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基因组学与个体化医学
临床医学领域的个体化医学新进展

汇报人: 2024-01-02
目录
• 个体化医学概述 • 基因组学在个体化医学中应用 • 精准诊断技术进展 • 药物基因组学与个体化用药策略 • 生物标志物在个体化医学中应用 • 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
个体化医学概述
01
定义与发展历程
定义
个体化医学是一种根据患者的基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 治疗方案的医学模式。
药物基因组学定义
01
研究基因变异如何影响药物反应的科学领域,旨在为患者提供
更安全、有效的个体化用药方案。
药物基因组学原理
02
通过分析患者的基因信息,预测其对特定药物的反应,从而指
导临床用药。
药物基因组学意义
03
提高药物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风险,实现个体化精准医疗
。
基于药物基因组学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
基因诊断
基于基因突变筛查结果,结合临床表 现和家族史等信息,可以对单基因遗 传病进行精确诊断。
肿瘤基因组学及靶向治疗
肿瘤基因组学研究
通过基因组测序技术,可以揭示肿瘤细胞的基因组变异和 基因表达谱特征,为肿瘤的早期诊断、个性化治疗和预后 评估提供依据。
肿瘤靶向治疗
基于肿瘤基因组学研究结果,可以设计针对特定基因突变 或信号通路的靶向药物,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发展历程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个体化医学逐渐受到关注 。目前,个体化医学已成为临床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并在肿瘤、心血管、神 经等多个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与传统医学区别与联系
区别
传统医学主要关注疾病的共性特征,采用标准化治疗方案; 而个体化医学则关注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
药物基因组学与个体化给药

药物转 运体的 基因差 别也会 导致严 重不良 反应
35
药物受体与不良反应
β受体阻断药(如美托洛尔、卡维地洛 等)作用于β受体,如果突变受体对药 物的敏感性增高,就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抑郁症 25mg/次,3次/日
强迫症 75mg/次,3次/日
5mg /日
5mg /日
25 mg/日 25 mg/ 次 ,1 次 / 日
200mg/日
推荐剂 量(%) 60% 80% 90%
90%
80% 90% 80% 100% 901%6
代谢酶 /受体
药 物 代 谢 酶
CYP2D6在药物治疗中的作用
Gly389 纯合子
低敏 感性
比索洛尔 美托洛尔 阿替洛尔 比索洛尔
5mg/次,1日/次
25mg/次,2次/ 日
50mg/次,1日/ 次
5mg/次,1日/次
150%
建议改用其他 药物
建议改用其他 药物
建议改用其他 药物
20
受体
药 物 代 谢 酶 和 受 体
β2受体相关基因在药物治疗中的作用
基因型
Gly49 纯合子
ABCA1转运蛋白 对氟伐他汀耐药
24
目前在做的抗高血压药物相关基因检测项目
25
药物相关基因与药动学研究
奥美 拉唑.
泮托 拉唑.
CYP2C19
雷贝 拉唑.
兰索 拉唑.
