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分类导学案

生物的分类导学案
生物的分类导学案

班级 ___________ 小组 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评价____________

第22章第1节《生物的分类》导学案

年级z八科目匕生物主备老师已张凤丽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K能例举出生物分类的依据2.举例说出生物分类的等级

【学习重点难点】:1、列举生物分类的依据2、捕述种的概念

【自主学习】预习自学

L在生物分类过程中,可以根________________ 来加以区分,根振_______________ 来加以合并.

2?生物学家根据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在

中的作用以及在进化上的__________ 关系,将生物分为若干类群。

3.生物分类的单位由大到小分别

是____ 、____ 、 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_ ,其中 ________ 是

分类的基本单位,又叫__________________ 。

4?种是指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上表现相似、生态分布基本相同

的一群生物。

5?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同种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 可以生育有生殖能力

的后代,不同种生物之间一般___________ 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后代。

6?在生物各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小,它们之间的相似程

度_________ ,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 _______________ ;反之,相似程度越

小,则亲缘关系_____________ 。

7、五界系统把生物分为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 、-

【合作探究】

1根据基础训练第9面第11题的分类系统图解,尝试制作人的分类

等级图。

2、请看下图中的神秘甲虫,虽然它们的样子很相似,但一些细微差

别还是可以区分它们到底是谁。请按照下列提示去做,每一步提示给

后部没有斑点------阿己

【课堂检测】

1下列各组中,属于同一类群生物的是()

A. 细菌、蘑菇、灵芝

B.松树、蘑菇、灵芝

C.病毒、细菌、鱼

D.蘑菇、灵芝、银耳

2、下列各组动物中,都属于猫科的是()

A.猫、虎、豹

B.狼、黑猩猩、狮

C.熊猫、狗、虎

D.北极熊、兔、狐 3、对于生物分类,以下叙述哪一个是正确的?(

你a 、b 两个选择,你必须从中选择一 并继续再做,得到每一个甲

虫的准确名字。

1有足垫 转动2

A B

C 没有足垫 转到4

2、

有触角 转动3

没有触角 阿乙

D E

F 3、 后部有斑点 阿

丁 4、 后部有针 转到5

后部没有针 阿丙

5、 有大眼睛 阿戊

没有大眼 阿甲

A.生物分类对于研究生物的亲缘关系和生物进化有帮助

B?生物分类完全按照生物的外形来划分

C.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行划分

D.生物分类中,所有的生物都处于同一个等级上。

4、下列属于生物分类依据的是()

A.形态结构特征

B.营养方式

C.进化上的亲疏远近关系

D.以上都是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生物各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小,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则越小

B.在生物各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大,它们之间的亲缘关

系则越大

C.在生物各类群之间,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大,亲缘关系则越远

D.在生物各类群之间,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大,亲缘关系则越近

6?在下列分类单位中,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多的是()

A.纲

B.目

C.科

D.属

7、请你把下列生物物尝试着进行归类:

乌鸦蜜蜂金龟子乳酸菌金针菇白菜黄雀根瘤菌蝗虫天牛

小麦韭菜银杏油松柏树葡萄水杉企鹅肺炎链球菌

鸟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昆虫:真菌和细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8某同学在七年级时对他校校园的植物进行了调查,调查的部分植

物统计如下:

(1)该同学调查校园植物时将植物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2)说一说该同学这样给植物分类的不足之处

【学习反思】

高中化学高一必修一课时知识点复习学案4(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学习目标] 1、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3、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4、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初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重难点] 1、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2、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3、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初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课前检测]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会接触到下列物质: 空气乙醇硫酸铵铜碘酒碘氢气石墨食盐水 请你将上述物质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将你的分类结果与同学交流讨论。 1、根据通常的存在状态分类 2、根据导电性能分类 3、根据所含物质的种类分类 4、根据组成纯净物是否为同种元素 5、将物质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

在上图中氧化物、酸、碱、盐等各类无机化合物我们能否进行更细致的划分?[学习过程]一、物质的分类 [问题解决]实验室中有下列物质,请根据物质的组成对它们进行分类。 ①钠(Na);②氯气(Cl2);③氯化铁(FeCl3)溶液;④硫酸(H2SO4);⑤碳酸钙(CaCO3);⑥氧化钙(CaO);⑦氢氧化钠(NaOH);⑧葡萄糖(C6H12O6)。[情景设计1] 1、SO2属于酸性氧化物,请写出SO2与足量K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MgO属于碱性氧化物,请写出MgO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概念形成] 1、碱性氧化物:能与___ _反应生成___ __和__ ___的_____ ____。 2、酸性氧化物: 能与___ _反应生成__ ___和____ _的______ ___。 [友情提示] 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有什么关系? [知识拓展] 1、两性氧化

