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合集下载

历史ⅲ人民版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历史ⅲ人民版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历史ⅲ人民版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一)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原因。

1.经济因素:②统治者极力推进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③工商业者〔市民阶层〕队伍壮大,反对封建束缚,要求发展商品经济。

2.政治因素:①明末清初,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加深,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

②封建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专制统治走向腐化。

3.思想因素: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扼杀人的个性,摧残人们的思想。

②他们要求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追求个性发展。

4.社会环境因素:明末清初之际,社会大动荡,王朝更替,出现权力真空,是当时思想的自由具备了适宜的政治环境。

5.外来因素:西方近代科学的传入,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为思想界注入新的生机。

(二) .代表人物及其主张1.李贽〔zhì〕---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①人物简介:〔1〕生活时代:明朝中后期。

独具个性。

〔2〕生活经历:青年时代生活困乏,中年做过小官,目睹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

〔3〕家庭影响:祖父辈从事商业活动的伊斯兰教徒,李贽自幼受传统思想束缚较少。

〔4〕学派的影响:继承并发展泰州学派反传统的精神〔泰州学派是一个具有强烈反叛传统意识的学派〕。

②代表作:《藏书》《续藏书》《焚书》《续藏书》等多种著作。

③主张⑴挑战理学正统地位。

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并认为“理”存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⑵挑战孔子儒学正统地位。

⑶,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⑷在诗文写作的风格方面,主张“真心”,反对当时盛行的摹古文风。

2.黄宗羲①简介A.参加抗清斗争 B.失败后,隐居著述②代表作:《明夷待访录》③思想主张:A.ab:呼吁废除“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c〔33.顾炎武①简介:亭林先生①明末参加复社,反对宦官专权②参加抗清活动③开清代考据学之河。

②代表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③主张:A.政治:a..批判君主专制,对君主专制的暴虐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进行了深刻揭露。

四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四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 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 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 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 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 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 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二)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1.李贽的反正统意识(明) 1.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黄宗羲 (1)黄宗羲 (2)顾炎武 (2)顾炎武 (3)王夫之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材料一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认为“ 认为“理”就在百姓生活之中 材料二:“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 材料二: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 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 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藏书》 “人人皆可以为圣”,“圣人不曾高,众人不 人人皆可以为圣” 圣人不曾高, 曾低” 焚书》 曾低”(《焚书》) 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反对 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绝对权威 夫童心者,真心也。 材料三 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 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 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 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 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 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 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 全不复有初矣。 全不复有初矣。 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 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 “绝假纯真”的“童心说” 绝假纯真” 绝假纯真 童心说”
材料一: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材料一:“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 治之则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废弃不用) 治之则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废弃不用)矣。”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 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主张 材料二: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 材料二:“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 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保国 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 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 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 与有责焉! 与有责焉! 区分“亡国” 区分“亡国”、“亡天下”的内涵 亡天下” 天下兴亡,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亡国: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 亡国: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 • 亡天下: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 亡天下:民族、文化的沦亡, 命运。 命运。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解析】选A。 王夫之认为“天下非一姓之私”,反映了他反对君主专制的 思想; 顾炎武强调学问力求用于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这反映 了他“学以致用”的思想。
气”是宇宙万物的根本 哲学思想:
唯物主义 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 一姓之私也。” 顾炎武说:“博学于文,行己有耻, 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两句言论分 别反映了怎样的思想进步性 A.反对君主专制;学以致用 B.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振兴工商业 C.反对封建专制;人人平等 D.反对中央集权;否定宋明理学
5、著作: 《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 李贽的思想主张有什么特点? 离经叛道”
阅读材料 材料一 “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 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 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 复有初矣。” ——李贽《焚书》卷3《童心说》 材料二 王阳明认为,“人的良知就是草木瓦石的良知, 若草木瓦石无人的良知,不可以为草木瓦石矣。岂惟草木瓦石 为然,天地无人的良知亦不可为天地矣”。
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观点中,最能体现 其“民主性”的是 A.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B.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C.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 D.认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
【解析】B 本题为最佳选择题。 A项反映的是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未涉及推翻君主专 制的具体措施; C项是经济上工商皆本的主张,适应了当时资本主义萌芽的 发展; D项主要是对君主权威的否定; B项最符合题中要求,强调的是“民贵君轻”。 民主的含 义即人民主权,国家权力属于人民,而不属于某人或集团。
1、反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强调个性 发展。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ppt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ppt

