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教案_劲健稚拙、古雅天真的篆书知识与赏析_01
篆书知识与赏析(新)

《侯马盟书》盟书是各诸侯或卿大夫 之间盟誓的记录。写在玉片上,它们 真实地保存了春秋晚期的毛笔笔迹, 笔画粗细变化,比同时代的金文笔画 更灵活,结体更自由。
《石鼓文》是春秋战国时期 的秦国刻石,因为文字是刻 在10个鼓形的石头上,所以 称作“石鼓文”。文辞是记述 秦国君臣游猎的事,石鼓文 章法疏朗整齐,用笔遒劲凝 重,被历代书家视为学习篆 书的重要范本。
二、篆书的发展:
籀文、大篆(今存的石鼓文) 最早的篆书,最早的郭成店系楚统墓的竹汉简字(是简甲牍骨书文)。
二、篆书的发展:
小篆《泰山刻石》 经过统一规范的秦代篆书称小篆
二、篆书的发展:
《峄《山琅刻琊石台》》
线条粗细均匀,字形匀称,结构严谨,笔画更简洁。
二、篆书的发展: 甲骨文: 金 文: 石鼓文: 小 篆:
三、篆书的特征:(章法变化)
甲骨文虽字形 大小不一,字 距、行距不等, 但基本上是纵 有行而横无列。
三、篆书的特征:(章法变化)
三、篆书的特征:(章法变化)
篆书已经奠定了汉字纵向排列的基 其卣铭》铸造于商纣王4年,铭文铸在底部 圆形平面上,计8行,共42字。
《毛公鼎》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是金文的经典名作。 传清道光末年于陕西岐山出土 。高 53.8厘米,口径 47.9厘米 。
《虎符》虎符是古代帝王调动军队的信物。 结字严谨宽博,笔画骨劲肉丰。
识 篆:
连 连 看: 人正行六立大
篆书文化: 人民教育出版社之印
回顾总结:
一、什么是篆书?大篆、小篆 二、篆书的发展: 三、篆书的特征: 四、篆书名作欣赏: 五、课外作业:选一种你喜欢的篆书字体,
在课下练习
《墙盘铭》是西周恭王时期的青铜器,墙盘铭 文18行,共284字。
篆书知识与欣赏PPT课件

.
8
篆书的现代应用实例
.
9
.
10
.
11
.
12
.
13
.
14
二、源头——甲骨文
.
15
三、大篆
• 1、金文(钟鼎文)
.
16
金文拓片
今人临写
.
17
• 2、石鼓文
.
18
三、篆书特征
• (一)笔法单纯
色描绘的树木。 ·
.
35Βιβλιοθήκη • 在中国书法史上,西周时期出现了几个著 名的“盘子”铭文:
• 《虢季子白盘铭文》
• 《墙盘铭文》
• 《散氏盘铭文》
.
36
• 1、李斯小篆
.
37
2、清邓石如小篆作品
.
38
.
24
“二李”
.
25
• 李斯(约前280年-前208年),秦
朝丞相,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 书法家,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秦 统一之后,参与制定了秦朝的法律 和完善了秦朝的制度,力排众议主 张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提出 并且主持了文字、车轨、货币、度 量衡的统一。
.
26
李阳冰
• 唐代文学家、书法家,李阳冰在 唐代以篆学名世,精工小篆,圆 淳瘦劲,为秦篆一大变革,被誉 为李斯后小篆第一人,对后世颇 有影响。
0篆书知识与欣赏ppt课件文档格式
第二课 劲健稚拙 古雅天真
篆书知识与赏析
.
1
.
2
.
3
.
4
.
5
.
人民美术出版社书法 第2课 篆书知识与赏析教案

