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微生物及粮食防霉

粮食微生物及粮食防霉
粮食微生物及粮食防霉

粮食微生物及粮食防霉

自然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微生物,粮食微生物是寄附在粮食和粮食食品上的微生物的统称。粮食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它包括了微生物中的一些主要类群:细菌类中的真细菌和放线菌,真菌类中的霉菌,酵母菌和病原真菌等。它们经常寄附在粮食及其制品的表面和内部。粮食微生物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可以分解粮食中的有机物质,使之变质、霉腐,因而使粮食出现变色、变味、发热、生霉等症状,这就是粮食霉变。这些异常症状的出现,都是在粮食微生物的侵害下粮食品质发生劣变的反映。粮食微生物不仅可以导致粮食霉变,而且有的还可以产生具有强烈的毒性和致癌性的毒素。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粮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根据粮食微生物寄附性质的不同,通常将其分为三类:

(一)导致粮食和粮食食品霉变的霉腐微生物

(二)引起动,植物病害的病原微生物

(三)附生在粮食上的附生微生物

其中,对粮食安全储藏和食品卫生有直接危害的主要是霉腐微生物。在霉腐微生物这一庞大类群中,就其危害性而言,则以霉菌为最严重。这是因为霉菌的代谢活动所要求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远比细菌,放线菌和酵母菌为低。当然,在含水量很高的湿粮上或在富含水分的粮食食品上,细菌和酵母菌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

细菌

细菌是单细胞有机体,它不能穿透完整的粮粒组织,而必须从自然孔道和伤口进入粮粒,在新收的粮粒上,细菌带菌量在微生物区系中占90%以上,其中主要是一种附生细菌即植生假单胞菌(Pseudomonas herbicola又名Erwinia Herbicola)在谷类粮食上占优势,它对粮食基本是无害的,随着粮食上霉菌的增加而减少。细菌分析记录表明在正常的粮粒的外部河内部所发现的细菌有64种,带菌量由1万到几千万之多。由于细菌生长需要较高的水分,所以在一般的粮食储藏中很难活动,只有在粮食霉变的后期,当相对湿度达到100%而出现游离水的情况下,一些细菌才开始参与活

动,这时粮食早已霉烂到毫无食用的价值的地步。由此可见,细菌对正常储粮的危害作用是有限的。

放线菌

放线菌是单细胞丝状微生物,形成放射状结构的菌落。粮食上所分离出来的菌种主要是白色链霉属(Streptomyces albus)和灰色链孢霉(Streptomyces griseus )。放线菌分布很广,常见于土壤中。它在导致粮食霉变的作用上与上面谈到的细菌几乎是相同的。

真菌

自然界的真菌约有十万种。其中包括酵母菌,霉菌,病原真菌和其它一些高级真菌。这些真菌对人类关系极为密切,对粮食储藏直接相关联的是酵母菌和霉菌。

(1)酵母菌

酵母菌是芽生单细胞体的真菌,据酵母菌的分析,在粮食上约有20个属包括酵母菌和拟酵母菌,在高水分的密闭仓的粮食中常有酵母菌的活动,但粮食常规储藏中酵母是附生微生物所以它对储粮的害处也是极为有限的。

(2)霉菌

能引起有机物质霉腐的的真菌统称霉菌。霉菌是习惯的俗称,并非分类学名称。霉菌具有一般真菌的典型特征是丝状菌而且用孢子进行繁殖。据报道粮食上分离出来的霉菌约200种。其中曲霉属就有26种,青霉属67种,毛霉目30种。此外毛壳菌属和丝梗孢目15属。霉菌侵染粮食时能分泌出活性很强的酶系,分解粮食的有机物质,生长繁殖很快,对储粮危害极大。危害最严重的而普片的是曲霉和青霉和镰刀菌。

霉菌对粮食的污染难于避免,而防霉,即防止粮食上的霉菌危害,则是完全可能的。防重于治,不仅是卫生工作的基本原则,也是粮食储藏工作的重要方针。

粮食防霉的基本途径:

(一)提高粮食质量,增强抗霉能力。

切实保证粮食的干燥,纯净,完整,无虫,无病,增强粮食的抗霉能力是的防霉基础。

(二)改善储粮环境,防止霉菌扩大污染。

保持粮仓,器材,仓库环境的清洁卫生。不同质的粮分开储存。从而防止微生物的传布感染。

(三)控制生态条件,制菌防霉。

1、控制湿度和水分——干燥防霉

粮仓内的相对湿度保持在65%——70%以下,使粮食保持在与此温度相平衡的安全水分界限之内,谷类粮食水分在13%—15%以下,豆类水分在12%—14%以下,油类水分在8%—10%以下。

2、控制温度——低温防霉

可以利用自然低温,在适当时机进行粮食冷冻,或冷风降温,而后隔热密闭保管。或者人工制冷,进行低温冷冻储藏。一般所说“低温储藏”的温湿度界限为温度在10—15℃ 以下,相平衡的相对湿度为70—75%,基本上可以做到防霉。

3、控制粮对气体成分——缺样防霉

实践证明,通过生物脱氧,或机械脱氧,使粮堆氧气浓度控制在2%以下,或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40——50%以上,对粮食微生物特别是多种储藏真菌是有抑制作用的。

4、化学药剂处理——化学防霉

到目前为止,许多用于粮粮食上的杀菌剂和抑菌剂都不是很理想的。但一些杀虫熏蒸剂,都有较强的杀菌力。例如,现在多用的磷化氢,就有很好的防霉效果。由于化学药剂对粮食品质和使用安全都有一定的负作用,一般不宜多采用。

国家粮食局成都粮食储藏研究所储藏工程中心长期从事我国的粮食安全储藏研究工作,先后完成过许多国家、部省级和地方政府下达的各种粮食微生物生态学、粮食真菌毒素学、粮食防霉去毒的研究课题,开发、引进、研究出多种粮食防霉技术和防霉剂,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储藏技术和粮食防霉技术作出了较大的贡献。该中心目前拥有国内较为完善的粮食微生物检测研究手段,国际上最先进的真菌毒素快速分析仪器,对外开展粮油食品和饲料微生物卫生指标、真菌毒素、粮食真菌的鉴定、鱼粉掺假等项目的检测服务。