生物的分类导学案答案修订稿

生物的分类导学案答案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第四节生物的分类 学习目标: 1.能例举出生物分类的依据 2.举例说出生物分类的等级 一、自主学习 1.生物学家根据生物 的、 、在中的作用以及在进化上的关系,将生物分为若干类群。 2.生物分类的单位由大到小分别是、、、、、、,其中是分类的基本单位,又叫。 3.在生物各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小,它们之间的相似程 度,表明它们的亲缘关 系;反之,相似程度越小,则亲缘关系。 二、合作探究 1.下列各组中,属于同一类群生物的是()A.细菌、蘑菇、灵芝 B.松树、蘑菇、灵芝 C.病毒、细菌、鱼 D.蘑菇、灵芝、银耳 2.下列各组动物中,都属于猫科的是() A.猫、虎、豹 B.狼、黑猩猩、狮 C.熊猫、狗、虎 D.北极熊、兔、狐 3.对于生物分类,以下叙述哪一个是正确的() A.生物分类对于研究生物的亲缘关系和生物进化有帮助 B.生物分类完全按照生物的外形来划分 C.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行划分 D.生物分类中,所有的生物都处于同一个等级上。 4.下列属于生物分类依据的是() A.形态结构特征 B.营养方式

C.进化上的亲疏远近关系 D.以上都是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生物各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小,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则越小 B.在生物各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大,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则越大 C.在生物各类群之间,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大,亲缘关系则越远 D.在生物各类群之间,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大,亲缘关系则越近 6.在下列分类单位中,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多的是() A.纲 B.目 C.科 D.属 三、拓展延伸 1.在各级分类表中,所包含的生物种类最多和最少的是什么? 包含生物数量最多的是界,数量最少的是种。2.仔细观察每级单位中的生物,总结它们的共同特征,其生物共同特征最多的是什么单位共同特征最少的是什么单位 以各级共属分类单位中,共同特征最多的是种,最少的是界。 3.如果我们想了解某动物的主要特征,但是我们又拿不到该动物,那么我们应该取什么样的动物进行研究,比较接近于该动物。 因为同属于越小的分类单位,共同特征越多,所以我们最好从同属的动物中选择一个动物进行研究。 【课后巩固】 P39 思考题 练习册 【课后反思】 第一节生物多样性 学习目标 1、阐明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2、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九年级科学上册2.4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新版)浙教版

第4节物质的分类 1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比较、归纳等对物质分类的方法 2、知道氧化物的分类依据、化合物的分类依据,并认识分类是可以逐级进行的 3、学会用观察、实验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归纳、概括、分类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通过对物质的分类,体验分类在化学研究和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5、发展学习科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感受科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新设计 在“物质分类”的教学中。事先,布置学生寻找以前学过的知识,如单质、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等,按照以往学过的知识进行开展教学,对学生而言既是一种知识的回顾,又是一种知识的补充。再结合一些现实物质的分类,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科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一项充满活力与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学生从中体验到了科学的内在价值,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3学情分析 物质分类是根据事物研究规律的需要而进行的一种归纳方法。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运用物质的组成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并能指认具体物质的类别,从而要求学生对物质的微观世界有一个总体的认识。纯净物的分类可有多种依据,如颜色、状态、溶解性等,但物质的性质、用途与其组成有密切关系,故寻找较为科学的分类依据――以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是本节课的核心。从知识掌握程度来看,学生在八年级下册时已经学习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但对纯净物的分类还未了解,而对酸、碱、盐却已经在第一章的学习中认识,本节课对学生而言是陌生的但又是熟悉的,本节课学生在已有的认识基础上对氧化物的分类、化合物的分类进一步的认识,因而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也是一种知识的总结。从学习能力来看,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归纳能力,有一定的分类意识,但对进一步分类的能力还有待于提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有了提升的机会,应而课堂上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能力,这样可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4重点难点 物质的分类方法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学案3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1、 了解分类的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学会对具体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从 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学习重点】: 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学习过程】: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分类法: 定义:分类法是把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种类,然后分门别类地加以说明的一种方法。 关键:找出正确的分类标准。 讨论:以下物质的分类方式,依据是什么? 1、???CuO Mg CO O H ,,,2 22 2、?? ?3 2232,)(,)(,CaCO OH Mg AgCl OH Ba CO Na 3、???4 2422 2,,,,SO K SO H NaOH I H Fe 小结:一般确定分类标准可从物质的 、 、 和 等方面考虑。 练习1:世界上超过3000万种物质如何研究?请根据学过的分类知识将物质分类,并将下列物质归类 Si 、 Na 2CO 3 、CO 2 、NaOH 、粗盐、Al(OH)3 、 Al 空气、CuO 、HCl 、H 2、H 2SO 4、BaSO 4 思考1:初中学过那些有关物质类别的概念? 思考2:请大家用已有知识对上述概念进行分类,并用图示把这些概念的相互关系表示出来? ???? ?? ? ???????????→??????→?混合物纯净物物质是否是同种元素组成组成成分是否单一 小结: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方法。 练习2: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纯净物进行分类,作出树状分类图。选择合适的物质填在对应的类别里。 O 2 Cu H 2SO 4 Ba (OH )2 KNO 3 CO 2 空气 含镁60%的MgO 思考:对于同一事物,如果站在不同的角度,所属类型是否一样? 练习3:对于Na 2SO 4 、Na 2CO 3、K 2SO 4、K 2CO 3这几种盐如何分类? 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的局限,往往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其中一种是交叉分类法。 交叉分类法练习: 按物质所属类型连线: Na 2SO 4 硫酸盐

