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微生物与出粮害虫关系分析

粮食微生物与出粮害虫关系分析
粮食微生物与出粮害虫关系分析

(二)粮食微生物与储粮害虫的关系

储粮害虫主要包括昆虫和螨类,同粮食微生物一样都是危害储粮的生物因子。储粮害虫是粮食微生物重要的传播体,害虫的活动及对储粮的蛀蚀,为微生物的繁殖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一些微生物本身就是某些害虫的食料,同时,微生物在储粮中的活动,又为害虫的滋生提供了条件。

1、害虫传播粮食微生物

仓库害虫和螨类的体内外经常带有大量的霉菌和细菌,以灰绿曲霉和局限曲霉的数量最大。有人试验,从经过表面消毒的螨类体内,分离出7种青霉(微紫青霉占优势),4中曲霉中(黄曲霉和黑曲霉占优势)。在害虫的消化道中和排泄物里,经常含有大量的霉菌孢子。有些霉菌孢子具有相当强的抵抗力,通过虫体的消化器官排出体外后,还有较高的萌发率。

害虫感染的粮食,其带菌量通常高于无虫粮,这就是虫粮易于发热、生霉的一个重要原因。

2、粮食微生物为害虫提供食料

谷象、麦蛾和螨类等,尤其爱吃灰绿曲菌。但并非各种霉菌都适合作为昆虫的食料,有点产毒菌可以使害虫食后致死,有的能降低昆虫生长的速度和繁殖能力。实验证明,生霉的谷物对某些昆虫和螨类有引诱力,如被引诱到有生霉小麦的空气中的麦蛾成虫数多,而清洁小麦的空气和普通空气引诱到的麦蛾少。麦蛾比较喜欢留在被灰绿曲霉感染的谷物中,而不喜欢留在清洁的谷物中。

3、虫、霉为害的相互影响

在粮食储藏中,微生物大量繁殖,不仅可以为害虫提供食料,而且在危害储粮的同时,还为害虫创造了适宜的生态环境。同样,害虫感染和为害粮食,也可以使粮食霉菌的数目大大增加,引起粮食含水量的增高,进一步促进微生物活动,而导致粮食发热变质和生霉。

实验表明,虫蚀粒有利于霉菌的发展。所以,在粮食储藏中,防止储粮害虫的感染和危害,是储粮防霉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4、虫霉拮抗和以菌治虫

大多数微生物和害虫对环境温湿度的要求相近,昆虫生长的温度范围是8----45℃,最适温度为22--32℃。与嗜温性微生物的生长温度范围一致,而且高湿度对微生物和昆虫都是适宜的。

生物防治受到了高度重视,“以菌治虫”已被广泛研究和利用。苏芸金杆菌产生的毒素,对许多种昆虫有高校而对人畜无害。在研制微生物杀虫剂时,对粮食的耐储性和可食性,必须充分加以注意。(三)粮食微生物与储粮之间的关系

在一定储藏条件下,粮食的种类、形态结构、化学品质、新鲜度、健康状况和生活力的强弱,以及纯净度和完整度,都直接影响着微生物的生长状况和发育速度。

1、粮食品质和性状对微生物的影响

实践证明,粮食的健康状况,对防止微生物的危害,关系很大。新鲜的、生活力强的粮食,在储藏期间对微生物有着较强的抵抗力。健康的粮食比受病和感染虫害的不易为微生物所侵袭。试验表明,霉菌

生长和繁殖,在麸皮中比在面粉中快;在蛋白质中,比在淀粉、淀粉加蛋白质或淀粉加纤维素中快;在单纯的纤维中生长最慢,并有不少种的微生物在其中难以生长。

覆盖在粮食和油料籽上的外壳、皮层等,是粮油籽粒的重要保护组织,具有防御微生物侵入和限制水分吸收的重大作用。例如,有壳的粮食和油料,比无壳或去壳者易于储藏;保护组织厚而紧密的,比薄而松散的更好保管。所以在相同的储藏条件下,稻谷和小米比玉米易于保管;红皮小麦比白皮小麦的储藏稳定性高;加工粮的耐储性一般都比原粮低。外皮完好的甘薯,具有较强的抗病防霉作用。

此外,粮粒中脂肪、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及其胚部的大小等,对微生物的发育均有影响。

2、粮食纯净度与微生物的关系

储粮品种的纯度和清洁度,对微生物的影响很大。粮食的清洁度差,是储粮易于发热生霉的重要原因。粮食中的尘杂带有大量的霉腐微生物,是霉菌污染粮食的重要污染源。

尘土杂质容易吸湿,含水量往往比粮食高,由于带菌量大,往往表现出很高的呼吸强度,即使在潮湿的粮食中,尘土杂质的呼吸强度也比粮粒的呼吸强度要高出很多倍。当粮堆中某一部分含杂量较大时,便常在该处产生窝状发热,然后扩展至其他部位。因此在粮食保管中,对入库粮质十分重视,要求晒干扬净,清理杂质。入库时,必须根据粮食种类、质量以及仓库情况,做到种类、好次、干湿、新陈、有虫无虫等“五分开”,以及按级分等储藏。

3、粮食的完整度与微生物的关系

完整的、具有健全保护组织的粮食,能够有效的防御微生物的侵害;破损的粮粒或薯块,一般带菌量较大,由于营养物质的裸露,有利于微生物从中获得养料,加之,不完整粒易于吸湿,更适于微生物的发育。

在储藏工作中,经常可以看到,霉菌大都是先从破损粒上生长,出现“生毛点翠”。就霉菌危害性与粮粒完整度的关系而言,其严重程度大致一下列顺序递减:

粉碎粒>大碎粒>裂纹多的粮粒>裂纹少的粮粒>种胚部分表皮受伤的粮粒>胚乳部分表皮受伤的粮粒>完整的粮粒。

二、霉菌的生长

霉菌大多是多细胞微生物,其基本形态为菌丝。所以,它的生长主要表现为菌丝的伸长和分枝,通常以菌丝的体积和重量的增加,来衡量霉菌的生长。

霉菌孢子是主要的繁殖体,在不良的环境中,它可以休眠。当环境条件适于生长时,孢子便吸收水分,细胞膨胀,生出芽管开始发芽。在生长过程中,霉菌发育到一定阶段,某些菌丝便转化或构成繁殖体而生成孢子,从而完成一个生活周期,即从孢子萌发到子代孢子的形成的发育过程,又称为世代。

