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
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

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是针对医疗机构处方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
处方点评是指对医生开出的处方进行审核和评价,以确保处方的合理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该制度和细则的实施旨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二、制度内容1. 处方点评的范围:该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开具处方的医生和药师。
2. 处方点评的流程:包括处方提交、初审、专家评审、反馈和处方改进等环节。
- 处方提交:医生在开具处方后,将处方提交至药师处方点评系统。
- 初审:药师对处方进行初步审核,包括药品的规范性、剂量的合理性等。
- 专家评审:药师将初审通过的处方交由专家组进行评审,专家根据临床指南和药物使用规范对处方进行综合评估。
- 反馈:专家组对处方进行点评,并将点评结果反馈给开方医生。
医生根据点评结果进行处方改进。
- 处方改进:医生根据点评结果进行处方的修改和优化,以提高处方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三、实施细则1. 处方点评的要求:- 处方规范:医生开具处方时,需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包括药品的名称、剂量、用法、用量等信息的准确填写。
- 药物选择:医生在选择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
- 药物搭配:医生在搭配药物时,应注意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合理的药物组合。
- 处方信息完整: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应确保处方信息的完整性,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情描述、用药目的等。
2. 处方点评的标准:- 合理性评估:专家组对处方进行合理性评估,包括药物的适应症、疗效、用药方案的科学性等方面的评价。
- 安全性评估:专家组对处方进行安全性评估,包括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评价。
- 有效性评估:专家组对处方进行有效性评估,包括药物的疗效、用药方案的可行性等方面的评价。
3. 处方点评的结果:- 合理性评估结果:专家组根据合理性评估的结果,对处方进行合理性等级的评定,包括合理、基本合理、不合理等级。
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

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处方点评制度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建立一套评估医生处方质量的制度,以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处方点评制度的目的、范围、流程、评估指标等内容,并给出相应的实施细则。
二、目的处方点评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合理用药、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通过对医生处方的点评,可以发现和纠正不合理的处方行为,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现象。
三、范围处方点评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内的门诊和住院医生,涵盖各个科室和专业领域。
所有开具处方的医生都需要接受处方点评。
四、流程1. 处方点评委员会的成立医疗机构应组建处方点评委员会,由医院管理层、临床医生、药师、护士等多个部门的代表组成。
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处方点评的标准和流程,并进行处方点评的评估和反馈。
2. 处方点评的标准制定处方点评委员会应根据相关法规、规范和临床实践,制定处方点评的标准和指南。
标准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药物选择的合理性- 药物剂量的准确性- 药物配伍的安全性- 药物禁忌和过敏的考虑- 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监测等3. 处方点评的实施医疗机构应建立处方点评的数据库,记录医生开具的处方信息,并进行实时监测和点评。
点评可以由药师、临床医生等专业人员进行,也可以借助计算机辅助系统进行自动点评。
4. 处方点评的反馈和改进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生的处方进行点评,并向医生提供点评结果和改进建议。
医生应及时查看点评结果,并根据反馈意见进行改进。
同时,医疗机构应对点评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五、评估指标处方点评的评估指标应包括以下内容:1. 处方的合理性评估- 是否符合临床指南和规范- 是否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处方- 是否考虑了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等因素2. 药物选择和剂量评估- 是否选择了适当的药物- 是否使用了正确的剂量和给药途径- 是否考虑了患者的肝肾功能等因素3. 药物配伍和禁忌评估- 是否考虑了药物的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是否避免了患者的过敏反应和不良反应4. 药物监测和疗效评估- 是否进行了必要的药物监测- 是否对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了评估和记录六、实施细则1.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处方点评制度,并明确相关责任人和流程。
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

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是指医疗机构为规范处方行为,提高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用药权益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具体操作细则。
二、目的和意义1.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通过规范处方行为,减少药物错误使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2. 提高药物使用的合理性:通过点评制度,促使医生在处方时更加注重药物的选择、剂量和疗程,提高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3.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通过点评制度,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提高医疗效益。
