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小制作教案

合集下载

科技小制作中班科学教案

科技小制作中班科学教案

科技小制作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科技小制作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3. 引导幼儿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科技小制作相关的材料,如纸板、胶水、剪刀、彩色纸等。

2. 显示设备,用于展示教案中的图片和视频。

3. 相关的科技小制作示范作品,用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想象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科技小制作的示范作品或者播放相关的视频,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让幼儿猜测这些作品是如何制作的,引导他们发表自己的想法。

2. 引入教师向幼儿解释科技小制作的概念,即利用简单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动手操作来创造出有趣或实用的物品。

科技小制作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探究3.1 分组活动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给一些材料和工具。

让他们合作完成一个简单的科技小制作任务,例如制作一只纸飞机、一个简易的太阳能灯等。

鼓励幼儿在制作过程中互相讨论、交流和合作。

3.2 观察实验让幼儿观察科技小制作示范作品,并提出一些问题,例如这个作品是如何工作的?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猜测和探索,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和引导。

4. 总结4.1 回顾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让幼儿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发现。

可以通过图示、文字、声音等多种方式,整理并展示幼儿的成果。

4.2 总结教师总结科技小制作的意义和好处,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科技小制作的尝试。

同时,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和提问,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拓展延伸教师可以鼓励幼儿继续进行科技小制作活动,并尝试更复杂的制作项目。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例如制作热空气球、自制简易电池等。

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力,引导幼儿进行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同时,要注意适度引导,让幼儿在愉悦和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和探索。

幼儿园科技小制作教案

幼儿园科技小制作教案

幼儿园科技小制作教案教案名称:幼儿园科技小制作一、教学目标:1.学习科技小制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培养幼儿动手实践、观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提高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4.培养幼儿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1.科技小制作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2.创意设计、小制作材料的选择和加工;3.动手制作科技小制作作品;4.合作沟通与分享。

三、教学步骤:Step 1:导入(10分钟)1.引导幼儿对科技小制作进行初步了解,问幼儿是否制作过科技小制作,并询问他们对科技小制作的了解。

Step 2:知识讲解(20分钟)1.通过图片、实物等展示各种科技小制作作品,让幼儿了解科技小制作是什么;2.讲解科技小制作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如简单电路、机械原理等;3.引导幼儿思考科技小制作的意义和作用。

Step 3:创意设计与制作(30分钟)1.分组让幼儿自由发挥创意,设计自己的科技小制作作品;2.指导幼儿选择和加工小制作材料;3.指导幼儿按照设计图纸或个人创意进行小制作;4.鼓励幼儿动手实践,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

Step 4:合作沟通与分享(20分钟)1.指导幼儿在小组内进行沟通与合作,交流制作过程中的发现、困惑和解决方法;2.鼓励幼儿将自己的科技小制作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3.引导幼儿分享制作经验,从中学到他人的优点和创意。

四、教学方法:1.提问法:通过提问引导思考,激发兴趣。

2.示范法:用实物或图片进行示范教学,引导幼儿动手进行实践。

3.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合作进行创意设计和制作过程,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资源:1.科技小制作作品的图片或实物;2.制作小工具和材料:剪刀、胶水、电线、电池、灯泡等。

六、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创意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的积极程度和合作态度;2.评价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对科技小制作原理和概念的理解;3.评价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是否切实可行;4.观察幼儿在分享作品时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科技小制作(教案)

科技小制作(教案)

1、科技小发明讲座一、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认识一些小发明和小制作的例子。

二、活动目的: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活动的主要内容.2.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3•尝试构思创造方案.三、教学重点难点:明白“为什么参加这个兴趣活动”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五、教学准备一些小发明和小制作的事例六、教学过程:1.询问学生:为什么参加这个兴趣活动,你认为这个活动小组主要是学习什么?2.说明活动作用:(1)参加县每年一次的三小比赛,争取获奖,好的甚至参加全省全国的创新大赛;(2)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使自己更聪明.人类因为有梦想,所以有了各种各样的发明创造。

因为想飞得更高,所以发明了飞机;因为想听得更远,所以发明了电话……生活是这些发明创造的源泉,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却总是能激起人们创造的灵感。

大家一定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吧?那还多亏了不偏不倚正好砸在牛顿头上的那颗苹果。