霉菌在固体基质上的生长状态,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初生缓慢期----调整阶段;2、稳定生长期------最高生长阶段;3、停止生长期-----衰退阶段。

霉菌在液体基质中生长,菌丝呈絮状体。若不停的搅拌或振摇,菌丝也可均匀分布于培养液中。霉菌由于繁殖方式不同于细菌,所以细胞数目的增加不成几何倍数,因此,没有对数生长期,其生长的三阶段,与在固体基质上相同。

粮食微生物区系形成的原因在于;第一,微生物具有不同的寄生性质和生活习性,它们各自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式,感染与危害粮食;第二,粮食及其制品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微生物良好的天然培养基;第三,特别重要的是粮食的组织结构、生活状态和环境条件,对粮食微生物区系的组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粮食微生物区系,从其来源而言,可以相对的概况为田间(原生)及储藏(次生)两类。前者主要指粮食收获前在田间所感染和寄附的微生物类群,其中包括附生、寄生、半寄生和一些腐生微生物;后者主要是粮食收获后,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在脱粒、运输、储藏及加工期间,传播到粮食上来的一些广布于自然界的霉腐微生物,它们就是能够导致粮食霉变和其他物质霉腐的腐生微生物群。因此,与储粮关系最为密切的真菌,也相应地分为两个生态群,即田间真菌和储藏真菌。生态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微生物在粮食上的消、长、存、忘和粮食微生物区系演替的趋向。

1、田间真菌

田间真菌一般都是湿生性菌类,生长最低湿度均在RH90%以上,谷类粮食水分约在20%以上,其中小麦水分则为23%以上。它们主

要是半寄生菌,其典型代表是交链孢菌,广泛地寄生在谷类粮食,以及豆科、十字花科等许多植物种子种,寄生于种子皮下,形成皮下菌丝。当粮食收获入仓后,其他储藏霉菌侵害粮食时,种子皮下的交链孢霉等便相对地减少和消亡。这种情况往往表明种子生活力的下降或丧失,所以交链孢霉等田间真菌的存在及其变化,同附生细菌的变化一样,可以作为判断粮食新鲜程度的参考。如遇阴雨和潮湿的环境,交链孢霉、蠕孢霉等深色真菌,也能导致小麦等粮食种子的黑胚病或黑点病,使种子萎缩、变质。

黄曲霉可在田间感染玉米花生,并产生黄曲霉毒素进行污染。

粮食真菌毒素的光谱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粮食真菌毒素的光谱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受真菌毒素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污染造成的粮食及粮 油产品经济损失巨大,真菌毒素快速检测与防控迫在眉睫。因此国家非常重视当 今人们食用的粮食产品安全。我国当今的粮食产品在进行生产与制造过程中,有 些时候有可能会受到真菌毒素的感染,从而导致粮食产品自身质量并不达标,而 且真菌毒素会危害动物和人类的身体健康,因此,本文将就粮食产品中真菌毒素 检测技术研究发展进行仔细分析。 关键词:粮食产品;真菌毒素检测;技术;发展 一、真菌污染概述 目前,我国的真菌毒素已经发现有300多种。而在粮食当中,最主要的真菌 毒素有黄曲霉毒素、展青毒素、伏马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等。这些毒素都会 直接进入粮食细胞内部,长期在粮食内部进行发展。而且以上这些毒素在食用过 程中都具有自身的毒素特点。人们如果长期食用真菌毒素,有可能会对肝脏、肾脏、心脏以及造血器官造成影响,更为重要的是,长期摄入真菌毒素会引发多种 中毒症状,人们除了会出现幻觉,呕吐疑问还会发生皮炎,中枢神经系统会受损,最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出现死亡现象。 二、真菌毒素的近红外光谱检测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近红外光谱是分子振动光谱倍频和合频吸收谱,具有丰富的结构和组成信息,在粮食真菌毒素检测方面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实验研究。美国农业部USDA-A RS的Dowell等率先开展了近红外光谱检测粮食中真菌毒素检测的实验室 研究,建立了小麦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预测模型。Pearson等建立了 玉米黄曲霉毒素含量高中低三个类别的识别模型。美国农业部拉塞尔农业研究中 心Sohn等比较了近红外光谱和拉曼评价大米的蛋白质和直链淀粉的效果。西 班牙食品开发研究所Fernandez-Ibanz等利用两种近红外光谱仪 分别建立玉米和小麦中黄曲霉毒素的预测模型。美国农业部农业应用研究中心T allada等利用近红外光谱和彩色图像分别识别玉米中真菌毒素。意大利乌 迪内大学DellaRic-ciaGiacomo等建立了玉米伏马毒素的 近红外光谱定量预测模型。德国霍恩海姆大学Miedaner等利用近红外光 谱结合症状分级预测禾谷镰刀菌污染的玉米中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美国农 业部谷物与动物健康研究所Peiris等利用近红外光谱快速评价有赤霉病症 状的单粒小麦中呕吐毒素的等级。英国诺丁汉大学Caporaso等综述了近 红外光谱和高光谱成像在谷物评价中的应用,指出近红外光谱在粮食的真菌污染 检测方面极具应用潜力。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Tao等利用近红外识别玉米黄 曲霉菌污染的准确率为97.78%,黄曲霉毒素定量模型的线性测定范围为20~100ppb。意大利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Girolamo等利用近红外 光谱和中红外光谱快速筛查小麦粉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赭曲霉毒素A,识别 率分别在86%和94%。国内粮食真菌毒素检测方面开展较晚,随着我国粮食 安全重视程度的提高,粮食真菌毒素的光谱检测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中国农业 大学Wang等利用近红外高光谱图像定性判别黄曲霉污染的四种不同程度的玉 米籽粒,提取近红外高光谱图像的光谱角建立了玉米黄曲霉毒素识别模型,还利 用近红外光谱特征波长结合支持向量机建立了玉米颗粒霉变程度的判别模型。江 苏大学黄星奕等利用FT-NIR结合KNN识别方法建立了霉变和出芽花生的 识别模型。东北农业大学张强等利用近红外光谱结合支持向量机建立了贮藏稻谷