基因多态性对它们影响的程度 26
药物相关基因与药动学研究
奥美拉唑
野生纯合子 (wt/wt)基因型
野生杂合子 (wt/m)基因型
突变纯合子 (m/m)基因型
8%,中国人为0.7%,日本人为0.5%,这都是因为不同的基
临床医学中的药物治疗个体化及基因检测技术应用

临床医学中的药物治疗个体化及基因检测技术应用一、引言在临床医学领域,药物治疗个体化及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正日益受到重视。
个体化药物治疗侧重于根据每个患者的个体特征和基因变异,制定精确的药物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基因检测技术则可以通过分析患者的基因组信息,为医生选择最适合的药物和剂量提供有力的依据。
本文将探讨临床医学中药物治疗个体化及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以及对患者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
二、药物治疗个体化的意义及方法1. 个体化治疗的意义传统的药物治疗方案通常采用的是“一刀切”的模式,即相同疾病的患者被给予同样的药物和剂量。
然而,由于每个人的生理特征和基因变异都有所不同,同样的药物在不同个体中的反应也会有所差异。
因此,通过个体化治疗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2. 个体化治疗的方法个体化治疗的方法包括根据病情和患者特征进行药物选择、剂量调整以及药物联合应用等。
在药物选择上,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基因型、病因学特征等方面进行判断,选择适合的治疗药物。
在剂量调整方面,可以根据患者的代谢能力、肾功、肝功等指标进行调整。
另外,药物联合应用也是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手段,不同药物的组合可以产生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三、基因检测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1. 基因检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基因检测技术主要包括SNP分析、基因组测序和表达谱分析等方法。
SNP分析可以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了解基因在个体中的突变情况;基因组测序可以全面了解个体的基因组信息,包括突变、重组等变异情况;表达谱分析可以测定个体中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了解基因功能的差异。
2. 基因检测技术在药物治疗中的应用基因检测技术可以为医生选择最适合的药物和剂量提供依据,提高个体化治疗的效果。
以癌症治疗为例,某些患者对某些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较高,而另一些患者则对这些药物耐受性较强。
通过基因检测,可以筛选出对某种药物敏感的患者,并为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药物基因组学在药物反应预测与个体化治疗中的作用

药物基因组学在药物反应预测与个体化治疗中的作用在现代医学领域,药物基因组学如同一把精准的钥匙,能够解开个体差异之谜,为患者带来更为个性化、高效的治疗方案。
这一学科的兴起,不仅是科技进步的象征,更是对传统“一刀切”治疗模式的深刻反思和革新。
首先,让我们来理解药物基因组学的核心概念。
它研究的是基因如何影响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包括药效和副作用。
每个人的基因组合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就像是自然界中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也存在着细微到巨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有时可以决定治疗的成功与否,甚至是生与死的差别。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基因检测,提前知道一个患者对某种药物可能会有剧烈的不良反应,那么医生就可以避免开出这种可能会致命的药方。
这就像是在茫茫大海中,拥有了一盏指引方向的灯塔,让医生和患者都能避开潜藏的礁石,安全抵达健康的彼岸。
然而,药物基因组学的潜力远不止于此。
它还能帮助医生为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这就像是为每个顾客量身定做衣服一样,既合身又舒适。
通过分析患者的基因信息,医生可以选择最适合其体质的药物,调整剂量,甚至预测治疗效果,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体化治疗。
当然,药物基因组学的应用并非没有挑战。
目前,我们对于基因与药物反应之间复杂的关系仍有许多未知。
这就像是探索一个充满未知的新大陆,每一步前进都需要谨慎和勇气。
此外,基因检测的成本和技术门槛也是限制其广泛应用的因素之一。
尽管如此,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逐渐降低,药物基因组学正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
它就像是一颗正在发芽的种子,虽然现在还很渺小,但未来有望成长为参天大树,为人类的健康事业提供广阔的绿荫。
在展望未来时,我们不禁会思考:当药物基因组学真正成熟并普及后,医疗领域会发生怎样的革命性变化?我们是否能彻底告别那些因用药不当而导致的悲剧?这些问题,就像是悬挂在远方的明灯,指引着科学家们不断前行。
综上所述,药物基因组学在药物反应预测与个体化治疗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药物基因组学对临床个体化用药的指导作用

【 关键词 】 药物基因组学 ; 个体化用药 遗传 多态性 ; 疗效 ; 毒副作用
早在 2 0世纪 5 0年代我们就知道遗传 因素对药物反 应
药 的 意义 。 21 氨 基糖 苷 类 药 物 与 耳 聋 .
