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微环境与肿瘤转移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Bcl—2与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

Bcl—2与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

Bcl—2与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转移是恶性肿瘤最主要的生物学特性之一,是危及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

Bcl-2分子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抗凋亡的关键因子,但近期研究表明Bcl-2分子在促进肿瘤转移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从细胞水平、动物模型和临床样本三个方面,针对Bcl-2分子在调节细胞迁移、侵袭和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进行论述,并对以Bcl-2分子为靶标的治疗策略进行展望,期望为抑制肿瘤转移提供依据。

[Abstract] Metastasi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alignant tumor,and it is the main risk factor to the patient’s life. Bcl-2 is considered as a key factor in anti-apoptosis,but recent studies show that Bcl-2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umor metastasis. In this paper,review the function of bcl-2 in regulating cell migration,invasion and tumor metastasis and discuss associated molecular mechanism in cellular,animal models and patients levels,and also make a prospect for the therapeutic strategy to target Bcl-2,in order to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inhibition of tumor metastasis.[Key words] Bcl-2;Tumor metastasis;MicroRNA转移是恶性肿瘤最主要的生物学特性之一,是危及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

肿瘤微环境对肿瘤代谢的影响及研究进展

肿瘤微环境对肿瘤代谢的影响及研究进展

肿瘤微环境对肿瘤代谢的影响及研究进展一、综述在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细胞与其周围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肿瘤的发展和代谢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代谢重编程是肿瘤恶性表型的一个关键特征,并且与肿瘤生长速度、侵袭、转移和患者生存率密切相关。

本文将对肿瘤微环境对肿瘤代谢的影响进行综述,探讨肿瘤代谢的改变以及这些改变如何促进肿瘤的发展。

肿瘤微环境的缺氧状态是众所周知的一个特点。

肿瘤缺氧可以导致肿瘤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增加,同时减少乳酸的产生。

这种现象被称为“Warburg效应”,是指肿瘤细胞倾向于使用葡萄糖进行糖酵解以产生能量,即便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也是如此。

尽管糖酵解是一种高效的产生能量的途径,但它并不总是高效的,可能会导致肿瘤细胞的代谢压力和生长抑制。

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也对肿瘤代谢产生了重要影响。

CAF是一种表型多样的间质细胞,它们可以通过促进肿瘤血管生成、胶原蛋白沉积和肿瘤干细胞维持等机制来促进肿瘤生长和侵袭。

一些研究表明,CAF可以通过代谢支持肿瘤细胞对葡萄糖的需求,从而促进肿瘤的代谢重编程。

肿瘤微环境中的巨噬细胞也对肿瘤代谢产生影响。

巨噬细胞可以根据其表型和微环境中的信号通路被极化为不同的炎性亚型,如M1和M2。

研究者们发现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可能与肿瘤的生长、侵袭和代谢有密切关系。

一些研究表明,TAM可以通过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和代谢重编程来促进肿瘤生长。

肿瘤微环境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代谢重编程来促进肿瘤发展。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肿瘤代谢的特点和机制,未来的研究需要继续关注肿瘤微环境的组成和功能,以及肿瘤细胞、CAF、巨噬细胞等不同细胞类型与肿瘤代谢之间的关系。

1. 肿瘤微环境的定义和重要性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简称TME)是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中与其相互作用的外部环境。

它主要包括肿瘤细胞、内皮细胞、免疫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实体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分泌的物质。

肿瘤微环境的研究进展及其治疗前景

肿瘤微环境的研究进展及其治疗前景

肿瘤微环境的研究进展及其治疗前景肿瘤微环境被认为是肿瘤细胞生存、增殖和转移的重要基础。

肿瘤微环境包含了许多因素,如周围细胞、基质成分、血管系统、免疫细胞和一系列生长因子等。

肿瘤的发展过程中微环境中的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影响着肿瘤的发展、转移和治疗。