04 思想活跃局面的影响
对社会的影响
01
促进社会变革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催生了各种社会思潮,对社会制度、伦理道德
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加速了封建社会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02
推动民主思想的传播
一些思想家提出了民本主义思想,强调人民利益至上,对后来的民主运
动产生了积极影响。
03
促进民族融合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目录
• 引言 • 主要思想流派 • 思想活跃局面的特点 • 思想活跃局面的影响 • 结论
01 引言
时代背景
社会动荡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严重,农民起义频繁,社会 动荡不安。
经济发展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为思想活跃局面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文化交流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但民间海外贸易和交流仍然 存在,外来文化影响逐渐显现。
思想活跃局面的形成
儒学复兴
01
明朝中后期,儒学复兴运动兴起,对传统儒学进行重新诠释和
创新,为思想活跃局面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基础。
异端思想的涌现
02
明朝末年,涌现出李贽、王阳明等异端思想家,他们挑战正统
思想,提倡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实学思潮的兴起
03
实学思潮强调实践和实用,反对空谈义理和形式主义,推动了
促进学术繁荣
明末清初的学术氛围浓厚,思想活跃局面促进了学术研究的发展, 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学者和研究成果。
对历史的影响
加速历史进程
塑造现代中国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是历史发展的重要 转折点,对后来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奠定了现代中国的 思想基础和文化底蕴,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产生了积极影响。

考点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考点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考点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明末清初的思想发展状况1、儒学再次受到批判,正统地位再次面临冲击;2、思想家对儒学进行修正,思想领域出现继百家争鸣以后的又一次活跃局面;●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社会背景(原因):1、政治:君主专制的强化,封建制度趋于衰落。

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内因3、思文:理学空谈义理,因循守旧,脱离实际。

八股取得士,限制了思想的自由。

4、外因:西学东渐,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开阔了人们的眼界.(经世致用)●活跃的表现⊙李贽1、简介:明朝中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福建泉州晋江人)2、思想主张:⑴认为“理”存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批判封建正统思想/封建礼教/封建传统道德规范。

⑵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断是非标准,儒家经典不是“万世至论”。

⑶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和官场的欺诈。

因此,在诗文写作方面主张“真心”,反对摹古之风,对晚清文学产生重要影响。

⑷提出男女平等的思想3、代表作品:《藏书》《续藏书》《焚书》《续藏书》等。

4、评价:(李贽是反封建思想的先驱)⑴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要求平等,发展个性,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⑵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中小地主和工商业者)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

⊙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黄宗羲的思想特点是反对封建专制统治⑴主要经历:①参加抗清斗争;②失败后隐居著述;③是浙东学派创立者。

⑵思想主张:A.政治思想:敢于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思想。

①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②呼吁废除“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③提出臣民平等的思想(实质:反君主专制)④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认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是学校而非君主。

B.经济思想:反对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反映:清初工商业繁荣的情况)⑶评价:⑴这些主张是传统社会生产关系变化的具体反映。