生物防治-04昆虫病原真菌

第五章昆虫病原真菌及其应用 近代利用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虫的趋向是细菌和病毒的研究快于真菌,直至近十多年来才发现到因真菌引起害虫种群的抑制作用而引起重视。早在公元前5世纪,我国就有利用虫生真菌的白僵蚕入药的记载。冬虫夏草、僵蚕作为药物的记载都是虫生真菌的结果。 能侵染昆虫并使昆虫死亡的真菌的种类很多,目前已知约有530余种真菌,分属于藻状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和半知菌纲,有可能作为微生物杀虫剂的真菌主要是藻状菌和半知菌。最常用于微生物防治的虫生真菌有白僵菌、绿僵菌、拟青菌、多毛菌、虫霉等。其中绿僵菌和白僵菌多。 第一节昆虫病原真菌的利用(白僵菌) 本节内容包括白僵菌(半知菌)的生活史与侵染循环、培养与培养物、大规模生产和制剂种类及其稳定性与应用。通常所说的白僵菌,指的是白僵菌属的真菌。生活史中有分生孢子。 一、白僵菌概述 白僵菌属半知菌纲丛梗孢目,丛梗孢科,白僵菌属。被白僵菌侵染的昆虫可从外形加以识别,多数情况下,虫体上长出白色菌丝体并变硬,在表面长出孢子层,普遍称为白僵病或硬化病 1.形态:白僵菌菌丝体具隔膜、分枝,表面色泽白色至不同程度的乳色,或略带橙黄或红色,偶有绿色。分生孢子梗单生或分枝,最后形成产孢细胞,产孢细胞多为球形,有时呈瓶状的圆柱形,弯曲或正直,孢子生于产孢细胞的呈线形的顶端,产孢细胞生于小枝梗上。白僵菌在虫体上蔓延为白色菌丝,至后期呈淡黄色,有的很快形成粉层状孢子,有的继续保持絮状。 2.种类: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的形态是区别种的主要特征,特别是孢子的大小和形状。经研究,白僵菌属可作为独立种的只有2个种,即白僵菌和卵孢白僵菌。这两个种的区别是:白僵菌的分生孢子约有50%为球形,而卵孢白僵菌的分生孢子约有98%为卵形。之前曾有19个种被描述,后经研究将其归并。 白僵菌的寄主范围很广,有200多种昆虫和螨类,包括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同翅目、双翅目、膜翅目、直翅目等,白僵菌常常侵染的是幼虫。 二、白僵菌的感染途径及杀虫机理 1.感染途径及侵染过程:白僵菌在虫体上及在培养基上均以无性繁殖完成世代交替。绝大多数真菌是通过体壁侵染寄主的,但有证据表明,白僵菌也可通过口被寄主摄入后,经肠壁感染寄主,经此途径感染的均为咀嚼式口器昆虫,如家蚕、蚱蜢等。也有人认为白僵菌从气门等处进入虫体。对于同翅目、半翅目等刺吸式口器的昆虫,真菌感染的唯一途径是体壁。

食品微生物(华农)

食品微生物习题 第一章绪论 1.食品微生物:研究食品中微生物的生态分布、生物学特性、食品加工、贮藏过程中有益微生物的作用以及食品中有害微生物的污染与控制等基本内容的科学。2.食品微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任务)是什么? (1)食品中存在的微生物种类、分布及特点 形态特征、生理特征、遗传特性及生态学特点——识别、检验、控制微生物。(2)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现象及其机理 (3)与微生物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HACCP体系 (4)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方法(保藏方法) (5)食品微生物的检验和监测技术传统技术、现代生物技术 (6)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 A、微生物菌体的应用食用菌、酸奶、酸泡菜…. B、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应用酒、食醋、氨基酸、维生素 C、微生物酶的应用腐乳、酱油. 3.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 A.微生物菌体的应用:食用菌、酸奶、酸泡菜…. B.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应用:酒、食醋、氨基酸、维生素 C.微生物酶的应用:腐乳酱油 4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列文.虎克1683年用显微镜发现细菌 第一个发明微生物的纯培养的人——柯赫纯培养、柯赫法则 第一个意识、发现食品中存在微生物的人——巴斯德1837年牛奶变酸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第二章 1水果pH低(<4.0),细菌不生长,有好的耐藏性。 而霉菌最适pH5~6,在pH1.5~10可以生长。 2水果的Eh很低,而细菌生长比霉菌要求高的Eh。 3水果维生素B含量低。而G+菌合成维生素B能力差,需利用现成的,G-和霉菌可合成维生素B,并满足自身所需。 所以常见水果的腐败是霉菌腐败而不是细菌腐败 7、写出食品的水分活度与相对湿度的关系 食品的水分活度受环境相对湿度的影响 在一定温度下,基质(食品)的水分活度和空间的相对湿度总是趋于平衡。 (食品)A W大——失水,A W小——吸水 环境相对湿度低,食品的表面干燥,A W降低; 环境相对湿度高,食品的表面潮湿,A W升高。 (1)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内在因素:ph值、水分活度、氧化还原电势、营养成分、抗微生物成分、生物结构六点 (2)植物性食品的Eh为300~400mV,这说明在其上生长的细菌为好氧类型 (3)肉的ph值6.2左右,牛奶6.5左右,蟹接近中性。 不产芽孢细菌最低生长ph为4.0(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自然环境中的Eh在816 ~-421 mV,

粮油储藏基础知识

目录 第一讲粮油储藏基础知识 一、粮堆的主要物理性质与储藏的关系 (1) 二、粮堆温度、湿度、水分和气体成分的变化规律 (8) 三、粮堆的结露、预防和处理 (17) 四、微生物与储粮发热霉变 (20) 五、储粮生理 (21) 六、粮油储藏技术 (33) 七、小麦、玉米的储藏 (44) 八、粮油仓储管理 (49)