(完整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分类与整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初步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简单的分类计数的方法,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初步体会统计的完整过程。。 3.养成爱整理,爱劳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分类和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 教学难点: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化,会自己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多媒体,气球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老师今天接到了动物王国的一个担任评委的邀请,他们准备动物森林里开展一个有“我是勤劳小少年”的比赛,比比看谁是爱劳动,爱干净的。想跟老师一起去看看吗?你们也来担一下评委,谁会赢?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引导让孩子进行房间的整理。 2、揭示课题:分类与整理。 二、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我准备了一些气球想送给大家,,它们太乱了,我想知道这每种气球都有多少个,我可以用什么方法又快又准确的知道呀! 引导孩子对其进分类标准进行思考。 三、操作探究,充分交流 (一)操作活动1:按给定标准分类计数

1.说明活动要求 要求:先分一分,再数一数,然后把数出的结果记录在学习单上。2.开展操作活动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活动情况。 3. 教师把学生分类的结果有选择性的呈现在黑板上。 学生的分类结果可能有: 学生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的方式可能有:图画式、简单的统计图式(纵向或横向)、图文并茂式、表格式等。 4.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开展对比与交流活动 (1)引导学生充分观察,并评价所展示的不同作品。 (2)教师适时修正或调整学生作品中的一些问题,例如纵向或横向排列不整齐,排列时没有一一对应,图文结合时没有表格等,使之更接近于较为标准的实物统计图,象形统计图或统计表的形式。 (3)表扬优秀的作品。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2、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过程与方法〕 1、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2、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3、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化学家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和重要内容。 2、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标准去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物质的宏观性质的学习和研究转入从微观角度分析研究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图片若干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引言]“科学是美的,每个科学家都有这种感觉。”(杨振宁语)化学世界绚丽多彩,千姿百态,奥秘无穷。下面我们一些来看一组图片。 [展示]:教材的几幅图片。 [板书]一、物质的分类 [师]化学物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重要应用,在你的生活经历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哪些?请各位同学在纸上写出一些实例,再进行小组交流。 自己完成实例后,小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的化学物质有:水、氧气、金属、碳、塑料、二氧化碳、汽油、淀粉、纤维素、蛋白质等。 [师]在这些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中,为了获得生活和发展需要的物质,并更好地利用这些物质为人类服务,化学家们需要将众多的物质进行分类研究,需要探索物质转化的条件和转

化时所遵循的规律。如何来分类呢?

[师]给出常见的一些物质,如:空气、乙醇、硫酸铵、铜、、碘、氢气、石墨、食盐水等。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如何给这些物质进行分类? [生1]我们小组将物质分成了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有:空气和食盐水;纯净物为:乙醇、硫酸铵、铜、、碘、氢气、石墨。 [生2]我们小组将物质分成了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有:铜、、碘、氢气、石墨;化合物有:乙醇、硫酸铵。空气和食盐水是混合物。 [生3]我们小组将物质分成了气态、液态和固态。 气态为:空气、氢气;液态为:乙醇、食盐水;固态为:硫酸铵、铜、碘和石墨 [生4]我们小组将物质分成了易溶、微溶、难溶。 易溶为:乙醇、食盐水、硫酸铵;微溶为:碘;难溶为:空气、氢气、铜、石墨 [师]以上同学提出的分类形式都非常好。有从组成、导电性、状态、溶解能力等依据来分析的,看来,我们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方式,在不同的角度思维,就会“山穷水尽凝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得到异乎寻常的答案,说明衡量事物的标准不止一个。 [板书]物质分类标准的不同,分类形式的结果各不相同。 [展示]老师在此也提出一种分类方式与同学们一起共享。 [问题解决]根据物质的组成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钙(Ca) 氯气(Cl2) 氯化钙(CaCl2)溶液硫酸(H2SO4) 碳酸钙(CaCO3) 氧化钙(CaO) 氢氧化钙[Ca(OH)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导学案 2

