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现状与提升策略

跨国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现状与提升策略
跨国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现状与提升策略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8, 7(9), 1465-1469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8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421111983.html,/journal/ass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421111983.html,/10.12677/ass.2018.79216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Status

Quo and Promotion Strategy

Yaohua Song, Mingxian Wang, Qiang Wang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Tianjin

Received: Aug. 16th, 2018; accepted: Aug. 30th, 2018; published: Sep. 10th, 2018

Abstract

As the main driving force of world economic integration,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re the direct beneficiaries of trade system and investment opening,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have an in-creasing influence, and their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economy.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conflicts caused by globalizat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global production system by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In China, the term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has only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the academic world, and many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have performed poorly in China.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and conten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n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Keywords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跨国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现状与提升策略

宋耀华,王明贤,王强

天津商业大学,天津

收稿日期:2018年8月16日;录用日期:2018年8月30日;发布日期:2018年9月10日

摘要

跨国公司作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主要推动力量,也是贸易体制和投资开放的直接受益者,跨国公司有着

宋耀华等

不断上升的影响力,跨国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也必不可少地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跨国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对于全球化进程中引发的冲突以及跨国公司建立全球化生产系统有着深远影响。

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这一名词仍只在学界引起重视,许多跨国公司的在华表现很不理想。本文首先通过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内容等介绍,再分析跨国公司在我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421111983.html,/licenses/by/4.0/

1.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今天,跨国公司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来源,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中只有一半是国家,其余的则是大公司。据财富杂志调查,2011年世界500强名单中,沃尔玛单个企业的营业收入就达到421.849亿美元,这个额度甚至超过了一些小国家的国家GDP总额。跨国公司的发展势头不断增强,跨国公司的发展和经营对于社会、经济、政治环境都产生了巨大影响[1]。从全球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果有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来规范跨国公司的发展,那么对全球商业环境以及生存环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跨国公司的角度来看,传统的国际市场格局已经改变,对跨国公司的要求除了成本和质量上的竞争优势外,对企业的美誉度、环保贡献度、生产环境改善等方面也都要求具有竞争优势,而这些优势的获取,必定促使跨国公司履行其企业社会责任。所以随着跨国公司扩张程度的不断加深,对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跨国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已经成为理论研究的活跃方向。

2. 企业社会责任

2.1.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

企业社会责任最早出现在美国学者谢尔顿的著作《管理的哲学》中。1953年,“企业社会责任之父”

博文在《商人的社会责任》一书中,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最初的定义,他认为,商人有义务按照社会所期望的目标和价值来制定政策,进行决策或采取行动[2]。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伦理概念在企业管理上乃至经济学上的应用,其目的在于协调企业和社会的发展,最大化其同步程度,获得共赢。

企业社会责任考虑的是企业与社会需求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及企业对社会发展目标的影响。在社会的变革中,每个社会团体都因时制宜地执行着相应的社会角色分工。跨国公司在这种社会变革中的角色变化更加迅速,因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它们的角色功能在不断地扩张。因此跨国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和绩效是一个良好稳定全球化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跨国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

跨国公司,顾名思义就是在世界范围内以多元化的社会为背景运行的企业。跨国公司需要适应和遵守不同的社会文化及经济环境,也因此常常经历不同国家的文化冲突。所以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应该是建立在多元的社会环境和复杂的社会期望基础上的。

跨国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是随着世界贸易和跨国投资的发展而逐渐加深的,最显著的推进就是世界

宋耀华等

性组织拟定的各项契约和协议。1999年,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中要求全世界企业界遵循一些普遍的商业价值观和原则,其中就包含了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些重要方面。从联合国1999年的全球契约来看,跨国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主要的关注点在于人权,劳工以及环境方面,主要从具体范畴出发,以倡导的形式来推动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环境方面的里约宣言则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各国跨国公司的经营,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保护进程。当然,跨国企业有在当地本土化的性质,所以跨国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往往不能脱离东道国的范围。

人权、劳工以及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的三大主题,其实这三者是联合国提出的具有全球普遍适应性的全球契约,所以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也具有同样的适应性。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公平对待员工的劳动,拒绝使用童工和强迫劳动,保障员工的生活工资等,这些都属于劳动及人权范畴的社会责任内容;而倡导保护环境,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采取措施防治污染,拒绝贿赂和腐败等都是环境范畴的企业社会责任内容;但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的范畴不仅仅于此三项,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还可以细分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平等和社会捐赠慈善事业等几个方面,这些具体内容隶属于人权,劳工及环境的范畴。

3. 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问题及原因

跨国公司的发展之势迅猛,当着眼于社会责任时,大部分跨国公司倡导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了国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发展。而在研究企业社会责任时,我们会发现一些令人费解的现象,即越是在中国这样迫切需要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中国家,企业社会责任越是普遍缺失,而在发展中国家,轻视或者忽视社会责任,实施社会责任逆行或社会责任的双重标准几乎成为跨国公司的普遍选择。在我国,跨国公司陆续发生行贿、食品安全、化妆品质量超标以及工会组建障碍等事件,例如雀巢奶粉持续超标、宝洁事件、肯德基使用苏丹红事件等,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因为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感缺失。这种社会责任感缺失实际让相关跨国公司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越是在欧美这样的发达国家,企业越是广泛地承担社会责任。在欧美发达国家,竞相承担社会责任成为提升企业形象,增强企业“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跨国公司社会责任双重标准的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这些研究多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从政府监管与法律制度方面进行分析,认为跨国公司社会责任双重标准源于政府监管与法律规制的差异。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政府为了争取外来投资而竞相降低社会责任标准所形成的社会责任监管上的“向底部竞争”;二是从社会公众压力的视角进行分析,认为跨国公司社会责任双重标准源于社会公众,如非政府组织、媒体、消费者、投资人等对企业行为监管压力的不同;三是将问题归结为跨国公司或管理者的价值观念。

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对于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的立场和主张也不尽相同,使得国际社会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规则和标准。主要的问题在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法律和意识层面均有较大的差距,所以在制定标准时难以协调,此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因素也是需要顾及的一大原因,难以达到一个平衡的标准。另一方面,在国际经济的发展中,缺少一个监督主体对跨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进行有效监督,也是跨国公司规避社会责任的一大原因[3]。