第一讲粮油储藏基础知识 粮油储藏是减少粮油在储藏过程中损失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粮油在储藏过程中的损失,是指数量和质量方面的损失,由此也就确定了粮油储藏的基本任务是:第一,防止不应有的数量损耗;第二,尽量保持粮油的原有品质;第三,节约保管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应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 一、粮堆的主要物理性质与储藏的关系 粮堆物理性质是指粮油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反映出的多种物理属性。粮堆是粮油储藏的基本形态,进入储藏状态的粮油籽粒均堆聚成粮堆,储藏期间粮油发生的各种变化过程也均在粮堆进行。因此粮堆所具有的各种物理属性是影响粮油储藏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粮油的储藏品质,所以,在粮油储藏中,必须首先了解粮堆的物理性质。 (一)散落性与自动分级 1、散落性 (1)散落性的概念 粮粒在从一定高度自然落下形成粮堆时,向四面流散成为圆锥体的性质称为粮油的散落性。 粮油散落性的大小通常用静止角α表示。静止角是指粮油由高点落下,自然形成圆锥体的斜面与底面水平线之间的夹角。静止角越大,表示粮油散落性越小;静止角越小表示粮油散落性越大。 反映粮油散落性大小的另一个指标是自流角β。自流角是粮粒在不同材料的斜面上开始移动下滑时,该斜面的倾角。自流角是一个相对值,它

昆虫病原微生物研究进展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主要研究应用类群 昆虫病原真菌是昆虫病原微生物中最大的一个类群, 共有 100 多个属 700 余种, 分属于真菌的半知菌亚门、接合菌亚门、鞭毛菌亚门、子囊菌亚门及担子菌亚门中, 大部分是兼性或专性病原体。在含有昆虫病原真菌的 100 多个真菌属中, 约 50 多个属于半知菌亚门。目前已在生产上得到应用的主要有白僵菌、绿僵菌、拟青霉、莱氏野村菌、汤普森被毛孢、蜡蚧轮枝菌等。 3. 1 昆虫病原真菌的入侵机理 根据报道 ,白僵菌、绿僵菌、汤普生多毛孢、莱氏野村菌与根虫瘟霉在入侵寄主昆虫体内直至使昆虫死亡的过程中均大致有下面 4 个阶段。 3. 1. 1 分生孢子附着于寄主体表 ,产生或不产生附着孢。 3. 1. 2 附着的分生孢子产生胞外酶 ,主要是几丁质酶和各种不同的蛋白酶类 ,可分解寄主昆虫的体壁。 3. 1. 3 萌发的孢子侵入寄主昆虫体内。 3. 1. 4 菌丝体在虫体内生长 ,消耗虫体内营养并分泌毒素杀死寄主昆虫。 许多资料报道认为:病原真菌分泌的毒素是昆虫死亡的主要原因。较新近的对金龟子绿僵菌侵机理更为细致的研究认为:几丁质酶和蛋白酶类以及真菌毒素的产生与昆虫病原真菌的致病力有关。国外专家经系统地研究绿僵菌的酶系 ,认为弹性凝乳蛋白酶的活性决定绿僵菌的侵染力 ,并且对编码弹性凝乳蛋白酶的基因进行了克隆 ,准备在植物中选用这种基因[ 23 ],这为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改良菌株或育种创造了条件。 昆虫病原真菌代谢产物及其作用 昆虫病原真菌的代谢产物从作用上可分为 3 类。除了可杀死昆虫的毒素外 ,还有对植物生长有调节作用的激素类物质以及对人体有保健作用的营养物质 ,有些真菌的分泌物还可抑制植物病害的发生。 4. 1 产生杀虫毒素的昆虫病原真菌的主要类别 目前已报道的可以产生毒素的昆虫病原真菌主要包括球孢白僵菌和卵孢白僵菌 ,它们在孢子萌发 及菌丝生长中均能分泌毒素。绿僵菌的培养滤液和菌丝体中均能提取出毒素物质。虫霉菌也能产生毒 素 ,主要发现在冠耳霉( Conidiobol us coronata)的培养液中,尖突耳霉( C. apiculata) 也产生毒素。拟 青霉属的种类、镰刀菌的许多种类、莱氏野村菌及蜡蚧轮枝孢菌均产毒素。虫草属( Cordycepin)的种类 在培养物中可提取出毒素。有报道认为交链孢属的链格孢菌也有毒素产生 2 国内、外已报道的真菌杀虫剂种类 从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欧美国家及日本在昆虫病原真菌的应用上取得了一些突破。20 世纪 90 年代报道的真菌杀虫剂有 7 种类 24 个商品,分属 8 个国家(名录略写) ,以后报道增至 8 种类 26 种商 品[2 ] 。2000 年还报道了美国密西西比地区防治白蚁 Ret icul i termes f lavi pes 使用的由金龟子绿僵菌制 成的商品“Bioblat”。中国目前能工厂化生产的种类有白僵菌、绿僵菌 ,拟青霉中有 2 种已得到应用[ 2 ]

粮食仓储保管基础知识

粮食仓储保管基础知识

————————————————————————————————作者:————————————————————————————————日期: ?

粮食仓储保管基础知识 日期:2010年| 一、储粮基本概念 1、什么叫粮油储备? 粮油储备即粮油保管,是指粮食,油料和油脂在离开生产领域、尚未进入消费领域,而在流通领域的停滞过程,它是粮食流通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2、如何做好粮食储藏工作? 取决于三个要素:一是要有良好的仓房和配套设施,二是要有一系列较为先进的储藏保管技术,三是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 3、粮油储藏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粮油储藏的基本要求就是“确保粮油安全、减少损失损耗、防止污染、延缓品质劣变”。这是根据《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关于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节约成本费用等相关内容提出的。其基本含义就是营造良好的储藏生态条件,在确保粮油安全的前提下,减少储藏粮油的重量和质量损失,防止化学药剂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对粮油的污染,延缓粮油品质变化,从储藏的角度,为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4、在现代粮食储藏中,主要应用哪些技术?为创造一个合理的储粮环境,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确保储粮安全,在生产中应用的主要储粮技术有:(1)粮情检测:利用计算机电子检测技术,为随时了解深层粮堆的储粮状况提供一种手段,这对掌握粮情变化动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极为有利。(2)干控:通过控制储粮的水分含量,创造

