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设计 控制变量法

合集下载

控制变量法在高中生物探究实验中的运用

控制变量法在高中生物探究实验中的运用
三种变量分别如何控制?
作业
阅读、分析、回答导学案,争取能够在30分钟内独自完成。
B
控制变量法在高中生物探究实验中的运用
二、完善实验方案型
(07.全国Ⅰ)为了确定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某 同学用两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分别处理扦插枝条作为两个实验组,用蒸馏 水处理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结果发现三组扦插枝条生根无差异。回答下列 问题: 参考该同学的实验,在下一步实验中你应该如何改进,才能达到本实 验的目的? 请说明理论依据。
控制变量法在高中生物探究实验中的运用
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
控制无关变量的目的是要在单一变量(自变量) 的状态下反映研究对象。
1、排除因实验对象个体差异带来的影响。——生长状况一致、一 定数量、随机分组。
2、设法提供适宜条件,以排除不利环境条件对实验对象的影响。 3、重复实验,排除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4、设法创造稳定的、维持不变的相同条件进行对照,以排除无关
三种变量的区分
举 例
1、验证淀粉酶的专一性(用淀粉酶) 2、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3、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控制变量法在高中生物探究实验中的运用
实验组:人为施加改变 自变量
对照组: 不施加改变
得到 因变量
无关变量
在对照组和实验组中相同且适宜
对照 分析
科学 结论
操纵
控制 检测
1、单一变量原则 2、平衡与平衡控制原则 3、平行重复原则
控制变量法在高中生物探究实验中的运用
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单一变量原则 2、平衡与平衡控制原则 3、平行重复原则 4、对照原则
控制变量法在高中生物探究实验中的运用

控制变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控制变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控制变量法解决实际问题引言:在科学实验和研究中,控制变量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控制变量,研究人员能够准确地衡量、分析和比较不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控制变量法的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几个案例来说明其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作用。

一、控制变量法概述控制变量法是一种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控制除研究变量外的其他变量。

通过保持这些常量不变,研究人员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研究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二、控制变量法的原理1. 随机分组在使用控制变量法时,研究人员通常会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通过随机分组,可以尽量减少潜在的干扰因素,并使两组之间的差异更具代表性。

2. 控制变量除了研究变量外,其他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的变量应该保持不变。

这些变量被称为控制变量,通过控制它们的影响,可以更好地判断研究变量对实验结果的独立影响。

3. 多次重复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研究人员通常会进行多次重复实验,并取平均值进行分析。

多次重复可以减小因随机误差而引入的偏差,增加结果的可信度。

三、控制变量法的应用1.医学研究控制变量法在医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在评估一种新药物的疗效时,研究人员需要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控制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如年龄、性别和基础病情等。

2.农业实验在农业科学中,控制变量法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研究一种新的农药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时,研究人员需要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仅改变农药的使用方式,以判断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3.教育实践在教育实践中,控制变量法可以帮助教师评估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

通过将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教师能够对不同方法的有效性进行客观评估。

四、控制变量法的案例分析1.实验目的:研究不同播种密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实验设计:将小麦分为三组,分别采用低、中、高三个不同的播种密度,控制其他因素(如灌溉、施肥等),并进行多次重复实验。