您也许因生活中的种种不方便之处而萌发各种小小的发明创造,以及各种干活多快好省的小窍门,让我们一起分享因您的发明在日常生活中所带来的快乐。

3.小发明和小制作举例:(1)中国的四大发明。

(2)铅笔的发明:从碳——两个木条夹——加橡皮,成为现在常用的铅笔。

(3)去年我到北京参加了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劳技教育重新作品邀请赛”颁奖大会,看到许多富有创意的小发明。

“妈妈抱”童鞋:有抱过小孩的朋友一定有这样的感受,下雨天的时候,小孩的鞋子总是会把大人的衣服蹭得很脏。

于是聪明的人们针对这一情况发明了一种特制的童鞋。

这种童鞋和一般童鞋相比,鞋尖上方多出一块半圆形的橡胶“外衣”。

当下雨天小孩鞋子很脏的时候,可以先把那层“外衣”向下翻,把脏的表面隐藏起来,这样大人的衣服就不会被蹭脏。

人们还可以根据需要把橡胶层设计成鲜艳可爱的动物图案,又时尚又实用。

这一发明大受妈妈们的欢迎,于是这种童鞋就有了一个温馨的名字――“妈妈抱”童鞋。

小学科技小制作教案

小学科技小制作教案

小学科技小制作教案篇一:科学小制作教案:走马灯科学小制作一:走马灯一、课时:4课时(两次课,每次2小时)二、科学原理:走马灯,又名马骑灯,是中国传统玩具之一,灯笼的一种,常见于元夕、元宵、中秋等节日。

灯内点上蜡烛,烛火加热空气,热空气密度小变轻从而上升,上升的气流碰到上方的扇叶就会驱动扇叶旋转。

轮轴上有剪纸,烛光将剪纸的影投射在屏上,图象便不断走动。

因多在灯各个面上绘制古代武将骑马的图画,而灯转动时看起来好像几个人你追我赶一样,故名走马灯。

三、制作过程:1、准备制作所需的材料,包括厚卡纸(19*475px,350g)、软的书写纸(18*1325px,80g)、放蜡烛的罐头瓶子、细铁丝、胶水或双面胶(双面胶更好用)、子母扣、圆规、剪刀、美工刀、铅笔、尺子、蜡烛。

2、如图纸所示,在卡纸上画出参考线,制作灯罩的顶盖既扇叶。

3、将上图中的实线剪开,虚线折叠,并在中心安装子母扣。

4、取出书写纸制作灯罩壁,可以自己设计绘制图案。

5、制作灯罩,将折好的顶盖与绘制好的灯罩壁贴合,做成一个圆筒。

6、将细铁丝一端弯成圈套在玻璃瓶口上,另一端垂直向上。

(注:铁丝上档与子母扣接触的面尽可能小,以减少摩擦)7、点上蜡烛放上灯罩。

稍等几分钟后,灯罩就会旋转起来。

篇二:陈家中心校少年宫科技小制作教案2019上陈家中心校少年宫科技小制作教案2019上课题1:团包手工教学目标设计1、通过欣赏利用皱纸团包的各种造型的作品,引导学生对立体造型艺术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2、学生根据想象,创造,将皱纸团包成各种简单的外形,并尝试将制作完成的皱纸团粘接组合成不同造型的小艺术品。

3、引导学生欣赏艺术家的雕塑作品,提高学生进行立体造型。

4、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熟练的运用“团”“包”的方法,制作一件立体的纸作品。

2、艺术设计制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造型艺术的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设计1.情景教学法、2.动手操作法、3.自主探究法等。

教学程序设计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出示图片,学生欣赏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1.了解艺术基本构建原理2.用皱纸团包各种简单的造型3、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团、包各种造型的方法。

一年级科技小制作教案

一年级科技小制作教案

一年级科技小制作教案.doc教案第一章:认识科技小制作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技小制作的定义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科技小制作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科技小制作的定义和意义。

2. 展示一些简单的科技小制作实例。

教学活动:1. 引入科技小制作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其定义和意义。

2. 展示一些简单的科技小制作实例,如自制指南针、小风车等。

3.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感兴趣的科技小制作项目。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科技小制作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收集学生的想法和计划,了解他们对科技小制作的认知程度。

教案第二章:探索科技小制作的基本工具和材料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科技小制作的基本工具和材料。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工具和材料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科技小制作中常用的工具和材料,如剪刀、胶水、电线等。