中国粮食生产状况分析报告

中国粮食生产状况分析报告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基本国情,选取我国1978-2011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检验,并对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的大小进行比较,最终建立合适的回归模型,对其做统计和经济意义上的分析,并根据结果提出建议。 关键词:农业粮食产量有效灌溉面积受灾面积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大国,农业生产一直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建国后,在经历人民公社运动、大跃进以及文革的浩劫后,农业发展严重滞后,无法满足人民的需要。1978年改革开放也首先在农村地区开展,实行家庭生产承包责任制,农业有了快速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粮食产量也不断上升。可是农村人口和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也制约着粮食产量的进一步增加。到底是哪些因素制约着粮食产量呢?针对这个问题,本文选取了我国1978年到2011年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回归

模型,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且在通过分析知道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后,提出了提高粮食产量的有效途径。 二、数据收集 本文选取了1978年至2011年的34组数据,从数据个数来看完全满足多元回归模型的设定需要。选取1978年以后的数据主要是因为1978年之前,由于人民公社化运动期间农业数据的浮夸形象,以及文革期间农业生产的停滞等非正常社会现象会影响模型的分析,故从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开始选取数据。1978年-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与相关投入的数据表 三、模型设定 1、分别做被解释变量(Y)与解释变量(X1、X 2、X 3、X 4、X5)的散点图,结果如下: 由散点图可知,解释变量与别解释变量间的线性关系并不明确,故对原方程两边同时取对数,建立新的回归方程 3、为了方便计算,对变量进行重新定义,在eviews对话框中输入genr y=log(y) genr x1=log(x1) genr x2=log(x2) genr x3=log(x3) genr x4=log(x4) genr x5=log(x5) 建立新的回归模型,结果如下图 由上图可知新的多元回归模型为 Y 2.4080780.078124X10.603457X20.401626X3 1.461565X40.128441X5 四、模型的检验与调整

中国粮食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中国粮食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截止2014年,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保持平稳运行,全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民增收实现“十一连快”。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6.07亿吨,同比增长0.9%;其中,谷物总产量5.57亿吨,同比增长0.8%。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也是我国粮食产量增速连续第三年出现下滑,预计未来在耕地、淡水等资源环境的约束下,我国粮食产量将保持平稳态势。 2010-2014年粮食产量情况(单位:亿吨) 2010-2014年谷物产量情况(单位:亿吨)

从供给结构看,正常年份的粮食产量基本足以支撑国内消费。以2014年三大谷物为例,稻谷、小麦、玉米合计产量5.08亿吨,足以覆盖2014年4.63亿吨的国内消费量;三大谷物进口量合计仅0.11亿吨,主要用作粮食储备的辅助手段以及平抑国内外价差之用。 2011-2015年中国三大谷物产量与消费量对比 2011-2015年中国三大谷物产量与进口占比

从需求结构看,随着国内人口的增长,饮食结构的变化,农产品加工、能源产业的发展,我国包括口粮消费、饲料消费、工业消费在内的粮食需求持续增长。三大类消费中,工业用粮和饲料用粮增长较快,近几年增速保持在6.0%、1.5%;而口粮需求增速缓慢,同比保持在0.7%。从消费结构占比看,2014年口粮消费、饲料消费、工业消费占比分别为49.2%、29.0%、21.9%;分粮食品种看,目前稻谷仍是第一大消费品种,占38.9%,玉米、小麦分别占37.6%、23.5%。 2012-2016粮食用途消费结构占比 2011-2015粮食品种消费结构占比

我国现阶段粮食种植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国有农场,二是建立在家庭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以农户为单位的种植。目前阶段,建立在家庭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以农户为单位的种植,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模式。2014年,农户种植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产量比重高达94.2%,粮食播种面积占比95.7%;但由于单个农户生产规模小,资金能力有限,很难实现规模化和机械化,仍然处于粗放式的生产阶段。国有农场因其单个农场种植面积较大,故能够较好实现机械化和规模化作业,但受限于其在粮食总产量中的比重小,并非我国主要种植模式。 2010-2014农户与国有农场种植产量结构比

食品微生物(华农)

食品微生物习题 第一章绪论 1.食品微生物:研究食品中微生物的生态分布、生物学特性、食品加工、贮藏过程中有益微生物的作用以及食品中有害微生物的污染与控制等基本内容的科学。2.食品微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任务)是什么? (1)食品中存在的微生物种类、分布及特点 形态特征、生理特征、遗传特性及生态学特点——识别、检验、控制微生物。(2)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现象及其机理 (3)与微生物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HACCP体系 (4)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方法(保藏方法) (5)食品微生物的检验和监测技术传统技术、现代生物技术 (6)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 A、微生物菌体的应用食用菌、酸奶、酸泡菜…. B、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应用酒、食醋、氨基酸、维生素 C、微生物酶的应用腐乳、酱油. 3.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 A.微生物菌体的应用:食用菌、酸奶、酸泡菜…. B.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应用:酒、食醋、氨基酸、维生素 C.微生物酶的应用:腐乳酱油 4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列文.虎克1683年用显微镜发现细菌 第一个发明微生物的纯培养的人——柯赫纯培养、柯赫法则 第一个意识、发现食品中存在微生物的人——巴斯德1837年牛奶变酸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第二章 1水果pH低(<4.0),细菌不生长,有好的耐藏性。 而霉菌最适pH5~6,在pH1.5~10可以生长。 2水果的Eh很低,而细菌生长比霉菌要求高的Eh。 3水果维生素B含量低。而G+菌合成维生素B能力差,需利用现成的,G-和霉菌可合成维生素B,并满足自身所需。 所以常见水果的腐败是霉菌腐败而不是细菌腐败 7、写出食品的水分活度与相对湿度的关系 食品的水分活度受环境相对湿度的影响 在一定温度下,基质(食品)的水分活度和空间的相对湿度总是趋于平衡。 (食品)A W大——失水,A W小——吸水 环境相对湿度低,食品的表面干燥,A W降低; 环境相对湿度高,食品的表面潮湿,A W升高。 (1)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内在因素:ph值、水分活度、氧化还原电势、营养成分、抗微生物成分、生物结构六点 (2)植物性食品的Eh为300~400mV,这说明在其上生长的细菌为好氧类型 (3)肉的ph值6.2左右,牛奶6.5左右,蟹接近中性。 不产芽孢细菌最低生长ph为4.0(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自然环境中的Eh在816 ~-421 mV,