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导学案 主备人赵剑飞审核人李战群 学习目标: 1、尝试根据植物和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2、列举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类群 学习重点、难点:通过分类活动来学习生物的分类 学习任务一:生物分类: 阅读教材P80方框内的内容思考: 1、什么叫生物分类? 2、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3、分类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在教材中画出,并试着背诵下来) 学习任务二、尝试对植物进行分类 1、认真阅读课本P81图片及表解,思考教材82页讨论题 小组讨论,交流"观察与思考"中的讨论题,并写出答案 (1) (2) (3) (4) (5) (6) 2、阅读P82页中间一段文字并思考;生物学家在对植物进行分类时以什么作为依据。 学习任务三、尝试对动物进行分类 1、认真阅读课本P82图片,思考教材83页讨论题 小组交流讨论"观察与思考"中的讨论题,并写出答案 (1) (2) (3) (4) (5) 2、阅读83页两段文字思考: (1)动物分类的依据: (2)细菌、真菌的分类依据是 3、创新应用:整理自己的书包,对书本和练习本进行分类。并比较交流各自分类上的优缺点。 导学达标构建知网 学效检测

1、在被子植物中,()、()和( )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2、生物的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 )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 )、( )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 )关系和( ) 关系。 3、动物的分类除了比较外部的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 )和( ) 。 4、某课外活动小组采集到一种植物,小组成员经过观察分析知道该种植物有以下特征:①子叶一枚;②叶脉平行;③花瓣为3的倍数。由此可确定该种植物不属于() A种子植物B裸子植物C苔藓植物D单子叶植物 5、下列植物类群中,不属于孢子植物的是() A藻类植物B裸子植物C苔藓植物D蕨类植物 6、在下列食品中,属于种子植物的是() A蘑菇B竹笋C海带D木耳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导学案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到化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3.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重点难点】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物质的分类 [问题]1.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物质分类?(A级) [交流讨论]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会接触到下列物质: (B) 空气乙醇硫酸铵铜碘酒碘氢气石墨食盐水请你将上述物质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将你的分类结果与同学交流讨论. [归纳] 【自主学习】二、物质间的转化 [交流讨论] KOH属于碱,CO2和SO2 是非金属氧化物。请写出足量的KOH溶液分别与CO2、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级)

[小结]什么是酸性氧化物?什么是碱性氧化物?你知道常见的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有哪些? 酸性氧化物如: 碱性氧化物如: [总结归纳] 物质的转化类型(B级) [交流与讨论]不同类别的含钙物质的相互转化 CaCO3 CaO Ca(OH)2 Ca CaCl2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讨论]:上述反应属于哪种基本反应类型? [复习与回忆] 四种基本类型的化学反应及发生条件 ⑴四种基本类型的化学反应

⑵复分解反应和溶液中置换反应的条件 ①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②置换反应的条件 [问题]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当堂训练】 1.(C级)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混合物 B.爆鸣气 C.天然气 D.纯净的无污染的空气 2.(C级)填表 3.(C级)下列每组物质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不同,试分析每组中物质的组成规律,将这种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物质找出来 (1)NaCl、KCl、NaClO、BaCl2 (2)HClO3、KClO3、Cl2、NaClO3 (3)H3PO4、H4SiO4、HCl、H2SO4 (4)浊液、溶液、胶体、水 (5)空气、N2、HCl、CuSO4.5H2O (6)铜、金、汞、钠 4.(C级)同学们吃的零食的包装袋中经常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其主要成分是生石灰(CaO)。 (1)生石灰属于哪种类别的物质?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学情分析: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感受图表的简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各种图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第一次给你们上课,老师带了一些礼物给你们,快看看一共有几件礼物? 出示画面: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都是解决同样的问题,方法为什么不一样? 生答略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分类”。 师:生活中你还在哪儿看到过“分类”的情景。 生举例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超市分类可以让我们更容易的找到商品,房间物品分类可以让房间更整齐,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分类整理”。 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 二、新授 (一)分类整理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出示:气球图片 问:你能把这些气球分分类吗?可以怎么分? 生答略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 老师给每个同学都准备了跟气球一样的图片,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按照形状分一分,看看每种气球各有几个,把你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可以摆一摆,写一写) ①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