4. 跨国公司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重视日渐显著,尤其对于跨国公司,企业的社会责任也逐渐融入企业价值核心和长期战略体系中。企业社会责任的政治理论认为,企业作为一个社会机构,由于社会赋予其权力或者与社会之间存在一系列隐含着义务规定的契约,必须以负责任的方式运用其权力,否则企业就会丧失其存在的合法性基础。跨国公司应该采取全球标准化的企业社会责任策略,通过

宋耀华等

实施社会责任行为赢得制度上的合法性。政治理论提出的社会权力方程指出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伴随着其所拥有的社会权力而产生的,其核心思想是社会赋予企业权力,而企业必须承担与权力相对的责任。企业的能力越强、影响力越大,包括消费者在内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期望也越高,企业也应该承担更多、更大的社会责任,而不仅是在法律的框架内寻求利润的最大化。

大部分研究表明,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具有正向的积极响应。因此,定位于企业社会责任,并将企业社会责任战略整合进其核心业务战略的品牌,较之仅从事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品牌而言,能够获取更大的消费者利益(Du et al., 2007) [4]。对于技术强大、资金雄厚的跨国公司,社会公众已经认可其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而对其社会责任的承担有着更高的期望和关注,从战略层面开展企业社会责任活动能够为跨国公司提供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中国,当跨国公司的目标市场为年轻人时,采取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定位尤其有意义,年轻人往往接受更多的教育,具有更多了解企业信息的途径,在产品评价和判断的过程中,会更多地运用企业社会责任的信息作为线索;处于快速消费品行业的跨国公司也适合采取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定位,消费者在购买产品卷入度低、风险小的商品时会更多地利用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作为产品评价和购买的重要依据。消费者利用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进行产品评价时会出现一种基于效价的不对称现象,即一旦消费者感知到企业不负责任的信息,则企业或其产品形象便会严重受损。

5. 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升

对企业化会责任进行战略上的有效管理能够降低风险,并提升公司形象。与此同时,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失败也会对公司造成经济上的失败。当前,多种环境、生态等问题使得中国整个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倍加重视并广泛倡导。因此,如何管理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对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而言,至关重要。

随着我国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及重视,跨国公司核心竞争力也发生了变化。在企业社会责任不断的制度化发展过程中,对于跨国公司来说,需要同时应对社会责任的全球化和当地化问题。一方面,作为经济全球化主要受益者的跨国公司,人们对其在世界范围内承担社会责任的期望更高;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化会责任与本±的文化背景及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因此,跨国公司在他国实施社会责任必须针对他国的国情和文化风俗等,做适应性调整。具体地,跨国公司的全球化企业社会责任是指基于整个社会所普遍认为的标准承担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如在世界范围内保护人权、保护环境等;跨国公司的当地化企业社会责任是指基于当地社区的标准承担相应的企业责任和义务,具有明显的地域性。针对如何提升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履行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

5.1. 加强与外界各方面的合作

由于跨国公司的根本目的是利润的最大化,从跨国公司本身主观性上讲,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可能性及成效应该是微乎其微的,因此主要从国际法规制和东道国自身两个方面来提出加强对跨国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促进。

由于跨国公司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组织,涉及到各个方面,因此加强各方面的合作,能够更有效地促进跨国公司承担社会责任。首先,国际组织和团体对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有重要作用,东道国政府应加强与其交流和沟通,将国际组织相关的规则和原则引入本国,促进本国相关规则的制定,并加强与国际上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统一。其次,跨国公司的母国对于跨国公司起着重要的规制作用,东道国加强与跨国公司的母国的合作可以使得跨国公司更好地遵守相关责任规定,履行社会责任。再次,跨国公司本身是承担社会责任的主体,作为有独立人格的全球性经济体,东道国如果直接与跨国公司达成合作,将有利于实现跨国公司和东道国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使跨国公司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包含在跨国公司管理经营之中的

宋耀华等

社会责任分为内部和外部,还涉及法律和道德的责任,以及国内和国外的责任。崔新健教授(2007)从普遍的宏观层面,用空间细分方法构建了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概念框架[5]。在他看来,跨国公司母国的社会责任、东道国的社会责任以及国际的社会责任这三个范畴组成了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概念。

5.2. 完善企业社会责任评估

作为跨国公司总体评价的一部分,企业自身或第三方机构发布的企业化会责任评估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第一,通过关注消费者对其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态度和反馈,跨国公司能及时地发现消费者的关注点,从而有助于提高企业杜会责任管理的科学性;第二,由于跨国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消费者做购买决策的相关依据,良好的评估结果将对公众和消费者有着较好的消费指导意义。跨国公司在实施企业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消费者的态度和评价,根据消费者关注的重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基于消费者的视角,从消费者身份认同的角度剖析消费者对在华跨国公司实施社会责任行为的也理和态度。研究表明,不同身份认同的消费者对实施不同类型社会责任跨国公司的品牌评价具有显著性的差异。因此,建议跨国公司应在对目标市场消费者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营销策略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类型的企业社会责任以及不同的宣传方式。第三,对于责任投资者而言,健全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估制度也可作为其责任投资的重要参考。

在中国的跨国公司应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熟做法,建立起专口的企业社会责任部口,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相关的调查,以及时发现消费者的诉求或关注点并尽快加以解决。另外,由于跨国公司对社会责任的关注与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关注紧密相关,因此,只有不断提高公众,恃别是直接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和认知,才能监督和助推跨国公司在更广泛的领域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5.3.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完善跨国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相关法律制度。我国现行法律存在不完善、监管不严等问题,给了外资企业更多的可乘之机,导致跨国公司的违法成本低,由此出现了大量的旁观者。首先,作为政府部门要解决跨国公司“双重”标准,应当加强立法,完善《公司法》、《劳动法》、《环境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来规范跨国公司的行为[6];其次,建立专门机构加强监管,完善外资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与监管需要建立专门机构对跨国公司进行管理,以相关法律、制度作为保障,加快外资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管步伐,建立外资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评估机制,要求跨国公司在中国子公司进行社会责任报告制度等。

6. 结语

总之,企业的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之一,直接作用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的企业竞争力有其特殊含义,通过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企业内部发展,协调企业与外部的关系,才能够使企业不断发展进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温淼. 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的动因阐释[D]: [硕士学位论文]. 杭州: 浙江大学, 2013.

[2]黄雪婷. 跨国公司社会责任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J]. 现代企业教育, 2014(14): 499.

[3]孙悦. 跨国公司的责任研究[J]. 法制博览, 2017(20): 76-77.

[4]侯丽敏. 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营销策略研究——基于消费者响应的视角[J]. 研究与探讨, 2014(6): 27-30.

