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来,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
蹲下来和孩子一同看世界——浅谈家庭教育中的亲子尊重

蹲下来和孩子一同看世界——浅谈家庭教育中的亲子尊重发布时间:2022-09-12T02:37:24.405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5月第9期作者:郑钰双[导读] 尊重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
郑钰双余姚市第五职业技术学校尊重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
孩子在出生之后,便以独立的个体生命存在,不再是父母生命个体的延伸,尊重孩子独特的生命个体,蹲下来,以孩子的视野看世界,亲子关系便在和谐中牢固,家庭中的亲子尊重是家庭幸福的重要指标。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需求层次理论,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为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尊重作为高层次的精神需求,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价值。
但在现实家庭亲子关系中,或常常将孩子当成是父母的“私有物”,“一言堂”满贯,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或是无底线地“尊重”孩子的一切需求,不加以合理引导,形成满满的之风;亦或是行“尊重”之名,无“尊重”之实的假象。
结合自身家庭教育的实践情况,浅谈家庭教育中的亲子尊重。
一、尊重孩子美的追求爱美是孩子的天性,根据孩子的成长规律,孩子从两岁半到五岁,正是审美培养的关键期,这时候形成的审美,会对孩子以后的人生起很重要的影响。
在这段时间,我们常常能看到女孩子拿着妈妈的化妆品,往自己脸上涂抹,喜欢画指甲,涂指甲,对各种裙子无比着迷,喜欢模仿动画片中各种公主的造型等等。
这时候作为家长首先应当尊重孩子对美的追求,进行正确的引导。
基于儿童心理的成长规律,对美的理解往往趋于表象。
蹲下身来,以孩子的认知视角一起和孩子探讨什么是美好的事物,什么是美好。
蹲下身来从孩子的角度看世界

蹲下身来从孩子的角度看世界,你做到了吗?有一位教授,女儿在美国求学多年,可在美国宾州大学攻读医学和理学双博士学位期间,突发奇想,休学两年,回国内乐坛发展。
面对这种情况,绝大多数中国父母都会感到不理解,甚至是百般阻挠。
可这位教授却能设身处地从女儿的角度出发来处理此事。
他认为女儿能半夜起床作曲,说明她有艺术灵感,有艺术创作的冲动,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才是女儿真正的兴趣之所在。
作为父母只有尊重孩子的内心真爱,才能让孩子用内心引领孩子自觉前行。
这样孩子才活的有劲,才能活得充实美好有意义,也才能得到她真正想要的。
因此,这位教授不仅没有用管教的方式阻止女儿,而且对女儿的选择给予相对的尊重和理解。
事实证明,艺术与科学是可以相互融通、相得益彰的。
这两年,女儿在国内成功地举办了多场个人演唱会,录制歌曲专辑,拍音乐电视,还先后两次荣获中央电视台MTV大赛特别荣誉奖。
在我看了这则事例之后,内心久久无法平静,在如此重大的人生选择上,一位父亲能设身处地从女儿的立场出发,感女儿所感,思女儿所思,给予相对尊重和理解,实在是难能可贵。
要诀一:假如我是孩子同样是走路问题,有一次王茹和同事小钱相约带孩子到五泉山公园游玩,她们俩个大人在前面走,小钱的女儿活蹦乱跳很快就跑到了前面,而玉子却甩在后面,且越落越远,“玉子,你走得太慢了,快点!”“妈妈,我走不快。
”玉子满头大汗说道。
“你看姐姐走得那么快,你也可以走快一些!”王茹用管教的口气训道。
玉子要比小钱的女儿小三四岁,腿短,步伐小,肯定走得慢,王茹要是能设身处地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照顾到孩子的实际情况自然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何必要用管教的方式大呼小叫呢?类似的事情还发生过几次。