一个不利于虫霉生长的低水分环境,如高温干燥,机械通风。(3)温控:通过控制储粮的环境温度,创造一个不利于虫霉生长的低温环境,如低温储粮、谷冷机冷却。(4)气控:通过改变储粮环境的气体配比,达到杀虫、抑霉、保持粮食原有品质的目的,如低氧(1-4%)、高CO2(>36-40%)、高N2(>99%)等。(5)化控:利用药剂产生的毒气阻断虫霉正常的代谢过程,达到杀虫抑菌的目的,如药剂熏蒸、有机酸抑菌、防护剂保粮。(6)综合保粮技术:我国储粮工作者在长期储粮实践中,开发出具有我国特色、利用多种储粮技术进行综合治理技术,如“双低”(低氧、低剂量)、“三低”(低氧、低剂量、低温)储粮。 5、什么是科学保粮? 科学保粮就是用科学的方法保管好粮食。按照粮食的变化规律,做到安全储存,避免或减轻虫、霉、鼠、雀危害造成的损失,抑制或减缓粮油陈化速度,减少粮油的损失损耗,降低保粮费用,减轻劳动强度,保证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等采取的一些安全、经济、简便、有效的保粮方法和措施。同时还要认真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分别采取清洁卫生、物理机械、化学药剂、温室储藏等措施,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进行综合防治,确保储粮安全。 6、粮食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粮食的物理性质是指粮食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反映出的多种物理 性质,如粮食的流散特性——自动分级、散落性;粮食的热特性——导温性和导热性;粮食的吸附特性——吸湿特性和气体吸附特性、吸附滞后、粮堆内气流微循环所导致的水分转移等。这些物理特性相互

粮食应急预案的基本知识

粮食应急预案的基本知识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油是居民最为基本的也是必需的消费商品,他的消费量呈现“刚性”的消费结构,既消费数量与人口和生活水平成正比。消费习惯和生活水平同时也影响着品种结构,但在一定的区域内粮食生产和消费品种结构多数是不平衡的,只能通过市场流通调节。 在人民生活的土地上,会经常出现各式各样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干旱、病虫害和大面积的流行性及传染性疾病等都会造成粮油供应上的紧张和困难,同时,因人为因素造成的战争、恐怖事件、食物及职业中毒和各类生产事故也会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粮食市场异常波动。 为了有效监测和控制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粮食市场异常波动,确保粮食市场供应,保持粮食市场价格稳定,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各级政府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一般都制定了本地区的“粮食应急预案”以备不时之需。 1 、粮食应急预案的制订及主要内容 “预案”一般由当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起草、政府审议通过后发布,“预案”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等级划分、工作原则、组织指挥机构和职责、预警监测体系建设及工作程序、应急响应的方案及工作程序、粮食应急保障的应急准备及加工、运输、供应等的网络建设、后期处置等内容。 2 、预案的等级划分

“预案”的等级根据粮食供应应急的严重性、可控性和影响范围一般划分为四级,既: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市场粮食供应极度紧张,群众抢购现象严重,供需极不平衡,脱销、价格在一周上涨100%以上、供应量超过正常二倍以上等情况纳入 “特别重大”等级。市场粮食供应十分紧张,群众抢购并恐慌,供需很不平衡,主要成品粮价格在一周内比照日常价格持续上涨50%以上、供应量超过正常一倍以上、成品粮库存低于安全库存的情况纳入 “重大”等级。市场粮食供应趋于紧张,群众争购成品粮,市场不稳定,辖区局部地区出现一般性的供需不平衡,一周内价格持续上涨20%-50%,供应量超过正常50%以上的情况纳入“较大”等级。下一级行政区域内局部地区出现粮食应急状态,并可能引发较大区域市场波动的,需要该行政区域政府采取应急措施处置的情况纳入 “一般”等级。 3 、指挥机构及职责 “预案”的组织指挥机构一般设定为 粮食应急指挥部和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粮食应急指挥部负责领导工作,总指挥一般当地政府主管粮食的行政领导担任,成员单位主要包括发改、公安、物价、财政、工商、交通、商务、质监、药监、卫生、粮食、银行及所属政府等相关部门。其主要职责为:发布启动预案的命令,领导应急工作,分析、掌握、判断市场形势,下达应急行动指令,向政府、上级应急指挥机构及社会报告或公布情况,预案应急措施终止等。成员单位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责承担相应责

微生物在食品方面的应用

微生物在食品工业的应用 摘要:叙述了微生物与食品工业的关系,微生物在食品的应用,微生物在食品应用工业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微生物食品工业发酵应用前景。 微生物是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或者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以至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总称。微生物总类繁多、分布广、代谢类型多、代谢能力强、生长繁殖快、易培养、易变异、适应能力强,正是上述特性,使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微生物不仅在自然界物资循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在食品工业的应用中也非常广泛。本文叙述了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讨论了微生物的广阔发展前景。 一微生物与食品工业的关系 随着人们对微生物认识的不断深入,微生物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今天基因工程、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等先进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发掘了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巨大发展潜能。微生物在食品工业生产中有非常大的好处,例如可以制作面包,酒;霉菌可制作豆酱、酱油;乳酸菌可制作泡菜、酸奶等;当然也有危害,我们要充分利用微生物有利的方面为食品工业服务,消除器有害影响,为人类造福。 二微生物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1.食醋 食醋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制造出来的一种酸性调味品。它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在人们饮食生活中不可缺少。在我国的中医药学中醋也有一定的用途。全国各地生产的食醋品种较多。著名的山西陈醋、镇江香醋、四川麸醋、东北白醋、江浙玫瑰米醋、福建红曲醋等是食醋的代表品种。食醋按加工方法可分为合成醋、酿造醋、再制醋三大类。其中产量最大且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是酿造醋,它是用粮食等淀粉质为原料,经微生物制曲、糖化、酒精发酵、醋酸发酵等阶段酿制而成。其主要成分除醋酸(3%~5%)外,还含有各种氨基酸、有机酸、糖类、维生素、醇和酯等营养成分及风味成分,具有独特的色、香、味。它不仅是调味佳品,长期食用对身体健康也十分有益。 2.面包 面包是产小麦国家的主食,几乎世界各国都有生产。它是以面粉为主要原料,以酵母菌、糖、油脂和鸡蛋为辅料生产的发酵食品,其营养丰富,组织蓬松,易于消化吸收,食用方便,深受消费者喜爱。酵母是生产面包必不可少的生物松软剂。面包酵母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属真菌类,学名为啤酒酵母。面包酵母有圆形、椭圆形等多种形态。以椭圆形的用于生产较好。酵母为兼性厌氧性微生物,在有氧及无氧条件下都可以进行发酵。 3.酿酒 我国是一个酒类生产大国,也是一个酒文化文明古国,在应用酵母菌酿酒的领域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独特的酿酒工艺在世界上独领风骚,深受世界各国赞誉,同时也为我国经济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小麦基础知识