[5]崔建新. 大力倡导企业和行业协会履行社会责任[J]. 中国经贸导刊, 2008(11): 34.

[6]王洁. 在华外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分析[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3): 112-113.

知网检索的两种方式:

1. 打开知网页面https://www.360docs.net/doc/421111983.html,/kns/brief/result.aspx?dbPrefix=WWJD

下拉列表框选择:[ISSN],输入期刊ISSN:2169-2556,即可查询2. 打开知网首页https://www.360docs.net/doc/421111983.html,/

左侧“国际文献总库”进入,输入文章标题,即可查询

投稿请点击:https://www.360docs.net/doc/421111983.html,/Submission.aspx

期刊邮箱:ass@https://www.360docs.net/doc/421111983.html,

跨国公司社会责任:从理论到实践

跨国公司社会责任:从理论到实践 盛斌胡博 2 0世纪8 0年代以后,全球范围内外国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跨国公司 作为全 球化的载体在主导世界经济方面的作用愈加明显。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 都将外国直接 投资和跨国公司视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并希望以此为契机与其他国家开展 广泛的经济合作,实 现长期的国家战略目标和经济利益。随之而来的是跨国公司相对于东 道国的话语权在相对增强, 许多国家的政府都感到调控宏观经济的权力在不同程度地受到 侵蚀。按照戴维斯的“责任铁 律”,企业应当需求一种权利与责任的平衡,权力越大意味着 肩负的责任也就越重。因此,从2 0世纪9 0年代开始,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问题受到社 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政府官员、非政府机 构、民间团体纷纷呼吁跨国公司承担更多的社会 责任。跨国公 司也积极做出回应,参加公益活动,与当地社区紧密合作,并通过媒体、企业报告等各种 形式将 履行社会责任的信号传递给社会。 另一方面,公司社会责任的理论探索已有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在学术上至今仍存在 诸多争 议与分歧。例如,公司社会责任包括哪些内容?它是一种自愿性行为还是需要政府 强制性的规 则?如何解释公司社会责任存在的合理性?考虑到跨国公司与非跨国公司的种 种区别,这些理论 是否存在着普遍的解释力?如果要清晰地把握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理论与 实践的发展脉络,从而使 之进一步促进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就要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 的研究与分析。 一公司社会责任概念的历史演变 从历史的角度看,公司社会责任概念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到 50年代的 萌芽时期、50年代到70年代的成熟时期、70年代以后的多元化时期。 大多数文献认为,公司社会责任概念最早由英国人谢尔顿在《管理的哲学》一书中提 出,但 现在还有一说,是美国学者克拉克最早阐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思想。虽然在始于 2 0世纪3 0年 代的“哈佛论战”中多德和伯利对企业的受益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巴纳德对企业家的责任 从哲学和伦理的角度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但总的来看,50年代以 前公司社会责任并未作为专业术 语在文献中频繁出现,也很难找到关于公司社会责任的专 著。公司社会责任思想在社会公众、学 术界乃至商务实践领域中的影响力并不高。 鲍文撰写的《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一书是第一本专门研究公司社会责任问题的著作, 被认为 是公司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的开端。按照鲍文的说法,公司社会责任就是企业追求的 政策、执行的 决策、遵循的准则都要与社会的目标和价值相一致。此后,学者们从不同的 角度对公司社会责任 进行了界定,公司社会责任的研究从此进入百家争鸣的阶段。一部分 学者认为承担社会责任是赚 取利润、遵守法律之外的自愿的企业行为,公司社会责任在概 念上与经济、法律方面的责任不存 在交叉和重叠。我们将此类公司社会责任的定义称为 “狭义的公司社会责任”。与此相对,我们将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在内的公司社会责任 定义 为“广义的公司社会责任”。其中,卡罗尔的定义最为全面,也最具权威性。他将公司 社会责任 分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相机抉择)责任四个方面。经济责 任是企业存续的 基础,在社会责任中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其他三方面责任的重要性依次 递减(见图1 ). 经济责任广义 社会 责任 伦理责任 法律责任 狭义 社会 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 英国国际工商领袖论坛(IBLF)认为,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运营应当公开透明, 符合伦理道德, 尊重劳工群体, 保护自然环境, 从而既能为股东又能为社会创造价值。 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认为,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承诺持续遵守道德规范, 为经济发展做贡献, 并且改善员工及其家庭、当地整体社区和社会的生活质量。 美国商业责任协会(BSR)认为,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通过尊崇伦理价值, 以及对人、社区和自然环境的尊重, 实现商业的成功。 百科:企业社会责任(英文: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是指企业在其商业运作里对其利害关系人应付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是基于商业运作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想法,企业除了考虑自身的财政和经营状况外,也要加入其对社会和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影响的考量。 利害关系人是指所有可以影响、或会被企业的决策和行动所影响的个体或群体,包括:员工、顾客、供应商、社区团体、母公司或附属公司、合作伙伴、投资者和股东。 我们(李正,2007,会计研究)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是:企业是一个商业组织, 它的目标是股东利益最大化;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谋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福利的义务;它是对股东利益最大化这一传统原则的修正和补充;企业社会责任活动是企业在经济责任之外所承担的责任, 它包括法律规定的活动和企业自愿从事的伦理活动。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2年1月7日颁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81条指出, “上市公司应尊重银行及其它债权人、职工、消费者、供应商、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利。”在第86条指出, “上市公司在保持公司持续发展、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 应关注所在社区的福利、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等问题, 重视公司的社会责任。”结合上文我们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内涵的界定、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的相关内容、我国的国情③以及上述不同研究者的内容分类, 并随机抽取我国一部分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进行试用和访谈一部分公司的高级管理层的基础上, 我们认为以下六大类共包含十七小类活动属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范畴(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外延): 环境问题类(污染控制、环境恢复、节约能源、废旧原料回收、有利于环保的产品、其他环境披露)、员工问题类(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培训员工、员工的业绩考核、失业员工的安置、员工其他福利)、社区问题类(考虑企业所在社区的利益)、一般社会问题类(考虑弱势群体的利益、关注犯罪或公共安全或教育等、公益或其他捐赠)、消费者类(产品质量提高)、其他类(例如, 考虑银行或债权人的利益)。