为什么许多中国妈妈都在犯这样的错误呢?据我分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每个人在观察和体验世界的时候都会本能的从自我立场出发,以自我为中心,这完全是人的本能处位,人皆如此。
再者,受传统管教孩子的意识影响,以为这是天经地义的,就应该以自我为中心。
蹲下,和孩子一起看世界

蹲下,和孩子一起看世界作者:韩慧娜张静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7年第33期摘要:身居高处的教师蹲下来,以孩子的视角来看看世界,可以学会以孩子的视角来观察世界、思考事情、处理问题,可以更好地和孩子沟通交流,更宽容地对待孩子们的淘气、任性、抗拒。
本文以教师参加学生的健身活动为例,体验教师与学生的交流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俯视观察学习兴趣交流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己曾是一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每天面对的是一个个充满童心的孩子,怎样才能更好地和孩子交流,来读懂少年心?这就需要身居高处的教师蹲下来,以孩子的视角来看看世界。
我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要学会以孩子的视角来观察世界、思考事情、处理问题。
因为只有这样做,才有可能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体味孩子们每时每刻的喜怒哀乐;理解他们点滴举动。
只有更好地和孩子沟通交流,才能更宽容地对待孩子们的淘气、任性、抗拒。
成功的教师都有相似的经历或体验,随着教学工作的深入,我开始领悟这种美好的教学体验。
[1]在本学期的大课间活动中,学生的健身活动中又增加了交互式花样跳绳项目。
学生对花样跳绳感到非常新奇,个个都愿意尝试着跳一跳。
由于以前他们很少接触花样跳绳,花样跳绳的动作又有一定难度,大家都不知道该应该怎么跳才好。
同学们在一边叽叽喳喳地议论着……没有同学可以顺利完成跳绳动作。
我在旁边看了一会儿,已经找到了一些窍门。
我对我的学生们说:“让我来试试看”。
学生突然愣住了,谁也没有想到老师会和她们一起挑战有难度的花式跳绳。
有同学拍手说:“好啊,好啊!让我们老师试试!”几位女生争着抢着要给我摇绳,两位女生告诉我跳绳的经验,还有几位女生提醒我注意事项。
霎那间,我觉得我和学生的距离已经很近。
在交流中,她们似乎没有了平时对我的拘谨,把我当成一位知心的大姐姐。
一股从未有过的温暖从我心田中涌出。
[2]把自己当孩子,和同学们一起玩分享纯真的少年时光。
幼儿教师的师德演讲:蹲下来,倾听孩子们的心声

幼儿教师的师德演讲:蹲下来,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蹲下来,倾听孩子们的心声”。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祖国花朵的重任,而要完成这个使命,我们需要拥有一颗愿意倾听孩子心声的心。
一、蹲下来,才能看见孩子的世界我们都知道,孩子和成人的视角是不同的。
我们站在成人的世界里,往往无法理解孩子的所作所为。
而当我们蹲下来,与孩子平视,我们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世界,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
有一次,我在教室里看到一个小男孩在角落里哭泣,我走过去问他:“你怎么了?”他抬起头,泪眼汪汪地看着我,说:“老师,我的玩具找不到了。
”那一刻,我意识到,对于孩子来说,失去玩具就是天大的事。
于是,我蹲下来,和他一起寻找,在他的书包里找到了那个玩具。
当他破涕为笑时,我知道,我已经进入了他的世界。
二、倾听孩子的心声,才能了解他们的需求孩子的心声,往往隐藏在他们的言行举止中。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学会倾听,才能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
有一次,班里的一个小女孩告诉我:“老师,我觉得你不喜欢我。
”我感到很惊讶,因为我一直认为我对每个孩子都很好。