4. 促进医患沟通:通过点评制度,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将更加顺畅,医生可以向患者解释处方的合理性,患者也可以提出疑问和建议。
三、制度内容1. 处方点评的范围: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的门诊和住院处方。
2. 处方点评的主体:由医疗机构设立专门的处方点评小组负责,该小组由医生、药师、护士等多个专业人员组成。
3. 处方点评的方式: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处方点评。
对于线上点评,医生在开具处方后,将处方信息上传至系统,由点评小组进行审核和点评。
对于线下点评,点评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对已开具的处方进行点评。
4. 处方点评的内容:点评主要包括药物选择的合理性、剂量是否合适、疗程是否符合规范、是否存在禁忌症等方面的评估。
5. 处方点评的结果:点评小组将根据点评结果,对不合理的处方进行反馈和整改意见,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医生,以便医生改进处方行为。
6. 处方点评的周期:根据医疗机构的具体情况,可以设定不同的点评周期,一般为每月或每季度进行点评。
7. 处方点评的记录和统计:医疗机构应建立处方点评的记录和统计制度,对点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为医疗质量管理提供依据。
四、实施细则1. 建立点评小组: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处方点评小组,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和权限。
2. 制定点评标准:点评小组应制定相应的点评标准,明确药物选择、剂量和疗程等方面的要求。
3. 建立点评系统:医疗机构应建立相应的点评系统,实现处方信息的上传、审核和点评。
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

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处方点评制度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建立一套评价和监督医生处方行为的制度,旨在提高医生的处方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本文将介绍处方点评制度的目的、适用范围、实施细则以及评估方法等相关内容。
二、目的1. 提高医生的处方质量:通过点评制度,促使医生在处方过程中更加慎重和规范,减少处方错误和不合理用药。
2.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通过点评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处方中的问题,避免患者因用药不当而引发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3.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通过点评制度,发现和纠正医生过度开药或过度用药的行为,合理利用医疗资源。
三、适用范围处方点评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内的处方行为,包括门诊、住院和急诊等各个环节。
四、实施细则1. 点评周期:每个季度进行一次处方点评,点评周期为3个月。
2. 点评对象:所有医疗机构内的医生处方都将被纳入点评范围。
3. 点评内容:(1) 处方准确性:对处方中的药品名称、剂量、用法、用量等进行准确性评估。
(2) 合理性评估:对处方中的药品组合、疗程、适应症等进行合理性评估。
(3) 安全性评估:对处方中的药品是否存在潜在的不良反应、禁忌症等进行安全性评估。
4. 点评方法:(1) 点评小组:由医疗机构内的药学专家、临床医生和药剂师组成的点评小组负责处方点评工作。
(2) 点评流程:- 收集处方数据:医疗机构将每个季度的处方数据提供给点评小组。
- 数据分析:点评小组对处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筛选出需要点评的处方。
- 点评讨论:点评小组对筛选出的处方进行讨论和评估,形成点评报告。
- 反馈和改进:点评报告将反馈给医生,并提出改进建议,医生可根据点评报告进行调整和改进。
5. 点评结果:(1) 合格处方:符合规范和合理用药要求的处方被认定为合格处方。
(2) 不合格处方:存在准确性、合理性或安全性问题的处方被认定为不合格处方。
(3) 处方评级:根据点评结果,对医生的处方行为进行评级,评级结果作为医生职称评定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
医院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

医院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医院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1. 引言医院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是为了确保医院处方的合规性、安全性和合理性,提高医疗质量,保护患者权益而制定的。
本制度和实施细则适用于医院所有医生开立的处方。
2. 职责和权限2.1 处方点评委员会:医院设立处方点评委员会,负责对医院处方进行点评,包括评估处方的合规性、安全性和合理性等。
2.2 医生:医生应遵守本制度和实施细则,合理开立处方,并按照要求参与处方点评委员会的工作。
3. 处方点评的程序与要求3.1 处方点评的程序:3.1.1 医生开立处方后,应提交给处方点评委员会进行点评。
3.1.2 处方点评委员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的相关规定,对处方进行点评,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3.1.3 处方点评委员会应及时通知医生有关处方的点评结果,并告知处理结果。
3.2 处方点评的要求:3.2.1 处方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3.2.2 处方应符合医院的相关规定,包括用药的准确性、合理性和安全性等。
3.2.3 处方应遵守医学伦理原则,包括尊重患者权益、维护患者隐私等。
4. 处方点评的结果与处置4.1 处方点评的结果:4.1.1 合格处方:经过点评后,符合相关要求的处方被认定为合格处方。
4.1.2 不合格处方:经过点评后,不符合相关要求的处方被认定为不合格处方。
4.2 处方点评的处置:4.2.1 合格处方:合格处方原则上不需要进行处置,但处方点评委员会可根据需要提出优化建议。
4.2.2 不合格处方:不合格处方应及时进行纠正,并通知医生进行整改;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处方,还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5. 附则5.1 监督与检查医院应建立处方点评制度的监督与检查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对处方点评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并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并追究相关责任。
