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的管理

老年高血压的管理
老年高血压的管理

老年高血压的管理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华信医院王春波

一、高血压治疗的基本原则

老年高血压治疗的基本原则和年轻人是有些差异的。高血压其实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的心血管的综合征,伴有很多的危险因素和靶器官的损害以及临床的疾患,所以在控制高血压的同时我们应该进行综合的干预。

抗高血压的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大种方法,大多数的患者都需要长期甚至终身的服药,才能使患者的血压持续的得到控制。因此在治疗的时候我们建议患者应该定期的测量血压,尤其是自测血压,再有就是要使改善患者治疗的依存性,尽可能地实现降压的达标,而坚持长期平稳有效地控制血压,使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降低,延长患者的寿命,这是治疗的基本的原则。

二、老年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

老年高血压和年轻人的高血压治疗上都是一样的,首先都是从非药物治疗入手,健康的生活方式在老年患者控制高血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首先是减少钠盐的摄入增加钾盐的摄入,我们知道在老年患者由于味蕾功能是衰退的,所以患者味觉减退,常常会吃非常咸的饮食,但是他自己没有感受,这是血压难以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提醒患者改变口味,同时要注意用盐勺来充分地控制患者盐的摄入,而且如果在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建议患者增加钾盐的摄入。还有就是控制体重,老年患者腹型肥胖非常多见,这也是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因此应该建议患者控制体重。另外戒烟还有不要过量的饮酒,还有适度的体育运动对控制血压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再有一方面就是减轻精神的压力,保持心理的平衡,尽管老年患者他们已经基本上不参加工作了,但是各方面因素的干扰,也是使患者出现血压波动的因素之一。因此适时的心理干预,心理科的咨询对患者也是有帮助的。

TONE 研究是来自国外的一个研究,他们专门观察通过限盐和减轻体重,对于老年患者血压的控制是否有帮助,限盐是控制在每天钠是1500 mg ,也就是氯化钠6g 以内。TONE 研究就是在控制盐的摄入以及使患者减轻体重的情况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能够达到145/85 mm Hg ,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

(幻灯5)通过这个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单独控制盐的摄入,单独控制体重,合并饮食控制和体重控制,最终的结果如果患者同时限盐还能减轻体重,血压的控制的更好,也就是说生活饮食干预作为老年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和减少降压药物使用是一种很重要的方式,并且是具有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的。

三、老年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一)降压治疗原则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原则主要是在老年患者,小剂量开始逐步降压,在选药的时候一定要慎重,而且要注意严密观察药物的降压的作用同时,也要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另外老年高血压常常需要多药的联合,所以我们建议血压的达标是一个逐步的过程。

在治疗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立位血压,一定要避免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因为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常常会造成一些恶性的事件。动态血压的监测可以了解患者整体的血压水平和血压的波动规律。在治疗方案方面应该是因人而异,个体化的治疗,因为每个人的疾病和血压的水平都不太一样,所以方案应该是个体化的。

2010 年高血压指南当中,一般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收缩压/ 舒张压)降至140/90mmHg 以下;65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的收缩压应控制在150mmHg 以下,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伴有肾脏疾病、糖尿病,或病情稳定的冠心病或脑血管病的高血压患者治疗更宜个体化,一般可以将血压降至130/80mmHg 以下。伴有严重肾脏疾病或糖尿病,或处于急性期的冠心病或脑血管病患者,应按照相关指南进行血压管理。舒张压低于60mm Hg 的冠心病患者,应在密切监测血压的情况下逐渐实现降压达标。

治疗原则:首先是小剂量开始,根据需要逐步增量。再有就是建议选择长效的制剂,因为选择每日一次的给药可以有效而平稳的控制24h 的血压,长效药物可以有效的控制晨峰血压以及夜间的血压。再有联合应用可以增加降压的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我们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耐受性,以及个人的意愿和长期的承受力,选择适合患者的降压药物。

(二)常用降压药物

老年高血压理想的降压药物应该符合以下几个条件,首先是平稳而有效,再有就是应用的安全和不良反应少,再有就是服药要简便,依从性好,常用的五种降压药物都是可以选用的。建议在65 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收缩压应该控制在150 以下,如果能够耐受可以进一步的降低,但是对于80 岁以上的老老年患者他的血压可以降到150/90 ,但是如果患者耐受也可以再进一步的下降。

老年高血压治疗常用降压药物分五类:钙通道阻滞剂(CCB )、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 )及β- 受体阻滞剂。因为利尿剂和长效钙离子拮抗剂它降压疗效比较好、副作用也相对比较少,所以推荐用于没有明显并发症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初始治疗。但是如果患者已经有靶器官的损害,或者是并存有其他疾病,或心血管的危险因素的时候,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

1 、钙通道阻滞剂

推荐长效二氢吡啶类CCB 作为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基本药物。此类药物降压疗效好,作用平稳,无绝对禁忌证,与其他4 类基本降压药物均可联合使用。

CCB 类药物具有以下特点:1 )对代谢无不良影响,更适用于糖尿病与代谢综合征患者的降压治疗;2 )降压作用不受高盐饮食影响,尤其适用于盐敏感性高血压;3 )对于低肾素活性或低交感活性的患者疗效好。

CCB 对心肌、窦房结功能、房室传导、外周动脉和冠脉循环作用存在明显差异。硝苯地平、维拉帕米与地尔硫卓避免用于左室收缩功能不全患者;房室传导功能障碍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慎用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2 、利尿剂

降压治疗临床试验表明,利尿剂能够减少心血管事件并降低病死率。欧美指南将其推荐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初始及联合治疗。

利尿剂应作为老年人高血压联合用药时的基本药物,可用于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尤其适用于合并心力衰竭、水肿的老年高血压患者。

使用利尿剂时应从小剂量开始;肌酐清除率<30ml/ min/1.73 m 2 者应使用袢利尿剂如托拉塞米或呋塞米等。

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ACEI 对于高肾素活性的高血压患者具有良好的降压疗效及明确肾脏保护作用,适用于伴有冠状动脉疾病、心肌梗死、心绞痛、左心功能不全、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或蛋白尿的老年高血压患者。

ARB 的降压及肾脏保护作用与ACEI 相似,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ACEI 咳嗽等副作用的患者。

老年患者常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肾血管疾病或其他肾脏病变,使用ACEI 或ARB 时需除外双侧重度肾动脉狭窄。用药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血钾及血肌酐水平的变化。

4 、β- 受体阻滞剂

β- 受体阻滞剂在老年患者,有些争议但是没有明显的禁忌,仍推荐作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首选药物,因为可以降低心肌的耗氧,可以减少心衰的死亡的风险。但是如果老年患者他是对β- 受体阻滞剂常常会比较敏感,非常小的用量就可以使患者出现明显的窦缓甚至病窦的情况也就出现了,也就是窦房性功能可能已经是有潜在的病变,对小量的β- 受体阻滞剂都不太耐受,所以我们在给患者应用的时候一定要从小剂量开始,而且要密切的观察患者的心律变化。