关于农村粮食生产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粮食生产现状的调查报告本人是一个地道的农民,除了在部队服役三年,从来就没有离开过这片土地,这次学习的过程中,从我所在村庄的粮食生产现状调查,再联系到我国粮食生产的现状,形成了以下的工作报告。 民以食为天,一个国家的粮食生产是整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其重要性可与一个国家的军事、政治等同而视,我自己也有5亩责任田,每年都还会做做农活。我所在村庄是丰城市张巷镇邹坊村委会,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耕地约2000亩,人口1500户,属于中小型村庄,是属于赣抚平原地带,主要耕种水稻。几十年来,本村耕地经历了“由衰到盛再到衰”的阶段,50年前,由于耕作技术制约,尽管耕地面积广阔,但没有高效化肥及现代化的耕作机械的帮助,收成不是太好,农民将收获的希望寄托在天气的风调雨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科技实力都有了显著提高,10年后机械化耕作普及到我所在的村庄,收割机、犁地机、播种机……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农业机械雨后春笋般投入了使用,农忙时节不再有全家动员的忙碌场面,也不再有数日的辛苦劳动,然而粮食产量却有了极大改善,由50年前的亩产量300斤到了现在的1000斤,农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一切变化离不开国家对农业生产的开明政策。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宣布,从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这意味着9亿中国农民将依法彻底告别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和粮食生产,把稳定发展粮食

生产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高科技技术应用推广到农业生产、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全局性工作来抓。6年来,中央财政“三农”投入和“四补贴”资金逐年增加,今年良种补贴等“四补贴”资金由2003年的3亿元增加到1230亿元,尤其是中央财政3月初就提前预拨了“四补贴”资金1116亿元。水利部加大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和抗旱水源调度力度。中国气象局认真做好春季农业生产气象服务。各地也纷纷出台扶持粮食生产的配套政策措施,千方百计加大投入,为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有报道分析,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粮食生产的总体发展趋势是:产量增加,面积减少,比重下降。全国粮食产量连续迈上40000万吨(1984年40731万吨)、45000万吨(1993年45649万吨)和50000万吨(1996年50454万吨)三大台阶。粮食播种面积,1980年为117234千公顷(17.59亿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80.1,1990年为113466千公顷(17.02亿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76.5,10年间面积减少3768千公顷(5600多万亩),比重下降3.6个百分点;2000年为108463千公顷(16.27亿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9.3,10年间面积又减少5000千公顷(7500万亩),比重下降7.2个百分点。 然而农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有一些方面没能够被足够重视,当前面临许多困难,产生了许多问题。 1 、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地表水局部污染比较明显,属于有机污染类型,空气污染继续加重,尘类颗粒物是本地空气的主要污染源。 2 、农业设施相对落后。有些偏远山区仍然采用手拉肩扛的运输

粮油储藏基础知识

目录 第一讲粮油储藏基础知识 一、粮堆的主要物理性质与储藏的关系 (1) 二、粮堆温度、湿度、水分和气体成分的变化规律 (8) 三、粮堆的结露、预防和处理 (17) 四、微生物与储粮发热霉变 (20) 五、储粮生理 (21) 六、粮油储藏技术 (33) 七、小麦、玉米的储藏 (44) 八、粮油仓储管理 (49)

第一讲粮油储藏基础知识 粮油储藏是减少粮油在储藏过程中损失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粮油在储藏过程中的损失,是指数量和质量方面的损失,由此也就确定了粮油储藏的基本任务是:第一,防止不应有的数量损耗;第二,尽量保持粮油的原有品质;第三,节约保管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应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 一、粮堆的主要物理性质与储藏的关系 粮堆物理性质是指粮油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反映出的多种物理属性。粮堆是粮油储藏的基本形态,进入储藏状态的粮油籽粒均堆聚成粮堆,储藏期间粮油发生的各种变化过程也均在粮堆进行。因此粮堆所具有的各种物理属性是影响粮油储藏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粮油的储藏品质,所以,在粮油储藏中,必须首先了解粮堆的物理性质。 (一)散落性与自动分级 1、散落性 (1)散落性的概念 粮粒在从一定高度自然落下形成粮堆时,向四面流散成为圆锥体的性质称为粮油的散落性。 粮油散落性的大小通常用静止角α表示。静止角是指粮油由高点落下,自然形成圆锥体的斜面与底面水平线之间的夹角。静止角越大,表示粮油散落性越小;静止角越小表示粮油散落性越大。 反映粮油散落性大小的另一个指标是自流角β。自流角是粮粒在不同材料的斜面上开始移动下滑时,该斜面的倾角。自流角是一个相对值,它

粮食仓储保管基础知识

粮食仓储保管基础知识

————————————————————————————————作者:————————————————————————————————日期: ?

粮食仓储保管基础知识 日期:2010年| 一、储粮基本概念 1、什么叫粮油储备? 粮油储备即粮油保管,是指粮食,油料和油脂在离开生产领域、尚未进入消费领域,而在流通领域的停滞过程,它是粮食流通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2、如何做好粮食储藏工作? 取决于三个要素:一是要有良好的仓房和配套设施,二是要有一系列较为先进的储藏保管技术,三是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 3、粮油储藏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粮油储藏的基本要求就是“确保粮油安全、减少损失损耗、防止污染、延缓品质劣变”。这是根据《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关于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节约成本费用等相关内容提出的。其基本含义就是营造良好的储藏生态条件,在确保粮油安全的前提下,减少储藏粮油的重量和质量损失,防止化学药剂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对粮油的污染,延缓粮油品质变化,从储藏的角度,为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4、在现代粮食储藏中,主要应用哪些技术?为创造一个合理的储粮环境,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确保储粮安全,在生产中应用的主要储粮技术有:(1)粮情检测:利用计算机电子检测技术,为随时了解深层粮堆的储粮状况提供一种手段,这对掌握粮情变化动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极为有利。(2)干控:通过控制储粮的水分含量,创造