跨国公司国际产品策略

跨国公司国际产品策略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90年代跨国公司国际产品策略的新转变 90年代跨国公司国际产品策略的新转变包括:从产品差异化向产品标准化转变、从产品多样化向产品专业化转变、从资源性产品向环保性产品转变、从效用性创新向知识性创新转变。 随着90年代跨国公司的空前发展,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为了在竞争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跨国公司不断地对其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在策略上呈现出几个新的转变态势。 一、从产品差异化向产品标准化转变 二、跨国公司实施由产品差异化策略转向产品 标准化策略始于90年代,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大 多数实行产品差异化策略的跨国公司都需要针对 每个东道国市场采取不同的策略方针,使公司疲 于应付各国市场上的竞争者,造成国际产品营销 上的巨大困难,这种产品营销上的困难使跨国公 司开始寻求一种更能突出竞争优势,增强竞争力 的产品策略;另一方面随着国与国之间经济联系 的加强,文化交流活动也日益频繁,各国文化呈 现出逐渐趋同的发展态势,这种各国文化的趋同 化使跨国公司生产的同一种产品在全球范围销 售,各国共同消费成为可能。 三、产品的标准化是指跨国公司忽略市场的差 异性,将各国市场看作一个整体,对产品的各个

环节进行统一的标准化治理。具体说来,在产品 的开发上,公司拨出专门的科研经费,抽出专门 的科技人员组成一个研究与开发部门,根据市场 需求信息,集中力量开发出一种未来市场需求巨 大的产品。在产品的生产上,公司选择一个或少 数几个原料丰富、工资水平较低,并且离最终市 场较近的最佳生产地点,组织大规模的生产,在 产品的定价上,公司或以成本为导向,或以市场 需求为导向,对产品进行统一的定价,然后从公 司已经建立的分销渠道流向市场。在产品的促销 上,公司可以在各国市场同时组织相同的促销活 动,以求整体市场的销售额和占有率提高。实践 证实,产品标准化策略的实施极大地增强了跨国 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四、 1.标准化的产品可以实现规模经济,降低 成本。跨国公司为各国市场提供同样的产品,其 研究与开发部门无需为每个市场设计独特的产 品,研究与开发的费用在大规模生产的基础上分 摊到各市场上的份额就大大降低了。跨国公司在 世界范围内设置少数几个地理位置优越,材料来 源充足的制造基地,组织大规模生产,可以降低 制造成本。跨国公司设计全球都普遍接受的广告

试论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问题

试论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问题 何谓公司的社会责任 一、公司社会责任的起源 “公司社会责任”一词起源于美国,有很多美国公司号称自己十分愿意承担公司社会责任,并确实有不少大公司为次作出了不少贡献。以“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为关键词可以搜索到许多同一抬头的文件。这些都表明了“公司社会责任”在美国商业界和公司法学界使用频率之高。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早在1924年,谢尔顿就把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经营者满足产业内外各种人类需要的责任联系起来,并认为公司社会责任会有许多道德因素在内。这种崭新的哲学思想主张,公司经营战略对社区提供的服务有利于增进社会效益。社会效益作为一项衡量尺度,远远高于公司盈利。伯文在1953年时,曾对公司社会责任定义为:“商人按照社会的目标和价值,向有关政策靠拢,作出相应的决策,采取理想的具体行为的义务。”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二、公司社会责任的概念 虽然这些见解对公司社会责任的定义仁智互见,但通常认为:公司社会责任是指公司董事作为公司各类利害关系人的信托受托人,而积极实施利他主义的行为,以旅行公司在社会中的应有角色。②定义包括两项基本原则:利他主义原则与信托原则。所谓利他主义原则,是指公司在履行起社会角色时,为社会公众解决了某些社会问题,但自己并不直接从中获取经济上的好处。如果说到利他主义原则体现了董事对公司社会大系统中的应有角色,那些信托原则体现了董事对公司各类利害关系人的社会责任感的觉醒。简言之,信托

原则指董事所扮演的角色是公司股东、债权人、职工、消费者和广大社会公众的受托人。当然,公司各类利害关系人的利益也是分层次的。其中,公司股东、债权人对公司的请求权具有财产内容,也容易被量化;而职工、消费者和广大社会公众对公司的请求权则内容丰富,很难用金钱去衡量。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三、公司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 回顾美国关于公司社会责任的理论和实践的改变,可以发现“公司社会责任”在不同的时期往往有着不同的涵义。例如,开始仅指公司向社区和当地医院所作的慈善捐款。环保主义思想在本世纪60年代蓬勃兴起以后,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重心转向改善空气和水的质量问题。本世纪70年代中叶,消费者权益运动一浪高于一浪,在此期间,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具有历史创新意义的文章《商事公司的社会责任》,该文为此后的公司社会责任讨论奠定了基调。文章指出,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可以使公司经营者更加灵活地、建设性地、高效率地开展经营活动,还可以避免公司在对社会责任麻木不仁而使得商业道德危机时政府或者社会对公司进行不必要的制裁措施。调动公司的“利己心”,具有“胡萝卜加大棒”的双重效果。一方面,在一个健全、繁荣、运做良好的社会里,公司壮大与赚钱的机会大得多。另一方面,公司如果不愿为建设这样的理想社会而出力,就会遭受一些不利的强制措施,而自本世纪80年代以来,公司社会责任则被普遍理解为公司对股东之外的利害关系人的责任。③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一、跨国公司生产责任的特点

企业社会责任的争论及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

企业社会责任的争论及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不足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y)是指公司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的为股东们盈利为唯一目的,而应当兼顾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但是,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范围,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大致来说,1979年,卡罗尔构建出公司社会表现的三维空间模型,并提出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自愿责任。这一模型将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回应和企业社会表现综合起来。11984年,弗里曼提出把那些能够影响企业目标实现,或者会被企业实现目标所影响的任何个人和群体都称作利益相关者,将企业社会责任的目标扩展为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需要。2这就说明企业社会责任需得向除了股东之外的利益相关者表示尊重和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认真的考虑公司的一举一动对社会的影响。”3综合利益相关者理论,股东、员工、消费者、政府、债权人、社区、环境、竞争者和供应商是企业应该考虑的九个对象,也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对象。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争论从理论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存在。在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之初,人们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必须是将资源投入于与自己的行业毫无关联的事业,而不能从中获取任何好处,否则就会被认为是一种营销手段或者做秀。这样承担社会责任的形式造成了社会责任行为存在的效率不高、动机不纯以及与企业利润主题的本质、经营活动范围关联不大,因此出现了许多反对声音。企业社会责任的反对者米尔顿·弗雷德曼认为,社会责任行为会侵蚀企业的资源、削减企业的利润,与企业最大限度为股东谋取利益的目标相悖。同时,还有一些反对声音认为,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成本很大程度上以提高产品价格的形式由消费者承担。对于消费者来说,物美价廉的商品就是他们利益的最大保障。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势必提高产品成本。俗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成本平摊在每件商品上,由消费者承担,那么企业在这一社会责任的承担中只是起到了一个平台的作用,更可能出现企业借承担社会责任之名进一步提高价格。另外,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可能会降低股东自己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如果公司利润最大化,则股 1参见任荣明,朱晓明:《企业社会责任——多角度透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P17 2参见任荣明,朱晓明:《企业社会责任——多角度透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P21 3(美)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张晓君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P42