在已经存在病窦和二度以及二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或者有哮喘的患者这个时候是禁用的,而且β- 受体阻滞剂不建议大量应用,因为可能会引起糖脂代谢的紊乱。

5 、α- 受体阻滞剂

一般不作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一线用药。

合并症状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老年患者可选用α- 受体阻滞剂。

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是体位性低血压,治疗时应从小剂量开始、睡前服用,监测立位血压以避免体位性低血压,根据治疗的反应逐渐增加剂量。

6 、降压药物联合治疗

降压治疗常常需要联合治疗,联合治疗主要是不同的药物它有不同的降压机制,这样联合应用降压效果会比较好,而且可以尽量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而且更有利于靶器官的综合保护,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和效价比。

在使用单药常规剂量无法降压达标时可以联合应用,老年患者的高血压常常是两种以上的降压药才能使血压达标。但是在选择哪几种药物的时候,根据患者的基础的身体状况,和合并的疾病的情况来选择不同的药物。以达到协同增效和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以长效的钙拮剂为基础的联合降压,不良反应比较小降压效果也好,CCB 和RAAS 阻滞剂的联合在临床当中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而且可以使患者得到更多的获益。

(幻灯16 )这是来自于2013 欧洲指南最新的联合,可以看到从这张图上绿色的实线是一种优先推荐的,比如噻嗪类利尿剂与ARB 、ACEI 和钙通道阻滞剂这些都是绿色的线。另外就是ARB 和钙拮剂和ACEI 与钙拮剂,还有就是这些都是绿色的实线也就是说作为优先推荐的。

绿色的虚线是作为方案是有用的,像这个噻嗪类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但是两个药的联合应用,也可能对糖脂代谢有一些影响。

白色虚线在理论上就是说联合应用是可以的,但是缺少研究的证实。红色的实线是作为禁忌的,ARB 和ACEI 是禁忌的,这也是临床实验证据证明的,这两个药物的联合治疗对患者并没有得到益处,反而会增加一些不良的情况发生。

(三)合并其他疾病时的降压目标及药物选择

老年患者常常合并多种的疾病,比如心衰、冠心病、糖尿病、房颤和肾功能不全或者是脑卒中,合并这些疾病的时候,患者降压的目标是怎样的,那药物的选择又是如何?

1、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当患者合并冠心病的情况下,血压目标值也是140/90 mmHg 以下,如果没有禁忌的话应该首选β- 受体阻滞剂,这样可以使患者的心肌耗氧减少,减少心绞痛和心梗的发生的危险。对于血压难以控制的时候,可以联合长效的钙拮剂。当然还可以合用这个ACEI 和ARB 。

2 、老年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

合并慢性心衰的患者降压的目标是130/80mmHg ,但是在80 岁以上的高龄老年患者定在140/90 mmHg 。如果患者没有禁忌,应该首选ACEI 或ARB ,β- 受体阻滞剂以及利尿

剂和醛固酮拮抗剂。如果血压达标可以加用非洛地平和氨氯地平,因为这两个药物对心衰患者没有明显的不良影响。

3 、老年高血压合并房颤

合并阵发房颤的高血压患者可以用ACEI 和ARB ,研究显示这两种药物可以减少心肌的左房的重构,可以减少房颤的发生,减少心房肌的纤维化。对于持续房颤高血压患者则应该选用对心室率有控制的,β- 受体阻滞剂和非二氢吡啶类的钙拮剂。

4 、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当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时候,降压的靶目标是140/90 mmHg ,如果能够耐受,进一步降低也是能够更多的获益的,首选ACEI 或ARB ,如果患者不能够耐受或者血压还不能达标,可以选用长效的钙拮剂联合应用或者是改用。

5 、老年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

老年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时候,降压的靶目标是130/80 mmHg 以下,但是80 岁以上的老年是低于140/90 mmHg 就可以了。再有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如果没有明显的禁忌,也就是说在肌酐的水平没有达到3 ml/min 的时候,实际上是可以应用ACEI 和ARB 的。但这样的应用一定要在密切监测的情况下,ARB 和ACEI 在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用,可以降低患者的蛋白尿,改善肾功能,延缓肾功能不全的进展,而进一步的减少发展到中末期的风险。

但是一定要在应用的时候密切监测患者的血钾和肌酐的水平,在有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时候可以选用袢利尿剂。

6 、老年高血压合并脑卒中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24 小时内降压治疗应谨慎,一般先处理焦虑、疼痛、恶心呕吐和颅压增高等情况。若血压持续升高≥200/110mmHg ,可选择静脉降压药物缓慢降压(24 小时降压幅度<15% ),并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因为血压急骤的降低,反而降低脑冠状可以加重脑子的损伤。

如果是准备溶栓的患者,血压应该控制在180/100mmHg 以下,对于脑出血的患者,如果血压在180/100mmHg 以上的时候,可以给予降压治疗,靶目标是160/90mmHg 不应该再低了,这样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如果是有高血压的病史,而且正在服药的患者病情稳定的,可以在卒中发病24 小时以后恢复使用降压药物。

缺血性脑卒中和TIA 的患者应该评估一下脑血管病变的情况,血压一般的靶目标是降到140/90mmHg 以下,当存在双侧颈动脉狭窄在70% 以上,或者是存在严重的颅内的动脉狭窄的时候,降压应该非常的谨慎,一般认为收缩压不应该低于150mmHg 。

(四)HYVET 研究

(幻灯24)HYVET 研究是一项国际多中心的随机双盟安慰剂对照研究,它入选了3845 例的老年患者,也就是80 岁以上的患者,他们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是160 —199 ,舒张压低于110 mmHg 。将患者随机分为活性药物组和安慰剂组。活性药物是以吲达帕胺也是一种利尿剂为基础的,如果血压不能达标加用这个ACEI 培哚普利,靶目标定为150/80 mmHg ,主要的终点就是所有的卒中包括致死和非致死性的卒中。

(幻灯25)结果显示两年的随访当中,两组的坐位的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是达到了15/6 mmHg ,与安慰剂组相比较治疗组的这个总死亡率降低了21% ,卒中的发生率降低了30% ,但是P 值是0.055 。但是致死性卒中减少了39% ,P 值是0.046 。心衰减少了64% ,P 值小于0.001 。严重的不良的心血管事件的减少了34% ,P 值小于0.001 。可以看到在老年的高血压患者,经过利尿剂和ACEI 的联合治疗以后,与安慰剂组对比患者的血压得到了一定的控制,降到150/80 mmHg 的状态下,患者的总死亡的风险以及致死性卒中和心衰和严重的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都明显降低,P 值也都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五)中国高龄老年患者降压治疗的研究