研究肿瘤微环境的变化可以探索肿瘤发展机制和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1、肿瘤微环境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免疫响应在肿瘤微环境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很多实验发现,肿瘤发展过程中免疫细胞的失调对肿瘤进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肿瘤可以通过释放各种免疫抑制物质来破坏免疫细胞的生命周期,从而抑制免疫系统对肿瘤的反应,增加肿瘤转移的可能性。

另外,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外基质组分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肿瘤细胞能够改变周围的细胞外基质,使其更加适合肿瘤细胞生长。

一些肿瘤细胞通过分泌胶原酶等酶类分解基质的肌肉纤维、弹性、纤维连接蛋白等组分,这使得肿瘤细胞有更多的生长空间。

同时,肿瘤细胞分泌的矩阵金属蛋白酶也可以使周围的血管组织变得不稳定,导致血管渗漏。

此外,肿瘤微环境中的血管也是肿瘤生长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肿瘤微环境中的血管具有异常数目、结构和功能。

与正常的血管不同,肿瘤微环境中的血管漏水,血管壁薄弱,容易断裂,对肿瘤增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肿瘤微环境与其治疗前景由于肿瘤微环境的复杂性,目前的治疗手段需要综合考虑一系列因素。

免疫治疗、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和细胞外基质的靶向治疗,这些治疗手段旨在控制肿瘤微环境的变化,从而控制肿瘤的发展。

免疫治疗是近年来受到广泛研究的方法之一。

它是指通过调节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对肿瘤进行治疗。

通过激活免疫细胞,免疫治疗可以增加对肿瘤细胞的攻击力,人体免疫系统的适应性也可以帮助消除肿瘤的残留部分,从而减少肿瘤复发的可能性。

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是一种针对肿瘤微环境中血管的治疗方法,通过靶向周围的肿瘤细胞、内皮细胞和血管上皮细胞等来减少血管生成,从而减缓肿瘤的生长。

目前已经有许多种血管生成抑制剂被研发,如阿维珠单抗、贝伐珠单抗和舒尼替尼等。

肿瘤微环境与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肿瘤微环境与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肿瘤微环境与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研究目标:肿瘤微环境与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引言:近年来,肿瘤微环境和肿瘤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研究的热门话题。

肿瘤微环境是指肿瘤细胞生长和发展所在的特殊微环境,包括肿瘤细胞周围的细胞、血管、细胞外基质等组成部分。

肿瘤微环境中存在着复杂的细胞和信号网络,对肿瘤生长、转移和耐药等起着重要作用。

肿瘤免疫治疗是通过激活患者体内的免疫系统来攻击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这种治疗方法已经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仍面临许多挑战和限制。

深入研究肿瘤微环境和免疫治疗的相互作用,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和方法,对于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达到上述研究目标,我们制定了以下的研究方案。

一、研究方法:1. 文献调查和回顾:通过系统搜索相关的文献和回顾现有研究成果,了解肿瘤微环境和肿瘤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和现状。

2. 组织标本采集:收集肿瘤和正常组织标本,并进行蛋白质和基因的提取。

3. 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染色:使用合适的抗体标记肿瘤标本中的免疫细胞和相关信号分子,观察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类型和分布。

4. 转录组测序: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肿瘤组织中的基因表达水平,并进行差异基因的分析。

5. 细胞实验:通过体外细胞培养,模拟体内肿瘤微环境,研究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

二、实验设计:1. 对肿瘤标本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化分析,观察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类型和密度,并与肿瘤转移和预后进行关联分析。

2. 对肿瘤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并进一步筛选与肿瘤免疫治疗相关的靶点和信号通路。

3. 设计体外细胞实验,将肿瘤细胞与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共培养,观察它们的相互作用,包括细胞凋亡、免疫细胞激活等。

4. 测试不同免疫治疗药物对肿瘤微环境和免疫细胞的影响,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基因编辑等。