生物的分类 导学案

第四章生物的分类 学习目标: 1、说出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2、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3、关注生物的多样性,初步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学习重点、难点:理解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一、学前准备 1、关注商店物品的摆放 2、使用字典、词典的检字表查阅字词 3、预习疑难摘要 二、探究活动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仔细阅读课本中的内容,把相关的知识点在课本上标出,不明白的地方用红笔画出来) 活动一:生物的分类方法 1、生物分类是将生物归类。 2.分类依据:生物的、和。 3.分类方法:找出不同生物的程度,如:依据种子植物的可将其分为和。 活动二:生物的分类单位 1、生物学家根据生物的不同特征,把生物圈中的生物分成不同的等级。它们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为:。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2、根据生物在分类上的地位,可以知道生物之间的关系。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物种就越,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

越,亲缘关系就;反之,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包含的生物物种越少,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亲缘关系就。 3.实例:狗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哺乳纲 食肉目 犬科 犬属 狗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议一议】 1、在生物的7个分类等级中,哪一个等级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哪一个的最少?为什么? 2、生物学家对生物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例题精讲】 1、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的划分依据是() A、生殖细胞的大小 B、生殖时是否用种子繁殖 C、植物对养料的需求差异 D、生长在陆地还是水中 2、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A、种子、茎、叶 B、根、叶、果实 C、花、果实 D、果实和茎 3、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描述是()

人教版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一起来看看吧。 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2、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感受图表的简洁。 3、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教学重点: 掌握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在具体分类过程中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难点: 会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材分析: 《分类与整理》这节数学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对同种物品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对不同的物品进行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教 学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分同一类物品,理解对于同一类物品,按照不同的标准来分,分得的结果是不同的,从而进一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了一些礼物给你们看,看看是什么?(苹果)一共有几个呢? 学生列式计算,会按不同的角度去列示计算。 师:同学们,我有一个疑问,你们都是解决同样的问题,方法为什么不一样? 学生可能会说是按颜色分的,有的是按大小分的,所以方法不一样。师:其实,不管你们是按颜色分的,还是按大小分的,都把这些苹果进行了分类。师解释"分类"就是把相同的放在一起。 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分类"的现象? 生举例,老师出示相关课件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超市分类可以让我们更容易的找到商品,房间物品分类可以让房间更整齐,还有垃圾分类可以让我们更环保等等,看来分类的作用可真不小,想学会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类和整理。 二、探究新知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同学们刚才的表现太精彩了,不仅赢得了老师的赞扬,还有一群小朋友也成为了你们的粉丝,看,她们来了!出示:气球图片 他们手里可真漂亮啊,你们喜欢吗?但小朋友说了,要把这些气球分分类,才能送给你们,你会分吗?你打算怎么分? 学生可能会按颜色分,也可能会按形状分。绿 板书:形状颜色

七年级生物上册2.4.2生物的分类单位导学案1新版济南版112036

第二节生物的分类单位 【导学目标】 1能够说出生物分类单位(重点) 2、 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理解不同生物之间的血缘关系(难点) 3、 关注生物的多样性,初步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学习过程】 一、 自主学习 1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划分为 _______ 、 、 _________ 目、 、属、种7个不同等级, 最大的一级分类单位是 ________ ,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________ 。 2、 仔细阅读教材 P127最后一段,尝试写出猫的分类地位。 猫T 猫属T T T T T 动物界 3、 分类单位的特点:分类单位越 _,包含的生物物种越 _,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 __ 反之,分类单位越 _,包含的生物物种越 _,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 _。 4、 分类学的发展:科学家现在已经能够根据生物在 _______ 水平上差异的大小对其进行分类, 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确定生物之间的 __________和 ________ 关系。 二、 合作探究 1、在生物的7个分类等级中,哪一个等级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哪个最少,为什么? 三、 达标反馈 1、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 ) A 、界、门、纲、目、科、属、种 B 门、纲、目、科、属、种 C 界、门、纲、科、目、属、种 D 、纲、目、科、属、种、门 2、下列分类单位中,哪一个单位中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多( ) 4、小新同学在鸟岛上旅游时,看到一种大雁,经过查阅资料,他找到了这种大雁在分类学 上的位置,请你帮助小新确定下列哪项时正确的( ) A 、鸭科、雁目、雁鸭亚科、雁属 B 雁目、鸭科、雁鸭亚科、雁属 C 雁鸭亚科、雁目、鸭科、雁属 A 、梅属 B C 百合科 D 3、下列不属于冋一分类等级的是 A 、鱼类 B C 哺乳动物 D 、蔷薇目 、单子叶植物纲 ) 、鸟类 、环节动物