2. 演示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工具和材料。

教学活动:1. 介绍科技小制作中常用的工具和材料,如剪刀、胶水、电线等。

2. 演示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工具和材料,如剪裁纸张、粘贴零件、连接电路等。

3. 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尝试使用这些工具和材料进行简单的制作活动。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情况,了解他们是否掌握了正确使用的方法。

2. 收集学生的作品,评估他们的制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案第三章:学习科技小制作的基本技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学习科技小制作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科技小制作中常用的技巧,如切割、焊接、编程等。

2. 演示如何运用这些技巧进行制作活动。

教学活动:1. 介绍科技小制作中常用的技巧,如切割、焊接、编程等。

2. 演示如何运用这些技巧进行制作活动,如切割纸板、焊接金属零件、编写简单的程序等。

3.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如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制作方案等。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技巧的掌握程度,了解他们是否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一年级科技小制作教案

一年级科技小制作教案

一年级科技小制作教案.doc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简单的科技制作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认识科技制作工具和材料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认识常见的科技制作工具和材料,如剪刀、胶水、彩纸、塑料管等。

教学活动:教师向学生展示各种科技制作工具和材料,并进行简单的操作演示,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和体验。

2. 第二课:制作简单的科技小作品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动手制作,掌握基本的科技制作技巧,如剪、切、粘、卷等。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简单的科技小作品制作,如制作纸飞机、小风车等。

3. 第三课:探索科技制作的奥秘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科技制作中的科学原理。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科技制作实验,如制作简易的放大镜、潜望镜等,并让学生解释其原理。

4. 第四课:科技制作与生活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科技制作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生活中的科技制作活动,如制作简易的笔筒、收纳盒等。

5. 第五课:科技制作展示与评价教学目标: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科技制作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科技制作成果展示,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观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科技制作的基本技能和原理。

2. 运用小组合作、同伴互助等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问题。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科技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新能力,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成果性评价:评价学生的科技制作成果,如作品的创意、美观、实用性等。

3. 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操作和作品成果,进行全面评价。

五年级下册科技小制作教案

五年级下册科技小制作教案

五年级下册科技小制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技小制作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科技小制作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科技小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3. 常见科技小制作项目的介绍和制作方法4. 科技小制作的安全知识和注意事项5. 科技小制作的评价标准和展示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科技小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一个科技小制作项目。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技小制作的基本概念、步骤、技巧和安全知识。

2. 示范法:展示典型的科技小制作项目,演示制作过程。

3. 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进行科技小制作实践。

4.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制作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将教室布置成一个科技制作实验室,准备必要的实验设备和材料。

2. 教学材料:科技小制作教材、PPT、视频资料、实验器材和材料。

3. 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和实践操作。

六、教学进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科技小制作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授基本概念:讲解科技小制作的基本概念和意义,让学生了解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3. 示范制作项目:选取一个简单的科技小制作项目,进行示范制作,讲解制作步骤和技巧。

4. 学生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根据示范和教材指导,完成一个科技小制作项目。

5. 讨论与分享: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互相学习和借鉴。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实践操作的评价: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学生讨论与分享的的评价:评价学生在讨论与分享中的表现,包括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和交流技巧。

幼儿园科技小制作教案

幼儿园科技小制作教案

幼儿园科技小制作教案教案一、课程名称:幼儿园科技小制作二、授课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幼儿园的孩子们了解简单的科技制作和应用,激发他们的科技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力,使他们在创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

三、教学内容:1.了解小电风扇的制作原理和构成;2.学习简单的电路知识,了解电路的组成和作用;3.通过动手制作小电风扇,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步骤1:介绍小电风扇的制作原理和构成。

老师向孩子们介绍小电风扇的构成和制作原理。

让孩子们了解小风扇的内部关键零部件,如:电机、叶片、电线等。

并通过图片、实物等形式让孩子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小电风扇的构成和制作原理。

步骤2:学习简单的电路知识,了解电路的组成和作用。

老师向孩子们展示电路图,并让孩子们学习简单的电路知识和电器安全知识。

让孩子们通过看图解读、亲自操作等方式,了解电路图中各个零部件的作用和连接方式,以及电线接线的正确方法和基本安全常识。

步骤3:动手制作小电风扇。

老师将零部件分发给孩子们,让他们亲手动手制作自己的小电风扇。

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电路图和构架图,将电机、电线、叶片等零部件按正确的连接方式连接在一起,制作成自己的小电风扇。

