达到52.5%。

在进口石油中,超过90%都是通过海上运输,尤其是超过80%的进口原油来自中东和非洲,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这个最窄处仅有2.4公里的战略咽喉通道,马六甲成为中国能源安全的一大瓶颈。

尴尬的能源大通道:中缅油气管道输气背后

尴尬的能源大通道:中缅油气管道输气背后

尴尬的能源大通道:中缅油气管道输气背后尴尬的能源大通道:中缅油气管道输气背后筹划5年,建设3年的中缅油气管道终于投入运营,但这一曾被冠以重要战略意义的中国能源大通道在迎接第一批天然气时,其背后的争议却仍未间断。

7月28日,中缅油气管道天然气管线开始向中国输送天然气,当日,来自中、缅、韩、印投资四方代表共同按下按钮、启动控制阀门,采自缅甸西南海域的天然气注入天然气管线首站——皎漂分输站,然后通过793公里的管道向中国输送,在中缅边境南坎计量站进行计量后,从云南瑞丽入境。

尽管已建成通气,但该管道仍将面临一些考验,除来自缅甸的部分居民以及一批非政府组织对这一项目的抗议仍存在外,国内长期关注这一项目的石油业权威人士也对中缅能源通道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如今,横挡在中缅油气管道面前的难题正日渐明显,其中,环保之踵、利益分歧、以及尤为关键的上游资源瓶颈等问题都逐一显现,这条被称之为“打破马六甲海峡困局”的战略能源通道的前景也似乎蒙上了多层阴影。

“中缅油气管道投资金额大,周期长,但设计的2200万吨输油量相比每年经马六甲海峡的原油进口量简直就是九牛一毛,所以"破解马六甲海峡困局"是一个虚造的概念。

”中石油集团下属研究机构一名权威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尴尬处境对于中石油集团旗下负责中缅油气管道施工的东南亚管道公司来说,管道从建设到开通所面临的阻力或许都超出了此前预料。

事实上,除了结构复杂的地形,以及在征地过程中与当地居民发生的补偿利益分歧长期无法彻底解决等问题外,缅甸当局的政治环境以及缅甸此前带有“虚夸”成分的海上油气储量无疑是导致中缅油气管道处境尴尬的两大重要掣肘之因。

“中缅油气管道提案的提出是在2005年,当时云南省政府作为项目的提出方目的在于将云南打造成大炼化基地,并由此辐射大西南地区,但相比8年前,在项目正式上马后,缅甸的政局已经发生了改变。

”长期关注中缅油气管道,并多次前往缅甸实地考察的一名知情者说。

中缅油气管道:最经济的石油生命线,我国破解马六甲困局关键工程

中缅油气管道:最经济的石油生命线,我国破解马六甲困局关键工程

中缅油气管道:最经济的石油生命线,我国破解马六甲困局关键工程马六甲海峡,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我国石油及其他能源进口大都需经马六甲海峡缅甸,海岸线长3万多里自然条件优越,曾是富有国家,可到了21世纪初却因内乱等原因经济迅速衰落。

2009年中缅双方签署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协议,2010年开工。

项目包括原油管道、储运及附属设施和一个大型码头。

2013年5月30日油气管道全线贯通,共耗资约25亿美元,预计每年向我国输送天然气120亿立方米,原油2200万吨。

缅甸境内长771公里,国内原油.天然气管道分别长1631,1727公里。

起点位于皎漂港及马德岛,经若开、掸邦、马圭、曼德勒省,最终在云南瑞丽进入我国,到达贵州安顺后油气管道将会分离,原油管道直至被油荒困扰的重庆,天然气管道则南下到达贵港。

在管道建设前,我国能源大多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境内,随着中缅管道完工,标志着我国四大油气通道战略格局初步成型,中缅管道不仅缓解我国对马六甲的依赖,降低海上进口原油风险,也将对西南等省份的化工、轻工等产业产生了巨大拉动作用。

其中对于云南尤为明显,石化工业将成为云南省新重要产,预计在西南地区将新增炼油2000万吨/年,成品油1277万吨/年。

从长远来看,我国还可以沿中缅石油管道修建公路和铁路。

将皎漂开辟为我国西南出口南亚、西亚、欧洲和非洲的中转站。

对于缅甸人民而言,这一建设工程或许本应为他们带来财富,但因政府人员贪污腐败,本应拿到30年赔偿金却只拿到了5年的。

其中有些民众声称“他们夺走了我们的天然气和石油”,但他们可能不知道的是这些原油来自中东和非洲,原油非但不从缅甸获取,反而要向缅甸每年输送约200万吨。

以此来满足缅甸本国能源需求和经济发展目的。

另外缅甸还将获得每年1360万美元以及1吨原油1美元的过境费,此外还能从管道相关的土地租赁、海港及邮轮的使用中获得收入。

但这些庞大收入经官僚饱其私囊,落到原住民身上已所剩无几,同时环境治理成本也转嫁给了管道经过地区的本地社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缅油气管道
中缅油气管道是继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的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

