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施工降水和排水方案

强夯施工降水和排水方案
强夯施工降水和排水方案

强夯施工降水和排水方案

在施打完成塑料排水板后,即开始进行强夯施工降水和排水。

1 井点降水

井点降水深度要求达到地基处理施工面下2.0m以下,井点降水面积、井管直径和间距等按现场试验确定。

根据降水至砂面2m以下的要求,强夯施工降水采用真空泵轻型井点降水工艺。根据地质资料提供的吹填砂有关参数、砂土层厚度等,本工程井点立管长度拟采用6m的φ48mm钢管,井管排距为24m~30m,井点立管间距为2.5m。为达到最佳降水效果,井点钢管插入土层深度以井点管插入砂土层接近底部而不进入粘土层为原则。每60m井点总管(约接25个井点管)为一套独立降水系统,每一套降水系统设置一台15kw的真空吸水泵,真空泵设置在总管的中部,井点管下部渗水孔部分包裹2层无纺纤维布。计划连续施工(强夯)降水120天(与施打塑料排水板平行流水作业),每台套降水范围约1800m2,每台套降水范围内3遍强夯约18天(前期插管及降水2天、第一遍点夯3天、间隔3天、第二遍点夯3天、间隔3天、三遍点夯3天、普夯1天,合计18天),即每套在120天内可周转使用6.7次,每台套在120天降水面积为12000m2,本工程累计强夯降水面积为515500m2,本工程共需515500/12000=43台套降水设备,计划拟投入48套井点降水设备。井点降水的总管接至集水坑通过排水系统将水排放至后方陆域下游预留场地以外的

区域。3遍点夯和普夯完成后,即可拆除降水设施进行周转使用。井点降水和水工排水详见附图3:井点降水及排水布置示意图。

由降水而产生的预压荷载△P可按下式计算

Z

△P=ar

w

r

-------水的重度;

w

a--------与饱和度有关的系数,可取0.9~1.0;

Z--------降水深度(m)

2 降水观测井的布置和观测

在两排井点降水管之间的中间部位,每隔20m布设一根降水观测管。观测管采用φ100mm、长13m的钢管,在砂面1m以下管身均匀开孔,管底开口,外用无妨布包裹2层以防泥砂进入,观测管埋入砂面以下不得少于12m。井点连续降水2天后,对其进行观测,观测方法:用干燥的钢筋伸入管内2.5m~3m,取出后测量干燥部分的长度。在满足砂层水位低于砂面2m后即可开始强夯,强夯期间井点必须连续降水,保证在强夯期间水面均低于砂面2m以下。

3 井点降水施工要点

1)井点下端滤管的长度宜为1~2m,滤孔面积应占滤管表面积的20%~25%,滤管外包两层滤网及棕皮,以防止滤管被堵塞。

2)井点的管路系统应密封,严防漏气。

3)井点运转过程中,应进行观测。观测项目主要有:沉降、水平位移、抽水量和各土层的零压线。

4 施工排水

吹填砂层地下水通过井点降水后,必须集中排放至下游后方陆域场地以外的区域,严禁就地排放。拟沿A区江侧、B、C、D区的江侧和岸侧每隔50m~60m布置一口2m*2m*2m砖砌集水井,井点降水的总管接入集水坑。临江处集水坑内配置一台潜水泵,通过排水沟向长江和长江老防汛大堤内的河道排放。

降水及基坑内排水施工方案

降水及基坑内排水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恒庆公寓位于河北省廊坊市,框架结构地上六层地下一层,建筑面积2485平米,用坑内排水方法。 1.工程水文地质 场地范围内主要含水层为粉沙层粉沙层、中粗砂层、及中风化岩、中砂层。其中粉沙层粉沙层、中粗砂层富水性好,透水性中等;中风化岩、中砂层富水性中等,透水性中较弱;其余底层富水性积弱,为含水层或相对隔水层。 地下水埋深为0.00~2.00m,标高为4.11~6.88m,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有中等腐蚀性。 2.降排水设计概况 根据设计标高,地下室开挖深度约为 1.5m,开挖深度范围内的地基土为松散素填土、流塑状淤泥,局部为可塑状粉质粘土、软塑状淤泥质土,土性较差,均为弱透水层。地面设计排水系统为采用300mm×300mm的排水沟,纵向坡度1%流入集水井。基坑施工中应保持地面排水系统的完善,不得让地面水流入基坑。 二、排水设计依据 降排水方案选择依据:1)该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2)该场地附近成熟的工程经验;3)工程重要性等级及业主、设计对工程的要求;4)相关规范的要求。 三、排水系统设计 基坑降排水方案设计时需考虑大气降水因素对基坑排水的要求。 地面排水系统,设计采用300mm×300mm的排水沟,纵向坡度0.1%流入沉砂井,通过沉砂排水地表水或者附近市政官网,基坑施工时地面水不的流入基坑。 基坑降水设计按暴雨日最大降雨量99.9毫米考虑,坑内积水考虑当天排完,基坑日最大排水水量为:Q=7992m3。