一个不利于虫霉生长的低水分环境,如高温干燥,机械通风。(3)温控:通过控制储粮的环境温度,创造一个不利于虫霉生长的低温环境,如低温储粮、谷冷机冷却。(4)气控:通过改变储粮环境的气体配比,达到杀虫、抑霉、保持粮食原有品质的目的,如低氧(1-4%)、高CO2(>36-40%)、高N2(>99%)等。(5)化控:利用药剂产生的毒气阻断虫霉正常的代谢过程,达到杀虫抑菌的目的,如药剂熏蒸、有机酸抑菌、防护剂保粮。(6)综合保粮技术:我国储粮工作者在长期储粮实践中,开发出具有我国特色、利用多种储粮技术进行综合治理技术,如“双低”(低氧、低剂量)、“三低”(低氧、低剂量、低温)储粮。 5、什么是科学保粮? 科学保粮就是用科学的方法保管好粮食。按照粮食的变化规律,做到安全储存,避免或减轻虫、霉、鼠、雀危害造成的损失,抑制或减缓粮油陈化速度,减少粮油的损失损耗,降低保粮费用,减轻劳动强度,保证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等采取的一些安全、经济、简便、有效的保粮方法和措施。同时还要认真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分别采取清洁卫生、物理机械、化学药剂、温室储藏等措施,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进行综合防治,确保储粮安全。 6、粮食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粮食的物理性质是指粮食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反映出的多种物理 性质,如粮食的流散特性——自动分级、散落性;粮食的热特性——导温性和导热性;粮食的吸附特性——吸湿特性和气体吸附特性、吸附滞后、粮堆内气流微循环所导致的水分转移等。这些物理特性相互

粮食应急预案的基本知识

粮食应急预案的基本知识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油是居民最为基本的也是必需的消费商品,他的消费量呈现“刚性”的消费结构,既消费数量与人口和生活水平成正比。消费习惯和生活水平同时也影响着品种结构,但在一定的区域内粮食生产和消费品种结构多数是不平衡的,只能通过市场流通调节。 在人民生活的土地上,会经常出现各式各样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干旱、病虫害和大面积的流行性及传染性疾病等都会造成粮油供应上的紧张和困难,同时,因人为因素造成的战争、恐怖事件、食物及职业中毒和各类生产事故也会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粮食市场异常波动。 为了有效监测和控制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粮食市场异常波动,确保粮食市场供应,保持粮食市场价格稳定,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各级政府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一般都制定了本地区的“粮食应急预案”以备不时之需。 1 、粮食应急预案的制订及主要内容 “预案”一般由当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起草、政府审议通过后发布,“预案”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等级划分、工作原则、组织指挥机构和职责、预警监测体系建设及工作程序、应急响应的方案及工作程序、粮食应急保障的应急准备及加工、运输、供应等的网络建设、后期处置等内容。 2 、预案的等级划分

“预案”的等级根据粮食供应应急的严重性、可控性和影响范围一般划分为四级,既: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市场粮食供应极度紧张,群众抢购现象严重,供需极不平衡,脱销、价格在一周上涨100%以上、供应量超过正常二倍以上等情况纳入 “特别重大”等级。市场粮食供应十分紧张,群众抢购并恐慌,供需很不平衡,主要成品粮价格在一周内比照日常价格持续上涨50%以上、供应量超过正常一倍以上、成品粮库存低于安全库存的情况纳入 “重大”等级。市场粮食供应趋于紧张,群众争购成品粮,市场不稳定,辖区局部地区出现一般性的供需不平衡,一周内价格持续上涨20%-50%,供应量超过正常50%以上的情况纳入“较大”等级。下一级行政区域内局部地区出现粮食应急状态,并可能引发较大区域市场波动的,需要该行政区域政府采取应急措施处置的情况纳入 “一般”等级。 3 、指挥机构及职责 “预案”的组织指挥机构一般设定为 粮食应急指挥部和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粮食应急指挥部负责领导工作,总指挥一般当地政府主管粮食的行政领导担任,成员单位主要包括发改、公安、物价、财政、工商、交通、商务、质监、药监、卫生、粮食、银行及所属政府等相关部门。其主要职责为:发布启动预案的命令,领导应急工作,分析、掌握、判断市场形势,下达应急行动指令,向政府、上级应急指挥机构及社会报告或公布情况,预案应急措施终止等。成员单位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责承担相应责

微生物在食品方面的应用

微生物在食品工业的应用 摘要:叙述了微生物与食品工业的关系,微生物在食品的应用,微生物在食品应用工业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微生物食品工业发酵应用前景。 微生物是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或者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以至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总称。微生物总类繁多、分布广、代谢类型多、代谢能力强、生长繁殖快、易培养、易变异、适应能力强,正是上述特性,使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微生物不仅在自然界物资循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在食品工业的应用中也非常广泛。本文叙述了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讨论了微生物的广阔发展前景。 一微生物与食品工业的关系 随着人们对微生物认识的不断深入,微生物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今天基因工程、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等先进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发掘了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巨大发展潜能。微生物在食品工业生产中有非常大的好处,例如可以制作面包,酒;霉菌可制作豆酱、酱油;乳酸菌可制作泡菜、酸奶等;当然也有危害,我们要充分利用微生物有利的方面为食品工业服务,消除器有害影响,为人类造福。 二微生物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1.食醋 食醋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制造出来的一种酸性调味品。它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在人们饮食生活中不可缺少。在我国的中医药学中醋也有一定的用途。全国各地生产的食醋品种较多。著名的山西陈醋、镇江香醋、四川麸醋、东北白醋、江浙玫瑰米醋、福建红曲醋等是食醋的代表品种。食醋按加工方法可分为合成醋、酿造醋、再制醋三大类。其中产量最大且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是酿造醋,它是用粮食等淀粉质为原料,经微生物制曲、糖化、酒精发酵、醋酸发酵等阶段酿制而成。其主要成分除醋酸(3%~5%)外,还含有各种氨基酸、有机酸、糖类、维生素、醇和酯等营养成分及风味成分,具有独特的色、香、味。它不仅是调味佳品,长期食用对身体健康也十分有益。 2.面包 面包是产小麦国家的主食,几乎世界各国都有生产。它是以面粉为主要原料,以酵母菌、糖、油脂和鸡蛋为辅料生产的发酵食品,其营养丰富,组织蓬松,易于消化吸收,食用方便,深受消费者喜爱。酵母是生产面包必不可少的生物松软剂。面包酵母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属真菌类,学名为啤酒酵母。面包酵母有圆形、椭圆形等多种形态。以椭圆形的用于生产较好。酵母为兼性厌氧性微生物,在有氧及无氧条件下都可以进行发酵。 3.酿酒 我国是一个酒类生产大国,也是一个酒文化文明古国,在应用酵母菌酿酒的领域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独特的酿酒工艺在世界上独领风骚,深受世界各国赞誉,同时也为我国经济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粮食生产模型的分析