物质的分类 (最新教案)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内容分析 本课时选自人教版必修1第2章第一节,属于典型的化学核心观念知识。第一章已经从化学研究手段学习了化学实验验观和定量分析观,这一章旨在从化学学科观念(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离子反应观、氧化还原观)出发,引领学生后面进一步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因此,本节内容的主要功能与价值在于:1). 将已有较为零散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和已有知识上升到较为系统的化学思想方法——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 2).元素观、分类观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寻找、认识纷繁多样的化学物质; 3).分类观可以帮助我们高效学习、研究陌生物质的性质; 4).丰富对物质认识的角度,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提供重要视角。 2.课标及学情分析 课程目标: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学生已有知识:1).对物质的初步分类; 2).生活中的分类及其作用(感性认识)。 学生已有能力:1).能利用分类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初步的分析、归纳、表达能力。 学生可能的发展障碍点:1).熟练地根据物质性质及组成对物质进行多角度分类; 2).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的形成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2. 初步认识较为系统的核心分类; 3. 复习、整理酸类物质的通性。 (二)过程与方法(重难点) 1. 能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多角度分类; 2. 熟悉从类别角度预测、学习物质性质的一般步骤; 3. 初步掌握不同类别物质间相互转化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讨论活动,认识到分类的关键在于制定标准,制定标准的关键在于分析组成和性质差别; 2.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从分类角度寻找、认识、研究物质性质的过程 三、教学策略 问题及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情境创设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案1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的: 1.在复习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 还原反应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 2.使学生学会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并学会利 用“双线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3.培养学生使用已经掌握的知识,通过分析、理解,形成解决问题 的思路和方法 4.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用发展的观点, 以科学的态度来学习化学。 教学重点: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难点: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方法:质疑、讨论法 〔引入〕上节课我们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型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将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问〕Fe2O3+3CO? ?高温2Fe+3CO2属于什么基本反应类型?(都不是) ?→ 上述分类方法有局限性,不能包括所有的化学反应。这类反应的实质是什么?下面我们来进一步研究。 〔板书〕氧化还原反应 〔问题〕各写出一个符合要求条件的化学方程式 ①两种单质化合;两种化合物化合;单质与化合物化合。

②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物质;一种物质分解成三种物质。 ③非金属置换非金属单质;金属单质置换金属单质。 ④复分解反应:氧化物与酸;氧化物与碱;酸与碱;酸与盐;盐与盐。 (练习,讲评) 〔问〕反应:C +O 2??→?点燃CO 2 ,C +2CuO ??→ ?高温2Cu +CO 2↑除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之外,还属于什么反应类型?(氧化和还原反应) 从得失氧角度分析:(学生回答) 〔讨论〕从得失氧角度分析下列三个反应: 反应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基本反应类型 H 2+CuO ?→?△Cu +H 2O C +2CuO ??→?高温2Cu +CO 2↑ CO +CuO ?→?△Cu +CO 2↑ 否 ①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是孤立存在还是同时存在? ②若2Na +Cl 2??→?点燃2NaCl 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是否符合上述定义?(不符合) 〔结论〕化学反应有多种分类方法。 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必定同时发生,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在初中所学的定义有局限性。 我们从得失氧角度分析了氧化还原反应,我们继续讨论其反应的特征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全国二等奖

课题: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单位:XXXXXXXXXX 作者:XXXXXX

课题: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单位:XXXXXXXXXXXXX 作者:XXXXXX 一、教材分析 本部分教学内容位于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必修化学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本章是高中化学阶段学生认识学科内容的第一章,是连接初中与高中化学的桥梁与纽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承上即帮助学生对九年义务教育的化学学习进行回忆性复习,启下即引导学生有效地开展高中阶段的学习,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对科学的分类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发展自身科学素养。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二、教学内容分析 人们想要对数以千万种的化学物质进行研究,认识它们的规律,就必须先将它们进行科学的分类。本章的基本线索就是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从分类这一知识点来说,学生在初中化学有过初步的学习,即纯净物的分类。本节是对物质的分类内容的细化,通过对“交叉法”“树状分类法”的提出与讲解,更进一步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科学分类的方法,从而将其有效地应用于化学学习。 三、学情分析 本节的教学对象是刚上高一的学生,此时学生的特点是处于初中与高中学习的过渡期。在知识基础上,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认知能力,掌握了相当水平的化学知识如纯净物、混合物、酸、碱和盐的相关规律,初步了解物质分类的涵义及思想,具备了接收新知识的能力;在思想上,处于从直觉型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并未将分类法作为化学学习的基础。本节教学内容正是对初中化学知识的回顾与总结,以科学的分类法为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分类观,开启高中化学学习新方向。 四、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以课程标准对本部分的教学要求(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为主,结合本部分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及学情,制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生物:1.1.1《生物的基本特征》导学案(济南版七年级上)