⑵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A
D
A
15.李贽说:“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 态。”此话的真实意图是 • A.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精华,应该继承 • B.对儒家思想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 C.对儒家思想进行批判和否定 • D.强调个性,主张人性的解放 16.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 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 得更近,由此形成的思想是: A.经世致用思想 B.君主批判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 17.王夫之提出“天理”即在“人欲”之中,批判“去人欲,存 天理”,还要求富民大贾成为“国之司命”。这些思想主张 • A.反映当时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 B.反映封建专制主义有所动摇; • C.是早期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 • D.反映工商业发展后市民的一些要求;
B
D A
B
12、战国时期商鞅主张重农抑商,明末清初黄宗羲主张 “工商皆本”。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条件,正确的评 价是 A、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B、都有利于封建统治 C、都阻碍了历史进步D、都具有民主色彩 13、顾炎武能把“亡国”和“亡天下”区分开来,提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其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的继续发展 B、清初的复明势力强大 C、要团结满族中下层人士,共同推翻清朝 D、明清之际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衰落 14、顾炎武和王夫之主张“经世致用”的影响在于 A、使学术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B、关注个体的发展,具有早期民主思想的色彩 C、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反对重农抑商 D、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
何谓“经世致用”
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 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 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 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又称经世 致用之学。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材料:“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 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 “一姓之 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材料:“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 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 大公哉!
(1)批判“孤秦陋宋”,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 下当作私产,须循天下之公(批判君主专制)
经济正统观念:重农抑商
思想正统观念:儒学正统(宋明理学) 社会稳定;民族融合; 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一、明清儒学活跃的背景: 明朝中后期:李贽 一、活跃表现 明末清初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唐甄 三、明清之际民主思想的影响
一、明清儒学活跃的背景: 1、政治: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4、思想: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阻 碍思想更新
“八股文” 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使得儒家的学说完 全成为求取利禄的敲门砖。朱熹等人的学说核心“忠 君”,科举完全成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这在使 读书人思想僵化的同时,也把科举考试制度本身引向绝 路。
5、外部:西方文化传入(西学东渐)
西学东渐: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 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使中国的少数士大夫开始认识到西方学 问之中有其优于中国之处,但这并未造成中国人对于中西学的基 本高下看法有所改变。
(1)“众治”来取代“独治”,反对君主专制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 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 其君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 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 (2)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 “亡国”: 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 “亡天下”: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 民族的命运。
1.思想主张

第部分 专题一 四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第部分 专题一 四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专题一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一、历史背景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变幻莫测的一个时期。

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1 民变与战争明朝晚期,民变频发,导致政治不稳定和社会动荡。

而在清朝建立之初,爆发了三藩之乱、永明之乱、四川大定王之乱等一系列战争,直至南明灭亡,华夏大地战火纷飞。

这些战争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和创伤,使得民间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2 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解读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开始对儒家经典进行重新解读和审视。

例如,王夫之在《字林西塘》中提出了“经史百家,惟有道德经与庄子为大,难为圣人之外论”,这种对儒家经典的重构和解释,对后世思想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启了新儒家的发展。

1.3 社会阶级的动荡明末风云变幻,豪强地主的财富比国家官僚显赫,百姓困苦不堪。

而在清朝初期,满清政府打压汉人贵族,汉族士大夫失去了政治上的制衡,社会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日益激化。

二、思想家与思想变革在明末清初时期,有许多著名的思想家,他们在对传统思想的重新解读和对社会矛盾的响应中,推动了中国思想的发展。

2.1 王夫之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思想家,他在对传统经典的理解上较为独特,强调道家思想的重要性,并且认为“天地自然之道,在人为之胜于自然”,在社会伦理中强调自然伦理,提出了“天地同根”的思想。

2.2 黄宗羲黄宗羲是一位思想家与政治家,他主张“以经义非正则无用,以经义非正则可用”,提出重视实证和实践,反对空谈的学术态度,他的思想通过他的学生袁枚等人传承发展,成为了清朝后期的思想潮流。