(幻灯26)在我国80 岁以上的老年患者,降压治疗是不是同样能够获益,在中国高龄老年患者降压治疗也就是HOT-CHINA 研究当中可以发现,它入组的患者是80 岁到90 岁高龄的原发高血压的患者,经过十周降压疗效来进行观察患者对降压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该组分析发现在以钙拮剂为基础的联合降压方案对高龄老年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而且有很好的安全性和依从性。

因此我们治疗建议就是在80 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血压应该控制在150/90 mmHg 以内,如果能够良好耐受,也可以进一步的降到140/90 mmHg 以下,但是是不是能够进一步的获益现在还不太清楚。80 岁以上的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因为常常合并有多种的疾病,临床的特征非常的复杂,治疗也比较困难,而且在治疗的时候也容易发生药物的不良反应。所以我们在强调降压达标的同时,还应该注意伴随疾病的影响,以及是否因为通过降压而加强靶器官的保护,同时在治疗期间一定要避免过度的降低血压。用药方面应该更加的谨慎,我们应该从小剂量开始,遵循平稳而适度的原则,避免血压的剧烈波动,因为血压的剧烈波动相比患者血压高位状态,其实患者更多的不良反应会容易发生。另外根据患者对降压药的反应情况,来调整患者降压药物的剂量和种类,在能够耐受的前提下可以使在数周或者是数月内血压逐渐达标。我们在用药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密切监测,如果出现了头晕、体位性低血压或者心绞痛等心脑灌注不足的症状的时候,应该注意及时地减少药物的剂量,和调整药物的用量和用法。

(六)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综合管理

老年患者实际上还有一些合并的一些其它的危险因素和疾病,比如合并血脂异常以及血糖的异常等等,所以我们在降压的同时应该加强对危险因素的综合的管理。

血脂异常的老年人可从他汀的治疗中获益。常规剂量他汀可使多数患者TC 和LDL-C 达标,无需大剂量他汀。老年人常合用多种药物,应用中应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并监测不良反

应。因为我们知道药物代谢大部分经过肝脏代谢,有共同的通道的时候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存在的,而且老年患者肝肾功能是一种衰退状态,所以他们对药物的反应更加的敏感,所以我们在加用一种新药或者在调整的时候一定要密切观测患者的这个肝功和肾功能的异常。

低血糖对老年人危害更大。尽量避免易发生低血糖的降糖药物,用药过程中加强血糖监测。一般患者HbA1C 目标值为<7.0% ,而老年患者控制目标宜适当宽松,否则的话低血糖对患者来说可以诱发脑卒中甚至心梗。

阿司匹林或其他抗血栓药物可显著降低老年人血栓事件的风险,老年患者需认真评估抗栓治疗出血的风险,用药过程中注意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老年人胃肠道也是相对比较脆弱的,所以在用这个抗栓和抗小板药物的时候一定要密切观察有没有消化道出血的问题。

(七)老年高血压的一些特殊特点及处理

1 、体位性低血压的处理

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处理?首先要从病因入手,比如说有没有药物的问题和低血容量和合并一些其它的情况。再有就是建议患者应该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补充营养,避免饮食过饥或过饱,不要饮酒,增加有氧运动增强体质,充分的睡眠,避免劳累和长期的站立,尤其是在天热的时候避免老年人长时间的站立。

如果体位性的低血压症状非常明显,建议患者穿着弹力的长袜,或者是紧身收腰。长期卧床或者是睡眠起床的时候,老年患者一定要缓慢的起床然后逐渐的体位变化,有个适应的过程。再有就是如果有情况的话,应该避免服用可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包括α受体阻滞剂。

2 、晨峰高血压的防治

睡醒以后应该在床上继续停留片刻,然后再缓慢的侧身,起床以后不应该剧烈的运动,也不要吸烟酗酒、喝咖啡和避免情绪的激动。晨峰高血压在药物的选择方面,我们建议选择长效的24 小时的平稳降压的药物,睡前可以适当的服用α受体阻滞剂。再有就是一些复方制剂和联合用药,调整用药的时间段,都可以减少晨峰高血压的发生。再有就是缓释制剂还有一些定时释放制剂这些药物的应用,也可以减少患者发生晨峰高血压的风险。

3 、老年餐后低血压的治疗

餐后低血压情况在老年人当中其实发生率是很高的,但是常常有一些忽略。非药物的治疗方面,首先餐前适量的先饮水,这样增加一些血容量,再有用餐的时候减少碳水化合物的大量摄入。另外建议情况可以少食多餐,餐后取坐位或者是卧位,这样可以减少发生低血压的情况。

药物方面可以选择咖啡因、奥曲肽和a - 糖苷酶抑制剂、古尔胶等,但是在临床当中应用的并不是很多,a - 糖苷酶抑制剂主要是在糖尿病患者应用的比较多,它主要减少碳水化合物的吸收。

四、小结

老年高血压发病率是非常高,而且老年人口不断增加,所以老年高血压对于心血管内科的医生来说是很大的一个治疗人群。他们具有特殊的临床特点,所以在治疗的时候应该仔细的观察和分析,给患者进行明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危险的分层。根据患者的具体的特点来选择治疗的方案,根据患者不同的年龄段合并的疾病的情况,和临床的特点来制定处理的原则和制定靶目标,选择适合的药物。对于特殊高血压的防治有一些方法,但是每个人的情况又不是完全一样,所以给患者治疗方案应该是强调个体化,使每一个老年人能够从降压当中获益,而又从中不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使患者最终得到靶器官的保护,同时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和死亡的风险,使患者的寿命得到延长。

高血压分级分类管理系统

高血压分类分级管理培训资料 高血压分级分类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高血压已逐步成为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高血压是导致心脏病、脑血管病、肾脏病发生和死亡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全球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病。我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长,估计现患高血压2亿人。心脑血管病死亡居我国居民死亡原因首位,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死亡一半以上与高血压有关,控制高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关键。 高血压是可以控制的,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治疗。当前,我国高血压防治的首要任务是提高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因此,高血压的检出、诊断评估、治疗和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一、高血压的检出 高血压通常无自觉症状,俗称“无声杀手”。建议正常成年人至少每两年测量1次血压,利用各种机会将高血压检测出来。 (一)血压测量 1.血压测量的重要性血压值是高血压诊断和疗效评估及考核的主要指标,因此测量的血压值应当准确。