于是,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发现,原来是我有一次在批评她的时候,语气过于严厉。
我立刻向她道歉,并告诉她:“老师很喜欢你,只是希望你能做得更好。
”从那以后,我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用心去倾听每个孩子的声音。
三、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才能引导他们成长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他们需要我们的关爱和引导。
只有蹲下来,倾听他们的心声,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成长。
有一次,我在户外活动时,看到一个小男孩在欺负一个小女孩。
我走过去,蹲下来,问他们发生了什么事。
小男孩告诉我:“老师,她抢我的玩具。
”我问他:“那你为什么不能和她分享呢?”他低下了头,说:“我不想。
”我告诉他:“分享是一种美德,我们要学会分享,才能得到更多的朋友。
”经过一番沟通,小男孩最终同意和小女孩分享玩具,他们也成为了好朋友。
蹲下来看孩子的世界观后感

蹲下来看孩子的世界观后感看了“蹲下来看孩子的世界”之后,我这心里就跟打翻了五味瓶似的,各种感触一股脑儿地涌上来了。
以前啊,总觉得孩子嘛,就是小不点儿,啥都不懂。
咱大人就像那高高在上的指挥官,指挥着孩子干这个干那个。
可看了这个之后,我才发现自己以前有多傻。
就像孩子看一朵花,那能看老半天,眼睛里闪着光,嘴里还嘟囔着一些大人觉得莫名其妙的话。
我以前就会不耐烦,心想这花有啥好看的,赶紧走啦。
现在才明白,在孩子眼里,那朵花可能就是一个神秘的小宇宙,花瓣是彩色的星球,花蕊是住着精灵的城堡。
咱们大人习惯了用自己的眼光去衡量一切,觉得什么东西都得有个实用的价值。
可孩子不这样啊,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一块小石头、一片小树叶,都能成为他们最宝贝的东西。
就好比我家那小侄子,他捡了个破树枝,就跟捡到了金箍棒似的,在院子里挥舞个不停,还喊着“妖怪,看棒!”我当时还笑他傻,现在想想,他那是在自己创造一个超级有趣的小世界呢。
“蹲下来看孩子的世界”这个说法真的太妙了。
当你真正蹲下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孩子的视角是那么独特。
比如说在商场里,我们大人看到的是琳琅满目的商品,各种促销牌子。
可孩子呢,他们看到的是地板上那些彩色的瓷砖图案,像是走在一个巨大的拼图上。
这时候你要是硬拉着孩子按照你的节奏走,那孩子得多委屈啊,就像把一只快乐的小鸟硬塞进笼子里一样。
这让我也想到了教育孩子这件事儿。
以前我觉得教育就是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就像填鸭似的把知识塞给他们。
现在我知道了,要先走进他们的世界,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
就像你要跟一个在童话世界里的孩子说话,你就得先进入那个童话世界,变成一个能和小矮人做朋友、会和仙女聊天的人。
这样孩子才愿意听你的话,而不是你在这边干巴巴地说教,孩子在那边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总的来说,看了这个之后,我就像被人敲了一脑袋,突然开窍了。
以后我可得好好记住,要常常蹲下来,用孩子的眼光去看看这个世界,这样不仅能让孩子更开心,说不定我自己也能重新发现这个世界的好多乐趣呢。
蹲下来看一看孩子们的世界

蹲下来看一看孩子们的世界“蹲下来看看孩子的世界”,这是一位热心于传播蒙台梭利经典教法的外教Rekha常说的一句话。
让我感兴趣的是,在Rekha这里,这句话并没有仅仅停留为一种抽象的观念,而是以活泼的方式被传达和践行了—这令我这个多年的幼教工作者也不禁耳目一新。
Rekha是在他所说的“工作坊”里来实践他的观念的。
工作坊的一个主题是关于教室的空间安排。
Rekha把一间课室作为现场,几张大白纸随意贴在墙壁上,每张纸上都有一个问题,诸如“都有谁在教室里?”“教室都有什么用途?”“你觉得一个好的教室是什么样子?”“如何才能把教室变成你期望的样子?”等等。
然后请老师们把想法大胆地写在纸上,进行讨论。
在一个小时的讨论中,Rekha不断地让老师们想像,如果你是个4岁的孩子,你会怎么做?然后引导老师们蹲下来看看周围的环境,甚至要求他们像孩子一样在地上爬行。