工程降排水施工采用150QJ20-35/4潜水泵,机械小时抽水能力为40m3,施工中需要抽水机9台,考虑到抽水范围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工程中共部署45台。排水沟沿后浇带位置纵横布置,纵向排水坡度0.1%~0.3%分段流向集水井。 考虑到土方施工施工段的划分,需要在土方开挖阶段根据土方施工的进度布置排水系统,排水沟沿后浇带位置纵横布置,并分区设置集水井。 考虑0.1%~0.3%的排水坡度通向集水井,形成排水盲沟系统。盲沟周边填细砂或碎石,内填满卵石。 在降水井内安放潜水泵(扬程35M)将水抽出,集中排放到场地四周设置的沉砂井再排到附近的市政排水管网。 挡土墙顶外侧设置300*300的排水明沟以防地表水流入地下室。 四、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排水沟沿后浇带位置做顶宽500mm,底宽300mm,深400mm的梯形排水盲沟,沿基坑支护内布置300mm×300mm的排水明沟,排水沟按0.1%~0.3%纵向找坡流向集水井。 2.坑内设置直径1.0m的集水井,集水井在碎石排水盲沟与设计排水明沟的交汇处。排水沟和集水井应保持一定高差。 3.集水井沿地下室周边布置,集水井直径1m,深度1.0m,井壁采用标砖预制,井底铺0.3m厚的碎石,以免泥砂堵塞水泵。 4.沿水泥搅拌桩顶部外侧,设置300mm*300mm截水系统,防止地表面水流入基坑内。 5.集水井在土方回填时,应先砌筑至室外回填标高,以保证上部结构施工安全。 6.施工过程中注意地下水位监测,发现问题应及时汇报技术人员,并与监理、设计商讨应对措施。 7.渗排水管在转角处和直线段设计规定处应设检查井。井底距渗排水管底应留深200~300mm的沉淀部分,井盖应封严。 五、质量控制重点

强夯工程施工专项工程施工方案

强夯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冀衡路全长10.080km, 全线建筑红线宽50m,路面宽度30.5m,两侧各设3.5m人行道,6.25m绿化带,设计速度60km/h。 路基标准横断面采用双向八车道断面(含非机动车道),设计速度为60km/h,路基采用整体式断面,路基宽度为30.8m,路面宽30.5m。中央分隔带0.5m,两侧行车道宽度各3*3.75m,非机动车道2*3.75m;两侧各3.5m人行道(含0.15m路缘石)。 二、强夯主要工程量及工期安排 (1)主要工程量 K3+044~K3+150,;K7+550~K7+765。 (2)工期计划安排 路基自2010年6月15日至2010年9月15日。 三、强夯施工方案 (1)施工准备 ⑴、清除表层土30cm后,平整场地,进行表层松散土碾压,修筑施工便道。 ⑵、查明强夯场地范围内地下构造物及管线的位置,确保安全距离及高程,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因强夯施工造成破坏。 ⑶、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强夯施工场地边线,并在不受强

夯影响的地点,设置水准基点。 (2)试验段夯点间距、夯击遍数、夯击能等参数的确定 依据设计要求,通过试验段施工,对夯前、夯后的地基土采用压实度检测、静力触探、湿陷性系数检测等方法进行检测,验证设计夯击能、夯点间距、夯击遍数是否能满足地基承载力、路基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有效加固深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为Ⅰ级非自重湿陷性黄土路基强夯处理提供施工技术参数和施工工艺方法。 (3)施工步骤 ⑴、清表并平整施工现场,当现场地基土软弱时,预先铺设砂砾石垫层50cm。 ⑵、夯锤进场后必须标定夯锤重量,根据以下公式来确定落距: 锤重(KN)×落距(m)=600KN?m 锤重(KN)×落距(m)=1000KN?m ⑶、根据设计图纸用白灰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夯点按正方形布置,间距为4m,在夯区2m外布置护桩,确保第二遍夯点放样准确,并测量夯前原地表高程。 ⑷、起重机就位,夯锤置于夯点位置。 ⑸、测量夯前锤顶高程,按由外向内、间隔跳打的原则进行夯击。 ⑹、将夯锤吊到预定高度,开启脱钩装置,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倾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重新进行夯击。 ⑺、重复⑹步骤,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第一遍12击、第二

路基高真空降水、强夯方法处理施工方案

备土路段路基处理设计验证方案 一、工程概况 根据2XX年5月11日建设单位组织召开的特殊路基设计方案专家论证会精神及5月20日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编制的《国道XX线济南段特殊路基降水处理要求》,对于路侧有备土路段采取高真空降水+强夯方法处理。 原XX线国道两侧经回填整平,地形较平坦,地貌单元为黄河冲积平原。经钻探揭示,备土区地层主要由素填土(松散、场地遍布)、粉土(饱和、低抗剪强度、高压缩性、高孔隙比、场地遍布)、粘土(软~可塑、局域分布)、亚粘土(饱和、软~可塑、局域分布)、淤泥质土(流塑状、局域分布)组成。地质勘察报告揭示,备土段下部地层较为软弱、含水量高(平均超过34%)、孔隙比大(平均超过0.95)、饱和度大(平均接近95%)、压缩性高(属中~高压缩性土)、抗剪强度低(如粉土快剪粘聚力未超过11kPa)。地下水埋深2.0~4.20米。 为保证路基工程质量,总结科学合理的设计参数,为下一步大面积施工总结经验,选定K116+420~K116+770段进行路基工程高真空降水+强夯处理路基试验段施工。试验主要目的是通过现场试验对各项设计参数予以分析、对比、优化,对地基加固效果进行现场监测及检测,研究地基加固的机理和效果,以得出最佳设计、施工技术参数,为全路段大面积施工提供科学、合理、经济的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 二、试验段选择及内容 拟定在K116+420~K116+770路段右侧设立试验段,(试验段划分见表1)。整个试验可分成7个试验区,每个区段长度为50m,宽度B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加固