控制变量法(对比实验)2020.03

控制变量法(对比实验)2020.03
专题复习——控制变量法(对比实验)
一、控制变量法
明确 探究问题
1
唯一 不同
改变 研究因素
4
控制 变量
2 寻找
影响因素
保持 相同
3
控制 其他因素
一、控制变量法
通过对比的方法寻找变量 (“√、×”法)
寻找 变量
通过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 化及外界条件、药品用量寻找变量
一、控制变量法
“√、×”法
注:在稀盐酸溶液中存在三种微粒,分别是氢离子H+、氯离子Cl- 和水分子
稀 HCl
稀 H2SO
4
NaCl 溶液
A
B
C
A
B
C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控制变量法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红,是哪种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注:与紫色石蕊试液有接触的物质有 二氧化碳、水、碳酸
通入CO2
紫色 石蕊试液
一、控制变量法
一、控制变量法(案例)
4. 研究性学习小组中的小张同学在学习中发现:通常检验 CO2用饱和石灰水,吸收CO2 用浓NaOH溶液。
【实验探究】在体积相同盛满CO2 的两集气瓶中,分别加 入等体积的饱和石灰水和浓NaOH 溶液。实验装置和现象 如图所示,请你一起参与。
【现象结论】 (1)甲装置中产生的实验现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C_a__(O__H__)_2_+__C__O_2_=__=__C_a_C__O__3_↓_+__H__2_O__________, (2)解释通常用石灰水而不用NaOH 溶液检验CO2的原因?
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判断(有气体生成)
其他条件相同时,相同时间内,装置所减少的质量越大,说明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其他条件相同时,装置减少相同质量所需的时间越少,说明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其他条件相同时,相同时间内收集的气体越多,说明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其他条件相同时,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越少,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堂笔记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堂笔记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堂笔记五年级上册科学(人教版)课堂笔记一、生物与环境1. 种子发芽实验(一)- 提出问题: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 作出假设:绿豆种子发芽可能需要水、空气、适宜的温度等条件。

- 设计实验:- 控制变量法:- 研究水的影响时,设置一组有水,一组无水,其他条件(如空气、温度、种子数量等)相同。

- 例如:准备两个透明塑料盒,在盒底铺上纸巾。

一个盒中滴入适量的水使纸巾湿润(实验组),另一个盒中不滴水(对照组),分别放入相同数量(如3颗)的绿豆种子。

2. 种子发芽实验(二)- 实验结果:有水的一组绿豆种子发芽了,无水的一组没有发芽。

- 得出结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

- 同时,通过其他类似实验发现绿豆种子发芽也需要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适宜的温度一般在20 - 30℃左右。

3.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 实验设计:把两盆生长状况相似的绿豆芽分别放在阳光充足和黑暗的地方。

- 结果:放在阳光充足地方的绿豆芽茎粗壮、颜色绿、叶片大;在黑暗处的绿豆芽茎细长、颜色浅黄、叶片小。

- 结论: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阳光影响绿豆芽的形态。

4. 蚯蚓的选择- 蚯蚓生活的环境:- 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 实验:在一个盒子的一半铺上湿土,另一半铺上干土,中间用纸板隔开,把蚯蚓放在中间。

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蚯蚓大多爬到湿土那边。

- 再做一个实验,把盒子的一半遮光,另一半不遮光,中间放蚯蚓,发现蚯蚓大多爬到遮光的一边。

5.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 概念: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 例如:草→兔→鹰,生产者(草)被消费者(兔)吃,消费者(兔)又被另一个消费者(鹰)吃。

- 生产者: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通常是绿色植物。

- 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其他生物为食的生物。

- 食物网:- 概念: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食物网。

- 例如:田野里有草、蝗虫、青蛙、蛇、鹰等生物,它们之间存在多条食物链,共同构成食物网。

控制变量法在高中生物探究实验中的运用讲解

控制变量法在高中生物探究实验中的运用讲解

同”)。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草原上的

控制变量法在高中生物探究实验中的运用
二、完善实验方案型
(07.全国Ⅰ)为了确定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 宜浓度,某同学用两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分别处理扦插枝条作 为两个实验组,用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结果发现三 组扦插枝条生根无差异。回答下列问题:
组(每组5条),分别放入3个玻璃缸中,在适宜的相同水质、 饲料、温度条件下饲养。 3、1号中加入甲状腺激素5mg ,2号中加入甲状腺抑制剂5mg, 3号中不加任何药物。 4、向1号、2号玻璃缸中连续投药7d,每天一次,药量相同。 5、实验期间,每天按时用标尺测量蝌蚪的体长,观察前肢、后肢 和尾的变化,并记录每组的平均值。
3、设法提供适宜条件,以排除不利环境条件对实验对象的影响。 4、重复实验,排除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控制变量法在高中生物探究实验中的运用
检测因变量的方法
指由自变量引起的宏观变化特征,常见检测方法 : 1、生长发育 ——一定时间段内的动物身高、体重变化 2、光合速率 ——单位时间内O2释放量或CO2吸收量或淀粉产生量 3、酶活性 ——单位时间内催化底物变成产物的量(可以用底物的
无关变量
因变量
无关变量
什么叫控制变量法?
概念: 生物的生命活动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影响某一个生命活动
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常常也很多。为了弄清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当研究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时,往往先控制住其它几个因素不 变,集中研究其中一个因素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方法叫控 制变量法。这是一种研究问题的常用的科学实验方法。
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来反应)
4、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动物发育速度(如变态发育速度) 或单位时