第一章奇妙的生物现象 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 【学习目标】 1.描述身边的生物,区别生物与非生物。 2.举例说出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3.关注身边的生物。 【问题导学】 探点一我们身边的生物 一、自主学习 观察课本第3页的几幅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你能说出图中生物的名称吗? 2.你能将上述生物进行恰当的分类吗? 3.你还能说出哪些熟悉的生物? 二、习题追踪 1.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A.智能机器人 B.变形金刚 C.溶洞中不断长高的石笋 D.石头上的青苔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元代马致远的名曲《秋思》,你能说出其中所包含的生物吗? 探点二生物有哪些生命现象? 一、合作互助 观察课本第4页六幅图片并阅读第5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每幅图片说明生物具有哪种生命现象?这些生命现象是生物共有的吗? 2.任选一种你所熟悉的生物,分析它是否具有上述生命现象? 3. 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二、习题追踪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诗句说明了哪一生物特征() 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 C.对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发育2.含羞草受到碰触后,展开的叶子会合拢,与含羞草反应相同的生命现象是() A.子女与父亲不同 C.人手被针刺后缩回 C.母鸡下蛋 D.大豆由小长大 【归纳整理】 【反馈检测】 1.下列哪组选项全部属于生物() A.金鱼、月季、机器狗、海带 B.长颈鹿、电脑病毒、海豚、海马 C.仙人掌、钟乳石、香菇、小草 D.细菌、丹顶鹤、水杉、鲨鱼 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该诗句描述的生命现象主要体现的是() A.生物能够由小长大 B.生物都需要营养 C.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D.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3.下列不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一项是() A.能进行呼吸 B.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映 C.能生长繁殖 D.能动 4.下列哪项不是生命现象() A.种子萌发,长出幼苗 B.人体出汗 C.蛇的冬眠 D.石灰岩洞中的石笋逐渐长高 5.下列属于新陈代谢现象的是() A.松鼠不断寻找食物 B.大树提供木材 C.含羞草的叶子会合拢 D.鲸能游泳 6.蘑菇属于() A.细菌 B.真菌 C.病毒 D.非生物 7.鸡能产蛋,并孵出小鸡,这说明鸡具有的特征是() A.需要营养物质 B.能由小长大 C.能繁殖后代 D.能排除废物 8.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生物体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A.松鼠不断寻找食物吃 B.钟乳石由小变大 C.小狗排尿 D.人晕车呕吐 9.下列哪种现象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

2020新教材化学 1.1.1 物质的分类学案(1)-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2020新教材化学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学案 高 中 化 学 学 案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1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分类(学案) 1、了解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意义,能对事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2、能运用学习过的化学知识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 3、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及其分类 4、了解胶体的概念及其性质 1、氧化物的分类; 2、胶体的概念及其性质 复习初中化学的基本知识,对下面的分类框图填空 一、物质的分类 1、分类是根据研究对象的,将其区分为不同种类和层次的科学方法。科学的分类能够反映,有利于深入研究。 【想一想】怎样才能保证分类的科学性? 【练一练】如果对班级的同学进行分类,最科学的标准是什么? 【比一比】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上面【课前复习】的结果 (1)同素异形体:; 例如: 【练一练】下列每组中的两种物质之间的关系为同素异形体的一组是()

A.CaO和CaS B.和 C.C60和C70D.HCNO和HOCN 【练一练】请同学们按照分类进行连线: Na2CO3钠盐 Na2SO4钾盐 K2SO4硫酸盐 K2CO3碳酸盐 (2)氧化物的分类:我们可以按照氧化物的组成将氧化物分为;也可以按照氧化物的性质将其分为。 【练一练】判断如下说法是否正确: (1)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2)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3)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4)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2、分散系及其分类: (1)概念:一种(或多种)物质以形式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叫做。分散系中的叫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分散系:。 分散系的分类:根据将分散系分为 (2)胶体:胶体是的分散系。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可以将胶体分为三种:(例如:)、(例如:)、(例如:) 【实验】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取100mL烧杯,加入40mL蒸馏水,。 实验1 滴加至。 实验2取100mL烧杯,加入40mL硫酸铜溶液 【实验】用激光笔分别照射上述实验1和实验2分别得到的液体,观察实验现象。 操作现象 用激光笔照射实验1得到的氢氧化铁胶体 用激光笔照射实验2得到的硫酸铜溶液 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一种区别的有效方法。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二十二章 第一节 生物的分类》学案2苏教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二十二章第一节生物的 分类》学案2苏教版 第一节生物的分类》学案苏教版课题:22-1 生物的分类学习目标: 1、能例举出生物分类的依据 2、举例说出生物分类的等级重点难点: 1、列举生物分类的依据 2、描述种的概念学法指导:把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相联系课堂流程及学习内容:趣味导入: 图书和商品不分类摆放可以吗?为什么?现存的生物估计至少有400万种!如何识别研究利用这么多的生物? 一、预习自学 1、在生物分类过程中,可以根据来加以区分,根据来加以合并。 2、生物学家根据生物的、、在中的作用以及在进化上的关系,将生物分为若干类群。 3、生物分类的单位由大到小分别是、、、、、、,其中是分类的基本单位,又叫。 4、种是指和上表现相似、生态分布基本相同的一群生物。