我国粮食生产模型的分析 08应数徐路 A00814155 卢书浩 A00814135 【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粮食生产则是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作为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粮食产量的预测及影响产量相关因素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宏观角度综合考虑影响粮食生产的化肥施用量、播种面积、成灾面积、农业机械劳动力、农业劳动力和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六大要素,分别用线性与非线性模型拟合中国粮食生产模型,并对中国粮食生产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关键词】粮食产量多重共线序列相关异方差 The analysis of China’s grain production model Abstract: Agriculture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grain production is the basic problem of its development. To China, a large agricultural country, grain production is of vital importance to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As a result, it is especially essential to predict grain production and analyze the related factors to it. Using the linear and nonlinear model, an overall analysis about grain production in China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which is achieved through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six main factors macroscopically---fertilizer consumption, sown area, disaster-hitting area, machinery labour, manpower and financial expenditure. Keywords: grain production; multicollinearity; serial correlation; heteroscedasticity 1.文献分析 李子奈教授曾对我国1983~1995年粮食生产数据进行过分析[4],得出其主要受化肥施用量、播种面积、成灾面积影响的结论,并建立了非线性生产模型。田新建在Research on the Cost of Foodstuff Production in China[7]中提到,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出了前面的三点之外,人力资源,政策和国家投入也是十分重要的方面。 本文将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李子奈教授的模型进行研究,并且建立线性模型与之比较。除了选取元哟模型中的影响因素外,我们把农业机械劳动力、农业劳动力和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也加到模型中去,更全面地讨论影响全国粮食产量的因素。

粮食中真菌毒素检测的研究进展(定稿)

真菌毒素免疫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王文珺桑华春北京智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阐述了真菌毒素的特性及危害,对我国真菌毒素免疫快检技术及市场情况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并对真菌毒素免疫产品研发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 真菌毒素的特性及起源 真菌毒素,又称霉菌毒素,是一类无色、无嗅、无味的化合物。霉菌毒素是霉菌在其所污染的食品中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可通过食物进入人和动物体内,引起人或动物的急性或慢性中毒,从而损害机体的肝脏、肾脏、神经组织等。致癌性是真菌毒素对机体最严重和最普遍的危害。真菌毒素可在农作物生长或收获时形成,也会因贮存条件不适宜而可产生。环境湿度或温度高通常有利于粮食和饲料中霉菌的生长及其毒素的产生。近年来,因多变的气候条件导致霉菌毒素的污染更为严重。 真菌毒素最早于1960年被发现,当时英国有10万只火鸡死于以前没见过的疾病,后来鸭子也被波及。科学家很快花生饼饲料中发现了罪魁祸首:一种真菌产生的毒素,随后被命名为“Aflatoxin”。从此以后,科学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真菌毒素。 真菌毒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点: (1)低分子化合物。真菌毒素都是分子量小于1000的小分子化合物; (2)对温度非常稳定,即使加热到340℃也不会被分解和破坏; (3)抗化学生物制剂及物理的灭活作用; (4)具有广泛的中毒效应; (5)结构特异性。分子结构不同,毒性差异很大。例如,黄曲霉毒素B1是毒性最强的真菌毒素,比砒霜毒性还强,但是仅改变其分子结构中的一个化学键,它的毒性就会显著下降。其实还有一个特点需要特别强调,就是真菌毒素在样品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因此分析过程中的取样方式和取样量非常重要,能够决定结果误差的范围。 目前,己确定的真菌毒素有400多种,常见的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AF,包括B1、B2、M1、M2)、玉米赤霉烯酮/醇(ZEN/ZEL)、赭曲毒素(OTA)、T2毒素、呕吐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伏马毒素(FM,包括B1、B2、B3)。其中黄曲霉毒素B1被认为毒性最强的真菌毒素,是粮食和饲料监测的重点。 真菌毒素的危害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5%的农产品受到真菌毒素污染,2%因污染失去价值,引起的损失达数十亿美元。饲料及原料(粮食)中真菌毒素污染对畜牧业影响巨大,美国因真菌毒素给养殖业造成的损失12亿美元/年,欧盟谷物蒙受30亿元的损失。而我国损失更大,达到150亿美元/年。由真菌毒素污染导致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引发社会的广大关注,真菌毒素是粮食和饲料污染的重要原因,并且如果动物食用了被真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就可能造成动物源性食品的污染,如奶牛吃了被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饲料,产的牛奶中就会含有黄曲霉毒素M1。而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还会影响食用动物的健康,以奶牛为

小麦基础知识

小麦基础知识 小麦概述: 小麦是小麦属植物的统称,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最早起源于中东的新月沃土地区。小麦是世界上总产量第二的粮食作物,仅次于玉米,而稻谷则排名第三。小麦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各种食品;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伏特加,或生质燃料。 品种分类: 1. 按播种季节分:春小麦、冬小麦。 2. 按皮色的不同:白皮小麦(白麦)、红皮小麦(红麦)、混合麦。 3. 按籽粒胚乳结构呈角质或粉质的多少:硬质小麦、软质小麦。 4. 按制定标准不同:普通麦、优质麦。 5. 国内品种、国外品种。 春小麦是冬季很冷的地方种的,因为冬季太冷,不能播种,所以在开春后才种,称为春小麦,春播秋收;冬小麦是稍暖的地方种的,秋季播种夏季收,比如中国东北就是春小麦,华北及其以南是冬小麦。春小麦三月下旬四月上旬播种,7月中下旬收获。春小麦的抗旱能力极强,株矮穗大,生长