范围为:深老水沟上备土段(主要位于线路左侧)至路肩外缘以外4m ;浅水沟上备土段(主要位于线路右侧)至路肩外缘以外3m 。主要试验内容: (1)高真空排水系统主要设计及施工工艺 (2)强夯的主要技术参数及施工工艺 (3)加固效果的现场检测及监测 表1 试验段划分 三、试验段施工设计参数 1、工艺参数 真空泵和离心泵型号:真空泵2KV5161-OKC02-7P ,额定功率15kW;离心泵2BA-6,额定功率4kW ; 泵的真空度:浅层大于500mmHg ,深层大于540mmHg ; 泵的布置密度:1台/5002 m 或1台/8002 m ; 井点管网设计:井点管深度设计深浅分别为h1和h2,管网间距为4m ×4m 或3m ×3m ,梅花型交错排列。区段外设置外围管(截水井管),深层(h1)和浅层(h2)各1排,井点间距1.2m 。 井点技术参数:井点孔径不小于100mm ,孔深比井管深0.5~0.6m ;井孔滤管底部垫砂厚度不小于500mm ; 外围排水:根据试验段的具体地质条件及附近的周围环境确定。 2、施工控制标准 地下水位稳定在设计路基顶面H 以下,各土层的含水量接近强夯最佳含水量。 3、井点布置平面图

基坑降排水施工专项方案

基坑降排水施工专项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 (1) 1.1编制依据 (1) 第二章工程概况 (1) 2.1项目建设情况 (1) 2.2工程地质条件 (2) 2.3基坑概况 (5) 2.4参建单位 (6) 第三章基坑降水方案设计 (7) 3.1涌水量计算 (7) 3.2总体降水方案 (7) 3.3基坑内临时明沟降水方案 (8) 3.4基坑内盲沟降水方案 (10) 3.5基坑顶部明沟排水方案 (11) 3.6局部大出水处排水构造 (13) 3.7沉淀池构造及位置 (14) 3.8基坑外部地表水截流 (14) 第四章设备与人员配备 (15) 4.1主要机具设备 (15) 4.2人员配备表 (16) 第五章雨季施工预控措施 (18) 5.1材料、设备准备 (18)

5.2技术准备 (18) 5.3现场部署 (18) 5.4主要技术措施 (19) 5.5预防措施 (19) 第六章施工场地地下水动态监测 (20) 6.1监测目的 (20) 6.2监测重点 (20) 6.3监测点布置原则 (20) 6.4各监测项目安全、警戒值 (21) 第七章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 (22) 7.1安全保证措施 (22) 7.2文明施工措施 (22)

第一章编制依据 1.1编制依据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2、《基坑降水手册》; 3、《建筑与市政工程降水技术规范》(JGJ/T111-2016); 4、《个旧市大屯镇星河路建设项目管廊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图》; 5、《个旧市大屯镇星河路建设项目地质勘查报告》; 6、《个旧市大屯镇星河路建设项目拉森钢板桩施工专项方案方案》(专家论证后); 7、《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6); 8、本工程施工图纸。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项目建设情况 云南个旧市大屯镇星河路建设项目包括原星河路扩宽及下设一条综合管廊工程,整体呈东西走向,西接红河大道,东接环湖观光西路,全长2727.69米,原路面宽26米,现扩宽至36米,街头绿地宽度单侧各10米,紧靠拟扩宽道路北侧红线内K0+375~K2+380段设一条综合管廊,高3.7米,宽3.5米,管廊基坑开挖深度6.8~10.4m,结构形式为闭合框架现浇钢筋砼结构,基础形式为筏板基础。管廊基

土方开挖及排水、降水施工方法

土方开挖及排水、降水施工方法 土方开挖及排水、降水施工方法 1、准备工作 1.1基坑开挖边线的确定; 1.2 1.3 1.4 2 2.1 型的反铲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进行挖土和运土。 考虑土壤的最初可松性系统KS=1.10,由于场地平坦而地层土质一般,挖土机的工作时间利用系数KB=0.7,土斗充盈系数KC=0.85。估计挖土机挖土时每次作业的循环延续时间为t=60S。采用HD-700型的反铲挖掘机的斗容量为q=1.2m3。HD-700型的反铲挖掘机台班产量为800m3/台班。

(1)挖土机数量 土方量Q=12000m3,挖土计划工期T=8,则需配置挖土机数量为:N=/(≈2.94(台) 考虑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为保证按期完成挖土任务,采用HD-700型的反铲挖掘机3台,在1#、2#、9#、10#楼基坑位置同时开挖,自卸车运土。 (2 2.2 (详见:附图 后在其上浇混凝土垫层。 开挖过程中如遇孤石,采用风炮机进行破碎石方。 3、基坑内的排水、降水 1、基坑开挖范围内土层主要为人工填土、粉质粘土及淤泥质土,且根据地区施工经验,土层透水性较差,现场根据土方开挖的情况与地下水的情况考虑,分施工区设置

一定数量的集水坑间距20-25米,在地下敷设110直径的PVC排水管由各集水井连通,对开挖的承台的积水用水泵进行抽水到集水坑,再用自动水泵抽上地面水沟,经上面水沟的沉淀池沉淀后排入市政排水沟。 2、现场集水井和PVC排水管的布置:详见(附图2),○1集水井的布置;在开挖承台前首先在离基坑侧边1.0米处、距离20米做好2-3个集水井用PVC排水管连通,并 PVC 坏 3 下:1) 挤流, 2 3

路基强夯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编制依据 (2) 三、技术指标及参数 (2) 四、施工准备 (3) (一)设备准备 (3) (二)劳动力准备 (4) (三)技术准备 (4) 五、施工方案 (4) (一)工艺流程 (4) (二)施工参数确定 (5) (三)施工方法 (5) (四)雨期强夯施工措施 (6) (五)质量控制流程 (6) (六)注意事项 (8) (七)质量验收标准 (10) 六、施工质量控制及保证措施 (10) (一)施工质量控制 (10) (二)质量保证措施 (10) 七、安全保证措施 (12) 八、文明施工 (13)