教学论文---控制变量法与对照实验的对比研究

教学论文---控制变量法与对照实验的对比研究

控制变量法与对照实验的对比研究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科学实验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控制变量法也叫单因子法,是指为了研究某个量同影响它的多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的关系,可将除了这个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使其保持不变,再比较、研究该某个量与该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然后再综合起来得出规律的方法。

对照实验,是从方法论的角度划分的,这种实验方法,是从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相互联系的对象中观察到的现象、数据出发,通过比较,确定实验对象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从而把实验对象的某一本质特征抽象出来的一种逻辑的实验方法,具有实验对象的多元性、关联性,实验过程的同时性与前后性的特点。

在对照实验中,通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联的实验对象中观察到的现象或测得的数据的比较,往往很容易在表面上差异极大的实验对象之间看出它们在本质上的共同点,或者在极为相似的实验对象之间看出它们本质上的差异点,因此,对照实验在科学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控制变量法与对照实验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控制变量法中变量与单一变量原则变量,亦称因子,指实验操纵控制的特定因素或条件。

按性质不同,通常有以下两类4种变量:1、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

实验变量,亦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给定的因素或条件。

反应变量,亦称因变量或应变量,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

通常,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即在于捕获解释这种前因后果。

例如,在“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实验中,所给定的低温(冰块)、适温(37℃)、高温(沸水浴)就是实验变量。

而由于低温、适温、高温条件的变化,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反应也随之变化,这就是反应变量,该实验即在于捕获解释温度变化(实验变量)与酶的活性(反应变量)的因果关系及其经验事实。

2、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

无关变量,亦称控制变量,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变化和结果的因素或条件。

控制变量法的简洁概念

控制变量法的简洁概念

控制变量法的简洁概念一、什么是控制变量法?在实验研究中,我们常常需要确定某个变量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并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控制变量法就是一种通过对实验过程中的其他变量进行控制,以减少或消除其对结果影响的方法。

控制变量法的核心思想是,将实验中的变量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并固定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变量,在不同自变量取值条件下,观察因变量的变化情况,从而分析自变量的影响。

二、为什么需要控制变量法?在实验设计中,控制变量法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不使用控制变量法,实验结果可能会受到其他变量的干扰,无法准确判断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通过控制变量法,我们可以:1.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通过控制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变量,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自变量的影响,避免其他因素对结果的干扰。

2.保证实验的可重复性:通过控制其他变量,我们可以使实验结果更加稳定,从而提高实验的可重复性,不同实验者在同样条件下进行实验,能够得到相似的结果。

3.分析因果关系:控制变量法可以减少其他变量的影响,从而更加准确地判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有助于科学研究的发展。

三、如何运用控制变量法?运用控制变量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理解研究问题:首先要明确研究问题,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了解可能干扰结果的其他变量。

2.确定控制变量:根据实验目的,确定需要控制的变量,并在实验设置中进行控制。

这些变量被称为控制变量。

3.随机化:为了消除其他无法控制的变量对结果的影响,可以通过随机分配实验对象或选择随机样本的方式进行实验设计,从而尽量去除干扰。

4.记录数据:在实验过程中,要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包括自变量的取值、因变量的变化以及控制变量的状态。

有序列表如下:–记录自变量取值;–记录因变量的观测值;–记录控制变量的状态。

5.分析数据: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不同自变量取值条件下因变量的变化情况,进一步分析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四、控制变量法的优点和局限性控制变量法作为实验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准确性:通过控制其他可能干扰结果的变量,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