步骤4:测试和调试。

在制作完成后,教师带领孩子们一起测试和调试自己的小电风扇,让孩子们通过调整电池位置和叶片角度等方式,让小风扇能够转动起来,并且能够产生一定的风力。

步骤5:小结和展示。

在制作完成和测试调试后,老师对孩子们的制作成果进行了通盘的测评和点评,并对孩子们的制作成果进行了小结和展示。

每个孩子在展示自己的小电风扇时,让他们说一说制作的过程和遇到的问题,分享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五、教学效果评估:教师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制作成品、制作过程及发言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孩子们完成任务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

六、教学手段和教材教学手段:讲解法、示范法、实践操作等。

教材:小风扇图纸、电路图、构架图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科技小发明讲座一、教学容激发学习兴趣,认识一些小发明和小制作的例子。

二、活动目的: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活动的主要容.2.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3.尝试构思创造方案.三、教学重点难点:明白“为什么参加这个兴趣活动”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五、教学准备一些小发明和小制作的事例六、教学过程:1.询问学生:为什么参加这个兴趣活动,你认为这个活动小组主要是学习什么?2.说明活动作用:(1)参加县每年一次的三小比赛,争取获奖,好的甚至参加全省全国的创新大赛;(2)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使自己更聪明.人类因为有梦想,所以有了各种各样的发明创造。

因为想飞得更高,所以发明了飞机;因为想听得更远,所以发明了……生活是这些发明创造的源泉,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却总是能激起人们创造的灵感。

大家一定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吧?那还多亏了不偏不倚正好砸在牛顿头上的那颗苹果。

您也许因生活中的种种不方便之处而萌发各种小小的发明创造,以及各种干活多快好省的小窍门,让我们一起分享因您的发明在日常生活中所带来的快乐。

3.小发明和小制作举例:(1)中国的四大发明。

(2)铅笔的发明:从碳——两个木条夹——加橡皮,成为现在常用的铅笔。

(3)去年我到参加了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劳技教育重新作品邀请赛”颁奖大会,看到许多富有创意的小发明。

“妈妈抱”童鞋:有抱过小孩的朋友一定有这样的感受,下雨天的时候,小孩的鞋子总是会把大人的衣服蹭得很脏。

于是聪明的人们针对这一情况发明了一种特制的童鞋。

这种童鞋和一般童鞋相比,鞋尖上方多出一块半圆形的橡胶“外衣”。

当下雨天小孩鞋子很脏的时候,可以先把那层“外衣”向下翻,把脏的表面隐藏起来,这样大人的衣服就不会被蹭脏。

人们还可以根据需要把橡胶层设计成鲜艳可爱的动物图案,又时尚又实用。

这一发明大受妈妈们的欢迎,于是这种童鞋就有了一个温馨的名字——“妈妈抱”童鞋。

创新作品:能让色盲者看见的红绿灯问题提出:色盲者因为自己生理的缺陷,所以我们驾驶车辆,怎样让他们同样享受自己驾驶的乐趣?改造方法:把传统的红绿黄灯图标改造,如红的用圆形,绿的用箭头,黄的用两个竖长方形。