的能力下 降 , 可导致血 药浓度过高, 易诱发严重 的不 良反应 如支气管 哮喘、 心血管疾病 , 甚至死 亡 , 此基因型病人 , 对 临
床用药应减少 药量 。I 型者属于强代谢 者 中较 弱的一部 M
分, 因基 因突变导致酶 活性 略微降低 , 此类病人用药也应适 当减少剂量 。E M是正常人 群的代谢表型 , 临床上使用常 故
阻断药和钙通道阻滞药 ,大 多数情况下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主要根据病人的年龄 、 体重 、 高血压程度 、 有无并发症等 , 凭
代谢异常 , 一般情况下患者无症状 , 但在吃蚕豆或使用抗疟
药伯氨喹啉类及其他具有强氧化作用 的药物后就会 出现 急 性溶血反应 ; 再有就是异烟肼的乙酰化作用 , 因个体 乙酰化 速度不同 ,导致不 同个体使用 同等剂量异烟肼时出现疗效 差异 , 甚或 发生 毒副反应的现象。2 0世纪 9 0年代 , 药物基 因组学的出现使我们对不 同个体用药后的药物反应差异有 了更深入了解 ,对很多 以前难以解释的药物反应现象有 了
规治疗剂量有效。U M则是 由于 出现 C P D E Y 2 6的多基 因拷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自 14 9 5年问世以来 , 因其杀菌作 用 强 、 菌谱较宽且价格低廉而在临床上广为应用 , 其致 耳 抗 但 聋 的毒 性 反 应 也 一 直 困 扰着 全 世 界 的 医生 。我 国 有 听力 残 疾 20 0 0万 人 ,其 中 6 %一 0 0 8 %为 氨基糖 苷类 药物 中毒所 致。 氨基糖 苷类抗生 素致聋 可分为两类 , 一类 因接受 了毒 性剂量而致聋 ; 另一类则与遗传因素相关 。 国内外学者均证 实 :线粒体基因第 1 5 5 5位点 A G的均值性点突变和氨基 —
精准医疗背景下药物基因组学的应用前景

精准医疗背景下药物基因组学的应用前景随着精准医疗概念的兴起,药物基因组学逐渐成为医学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
药物基因组学旨在通过研究个体基因遗传变异对药物代谢、药效和不良反应的影响,实现个体化用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药物基因组学的应用前景广阔,对于提升药物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降低医疗费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药物基因组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前景药物研发是药物基因组学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
传统的药物研发模式存在药效差异大、不良反应风险高等问题,导致临床治疗效果不稳定。
而药物基因组学的应用可以通过研究个体基因遗传变异,筛选出适合特定基因型患者的药物靶点,提高临床疗效。
同时,药物基因组学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优化药物分子结构,以降低药物代谢率、提高药效,从而降低药物不良反应风险。
因此,药物基因组学在药物研发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加速新药研发过程,提高新药研发成功率。
二、药物基因组学在个体化用药中的应用前景个体化用药是精准医疗的核心理念之一,而药物基因组学为实现个体化用药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个体基因型的差异导致了不同个体对相同药物的代谢、药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因此只有了解个体基因型信息,才能更好地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药物基因组学可以通过研究患者基因型信息,确定适合患者的药物剂量和疗程,降低不必要的药物剂量,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同时,药物基因组学还可以帮助医生预测患者对药物的代谢速度,从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治疗安全性。
因此,药物基因组学在个体化用药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三、药物基因组学在临床决策中的应用前景药物基因组学在临床决策中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临床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常常需要考虑患者对药物的代谢能力、药效反应等因素,以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药物基因组学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个体基因型信息,帮助医生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同时,药物基因组学还可以帮助医生预测患者对不同药物的反应,指导医生在治疗过程中进行调整,提高治疗效果。
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及其在个体化用药中的应用

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及其在个体化用药中的应用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及其在个体化用药中的应用引言:药物基因组学是一门研究药物与个体基因组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它通过分析个体基因组中与药物代谢、反应和效果相关的遗传变异,为个体化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药物基因组学得到了迅猛发展,并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果。
本文将介绍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在个体化用药中的应用。
一、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历程1.1 基础研究阶段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这标志着人类基因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出现和不断完善,科学家们开始挖掘人类基因组中与药物代谢有关的遗传变异,并建立了相关数据库。