5. 设计小鼠模型验证实验,观察不同治疗方案对肿瘤生长和预后的影响。

三、数据采集和分析:1. 分析肿瘤标本中免疫细胞的类型和分布,并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分析。

肿瘤微环境帮助肿瘤逃逸的例子

肿瘤微环境帮助肿瘤逃逸的例子

肿瘤微环境帮助肿瘤逃逸的例子肿瘤微环境是指肿瘤细胞周围的生物和化学环境,包括细胞、血管、纤维基质和细胞外基质等。

肿瘤微环境在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肿瘤微环境如何帮助肿瘤逃逸,以及针对肿瘤微环境的治疗方法和研究进展。

一、肿瘤微环境的概念与作用肿瘤微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生物环境,由多种细胞类型组成,包括肿瘤细胞、免疫细胞、间质细胞等。

肿瘤微环境的作用主要包括提供营养、氧气和生长因子,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此外,肿瘤微环境还能抑制免疫监视和免疫应答,使肿瘤细胞逃避免疫清除。

二、肿瘤逃逸的原因及机制肿瘤逃逸是指肿瘤细胞在体内扩散和转移,逃避宿主免疫监视的过程。

肿瘤逃逸的原因主要包括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肿瘤微环境和免疫逃逸。

肿瘤细胞通过改变自身表面抗原、分泌抑制性分子、诱导免疫抑制细胞等机制,逃避免疫监视和清除。

三、肿瘤微环境如何帮助肿瘤逃逸肿瘤微环境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帮助肿瘤逃逸:1.分泌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分泌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2.缺氧环境:肿瘤微环境中的缺氧环境有利于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缺氧环境促使肿瘤细胞分泌血管生成因子,促进新血管的形成,为肿瘤生长提供营养和氧气。

3.免疫抑制环境: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细胞和分子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使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

4.纤维基质和细胞外基质的改变:肿瘤微环境中的纤维基质和细胞外基质改变,有助于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四、针对肿瘤微环境的治疗方法及研究进展针对肿瘤微环境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1.抗血管生成治疗:通过抑制肿瘤微环境中新血管的形成,切断肿瘤细胞的营养供应,抑制肿瘤生长。

2.免疫治疗:通过激活免疫细胞和分子,增强免疫监视和清除肿瘤细胞的能力。

3.靶向治疗:针对肿瘤微环境中的特定分子和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4.联合治疗:结合多种针对肿瘤微环境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肿瘤微环境对肿瘤转移的作用研究

肿瘤微环境对肿瘤转移的作用研究

肿瘤微环境对肿瘤转移的作用研究肿瘤微环境是指肿瘤周围的细胞、基质和分子生物学环境。

在这个环境中,肿瘤细胞与周围环境发生着密切的相互作用。

肿瘤微环境是肿瘤进展的重要因素,包括炎症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纤维芽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免疫细胞、成纤维细胞等,以及各种生长因子、化学因子、外泌体等胞外分子。

这些细胞和分子的相互作用决定了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

肿瘤转移是肿瘤最致命的过程之一。

它是指癌细胞从原发肿瘤转移到其他组织和器官。

肿瘤转移导致的死亡率在所有癌症死亡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肿瘤微环境对肿瘤转移有很大的影响。

下面将从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胞外分子和生理过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对肿瘤转移的作用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是肿瘤转移的主要促进因素。

肿瘤微环境中的特定类型细胞和其发挥的作用受到细胞-细胞和细胞-基质相互作用的影响。

1. 炎症细胞炎症细胞是肿瘤微环境中最常见的细胞,它们可以促进肿瘤转移。

炎症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能够释放促炎性因子,如TNF-alpha、IL-1 beta等,这些因子可以刺激肿瘤细胞增殖,减少肿瘤细胞凋亡,同时也可以刺激血管生成,为肿瘤提供足够的养分和氧气,这有利于癌细胞的生长和侵袭。

