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采工作面对接技术论文

合集下载

综采工作面现场管理技术与实践范文(二篇)

综采工作面现场管理技术与实践范文(二篇)

综采工作面现场管理技术与实践范文一、概述综采工作面是矿山生产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它直接关系到矿山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为了确保综采工作面的有效管理,需要运用现场管理技术和实践措施,提高生产效率并保障工人的安全。

本文将从综采工作面现场管理技术与实践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矿山生产提供有效的指导。

二、综采工作面现场管理技术1. 人员管理技术综采工作面需要有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和操作。

在人员管理方面,可以采用以下技术:(1)确定合理的人员配备,根据工作面的规模和特点,合理配备所需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确保工作面的正常运转。

(2)实行有效的值班制度,确保24小时内有专人负责工作面的管理,及时处理各类突发事件。

(3)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2. 设备管理技术综采工作面的设备是保障工作正常进行的关键。

在设备管理方面,可以采用以下技术:(1)制定设备管理制度,明确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标准,及时进行设备检修和更换,保证设备的完好性。

(2)建立设备维修档案,记录设备的运行状态、维修情况和使用寿命,为设备的更换和更新提供参考依据。

(3)加强设备保养,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和润滑,减少设备故障和事故的发生。

3. 安全管理技术综采工作面是高危作业区域,安全管理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在安全管理方面,可以采用以下技术:(1)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类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和责任分工,提高事故处理的效率和及时性。

(2)加强现场安全巡查,定期对工作面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确保工作面的安全。

(3)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增强工人的安全防范意识。

4. 生产管理技术综采工作面是矿山生产的核心环节,生产管理是保障工作面高效运转的关键。

在生产管理方面,可以采用以下技术:(1)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制度,明确生产任务和工作量,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进行。

(2)加强生产数据分析,及时掌握生产情况,发现生产问题并及时处理,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浅析综采工作面对接技术的应用

浅析综采工作面对接技术的应用

由于 受井 田设计 或地质 条件的限制 , 分工作面 的布置不是标 部 准矩形 , 而是采 用刀把式布置。为保证生产的连续性 , 刀把式工作面 在切 眼内安装好设备 后 , 进行 回采的 同时 , 在对 接切眼 内将支 架安 设好。为 了行人方便和 安全 , 对接切眼内运输机槽一般不提前铺设。 随着工作面 的推进 , 实现回采工作面和预备工作面的对接。而综采
2 里 外切 眼 的形 成
1 号双股铅丝拴 牢固定 , 2 防止倒柱 , 人员距离单体液压支柱 不 操作 小于 6 m,避开水柱的弹射方向。通过前后支、顶将支 架间隙调 整 在 -05 以内。 I .m - 34对接后的推采要求 对接后支架重新由下往上编号 ( 8 . 共 0 组支架 】在对接后如果 5 。 o组和 5 1组支架间存有距离 , 向前推进 时
关键词 : 综采 0 引 言 工作面 对接 技术
切眼采面煤壁 ; 外切眼绞车 窝加 强支护 , 外切眼采面 下 口台棚下至 少打三排柱加强支护。 里切眼采面回采至支架前梁端与外切眼采面 支 架前 梁端 对齐后 ,0组 以上 加 一刀采 面 留空 刀 ,贴煤 壁 使用 4 3O X01 m .6 方 木和 D .m .8 X01 m Z系列单 体柱 一梁三 柱打板 加强 支护。如煤壁有片帮趋势 , 及时在帮柱上挂笆帘绑小板 护帮。 33 对接工序安排 . 331面溜对接 里工作面 回采至 支架前梁端与外 工作 面支架 .. 前梁端 对齐 后一 清理 对接 点上下 1 5米范围浮煤 矸一 拆面溜 上机
1 工 作 面 概 况
头、 抬高槽 、 二节并上运至外工作面 上机头位置一 安对接范 围普 通 中部槽一 接面 溜底链一 下牵外工作面 面溜与里工 作面面溜 对接一 组装外工作面 面溜 上机头一 接面溜上链一倒 电缆 、 静压水管等一 工 作面试车、 回采。 332 支架对接 5 .. o组、 1 5 组支 架间隙影响外工作面支 架连 接