1.2 应用研究阶段随着技术和数据积累的不断提升,药物基因组学逐渐从实验室走向临床。
研究者们通过临床试验和观察发现,个体基因组中的遗传变异可以影响药物的代谢速度、药效和不良反应等。
这些发现为个体化用药提供了理论基础。
1.3 临床应用阶段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药物基因组学逐渐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通过对患者基因组进行分析,医生可以根据个体特征选择最合适的药物、剂量和疗程,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二、个体化用药中的应用2.1 药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许多药物在体内经过代谢酶催化转化为活性或无活性代谢产物,并最终被排出体外。
然而,个体之间存在着对这些代谢酶的遗传变异。
CYP2D6是一种重要的药物代谢酶,在某些人群中存在着CYP2D6*4等突变型,导致其活性显著降低。
在给予这些人群药物治疗时,应考虑到其代谢能力的差异,调整药物剂量。
2.2 药物靶标基因变异药物的作用靶标通常是一种蛋白质,而这些蛋白质的编码基因也存在着遗传变异。
对于某些抗癌药物来说,患者体内的靶标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药物的耐药性。
通过检测患者基因组中与药物靶标相关的遗传变异,可以预测患者对特定药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从而优化治疗方案。
氯吡格雷药物基因组学及个体化治疗研究进展与展望

·944·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3年12月28日 第12卷 第12期 Chin J Mult Organ Dis Elderly, Vol.12, No.12, Dec 28, 2013收稿日期: 2013−06−18; 修回日期: 2013−07−18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0971259,30570736/C03030201); 解放军总医院临床扶持基金(2012FC-TSYS-3042) 通信作者: 卢才义, E-mail: cylu2000@; 尹 彤, E-mail: yintong2000@·综 述·氯吡格雷药物基因组学及个体化治疗研究进展与展望张蓝宁,卢才义*,尹 彤*(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北京 100853)【摘 要】通过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已经成为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和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再发缺血事件的经典口服抗血小板药物。
尽管如此,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的反应性和疗效存在显著的个体间差异。
近年来的研究证实,除临床环境因素外,遗传变异是导致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反应性个体间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多项大规模临床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发现,参与氯吡格雷代谢的关键酶——CYP2C19功能缺失型等位基因与氯吡格雷治疗期间高血小板反应性及心血管一级缺血终点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
另外,与氯吡格雷代谢相关的其他基因变异型也被证实可能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反应性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相关。
在此基础上,利用药物基因组学基因型检测指导氯吡格雷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可能部分克服氯吡格雷治疗期间的高血小板反应性,但研究结果之间仍存在争议,尚需深入研究以提供更有力的证据。
除此之外,未来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基因型检测联合血小板功能监测共同指导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个体化治疗的效果。
【关键词】氯吡格雷;遗传药理学;CYP2C19;血小板反应性;心血管缺血事件;个体化医学【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A 【DOI 】 10.3724/SP.J.1264.2013.00239Pharmacogenomics and individualized therapy of clopidogrel: evidence and perspectivesZHANG Lan-Ning, LU Cai-Yi *, YIN Tong *(Institute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853, China)【Abstract 】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with aspirin and clopidogrel is the standard care to prevent stent thrombosis and recurrent ischemic events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or stent placement. However, there is a large inter-individual variability in biological anti-platelet responsiveness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after clopidogrel treatment. Apart from clinic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recently