全球战略下跨国公司的营销战略变革教学提纲

全球战略下跨国公司的营销战略变革 营销变革战略管理的认识 中国企业已经意识到销变革战略实施越来越成为企业决战市场的制胜的法则;营销变革战略的制订是为了应对“单一”和“多重”竞争对手的竞争策略选择;为了判断不同竞争对手之间营销战略的有效性作者曾在“网道营销”理论系统中作过比较性的研究,在这里我只是想就营销战略管理的变革认识转型作以下对比性的分析;为了判断传统的或单一营销力量的优劣,以便给营销计划的制订和实施提供必要的依据,不同竞争对手之间都会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层面按自身资源去调整营销变革战略。然而,现代企业在信息化、国际化的市场条件下,从“内部环境”向“外部环境”方向的发展变化,营销变革战略竞争性策略选择或制订正在发生很大变化。 一、营销变革战略管理从“个人能力”向“系统能力”的转型 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的发展初期,在一定市场份额的前提下,不同的产品属性引导企业营销变革战略的计划与实施;通常情况下都是企业主与所谓的“裙带关系”在有一定的公共关系资源的情况下市场中的个人能力的展现;在这种营销生态和模式里; 很多中国企业忽视战略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凭借市场机会、市场感知、终端取巧,贴身博弈;无暇顾及竞争对手在营销变革战略系统方面去进行对比性分析,以经销商为导向,在非均衡经济、非理性消费、非市场饱和、机会主义等因素的作用下,偶尔也能找出相应的一定的比值;并以此来判断不同的竞争对手,预测、评估市场的结局。这种对比,主要表现为个体能力的主观体现。而在市场信息化条件下的营销变革战略,是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对抗。营销变革战略系统是由情报信息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危机处理系统、品牌维护系统、服务保障系统等子系统构成的一个大系统。就是要从战略角度思考营销变革问题,要把营销变革战略作为企业长期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从短期营销效益提升到长期营销行为,要建立具有战略意义的营销组织,建立科学的战略营销决策机制与决策程序,要以营销策略调整渠关系。企业要从追求短期市场扩张转向注重市场培育,注重市场生态关系,注重整体的市场规划与运作,要致力于建立企业整体的营销核心竞争力。未来中国企业营销的管理能力,首先来源于它的战略管理能力。在各种市场信息网络的联动下,形成了一个互为依存的严密整体体系,营销变革战略能力的强弱表现为整个系统“合力”。单个能力都强的一方,系统合力未必就强。因此,要科学地判断营销变革战略能力的优劣,就不能只进行单方面的单个能力对比,而应把经营策略、品牌策略、竞争策略、产品策略、销售策略、价格策略等“系统结构能力”的连动与协同作为主要指标。营销变革战略的“系统能力”首先是营销组织的问题,为了提高组织速度与组织效率。中国企业在营销组织管理中往往高层专业能力与中层环节处于发育不良的状态,造成管理失控;所以,中国企业的营销组织变革的核心要通过组织运行机制的创新,减少企业内部交易成本;通过发育高端职业管理能力,化组织对市场的有效规划与控制;通过建立目标责任体系,使各层管理者和企业员工承担起营销责任,提高营销执行力。

社会责任反面案例

(案例发生时间:200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共10例) 编者按: 3月31日,本报在“2009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研讨会”上发布了“2008(第二届)跨国公司十大社会责任缺失案例”,立即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是本报继2008年7月发布“07/08跨国公司十大社会责任缺失案例”之后,再一次发布的对跨国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评选结果。“2008(第二届)跨国公司十大社会责任缺失案例”是本报自2008年9月4日起,分4期陆续刊登的2008年每季度12个、全年共48个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缺失初选案例,并经由公众投票和当前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经过综合评审而最终产生的。今天,“跨国公司十大社会责任缺失案例”再次呈现在读者面前,我们希望能够引起跨国公司的反思,并检点自身在践行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不断修正自己,力争成为优秀的企业公民。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的展示,能够引导社会、公众对跨国公司在华表现进行全新的审视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力图创造出一种提倡“积极履行责任”,摒弃“社会责任缺失”的舆论氛围。 01.IBM: 劳动用工因歧视而违法 事件回放: 2008年6月18日,上海市浦东新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就IBM公司歧视抑郁症员工一案作出裁决:IBM(中国)公司与抑郁症员工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并赔偿4个月工资及奖金共计57332元。 本案申诉人袁元(化名)26岁,两年前正式签约IBM,成为其上海分公司的一名软件工程师。因为工作压力巨大,袁元2007年6月被确诊为双向性情感障碍,袁元向公司请求辞职,随后经IBM公司主动提议,转成了病假。而2008年2月27日,IBM上海分公司突然向袁元出具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理由是,袁元多次违反公司纪律,严重影响公司正常工作秩序,且屡教不改。袁元遂于2008年3月7日,将IBM(中国)公司诉至上海市浦东新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袁元的代理律师认为,袁元递交的辞职报告是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已与经理协商撤销,双方之间的劳动合同关系仍然存在。IBM在知晓袁元患病的情况下,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法》以及相关法律规定承担法律责任。北京益仁平就业歧视法律援助事务所负责人于方强认为,作为一个国际著名企业,IBM不但违反了其签署的EICC《电子行业行为准则》中“不歧视”条款,还违反了我国《就业促进法》的规定。 02.奔驰汽车: 质量问题致人死 事件回放: 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是生产出合格优质的产品,这也是企业存在的根本。而2008年底世界著名汽车生产商奔驰公司生产的一款汽车出现的重大质量事故,却与其品牌极不相称。2008年11月5日,黑龙江车主刘某驾驶帕杰罗越野车时操作失当迎面撞上大树,驾驶员位置安全气囊没有弹出,刘某经抢救无效死亡。法院判决该车生产商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与销售商共同赔偿65万元。