5.2 处方点评的记录与保存医院应建立处方点评的记录和保存制度,保留处方点评的相关记录和资料,以备查阅和审计。
处方点评制度与实施细则

处方点评制度与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处方点评制度是指对医疗机构开出的处方进行评估和审核的一项管理措施,旨在提高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用药权益。
制定和实施处方点评制度可以有效规范医疗机构的处方行为,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二、制度目的1. 提高药物使用的合理性:通过对处方进行点评,及时纠正不合理的处方,避免滥用、乱用药物,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2. 保障患者的用药权益:通过点评制度,及时发现处方中存在的问题,保护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权益。
3. 规范医疗机构的处方行为:通过点评制度,规范医疗机构的处方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
三、制度内容1. 处方点评的范围:包括门诊处方、住院处方、急诊处方等各类处方。
2. 处方点评的对象:医疗机构的医师、药师等相关人员。
3. 处方点评的方式:采用人工点评和系统点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人工点评:由专业药师对处方进行逐一审核,判断处方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并提出改进建议。
系统点评:建立处方点评系统,对处方进行自动化点评,通过系统算法判断处方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并生成点评报告。
4. 处方点评的标准:依据国家相关药物使用指南、药品说明书、临床研究结果等权威资料,制定处方点评的标准。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判断药物是否适用于患者的疾病,是否存在禁忌症。
- 药物的剂量和用法:判断药物的剂量是否合理,用法是否符合规范。
- 药物的相互作用:判断处方中的药物是否存在相互作用的风险。
- 药物的不良反应:判断处方中的药物是否存在不良反应的风险。
- 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提出改进建议。
5. 处方点评的结果处理:对于点评结果不合格的处方,采取以下处理方式:- 及时通知医师和药师,并提出改进建议。
- 对于严重违规的处方,及时向医疗机构的管理部门报告,并追究相关责任。
- 建立处方点评的档案,作为医疗机构质量管理的重要依据。
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

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是指针对医疗机构中医师开具处方进行评价和监督的一项制度,旨在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处方行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的相关内容。
二、制度目的1. 提高医疗质量:通过点评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医师开具处方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规范行为,提高处方质量。
2. 规范处方行为:明确医师开具处方的要求和规范,减少滥用和误用药物的风险。
3.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加强对处方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三、实施细则1. 处方点评流程(1)处方点评委员会成立:医疗机构设立处方点评委员会,由医务处方安全管理人员、临床专家、药学专家等组成。
(2)处方点评申报:医师在开具处方后,将处方提交给处方点评委员会进行点评。
(3)处方点评评估:处方点评委员会对提交的处方进行评估,包括药物的合理性、用量的准确性、禁忌症的考虑等。
(4)处方点评结果反馈:处方点评委员会将点评结果反馈给医师,指出问题和不规范行为,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5)处方点评记录保存:医疗机构将处方点评结果进行记录和保存,作为医师绩效考核和医疗质量评估的依据。
2. 处方点评指标(1)药物合理性:评估医师开具处方中所使用药物的合理性,包括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相互作用等。
(2)用量准确性:评估医师开具处方中所使用药物的用量是否准确,避免过量或不足的情况发生。
(3)禁忌症考虑:评估医师开具处方时是否考虑患者的禁忌症情况,避免使用有禁忌症的药物。
(4)用药安全性:评估医师开具处方时是否考虑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包括药物的不良反应、过敏史等。
3. 处方点评结果处理(1)问题处方整改:对于存在问题和不规范行为的处方,医师需要及时进行整改,并在下次点评时进行重新评估。
(2)优秀处方表彰:对于符合规范要求且质量较高的处方,医疗机构可以进行表彰和奖励,以激励医师提高处方质量。
四、实施效果评估1. 处方点评效果评估:医疗机构定期对处方点评制度进行评估,包括点评的覆盖率、问题处方的整改情况等。
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

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处方点评制度是指对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评估和审核的一种规范化管理制度。
该制度旨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合理使用药物资源,防止滥用和误用药物,促进医患沟通和医疗卫生服务的规范化。
二、制度目的1.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通过对处方进行点评,发现和纠正不合理的用药行为,避免患者因药物滥用或者误用而产生不良反应或者其他不良后果。
2. 提高医疗质量:通过对处方的评估和审核,促使医生规范开具处方,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和治疗效果。
3. 合理使用药物资源:通过点评制度,对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估,合理配置药物资源,减少浪费和滥用。
4. 促进医患沟通:通过对处方的点评,鼓励医生与患者进行更多的沟通,提高医患关系,增加医患信任度。
三、实施细则1. 点评范围:所有开具处方的医生都需要接受处方点评,包括门诊处方、住院处方、急诊处方等。
2. 点评流程:(1) 处方提交:医生将开具的处方提交给点评机构或者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电子系统或者纸质方式提交。
(2) 处方评估:点评机构或者相关部门对处方进行评估和审核,包括药物种类、用量、频次、疗程等方面的合理性。