accumulated evidence strongly confirms the pivotal role of genetic factors for the variability of clopidogrel responsiveness. Several large-scale pharmacogenomic studies found that the loss-of-function alleles of CYP2C19 and the key enzyme in clopidogrel metabolism are the predominant genetic mediators of low clopidogrel responsiveness and recurrent cardiovascular events. Other genetic polymorphisms related with clopidogrel metabolism may also contribute to the variability of clopidogrel efficacy. On the basis of these observations, it is still in controversy whether CYP2C19-genotype-guided individualized clopidogrel therapy could overcome the high on-treatment platelet reactivity to clopidogrel. In the future, it is necessary to combine genotyping and platelet function testing to guide the individualized clopidogrel therapy.【Key words 】 clopidogrel; pharmacogenetics; CYP2C19; platelet function; cardiovascular ischemic events; individualized medicine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General Program of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30971259, 30570736/C03030201) and the Supporting Fund of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General Hospital (2012FC-TSYS-3042). Corresponding author: LU Cai-Yi, E-mail: cylu2000@; YIN Tong, E-mail: yintong2000@通过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氯吡格雷(clopidogrel )已经成为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和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再发缺血事件的经典口服抗血小板药物[1,2],但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反应性和疗效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现状
国 外
最权威:
FDA批准约70种 药物说明书上标
注“药物基因学
”信息
——郭建曼,郭瑞臣等《药学研究》 2013,32(7):373-378
应用现状 首个专利
2008,中南大学
国 内
“高血压个体化药物治疗基因检测芯片”
最早开展
2010,中南大学湘雅医学检验所 面向临床开展个体化基因检测服务
德国 Vogel 提出“遗传 药理学”概 念
“药物代谢酶 多态性”为研 究主体
“国际人类基 因组计划 ”HGP
“后基因组”时 代
应用现状
• • •
学科发展历程
人类基因组计划
1990年正式启动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
识别人类基因组的所有大约3万个DNA
测定组成人类基因组DNA的约30亿对核苷酸的序列
应用现状
应用现状
国 内
开展科室
药学部(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
和医院)
检验科(如山东省肿瘤医院) 病理科(如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临床实验室、中心实验室(如武汉大学中南
医院)
二、国内药学部开展情况
开展情况
国 内
检测品种数排序
药学部开展药物基因检测:20/89家
医院名称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卫生部北京医院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中日友好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基因检测品种 372 40 36 29 25 23 22 20 20 15
存在问题 医务人员
认知度问题
2009年美国医学协会 关于“基因类型影响药物治疗”对1万名医生调查
认同度高,认知度低
PRAINSACK B. Pharmacogenomics,2010,11(5):651-655
存在问题 公众
认知度问题
对台湾800位一般民众关于 基因检测态度的研究调查
感兴趣,不了解,难接受
不得开展基因测序临床应用”
国家管理规范正在摸索中
“国家卫生计生委确定的基因测序临床应用试点单位,可 按相关规定使用基因测序产品”
——摘自“叫停令”2014.2.9药食监办协管【2014】25号《关于加强临床使用基因测序相关产 品和技术管理的通知》
存在问题 仪器、试剂未注册
规范化管理问题
基因测定月均人次
844 623 332 220 220 170 151 148 147 145
5 6 7 8 9 10
——数据来源“全国第二批申报临床药学重点专科89家医院”
开展情况
国内
主要开展项目:20多类基因,50多种药物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存在问题
认知度问题
规范化管理问题
应用中的认识问题
存在的主要问题 几点思考与建议
一、国内外应用现状
应用现状
学科发展历程 国外应用现状 国内应用现状
应用现状
学科发展历程
1959
形成一门实验科学
1997
1997 “药物基因组学” PGx 药理学重要分支学科
1957
1959
1960~1990
1990~2003
2003至今
美国 Motulsky 药酶的遗传 缺陷理论