复杂条件下综采工作面快速下对接技术的应用

复杂条件下综采工作面快速下对接技术的应用

复杂条件下综采工作面快速下对接技术的应用[摘要]通过对复杂煤层综采工作面对接技术的探索研究及在某矿7216综采工作面的实践,总结出了综采工作面下对接切实可行的技术,应用此技术综采工作面使资源回收率得到很大的提高,实现综采工作面的稳定持续安全生产。

【关键词】复杂煤层;下对接技术;“三软”煤层;快速引言部分综采工作面的布置并不是标准矩形,而是采用刀把式布置,是由于受地质条件或井田设计的限制影响。

为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刀把式工作面在一个切眼内安装好设备后,进行回采的同时,在对接切眼内将支架安设完备。

综采工作面对接的重点难点就在于回采工作面运输机和液压支架的对接,为了行人方便和安全,对接切眼内运输机溜槽一般不提前铺设。

随着工作面的向前开采,实现回采工作面和下部工作面的正确对接。

其关键点在于是两组支架对接后的间距不能过大,更不能出现回采工作面支架和下部工作面支架的咬架,一旦出现就意味着对接工作的失败。

因此如何实现综采工作面的成功对接,就成为一项研究课题。

通过在某矿7216综采工作面成功下对接,总结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1、工作面概况1.1地质条件该工作面位于-500水平下。

东部为7214工作面采空区,南部为7214(里)工作面采空区,西部至采区边界F10断层防水煤柱,北部为设计的7218工作面。

该面内煤层结构复杂,属于典型的“三软”煤层,煤厚0.2-3.5m,平均2.13m左右,该面普遍含一层夹矸,局部地区含多层夹矸,局部受构造影响倾角较大。

工作面瓦斯含量高,且具有突出危险性,煤尘爆炸指数为26.68~34.13%,具有自燃爆炸性危险。

自燃发火倾向为Ⅲ类。

周期来压步距为12~16m。

工作面走向长度520.5m,倾斜长度148.3m,采高2.2m~3.4m,煤层倾角7°~16°,平均12°左右。

1.2工作面主要设备配置该面运输机为SGZ-800/800型,采煤机为MG500/1130-WD型共安设100组ZY6800-17/36型液压支架,机巷三部链板机,三部皮带,转载破碎位于小眼处。

浅谈综采对拉工作面生产技术实践

浅谈综采对拉工作面生产技术实践

浅谈综采对拉工作面生产技术实践摘要: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综采工作面对拉布置是完全有可能的,与布置成两个工作面相比,可以减少掘进工作面,多回收煤炭资源,降低了万吨掘进率,减少了综采工作面安装撤除的次数,能创下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为矿区的综采工作面布置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通过蒋庄煤矿南十一采区3上1105外面的对拉布置,既实现了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又实现了综采工作面的安全高产高效,为以后的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综采工作面;对拉布置;安全高效生产1工作面概况该工作面回采的煤层为山西组3上煤层,总体呈现单斜构造,其煤岩层产状为:走向NE~SE,倾向:SE~SW,倾角2°~14°,平均8°。

煤层在面内内赋存稳定,煤层厚度在3.0~4.0m之间,平均煤厚3.64m,为厚煤层,煤层可采指数为1,变异系数为8,为稳定煤层,煤层结构简单,无夹矸发育,煤体结构属于原生结构煤。

工作面基本顶为细砂岩,厚度为7.85~12.15m,灰色,薄层状,细粒砂状结构,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含少量其它暗色矿物,圆状,分选性好,裂隙较发育,不均一,f=6~8;直接顶为砂质泥岩,厚度为0.79~1.70m,黑色,砂泥质结构,参差状断口,下部含少量植物叶部化石碎屑,裂隙较发育,不均一,f=4~6;直接底为砂质泥岩,厚度为1.95~2.95m,黑色,砂泥质结构,参差状断口,半坚硬,较完整,裂隙较发育,不均一,f=4~6;基本底为中砂岩,厚度为14.60~21.70m,灰白色,以石英为主,含白云母碎片,次圆状,分选好,钙质胶结,裂隙较发育,不均一,f=6~8。

工作面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一次采全高,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采空区顶板。

2综采工作面对拉工作面布置的优势工作面对拉布置共用一条中间巷,减化了生产系统,它减少了设备的占用台数,减少工作面搬家次数,降低万吨掘进率,具有小投入、多产出的优势,可以充分发挥综采生产能力强的特点,从而为实现高产高效打下良好的设计基础。