它包括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可以使原油运输不经过马六甲海峡,从西南地区输送到中国。

中缅原油管道的起点位于缅甸西海岸的马德岛,天然气管道起点在皎漂港。

2013年5月云南省副省长高树勋,在中国南亚博览会发布会上表示,中缅石油管道施工进展顺利,到2013年底或者2014年初可以陆续投入试运行。

2009年12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缅甸能源部签署了中缅原油管道权利与义务协议,明确了中石油作为控股方的东南亚原油管道有限公司在中缅原油管道建设运营上所承担的权利和义务。

协议规定,缅甸联邦政府授予东南亚原油管道有限公司对中缅原油管道的特许经营权,并负责管道的建设及运营等。

东南亚原油管道有限公司同时还享有税收减免、原油过境、进出口清关和路权作业等相关权利。

协议还规定,缅甸政府保证东南亚原油管道有限公司对管道的所有权和独家经营权,保障管道安全。

[2]中缅油气管道是继中哈原油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和中俄原油管道之后又一条重要能源进口通道。

它包括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可跨越马六甲海峡,对保障能源安全有重大意义。

中缅油气管道境外和境内段分别于2010年6月3日和9月10日正式开工建设。

2013年5月30日,我国第四条能源进口战略通道中缅油气管道将全线贯通。

届时,海上进口原油和缅甸天然气资源将绕过马六甲海峡输送至国内。

[4]
管道路径
原油管道起点位于缅甸西海岸马德岛。

天然气管道起点在皎漂Kyaukpyu港。

管道路径图
经缅甸若开邦、马圭省、曼德勒省和掸邦,从云南瑞丽进入中国,[2]将在贵州安顺实现油气管道分离,而曾一度被“油荒”困扰的重庆,将成为其中长达的原油管道的末站。

天然气管道,则将南下到达广西。

[5]
管道长度
缅甸境内全长771公里。

原油管道国内全长1631公里。

天然气管道国内全长1727公里。

运送能力
这条管道每年能向国内输送120亿立方米天然气,而原油管道的设计能力则为2200万吨/年。

配套炼油厂
云南
中石油云南石化炼油工程项目即云南省1000万吨/年炼油项目,建设地点在昆明市安宁草铺镇。

[5]
重庆
中缅输油管道在重庆的“出口”,很可能位于长寿化工园区内。

中石油重庆方面的高管说,“我们一直以来的考虑是,将千万吨炼油厂和管道‘出口’都放在长寿化工园,不过最终的结果还要看国家发改委的批复。

”[6]
根据此前的初步计划,重庆市有望争取到每年1000万吨的原油输入,从而实现重庆自己的“炼油梦”。

总投资额
25.4亿美元,其中石油管道投资额为15亿美元,天然气管道投资额为10.4亿美元。

项目意义
战略意义
随着中缅原油管道项目开工,标志着中国的东北(中俄原油管道)、西北(中亚天然气管道)、西南陆上(中缅油气管道)和海上(经过马六甲海峡的海上通道)四大油气进口通道的战略格局已初步成型,有利于实现石油运输渠道多元化,保障中国能源供应安全。

中缅油气管道是继中哈石油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之后的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缓解了中国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程度,降低海上进口原油的风险。

[7]
目前我国进口原油的绝大多数是依靠经马六甲海峡的海上运输通道进入境内,中缅原油管道为我国油气进口在西南方向上开辟了一条重要的陆上通道,为我国原油进口增添了一条进口线路,有利于增强我国石油供应安全性。

[8]
经济意义
通过合作能给缅甸带来切实的利益,比如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机会,推动管道沿线的城市化进程。

据悉,在缅甸修建管道,中国并不是第一个。

缅泰合资公司最早在缅甸修建管道,路线是从缅甸到泰国。

缅甸通过缅泰输气管道出口天然气,每年有20多亿美元的外汇收入。

中缅油气管道可以带动缅甸石化工业的发展,满足缅甸国内对能源的需求(缅甸每年需要进口大量柴油和汽油),带动管道沿线的经济发展,拉动缅甸整体经济发展,给缅甸民众带
来更多实惠。

从另一个角度看,缅甸经济发展了,缅甸与所有邻国的经贸合作也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中缅管线是通向中国西部的捷径,可以加快西南地区的建设。

有机构预测,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建成后,中国西南地区将新增炼油能力2000万吨/年,年产成品油1277万吨,其中汽油310万吨、柴油840万吨、煤油127
万吨。

配套的乙烯工程规划建设年产乙烯100万吨、合成树脂153万吨、基本有机原料177万吨装置。

中缅油气管道建设,不仅将填补云南成品油生产空白,而且也将对云南省化工、轻工、纺织等产业产生巨大拉动作用,石化工业将成为云南省新的重要产业。

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