路基强夯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范围: 新建贵阳枢纽白云至龙里北联络线站前工程施工I标段第一项目部施工范围为新建贵阳枢纽白云至龙里北联络线白云站(含)DI2K0+000~马夫田隧道出口DIK7+029,起讫里程为:DI2K0+000~DIK7+029,正线长度7.024km。主要工程量有:东北环线路基总长为1.65Km,站场路基1.6km,成贵左右线及联络线路基5.055km;其中路基挖方328.3万方,填方63.8万方。 (二)主要技术标准: 本工程主要技术标准如下 1)、铁路等级:客运专线。 2)、正线数目:单线。 3)、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00公里/小时。 4)、最小曲线半径:一般4000米,困难2200米。 5)、限制坡度:25‰,困难30‰。 6)、到发线有效长度:650米。 7)、机车类型:动车组。 8)、牵引种类:电力。 9)、行车指挥方式:综合调度集中。 (三)强夯工程数量:

二、编制依据 1、《新建贵阳枢纽白云至龙里北铁路工程站前I标段路基设计图》 2、《高速铁路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 3、《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4、《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TB10106-2010 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97) 6、《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三、技术指标及参数 1、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不得含杂草、树根等杂物。应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为填料。 2、强夯应分层进行。首先清除表土,第一层宜选用弱风化砂岩(如开山石)进行回填,回填6m后进行第一层强夯;之后每回填6m进行一次强夯,至基床顶为止。 3、强夯区域的一次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均确定为6m,每一次得单击夯击能为3000KN.m,夯击间距5m35m梅花型布置,共夯三遍,每一遍每一夯点夯十次。第十次检验贯入度是否与第九次贯入度之差小于5cm,且土体隆起高度≤10cm,若差别较大需加夯次数,直到二者贯入度及隆起高度满足要求。检验质量以压实度控制,5米深度范围内的压实度要求达到92%。对所有强夯区域,第一遍夯完后,用新土将夯坑填平,再进行下一遍夯击,最后一遍连续夯击得能量500KN.m,采用满夯,锤印彼此搭接。 4、单点夯击时,夯锤直径2.0m,圆形异形锤,夯击次数通过现场试夯确定,以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超过5cm控制;满夯夯击时,夯锤直径2.5m,圆形异形锤,夯点间距1.8m,每点夯两击,两夯点之间搭接70cm。夯锤设置300mm直径的排气孔4个。 5、强夯最佳含水量须根据试验报告取值。 6、每遍强夯的时间间隔不小于一周至两周的时间。

强夯降水施工方案样本

南通滨海园区围垦北区横二路( 春晓路) 工程 ( 一标段) 强 夯 降 水 施 工 方 案

一、工程概述 横二路由于均位于围垦吹填土内, 项目场地表面以下1.7~3.1m为最近吹填土, 为确保道路通车期间路面能够保持良好的平整度, 路施工前需对路基进行加固处理, 本次设计采用”排水固结+强夯”的综合处理法对吹填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即先采用井点降水降低路基范围内地下水位至吹填土层以下, 而后采用强夯法进行连续夯击, 夯击完成1~2周后, 待土体稳定, 即可实施路床及路面结构。 自上而下土层结构: 1、冲填土: 灰褐色, 松散, 稍湿一湿, 密实度不均匀, 以粉土为主充填; 层厚1.00~2.60m,层底标高0.41~2.91m. 2、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 褐黄色, 具微层理构造, 见Fe、Mn质氧化斑痕, 淤泥质粉质粘土流塑-软塑, 摇振反应慢, 稍有光泽, 韧性中等, 干强度中等, 属中高压缩性。层厚2.40~5.30m, 层底标高-2.51~0.20m.本层土除在名塘处有所损失外, 其余全场地分布。 3、粉砂夹粉土: 青灰色, 中密-密实, 饱和, 含少量云母, 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和长石, 颗粒分选性好, 级配较好, 粉土夹层厚度约5~8cm,层厚7.30~7.80m, 层底标高-10.21~-9.65m。本层土全场地分布。 4、粉砂: 青灰色, 中密-密实, 饱和, 含少量云母, 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和长石, 颗粒分选性好, 级配较好, 质地较纯, 本

层土未钻穿。 吹填土工程特征: 吹填土其成分和分布规律与所吹填泥砂的来源及吹填时的水力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大多数情况下, 吹填的物质是粘土和粉砂, 在吹填管口处, 沉积的土粒较粗, 远离管口方向逐渐变细, 在吹填区排水口(喇叭口门)位置最细, 一般分布为淤泥质土, 反映出水力分选作用的特点。有时在吹填过程中, 由于泥砂的来源有所变化, 造成填土在纵横方向上的不均匀性。吹填土由于土的颗粒粗细的不均匀分布其含水量也是不均匀的, 土的颗粒愈细, 排水愈慢, 土的含水量也越大。吹填土的工程性质与其颗粒组成有密切关系, 对于吹填管口附近含砂量较多的区域, 透水性好, 地下水排泄通道通畅, 排水效果好一些; 距离吹填管稍远区域, 砂粒减少, 粘粒含量增多, 透水性减弱, 含水量较大, 吹填初期土粒一般呈过饱和状态; 在远离吹填口, 接近出水口处, 一般是厚层的含粘土颗粒较多的粘性土, 含水量较大, 一般大于液限, 由于土粒很细, 水分难以排出, 土体形成初期呈流动状态, 经自然蒸发后, 表面形成龟裂, 但下部依然处于流塑状态, 稍加扰动, 即会出现触变现象。本场地吹填土由于吹填后固结时间短、含水量大、地下水埋深浅, 其天然地基承载力很小, 给施工造成极大困难, 因此对该土层进行强夯处理, 必须首先解决降水、排水问题。 二、施工准备 2.1、现场准备

深基坑降排水施工方案范本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 深基坑降排水施工方案(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56602深基坑降排水施工方案Deep foundation pit drainage and drainage construction scheme 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1、工程概况 序号 项目 内容 1 工程名称 莱阳酒店工程 2 工程地址 莱阳市鹤山路与梨园路交汇处 3 建设单位 莱阳市硕丰置业有限公司