(3) 反馈意见:点评机构或者相关部门向医生提供处方评估结果和改进建议,指出不合理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4) 医生反馈:医生根据点评结果和建议,进行反馈和改进,如有异议可以提出申诉。
(5) 效果评估:对医生改进后的处方进行再次评估,评估结果作为医生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四、点评标准1. 药物选择:评估医生是否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史、年龄、性别等因素选择适当的药物。
2. 用量和频次:评估医生是否根据患者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确定合理的用量和频次。
3. 疗程:评估医生是否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治疗需要确定合理的疗程。
4. 药物相互作用:评估医生是否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
5. 药物费用:评估医生是否选择价格合理的药物,避免患者负担过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饮片以剂为单位。
1、处方点评组织管理
处方点评领导组
处方点评专家组
处方点评工作小组
1、处方点评组织管理
1. 医院处方点评工作领导组:医院药事管理与治疗学委员会 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由医务部和药学部共同组织实 施。
2. 处方点评专家组:由医院药学、临床医学、临床微生物学、 医疗管理等多学科专家组成。———提供专业技术咨询
(一)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 迹难以辨认的; (二)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 的; (三)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的; (四)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日、月龄的;
5.1 不合理处方---不规范处方
(五)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的;
(六)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的;
抗菌药物应用时间
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 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 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 , 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
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 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 24小时,个别情 况可延长至48小时。
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
4. 药品名称应当使用规范的中文名称书写,没有中文名称的可以使用规
范的英文名称书写;医疗机构或者医师、药师不得自行编制药品缩写 名称或者使用代号;书写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用法、用量要准确
规范,药品用法可用规范的中文、英文、拉丁文或者缩写体书写,但
不得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
处方书写应当符合下列规则
不合理处方举例
诊断书写不规范
开药
不合理处方举例
联合用药不适宜
氯化钾缓释片 螺内酯片
不合理处方举例
存在重复用药情况
赛庚啶片 酮替芬片
不合理处方举例
溶媒选择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
不合理处方举例
无指征用药
不合理处方举例
处方书写不规范
单量未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I类切口抗菌药物点评
I类切口:
即清洁手术,指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 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 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5.1 不合理处方---不规范处方
(十二)无特殊情况下,门诊处方超过 7 日用量,急诊处方 超过3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下需要适当延
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的;
(十三)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
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处方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
5.1 不合理处方---不规范处方
处方点评工作流程
A 不合理用药
B 填写处方点评 相关表格
E 总结并提出 下阶段工作 计划
C 向处方者 反馈意见 D 合理用药 建议
三. 我院处方点评情况
处方点评内容
抽查门诊处方,每月100张门诊成人普通处方; 门诊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 住院医嘱点评,每月30份病历; 每月进行一类切口病历中抗菌药物点评 定期进行血液制品、激素等用药的专项点评
处方点评管理办法
主 要 内 容
一 处方点评概述
二
处方点评管理办法
三
我院处方点评现状
一、处方点评概述
处方定义
处方:是指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以下简称医师)
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 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以下简称药师)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 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
2007年5月1日新的《处方管理办法》实施,要 求各级医院实行处方点评制度。
2010 年卫生部文件再次下发《医院处方点评 管理规范(试行)》。
《处方管理办法》适用范 围
本办法适用于与处方开具、调剂、保管相关 的医疗机构及其人员。
所有医疗机构及其医师、药师和护理人员 预防、保健机构及其相关医师、药师和护理人员 社会药店及其药学专业技术人员
处方点评是根据国家相关药事法规、技术规范,对处方 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用药适应证、 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 禁忌等)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 施干预和改进措施的过程。