2. 免疫细胞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起着一定的抑制作用。

大多数癌细胞使免疫系统无法警觉其存在并清除它们。

免疫细胞可以通过产生胞毒素,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帮助肿瘤微环境破坏癌细胞。

但是,有些免疫细胞,例如T淋巴细胞等,其促进肿瘤发展的作用也不能忽视。

3. 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驻留在血管壁中,通过对肿瘤细胞的黏附和聚集来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侵袭。

血管内皮细胞也参与了肿瘤的转移过程,并且可以促进局部浆液的浸润。

有研究表明,通过阻止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和聚集,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的生长和侵袭。

肿瘤微环境中的胞外分子对肿瘤转移的作用除了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之外,还有各种胞外分子对于肿瘤转移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靶向肿瘤微环境的治疗研究现状与展望

靶向肿瘤微环境的治疗研究现状与展望

靶向肿瘤微环境的治疗研究现状与展望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癌症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目前,癌症依然是人类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仍有很多众所周知的治疗方法的缺陷,因此寻求有效的治疗新策略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在这个领域中,靶向肿瘤微环境的治疗策略备受关注,因为除了癌细胞本身以外,环境也是肿瘤发展和进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介绍靶向肿瘤微环境的治疗研究现状与展望。

一、肿瘤微环境的概念和作用机制肿瘤微环境是指肿瘤细胞周围的细胞、细胞外基质、血管和分子信号网络等外部环境因素。

它们与肿瘤细胞间的交互作用对肿瘤的形成、发展和转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肿瘤微环境的两个重要特点是炎症和缺氧状态。

动态的微环境不断调节肿瘤的转录后调控和表观遗传学进行。

二、靶向肿瘤微环境的治疗策略1. 免疫治疗小分子化合物与传统治疗方式有所不同,通过针对肿瘤微环境中免疫抑制作用因子的小分子药物靶向调控肿瘤的免疫程序,近年来快速成为癌症治疗的一个新方向。

例如,抑制PD-L1/PD-1免疫抑制的免疫治疗药物在治疗某些类型的肿瘤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

2. 靶向微环境干细胞癌症干细胞是一类持久存在于肿瘤中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

在肿瘤的微环境中,各种组成成分协同作用,使得癌症干细胞得以存活和增殖。

因此,通过靶向干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或其驱动的信号通路来干扰肿瘤的生长活动,成为一种重要的新策略。

3. 靶向肿瘤相关细胞间通讯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通讯通过分泌一系列的细胞因子、激素、降解产物、蛋白酶和微小RNA (miRNA)等调节肿瘤生长和转移。

因此,靶向肿瘤细胞间通讯的这些组成部分,可能成为肿瘤治疗中的又一个重点。

例如,研究者们正在开发针对TGF-β、IL-4等细胞因子的治疗策略,以抑制肿瘤发展。

三、展望靶向微环境的治疗策略的研究正在迅速发展中。

但它的临床应用仍面临巨大挑战。

首先,对于肿瘤微环境的变异性和复杂性,目前的认识尚不充分,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肿瘤微环境内组成部分和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

肿瘤微环境的研究进展与治疗策略

肿瘤微环境的研究进展与治疗策略

肿瘤微环境的研究进展与治疗策略肿瘤微环境是指肿瘤周围的细胞、蛋白质、激素等物质所构成的一种复杂的环境,对于肿瘤生长、转移、治疗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肿瘤微环境中的许多因素如肿瘤相关细胞、细胞外基质、免疫细胞、血管和神经、炎症细胞等对于肿瘤的生长、进展、治疗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随着相关研究的进展,越来越多的治疗策略也随之出现,例如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化疗等。

一、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目前最为热门的治疗策略,其通过调节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的数量和功能来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

具体来说,免疫治疗是指用某些物质激活机体免疫系统,提高免疫细胞对肿瘤的识别和攻击能力,从而发挥治疗肿瘤作用。

免疫治疗主要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白细胞介素、肿瘤溶解疫苗等,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究和利用是近年来最为火热的领域之一。