4 设计单位 青岛雍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5 监理单位 青岛青咨监理公司 6 监督单位 莱阳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7 施工单位 东北金城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2.工程概况 莱阳酒店工程由莱阳硕丰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本工程为高层建筑,分别由裙楼及一栋塔楼组成。共22层,含地下室为1层,总高度为82.25m,其中。本工程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本工程负一层地下室层高为 5.4m,首层至二层层高为

5.4m,三层层高为6米,四层至五层层高为3.9米,六层至十八层层高为3.45米,十九层至二十二层机房层层高为3.9米,水箱间层高为3.3米。 建筑物1幢22酒店用楼,总建筑面积35000㎡,框剪结构,场地设一层整体连通的地下层,基坑开挖长115.4m、宽36.35m,最深度-8.6m。深搅止水帷幕桩370延长米。 拟建场地西缘离蚬河约260m,Ⅰ级阶地上,属河流堆积地貌,地表为人工杂填土,上部为洪积成因的粘性土、粉砂,本部为河流冲积形成的中砂层。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表明:场地地下水位在地表下0.25-3.50m之间,具微承压性,主要含水层为③1、③及④层粗砂。地下水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流径补给,与蚬河有水利联系。根据场地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差异及其工程特性分为4个主层及相应亚层,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①杂填土:杂色,层厚0.4~0.8m,含大量碎石砖块等杂物,其余成分为粘土,局部地段有30-40㎝耕地及沟塘淤泥深灰色软土。 ②粉砂:灰色、稍密,湿,局部地段变为粉土,分布不均,层厚0.3~4.0m。

万达广场034基坑降水、排水施工方案

湘潭万达广场项目 B区基坑降水、排水专项施工方案(方案编号:CSCEC2B-XTWD-029) 编制: 审核: 批准:

目录 一、工程概况 (3) 二、基坑降水、排水目的 (3) 三、基坑降、排水设计依据 (3) 四、降水设计方案 (4) 五、现场采取的降水、排水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周边环境变形监测方案 (14) 七、基具设备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质量保证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安全文明施工.........................................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基本概况 湘潭万达广场项目位于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芙蓉路北、晓塘路南、月华东路、月华西路之间。占地面积256亩,总建筑面积为88.43万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为71.73万平方米,地下16.7万平方米。由购物中心、酒店、写字楼、公寓、住宅、室外商业街、商铺组成。工程性质为住宅及公共建筑。 2.工程水文地质状况 ①地下水稳定水位 勘察期间于各钻孔均遇见地下水,按其含水层性质及埋藏条件,主要为赋存于人工填土①、粉质粘土②、粉质粘土③、粉质粘土④层中的上层滞水以及赋存于砾砂、圆砾中的孔隙潜水。上层滞水受大气降水、地表水及管网渗漏补给,水量较小且无连续稳定的统一水位。孔隙潜水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补给;各处赋水情况不一,未形成连续水位面。 勘察期间测得各钻孔上层滞水稳定水位埋深为0.50~2.90m,相当于标高56.28~63.02m。孔隙潜水稳定水位埋深为1.20~7.80m,相当于标高52.10~60.62m. 赋存于强、中风化基岩中的基岩裂隙水,水量较小,无稳定的自由水面,主要受上层地下水及大气降水补给,其水位、水量大小和径流、补给受裂隙的发育程度、连通性以及区域构造的影响。 ②地层透水性 根据室内渗透试验及相似工程经验,场地内砾砂层、圆砾层为强透水性地层,并略具承压性,其余各地层均为弱透水性地层。 二、基坑降水、排水目的 ⑴加固基坑坑底的土体,提高坑底土体强度,从而减少坑底隆起和围护结构的变形量,防止坑外地表过量沉降。 ⑵有利于边坡稳定,防止滑坡。 ⑶疏干坑内地下水,方便挖掘机和工人在坑内施工作业。 ⑷及时降低下部承压含水层的承压水水头高度,将其降至安全的水头高度,以防止基坑底部突涌的发生,确保施工时基坑底板的稳定性。 三、基坑降水、排水设计依据 1、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强夯专项施工方案

强夯专项施工方案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工程概况 瑞安市塘下中心区F-3-4地块总建筑面积约80116.11平方米。本工程位于西侧紧邻瑞安大道,新中路以北。 工程名称:瑞安市塘下中心区F-3-4地块建设项目 建设单 位: 瑞安市中梁瑞置业有限公司 设计单 位: 浙江嘉华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质监单 位: 瑞安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安监单 位: 瑞安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 施工单 位: 浙江立鹏建设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 浙江省工程物捍勘察院 监理单 位: 浙江华地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第二节、场地地质条件 本工程拟建场地土层划分为素填土、粉质粘土混碎石、全风化砂岩、强风化砂岩、中风化砂岩、全风化凝灰岩、强风化凝灰岩、中风

化凝灰岩等;各土层空间分布特征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场地属剥蚀低 山前缘地貌。场地山体原始地貌呈北高南低走向,地面起伏相对较 大,山体坡度20?40度,自然地面高程约523.440?528.910m,高 差5.0 m。局部回填,开挖至强夯高程。 第三节、编制依据 1、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出据的地质勘察报告; 2、塘下中心区F-3-4地块地基处理(强夯)工程技术交底及图纸会审会议 记录; 3、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20; 第二章、施工总体部署 第一节、施工准备 一、临时设施的搭设 现场的临时设施主要包括工人宿舍、生活宿舍、办公设施等。根据 现场情况,具体布置按总包单位要求执行。实际情况可根据现场以下原则择地布置。 1、避免不同施工项目之间的相互影响; 2、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二、施工控制点建立 场地测量控制基准点:设置在场地内和周边,为施工期间半永久性测量固定基准点,做为施工放点、放线和监测之用。施工测量控制基准点,