2.血压测量要点 (1)应使用合格的水银柱血压计或符合国际标准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2)规范血压测量操作程序,如实记录血压数值。 (3)测压前被测者至少安静休息5分钟,被测者取坐位,测压时安静、不讲话、肢体放松。 (4)袖带大小合适,紧缚上臂,袖带与心脏处同一水平。(5)听诊以柯氏音第一音为收缩压,以柯氏音第五音为舒张压。(6)两次血压测量间隔时间1~2分钟。 (7)使用水银柱血压计测量,测血压读数取偶数,读数精确到2mmHg , 避免尾数“0”偏好;使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时,以显示的血压读数为准。 (8)提倡高血压患者在家庭自测血压,如血压达标且稳定,一般每周自测血压1次;血压未达标或不稳定,则增加自测血压次数。 二、有计划的测量成人血压 有计划的测量辖区内全部成年人的血压,建议正常成人至少每2年测量血压1次。 三、机会性筛查 a)在日常诊疗过程中检测发现血压异常升高者。 b)利用各种公共活动场所,如老年活动站、单位医务室、居 委会、血压测量站等测量血压。

老年人慢性病健康指导

老年人慢性病健康管理与指导

1、为何要重视慢性病防治? 答:今年八月份出版的《中国医疗卫生发展报告》披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我国慢性病人数约为1.6亿人,相当于每10人中有1.3人患有经医生确诊的慢性病(不含隐性及没确诊病例),每年死于慢性病的人将近600万。我市人口稠密,工作节奏快,熬夜及嗜酒、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存在,使我市的慢性疾病防治工作十分艰巨。 2、何为慢性病? 答:“慢病”是慢性疾病的简称。医学上将病程超过三个月以上的疾病视为慢性疾病。从疾病控制的角度,我国慢病防治管理的范畴包括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慢性传染性疾病两大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谱的构成以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和各种癌症为主,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慢阻肺、哮喘及各种恶性肿瘤;此外,还包括运动系统慢性疾病,如颈椎病、腰椎病、骨关节病以及口腔疾病和精神疾病;慢性传染性疾病则包括结核、乙肝、慢性皮肤病和性传播性疾病等。 3、引起慢性病的原因有哪些? 答: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特别”病原微生物感染是引起慢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包括:(1)高强度工作环境,如身体较长时间地处在高负荷状态或熬夜加班;(2)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暴饮暴食、不吃早餐、不进蔬菜水果等;(3)缺乏体育锻炼或锻炼过度:长期不锻炼或长期过度不科学锻炼都会造成慢性疾病;(4)环境因素:有调查显示,75%的慢性疾病与环境污染有关,如空气、水源、室内环境等污染带来的危害。(5)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如结核杆菌、病毒等感染。

4、如何预防慢性病? 答:构建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关键。第一,要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第二,生活要规律,绷紧的弦也要适当放松一下,以平常心态处世;第三,适量运动,不妨制定计划每天抽半个小时锻炼一下;第四,戒烟、限酒。 5、得了慢性病怎么办? 答:得了慢性病以后,有些人觉得好像对自己基本生活影响不大而迟迟不去医院规范诊疗,有些人却病急乱投医,没能得到科学指导和恰当治疗,最终导致病情延误和治疗困难。深圳市区两级均有专门的慢性病防治机构,人才和设备配置优良,政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很多慢性病防治项目都推进到了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可以进行个人和家庭健康管理的全程服务,是便捷、规范、有效的就医选择。在科学知识指导下的严格自我管理是有效防治慢性病的重要因素。 6、什么是高血压病? 答: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mmHg,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mmHg为高血压。需要强调的是,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三次血压大于或等于140/90mmHg才能确诊为高血压。仅一次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诊,但需随访观察。高血压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与长期精神紧张、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饮食中含盐量高和大量吸烟者发病率高。临床上以头晕头痛、耳鸣健忘、失眠多梦、血压升高等为基本特征。晚期病人常伴有心、脑、肾等器质性损害。 7、高血压患者何时血压容易突然升高? 答:血压骤然增高,易造成脑血管破裂而发生脑溢血。因此,高血压患者

老年高血压特点及治疗论文

---------------------------------------------------------------范文最新推荐------------------------------------------------------ 老年高血压特点及治疗论文 【关键词】老年人;高血压;治疗;特点高血压〔1〕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病,血压控制欠佳可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脏器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主动脉病等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长寿以及生活质量,故应充分了解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并给予积极治疗。1老年高血压的特点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2〕随着增龄,大动脉中层弹力纤维减少,胶原含量增多,中层钙质沉着,内膜纤维斑块形成使动脉管腔变窄、腔/壁比值和管腔面积下降,血管硬度增高,弹性下降,使得收缩期血液流入时压力更高。另外动脉硬化引起脉搏波增大和波反射提前到达,反射波落在大动脉压力波的时相从舒张期提前到收缩期,导致迟发的收缩期波峰出现,严重时反射波压力可超过40mmHg。而且大动脉舒张期压力失去了反射波的协同作用,衰减加速,舒张压下降。收缩压增高,舒张压下降,导致脉压增大,而脉压增大与脑卒中、心肌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血压变异性大、易发生低血压老年人由于压力感受器调节血压敏感性减退,动脉壁硬度增加,顺应性下降,造成昼夜、季节和体位变化时血压波动较大,收缩压尤其明显。在变动体位时(从蹲位到站位或起床后由卧位到站位)如速度偏快,可发生头昏甚至跌倒,通常此时收缩压下降超过20mmHg 或平均动脉压降低10%以上,称体位性低血压。另外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激素包括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醛固酮的水平下降,β受体敏感性也降低,通过神经体液机制调节有效血容量的能 1 / 10

《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概要及解读(完整版)

《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概要及解读(完整版)1.背景 增龄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我国乃至全球老龄化程度的日益推进,高血压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半数以上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是罹患脑卒中、心肌梗死乃至造成心血管死亡的首要危险因素。但是老年人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却较低,根据2012-2015年调查显示,我国老年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仅为57.1%、51.3%和18.2%。高血压是罹患脑卒中、心肌梗死和心血管死亡的首要危险因素,积极控制血压是有效减少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老年高血压管理的质量,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联合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老年心血管疾病防治联盟发布了《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该指南旨在为老年高血压的管理提供完备的建议,其概要如下: 2. 《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概要及解读 2.1 药物治疗的起始血压值和降压目标值

高血压的治疗基本目标是使血压控制至达标水平,以延缓靶器官损害,降低心脑血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风险。近几年颁布的各国指南高血压指南对老年高血压启动药物治疗的血压值和目标值均比较简略,仅作为特殊人群进行阐述,具体见表1。本指南中细化不同临床情况下老年高血压的药物治疗的起始血压水平和降压目标值,充分考虑老年患者的不同临床情况,提出不同的治疗建议,见表2。