该类治疗药物主要通过阻断体表的免疫抑制信号通路来恢复人体对癌细胞的免疫抗性,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该类治疗药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多个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历史性地提高了许多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

二、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肿瘤治疗的一种新型形式,其通过针对肿瘤微环境中特定的分子靶点,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这种治疗方式传统的化疗、放疗等治疗方式相比拥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有效性,而且可以避免由于对健康细胞的损害导致的副效应。

在肿瘤微环境的研究中,许多分子靶点在肿瘤的形成、进展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肺癌的治疗中,肿瘤微环境中的EGFR等多个靶点的抑制药物被广泛应用。

不过靶向治疗仅能针对单一的靶点,对多靶点或多种致癌机制则往往无效。

三、化疗化疗是一种传统的肿瘤治疗方式,其通过给患者输注化疗药物来杀死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化疗主要通过使异常增殖的肿瘤细胞受到破坏,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在肿瘤微环境的研究中,已经发现许多分子和信号通路在化疗耐药和疗效评估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深入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的研究,科学家们致力于寻找新的治疗肿瘤的方式,并通过化疗的手段提高普通人群的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王臣大.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相关因素论略[J]. 浙江 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0(2):123-129.
[21] 黄佩. 腹膜透析液添加丹参酮对大鼠氧化应激状态的影 响[J]. 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23(8):818-823.
[22] 张莉,田野,于心珂.腹膜透析液添加丹参酮对大鼠氧化应 激状态的影响[J]. 西部医学,2010,23(1):12-19.
·60·
肿瘤微环境就像是一个小的生态环境,与其中的肿瘤细胞 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肿瘤微环境中慢性炎症、组织缺 氧、酸中毒、生长因子及免疫炎性反应等特征,Tool 样受体
承德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ENGDE MEDICAL COLLEGE
(TLRs) 在肿瘤的转移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肿瘤微环境 与肿瘤转移相关的研究进行综述,有助于深入了解肿瘤转 移的因素,为临床诊断、治疗和评价病情的靶标提供帮助。 1 肿瘤微环境
Vol.30 No.1 2013
联系[5,6],如慢性反流性食管炎则是食管癌发病的高危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或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症是一些恶性肿 瘤发生的重要的危险因素,如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 相关,幽门螺杆菌(HP) 与胃癌相关,巨细胞病毒和E-B 病 毒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相关等。非特异性促炎物质如脂多 糖(LPS) 能促进肿瘤生长、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向其它脏 器转移[7]。慢性炎症刺激能导致肿瘤释放许多直接促进肿瘤 自身生长的因子,如集落刺激因子1、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 刺激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白细胞介2 和趋化因子( 如CCL2、CCL7) 等,构成 一个有利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微环境[5,8]。 