强夯降水施工方案

南通滨海园区围垦北区横二路(春晓路) 工程 (一标段) 强 夯 降 水 施 工 方 案

一、工程概述 横二路由于均位于围垦吹填土内,项目场地表面以下1.7~3.1m 为最近吹填土,为确保道路通车期间路面能够保持良好的平整度,路施工前需对路基进行加固处理,本次设计采用“排水固结+强夯”的综合处理法对吹填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即先采用井点降水降低路基范围内地下水位至吹填土层以下,而后采用强夯法进行连续夯击,夯击完成1~2周后,待土体稳定,即可实施路床及路面结构。 自上而下土层结构: 1、冲填土:灰褐色,松散,稍湿一湿,密实度不均匀,以粉土为主充填;层厚1.00~2.60m,层底标高0.41~2.91m. 2、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褐黄色,具微层理构造,见Fe、Mn质氧化斑痕,淤泥质粉质粘土流塑-软塑,摇振反应慢,稍有光泽,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属中高压缩性。层厚 2.40~5.30m,层底标高-2.51~0.20m.本层土除在名塘处有所损失外,其余全场地分布。 3、粉砂夹粉土:青灰色,中密-密实,饱和,含少量云母,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和长石,颗粒分选性好,级配较好,粉土夹层厚度约5~8cm,层厚7.30~7.80m,层底标高-10.21~-9.65m。本层土全场地分布。 4、粉砂:青灰色,中密-密实,饱和,含少量云母,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和长石,颗粒分选性好,级配较好,质地较纯,本层土未钻穿。 吹填土工程特征:

吹填土其成分和分布规律与所吹填泥砂的来源及吹填时的水力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大多数情况下,吹填的物质是粘土和粉砂,在吹填管口处,沉积的土粒较粗,远离管口方向逐渐变细,在吹填区排水口(喇叭口门)位置最细,一般分布为淤泥质土,反映出水力分选作用的特点。有时在吹填过程中,由于泥砂的来源有所变化,造成填土在纵横方向上的不均匀性。吹填土由于土的颗粒粗细的不均匀分布其含水量也是不均匀的,土的颗粒愈细,排水愈慢,土的含水量也越大。吹填土的工程性质与其颗粒组成有密切关系,对于吹填管口附近含砂量较多的区域,透水性好,地下水排泄通道通畅,排水效果好一些;距离吹填管稍远区域,砂粒减少,粘粒含量增多,透水性减弱,含水量较大,吹填初期土粒通常呈过饱和状态;在远离吹填口,接近出水口处,通常是厚层的含粘土颗粒较多的粘性土,含水量较大,一般大于液限,由于土粒很细,水分难以排出,土体形成初期呈流动状态,经自然蒸发后,表面形成龟裂,但下部仍然处于流塑状态,稍加扰动,即会出现触变现象。本场地吹填土由于吹填后固结时间短、含水量大、地下水埋深浅,其天然地基承载力很小,给施工造成极大困难,因此对该土层进行强夯处理,必须首先解决降水、排水问题。 二、施工准备 2.1、现场准备 (1)施工前做好机械设备的检修就位、劳动力安排、场地规划、材料堆放、临设、防火、排水等项工作。 (2)开工前,应做好定位坐标、高程引入工作,定位情况需经有关部门校核准确无误后方能根据施工图测放施工线。

基坑降排水施工方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 第二章场地周边环境条件及地质条件 (1) 2.1、场地周边环境条件 (1) 2.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 2.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2) 第三章编制依据 (2) 第四章明排降水设计方案 (2) 4.1、坡顶挡水墙及截水沟设置 (3) 4.2、坡底排水沟及集水井设置 (3) 4.3、地库及主楼范围集水坑设置 (4) 第五章降排水施工 (4) 5.1、施工准备 (4) 5.2、施工顺序及方法 (4) 5.3、施工注意事项 (5) 5.4、地下水位监测 (6) 第六章、安全、质量、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6) 6.1、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6) 6.2、质量保证措施 (7) 6.3、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7) 附件 (8)

第一章工程概况 本工程一期含4#楼~12#楼、14#楼~16#楼及地下室,由12个单体工程和1个地下车库组成,为群体工程,;其中4#楼~10#楼为18层,11#楼、12#楼、14#~16#楼为11层,占地面积62040平米,建筑面积约12.9175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10.7245万平方米,地下室建筑面积约2.1930万平方米。主体结构部位基础形式为预制管桩 + 筏板基础,上部结构体系为剪力墙结构;纯地库范围基础形式为平板式筏基,结构体系为框架结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抗震等级为四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二级。 本工程基坑面积约为22100㎡,其中地库(含6-10#)面积约为16300 ㎡,地库普遍开挖标高为-7.07m,主楼位置普遍开挖标高-7.57m,局部基坑最深处开挖标高-9.97m,基坑大致成方形布置,长155m、宽142m。4#、11#、12#、14#~16#单个建筑基坑面积一共约5800㎡,普遍开挖标高为-4.07m~-4.27m。基坑边坡以大放坡和土钉墙为主,局部采用围护桩。 第二章场地周边环境条件及地质条件 2.1、场地周边环境条件 本工程位于梁溪路与鸿桥路交叉口东北侧,现场北侧为一营房,西侧为居民区和待拆迁房,南侧为梁溪路,东侧为居民区和待拆迁房。现场在工地周围已有一道砖砌围墙(局部采用彩钢板封闭)。 2.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场地为民房拆迁地,场地地形有所起伏,地面标高一般在5.2~6.00m之间,本地地貌属于山麓前坡积地貌。主要分布的地层从上至下为: 1.(1)层杂填土: 杂色,松散,上部主要为拆迁的建筑垃圾,下部以黏性土为主。厚度:1.30~3.30,平均2.17m;层底标高:2.08~4.60m,平均3.21m;层底埋深:1.30~3.30m,平均2.17m。 2.(2)黏土: 灰黄色,硬塑,含铁锰质结核,夹蓝灰色黏土条纹,有光泽。厚度:4.00~6.40,平均5.02m;层底标高:-2.70~-0.52m,平均-1.81m;层底埋深:6.30~8.00m,平均7.20m。 3.(3)粉质黏土夹粉土: 灰黄色,可塑,含少许铁锰质结核,夹粉土薄层及团块,稍有光泽。厚度:1.10~