*要求源自《关于开展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临床应用试点单位申报工作的通知》 (〔2014〕44号)
存在问题 人员资质问题
规范化管理问题
无证上岗现象大量存在
“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技术人员培训上岗证书”*
由各省临床检验中心定期培训 由各省卫计委颁发
不重视技术人员培训
*要求源自《关于开展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临床应用试点单位申报工作的通知》 (〔2014〕44号)
for the Use of Pharmacogenomics in Clinical Trials
2008
加拿大卫生机 GUIDANCE DOCUMENT: Submission of Pharmacogenomic Information 构 欧洲药监局
Guideline on the use of pharmacogenetic methodologies in the pharmacokinetic evaluation of medicinal products
引言 基因相关的药物严重副作用
“别嘌醇”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患者一例
引言
媒体对“别嘌醇”致严重超敏反应的采访报导
2014年4月15日 武汉协和医院药师证实,别嘌
醇引起的严重超敏反应,如
Stevens-Johnson综合征,发生 率约5%,致死率为30% ~ 50%
对携带HLA-B*5801等位基因的
……做出接受乳房切除手 术这一决定并非易事。然 而,我很高兴自己做出了 这样的决定。现在,我的 乳腺癌发病率已经从87% 降至5%以下……
引言 乔布斯的抗癌历程
2003~2011年 抗癌治疗 8年
胰腺癌——癌症之王 1年死亡率80%
曾花10万美元检测EGFR等肿瘤基因及全基因测 序,指导易瑞沙等靶向抗肿瘤药物的个体化治疗 在接受有关基因检测问题采访时曾表示:“我 要么是第一批以这种方式击败癌症的人,要么是 最后一批死于癌症的人。” 他因看好个体化治疗前景,向基因测序公司 Foundation公司融资1350万美元。
成立时间 2005
工作内容
推动药物基因组学在临床 诊疗规范中的应用
特点
最早的国际组织
2005
为医生提供众多药物基因 组学信息
推动将遗传药理学信息整 合到国家公共卫生和药政 管理的决策中
信息数据最大
2009
“比尔盖茨”基金 规模最大:7大中心 ,104个国家,78% 世界人口
——温家根等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3,29(4)
许林东 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6):1888-94
存在问题 事件解读
规范化管理问题
2014.2.9
药食监办协管【2014】25号
《关于加强临床使用基因测序相关产品和技术管理的通知》
•“临床基因测序需经卫生计生行政部
门批准技术准入方可应用” •“在相关的准入标准、管理规范出台 以前,任何医疗机构不得开展基因测序 临床应用”
BRCA1, which sharply increases my risk of developing breast cancer and ovarian cancer. ……
人
……the decision to have a mastectomy was not easy. But it is one I am very happy that I made. My chances of developing breast cancer have dropped from 87 percent to under 5 percent ……
仪器、试剂未注册
未注册:二代测序等高通量测序仪器及试剂
科研试剂用于临床 较普遍的现象
存在问题 实验室认证问题
规范化管理问题
多数实验室不认证或未通过认证
认证部门 各省临检中心、卫计委 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 (ILAC) 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 (ILAC) 是否必须 是* 否 否
认证项目名称 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认证 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 (ISO 15189) 实验室认可服务的国际标准(ISO 17025)
药物代谢酶
药物转运体
药物靶点
药代动力学
药效动力学
药物疗效和毒性的个体差异
应用举例1
• 美国FDA于2007年规定:在使用华法 林之前要进行基因测序。
• 美国FDA于2010年在说明书中按基因 序列给出华法林起始剂量。
应用举例2
应用现状
国 外
最早产品:2005,FDA批准罗氏CYP基因检测芯片 针对CYP2D6及CYP2C19基因检测
小雨事件
2009年6月28日上午,因为感冒发烧,小雨被家人带到“咸阳市渭城区 保健站”就诊。“当时孩子的体温是38.8℃,青素皮试后过敏,医生张 晓航和张莉夫妇就给娃开了头孢噻肟钠和清开灵的吊瓶”,小雨的母亲王 海燕说。40分钟后头孢噻肟钠滴完,又开始滴清开灵。当晚,小雨就嗓子 疼痛、眼睛发红。第二天上午10时,小雨继续使用上述药物。
药物开发机构应当向卫生部 门递送药物、卫生器械的药 物基因组学数据 遗传药理学方法用于新药药 代动力学研究,2012年正式 生效
2010
——温家根等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3,29(4)
应用现状
国 外
遗传药理学主要国际组织 组织名称
国际遗传药理学 研究网 (PGRN) 遗传药理学与药 物基因组学知识 库PharmGKB 国际遗传药理学 倡导组织 (PGENI)
晚上回家后,小雨全身开始瘙痒难耐。7月1日早上,脸和脖子上 长出了许多疙瘩,送到咸阳市中心医院。门诊病历显示,急诊科的医生起 初认为是“药疹”,但是随后又被会诊为“麻疹”。
治疗中,小雨被送到了隔离室按照麻疹治疗。高烧不断,一度达 到了41℃。皮疹向躯干及四肢蔓延并增多,腰、背部皮肤出现大面积的剥 脱…… 直到7月3日,咸阳市中心医院请来西安交大二附院的专家会诊, 同时结合咸阳市防疫站麻疹抗体检查结果,最终确诊为重症药疹。记者看 到当时小雨家人拍的照片,“全身皮肤溃烂,颜色如火烧过一般,乌黑如 炭”。随后,小雨被紧急送往西安交大二附院,最终确诊这种药疹为中毒 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学科发展历程
基因组 遗传分析
疾病基因组学(GWAS) 疾病遗传: 疾病预测/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