其它说明:该作品已经申请专利,在这次比赛中获得金奖,并且被评委点名表扬。

创新作品:不咬纸的回形针问题提出:在使用回形针的时候,经常会把纸咬破。

需要资金:几分钱改造方法:1.把回形针的头向外弯曲;2.在头上加衬衫别针上的小塑料珠3.简单介绍发明思路,学生尝试完成创造方案。

4.布置下次活动的容和材料:(1)容:泡沫盆景(2)材料:取泡沫塑料一块、钙塑板一块、红色和棕色植绒纸各一小块、塑料盘一只,黄、绿、黑丙烯颜料少许,小刀和胶水。

其它自选材料。

附下次泡沫盆景制作方法泡沫盆景废弃的泡沫塑料,经过设计和加工,可以制作成饶有情趣的仿山水盆景。

取泡沫塑料一块、钙塑板一块、红色和棕色植绒纸各一小块、塑料盘一只,黄、绿、黑丙烯颜料少许,小刀和胶水。

制作方法1.根据你的创意和构思,将泡沫塑料用手和小刀刻挖成大、中、小山体各一块,再将山体底部用美工刀削平。

2.在山体上用颜料涂上颜色,趁颜料未干时再点上层层黑色,使其与山体颜色自然融合产生一种犹如绿色植被的感觉。

3.用美工刀将钙塑板切成长条,顶部削成斜面如屋顶状。

再将长条按需要切成长短不一的小块,制成5—6个房体,再用颜料画出门窗。

4.剪一块比屋顶面积略大些的红色的植绒纸,对折后粘贴在屋顶上作房顶。

5.用美工刀切一小块钙塑板,削成5—6艘船体,画出船舱,用大头针作成桅杆。

6.将棕色植绒纸剪成陆地和岛屿。

7.将制成的各部件根据构想在塑料盘进行布置,待布局满意后再用白胶进行固定。

2、小发明创造技法-扩大增加法和缩小省略法一、教学容放大和缩小二、活动目的: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活动的主要容.2.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3.尝试构思创造方案.三、教学重点难点:放大和缩小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五、教学准备:剪刀、手电筒六、教学过程:一、小发明创造技法之扩大增加法书报上的字太小,老年人看不方便,就借助放大镜来看。

放大镜的作用,就是把字"扩一扩"。

原来的电视屏幕较小,看电视节目费力,所以大屏幕彩电相继问世。

这是把屏幕的面积和电视的体积"扩一扩"。

很多人喜欢看围棋比赛,但棋盘太小,不可能像看篮球一样观战。

于是,把棋盘的面积和棋子的大小"扩一扩",做一个特大的棋盘挂在墙上演示比赛,让棋迷们一饱眼福。

伞是人们常用的挡雨避阳工具,有人将它的面积扩大、再扩大,变成了街头巷尾设摊者使用的晴雨大伞、露天海滨浴场游客享受的太阳伞,使伞又找到了新的用途。

瞧,"扩一扩"、"加一加"也会变得很奇妙,会引发出相当不错的发明。

当你把一样物品进行扩大面积、扩大声音、扩大距离、延长时间、延伸长度、加高高度、增加数目、增添配料等扩增处理,物品的功能和用途可能就会发生本质的变化。

这种"扩一扩"、"加一加"的小发明技法叫作扩大增加法。

新式邮筒一般的邮筒只有一个或二个投递口,信投进去后都混在一起,先拣后分,费时又费力。

的文彪同学设计了一个新式邮筒。

这个邮筒有三个投递口,分别投寄本市、外地和航空。

邮筒里分成三格,而且能旋转。

这样,邮递员开门取信时,只要转格,就可以按类取信了。

由于收信后不用再拣,就省事多了。

这个小发明就是从增加投递口的个数入手设计的,它在第一届全国青少年创造发明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多功能喷杆桂杰同学发明了一种"多功能喷杆",在第三届全国青少年创造发明比赛中获一等奖。

他是将原有喷洒农药的单喷杆改成相连的双喷杆,同时喷杆的角和喷头的方向可以调节。

使用这种双喷杆喷洒农药,可以同时喷两垄,既可以向一个方向喷,也可以在叶片上下对喷,因此提高了喷药效率,也节省了劳力。

这项小发明也是从增加数目着手设计的。

足球射门网的滕惠玲同学是个足球迷。

她每次看足球比赛时,总要为球员"临门一脚"功夫差而遗憾万分。

她想到,足球射门得分的功夫,主要是靠平时磨练出来的。

于是,她设计了一个有趣的辅助器材--足球射门网。

她把球门分割成9个小射门区,并在每个区域后面装上1个小网兜。

她还根据射球角度的难易程度,给每个小射门区规定了一个分数,守门员难守的4个死角分数高,容易射进的角度分数低。

这样,教练训练队员时,可按训练的要求,进行有趣的射门比赛。

踢进的球被网兜套住,得分就一清二楚,拾球也方便。

足球专家和教练说:这个小发明具有实战性、趣味性等特点,是训练射门角度的好帮手,业余、专业运动员都能用。

在第九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中,该发明荣获一等奖。

这个小发明实际上是作者将一个球门分割成了9个小球门,增加了球门的数量。

防滑剪枝剪的中学生林峰家里承包了几亩果园,他和爸爸给果树剪枝时发现,用枝剪剪细的树枝还可以,剪稍微粗的树枝时,树枝会在刀口上向前滑脱,要剪几次才能剪掉,既费时又费力。