大倾角综采工作面对接的技术研究与应用

大倾角综采工作面对接的技术研究与应用

3 为 了对接 程过 程 中顺利 进行 需要解 决 以下 问题
( ) 证 里 、 两个 切 眼 的支 架 对 接后 间 隙不 大 于 02 1保 外 . m。
() 2 由于该工 作面倾 角 为 2 。 , 以往对 接方法 对接 时 2 按 里、 外段两 个切眼 的运输 机对接 处 的折 角将达 到 82 , . 与运 。 输机运转弯曲折角不大于 4 。的要求不符 。
综采工作面对 接 , 为此我们制定 了有效 、 可靠 的措施 , 解决 了 这一难 题 ,为以后大倾角综采 工作 面对接提供 了一套技术 管
理 的成 功 范 例 。
1 丁 6 3 0 0综 采工作 面概 况 — 9 1
丁 6— 3 0 0工 作面位 于三水平 丁一采 区东翼下部 , 19 西 起丁一 皮带 上山 , 南邻丁 一 17 空区 , 3 00采 向北 未开发 , 东至丁
总第9 期 9
范围内的岩层压缩 ,使得 松散岩层的弱面在其 弹性 压缩 下形 成承载层。巷道锚杆支护 已将 顶板下位岩层锚 同形 成一 个锚 同 承 载层 , 此 基 础 上安 装 锚 索 , 应 的 增 大 了铺 阎 的 承 载厚 在 相
5 为 了保证 工作 面顺 利对 接我们 采取 了以下措施
() 1 在风巷设置 a b c 、 、 三个控制 点, 中点距外 眼 5m 为 其 0
a , 点 点距 外 眼为 2 m 为 h点 , 距 外 眼 为 l r为 c 。 0 点 O e 点
工作面 由于在掘进过程中受到落差 5 m断层组 的影响 , 布
30 0切眼位置。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布置 , 向长 8 0 17 走 0 m,
倾 斜长 185 煤层倾角 2 o 高平均 22 可采储量为 2 . 5. m, 2, 采 . m, 78 万 t 工 作 面 支 架 采 用 Z 2 0 — 22 ,采 面 运 输 机 采 用 。 Y 6 0 1/6

工作面切眼对接技术

工作面切眼对接技术

综采工作面溜尾对接技术张华冰摘要:通过对综采工作面对接技术的探索研究和在盘道煤矿2200工作面的实践,总结出了切实可行的综采工作面对接技术,应用此技术可提高综采工作面煤炭资源的回收率,实现综采工作面的持续稳定生产,促进矿井的高产高效建设。

关键词:综采工作面对接技术引言由于受井田设计或地质条件的限制,部分工作面的布置不是标准矩形,而是采用刀把式布置。

为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刀把式工作面在切眼内安装好设备后,进行回采的同时,在对接切眼内将支架安设好。

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实现回采工作面和预备工作面的对接。

而综采工作面对接的难点就在于工作面刮板输送机和液压支架的对接,其技术关键是对接后两组支架的间距不能过大,更不能出现回采工作面支架和预备工作面支架的重叠,那就意味着对接工作失败。

因此如何实现综采工作面的正确对接,就成为一项研究课题。

通过在盘道煤矿2200综采工作面成功对接,总结了一些经验和做法,介绍如下:1 工作面概况:1、1地质条件2200小面位于二采区上部,其东邻2200采空区,西为矿井2#皮带巷,南为2205、2203及2201采空区,北为2202、2206及2208采空区。

工作面设计开采煤层为2#煤,通过巷道掘进情况分析,该工作面煤层厚度稳定,为复杂结构煤层。

煤层的全煤厚度平均3.5m。

煤层顶底板情况:老顶为灰白色粗粒石英砂岩,厚度5-6m;直接顶为页岩,厚度2.3m;直接底为泥岩,厚度2.55m;老底为砂质泥岩,厚度4.1m。

工作面走向长度620m,倾斜长度97.5m,煤层平均倾角3°。

1、2工作面主要设备配置采煤机MGTY250/600-1.1D型双滚筒,支架ZYY4410/23/42型掩护式,输送机SGZ764/2×200型。

2 里外切眼的形成:(见工作面与三段切眼平面示意图)该工作面采用倾斜长壁后退式一次采全高综合机械化采煤法,其中走向长度为620米,倾斜长度为97.5米。

综采工作面大小面的对接方法

综采工作面大小面的对接方法

综采工作面大小面的对接方法时间:2005-10-19 11:00:51 编辑:煤炭网摘要介绍了综采工作面大小面通过抬高运输平巷的对接方法,以及增加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安装系统的效果。