3.1.1 TGF-β:TGF-β 具有直接的促肿瘤细胞生长作 用,在维持骨形成和骨破坏的动态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9]: 一方面,在肿瘤发生的起始阶段起着抑癌的作用; 另一方 面,在进展期可促进肿瘤血管新生,诱导有利于肿瘤浸润转 移的微环境形成。其在肿瘤细胞中可诱导表达VEGF、金属 蛋白酶MMP-2 和MMP-9,负调控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提 供蛋白酶丰富的微环境,有利于肿瘤细胞的迁移和浸润适 当的血管上皮细胞,直接或间接促使肿瘤细胞的转移。 3.1.2 炎性免疫细胞: 肿瘤恶变中有许多炎性免疫细胞的 参与和调节,起主要作用的是机体固有免疫细胞,包括巨噬 细胞、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它们释放趋化因子、血管生 长因子、基质降解酶等,形成有利于肿瘤生长和侵袭转移的 微环境[10]。还可通过产生活性氧和氮类,形成一种细胞DNA 的损伤剂过氧亚硝酸盐,加强肿瘤基因的不稳定性,引起基 因突变。乳腺癌及膀胱癌中趋化因子配体2 的表达与预后不 良呈正相关,集落刺激因子1 在子宫、卵巢、前列腺癌中高表 达;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 子是主要的、广泛存在于各种肿瘤中的造血生长因子,可在 体内募集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到达肿瘤临近的部 位,促进肿瘤发展进程,还可诱导肿瘤血管生成,主要招募 正常的内皮祖细胞到达肿瘤组织。 3.1.3 粘附分子: 炎症细胞产生的大量粘附分子为细胞恶 性转化、肿瘤细胞生长、迁移及浸润转移提供了便利。肿瘤 细胞可改变周围基质,使之成为有利于浸润并支持肿瘤生 长的细胞外环境,肿瘤的发展阶段依赖于基质的激活程度, 而粘附分子是肿瘤细胞与其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介导 者。如细胞的恶性转化通常以细胞骨架重排、粘附的减少及 异常粘附引起的异常信号传导为特征,细胞间正常粘附的 丧失引起肿瘤细胞的迁移和增生,导致浸润和侵袭。肿瘤细
[14] 高小平, 徐大勇, 张义龙, 等. 从丹参中筛选血管紧张素 转换酶抑制剂[J]. 中国中药杂志,2004,29(4):359-365.
[15] 袁军, 鲁艳芳, 陈陶后, 等. 丹参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 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TGF-β1、ROS 和PAI-1 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2):2400-2407.
[3] 刘伏友, 段绍斌. 丹参和硝普钠对腹膜溶质转运的对比研 究[J]. 中华内科杂志,1999,38(4):261-262.
[4] 席春牛, 周清发, 刘静. 丹参黄芪对实验大鼠腹膜透析 效能及腹膜超微结构的急性影响[J]. 中国现代医学杂 志,2001,11(1):1-3.
[5] 何伟明, 高坤, 周栋, 等. 丹参注射液对腹膜纤维化大 鼠腹膜通透性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9,10(12):1050-1055.
[16] 林琼真, 于洁, 邓英辉, 等. 丹参注射液对大鼠梗阻性 肾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 志,2003,4(2):71-73.
[17] 乔保平, 张亚伟, 李道明, 等. 丹参对大鼠环孢素A 慢性 肾毒性的保护作用[J].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2000,35(4): 307-310.
[8] 陶娜娜,蒋春明,张苗,等. 丹参酮ⅡA 对腹膜透析诱导的 大鼠腹膜组织学变化及CTGF 表达的影响[J]. 南京中医 药大学学报,2011,27(4):361-367.
[9] 张丹,舒静,王怡.丹参注射液减轻腹透液致大鼠腹膜结构 和功能损伤[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8,6(5):517-523.
[12] 李继承, 李则然, 张凯. 丹参、当归和川芎嗪注射液对腹 膜透析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干预作用[J]. 中国中西医结 合杂志,2002,22(3):164-169.
[13] 毛海萍, 余学清. 透析患者残存肾功能的临床重要性及保 护策略[J]. 中华肾脏病杂志,2007,23(7):471-476.
证据表明,80% 以上的恶性肿瘤患者最终死于肿瘤转 移。从原发部位脱落的肿瘤细胞中,只有不到0.01% 的肿瘤 细胞能最终完成全部转移过程,形成肿瘤转移病灶,看似肿 瘤转移是一个低效率的过程,临床中却有不断增高的趋势。 因为肿瘤转移涉及肿瘤细胞间及肿瘤细胞和基质之间的 多个步骤和分子反应,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是一个多阶 段、多步骤、多基因参与的过程,涉及大量相关基因结构和 表达调控的改变,诸如基因突变、原癌基因活化、抑癌基因 失活等[3]。生物学过程包括肿瘤细胞粘附、降解细胞外基质 (ECM)、侵袭基底组织、进入特定组织的归巢能力、运动迁移 和循环系统的转运和促血管生成。许多跟转移相关的基因 都引起了肿瘤细胞骨架系统的改变,造成肿瘤细胞伪足等 与细胞运动相关的结构的变化[4]。 3 肿瘤微环境与肿瘤转移 3.1 慢性炎症 慢性炎症会增加肿瘤进展的风险。在肿瘤 进展的早期,炎性损害造就了一个有利于肿瘤发展的微环 境,组织慢性损伤带来的炎性刺激与肿瘤发生、发展有密切