2.2 老年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老年高血压诊断明确后,所有患者均立即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并根据个体情况,决定是否启动药物治疗,并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老年高血压患者因老年人群的生理特性,常合并多种疾病、多重用药,针对上述特殊性,本指南提出以下几项原则用药原则: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第三版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35 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二、服务内容 (一)筛查 1.对辖区内35 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为其免费测量一次血压(非同日三次测量)。 2.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 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非同日3 次测量血压均高于正常,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建议转诊到有条件的上级医院确诊并取得治疗方案,2 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对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对可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时转诊。 3. 如有以下六项指标中的任一项高危因素,建议每半年至少测量1 次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 (1)血压高值(收缩压130~139mmHg 和/或舒张压85~89mmHg); (2)超重或肥胖,和(或)腹型肥胖:超重:28 kg/m2 >BMI ≥24 kg/m2 ;肥胖:BMI ≥ 28 kg/m2 腰围:男≥90cm(2.7 尺),女≥85cm(2.6 尺)为腹型肥胖 (3)高血压家族史(一、二级亲属); (4)长期膳食高盐; (5)长期过量饮酒(每日饮白酒≥100ml); (6)年龄≥55 岁。 (二)随访评估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至少4 次面对面的随访。(1)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出现收缩压≥180mmHg 和(或)舒张压≥110mmHg;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及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同时血压高于正常等危急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2 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3)测量体重、心率,计算体质指数(BMI)。 (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吸烟、饮酒、运动、摄盐情况等。(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三)分类干预 岁老年高血压患以下;≥65 (1)对血压控制满意(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 mmHg 以下;一般糖140/90 mmHg 者的血压降至150/90 mmHg 以下,如果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基础上再适当降低)、无药物不良反140/90 mmHg 尿病或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压目标可以在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下一次随访时间。 服药依从性,必要(2)对第一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对时增加现用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压药物,2 周内(3 随访。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连续两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对所有患者进行有针2 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4目标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进展。告诉患者出对性的健康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

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 2019

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 2019 高血压的患病率接近 90%,是罹患脑卒中、心肌梗死乃至造成心血管死亡的首要危险因素。 老年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级 年龄≥65 岁,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 3 次测量血压,收缩压( 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 ≥140 mmHg( 1 mmHg = 0.133 kPa) 和( 或) 舒张压(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 ≥90 mmHg,可诊断为老年高血压。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随年龄增长,大动脉弹性下降,动脉僵硬度增加; 压力感受器反射敏感性和β 肾上腺素能系统反应性降低; 肾脏维持离子平衡能力下降。老年人血压神经-体液调节能力下降,表现为容量负荷增多和血管外周阻力增加。 老年高血压患者常见 SBP 升高和脉压增大。 随年龄增长,钙化性瓣膜病发生率增高,超声心动图可明确诊断。严重主动脉瓣狭窄者不能过度降压,以免影响重要器官的血供; 若脉压过大,SBP 明显升高且 DBP 水平<50 mmHg,应注意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可能性。 由于血压调节能力下降,老年人的血压水平容易受各种因素如体位、进餐、情绪、季节或温度等影响,称为异常血压波动。最常见为体位性低血压、餐后低血压和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等。 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多种危险因素和相关疾病,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肾功能不全和脑血管病的检出率较高。 老年高血压患者伴有严重动脉硬化时,可出现袖带加压时难以压缩肱动脉,所测血压值高于动脉内测压值的现象,称为假性高血压。通过无创中心动脉压检测可获得相对较为准确的血压值。假性高血压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当 SBP 测量值异常升高但未合并相关靶器官损害或药物降压治疗后即出现低血压症状时,应考虑假性高血压可能。假性高血压可导致过度降压治疗,SBP 过低在高龄患者可能引起跌倒、衰弱等不良预后的增加。 老年高血压的诊断性评估包括以下内容: ( 1) 确定血压水平; ( 2 ) 了解心血管危险因素; ( 3) 明确引起血压升高的可逆和( 或) 可治疗的因素,如: 有无继发性高血压; ( 4) 评估靶器官损害和相关临床情况,判断可能影响预后的合并疾病。通过上述评估,有助于指导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 血压测量是评估血压水平、诊断高血压以及观察降压疗效的根本手段和方法。由于老年人可能具有血压波动大、夜间高血压、清晨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等特点,应鼓励老年高血压患者开展家庭自测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定期( 如每年) 进行双上肢及四肢血压和不同体位( 立、卧位) 血压测量。特别注意临睡前、清晨时间段和服药前的血压监测。 家庭血压值一般低于诊室血压值,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135 /85 mmHg( 对应于诊室血压的 140 /90 mmHg) 。 监测频率,初始治疗阶段、血压不稳定者或是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时建议每天早晨和晚上测量血压( 每次测 2 ~ 3 遍,取平均值) ,连续测量 7 d,取后 6 d 血压计算平均值。血压控制平稳者,可每周只测 1 d 血压; 长期药物治疗患者,建议监测服用前的血压状态,以评估药物疗效。④最好能详细记录每次测量血压的日期、时间以及所有血压读数,而不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第三版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 35 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二、服务内容 (一)筛查 1.对辖区内 35 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为其免费测量一次血压(非同日三次测量)。 2.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 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非同日 3 次测量血压均高于正常,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建议转诊到有条件的上级医院确诊并取得治疗方案,2 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对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对可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时转诊。 3. 如有以下六项指标中的任一项高危因素,建议每半年至少测量 1 次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 (1)血压高值(收缩压 130~139mmHg 和/或舒张压 85~89mmHg);(2)超重或肥胖,和(或)腹型肥胖:超重:28 kg/m2 >BMI ≥ 24 kg/m2 ;肥胖:BMI ≥ 28 kg/m2 腰围:男≥90cm(2.7 尺),女 ≥85cm(2.6 尺)为腹型肥胖 (3)高血压家族史(一、二级亲属); (4)长期膳食高盐; (5)长期过量饮酒(每日饮白酒≥100ml); (6)年龄≥55 岁。 (二)随访评估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至少 4 次面对面的随访。(1)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出现收缩压 ≥180mmHg 和(或)舒张压≥110mmHg;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及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同时血压高于正常等危急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 2 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心率,计算体质指数(BMI)。 (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吸烟、饮酒、运动、摄盐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三)分类干预 (1)对血压控制满意(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 140/90 mmHg 以下; ≥65 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至 150/90 mmHg 以下,如果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 140/90 mmHg 以下;一般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压目标

老年高血压治疗目标和降压药选用

老年高血压治疗目标和降压药选用老年性高血压系指年龄大于60岁,血压值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超过标准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者。全国营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群中,年龄≥60岁的高血压患病率为49.1%。2014年调查研究指出全球约770万人死亡可归因于高血压,在中国约50%的心血管、慢性肾病及糖尿病死亡可归因于高血压,因此高血压是导致心血管死亡的首要风险因素,应积极予以防治。 老年高血压具有如下的临床特点 1 收缩压与舒张压相差较大,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老年人各器官都呈退行性变化,尤其是心血管系统,动脉硬化明显,几乎成了无弹性的管道。心脏射血时主动脉不能完全膨胀,动脉内骤增的血容量得不到缓冲,导致收缩期血压增高,而舒张压相对较低,导致脉压差增大。 2血压波动大。过大的PP持续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血压变异增大,易致血压波动。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3 并发症与合并症多。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减退,常有冠心病、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肥胖症等。患高血压后容易引起心、脑、肾的合并症,如心绞痛、心肌梗塞、脑卒中、肾功能不全等。