关键词综采工作面抬高运输平巷大小工作面对接综采工作面出现断层、变薄带或顶板破碎带,需要圈划出难以回采的块段予以剔除。

这样,常常,需要进行大小工作面的对接。

张双楼煤矿7204综采工作面采用了抬高运输平巷进行大小面对接的方法。

由于事前分析透彻,准备充分,现场生产技术管理细致,仅用了两个小班时间一次对接成功。

多回收煤炭资源2.91万t,缓和了综采连续紧张的状况。

同时也提高了煤炭质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1 7204综采工作面生产技术及地质条件1.1 生产技术条件7204综采工作面受矿井简易投产变更采区生产系统和Z23钻孔封孔不良的影响,设计走向长度仅436m,倾斜长度127m,分为大小面段。

大面倾斜长86m,小面倾斜长38m。

上部为未采区(采区水大,采用上行开采顺序),下部为7206采空区。

抬高运输平巷采用斜梯形支架,跟顶跟中线掘进。

顶梁长3.4m,下帮腿长2.0m,上帮腿长2.7m,毛断面8.19m2,架棚材料选用11号矿工钢。

工作面设备选型:液压支架为QY-240型,刮板输送机为SGD-180W型,采煤机为MG-150型。

1.2 地质条件7204综采工作面开采山西组7层煤,煤层平均厚度为2.6m,倾角20°。

直接顶为2.2m厚的砂质泥岩,局部缺失。

老顶为13.2m厚的细砂岩。

直接底为2.1m的泥岩。

工作面下部受顶压底鼓变薄带影响。

2 大小工作面的形成7204综采工作面在掘进运输平巷时遇到变薄带,经巷探分析,对工作面有影响的变薄范围如图1所示,走向长度184m,倾斜最大长度36m,最小长度9m,对煤厚的影响由东向西逐步变薄,从2.0m至0m。

图1 变薄带对回采工作面的影响该工作面走向长度短,可采储量少。

为了延长工作面的服务时间,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根据巷探资料研究确定:将走向长90m、倾斜长38m、平均煤厚0.5m的变薄区甩掉。

综采工作面收尾阶段施工管理论文

综采工作面收尾阶段施工管理论文

综采工作面收尾阶段施工管理论文综采工作面收尾阶段施工管理论文1收尾具体施工方法与安全管理1.1铺绳施工方法1)距离停采线12m位置,采面铺设双层金属网时,双网为鱼鳞式搭接,倾向搭接不小于400mm,走向搭接不小于200mm,采用16#铁丝做扣,单丝双股三扣以上联接,上、下机头分别多铺出1.0m,当双网进入支架顶梁1.0m后,开始在双网下均匀铺设钢丝绳,绳与绳间距为600mm。

2)钢丝绳要铺设平直,绳距均匀,上、下机头两端各留出4~5m绳头,上端的绳从上风上帮侧的八尺两见托板缠绕三圈以上,下端的绳从下运下帮侧的托板缠绕三圈以上,上好不少于3个绳卡子。

如钢丝绳长度不够需要搭接时,搭接长度不小于1.0m,并卡牢不小于3道绳卡子。

铺设第4根绳后,分别在工作面两端第一、二组和末两组支架顶梁上沿倾向铺设4根3m铁道梁,铁道梁均匀铺设在相邻两根绳之间,铁道分别在第二组及末二组支架上搭接1.0m,在头组及末组支架上搭接1.5m,头组及末组支架外侧分别留出0.5m的.铁道。

上齐10根钢丝绳后,第一根绳到支架尾梁落地时,停止移架。

如不够需再多上1~2根绳,直至第一根绳到支架尾梁处落地。

停止移架后,支架前梁端头距停采线3.0m。

1.2刷扩施工方法由于现场条件顶板破碎,采用爆破配合人工手镐作业的方式刷扩。

1.2.1刷扩规格3.0×2.5m(沿走向×倾向高度),采用“一架两板,一板三柱”方式支护顶板。

每组支架布置两块3.5m红松木大板,大板一端在液压支架前梁上搭接400~500mm,另一端顶住煤壁,板间距为750~800mm,一板三柱,帮柱紧贴煤壁,往外300~400mm布置单体柱,再往外1.0m位置布置中柱,煤壁侧必须挂好菱形金属网,网扣联接不大于200mm,并使用七尺杨木料插严背实顶板、煤壁。

