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类导学案(第二课时)
《物质的分类导学案》

《物质的分类》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和标准。
2. 掌握常见物质的分类及特点。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导学内容
1. 物质的分类方法和标准
2. 常见物质的分类及特点
三、导学步骤
1. 导入引入:请同砚们回顾一下上节课所学的内容,简单介绍物质的基本观点和性质。
2. 进修内容:讲解物质的分类方法和标准,引导学生思考各种物质的分类依据。
3. 练习训练:设计一些案例让学生进行分类练习,稳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何根据特点选择合适的物质。
5.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物质分类的理解。
四、课后作业
1. 完成教室练习题,稳固所学知识。
2. 思考生活中常见物质的分类及其特点,写一篇小结。
五、拓展延伸
1. 指挥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性质并进行分类。
2.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寻找更多关于物质分类的知识。
六、进修反思
1. 总结学生在本节课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增进进修效果的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和标准,掌握常见物质的分类及特点,为今后的进修打下坚实基础。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息探索,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发现身边的奥秘,不息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愿大家都能在进修的道路上越走越遥,不息成长进步!。
《物质的分类》导学案

2.1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要点剖析]1.学会分类,能运用熟悉的化学物质和已掌握的相关知识用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进行分类。
2.交叉分类法能够对同一事物提供较多信息,树状分类法能反映出各事物的关系。
[典型例析]例1.将A组物质与B组物质用短线相连。
A BNa2CO3钠盐Na2SO4硫酸盐NaCl 含氧酸盐K 2SO4无氧酸盐KHCO3氧化物Na2O 酸式盐[剖析]比较每种化合物的组成方式,根据B中要求,把特征相似的不同物质归为一类。
[解答] A BNa2CO3钠盐Na2SO4硫酸盐NaCl 含氧酸盐K2SO4无氧酸盐KHCO3氧化物Na2O 酸式盐[评点]同学们已掌握了简单的物质分类方式,同时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同一物质的认识,并注意到不同物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例2.下列几组物质中,每一组中有一种物质从某种分类角度分析与其它三种不同,请找出该物质,并说明区别的理由。
⑴.Cu、Hg、Au、Fe⑵.液氧、氨气、金刚石、玻璃⑶.KCl、Na2SO4、K2CO3、NaNO3⑷.CH4、C2H5OH、H2CO3、CH3COOH[剖析]首先仔细分析每组中各物质的属性、元素组成、类别、性质等,归纳出其中三种物质共有的特征,并将另一种物质区别开来。
⑴中四种物质都是金属,根据其化学性质可以发现Fe的活动性在氢之前,而 Cu、Hg、Au则在其后。
⑵中有三态物质,所以从状态不能区别,但液氧、氨气、金刚石都是纯净物,而玻璃是混合物。
⑶中有两组是钾盐,两组是钠盐,所以不能从阳离子去区别, Na2SO4、K2CO3、NaNO3是含氧酸盐,KCl是无氧酸盐。
⑷中CH4、C2H5OH、CH3COOH 是有机物,H2CO3属无机物。
[解答]⑴.Fe,活动性在氢之前⑵.玻璃,混合物⑶.KCl,无氧酸盐⑷.H2CO3,无机物[评点]对物质进行分类时,关键是要找出分类的“标准”,标准的选择是否恰当取决于同学们对物质的认识是否正确和全面,这样的可以培养同学们的观察、思考、和分辨能力,同学们互相之间不妨以游戏活动的方式进行互测。
人教版新课标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节导学案

装订线装订线班级:姓名:组别: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课时简单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学习目标】学会物质的分类方法,掌握物质的分类标准。
【学习重点】掌握物质的分类标准。
【基础问题】1.对于自然界中的物质,从状态上可以分为,,三态。
例如:对于空气、水、硫酸、矿石、石油、煤炭,进行从状态分类,可以将归为一类。
将归为一类,将归为一类2.初中学习中将元素分为了元素和元素;其中Na、Mg 、Al 、Fe、Cu、Zn等属于元素,O、S、N、P、Cl等属于元素。
3.对于化合物,我们可以根据组成特点,把它们分为:、、、四大类,是否还可以对它们继续分类?试举一例。
4.对于化学反应,在初中我们把它们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别是、、、。
【探求新知】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把大量事物按照事先设定的“”进行分类,是人们最熟悉、也是最方便的一种工作方法。
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
人们可以分类进行学习,从而认识他们的性质。
同类事物可以使人的认识举一反三,不同类的事物可以使人的认识由此及彼。
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例: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①海水②蒸馏水③氨水④食盐水⑤汞⑥液溴⑦硝酸溶液⑧硝酸银⑨纯碱⑩烧碱⑾乙醇⑿生石灰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属于纯净物的是,属于单质的是,属于化合物的是,属于盐的是,属于氧化物的是,属于有机物的是。
1.交叉分类法定义:。
【基础练1】某些盐的交叉分类(将下列三种盐和对应的类别用短线连接)按阴离子分类按阳离子分类Na2CO3碳酸盐钠盐K2SO4硫酸盐Na2 SO4钾盐Na2CO3既是盐,又是盐;还属于盐。
Na2 SO4既是盐,又是盐;还属于盐。
K2SO4既是盐,又是盐;还属于盐。
K2CO3既是盐,又是盐;还属于盐。
【基础练2】(1) 对下列碱NaOH、KOH、M g(O H)2、B a(O H)2、进行交叉分类。
(填化学式)一元碱二元碱难溶性碱可溶性碱。
物质的分类导学案