跨国公司索尼的全球经营战略精品

【关键字】指南、环节、领域、质量、增长、监控、战略、有效、大力、密切、充分、整体、良好、持续、合作、沟通、保持、提升、发展、建立、提出、研究、特点、位置、关键、内涵、信念、理想、地位、精神、基础、利益、政策、项目、活力、资源、体系、需求、方式、作用、标准、结构、形势、关系、进取、分析、搞好、着眼、借鉴、拓展、树立、推广、推行、规划、管理、坚持、维护、确保、服务、帮助、支持、调整、方向、扩大、创新、适应、实现 跨国公司索尼的全球经营战略 摘要: 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得发展,跨国公司受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世界经济的蓬勃发展影响着人民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发展。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跨国公司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索尼公司是世界知名的跨国企业,是世界上民用及专业视听产品、游戏产品、通讯产品、关键零部件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先导之一。其成功经验值得中国企业去学习和借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适应中国的经济状况,索尼有限公司通过产品销售、市场营销等几个环节以及人力资源、研发、企业文化等几个方面,在中国大力推行全球性的品牌经营战略,通过广告,代言,报纸,电视等不同的领域位置对索尼产品进行树立品牌的营销方式。在各个不同地区,因地制宜使用不同的营销方式。 本文运用跨国公司全球性的品牌经营战略的相关理论,通过对国内外的跨国公司发展的研究以及索尼有限公司的成长过程的分析,在其经营策略方面对索尼有限公司进行具体的分析。 前言: 索尼公司——“世界的索尼”索尼公司是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和走向国际化的“象征”。 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的时候,索尼公司的资金只有19万日元,是一个小企业。经过30年的时间,年销售额超过了6000亿元,成为日本的代表性企业,称之为“索尼的神话”。 如今的全球电子行业竞争及其残酷,无数平牌让人目不暇接,而你不得不注意索尼,这个有这六十一年历史的企业。这个名字背负了太多的传奇,它改变了全世界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样一家造梦的工厂其经营管理战略有什么特点呢?本文将从这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索尼公司从一开始成立就提出了富有特点的公司指南,创立一家“自由豁达的理想工厂”。六十多年来,索尼一直恪守着自己的信念,想到了就做,做别人不想做的事,做别人想不到的事。不拘泥于现有的技术,独立研究开发出前所未有、触动消费者心弦的产品,创造全新的市场与需求是索尼公司取得巨大发展的动因。索尼因为有梦而令人瞩目,生活因为索尼而充满梦想。 理论知识:第四讲跨国公司经营战略

商业银行跨国公司客户营销策略

商业银行跨国公司客户营销策略 银行对公业务的竞争实际就是优质客户资源的竞争。在对公业务客户中,跨国公司客户无疑是一个优秀但挑剔的客户群体。一方面,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跨国公司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控制着众多的行业和资源,许多跨国公司都是世界500 强企业,他们是银行业客户群体中经营稳定、信誉较好的客户;另一方面,他们作为市场经济的领跑者,银行单纯的存贷服务已无法满足其日新月异的需求。他们以其全球经营的经验,以国际银行业的惯例审视中国的商业银行,不断挑战银行传统的服务领域,期待我国的商业银行能以国际通行的标准、国际认可的专业水平提供全面的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外资银行拥有成熟的产品品牌、先进的电子化系统支持和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在对跨国公司客户的营销和服务中占据一定的优势。因此,我国的商业银行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巩固和发展与跨国公司客户的合作关系,只有认真分析跨国公司的需求,加快研究高效率、专业化的营销策略,棚探索新的银企合作模式,在服务好跨国公司客户的同时,加快自身产品创新和业务创新的步伐,提高人员素质,建立灵活高效的服务快速反应机制,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特色竞争优势。一、商业银行跨国公司客户金融需求分析跨国公司在带来先进经营理念的同时,也带来了世界水平的竞争活力,带来了复杂多样的金融需求。高效的资金管理要求、灵活的保证方式、创新的业务产品、优惠的服务价格、多样化的融资安排、全国乃至全球一体化服务等等,这些对一般客户来说目前难以企及的服务内容往往却是跨国公司最基本的服务需求。(一)全面、一体化服务需求提供全面 的一体化的金融服务是跨国公司对商业银行服务需求的基本内容。从整体上讲,全面的一体化的需求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求商业银行人员、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的一体化、全系列,即商业银行的一位客户经理就能发挥银行与企业间的桥梁沟通作用,及时、有效地满足企业的需求,在产品和服务上,银行能提供包括国内外结算、资金调拔、授信、信息服务等专业化、全系列的产品和服务;二是指跨国公司希望与商业银行建立全面的合作关系,商业银行要将跨国公司在全国乃至全球各地的分支机构视为一体,以相同的标准提供服务。(二)效率服务需求效率朗国公司需求的核心,是反映银行 产品及服务质量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跨国公司对银行服务的效率需求主要包括客户需求响应效率和决策效率两方面内容。客户需求响应效率主要指日常业务处理效率,即业务处理速度和办理质量。如对客户需求的反应要迅速有效,内部业务处理如授信审批或业务报批流程要快速便捷,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安排操作流程,为跨国公司等重要客户提供特殊的、简化的业务处理绿色通道。决策效率是指决策部门在研究客户需求解决方案时做出重大业务决策的速度和质量,特别是当遇到重大问题或办理时限十分紧迫时,决策层快速反应、灵活处理的能力。(三)高效的资金管理需求减少资金在途,节省资金 成本,加快生产流程和销售进程,提高整体的管理效益是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随着跨国公司在华业务的扩张,客户群体不断扩大,分支机构不断增加,跨国公司在及时归集和使用销售资金,有效实现集团对分支机