意义在于是为了保证病人利益,保障临床医疗安全
我院处方调配流程
收方 审方
*处方包括医疗机构门诊处方和病区用药医嘱单。
2017/3/14
4
背景及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 第53号
《处方管理办法》已于2006 年 11月 27日经卫生部部务
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部长 高强 二〇〇七年二月十四日
2017/3/14
5
1、处方点评背景及法律依据
抗菌药物的用法用量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 1-2g;头 孢呋辛 1.5g;头孢曲松 1-2g;甲硝唑 0.5g。
给药次数: 头孢菌素类和其他β 内酰胺类、克林霉素等消除半衰期短者,应一 日多次给药。
不合理病历举例
患者 男 25岁 肱骨内固定取出术 手术时间:2014年5月25日10:05~10:55 用药目的:预防 用药情况:
I类切口抗菌药物应用指征
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
(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手术时间超 过3小时)
(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 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 (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 博器放臵、人工关节臵换等 (4)高龄(>70岁)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明
处方书写应当符合下列规则
9.药品用法用量应当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规用法用量使用, 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应当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 10.除特殊情况外,应当注明临床诊断 11.开具处方后的空白处划一斜线以示处方完毕 12.处方医师的签名式样和专用签章应当与院内药学部门留样备查
的式样相一致,不得任意改动,否则应当重新登记留样备案
抗菌药物的选择
手术名称 颅脑手术 抗菌药物选择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
乳腺手术 周围血管外科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第一代头孢菌素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腹外疝手术
胸外科手术(食管、肺) 心脏大血管手术 泌尿外科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
(十四)医师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 物处方的;
(十五)中药饮片处方药物未按照“君、臣、佐、使”的顺 序排列,或未按要求标注药物调剂、煎煮等特殊要求的。
5.2 不合理处方---不适宜处方
(一)适应症不适宜; (二)遴选的药品不适宜; (三)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 (四)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 (五)用法、用量不适宜的;
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方式
事前干预 在于纠正正在发生或可能将要发生的不合理用 药。包括以管床医生为单位抽查在院病历;药师 处方审核时发现的不合理用药,及时要求医生进 行改进等。
事后干预
在于减少存在的用药安全隐患,预防再次发生, 包括随机抽查一定数量的出院病历或门诊处方, 对出现的不合理用药进行评价等。
(六)联合用药不适宜的;
(七)重复给药的; (八)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 (九)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的。
5.3 不合理处方---超常处方
1、无适应证用药;
2、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的;
3、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的;
4、无正当理由为同一患者同时开具 2种以上药理 作用相同药物的。
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 + 头孢孟多酯2g
静滴 5月25日9:30~5月25日10:00
谢 谢!
(七)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 或不清楚的;
(八)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 清字句的;
5.1 不合理处方---不规范处方
(九)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剂量使用 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的
(十)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
(十一)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五种药品的;
8 是否经济
9 与用药相关检查是否完善
4、处方点评依据
依据:药典、说明书、指南、教科书、《临
床用药须知》、循证医学的证据、合理用药 的评价指标、国家制定的各项药物使用管理 规范等
5、处方点评的结果
合理处方
不合理处方
1.不规范处方 2.用药不适宜处方 3.超常处方
5.1 不合理处方---不规范处方
序 处方号 号
处方日期 年龄 (年月 (岁 日) )
诊断
抗菌药 注射 国家基 审核、 核对、 是否合 药品 药品通 (0/1 剂 本药物 处方金额 处方医师 调配 发药 理 品种 用名数 ) (0/ 品种数 药师 药师 (0/1)
存在问题 (代码)
注:有=1 无=0;
点评内容
即为平时审方的“四查十对” 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 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 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 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处方书写应当符合下列规则
13.药品剂量与数量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剂量应当使用法定剂量单位:
重量以克(g)、毫克(mg)、微克(μ g)、纳克(ng)为单位; 容量以升(L)、毫升(ml)为单位; 国际单位(IU)、单位(U); 中药饮片以克(g)为单位 片剂、丸剂、胶囊剂、颗粒剂分别以片、丸、粒、袋为单位; 溶液剂以支、瓶为单位; 软膏及乳膏剂以支、盒为单位; 注射剂以支、瓶为单位,应当注明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