2014年高考一轮资料化学 必修一复习:第二章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编制人: 审核人:高三化学组 编号:04 领导签字第1页,共4页第2页,共4页《物质的分类》 学案最新考纲: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相互联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知识点一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构成的。
(2)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①游离态:元素以________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________形式存在的状态。
2.同素异形体(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不同,如O 2和O 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变化属于________变化。
3.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弱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1)原子与该原子形成的离子相对质量几乎相等。
( )(2)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同一种物质。
( )(3)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冰水混合物是混合物。
( )(4)NH 3、SO 2、O 2为电解质。
物质的分类导学案

第二章 第1节 物质的分类一、预习目标:预习物质分类的方法和意义;初步掌握胶体的定义和主要性质。
二、预习内容:(一) 常用的的物质分类法1、 交叉分类法:对同一物质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如对Na 2CO 3 、Na 2SO 4、、K 2CO 3、K 2SO 4四种盐分类。
(1) 以组成其中的阳离子为标准分类:_______________盐和_______________盐. (2) 以组成其中的阴离子为标准分类:_______________盐和_______________盐.(3) 在交叉分类法中Na 2CO 3既属于_____________盐,又属于_______________盐;K 2SO 4既属于_____________盐,又属于_______________盐2、树状分类法:按照一定标准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如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分类:(二) 分散系、胶体 1、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的概念:把_____________分散在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所得的体系。
(2)组成:分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 分散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物质 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不成盐氧化物 过氧化物 超氧化物(3) 分类a 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可分为_____种分散系;b 按照分散质粒子大小分类溶液:分散质粒子小于__________________胶体:分散质粒子介于________________之间浊液:分散质粒子大于_______________2、胶体的制备和性质(1)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用烧杯取一定量的蒸馏水,加热至_________;然后向_____水中加入1~2m lFeCl3饱和溶液。
高中-化学-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1.2《分散系及分类》导学案(含答案)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分散系及分类)【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观察、阅读归纳、思考交流,进一步认识分散系、分散质和分散剂,能从宏观和微观结合的角度认识分散系的分类方法,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2.通过阅读填空、分组实验、讨论交流,学会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
能基于证据对分散系的组成、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建立关于胶体的制备、性质并应用于解决相关应用的思维模型。
3.通过观察归纳、实验探究、归纳小结,认识丁达尔效应,知道鉴别溶液、胶体、浊液的方法。
【学习重点】分散系的分类方法与鉴别、胶体的制备。
【学习难点】Fe(OH)3等胶体的制备。
【自主学习】旧知回顾:1.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具有均匀、透明、稳定的特征。
其中分散于其中的物质叫做溶剂,被分散的物质叫做溶质。
如食盐水等。
2.浊液是指微粒直径大于100nm的固体小颗粒或小液滴分散于另一种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具有不均一、不稳定、不透明等特征。
如泥沙水、牛奶等。
新知预习:阅读教材P25~28第一段,回答问题或填写下列空格:1.分散系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分散系间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分散系的性质,如是否透明、均一、稳定都由此决定。
2.分散系分散质微粒直径稳定性外观溶液<100nm 稳定均匀、透明胶体1⁓100nm 较稳定(介稳定)均匀浊液>100nm 不稳定不均匀、不透明3.Fe(OH)3胶体的制备: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到的分散系即为Fe(OH)3胶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同步学习】情景导入:清晨,当鲜红的太阳从地平面线升起时,你漫步在茂密的森林里,会看到缕缕霞光穿过树木的枝叶斑驳铺洒在地面上;当你晚上走在城市的马路上,会看到汽车灯光产生的两条强烈的光柱(有雾的时候更明显);你还会看到当阳光透过墙上的小孔时,在较暗房间里会形成一道道光柱。
《给物体分类》导学案