1.2.2爆破施工1)分段进行刷扩,每段间隔20米以上“由上往下”进行。

每段开帮要选在顶板较完整的支架处进行,开帮宽度斜长不得大于1.5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采工作面对接技术
【摘要】杏花煤矿东三28#是条带采块,工作面为里、外两切眼布置。

133综采队在回采过程中,采取可靠的技术手段及现场管理,利用综采设备,成功的进行了工作面对接工作,为综采工作面对接提供丁借鉴经验。

【关键词】对接工艺;基准线;综采
【中图分类号】tu845【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4-3954(2011)03-0419-01
前言
采煤在布置工作面过程中,由于受工作面及地质变化影响,经常会出现两切眼布置的格局,综采工作面由于受以上因素影响,在回采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工作面对接工作,影响正常回采,致使采面无法正常生产,造成损失,133综采队于2007年12月初成功的进行了工作面对接,在工作面对接工作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工作面概况
本工作面是杏花矿东三28#层条带采块,地质构造复杂,由于受地质变化影响,送准备巷道时工作面形成了外切、里切两个切眼的格局,外切眼长102 m,里切眼长100 m。

两开切眼相距367 m,煤层倾角13°,纯煤厚度1.25 m。

直接顶为8.4 m中细砂岩,底板为1.5 m细砂岩,采用倾斜长臂后退式采煤(仰采),采高1.5m。

二、工作面设备选型及安装
为达到高产高效,根据以往回采28#煤经验,工作面采用
by32000.7/1.8型液压支架支护顶板,工作面采用mg250/ 560—wd型采煤机,sgb—730/320—w型刮板机,外切需设液压支架68部,中部槽68节,里切眼需设支架67部,中部槽 67节。

三、技术管理
1、为保证外切、里切眼工作面在到达对接置时顺利对接,里切工作面运输机上机尾能够与外切眼刮板机对接,外切眼第一部支架安设在下部与煤壁平行出处,待里切眼推进至距里切眼相差一个循环(0.8 m)时停采,卸下刮板机头及大槽、二槽、三槽运到外切眼上部指定位置与运输机进行对接,同时将事先准备好的3片中部槽依次进行对接。

工作面回采时运输大巷铺设scq转载机1台,移动变电站安设在下运输大巷中。

2、由于里切眼工作面是逐渐推进到达里切眼工作面的对接位置,为了能够确保达到对接尺寸要求,在运输大巷及上巷由地测科及技术室准确测出方位线,作为外切、里切对接基准线,以运输大巷及上巷测点为准向外垂直每10m做一标记以利于工作面回采中掌握,运输大巷及上巷的控制基准线每2天核对一次,以防止受采动影响出现偏差。

3、综采工作面在正常回采时,支架及运输机由于受煤层倾角影响往往会发生下窜现象,一般采面都是通过使下运输机超前上机头一段距离来解快,为保证外切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支架、运输机不发生下窜现象,使上机尾侧控制在基准线内,采用转采调刀的方式将
工作面采成伪倾斜状态,既运输大巷超前上巷12-14m左右,工作面上巷推进至距对接位置82m时停止不动,调下头进行转采,将工作面调成垂直状态后在进行回采对接工作。

其中主要有两点:①在下巷拐点处做角平分线,计算出转采距离,采用割通刀的方式进行转采。

②严格控制好调刀比例,每班进行调采检测,控制好调刀尺寸,采面从伪倾采至真倾斜,高差逐渐变小,当外切工作面上机尾距对接点
10m时,采面伪倾角已很小,适当进行调整,可以控制在基准线内,在到达对接位置时,保证了对接尺寸的要求。

四、对接工艺
1、事先在里切眼内铺设好溜子、支架(44部),其余24部支架由里切眼回撤下来后运到外切眼内指定位置安装。

2、外切工作面支架与运输机在指定对接位置后,拆下上溜子头及大槽、二槽、三槽运到里切工作面进行对接,对接使用撤柱机牵引,由人工利用工具配合工作,最后对接电缆及液压管路,作好回采准备。

五、结论
工作面对接时间为12 h,对接后溜子运输正常,没有出现打弯,压溜子现象,从对接实践表明,综采设备是能够在特定条件下合理使用的,只要采取可靠的技术手段及现场管理,综采设备在特殊条件下一定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