小麦基础知识 小麦概述: 小麦是小麦属植物的统称,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最早起源于中东的新月沃土地区。小麦是世界上总产量第二的粮食作物,仅次于玉米,而稻谷则排名第三。小麦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各种食品;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伏特加,或生质燃料。 品种分类: 1. 按播种季节分:春小麦、冬小麦。 2. 按皮色的不同:白皮小麦(白麦)、红皮小麦(红麦)、混合麦。 3. 按籽粒胚乳结构呈角质或粉质的多少:硬质小麦、软质小麦。 4. 按制定标准不同:普通麦、优质麦。 5. 国内品种、国外品种。 春小麦是冬季很冷的地方种的,因为冬季太冷,不能播种,所以在开春后才种,称为春小麦,春播秋收;冬小麦是稍暖的地方种的,秋季播种夏季收,比如中国东北就是春小麦,华北及其以南是冬小麦。春小麦三月下旬四月上旬播种,7月中下旬收获。春小麦的抗旱能力极强,株矮穗大,生长

期短,适于春天播种,但不如冬小麦粉好吃。 冬小麦是稍暖的地方种的,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翌年5月底至6月中下旬成熟。比如华北及其以南是冬小麦。在我国一般以长城为界,以北大体为春小麦,以南则为冬小麦。我国以冬小麦为主。 白麦:白麦为小麦的一种,白麦分为硬质白小麦和软质白小麦。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中空,叶子宽条形,子实椭圆形,腹面有沟。子实含大量淀粉,是我国必不可少的粮食作物之一。子实呈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白麦较普通小麦相比,分蘖力较强,抽穗快,且穗层整齐,熟相较好;植株茎杆粗壮,抗倒性强。 红麦:白小麦与红小麦的种皮颜色不同,白小麦种皮颜色较浅近白色,故名。红小麦种皮颜色较深,近红色。除此之外,白小麦种皮相对较薄,出粉率也相对较高,红小麦种皮相对较厚,出粉率也相对低一点。 硬质小麦:硬质小麦是指角质率不低于70%的小麦。硬麦的胚乳结构紧密,呈半透明状,亦称为角质或玻璃质;就小麦籽粒而言,当其角质占其中部横截面1/2以上时,称其为角

粮油储藏基础知识

粮油储藏基础知识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目录第一讲粮油储藏基础知识 一、粮堆的主要物理性质与储藏的关系 (1) 二、粮堆温度、湿度、水分和气体成分的变化规律 (8) 三、粮堆的结露、预防和处理 (17) 四、微生物与储粮发热霉变 (20) 五、储粮生理 (21) 六、粮油储藏技术 (33) 七、小麦、玉米的储藏 (44) 八、粮油仓储管理 (49) 第一讲粮油储藏基础知识 粮油储藏是减少粮油在储藏过程中损失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粮油在储藏过程中的损失,是指数量和质量方面的损失,由此也就确定了粮油储藏的基本任务是:第一,防止不应有的数量损耗;第二,尽量保持粮油的原有品质;第三,节约保管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应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 一、粮堆的主要物理性质与储藏的关系 粮堆物理性质是指粮油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反映出的多种物理属性。粮堆是粮油储藏的基本形态,进入储藏状态的粮油籽粒均堆聚成粮堆,储藏期间粮油发生的各种变化过程也均在粮堆内进行。因此粮堆所具有的各种物理属性是影响粮油储藏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粮油的储藏品质,所以,在粮油储藏中,必须首先了解粮堆的物理性质。

(一)散落性与自动分级 1、散落性 (1)散落性的概念 粮粒在从一定高度自然落下形成粮堆时,向四面流散成为圆锥体的性质称为粮油的散落性。 粮油散落性的大小通常用静止角α表示。静止角是指粮油由高点落下,自然形成圆锥体的斜面与底面水平线之间的夹角。静止角越大,表示粮油散落性越小;静止角越小表示粮油散落性越大。 反映粮油散落性大小的另一个指标是自流角β。自流角是粮粒在不同材料的斜面上开始移动下滑时,该斜面的倾角。自流角是一个相对值,它与粮粒自身的特性和斜面材料有关。 (2)散落性的影响因素 ①粮粒的物理状态 粮粒的大小、形态、表面光滑程度等影响粮油的散落性。粒大、饱满、圆形籽粒、表面光滑的粮油散落性大,反之,则散落性小。如油菜籽、大豆等粮油的散落性较大,而小麦、稻谷等粮油的散落性较小。下表给出了主要粮种的静止角。 ②粮油的含水量 同种粮油的含水量不同,散落性亦不同。含水量愈高,粮粒间的摩擦力愈大,散落性会相应降低,其降低的程度与含水量的增加成正相关。

粮食微生物及粮食防霉

粮食微生物及粮食防霉 自然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微生物,粮食微生物是寄附在粮食和粮食食品上的微生物的统称。粮食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它包括了微生物中的一些主要类群:细菌类中的真细菌和放线菌,真菌类中的霉菌,酵母菌和病原真菌等。它们经常寄附在粮食及其制品的表面和内部。粮食微生物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可以分解粮食中的有机物质,使之变质、霉腐,因而使粮食出现变色、变味、发热、生霉等症状,这就是粮食霉变。这些异常症状的出现,都是在粮食微生物的侵害下粮食品质发生劣变的反映。粮食微生物不仅可以导致粮食霉变,而且有的还可以产生具有强烈的毒性和致癌性的毒素。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粮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根据粮食微生物寄附性质的不同,通常将其分为三类: (一)导致粮食和粮食食品霉变的霉腐微生物 (二)引起动,植物病害的病原微生物 (三)附生在粮食上的附生微生物 其中,对粮食安全储藏和食品卫生有直接危害的主要是霉腐微生物。在霉腐微生物这一庞大类群中,就其危害性而言,则以霉菌为最严重。这是因为霉菌的代谢活动所要求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远比细菌,放线菌和酵母菌为低。当然,在含水量很高的湿粮上或在富含水分的粮食食品上,细菌和酵母菌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 细菌 细菌是单细胞有机体,它不能穿透完整的粮粒组织,而必须从自然孔道和伤口进入粮粒,在新收的粮粒上,细菌带菌量在微生物区系中占90%以上,其中主要是一种附生细菌即植生假单胞菌(Pseudomonas herbicola又名Erwinia Herbicola)在谷类粮食上占优势,它对粮食基本是无害的,随着粮食上霉菌的增加而减少。细菌分析记录表明在正常的粮粒的外部河内部所发现的细菌有64种,带菌量由1万到几千万之多。由于细菌生长需要较高的水分,所以在一般的粮食储藏中很难活动,只有在粮食霉变的后期,当相对湿度达到100%而出现游离水的情况下,一些细菌才开始参与活