在爬行中,老师们像孩子一样感受着环境的新鲜刺激,同时也完全扔掉了所有无谓的装饰,更扔掉了成人本位的虚妄的教育观念。
通过这样的实践,老师们深切体验到环境的创设不是为了应付官方的评估,只有经得起孩子视野检验的环境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教育环境。
工作坊的另一个主题是“幼儿操作材料的研究”。
Rekha先为老师们布置了一个有趣的功课,就是让他们到市面上去选购自己认为最有教育价值的玩教具,并把它带到工作坊,每人限额20元。
工作坊开始的时候,老师们都把自己精心挑选的玩具带了回来,有直接到市场上买来的,也有老师们购置了廉价的原材料自己制作的,不管是哪种类型,都渗透着老师对孩子发展的理解。
Rekha先请老师们自由组合成两人一组,一人扮演教师,一人扮演孩子。
教师在短时间里把玩具的基本玩法告诉对面的“孩子”,然后由“孩子”在集体面前演示和解说。
在分享和演示的时候,扮演“孩子”的老师要告诉大家自己的年龄,然后按照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发展水平来操作教具。
在操作中,教师完全沉入了角色,她会大声地告诉别人她的发现和困惑,并在尝试中探索着。
蹲下身子,从孩子的视野看世界

教学管理新教师教学学校校企合作班班主任更是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的提升的自身的教育管理能力,从而更好的为校企合作提供服务,为学生的毕业就业发展提供保障。
如现下的技工学校之中,“双师型”的班主任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技工学校教育要求,这就表示多数的校企合作班班主任不具备“双师”能力,而依靠行业专家教学管理参与或者企业优秀人员引进也显得不切实际,因此在此种教育管理背景下,技工学校校企合作班班主任必须要不断的努力学习,将终身学习理念贯彻到职业生涯的全过程中,促使自身不断的向“双师型”班主任转化[3]。
而在获得双师资格认证后,还是应该不断的自我提升,继续参与不同的专业技能培训训练,这样才能使自身更加的适应时代发展建设需求,为学生日后的就业发展提供依托与保障,这也是校企合作班班主任教育管理责任心的一种体现。
四、总结技工学校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建设发展校企合作班,可以使学生的素质能力得到更有效的提升。
而在技工学校校企合作班开展中,班主任的工作管理能力对校企合作推动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必须要针对现下校企合作班班主任工作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加以改进,从而为学生的就业定岗提供保障支持。
参考文献[1]陈晓燕.技工学校校企合作现状与对策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5.[2]李娟.重庆市企业办技工学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3]肖京养.技工学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D].湖南大学,2016.作为一名幼教老师,我一直认为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尊重”。
但是如何真的做到“尊重”呢?最基本的应是理解孩子的想法,感受孩子的思维模式,在成人与孩子之间建立一个平等的关系,但让一个已经有思维定式的成人如何去理解一个孩子呢?在试图得出一个准确的答案之前,不妨我们先蹲下身子,从孩子的视野看看这个世界。
偶然间看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年轻时尚的妈妈拉着自己几岁的孩子在商场购物,自己买这买那的非常开心,可孩子一直嚷嚷着要回家,母亲认为孩子非常不懂事不听话,突然,孩子的鞋带掉了,这位妈妈不得不蹲下身来给孩子系鞋带,这才发现,以孩子的身高,在孩子的视野范围内根本看不到琳琅满目的商品,能看到的仅仅是一双双行动匆匆的腿和脚,这时,这位年轻的妈妈才恍然大悟,才突然理解孩子的行为,觉得孩子不是在无理取闹。
幼儿教师蹲下来和幼儿讲话