2.3 鄂尔泰鄂尔泰是清朝著名的改革家,他奉行的是“西学中兴”的政策,鼓励学习西方的科学和文化,并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鄂尔泰提出了“天下为公”的思想,强调民众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这一思想在后来的历史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思想与文学明末清初时期,思想的变革与文学的发展相互促进,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 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
材料四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 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去真心,失去真心,便 失去真人”。 ------《焚书 》
(4)提出“童心”说,主张“真心”写作,反对 摹古
2.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
黄宗羲的思想代表作: 《明夷待访录》
黄宗羲的进步思想主张总结
(1)批判君主专制; (2)提出君臣平等思想; (3)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是决定是非的 最高机构; (4)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少年求学穷困潦倒 中年做官正直清廉 老年入狱被迫害致死
李贽的进步思想主张
1、认为“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2、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反对盲从孔子 3、批批判封建礼教,主张男女平等 4、提出“童心说”,诗文写作主张“真心” ,
反对摹古
材料一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 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如服田者私有 秋之获,而后治田必力;居家者私积仓之获, 而后治家必力;为学者私进取之获,而后举业 之架治空也而(必臆1)力也认。。为…”“此理自”然在之百力姓,的必日至常之生符活,之非中可以
“人人皆可以为圣”,“圣人不曾高,众人 不曾低”。
材料三 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故谓人 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 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他的徒弟中有女弟子,备受正统士大夫诽 谤;他赞扬寡妇再嫁,批判“饿死是小,失节 是大”的言论,赞扬武则天是杰出的政治家; 肯皇帝定(老封3建子)社去批会偷判的牛封农,建民满礼起朝教义文,武。主给做张学小男生偷女猜;平谜等语, 公公拉着媳妇手,细伢打破老子头。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焚书 》
材料二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 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 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
(2)前否三定代儒,学吾正无统论的矣权。威后性三,代反,对汉以、“唐圣、人宋” 是 是之也非言,哉作中?为间判咸千别以百是孔余非子年的之而标是独准非无为是是非非者,,故岂未其尝人有无是 非耳”。……
材料一: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 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 以各治其事。寓封建(允许官位世袭)于郡县 之中。而天下治之。宗法立而刑清。天下之宗 子,各治其族,以辅人君之治。
(2)批判君主专制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 提出“众治”的主张
材料二: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 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 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 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 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什么是亡国?什么是亡天下?
材料一 今之清谈谈孔孟。未得其精而己遗其粗, 未究其本而先辞其末,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 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 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 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 四国乱。
(1)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何谓“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 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 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 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又称经 世致用之学。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 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 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
——《明夷待访录.原君》
(2)提出君臣平等
材料三:“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 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以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 校。”
(3)主张限制君权,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 高机构
材料四: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 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 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4)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主 张工商皆本
梁启超曾说:“我们当学生时代,《明夷 待访录》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 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 而最深!”
蔡元培曾言:“黄梨洲氏且得东方卢梭之 目焉,是为学问界之势力。”
陈天华将黄的地位抬得更高:“明末清初, 中国有一个大圣人,实孟子以后的第一个人…… 他著的书有一种叫《明夷待访录》……比《民约 论》的出书,还要早几十年哩。”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王夫之(明末清初)
黄宗羲的思想代表作: 《船山遗书》
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总结
• ①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深刻揭 露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做法。
• ② 哲学思想:发挥“气一元论”思想的基 础上,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 和社会史观。
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 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已而已矣。斥秦之私, 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
孙中山亦曾将此书作为鼓励民众反清情绪、 传播革命思想的载体并将之赠送给日本友人。
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思想家 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3、顾炎武(明末清初)
黄宗羲的思想代表作: 《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1613—1682年)
顾炎武的进步思想主张总结
(1)强烈批判君主专制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 (2)提出了“众治”的主张; (3)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开考据学之 先河
传统文化主流——儒学的发展史
春秋:应运而生 战国:蔚然大宗
秦朝:遭受打击
西汉(武帝)后:正统思想
宋明:理学新阶段,成为官方哲学
明清时期,儒学又是怎样发展的呢?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4课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一、主要思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及思想主张
1、李贽(明末)的反正统意识
李贽的思想代表作: 《 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
材料一: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 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 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明夷待访录.原君》
(1)最精彩之处——批判君主专制
材料二: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 万民,非为一姓也。“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 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