知识创造未来
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指在实验设计中,控制除了研究对象以外的
其他因素的影响,以便更准确地研究和分析被研究对象之
间的关系。

通过在实验中将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变量保持不变,只改
变被研究对象的某一特定变量,可以更好地确定因果关系
和检测变量间的影响。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科学研究、社会调查和市场研究等领域。

它的优点是可以消除其他因素的干扰,从而更准确地评估
特定变量的影响;缺点是可能会忽略一些潜在的影响因素,导致结果的局限性。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变量法
实验组: 实验组:施加 实验变量 对照组: 对照组:不施加 改变 得到 对照 科学 结论 分 消失 析 程度改变
无关变量
相同
反应变量
操纵 控制 检测 实验变量 无关变量 反应变量
实验设计的常规解题思路
明确实验目的 分析实验原理 提出实验思路 设计实验步骤 预期实验结果 反应变量 捕获 无关变量 控制 实验变量 操纵 施加干扰 随机分组 设置对照 条件适宜 重复实验 观察现象 测量数值
亚硫酸纳 和稀硫酸
等量清水
例题2 例题2
为验证铁是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 为验证铁是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不可再利用的元 请你写出合理的实验步骤。 素”,请你写出合理的实验步骤。 实验材料:同种的具4- 片叶的小麦幼苗 实验材料:同种的具 -5片叶的小麦幼苗 实验器材: 实验器材:自选 解题步骤: 2、分析实验原理 解题步骤:1、明确实验目的 、 3、提出实验思路 、 实验变量: 操纵方法: 实验变量: 铁元素 操纵方法: 缺铁完全培养液 无关变量: 控制方法: 无关变量: 控制方法: 对小麦幼苗进行随机分组; 对小麦幼苗进行随机分组; 小麦个体差异; 小麦个体差异; 设置空白对照: 设置空白对照:完全培养液 小麦生长发育所需 其它条件相同; 其它条件相同; 的其它必需元素; 的其它必需元素; 适宜的环境。 适宜的环境。 环境因素等。 环境因素等。 反应变量: 检测方法: 反应变量: 检测方法: 观察小麦新叶和老叶的 小麦叶的生长状况 颜色变化
例题4 例题4
春季高考) (2004春季高考)为了研究胰腺的胰液分泌调节,某人从实验狗甲 春季高考 为了研究胰腺的胰液分泌调节, 的一段小肠刮下黏膜,将该黏膜放入稀盐酸中浸泡, 的一段小肠刮下黏膜,将该黏膜放入稀盐酸中浸泡,把过滤后的提 取液注入实验狗乙的静脉,结果引起实验狗乙的胰液大量分泌, 取液注入实验狗乙的静脉,结果引起实验狗乙的胰液大量分泌,并 由此得出“小肠黏膜中存在促进胰液分泌的某种物质”的结论。 由此得出“小肠黏膜中存在促进胰液分泌的某种物质”的结论。 分析这一实验与结论,回答下列问题: 分析这一实验与结论,回答下列问题: 仅根据上述实验能否得出该结论,为什么? 仅根据上述实验能否得出该结论,为什么?
例题2 例题2
为验证铁是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 为验证铁是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不可再利用的元 请你写出合理的实验步骤。 素”,请你写出合理的实验步骤。 实验材料:同种的具4-5片叶的小麦幼苗 实验材料:同种的具 - 片叶的小麦幼苗 实验器材: 实验器材:自选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1、选择生长状况相同的小麦若干,随机分成数量 、选择生长状况相同的小麦若干, 相同的A、 两组 两组。 相同的 、B两组。 2、将A组小麦用缺铁培养液培养,将B组小麦用等 组小麦用缺铁培养液培养, 、 组小麦用缺铁培养液培养 组小麦用等 量的完全培养液培养。 量的完全培养液培养。 3、将两组装置共同置于温度、光照等适宜的条件 、将两组装置共同置于温度、 下培养。 下培养。 4、每天观察小麦新叶和老叶的生长情况,并记录 、每天观察小麦新叶和老叶的生长情况, 结果。 结果。
例题3同学甲从一本《 植物生理学》 例题 同学甲从一本 《 植物生理学 》 中查到
幼嫩叶片可产生生长素, “幼嫩叶片可产生生长素,生长素可阻 止叶柄脱落”的结论。 止叶柄脱落”的结论。于是他设计了一 个实验,想证实该结论。 个实验,想证实该结论。他的实验步骤 取一盆生长状况良好的植物, 为 : ( 1 ) 取一盆生长状况良好的植物 , 去掉幼叶的叶片(如右图所示) 去掉幼叶的叶片(如右图所示); 观察幼叶叶柄的脱落情况。 (2)观察幼叶叶柄的脱落情况。 请你用所学知识, 请你用所学知识,评价该同学的实验设 并提出修改建议。 计,并提出修改建议。 解题步骤: 2、分析实验原理 解题步骤:1、明确实验目的 、 3、提出实验思路 、 实验变量: 操纵方法: 实验变量: 操纵方法: 去掉幼叶的叶片 幼嫩叶片中产生的生长素 无关变量: 控制方法: 无关变量: 控制方法: 其它部位产生的生长素; 其它部位产生的生长素 幼嫩叶片中产生的其它物质; 幼嫩叶片中产生的其它物质; 温度、 温度、光照等环境因素 观察叶柄脱落情况 叶柄脱落情况 检测方法: 反应变量: 检测方法: 反应变量:
控制变量法
在生物实验设计中的应用
控制变量法
生物的生命活动往往是错综复杂的, 影 生物的生命活动往往是错综复杂的 , 响某一个生命活动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常 常也很多。 为了弄清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常也很多 。 为了弄清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 当研究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时, 往往先控 当研究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时 , 往往先 控 制住其它几个因素不变, 集中研究其中一 制住其它几个因素不变 , 集中研究其中 一 个因素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 这种方法叫控 个因素变化 所产生的影响, 所产生的影响 制变量法。 制变量法 。 这是一种研究问题的常用的科 学实验方法。 学实验方法。