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

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 (一)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缺失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刚刚起步,企业社会责任对于我国企业而言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总体来说,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没有设置专门的企业社会责任部门,外向型企业受制于跨国公司在供应链上的指挥,虽然部分企业已经做出应对措施,但问题还比较突出,我国纺织等行业已经成为欧美的重点关注对象。国内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不佳,生产中能源、自然资源消耗大、自然环境遭到肆意破环、劳工权益得不到维护、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金融市场黑幕等问题明显。据第二届企业公民论坛组委会对北京、天津等10个城市的300家企业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企业没有进行企业公民建设,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企业公民建设上有明显差距,外资企业参与社会责任所占比例明显高出其他类型企业。这至少从一个方面说明,外资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参与意识更为强烈。据《2005 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报告》显示,8%的受访企业没有企业社会责任部门,8%没有可持续发展部门,16%没有环境管理部门。这表明,中国大部分企业还没有设置专门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机构,还没有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项专门的工作。我国公众对企业损害员工权益和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最为反感。如因缺乏防护造成的职业病和生产事故,典型事件有广东电池厂职业病事件以及屡次发生的煤矿矿难、以“红心蛋”事件和“多宝鱼”为代表的不卫生食品与假冒伪劣药品、企业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各种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事件等。这些问题不仅说明了企业社会责任感的缺失,而且反映了政府制度规范的缺位,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舆论监督的重要性。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影响最大的地区主要集中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以广东省为例,广东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加工贸易占有很大的比例。占全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61%,占全国进出口总值近17%。广东从事加工贸易的主要有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当前广东已经成为欧美发达国家关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焦点。尽管我国东南沿海省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施企业社会责任,通过劳工标准检查,使得劳工标准和劳工权利保护在企业和社会的范围内获得更加广泛和深入的认知程度,特别是对于提高劳动者和雇主双方的权利都有积极的意义,但这一运动在实践中提高劳工标准和保护劳工权益的实施效果有限。目前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影响最大的是对外加工贸易企业和出口企业,特别是港澳台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涉及电子、纺织、服装、制鞋、玩具、工艺品六大行业。因为这些企业主要是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在生产条件、生产安全、员工的职业健康和权益保障方面问题比较突出,许多生产安全事故、职业安全、劳工权益受到损害的事件大多发生在这些企业。此外,有些

[跨国公司的经营策略]跨国公司经营案例分析

[跨国公司的经营策略]跨国公司经营案例分析 跨国公司主要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企业,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垄断企业。下面就为大家解开跨国公司的经营策略,希望能帮到你。 虽然在19末期,很多跨国公司就营业额来说已经具有当今世界公司的雏形,但真正实行复数产品生产的产品结构的公司,也就是综合型多种经营的跨国公司,从七十年代以后才得以迅猛发展,其业务经营的范围形象地说,就是“从方便面条到导弹”,几乎无所不包。例如,美国杜邦公司和联合化学公司,联邦德国巴登笨胺苏打公司和赫希斯染料公司,英国柯尔兹化学公司,日本朝日化学公司和住友化学公司等化学工业公司。除了经营化学工业产品以外,还兼营制药、食品、化妆品、首饰工艺品、纺织、冶金、电子、化肥、农药、运输和旅馆业等各种行业。 多种经营给跨国公司营销带来极大的好处:(1)增强垄断企业总的经济潜力,防止“过剩”资本形式,确保跨国公司安全发展,有利于全球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的经营目的在于获取利润,而利润率的高低多寡取决于企业如何筹划和组织生产、销售与分配这三道前后相衍的运动环节,多种经营可以使跨国公司加强生产环节,进行低价值的投入,高价值的产出,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达到利

润最大化。(2)有利于资金合理流动与分配,提高各种生产要素和副产品的利润率。资金的投入必须带来良好的投资效益,这是投资的必然性选择,生产要素组合的合理、经济与否直接决定着企业成本与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国际间的生产要素组合也要优于一国自身。跨国公司就是国际性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一种灵活而又高效的载体。(3)便于分散风险,稳定企业的经济效益。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迅速,行业、种类日趋繁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各行业在年度之间状况波动很大,占据多个行业的跨国公司的经营,就不会因一项经营的波动而影响整个公司的收益。(4)可以充分利用生产余力,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增加利润。(5)能节省共同费用,增强企业机动性。 跨国公司的主要特征有:1、一般都有一个国家实力雄厚的大型公司为主体,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或收购当地企业的方式,在许多国家建立有子公司或分公司;2、一般都有一个完整的决策体系和最高的决策中心,各子公司或分公司虽各自都有自己的决策机构,都可以根据自己经营的领域和不同特点进行决策活动,但其决策必须服从于最高决策中心;3、一般都从全球战略出发安排自己的经营活动,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市场和合理的生产布局,定点专业生产,定点销售产品,以牟取最大的利润;4、一般都因有强大的经济和技术实力,有快速的信息传递,以及资金快速跨国转移等方面的优势,所以在国际上都有较强的竞争力;5、许多大的跨国公司,由于经济、技术实力或在某些产

跨国公司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跨国公司市场营销策略 一、全球标准化市场营销战略模式 全球标准化市场营销战略基于这样一个信念:日益全球化的经济、技术、市场、文化的发展,使国家间的边界难以有效地分割不同的目标市场;各国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相似,消费动机、消费方式等方面日趋接近,全球日趋变成一个共同的消费市场。例如:随着许多国际性的技术标准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所接受,最终使各国企业生产的产品变成了全球性的标准化产品。再如,美国的流行文化在全球青少年市场中占主导地位:运动服装、运动鞋、娱乐、音乐、电影引导着全球文化的潮流,使世界各国的文化不断与之对接并逐渐融入其中,世界文化正向同一方向演变。在这一全球性市场的背景和形势下,跨国公司采取全球定位、全球市场营销战略是一理性选择。产品的标准化使公司更有效地进行专业化研究,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广告主题同一、品牌名称同一、外形和包装同一、企业形象同一,有利于提高全球消费者对公司产品的认知和偏好,加强公司在顾客中的形象,使公司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大大降低了成本,从而提高了公司竞争力。在这一观点支持下,可口可乐公司决定可乐的味道在全世界是一样的,而福特要生产适合大多数国家大多数消费者需要的“世界汽车”。

本土化适应战略模式是将每个国家都作为一个不同的市场单独对待,跨国公司针对每一个目标市场调整各市场要素,负担的成本高但希望能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获得更多的收益。采取这一战略模式的理由如下:一是跨国公司在进入国际市场时常常面临的一个主要难题是“文化差异”。美国的“Nova”牌汽车在美国很畅销,但在西班牙语国家中无人问津,原因是“Nova”在西班牙语中的意思是“不走”;一家准备充分的企业在巴西销售洗发水,品名为“Evitol”,很快, 三、全球本土化市场营销战略模式 全球本土化市场营销战略兼容了全球标准化和本土适应性二者的优点。既降低了成本,又适应了不同国家消费者的需求差异,更好地满足了目标市场国的消费者的需求,为公司进入目标市场抢占了先机,提高了竞争者进入的门槛。在实践中,不同的跨国公司采取这一市场营销战略时是不尽相同的:有的标准化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化过程中首要的问题是要克服文化差异。为此必须重视和加强跨文化营销管理,适应当地文化:1、对目标市场国的文化进行广泛调研,及时准确地把握当地市场文化的变动情况。2、准确进行市场定位,依据当地文化因素的特点,对原产品的名称、品牌包装、造型设计、颜色、文字及广告促销、公共关系等方面进行适当修改,