[6] 蒋春明, 陶娜娜, 孙琤, 等. 丹参酮ⅡA 对腹膜透析液诱 导的大鼠腹膜组织学变化及TGF-β1 表达的影响[J]. 东 南大学学报( 医学版),2010,29(4):445-449.
[7] 张苗,蒋春明,邵秋媛, 等. 丹参酮ⅡA 对腹膜透析大鼠模 型伴发腹膜纤维化的预防干预作用[J]. 东南大学学报( 医 学版),2011,30(6):842-848.
肿瘤微环境与肿瘤转移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程 浩1,贾喜花2 (1. 承德医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2.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肿瘤内科)
【关键词】肿瘤微环境; 肿瘤转移;TLRs; 多靶点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879(2013)01-0征和重要标志,是大多 数癌症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肿瘤发生转移是由肿瘤细胞 内在的特性改变所决定的,尤其与所处的微环境息息相关。
承德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ENGDE MEDICAL COLLEGE
Vol.30 No.1 2013
的药理作用。虽然丹参制剂对腹膜透析患者各方面作用
及其机制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有许多工作有待深
入,如丹参及化学成分的体内过程、丹参有效成分的作用
靶点及分子机制、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研
[23] 李洪清, 徐学明. 丹参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白细胞 介 素-6 和 肿 瘤 坏 事 因 子 的 影 响[J]. 临 床 内 科 杂 志, 2002,19(6):470-473.
[24] 孙琤, 张苗, 蒋春明.腹膜透析液添加丹参酮ⅡA 对大鼠 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J]. 现代医学,2011,39(4):430-436. (收稿日期:2012-09-12)
究等。
【参考文献】
[1] 李均. 黄芪丹参及其有效组分抗肾纤维化的体外研究进 展[J]. 西部医学,2011,23(2):392-395.
[2] González-Mateo GT, Loureiro J, Jiménez-Hefferman JA,et al.Chronic exposure of mouse peritoneum to peritoneal dialysis fluid: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alterations of the peritoneal membrance[J].Perit Dial Int,2009,29(2):227-230.
肿瘤的形成、进展和转移不只与肿瘤细胞本身有关,而 是由多种异型细胞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杂组织,由此产生 肿瘤微环境的概念[1]。早在1979 年,Lord 等[2] 就提出肿瘤微 环境的概念,但当时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肿瘤微环境是肿 瘤在其发生过程中所处的内环境,由肿瘤细胞、间质细胞、 微血管、微淋巴管、组织液及少量浸润细胞等共同组成。它 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由许多基质细胞组成,包括成纤维 细胞、免疫炎性细胞、脂肪细胞、胶质细胞、平滑肌细胞及一 些血管细胞等。这些细胞可被肿瘤细胞诱导,在其周围产生 大量的生长因子、细胞趋化因子及基质降解酶,有利于肿瘤 细胞的增殖和级侵袭。它具有肿瘤组织内血供不平衡、间质 高压、营养物质相对缺乏、组织缺氧和酸中毒、大量生长因 子和蛋白水解酶的产生及免疫炎性反应等特点,其内存在 各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包括内皮细胞、周细胞、肿瘤相关性 成纤维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自然 杀伤细胞和抗原提呈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等。肿 瘤微环境中浸润的免疫细胞,其抗肿瘤效应的下调有利于 恶性肿瘤的进展、新生血管的形成及向特定部位的转移。 2 肿瘤转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