例题3 例题
同学甲从一本《植物生理学》中查到“ 同学甲从一本 《 植物生理学 》 中查到 “ 幼 嫩叶片可产生生长素, 嫩叶片可产生生长素 , 生长素可阻止叶柄 脱落”的结论。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实验, 脱落 ” 的结论 。 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实验 , 想证实该结论。他的实验步骤为: 想证实该结论。他的实验步骤为: 取一盆生长状况良好的植物, (1)取一盆生长状况良好的植物, 去掉幼叶的叶片(如右图所示) 去掉幼叶的叶片(如右图所示); (2)观察幼叶叶柄的脱落情况。 观察幼叶叶柄的脱落情况。 请你用所学知识,评价该同学的实验设计, 请你用所学知识,评价该同学的实验设计, 并提出修改建议。 并提出修改建议。
验证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个相同的玻璃缸分别编为1 1、将3个相同的玻璃缸分别编为1、2、3号。 15条同时孵化的同种蝌蚪 体长均为15mm 条同时孵化的同种蝌蚪( 15mm), 2、将15条同时孵化的同种蝌蚪(体长均为15mm), 随机分为3 每组5 ),分别放入 分别放入3 随机分为3组(每组5条),分别放入3个玻璃缸 在适宜的相同水质、饲料、温度条件下饲养。 中,在适宜的相同水质、饲料、温度条件下饲养。 号中加入甲状腺激素5mg 3、1号中加入甲状腺激素5mg ,2号中加入甲状腺 抑制剂5mg 5mg, 号中不加任何药物。 抑制剂5mg,3号中不加任何药物。 号玻璃缸中连续投药7d 每天一次, 7d, 4、向1号、2号玻璃缸中连续投药7d,每天一次, 药量相同。 药量相同。 实验期间,每天按时用标尺测量蝌蚪的体长, 5、实验期间,每天按时用标尺测量蝌蚪的体长,观 察前肢、后肢和尾的变化,并记录。 察前肢、后肢和尾的变化,并记录。
谢谢
操纵实验变量的方法
方法: 方法: 设法给研究对象施加干扰, 设法给研究对象施加干扰,造成研 究对象的变化,从而使研究对象在被 究对象的变化, 干扰状态中反映出某些特征、 干扰状态中反映出某些特征、暴露出 某种现象和属性。 某种现象和属性。
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
1、排除因实验对象个体差异带来的影响。 排除因实验对象个体差异带来的影响。 ------生长状况一致 生长状况一致、 ------生长状况一致、随机分组 设法创造稳定的、 2、设法创造稳定的、维持不变的相同条件 进行对照, 进行对照,以抵消或排除这些条件对实 验对象的干扰。 验对象的干扰。 -------设置对照组 -------设置对照组 设法提供适宜条件, 3 、 设法提供适宜条件 , 以排除不利环境 条件对实验对象的影响。 条件对实验对象的影响。 重复实验, 排除偶然性, 4 、 重复实验 , 排除偶然性 , 减少实验误 差。
实验的步骤中应表述的要点
1、实验变量的操纵方法 2、无关变量的控制方法 实验分组:实验材料分组、 实验分组:实验材料分组、 实验器械分组 设置对照组: 设置对照组:其它条件相同 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 3、反应变量的检测方法