第二章粮油保管基础知识

第二章粮油保管基础知识

第二章粮油保管基础知识 第四节粮油储藏应用技术基础知识 一常规储藏应用技术基础知识 (一)概念 常规储藏:粮油经过干燥入仓后,在常温常湿条件下,对粮油采取适时通风和密闭的方法进行保管。 (二)种类和分类 1、自然通风和密闭: (1')自然通风:指利用空气自然对流,让外界干燥的低温冷空气与粮堆内湿热空气进行交换,以达到降低温度和水分的目的。 通常要求:合理选择通风时机,既降温又降水。如果不能同时达到,应尽量争取在不增加粮温的前提下降水或在不增加水分的前提下降温。 一般情况下,当大气湿度小于70%、外温低于粮温5 C时,通风对降温降水都有利。 (2 )常规密闭:指通过采取关闭仓房的门窗或用异物压盖粮面等一般性的密闭措施,使粮堆内空气相对静止,并与外界隔绝。包括低温密闭和高温密闭两种。 条件①储粮质量:储粮水分应在安全标准内,没有害虫,杂质少,各部位水分、温度基本一致。 条件②仓房密闭性能:仓房有较好的密闭性能,门窗结构严密,不透气。仓顶不漏雨,有较好的隔热性能。地坪和仓墙完好,并且有防潮层。 (三)应用情况 开启门窗通风 利用烟囱效应通风 常规自然通风方法深翻粮面,开沟挖塘 改变堆型挖心通风降温

(一)通风技术:利用风机产生压力,将外界低温低湿空气送入粮堆,促使粮堆内外气体进行湿热交换,降低粮堆的温度与水分,增进储粮稳定性的一种储粮技术。 1、创低温环境,改善储粮性能 2、均衡粮温,防止结露 3、防止高水分粮发热和降低粮食水分 4、排除粮堆异味,进行环流熏蒸 5、增湿调质,改进粮食的加工品质 (二)干燥技术: 1、分类: 2、合理干燥工艺:使粮粒内部的扩散速度等于或接近于粮粒表面的蒸发速度。 目前粮食部门采用的干燥工艺:预热-[烘干-缓苏]-冷却 三、低温储藏应用技术基础知识 (一)低温任期原理:控制粮堆生物体所处环境的温度,限制有害生物体的生长、繁育,延缓粮食品质陈化,最终达到粮食安全储藏的目的。 (二)低温储藏方法:

高级微生物学结课论文 昆虫病原真菌研究进展

高级微生物学结课论文 院系 级别 学年 学期 姓名 学号 类别②全日制硕士 (①全日制博士②全日制硕士③教育硕士④高师硕士⑤工程硕士⑥农推硕士⑦兽医硕士⑧进修) 2014年12 月21日

昆虫病原性真菌研究进展 摘要 昆虫病原性真菌是引起昆虫外源侵染性疾病,甚至控制昆虫行为的一类真菌。昆虫病原性真菌的寄主范围广,在行为及毒力方面的表现千差万别。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中,病虫害防控的手段也逐步从化学手段晋升为生物手段,这也是昆虫防控领域的研究方向逐渐向生物杀虫方面过渡的重要原因。但迄今为止,在昆虫的合理开发应用方面,人们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还不够明晰。本文对现行研究的昆虫病原性真菌的生物学分类、杀虫功能发挥的机制及基因工程研究方法三方面进行了讨论与总结,为病原真菌的毒力发挥、参与杀虫剂情况做相应评论及阐述。 关键词昆虫病原性真菌;生物杀虫;毒力发挥;基因工程改造;应用前景 Abstract: Entomopathogenic fungi can cause exogenous infectious diseases within plenty of insects,which vary considerably in their mode of action and virulence. During the long profound development history of mankind, the attempts to control insects have changed over time from chemicals to natural control methods. This is why th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methods of insect control or biopesticides, is preferred.There is no doubt that insects have been used for many years, but their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use in the field remains elusive. In this article, the biological classification, pesticide mechanism and novel genetic research methods were discussed, and also current study about virulence present and pesticides production. Key words: Entomopathogenic fungi; biopesticide; genetic project improved methods 1 前言 昆虫病原真菌是指那些在寄主正常生理条件下能直接侵入体内、增殖和迅速引起死亡的类群。它们以吸收血淋巴中的养分、分解寄主组织或产生有毒代谢产物而杀死昆虫。在引起昆虫传染性疾病的致病微生物中,由真菌引起昆虫死亡的情形最多,约占60%。对虫口密度起着重要作用。被真菌感染后,昆虫虫体能引发一系列病状,如虫体僵硬,取食倾向下降,甚至行为受到真菌操控。从根本上说,侵染成功与否取决于真菌在寄主体壁的粘附和穿透能力。昆虫病原性真菌产生毒素的过程包含四个步骤:附着、萌发、分化、穿透,它们决定着最终病原菌的致病性。昆虫体壁降解的同时一系列胞外酶也大量合成。通常粘附时会分泌粘液,酶、植物凝集素、疏水作用与静电作用也同样重要。能否粘附成功是判断病菌致病性的标志。粘附成功后,酶解和水解作用将昆虫表皮溶解。比较重要的酶类有脂肪酶、蛋白酶、几丁质酶,酶类随体壁成分的更替有序的分泌。病原菌物从急性致死到完全寄生以各种不同方式在昆虫体内寄生并诱发病症。它们以寄主生存所需的营养为生,有的甚至对寄主产生致命性危害,昆虫被感染后进而以流行病方式传播,最终导致种群数量降低。昆虫病原性真菌的寄主范围十分广泛,包括鳞翅目、幼虫、蚜虫、牧草虫,但只针对特定的寄主,对非靶生物或益虫的命中率很低。因而在世界范围内被大力推广。 昆虫病原性真菌能产生对昆虫致命的毒素,利用该良好特征,不少学者提出生物杀虫的概念。昆虫病原性真菌与传统的化学杀虫剂相比,在效率与成本方面更占优势。除效率高之