期短,适于春天播种,但不如冬小麦粉好吃。 冬小麦是稍暖的地方种的,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翌年5月底至6月中下旬成熟。比如华北及其以南是冬小麦。在我国一般以长城为界,以北大体为春小麦,以南则为冬小麦。我国以冬小麦为主。 白麦:白麦为小麦的一种,白麦分为硬质白小麦和软质白小麦。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中空,叶子宽条形,子实椭圆形,腹面有沟。子实含大量淀粉,是我国必不可少的粮食作物之一。子实呈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白麦较普通小麦相比,分蘖力较强,抽穗快,且穗层整齐,熟相较好;植株茎杆粗壮,抗倒性强。 红麦:白小麦与红小麦的种皮颜色不同,白小麦种皮颜色较浅近白色,故名。红小麦种皮颜色较深,近红色。除此之外,白小麦种皮相对较薄,出粉率也相对较高,红小麦种皮相对较厚,出粉率也相对低一点。 硬质小麦:硬质小麦是指角质率不低于70%的小麦。硬麦的胚乳结构紧密,呈半透明状,亦称为角质或玻璃质;就小麦籽粒而言,当其角质占其中部横截面1/2以上时,称其为角

农户粮食生产情况调查问卷

附件2 农户粮食生产情况调查问卷 地址:合肥市乡镇村户填表日期:年月日 (一)基本情况调查 1、家庭基本情况 人口劳力耕地面积 # 2、2007年家庭收入及其构成(单位:元) (二)粮食作物生产情况调查表 ~ 1、粮食作物生产情况(单位:亩、元、公斤)

: 2、粮食生产成本情况(单位:元) 3、国家各项惠农补贴情况(单位:元) ; " 4、土地流转情况(单位:元、亩) (三)涉及粮食种植相关问题的意向调查

1、您这几年耕种土地收入增加了吗() ①增加了,但不多②增加很多③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④减少了,但不多⑤减少了很多 2、粮食生产在您家庭收入中的位置() ①重要②不重要③正常 ¥ 3、您如何安排粮食种植面积() ①想扩种,但无农田②肯定扩种③种田不合算,不想 ④劳力不足,无力扩耕 4、在今后几年内,您愿意以何种方式经营您家的承包地() ①自己经营②转包或出租给别人③参与土地入股④从别人那儿流入更多的土地⑤其它(请具体说明): 5、如果愿意,您愿意以什么样的方式扩大土地耕种面积() ①从他人处私下转包②更多地承包集体土地③通过集体从他人处转包④购买土地(如果土地能够买卖)⑤与他人合伙经营 6、您认为阻碍您耕种积极性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 ①种粮比较效益太低②劳力不足③怕国家政策变动④外出务工收入更高⑤水利等基础设施差⑥其它(请具体说明): 7、您认为政府应该采取哪种措施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①提高粮食价格②提高种粮补贴标准③加强对农资市场管理,降低粮食生产成本④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解决农民后顾之忧⑤其它(请具体说明): 8、您对粮价的看法() ①基本合适②偏低③偏高 9、您对本村水利设施的看法() ①非常完好②较好③一般④损毁、老化严重⑤非常差 10、您对农资等生产成本的看法() ①价格较高、增长过快,难以承受②基本合适③价格低,很满意 11、国家取消农业税,并对种田农民进行补贴,对您的种田有何影响() ①、欢欣鼓舞,调动了种粮积极性②、很好,希望扶持力度继续加大③、杯水车薪,抵不上种田成本的上升④、无所谓,没有感觉 12、您对农技服务的要求() ①多下田头,现场指导②提高推广产品的科技含量③保证推广新产品质量和效果④加强服务意识,淡化经济意识 13、您希望政府在粮食种植中制定落实好哪些政策() ①组建中介组织,提供多种服务②农民可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劳保福利③提供稳定的非农就业门路④政府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⑤制定相应法规,保障农民流转收益⑥其它(请具体说明):

粮油储藏基础知识

粮油储藏基础知识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目录第一讲粮油储藏基础知识 一、粮堆的主要物理性质与储藏的关系 (1) 二、粮堆温度、湿度、水分和气体成分的变化规律 (8) 三、粮堆的结露、预防和处理 (17) 四、微生物与储粮发热霉变 (20) 五、储粮生理 (21) 六、粮油储藏技术 (33) 七、小麦、玉米的储藏 (44) 八、粮油仓储管理 (49) 第一讲粮油储藏基础知识 粮油储藏是减少粮油在储藏过程中损失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粮油在储藏过程中的损失,是指数量和质量方面的损失,由此也就确定了粮油储藏的基本任务是:第一,防止不应有的数量损耗;第二,尽量保持粮油的原有品质;第三,节约保管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应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 一、粮堆的主要物理性质与储藏的关系 粮堆物理性质是指粮油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反映出的多种物理属性。粮堆是粮油储藏的基本形态,进入储藏状态的粮油籽粒均堆聚成粮堆,储藏期间粮油发生的各种变化过程也均在粮堆内进行。因此粮堆所具有的各种物理属性是影响粮油储藏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粮油的储藏品质,所以,在粮油储藏中,必须首先了解粮堆的物理性质。

(一)散落性与自动分级 1、散落性 (1)散落性的概念 粮粒在从一定高度自然落下形成粮堆时,向四面流散成为圆锥体的性质称为粮油的散落性。 粮油散落性的大小通常用静止角α表示。静止角是指粮油由高点落下,自然形成圆锥体的斜面与底面水平线之间的夹角。静止角越大,表示粮油散落性越小;静止角越小表示粮油散落性越大。 反映粮油散落性大小的另一个指标是自流角β。自流角是粮粒在不同材料的斜面上开始移动下滑时,该斜面的倾角。自流角是一个相对值,它与粮粒自身的特性和斜面材料有关。 (2)散落性的影响因素 ①粮粒的物理状态 粮粒的大小、形态、表面光滑程度等影响粮油的散落性。粒大、饱满、圆形籽粒、表面光滑的粮油散落性大,反之,则散落性小。如油菜籽、大豆等粮油的散落性较大,而小麦、稻谷等粮油的散落性较小。下表给出了主要粮种的静止角。 ②粮油的含水量 同种粮油的含水量不同,散落性亦不同。含水量愈高,粮粒间的摩擦力愈大,散落性会相应降低,其降低的程度与含水量的增加成正相关。