能不能不让树枝向前滑动呢?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在剪刀刀口外侧安装了一块带锯齿的铁板,既不影响刀口的切割效果又防止了树枝滑脱。

瞧,他只是在原来枝剪上加了一块小铁板,就解决了大问题,完成了一项小发明--防滑剪枝剪,并在第七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中获二等奖。

当你的发明处于困境的时候,你不妨有意识地把发明目标"扩一扩"或"加一加",也许会拓宽发明的思路。

二、小发明创造技法之缩小省略法你知道吗?世界上第一台电脑有一间房子那么大,重30吨。

后来,科学家使用集成元件,使电脑的体积不断缩小,缩到电视机大小,而且功能增强了,从而使电脑迅速普及到千家万户。

现在,又相继出现了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可穿戴式电脑。

电脑越来越精致、小巧的发展变化过程,就是逐步缩小体积、省略部分元器件的结果。

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使用一些袖珍物品,如随身听、袖珍小电筒、折叠雨伞、液晶小彩电等,它们都是通过"缩一缩"技法研制出来的。

缩小后的东西体积小,造价低,便于搬动、携带,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大方便。

运用缩小、缩短、减少、减轻、分解、折叠、卷曲、删减等手段进行发明创造的技法,叫做缩小省略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缩一缩"、"减一减"方法。

这也是一种可行的发明思路。

节省木材的火柴“嚓”,我们常常划了根火柴,火柴梗燃不到1/2就扔了,这多可惜!广西的钱峰同学建议:把火柴梗的长度缩短1/3至1/2,再配一支能插进火柴梗的套管。

用的时候,把火柴梗插进套管。

这样,既节约了木材,又增大了火柴盒的容量。

他的着眼点就在于"缩短长度"。

三角形日历现在各家使用的日历普遍呈长方形。

的关雁龙认为,这样的传统日历样子不新颖,又浪费了纸。

他从众多图形中选择了三角形,因为它具有外观形状显得最大、能节约近50%的纸、最易于加工等突出特点。

于是,他将日历芯和日历挂牌均设计成三角形,发明了"三角形日历"。

全国只要有1/10的日历按三角形设计生产,每天就可节约百万元。

他用"减少面积"的思路,敢于突破人们习惯的旧有模式,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该发明在第五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创造发明比赛中获二等奖,并申请了专利。

另外,采用折叠、卷绕的方法也能起到缩小减少体积、重量、长度的作用。

如卷曲:胶卷、胶布、磁带、钢卷尺、皮卷尺等。

"柔"的物品通过卷曲后由长变短,便于携带;长而"刚"的东西,通过卷曲后则达到了"柔化"、变轻的效果。

折叠:折叠椅、折叠剪、折叠伞、折叠杯、折叠桌、折叠沙发床、木工用折叠尺等,物体的体积变小,从而节省了空间,增强了灵活性。

伸缩:伸缩教鞭、伸缩钓鱼竿、拉杆式笔等。

既能拉长使用,又能缩短,收藏、携带方便。

此外,省略也是将一个物品更新的有效方法。

如:隐形眼镜省掉了镜框和镜架,代之以装在眼睛里的镜片。

数码相机省略掉胶卷,免去了经常换冲胶卷的麻烦。

气球炮竹用五彩气球取代各种火药鞭炮,省去了噪音、空气污染的干扰和火灾隐患。

无线省略线,再将小型化,可将其随身携带。

无线话筒省略电源线,讲话或唱歌非常方便。

当然,不是任何物品都可以缩小、省略的,这要求同学们在发明过程中,既要考虑节省、方便,又要注意某部件在整体中的特殊功能和实用价值,有时也可以用更轻便、方便、耐用的材料或部件来取代物品的某一部分。

教学反思:3、如何完成一项科学小发明一、教学容:激发学习兴趣,理解完成一项科学小发明的过程。

二、活动目的: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活动的主要容.2.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3.尝试构思创造方案.三、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完成一项科学小发明的过程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五、教学准备一些小发明和小制作的事例六、教学过程:完成一件小发明并不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这么简单,它要经过选题、构思设计、制作、实践检验与改进、成功等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