引起食物霉变的微生物及其防治

引起食物霉变的微生物及其防治 食物腐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特别是炎热潮湿的夏天, 食物更易腐败变质, 尤其是含水分较多的食物, 如鱼、肉、蛋、蔬菜等, 往往在短期内就会发臭、发酵、发霉等, 人吃了这种变质的食物会引起不适或中毒。通常引起食物腐败变质有如下几种原因: 一 是微生物的作用,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等细菌的作用; 二是食物中的各种酶类; 三是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在通常情况下, 食物变质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在阴雨绵绵、湿度高、气温低的时候,许多食品很容易一下多出了一层毛毛的物品。这一切都是霉菌作的孽。它生长於面包、皮革、果皮和衣类,可引起水果、蔬菜、谷物及食品的腐败变质,有些种及菌株同时还可产生毒素。种类很多,约有150多种。孢子多呈青绿色,所以称青霉菌。青霉菌的孢子著於孢子梗上,呈串状排列,称分生孢子 1.青霉属(Penicillium) 青霉菌常青霉的菌丝体无色或浅色,多分枝并具横隔。由菌丝发育成为具有横隔的分生孢子梗,顶端经过1~2次分支,这些分枝称为副枝和梗基,在梗基上产生许多小梗,小梗顶端着生成串的分生孢子,这一结构称为帚状体。分生孢子可有不同颜色,如青、灰绿、黄褐色等,帚状体有单轮生、对称多轮生、非对称多轮生。青霉中只有少数种类形成闭囊壳,产生子囊孢子。 青霉分布广泛,种类很多,常见种类如岛青霉(P.islandicum)、桔青霉(P.citrinum)、黄绿青霉(P.citreo-viride)、红色青霉(P.rubrum)、扩展青霉(P.expansum)、圆弧青霉、纯绿青霉、展开青霉(P.patulum)、斜卧青霉(P.decumbens)等。 2. 曲霉属(Aspergillus) 曲霉也是重要的食品污染霉菌,可导致食品发生腐败变质,有些种还产生毒素。曲霉具有发达的菌丝体,菌丝有隔膜为多细胞。其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梗不分枝,顶端膨大呈球形或棒槌形,称顶囊。顶囊上辐射着生一层或二层小梗,小梗顶端着生一串串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呈不同颜色,如黑色、褐色、黄色等。曲霉的有性世代产生闭囊壳,内含多个圆球状子囊,子囊内着生子囊孢子。曲霉在自然界分布极为广泛,对有机质分解能力很强。曲霉属中有些种如黑曲霉(A.niger)等被广泛用于食品工业。 曲霉属中可产生毒素的种有黄曲霉(A.flavus)、赫曲霉(A.ochraceus)、杂色曲霉(A.versicolor)、烟曲霉、构巢曲霉(A.nidulans)和寄生曲霉(A.parasiticus)等。3.镰刀菌属(Fusarium) 镰刀菌属包括的种很多,其中大部分是植物的病原菌,并能产生毒素。该属的气生菌丝发达或不发达,分生孢子分大小两种类型,大型分生孢子有3~7个隔,产生在菌丝的短小爪状突起上,或产生在粘孢团中,形态多样,如镰刀形、纺锤形等。小型分生孢子有1~2个隔,产生在分生孢子梗上,有卵形、椭圆形等形状。气生菌丝、粘孢团、菌核可呈各种颜色,并可将基质染成各种颜色。 如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三线镰刀菌(F.trincintum)、玉米赤霉、梨孢镰刀菌(F.poae)、无孢镰刀菌、雪腐镰刀菌、串珠镰刀菌、拟枝孢镰刀菌(F.sparotrichioides)、木贼镰刀菌、窃属镰刀菌、粉红镰刀菌等。 4.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 交链孢霉广泛分布于土壤和空气中,有些是植物病原菌,可引起果蔬的腐败变质,产生毒素。 菌丝有横隔,匍匐生长,分生孢子梗较短,单生或成丛,大多不分枝。分生孢子梗顶端生长分生孢子,其形状大小不定,形态为桑椹状,也有椭圆形和卵圆形,其上有纵横隔膜、顶端延长成喙状,多细胞。孢子褐色,常数个连接成链。尚未发现有性世代。

粮油质检员基础知识复习题

粮油质检员基础知识复习题

————————————————————————————————作者:————————————————————————————————日期:

第一章职业道德 1、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段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人和人)之间、个人和社会、 个人和自然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人类社会道德的产生和发展是和人类社会以及每个人的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的)。 3、(道德)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事业进步起巨大作用,它被看作是灵魂的力量、精神的支柱、事业成功的基础。 4、(道德和法律)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还形成的两大规范。 5、( 道德)比法律的产生早得多,而且将最终代替法律称为唯一的行为规范。6、( 职业道德)是道德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7、职业道德的特征:范围上的(有限性)、内容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形式上的( 多样性)。 9、一般来说,有多少种职业就有多少种( 不同的职业道德)。 10、职业道德作用: (1)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手段,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2)是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3)促进职业活动将康进行 (4)对社会道德风尚产生积极影响 11、职业道德(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手段。 12、职业守则虽然不是法律,不具有强制作用,但对检验人员的职业行为具有(约束)作用。 13、粮油检验员( 不得)向社会透露检验秘密。 14、团结合作(能够)营造人际和谐氛围。 15、粮油质量检验员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16、职业守则主要内容:遵纪守法,清正廉洁;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团结协作,严谨认真;执行标准,科学高效;公正求实,保守秘密。 第二章基础理论知识 1、量是描述(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一个基本概念。 2、量的基本特点是( C ) A:各物理量是彼此独立的,相互之间不能建立某种联系B:可以通过计算得出 C:必须通过比较(试验)得出,而不是通过计算得出D:不存在于某一量制中 3、量的基本特点是(B )