《给物体分类》导学案
一、导入
物体是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存在,我们每天都会和各种各样的物体打交道。
那么,你有没有想过如何对这些物体进行分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如何给物体进行分类。
二、目标
1. 了解什么是物体分类。
2. 掌握常见的物体分类方法。
3. 能够根据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三、讲解
1. 什么是物体分类?
物体分类是将不同的物体按照其特征或属性进行归类的过程。
通过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事物间的联系和区别。
2. 常见的物体分类方法
(1)按材质分类:例如金属、塑料、木材等。
(2)按用途分类:例如玩具、文具、厨具等。
(3)按形状分类:例如圆形、方形、长方形等。
(4)按颜色分类:例如红色、蓝色、绿色等。
(5)按大小分类:例如大、中、小等。
3. 物体分类的意义
物体分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帮助我们整理信息,提高思维能力和观察力。
四、实践
1. 观察周围的物体,尝试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对其进行归类。
2. 制作一个物体分类表格,列出不同的分类方法,并填写相应的物体。
五、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物体分类的概念和意义,掌握了常见的分类方法,也进行了实际操作,通过分类来认识和理解物体。
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事物。
1.1.2分散系和胶体(导学案)高一化学(原卷版)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二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讨论交流,熟知溶液、浊液、胶体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了解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会鉴别胶体和溶液,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素养。
2.通过动手实验、现象观察、原理分析,掌握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理解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及其应用,初步了解实验研究的方法和步骤,培养“科学态度与科学探究”的化学素养。
【学习重点】分散系的分类及本质区别、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和性质。
【学习难点】理解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课前预习】旧知回顾:1.现有下列物质:①H2O ②空气③Mg ④CaO ⑤H2SO4⑥Ca(OH)2⑦CuSO4·5H2O ⑧碘酒⑨C2H5OH和⑩NaHCO3。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酸的是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2.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________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有均匀、透明、___________的特征。
其中分散于其中的物质叫做_______,被分散的物质叫做______。
如食盐水等。
新知预习:1.分散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得到的体系。
分散系间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
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CuSO4溶液、泥水、振荡后的植物油与水的混合物分别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胶体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________________ 的分散系。
当光束通过Fe(OH)3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叫做________________ ,可被用来___________________ 胶体和溶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NaOH为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它能与哪类物质发生反应,并总结碱的通性。
我的困惑(学生)
探究案(课堂)
探究点一根据物质类别研究物质性质
1、以CaO、Na2O为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它能与哪类物质发生反应,并总结碱性氧化物的通性。
2、以CO2为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它能与哪类物质发生反应,并总结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3、以Na2CO3、CuSO4为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它能与哪类物质发生反应,并总结盐的通性。
4、试用课本P35图2-1-5所示的形式表示你学过的不同价态的氯元素与有关类别代表物之间的关系。
归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总结
知识
网络
巩固
训练
1.以Fe、CuO、CuCl2溶液、盐酸、KOH溶液为反应物,两两间可发生的反应有()
2、根据教材34页活动探究中的主要试剂,以盐酸为例找出酸可能与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反应?(用具体的反应方程式来表示,无法写出的反应写出现象)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姓名小组月日
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导学案(化Ⅰ)
主备人:苏少钦
课题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
学习
目标
1.了解可以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2.应用分类的方法研究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关系
重点
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难点
各类物质的通性及各类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关系。
预习案(课前)
预
习
自
测
1、将课本P34中给出的试剂进行分类。
A.牙膏或肥皂水B.食盐水C.火碱液D.食醋
2、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烧碱、液态氧、碘酒B.生石灰、熟石灰、白磷
C.干冰、铜、氯化氢D.空气、氮气、胆矾
3、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分类
组合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C2H5OH
H2SO4
NaHCO3
Al2O3
NO2
B
NaOH
HCl
NaCl
Na2O
CO
C
NaOH
CH3COOH
CaF2
Na2O2
SO2
D
KOH
HNO2
CaCO3
CaO
SO3
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高锰酸钾受热以后生成的固体物质
B.将 纯水结成的冰放入纯水中得到的物质
C.将食盐溶于水制成无色透明纯净的食盐溶液
D.液态空气
5、Fe、CO、CuO、NaOH溶液、Na2CO3溶液、Ba(OH)2溶液、稀H2SO4七种物质,在常温下两种物质间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1)生石灰溶于水
(2)硝酸银与氯化钠溶液反应
(3)氢氧化钡与盐酸反应
(4)实验室制取氢气
课
后
作
业
1、下面为家庭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食醋:4;牙膏:9;食盐水:7;肥皂水:10;火碱液:13。蚊子、蜂、蚂蚁等昆虫叮咬人时,会向人体射入一种蚁酸(具有酸性的物质),使皮肤红肿、瘙痒,甚至疼痛。要消除这种症状,可在叮咬处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A.4个B.5个C.6个D.7个
6、下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丁在一
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乙。下面四组选项中,符合图示要求的是(多选)()
甲
乙
丙
丁
A
H2SO4
Na2SO4
NaOH
NaCl
B
KCl
K2CO3
KOH
HCl
C
O2
CO
CuO
C
D
Fe
CuCl2
Zn
HCl
A. 6个B. 5个C. 4个D. 3个
2.下列物质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红褐色沉淀的是( )
A.FeCl3B.CO2C.HClD.CuCl2
3.酸类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是( )
A.都有酸根B.分子中都有氢原子
C.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D.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