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宗教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互独立,相互影响的文学与宗教(大一文概期末)

曾几何时,宗教与文学的关系这个话题受到古今诸多学者的高度关注。因而自然地衍生出各种相关学说。然而在读完大学教材《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以下简称《文论》)关于“宗教发生说”后,突然有所触动,觉得有必要再重谈文学与宗教的关系这个由来已久的话题。

本文将简要讨论“宗教发生说”的荒诞,宗教与神话故事的辨析,以及重点讨论文学与宗教信仰之间相互独立、相互影响的关系。

《文论》中讲到了关于文学活动的发生①,不可否认,主流并且的确站得住脚的还是马克思的“劳动说”,然而书中对于“宗教发生说”却介绍得过于模棱两可,漫不经心,不负责任。何以见得呢?此学说理论来源不详,提出者无从考究。其论据倒有现场对于一些大家的与此沾边一点的话罗列出来,而断章取义的效果。

如书中将恩格斯搬出,恩格斯曾说过:“中世纪吧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法学,都合并到神学中,使它们成为神学中的科目。”②③但凡智力正常,有一些逻辑思维能力,在清醒状态下也不会认为这可以支撑所谓的“宗教发生说”吧?

又如最后拖出格罗塞:

德国美学家格罗塞《艺术的起源》书中认为,艺术在其活动中与结果中都存在着丰富的情感活动。追求情感表达就是艺术的目的,审美活动只以情感表达为内在目的。游戏则介于二者之间,诗人作诗是为了个人兴趣,也是一种公共的事业,他为自己也为别人创作。这样,无处在目的的艺术要超越诗人个人心灵的限度才能实现,它就同教徒虔信宗教并非一定为了长生,发财等实际目的相类似。④

格罗塞的观点主要不在于他论证了艺术同宗教在发生学上的联系,而是在某种意义上把艺术当成了一种宗教。⑤

说了一大堆似乎与所谓的“宗教发生说”没有什么关系吧,仅是提到了设计宗教的只言片语便拿来当理论依据,未免过于敷衍了吧。再说了,人家格老师怎么就“在某种意义上把艺术当成了一种宗教”了,不过是个比喻罢了。

由此可见,“宗教发生说”形如浮云,有形无实,风来即散,不值一提。

那么,文学与宗教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由于超自然的一些东西总是成为宗教的一大特点,所以一提到宗教,很多人总是把它与鬼神联系起来。但是,如此神话传说并不能划入宗教领域。如《女娲补天》、《夸父追日》、《聊斋志异》,包括《变形记》都不能寄于宗教篱下。对此,可以将其称之为“神话文学”,或者叫“超自然文学”。超自然文学既具有违背客观事物行为规律的,又具有符合文学中对超验世界认识的审美属性。

在剔除宗教形态多余赘肉,实现瘦身后,再来谈宗教与文学,将会相对轻盈一些。

文学与宗教信仰之间是相互独立,相互影响的。《文论》在讲文学的通行含义时说到:由于人类活动的长期发展和现代分类机制的合理化作用,文学的通行含义形成了。文学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与此含义不相符的哲学、历史学、科学、宗教、伦理学等其他文化形态,当然就不属于文学范畴,或者就成为非文学了。⑥所以,宗教与文学应是在社会的文化过程中两种独立且平等的意识形态。

不仅如此,文学与宗教存在着不少相似性。它们都涵盖了彼岸世界的神秘性,人生价值的探讨和道德训诫的问题。最具代表性的包括柏拉图的《理想国》,那个存在于美好意念中绝对真理统治的至善永恒的彼岸超验世界。神话文学在这点上很能说明问题。还有《礼记》中所讲的“大同世界”与“彼岸世界”不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吗?诸多文学著作与宗教理念关于真善美的态度也属这一情况。

文学与宗教相互影响,着包括相互推动与相互限制。宗教在文学发展过程中,起到了

不可磨灭的积极作用。《圣经》作为一部基督教核心巨著,在文艺复兴时期,莎剧中也多次引用《圣经》典故。在拜伦作品中,《圣经》典故也俯拾皆是。弥尔顿称《约伯记》是一篇“短小的史诗”,从而借此为他《复乐园》中太多的对话形式辩护。外国当代文学中的神话结构原型意象等都受到宗教经典中神话、诗歌、传奇等形式的启示。

文学对于宗教而言,“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宗教价值是文学的文化价值中较为重要,较为深层的阐释价值。例如,人们可以从古希腊神话中阐释其中的多神教的价值;从《神曲》中解读基督教的价值;从《一千零一夜》中解读伊斯兰教的价值;从中国唐代以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解读佛教禅学的价值”⑦。

当然二者之间也有相互限制的一层关系。在任何一方过于强势后,都会出现不平衡,弱势一方受到制约。如中世纪文学艺术受到宗教的强势影响,发展受到了基督教的限制。还比如本文伊始部分提到的“宗教发生说”的荒诞,恐怕也得从此追根溯源。在中国社会主义及马克思主义大旗带领的大环境下,《文论》主编们有些刻意,不自然地,尽量少的阐释着相关题目,从而制约了文学的纯真。如果文学过于强势,它会像一只无线的风筝,缺少基础与底限,随时会不知所以或者迷茫。

学生才疏学浅,初涉文学,难免雾里看花,仅凭教材所学与自己的一点不成熟的见解,蜻蜓点水,然绝无哗众取宠之意。诚恐妄下雌黄,贻笑大方。谬论之处,还望高人指正,学生感激不尽。

参考文献:

①参见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37~40页。

②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5页。

③参见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38页。

④参见【德】格罗塞《艺术的起源》,蔡慕晖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38~39页。

⑤参见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38页。

⑥参见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49~50页。

⑦参见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319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