粮食微生物及粮食防霉

粮食微生物及粮食防霉 自然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微生物,粮食微生物是寄附在粮食和粮食食品上的微生物的统称。粮食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它包括了微生物中的一些主要类群:细菌类中的真细菌和放线菌,真菌类中的霉菌,酵母菌和病原真菌等。它们经常寄附在粮食及其制品的表面和内部。粮食微生物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可以分解粮食中的有机物质,使之变质、霉腐,因而使粮食出现变色、变味、发热、生霉等症状,这就是粮食霉变。这些异常症状的出现,都是在粮食微生物的侵害下粮食品质发生劣变的反映。粮食微生物不仅可以导致粮食霉变,而且有的还可以产生具有强烈的毒性和致癌性的毒素。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粮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根据粮食微生物寄附性质的不同,通常将其分为三类: (一)导致粮食和粮食食品霉变的霉腐微生物 (二)引起动,植物病害的病原微生物 (三)附生在粮食上的附生微生物 其中,对粮食安全储藏和食品卫生有直接危害的主要是霉腐微生物。在霉腐微生物这一庞大类群中,就其危害性而言,则以霉菌为最严重。这是因为霉菌的代谢活动所要求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远比细菌,放线菌和酵母菌为低。当然,在含水量很高的湿粮上或在富含水分的粮食食品上,细菌和酵母菌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 细菌 细菌是单细胞有机体,它不能穿透完整的粮粒组织,而必须从自然孔道和伤口进入粮粒,在新收的粮粒上,细菌带菌量在微生物区系中占90%以上,其中主要是一种附生细菌即植生假单胞菌(Pseudomonas herbicola又名Erwinia Herbicola)在谷类粮食上占优势,它对粮食基本是无害的,随着粮食上霉菌的增加而减少。细菌分析记录表明在正常的粮粒的外部河内部所发现的细菌有64种,带菌量由1万到几千万之多。由于细菌生长需要较高的水分,所以在一般的粮食储藏中很难活动,只有在粮食霉变的后期,当相对湿度达到100%而出现游离水的情况下,一些细菌才开始参与活

粮食生产状况分析

粮食生产状况分析 摘要:本文选取了1996至2008年的粮食产量与人口数据,运用统计学的分析方法分析1996至2008年粮食生产情况,分别对历年的粮食人均占有量、增长率进行分组和分析,再利用时间序列分析对粮食总产量、稻谷产量、小麦产量和人均占有量进行分析,最后用描述性统计和离散程度分析对粮食总产量、稻谷产量、小麦产量、粮食总量增长率、人口总数和人均占有量进行分析,得出,几年来的粮食总产量将呈现持续稳步增长的态势,人均占有量也将继续提升。 关建字:增长率,人均占有量,时间序列分析,描述性统计,离散程度分析,EXCEL

Analysis on grain production status Abstract:This select has 1996-2008 years of food production and population data, using statistics of analysis method analysis 1996-2008 food production situation, respectively on over of food per capita share, and growth for group and analysis, again using time sequence analysis on food total, and rice production, and wheat production and per capita share for analysis, last with description sexual statistics and discrete degree analysis on food total, and rice production, and wheat production, and food total growth, and Population size and per capita share analysis concluded that years of continued steady growth in grain output will be rendered, per capita share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Key words:Growth rate of per capita footprint, Time series analysi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Discrete-level analysis, EXCEL

第二章粮油保管基础知识

第二章粮油保管基础知识

第二章粮油保管基础知识 第四节粮油储藏应用技术基础知识 一常规储藏应用技术基础知识 (一)概念 常规储藏:粮油经过干燥入仓后,在常温常湿条件下,对粮油采取适时通风和密闭的方法进行保管。 (二)种类和分类 1、自然通风和密闭: (1')自然通风:指利用空气自然对流,让外界干燥的低温冷空气与粮堆内湿热空气进行交换,以达到降低温度和水分的目的。 通常要求:合理选择通风时机,既降温又降水。如果不能同时达到,应尽量争取在不增加粮温的前提下降水或在不增加水分的前提下降温。 一般情况下,当大气湿度小于70%、外温低于粮温5 C时,通风对降温降水都有利。 (2 )常规密闭:指通过采取关闭仓房的门窗或用异物压盖粮面等一般性的密闭措施,使粮堆内空气相对静止,并与外界隔绝。包括低温密闭和高温密闭两种。 条件①储粮质量:储粮水分应在安全标准内,没有害虫,杂质少,各部位水分、温度基本一致。 条件②仓房密闭性能:仓房有较好的密闭性能,门窗结构严密,不透气。仓顶不漏雨,有较好的隔热性能。地坪和仓墙完好,并且有防潮层。 (三)应用情况 开启门窗通风 利用烟囱效应通风 常规自然通风方法深翻粮面,开沟挖塘 改变堆型挖心通风降温

(一)通风技术:利用风机产生压力,将外界低温低湿空气送入粮堆,促使粮堆内外气体进行湿热交换,降低粮堆的温度与水分,增进储粮稳定性的一种储粮技术。 1、创低温环境,改善储粮性能 2、均衡粮温,防止结露 3、防止高水分粮发热和降低粮食水分 4、排除粮堆异味,进行环流熏蒸 5、增湿调质,改进粮食的加工品质 (二)干燥技术: 1、分类: 2、合理干燥工艺:使粮粒内部的扩散速度等于或接近于粮粒表面的蒸发速度。 目前粮食部门采用的干燥工艺:预热-[烘干-缓苏]-冷却 三、低温储藏应用技术基础知识 (一)低温任期原理:控制粮堆生物体所处环境的温度,限制有害生物体的生长、繁育,延缓粮食品质陈化,最终达到粮食安全储藏的目的。 (二)低温储藏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