4 良性高血压居多,恶性高血压极少。 老年高血压的治疗目标 中国老年高血压治疗专家共识,在高血压进展的越早期,降压带来的获益越大。建议所有年龄患者的血压目标值都<140/90 mm Hg;如果患者能耐受,血压还可降得更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对老年高血压治疗目标为收缩压< 150 mm Hg,如能耐受还可以进一步降低。美国心脏病学院基金会(ACCF)、美国心脏学会(AHA)老年高血压治疗专家共识指出,对于无合并症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目标值 <140/90 mm Hg,但≥80岁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目标值应保持140~145 mm Hg。JNC7和ESC/ESH指南指出,所有年龄患者的血压目标值都为<140/90 mm Hg。ESC/ESH指南还指出,如果患者能耐受则可降得更低。关于SBP目标值,几乎对所有患者均建议控制在140 mm Hg 以下,包括中低危患者、糖尿病、非糖尿病CKD、CHD、既往卒中/TIA;80岁以上老人的目标值为140~150 mm Hg;对于80岁以下体健老人,可控制在140 mm Hg以下,体弱者根据耐受性调整。DBP控制目标:糖尿病患者<85 mm Hg,其他患者<90 mm Hg。 老年高血压的药物选用 老年性高血压治疗主要在于预防心力衰竭与脑血管意外的发生。老年人高血压的主要治疗目的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提高心脏排血

健康管理对老年人高血压管理效果的研究

健康管理对老年人高血压管理效果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6-07-27T10:15:11.7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7月第19期作者:王乐琴1 丁贤彬2 周玲玉1 练雪梅(通讯作者)1 [导读] 应加强对老年人的高血压防治知识教育,鼓励其改变生活方式,定期以社区和乡镇卫生院为单位监测血压,提醒老年人按时服药。王乐琴1 丁贤彬2 周玲玉1 练雪梅(通讯作者)1 (1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重庆 400016) (2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所重庆 400042)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管理对老年人高血压的管理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重庆市24个区县抽取14400名≥65岁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并抽取当年的健康档案和体检表。结果:共计分析13801名老年人。2011~2013年,重庆市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P<0.01),高血压知晓率呈逐渐上升趋势(P<0.01),高血压治疗率呈逐渐上升趋势(P<0.001)。结论:通过健康管理,虽然没能降低高血压患病率,但有效的提升了高血压知晓率及治疗率,需要持续开展健康管理。 【关键词】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9-0362-03 The influence of health management on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in the elderly Wang Leqin1 ,Ding Xianbin2,Zhou Lingyu1,Lian Xuemei1, (1. Department of Nutrition and Food Hygiene,School of Public Health and Management,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16,China;2.Department of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Chongqi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hongqing 40004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health management on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in the elderly. Methods By using multi-stage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14400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aged 65 years and above were selected in Chongqing.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on the elderly, and the elderly’s health record and physical examination table were taken. Results A total of 13801 residents were interviewed. From 2011 to 2013,The 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 was increased(P<0.01).The hypertension awareness was increased(P<0.01).The rate of hypertension treatment was increased(P<0.001). Conclusions The awareness rate and treatment rate of hypertension were effectively improved by health management.We need to insist on carrying out the health management of the elderly. 【Key words】 Old people;Health management;Hypertension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能显著增加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性肾损害等疾病的危险。而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由于自身身体机能下降这一不可抗因素,使得老年人在高血压导致的并发症面前极其脆弱。高血压及其并发症不仅给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带来重大威胁,也给社会增加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本研究旨在探讨对老年居民实施健康管理前后,对老年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和治疗率的影响,为完善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规范、调整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抽样方法 研究对象要求是辖区常住居民,年龄在65岁及以上。选取老年健康管理工作开展较好的24个区县参与此次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每个区县随机抽取3条街道和3个乡镇,每条街道随机抽取1个居委会,每个乡镇随机抽取1个村委会,每个居委会和每个村委会随机抽取100人,如该居委会或该村委会≥65岁老年人的人数不足100人,缺少的人数可在邻街或邻村随机抽取,共调查14400名老年人。同时抽取这14400名老年人的健康档案与体检表。经数据库清洗后,实际评估13801名老年人的数据资料,有效率为95.84%。 1.2 方法 1.2.1问卷及调查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对所抽取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由疾控中心调查人员分别在2011~2013年的每年3月份对同一批随机抽样的调查对象以同样的问卷进行调查,并抽取调查对象当年的健康档案与体检表。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人口学特征、慢性病患病现状及主要用药情况等;健康体检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完成,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压检测等。血压测量采用统一配备的欧姆龙HBP-1300型电子血压计。 1.2.2健康管理方法 健康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1)建立健康档案:对从事老年人健康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进行技术培训,通过入户、社区义诊门诊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2)健康体检:每年进行1次免费健康体检,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空腹血糖等检查;(3)健康指导:①对发现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纳入相应的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②指导患者进行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③每季度在社区或者乡镇卫生院进行一次关于高血压的健康教育讲座和健康咨询,发放高血压行为指导及知识的相关宣传资料。 1.2.3指标定义 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定义,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此次体检血压<140/90mmHg者为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病率指参与体检的老年人中高血压患者所占比例;高血压知晓率指高血压患者中知晓自己患有高血压的比例;高血压治疗率指高血压患者中,采用药物治疗者所占高血压患者的比例。 1.2.4统计分析 所有资料采用统一编制的Epidata3.1数据库进行双盲录入并核对校正,采用SPSS 19.0进行描述和统计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一般情况 实际入选的13801名老年人中,其中男性6884人,占49.9%,女性6917人,占50.1%,平均年龄(72.55±5.39)岁,年龄范围为65~100.85岁。民族以汉族为主,占89.2%;文化程度以文盲和半文盲及小学为主,分别占36.3%与42.9%;婚姻状况以已婚为主,占75.6%;医疗费用支出情况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占69.4%。职业以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为主,占65.6%。