幼儿教师蹲下来和幼儿讲话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幼儿教师蹲下来和幼儿说话“蹲下来和幼儿说话”是从学前领域的各类从业人员口中经常听到的一句话。
课堂上的教师、讲座中的专家学者,幼儿园的管理者等,大家讲到师幼关系时,都会不约而同的引用“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用以说明老师应该尊重孩子、从孩子的视野看世界,与孩子平等相处。
为了证实这句话的实用意义,有记者进行专门调查得出回答“记者为了弄清为什么每次出门孩子总是嚷嚷要大人们抱,于是全程跟踪了一个4、5岁的孩子随母亲逛王府井大街,从孩子的视角拍摄下孩子所见到的一切,结果令人惊讶。
画面中孩子见到的不是多姿多彩的花花世界,而满是一条条人们匆匆行走的腿,这就是孩子眼中的世界!大人们一直以为是因为孩子偷懒怕累,不愿自己行走而叫大人抱,谁曾去想别的原因。
”1在长期与幼儿园教育实践的紧密接触中,笔者渐渐发现,教师在和孩子进行互动时,蹲下来的情况并不多见。
即使确信这句话正确性的自己,也经常难以做到这一点。
这使笔者产生了疑问:以幼儿教师“身势语”、“体态语”、“肢体语言”、“非言语行为”等为重点,进行相关调查、整理和分析。
身势语分为肯定性评价和否定性评价两种,肯定性评价包括微笑、点头、抚摸、拥抱、击鼓掌、惊异、手势Ok或v、关心或倾听;否定性评价包括远离、皱眉、摇头、无奈、严肃、忽视、轻视、生气、盛怒等。
教师采用的积极非言语评价行为多为微笑和抚摸,消极非言语评价行为多表现为严肃、皱眉和生气。
研究中还提出,教师的积极性非言语评价会直接导致幼儿的积极反应,反之亦然。
秦旭芳(2002)则从幼儿社会性行为如翘拇指表示肯定,鼓掌表示鼓励等。
常用身势语如下蹲——双膝或单膝蹲下,目光与幼儿平视;弯腰——教师双腿直立或微曲,上部肢体下倾,俯视幼儿;坐——教师坐在凳子或其他物品上,身高与幼儿持平,目光平视;站——教师躯干直立,俯视幼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一个妈妈带着四岁的孩子走在繁华的大街上,她指着前面漂亮的商店问孩子:“宝贝,你看到前面有什么?” 孩子的回答让她很失望:“很多很多的腿。
”其实孩子说的是实话,以他的身高所看到的的确就是很多的人腿。
这说明了一点:孩子看事物的角度和成人不一样。
很多家长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会对孩子的一些想法感到不可思议,并可能会用简单粗暴的态度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
长此以往。
孩子的创造性和观察力可能就会变弱,还可能变得敏感、多疑、敌对.情绪不稳定。
因此,家长要善于与孩子换位,学会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这对于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非常有益,是亲子沟通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技巧。
家长首先要理解孩子对一些事物的表达都是带着他们自己的想法。
切忌用成人的眼光去评价孩子对世界的看法。
如幼儿可能会把天上的月亮叫做“灯”.甚至可能在家长纠正了几遍之后还固执地说是“灯”,因为在他们的眼中,能够发出光亮的物品都是灯。
那么家长此时不应当粗暴地纠正他的说法:“胡说,那明明就是月亮!”而是应该告诉他:“是的呀,那也是一盏灯.它的名字叫做月亮。
”等孩子再大一点的时候再通过与他一起读书学习而进一步了解月亮是什么。
当父母与孩子的观点不一致时,家长更要注意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不要轻易打击他们的想法。
例如,对于一个全家外出旅行的计划,父母想去风景优美的地方放松,而孩子则希望到有挑战性的地方去撒欢。
此时,孩子很可能非常担心父母会完全否定他的建议,并因此而不再允许他有自己的想法。
父母不妨这样对孩子说:“你有你的感受,我们也有我们的感受。
我们只是对这件事的感觉不同。
但是我们可以协商一个更合适我们全家人一起参与的项目。
”
这时候,父母让孩子感受到了他可以真正自由地想,不会因此而失去父母的爱和赞许。
更重要的一点是,孩子能够从这种处事方式中学习到与人相处的一个关键问题:求同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