5、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同种生物的可以生育有生殖能力的后代,不同种生物之间一般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后代。 6、在生物各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小,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反之,相似程度越小,则亲缘关系。 7、五界系统把生物分为、、、、 二、合作探究 1、根据基础训练第9面第11题的分类系统图解,尝试制作人的分类等级图。 2、请看下图中的神秘甲虫,虽然它们的样子很相似,但一些细微差别还是可以区分它们到底是谁。请按照下列提示去做,每一步提示给你a、b两个选择,你必须从中选择一个并继续再做,得到每一个甲虫的准确名字。FEDCBA 1、有足垫------------转动2 没有足垫----------转到 42、有触角------------转动3 没有触角----------阿乙 3、后部有斑点--------阿丁后部没有斑点------阿己 4、后部有针----------转到5 后部没有针--------阿丙 5、有大眼睛----------阿戊没有大眼----------阿甲 三、课堂检测 1、下列各组中,属于同一类群生物的是() A、细菌、蘑菇、灵芝 B、松树、蘑菇、灵芝

必修1物质的分类教学案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课题: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分类的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学会对具体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从 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学习重点】: 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学习过程】: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分类法: 定义:分类法是把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种类,然后分门别类地加以说明的一种方法。 关键:找出正确的分类标准。 讨论:以下物质的分类方式,依据是什么? 1、???CuO Mg CO O H ,,,222 2、???3 2232,)(,)(,CaCO OH Mg AgCl OH Ba CO Na 3、? ??424222,,,,SO K SO H NaOH I H Fe 小结:一般确定分类标准可从物质的 、 、 和 等方面考虑。 练习1:世界上超过3000万种物质如何研究?请根据学过的分类知识将物质分类,并将下列物质归类 Si 、 Na 2CO 3 、CO 2 、NaOH 、粗盐、Al(OH)3 、 Al 空气、CuO 、HCl 、H 2、H 2SO 4、BaSO 4 思考1:初中学过那些有关物质类别的概念? 思考2:请大家用已有知识对上述概念进行分类,并用图示把这些概念的相互关系表示出来? ???? ?????????????→??????→?混合物纯净物物质是否是同种元素组成组成成分是否单一 小结: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方法。 练习2: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纯净物进行分类,作出树状分类图。选择合适的物质填在对应的类别里。 O 2 Cu H 2SO 4 Ba (OH )2 KNO 3 CO 2 空气 含镁60%的MgO 思考:对于同一事物,如果站在不同的角度,所属类型是否一样? 练习3:对于Na 2SO 4 、Na 2CO 3、K 2SO 4、K 2CO 3这几种盐如何分类? 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的局限,往往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来弥补单一分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导学案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第一课时 主备人:王心银副备人:审核人:备课时间: 一、学习内容:分类与整理(单一标准)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 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习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学习重点 1、让学生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 四、学习难点 1、让学生掌握对物体分类的方法。 五、学习准备:图片、气球卡片 六、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七、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感知分类 图片出示例1 同学们,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分气球的游戏。(板书课题:分类) 2、学习新课: 1)小组合作,摆一摆,讨论 小组合作看看哪组分的最快、分的最好。(讨论汇报、扮演分法) 2)小组汇报情况 3、小组长扮演分法 1)按颜色分,每种颜色气球分别有多少个?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 2)按形状分,每种形状气球分别有多少个?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 (二)、小组长小结、汇报。 (三)、巩固提升发散创新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七1、 2、3题。 2、学生集体完成第六题。 八、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第二课时 主备人:王心银副备人:审核人:备课时间: 一、学习内容:分类与整理(不同标准)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关观: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三、学习重点: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四、学习难点:通过分一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学习准备:图片、图画、统计表格。 六、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七、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二)、合作学习 1.图片出示例2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2.小组交流,合作探究,汇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