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效果分析

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6-05-27T11:20:27.350Z 来源:《系统医学》2016年第5期作者:高建琼邓静 [导读] 健康管理能够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以及对高血压的认知水平,值得推广使用。 高建琼1 邓静2 新津县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611430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管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体检中心体检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68例,采用药物治疗和健康管理;对照组68例,仅实施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行为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率、依从率和疾病知识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健康管理能够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以及对高血压的认知水平,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9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5-340-01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血管病变,患者常伴随心、脑、肾等脏器病变。老年患者因身体机能处于衰退状态,所以其高血压病情的进展相对而言更为复杂,如果血压控制不佳,则很容易并发心脑血管事件,比如脑卒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1]。目前,高血压的治疗已经取得了诸多的进展,治疗药物种类繁多,疗效稳定。但是,高血压乃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所以单纯的药物治疗并不能达到理想的血压控制效果。在这种情况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受到关注,它被认为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途径。本次研究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效果做了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体检中心体检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观察组:男38例,女30例;年龄为66-84岁,平均年龄(71.44±4.27)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7例,高中至大专20例,大专以上11例。对照组:男36例,女32例;年龄为64-85岁,平均年龄(72.16±4.55)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0例,高中至大专19例,大专以上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健康管理:第一,建立健康管理档案。第二,认知管理。由医护人员定期举办高血压病知识专题讲座,组织患者参加并学习相关知识;在体检中心开设高血压病防治宣传栏,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病的重视以及预防能力;向前来体检的患者发放相关健康教育读物,比如报刊、杂志等。此外,医护人员在随访时,应针对患者的血压特点来实施个体化指导,从而使患者能够了解到自己发病的原因、病情的进展情况以及生活中的危险因素[2]。第二,生活方式管理。①了解患者的膳食结构,并对当前的膳食结构做出适当的调整。原则上膳食应保持低盐、低脂,且食物应多样化,保证多种营养元素得到补充;另外,患者宜多吃水果、蔬菜、豆制品以及其他富含钾、钙的食物,应少吃肥肉、甜食、油炸食物。②向患者说明吸烟对健康的危害,劝导患者戒烟或每日吸烟量不超过5支。③限制患者的饮酒行为,男患者每日的酒精摄入量不能超过25g,女患者每日的酒精摄入量不能超过15g[3]。④叮嘱患者日常多做运动锻炼,比如可以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第三,用药管理。老年高血压患者一般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进行治疗,而老年人的记忆力、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所以需要加强用药管理。①选择适合老年患者的降压药物,以提高降压达标率;②观察患者用药期间是否有不良反应;③随访督导患者个体化、规律服药。 1.3血压控制达标标准:收缩压在140mmHg以下,舒张压在90mmHg以下。 1.4统计学分析 患者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压控制以及行为改变情况 随访1年,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率、依从率和疾病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老年高血压的管理

老年高血压的管理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华信医院王春波 一、高血压治疗的基本原则 老年高血压治疗的基本原则和年轻人是有些差异的。高血压其实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的心血管的综合征,伴有很多的危险因素和靶器官的损害以及临床的疾患,所以在控制高血压的同时我们应该进行综合的干预。 抗高血压的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大种方法,大多数的患者都需要长期甚至终身的服药,才能使患者的血压持续的得到控制。因此在治疗的时候我们建议患者应该定期的测量血压,尤其是自测血压,再有就是要使改善患者治疗的依存性,尽可能地实现降压的达标,而坚持长期平稳有效地控制血压,使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降低,延长患者的寿命,这是治疗的基本的原则。 二、老年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 老年高血压和年轻人的高血压治疗上都是一样的,首先都是从非药物治疗入手,健康的生活方式在老年患者控制高血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首先是减少钠盐的摄入增加钾盐的摄入,我们知道在老年患者由于味蕾功能是衰退的,所以患者味觉减退,常常会吃非常咸的饮食,但是他自己没有感受,这是血压难以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提醒患者改变口味,同时要注意用盐勺来充分地控制患者盐的摄入,而且如果在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建议患者增加钾盐的摄入。还有就是控制体重,老年患者腹型肥胖非常多见,这也是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因此应该建议患者控制体重。另外戒烟还有不要过量的饮酒,还有适度的体育运动对控制血压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再有一方面就是减轻精神的压力,保持心理的平衡,尽管老年患者他们已经基本上不参加工作了,但是各方面因素的干扰,也是使患者出现血压波动的因素之一。因此适时的心理干预,心理科的咨询对患者也是有帮助的。 TONE 研究是来自国外的一个研究,他们专门观察通过限盐和减轻体重,对于老年患者血压的控制是否有帮助,限盐是控制在每天钠是1500 mg ,也就是氯化钠6g 以内。TONE 研究就是在控制盐的摄入以及使患者减轻体重的情况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能够达到145/85 mm Hg ,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 (幻灯5)通过这个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单独控制盐的摄入,单独控制体重,合并饮食控制和体重控制,最终的结果如果患者同时限盐还能减轻体重,血压的控制的更好,也就是说生活饮食干预作为老年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和减少降压药物使用是一种很重要的方式,并且是具有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的。 三、老年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一)降压治疗原则

60岁及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现况调查

马山镇社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现况调查 【摘要】目的掌握马山镇老年人高血压发病情况及其特点。方法结合农民健康体检,对马山镇60岁及以上老年人高血压发病及其相关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60岁及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42.35%,不同年龄、性别的患病率有显著差异(年龄:X2=74. 56,p<0.01;性别:X2=45.27,p<0.01),发病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吸烟、饮酒、高盐饮食和高血压家族史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是老年人的主要心血管疾病,开展社区老年人生活行为干预,是控制高血压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高血压病;患病率;老年人 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它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又是导致慢性肾病、心肾功能衰竭及致残、致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1]。我国高血压现状主要表现为“一高三低”,即患病率高,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低。据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显示[2],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患病人数达1.6 亿多,高血压的防治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马山镇的高血压社区防治始于2005年,2008年列入《全国高血压综合干预信息化管理示范社区》。2006年起我镇结合农民健康体检,2年一次开展对辖区常驻居民的高血压监测工作。本文主要分析2010年本镇60岁及以上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现状,旨在了解老年人高血压患病及相关因素,为进一步开展社区高血压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马山镇≥60岁的常住户籍人口8818人,实际调查6987人,调查率79.24%。其中男3215人,女3772人,年龄:±(60-)岁。 1.2 方法编制马山镇农民健康体检表,重点开展高血压调查。一般情况和危险因素采用问询方法,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高血压家族史、高血压史、治疗服药情况及血压监测情况。血压测量选择符合标准的水银柱式血压计,被测量者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安静休息10分钟,测右上臂肱动脉血压,血压水平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3]。 作者简介:1、王建(1975—),男,内科主治医师,长期从事高血压社区防治工作。 1.3高血压诊断标准按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规定的标准,在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或