跨国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现状与提升策略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8, 7(9), 1465-1469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8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421111983.html,/journal/ass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421111983.html,/10.12677/ass.2018.79216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Status Quo and Promotion Strategy Yaohua Song, Mingxian Wang, Qiang Wang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Tianjin Received: Aug. 16th, 2018; accepted: Aug. 30th, 2018; published: Sep. 10th, 2018 Abstract As the main driving force of world economic integration,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re the direct beneficiaries of trade system and investment opening,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have an in-creasing influence, and their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economy.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conflicts caused by globalizat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global production system by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In China, the term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has only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the academic world, and many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have performed poorly in China.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and conten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n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Keywords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跨国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现状与提升策略 宋耀华,王明贤,王强 天津商业大学,天津 收稿日期:2018年8月16日;录用日期:2018年8月30日;发布日期:2018年9月10日 摘要 跨国公司作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主要推动力量,也是贸易体制和投资开放的直接受益者,跨国公司有着

浅析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对策

引言 (2) 一、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地问题 (3) (一)披露内容不全面,避重就轻 (3) (二)信息披露地形式单一 (3) (三)没有设置独立地社会责任会计科目 (4) (四)缺乏独立报告意识 (4)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匮乏地原因分析 (4) (一)社会责任相关法规不健全 (4) (二)企业及其外部利益相关者地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5) (三)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提供成本过高 (5) (四)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尚未建立 (6) 三、完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地对策 (6) (一)加强社会责任会计地立法工作,建立相应地准则与制度 (6) (二)披露以会计基础型为主社会责任会计信息 (7) (三)单独设置有关地社会责任会计科目 (7) (四)编制独立地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 (8) 结论 (8) 参考文献 (9) 浅谈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与对策 【内容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地加快,发源于西方地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我国悄然兴起,政府及社会大众也逐渐开始关注企业地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而我国现行地法律法规没有要求企业揭示有关履行社会责任地信息.社会责任会计要求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地同时也要兼顾社会效益.为使企业相关利益方解企业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满足这一要求,企业必须进行有关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地披露.本文结合我国社会责任会

计信息披露地基本情况,分析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地披露地现状及问题存在地原因,并就如何推进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对策及建议 引言 最初地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但随着近年来经济地发展,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带来地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员工与消费者利益受损等社会问题日益严重,如三聚氰胺事件,三鹿奶粉事件,这些事件地发生使人门对企业社会责任地关注度越来越高,必须开始审视与研究企业地社会责任问题.伴随着企业社会责任观地确立,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也逐渐成为一种主流地观点为.许多企业也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身体力行,如在XX地震中,有许多企业自发地捐款,也有一些企业因行动迟缓或不当言论备受公众指责,甚至影响其品牌与社会形象,给企业前景蒙上阴影.正因为如此更加要求现行地企业会计与社会责任会计相适应,对企业履行责任所产生地成本与社会效益进行计量与分析,从而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地情况.这就产生会计学地分支—社会责任会计.社会责任会计是探讨与研究如何更好地维护人类可持续发展,为企业管理当局、政府、社会公众等相关利益集团与个人决策提供特定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地会计信息系统,其目地是通过计算与记录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地社会成本与社会收益,以会计地形式对企业地经营活动所带来地社会贡献与社会损害进行反应与控制,向政府及公民全面反映企业对社会地各种影响,以实现社会贡献最大化,从我国目前社会责任会计地发展来看,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还停留在原始地自发阶段,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研究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有着非常重要地现实意义,本文就我国企业中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地现状及其原因,提出对加快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地几条建议. 一、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地问题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地发展趋势总体是良好地,许多报刊、电台、等媒体越来越关注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越来越多地企业注重企业社会责任披露,有地(如国家电网公司)开始正式对外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但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地数量与程度仍非常有限.存在地主要问题是:(一)披露内容不全面,避重就轻 社会责任会计在国外地发展较早,并取得一定地成果.而在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社会责任会计尚处于认识与探索阶段,我国政府至今还没有专门出台有关“社会责任会计”地规X要求,因而几乎没有企业对其社会责任

跨国公司的经营概述(doc 13页)

《跨国公司与跨国经营概述》 第一章跨国公司概述 1、跨国公司――所谓跨国公司是指以一国为基础,从事跨国生产经营活动的公司; 跨国公司的定义(三要素): (1)跨国公司是指一个工商企业,组成这个企业的实体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经营业务,不论其采取何种法律形式经营,也不论其在哪一经济部门经营; (2)它有一个中央决策体系,而具有共同的政策,它反映企业的全球战略目标; (3)企业的各个实体分享资源、信息并分担责任。 2、分公司与子公司在法律特征上有什么不同? (1)分公司是总公司的分支机构: 不具有法人资格,不能独立承担责任,其一切行为后果及责任由总公司承担; 分公司由总公司授权开展业务,自己没有独立的公司名称和章程; 分公司的所有资产属于总公司,其债务也由母公司无限承担; 分公司不受当地国家法律保护,而受母公司的外交保护等; (2)子公司是指按一定的比例被另一家公司拥有或协议方式而受到另一公司的实际控制的公司: 子公司是独立法人; 子公司在经济上和业务上被母公司实际控制;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实际控制或是基于股权参与或是支配性协议等非股权安排; 子公司受到当地国家的法律保护,而不受母公司的外交保护。 3、避税地公司――亦称“纸上公司”或皮包公司。这是通过操纵公司转移价格,使货 物或劳务的法律所有权归之于避税地公司,而实际上这些货物或劳务根本不进入避税地,这样将部分利润从应征高税率的国家转移到避税地,从而达到避税的目的。 4、跨国公司的内部组织结构通常采取哪几种不同形式? (1)国际业务部: 直接隶属于总公司,易于国内业务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利于培养国际型经营管理人才;但不利于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会因为国际业务的迅速发展而影 响其他部门的发展,尤其是出口贸易,并影响各个分公司之间的利润分配; (2)全球性产品组织结构: 采用无差别的全球性规划和对企业资源(技术、生产、销售和信息等)的统一管理;“化零为整”的缺点是公司的长期预计、投资、销售、利润分配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