病原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 一、基本概念 1、微生物:是一大群体积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 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微小生物。 2、病原微生物:是指可以侵犯人体,引起感染甚至传染病的微生物,或称 病原体。病原体中,以细菌和病毒的危害性最大。病原微生物指朊毒体、寄生虫(原虫、蠕虫、医学昆虫)、真菌、细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病毒。 3、细菌:是属于原核细胞型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各种细菌有相对恒定 的形态与结构。是一类形状细短,结构简单,多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生物。 4、质粒:为细菌染色体外能自主复制的遗传物质,一般为超螺旋体,如DNA 链中一条被切开,则成为环状,两条被切开则成为线状。 5、芽孢: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环境下,细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的 圆形或椭圆形的一个小体,称为芽孢。 6、菌落:由单个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细胞或一堆同种细胞在适宜固体培 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结构等特征的子细胞的群落。 7、灭菌:是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细菌的繁殖体和芽孢。 8、无菌:是指我踢或环境中没有任何获得微生物存在。 9、防腐:通过采取各种手段,保护容易锈蚀的金属物品的,来达到延长其使用 寿命的目的,通常采用物理防腐,化学防腐,电化学防腐等方法。 10、噬菌体:是寄生在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真菌和螺旋体等微生物细胞中得 病毒。其体积微小、只能在一定种类的或微生物细胞内复制增值、是一类转型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 11、S-R变异:细菌菌落由光滑型变为粗糙型的变异成为S-R变异,细菌的毒力、 生化反应及抗原性等也同时发生改变。 12、感染:细菌侵入宿主机体内生长繁殖,与宿主相互作用,导致宿主出现不同 程度的病理过程,称为细菌的感染。 13、毒力:是指细菌治病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侵袭力和毒素。 14、医院内感染:原无感染又不在传染病潜伏期的病人入院后在医院内受到的感 染。简称院内感染。 15、毒血症:致病菌侵入宿主后,旨在集体局部生长繁殖病原菌不进入血循环, 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并经血循环到达易感染的组织和细胞,引起的特殊的临床症状。 16、菌血症:致病菌有局部侵入血流,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通过血循 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

粮油储藏基础知识

粮油储藏基础知识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目录 第一讲粮油储藏基础知识 一、粮堆的主要物理性质与储藏的关系 (1) 二、粮堆温度、湿度、水分和气体成分的变化规律 (8) 三、粮堆的结露、预防和处理 (17) 四、微生物与储粮发热霉变 (20) 五、储粮生理 (21) 六、粮油储藏技术 (33) 七、小麦、玉米的储藏 (44) 八、粮油仓储管理 (49)

第一讲粮油储藏基础知识 粮油储藏是减少粮油在储藏过程中损失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粮油在储藏过程中的损失,是指数量和质量方面的损失,由此也就确定了粮油储藏的基本任务是:第一,防止不应有的数量损耗;第二,尽量保持粮油的原有品质;第三,节约保管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应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 一、粮堆的主要物理性质与储藏的关系 粮堆物理性质是指粮油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反映出的多种物理属性。粮堆是粮油储藏的基本形态,进入储藏状态的粮油籽粒均堆聚成粮堆,储藏期间粮油发生的各种变化过程也均在粮堆内进行。因此粮

堆所具有的各种物理属性是影响粮油储藏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粮油的储藏品质,所以,在粮油储藏中,必须首先了解粮堆的物理性质。 (一)散落性与自动分级 1、散落性 (1)散落性的概念 粮粒在从一定高度自然落下形成粮堆时,向四面流散成为圆锥体的性质称为粮油的散落性。 粮油散落性的大小通常用静止角α表示。静止角是指粮油由高点落下,自然形成圆锥体的斜面与底面水平线之间的夹角。静止角越大,表示粮油散落性越小;静止角越小表示粮油散落性越大。 反映粮油散落性大小的另一个指标是自流角β。自流角是粮粒在不同材料的斜面上开始移动下滑时,该斜面的倾角。自流角是一个相对值,它与粮粒自身的特性和斜面材料有关。 (2)散落性的影响因素 ①粮粒的物理状态

粮食仓储保管基础知识

粮食仓储保管基础知识 一、储粮基本概念 1、什么叫粮油储备? 粮油储备即粮油保管,是指粮食,油料和油脂在离开生产领域、尚未进入消费领域,而在流通领域的停滞过程,它是粮食流通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2、如何做好粮食储藏工作? 取决于三个要素:一是要有良好的仓房和配套设施,二是要有一系列较为先进的储藏保管技术,三是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 3、粮油储藏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粮油储藏的基本要求就是“确保粮油安全、减少损失损耗、防止污染、延缓品质劣变”。这是根据《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关于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节约成本费用等相关内容提出的。其基本含义就是营造良好的储藏生态条件,在确保粮油安全的前提下,减少储藏粮油的重量和质量损失,防止化学药剂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对粮油的污染,延缓粮油品质变化,从储藏的角度,为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4、在现代粮食储藏中,主要应用哪些技术?为创造一个合理的储粮环境,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确保储粮安全,在生产中应用的主要储粮技术有:(1)粮情检测:利用计算机电子检测技术,为随时了解深层粮堆的储粮状况提供一种手段,这对掌握粮情变化动态,及时采

取相应措施极为有利。(2)干控:通过控制储粮的水分含量,创造一个不利于虫霉生长的低水分环境,如高温干燥,机械通风。(3)温控:通过控制储粮的环境温度,创造一个不利于虫霉生长的低温环境,如低温储粮、谷冷机冷却。(4)气控:通过改变储粮环境的气体配比,达到杀虫、抑霉、保持粮食原有品质的目的,如低氧(1-4%)、高CO2(>36-40%)、高N2(>99%)等。(5)化控:利用药剂产生的毒气阻断虫霉正常的代谢过程,达到杀虫抑菌的目的,如药剂熏蒸、有机酸抑菌、防护剂保粮。(6)综合保粮技术:我国储粮工作者在长期储粮实践中,开发出具有我国特色、利用多种储粮技术进行综合治理技术,如“双低”(低氧、低剂量)、“三低”(低氧、低剂量、低温)储粮。 5、什么是科学保粮? 科学保粮就是用科学的方法保管好粮食。按照粮食的变化规律,做到安全储存,避免或减轻虫、霉、鼠、雀危害造成的损失,抑制或减缓粮油陈化速度,减少粮油的损失损耗,降低保粮费用,减轻劳动强度,保证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等采取的一些安全、经济、简便、有效的保粮方法和措施。同时还要认真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分别采取清洁卫生、物理机械、化学药剂、温室储藏等措施,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进行综合防治,确保储粮安全。 6、粮食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粮食的物理性质是指粮食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反映出的多种物理性质,如粮食的流散特性——自动分级、散落性;粮食的热特性——导温性和导热性;粮食的吸附特性——吸湿特性和气体吸附特性、吸附滞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