施工排水降水施工方案

施工排水降水施工 方案

万德福广场一次供暖管道工程明沟排水施工方案 编制人:杨雪 审核人:刘士斌 北京强龙建设有限公司 万德福广场一次供暖管道工程 项目经理部 7月8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编制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场地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场地工程地质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3.3施工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项目管理机构主要管理人员....................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劳动力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施工进度计划及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明沟排水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2、《建筑与市政排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二、编制原则 1、严格遵守基坑支护的程序和施工程序,保证重点,统筹安排明沟排水项目。 2、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提高标准化的程度,提高施工机械化水平。 3、合理地安排施工计划,组织连续、均衡、紧凑的施工。 4、强化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5、合理布置施工现场,节约用地,组织文明施工。 6、进行技术经济活动分析,贯彻增产节约方针,降低工程成本。 三、工程概况 3.1场地位置 万德福广场一次供暖管道工程位于新平西路北段、北环路与新平西路北段交叉路口向西,北环路非机动车道内,北临贾各庄村头。

路基强夯专项施工方案

中铁十五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路基强夯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编制依据 (1) 三、技术指标及参数 (1) 四、施工准备 (3) (一)设备准备 (3) (二)劳动力准备 (3) (三)技术准备 (3) 五、施工方案 (4) (一)工艺流程 (4) (二)施工参数确定 (4) (三)施工方法 (5) (四)雨期强夯施工措施 (5) (五)质量控制流程 (6) (六)注意事项 (8) (七)质量验收标准 (10) 六、施工质量控制及保证措施 (10) (一)施工质量控制 (10) (二)质量保证措施 (11) 七、安全保证措施 (12) 八、文明施工 (13)

路基强夯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宁安高速公路路基A1标段全长18.9Km,里程为K0+000至K18+900,,为了保证强夯施工安全及质量,根据宁都至安远高速公路A1标段施工实际图及现场实际情况,编制如下施工方案。 二、编制依据 1、施工合同; 2、路基强夯处理施工图; 三、技术指标及参数 1、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不得含杂草、树根等杂物。应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为填料。 2、强夯应分层进行。首先清除表土,第一层宜选用弱风化砂岩(如开山石)进行回填,回填7m后进行第一层强夯;之后每回填7m进行一次强夯,至路床顶为止。 3、强夯区域的一次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均确定为7m,每一次得单击夯击能为3000KN.m,夯击间距5m×5m梅花型布臵,共夯三遍,每一遍每一夯点夯十次。第十次检验贯入度是否与第九次贯入度之差小于5cm,且土体隆起高度≤10cm,若差别较大需加夯次数,直到二者贯入度及隆起高度满足要求。检验质量以压实度控制,5米深度范围内的压实度要求达到94%。对所有强夯区域,第一遍夯完后,用新土将夯坑填平,再进行下一遍夯击,最后一遍连续夯击得能量500KN.m,采用满夯,锤印彼此搭接。 4、单点夯击时,夯锤直径1.0m,圆形异形锤,夯击次数通过现场试夯确定,以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超过5cm控制;满夯夯击时,夯锤直径2.5m,圆形异形锤,夯点间距1.8m,每点夯两击,两夯点之间搭接70cm。夯锤设臵200~300mm 直径的排气孔4个。

基坑降排水施工方案

目录 第1章基坑降排水现状及内容 (2) 第2章基坑降排水思路 (2) 2.1 基坑土质分析 (2) 2.2 降排水思路的确定 (2) 2.3 降排水流向图 (3) 第3章基坑降排水施工方法 (3) 3.1 排水沟集水井施工 (3) 3.2 降水井施工 (4) 3.3 西南角跳挖基础施工 (5) 第4章基坑降排水施工的部署 (6) 4.1 机械部署 (6) 4.2 劳动力部署 (6) 4.3 计划安排 (6) 第5章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7) 5.1 安全生产措施 (8) 5.2 文明施工措施 (8)

【嘉里建设广场二期降排水施工方案】(修改版) 第一章基坑降排水概况及内容 由于前期没有在我单位进行土方开挖作业之前进行积极有效的降排水措施,地下水降排不及时,造成在机械土方开挖、倒运时对土体造成影响,所挖Ⅰ、Ⅱ、Ⅳ区工作面表面形成大量的淤泥层,地基土严重扰动,虽然我单位不计人力、物力的损失抢先施工了底板垫层,有效改善的地下室底板基础的施工环境。但由于地下水问题的始终存在,影响我单位的下一步施工,为了工程整体目标的实现和工程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司特编制基坑降排水施工方案,并落实劳动力、设备和材料,积极组织展开施工。 第二章基坑降排水思路 2.1基底土质分析 根据对目前土方开挖土质特点,开挖土质属粉质粘土,透水性极低,基本属于不透水层,且我单位已施工完毕垫层,有效的避免了大气降水的影响。所以目前的积水主要来自于工程周边水压力造成地下涌水。 2.2降排水思路的确定 经过认真研究,根据目前土质特点及地下涌水量集中区域的工作面特点,我们拟定采用由下至上:降水井→基坑底周边集水井→地面周边排水沟及沉淀池的立体降排水思路: 1、根据现场实际土质情况,结合周边情况计算出地下涌水压力主要集中在基坑中部区域,我司也主要在基坑中部设置降水井。降水井深度为8米,内设直径为300的PVC管(满网眼),与底板相交位置设置直径为300的钢管,并设置一道止水钢板(详见下图),内设潜水泵抽排水,抽排水的方向为基底周边的集水井,待结构层做到七层左右时停止降水; 2、在基底周边的集水井设置大型水泵将基坑内汇集的水抽排至地面的沉淀池,并排至市政排水管网。 3、在施工顺序上按照Ⅳ→Ⅱ→Ⅲ→Ⅰ顺序。具体区域顺序及降排水的平面布置图如下图:

集水明排降水施工方案

望谟枫林小城三期高层商住楼工程 基坑降水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天津中铁建业集团有限公司 二零一六年十二月八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水文气象及场地水文条件 (3) 四、施工安排........................................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施工方法 (6) 七、进度保证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质量保证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安全保证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附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编制依据 1、国家现行施工验收规范、标准及贵州省有关施工规定。 2、《望谟布依枫林三期高层商住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贵州省建筑工程勘察院) 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4、望谟枫林小城三期高层商住楼工程基础平面布置图 5、根据工程特点、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施工环境、施工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分析。 6、本企业现有的劳动力、技术、机械设备能力和施工管理经验。 7、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关文件。 二、工程概况 1、建筑概况: 望谟枫林小城三期高层商住楼工程建设地点为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望

强夯专项施工方案

强夯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0 二、编制依据 0 三、施工进度计划 (1) 四、施工参数和技术指标 (1) 五、施工准备 (2) 1、设备准备 (2) 2、劳动力准备 (3) 3、技术准备 (3) 六、施工方案 (4) 1、高速液压夯实施工方法 (4) 2、履带式夯机施工方法 (6) 七、施工质量控制及保证措施 (9) 1、施工质量控制 (9) 2、质量保证措施 (9) 八、安全保证措施 (11) 九、安全注意事项 (12) 十、环境保护措施、文明施工措施及雨期施工措施 (14) 1、环境保护措施 (14) 2、文明施工措施 (15) 3、雨期强夯施工措施 (15)

强夯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绥芬河至满洲里高速公路铁力至科右中旗联络线榆树至松原段起于吉林省榆树市与黑龙江省五常市交界处,经榆树市、扶余市、止于松原市解放村项目全程183.377km。由我公司承建的A02合同段位于榆树市境内,路线起点桩号K36+000,终点桩号K55+400,全长19.4km。 鉴于榆松项目路基施工工期较短,填方路基自然沉降时间不充裕,为确保路基施工质量,杜绝路基不均匀沉降的病害发生,路基报验前采用履带式夯实机对路基填挖交界处进行强夯处理, 构造物台背回填的施工质量将直接影响到路基竣工通车后的安全性和舒适度,为确保项目构造物台背回填的施工质量,避免以后出现“桥头跳车”的现象,确保工程质量,根据相关技术规范、设计文件要求及参考其它项目的成功经验,在原有的路基压实的基础上,采用高速液压夯实机及履带式夯实机进行桥涵台背两侧路基强夯加固处理,对台背及路基填挖交界处增加夯实工序。 二、编制依据 1、绥芬河至满洲里高速公路铁力至科右中旗联络线榆树至松原段A合同段招标文件、合同文件。

强夯方案 (降水加强夯)

目录 1、编制说明 (2) 2、工程概况 (2) 3、场地处理施工方案分析 (2) 3.1单点夯击能试验 (3) 3.2地基加固后土体物理性指标 (4) 3.3大面积地基加固方案技术措施 (4) 3.3.1强夯工艺流程 (4) 3.3.2机具及施工材料要求 (4) 3.3.3井点降水施工 (5) 3.3.4强夯施工技术措施 (7) 3.3.5强夯施工 (8) 4、工程质量标准 (10) 5、工期计划、机械配备及人员计划安排 (10) 6、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1) 7、安全生产施工措施 (13) 8、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 (16) 附图一: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图 (18) 附图二: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19) 附图三:HSE管理机构 (20)

1.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及执行的标准、规范 1.1.1江苏省吕四海洋经济开发区道路地基处理设计图纸 1.1.2江苏省吕四海洋经济开发区地基处理招标文件 1.1.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1.1.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1.5《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1.1.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1.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1.8《质量管理体系文件》(陕西建工集团机械施工有限公司) 2.工程概况: 2.1.工程位置 江苏省吕四海洋经济开发区位于江苏省启东市石化产业园区,工程总面积为28.33万平方米,其中经九路约60000平方米,纬九路约50000平方米,经八路约40000平方米,如意大道延伸段约133300平方米。 2.2.地基处理设计方案 地基处理设计工艺包括:强排水+强夯。强夯工艺拟采用两遍点夯一遍普夯,每遍点夯 夯能1500KJ,夯锤底面积按4.0~4.5m2计,夯点间距3.5*7m,夯点布置为梅花形布点,每遍 夯点击数暂定为3-5击,且最后一遍最后两击平均贯入量小于10cm。普夯夯能为1000KJ, 普夯一遍,搭接夯,标准为二击点夯,间距为点间互压1/3锤径。强夯时采用井点降水,降 低地下水位。井点降水可采用真空泵强排水,立管深度、井点间距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布置, 强夯点夯施工过程中要求降低地下水位不小于2米。 3.场地处理施工方案分析 该处理场地上覆约1米厚的吹填沙,下层为淤泥质粉土,透水性较差。鉴于上下层情况, 在强夯施工前沿道路两侧开挖纵向排水明沟,深度大于1.5米。井点降水时井点管内贯中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