实验复习建议
• 认真分析课本中实验、实习、课外 认真分析课本中实验、实习、 生物科技活动等内容, 生物科技活动等内容,学习常用的 生物实验技巧和实验方法。 生物实验技巧和实验方法。 • 研究科学史中经典实验的设计技巧、 研究科学史中经典实验的设计技巧、 设计思想和蕴藏的科学方法。 设计思想和蕴藏的科学方法。
观察和测量反应变量的方法
反应变量类型: 反应变量类型: 1、观察特异颜色变化、沉淀反应 、观察特异颜色变化、 2、观察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变化 、观察形态结构、 3、测量生长发育速度 、 4、测量生化反应速度 、 方法: 方法 根据实验原理和实验条件确定观察 和测量的指标及方法。 和测量的指标及方法。
评价:①应去掉顶芽。因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 评价: 应去掉顶芽。因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 可到幼叶叶柄处,阻止叶柄脱落; 可到幼叶叶柄处,阻止叶柄脱落; ②应增加一个对照实验。因为没有对照,难以说 应增加一个对照实验。因为没有对照, 明幼叶叶柄脱落是幼叶产生的生长素所致。 明幼叶叶柄脱落是幼叶产生的生长素所致。 对照设置: 取同一品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 对照设置:(1)取同一品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 去掉幼叶的叶片和顶芽; 去掉幼叶的叶片和顶芽; 在叶柄横断面上, (2)在叶柄横断面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 长素,观察幼叶叶柄的脱落情况。 长素,观察幼叶叶柄的脱落情况。
例题1 例题1
为探究二氧化硫对植物叶片的影响, 为探究二氧化硫对植物叶片的影响,请根据所给的材料 和用具,设计相关的实验步骤。 和用具,设计相关的实验步骤。 材料用具:长势相同的盆栽黄瓜幼苗2 材料用具:长势相同的盆栽黄瓜幼苗2株,2只相同的 小烧杯,大小相同的玻璃罩2 玻璃板2 小烧杯,大小相同的玻璃罩2个,玻璃板2块(比玻璃 罩口径略大)、稀硫酸、亚硫酸钠,凡士林、 )、稀硫酸 罩口径略大)、稀硫酸、亚硫酸钠,凡士林、水 解题步骤: 2、分析实验原理 解题步骤:1、明确实验目的 、 3、提出实验思路 、 实验变量: 操纵方法: 实验变量: 操纵方法: 使稀硫酸和亚硫酸钠反 应生成SO 应生成SO2,干扰黄瓜幼苗生长 SO2 无关变量: 无关变量: 控制方法: 控制方法: 设置空白对照:不添加SO ①设置空白对照:不添加SO2 光照、 光照、温度 其它因素与实验组相同 等环境因素 ② 适宜的环境 反应变量: 检测方法: 反应变量: 检测方法: 黄瓜叶片生长状况 观察黄瓜叶片生长状况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