人民美术出版社书法第2课篆书知识与赏析教案篆书知识与鉴赏时间:2019-11-06 17:32来源:中国少儿艺教网作者:祥子篆书是最早出现的汉字书体。
学习书法不单是要学习写字,还要了解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和与汉字书写有关的知识,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
通过本课的教学,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篆书包括哪些主要的字体样式,了解篆书的大体特征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过程,对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篆书是最早出现的汉字书体。
学习书法不单是要学习写字,还要了解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和与汉字书写有关的知识,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
通过本课的教学,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篆书包括哪些主要的字体样式,了解篆书的大体特征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过程,对汉字的起源和早期的书写状况有所认识;另一方面要让学生认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篆书作品,学习如何赏析篆书,提高学习书法的积极性。
(二)内容结构本课内容结构包括篆书基础知识与篆书名作赏析两个方面,分为四个部分:1. 什么是篆书。
介绍篆书的概念和范围。
2. 篆书的发展。
概述篆书发展的过程。
按时间先后分四个阶段:商代的甲骨文、商周金文及其他大篆文字、秦代小篆和秦代以后的篆书。
另外,本课的“知识窗”可以看作是对该部分内容的补充。
3. 篆书的特征。
从用笔、结字和章法三个方面概括篆书的基本特征。
以上三个部分属于篆书基础知识方面的内容。
4. 篆书名作赏析。
重点欣赏分析8件具有代表性的篆书名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篆书基础知识重点:篆书的发展和特征。
理清篆书发展过程的基本线索。
了解篆书中不同字体使用的年代和形态特征。
难点:大篆所包括的字体。
弄清甲骨文、金文还有石鼓文和简牍书等出现年代的先后,并对它们的载体和成字方式有所了解。
2. 篆书名作赏析重点:欣赏和认知作品。
了解作品的主要特点和产生年代,学习如何欣赏篆书作品。
难点:认知作品的审美价值和代表性。
二、教学内容资料当时受工具和龟甲兽骨材质的限制,用刀刻成的甲骨文大小不一,笔画较细,直多曲少,纵向排列,参差错落。
高中美术《劲健稚拙 古雅天真—篆书书写指导》2范娟教案名师一等奖教学设计

劲健稚拙古雅天真—篆书书写指导教学目标知识1、通过回顾篆书的发展、特征以及对篆书名作的赏析,让我们了解篆书作为中国文字最早成系统的汉字形态。
2、通过对篆书笔法的赏析,提高学生对篆书书法的认知,并体会中国书法的渊源,与提高个人文化素养。
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回顾篆书的特征、发展,掌握篆书的基本笔法书写。
情感在学习中提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民族精神的培养,提高艺术欣赏水平,陶冶性情的同时开阔视野。
教学重点1.篆书的笔法特征与鉴赏2.篆书的书写教学难点如何让疏于毛笔书法学生从练习实践中体会篆书书写。
教学方法图示与讲解、演示相结合课时安排1课时(篆书的基本笔法赏析讲解和篆书书写指导)教具准备课件、书法工具(毛毡、毛笔、墨汁、宣纸)学具准备书法课本、毛笔、宣纸、教师示范作品课序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准备部分一、导入:1、节选篆书视频,让学生从探索、考中得知篆书所在时代的文化、历史、生活。
1、节选播放视频。
2、秦代的信、家书是用什么材质写的?——竹简木椟。
纸在汉代发明后,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纸张的浪费等于砍伐树木,在环境污染严重的今天,我们应该学会节约用纸,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1、带着老师的提问观看纪录片,在视频中找出答案。
基劲健稚拙古雅天真——篆书书写指导一、什么是篆书在中国文字史上,篆书是最一、投影课件,指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与目标。
二、思考问题并提问:什么是篆书?1、打开课本第11页,在课本中找出知识本部分早出现的,点画单纯,有的字是具某种象形因素的古老的汉字字体,是先秦时代、秦代和汉前期通行的正体汉字。
二、篆书的发展。
篆书又分大篆和小篆。
大篆是指秦代统一前的篆书,包括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和简牍文等。
小篆则是秦代规范化的篆书。
1、最早的篆书——甲骨文甲骨文,是商代刻写在龟壳、兽骨上的关于占卜的文字。
特点:刀刻、文字大小不一、笔画较细、直多曲少、纵向排列、参差错落。
2、金文——商周时期,随着青铜工艺的发展,在青铜器上铸、刻文字渐成风气。
人美版高中书法第二课篆书知识与赏析