《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指南推荐

《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指南推荐 老年人是一个独特的群体,高血压的预防、诊断、评估和治疗策略与一般人群显著不同。《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是一部具有鲜明特色、紧密结合临床、证据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性文件,对于我国老年高血压防控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关于特定老年人群的降压治疗,指南主要有如下推荐。 高龄老年高血压 降压药物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1)小剂量单药作为初始治疗; (2)选择平稳、有效、安全、不良反应少、服药简单、依从性好的降压药物,如利尿剂、长效CCB、ACEI或ARB; (3)若单药治疗血压不达标,推荐低剂量联合用药; (4)应警惕多重用药带来的风险和药物不良反应; (5)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压(包括立位血压)并评估耐受性,若出现低灌注症状,应考虑降低治疗强度。 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分阶段降压,血压≥150/90 mmHg,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首先将血压降至<150/90 mmHg,若能耐受,收缩压可进一步降至140 mmHg以下。

老年高血压合并脑血管病 ?对于急性脑出血的患者,应将收缩压控制在<180 mmHg。(Ⅱa 类B级)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应将收缩压控制在<200 mmHg。(Ⅱa 类C级) ?既往长期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预防卒中复发和其他血管事件,推荐发病后数日恢复降压治疗。(Ⅰ类A级) ?既往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降压目标。一般认为应将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Ⅱa 类B级) ?既往缺血性卒中高龄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50/90 mmHg以下。(Ⅱa 类C级) 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对于<80岁者,血压控制目标为<140/90 mmHg。(Ⅰ类A级)

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

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 高血压的患病率接近90%,是罹患脑卒中、心肌梗死乃至造成心血管死亡的首要危险因素。 老年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级 年龄≥65 岁,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 3 次测量血压,收缩压 (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 140 mmHg( 1 mmHg =.0133 kPa) 和 (或 ) 舒张压 (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 DBP) ≥ 90 mmHg,可诊断为老年高血 压。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随年龄增长,大动脉弹性下降,动脉僵硬度 增加; 压力感受器反射敏感性和β 肾上腺素能 系统反应性降低 ; 肾脏维持离子平衡能力下降。老年人 血压神经-体液调节能力下降,表 现为容量负荷增多和血管外周阻力增加。 老年高血压患者常 见SBP 升高和脉压增大。 随年龄增长,钙化性瓣膜病发生率增 高,超声心动图可明确诊断。严重主动脉瓣狭窄者 不 能过度降压,以免影响重要器官的血供; 若脉压过 大,SBP 明显升高且DBP 水平< 50 mmHg,应注意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可能性。 由于血压调节能力下降,老年人的血压水平容易受各种因素如体位、进餐、情绪、季节或温度等影响,称为异常血压波动。最常见为体位性低血 压、餐后低血压和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等。 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多种危险因素和相关疾病,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肾功能不全和脑血管病的检出率较 高。 老年高血压患者伴有严重动脉硬化时,可出现袖带加压时难以压缩肱动脉,所测血压值高于动脉内测压值的现象,称为假性高血压。通过无创中 心动脉压检测可获得相对较为准确的血压值。假性高血压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当SBP 测量值异常升高但未合并相关 靶器官损害或药物降压治疗后即出现低血压症状时,应考虑假性高血压可 能。假性高血压 可导致过度降压治疗, SBP 过低在高龄患者可能引起跌倒、衰弱等不良预后的增 加。 老年高血压的诊断性评估包括以下内容:(1) 确定血压水平 ; ( 2 ) 了解心血管危险因 素 ; ( 3) 明确引起血压升高的可逆 和( 或 )可治疗的因素, 如 : 有无继发性高血压 ; ( 4) 评估靶 器 官损害和相关临床情况,判断可能影响预后的合并疾病。通过上述评估,有助于指导老 年 高血压患者的治 疗。 血压测量是评估血压水平、诊断高血压以及观察降压疗效的根本手段和方法。由于老年人可能具有血压波动大、夜间高血压、清晨高血压和体位 性低血压等特点,应鼓励老年高血 压患者开展家庭自测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定期 ( 如每年 ) 进行双上肢及四肢血压和不 同 体位 ( 立、卧位 ) 血压测量。特别注意临睡前、清晨时间段和服药前的血压监 测。

公卫第三版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10问-培训

公卫第三版: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10问 王增武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社区防治部主任 1.对同时患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老年人分类干预时,治疗目标哪个更优先? 答:患者血压控制首先应达到150/90mmHg。如果患者能耐受就往下降,同时达到糖尿病要求的水平更合理。这个过程中,主要看患者能不能耐受。 2. 第二次血压控制不满意,建议转诊而未转诊,是不是一直要随访下去? 答:如果偶尔一次血压控制不满意,可以按要求随访,备注清楚。如果第二次随访仍未控制住,转诊又不去,应与患者做适当解释要转诊治疗,还是希望能把血压控制好;如血压恢复到合理水平,就可步入常规随访状态。如果短期一两次波动,可以在本机构处理,做必要调整;长期不达标,必须要转诊。 3.老年人收缩压160mmHg,且能耐受的情况下,算控制满意吗? 答:大于65岁的老年人,血压控制目标水平为<150/90mmHg。如收缩压降至160mmHg且能够耐受时,要求进一步降至150mmHg以下。只有这样才算控制满意。 4.通过生活方式改善,不服药也能够把血压控制好,需要继续开药吗? 答:高血压患者是要终身治疗,但并不是终身吃药。在血压达到目标水平后,可以尝试减药乃至逐步停药。如果停药后仍然不反弹,可以不再服药。但要监测血压水平,必要时根据血压水平再决定是否服药。

5. 如65岁及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没有作辅助检查,算不算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 答:《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以下简称《规范》),对高血压患者的年度健康体检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辅助检查项目对高血压患者体检不属于免费检查项目,不是必须要做的。因此,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如进行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体检评估,完成了《规范》对高血压患者的体检要求,就算合格。如果进行老年人健康管理体检评估,就应按老年人健康管理的要求完成。 6. 门诊筛查时,如患者血压水平略高于达标水平是否建议转诊? 答:如果门诊筛查,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血压均略高于达标水平(如:收缩压142mmHg),即使只差2mmHg的情况,确实属于没有达到要求水平,应按《规范》严格执行,建议患者转诊。 7. 在高血压患者随访表中,摄盐情况是个人感觉咸淡,还是应有一个目标?如现在口味不那么重了,是否可以认为摄盐减少了? 答:表格中的咸淡是指患者的自我口味。按照要求,成人日摄盐量要低于6g,在执行时要逐步达到这一目标。如以前口味比较重,而现在不那么咸了,可以认为是摄盐减少了。重在通过动态观察,口味的改变也是摄盐量改变的指标。 8. 每年四次面对面随访,是每个季度一次吗?对冬季迁徙的患者该如何完成面对面随访? 答:每年四次面对面随访,即至少每个季度随访一次,而且最好为等时间距离的随访。短期随访不到,可等患者回到当地后再纳入慢病管理,进行面对面随访。如果是长期迁徙到外地居住>6个月以上,要标注说明,本地不再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