• 4、在内模刻上图案文字。
• 5、组合起外模和内模,并在之间放入铜片作为间隔空隙 以待注入铜液。
• 6、将已溶化的铜注入。
• 7、将模冷却打破,取出青铜器。
但是,怎样在内模上加上文字图案等,仍然是一个
谜。由于在青铜器内侧的金文是凹入去的,因此在内 模上的文字应该是凸出来的。加上这些凸出来文字的
包山简不是单纯的法律文书,其 文书类竹简是处理实际政务的案 卷,包含许多完整的司法案例, 同时又涉及到战国时期楚国的社 会、经济状况,弥补了传世典籍 对战国政治、法律制度言己载极 少的缺陷
• 包括司法文书简、卜筮祭祷简和 遣策三种。这些竹简内容丰富, 纪年明确,对研究战国时期楚国 乃至其它列国以及秦、汉时期的 政治、经济、法律和历史地理, 以及文字、书法研究提供了十分 珍贵的资料。
技法,有各种不同的假设: 1、将溶成泥状的粘土,逐渐贴上。此为清朝 金石学权威阮元提出的假设,但没有实证实验。
2、在内模贴上薄粘土,再削去多余部份。这是民国 以前被提出的假设。工序中必然会在内模上造成痕迹,
而青铜器上亦必然有之,然实际上并没有。
3、先在木片或龟甲上刻上文字,用粘土填满后,再 将粘土移印至内模上。经实验证明这个方法可行,但 是没有发现相关的物证,因此仍只可当作假设。
著名人物:
唐代—李阳冰 宋代—徐铉、徐锴 元代—赵孟頫 清代—“金石学”兴起“碑派”
• 李斯(约前280年-
前208年),秦朝丞 相,著名的政治家、 文学家和书法家,协 助秦始皇统一天下。 秦统一之后,参与制 定了秦朝的法律和完 善了秦朝的制度,力 排众议主张实行郡县 制、废除分封制,提 出并且主持了文字、 车轨、货币、度量衡 的统一。
篆书知识与赏析教案

篇一:《篆书教学教案》1篆书教学教案【学习目标】鉴赏具有鲜明艺术特色、文化内涵的篆书书法作品,学习和了解中国篆书艺术发展的基本过程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用美术术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学习并掌握篆书的特征,篆书的基本笔画、搭笔方法和笔顺。
临摹篆书作品,感受篆书作品的线条美、结构美和气韵美。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对篆书的发展历程和流派风格以及各种风格的代表作的了解。
篆书的特征,篆书的基本笔画、搭笔方法和笔顺。
难点是如何感受篆书作品的线条美,结构美和气韵美。
【教学手段与教具】多媒体教学【知识回顾】书法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汉字的演变:甲骨文一金文一篆书一隶书一草书—楷书—行理论知识教学,采取导学,学生自学,学生展示的方式进行,比教师单纯的讲有趣。
【导学预习】材料一:篆书:秦以前汉字书体并无专门名称,广义的篆书,包括甲骨文、金文、石鼓文以及秦篆等。
篆书分为大篆及小篆。
小篆是由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逐渐演变而成的,而将秦以前的古文、金文、甲骨文等统称为“大篆”。
【先秦时代】:甲骨文:距今约3,400年前到2,700年前的,可以称之为。
当时人们尊尚鬼神,遇事占卜。
他们把卜辞刻在龟甲和兽骨的平坦面上,涂上红色标示吉利,黑色标示凶险。
金文:比甲骨文稍晚出现的是金文,是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起源于商代,盛行于周代。
金文的内容是关于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活动或事件的记录,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金文字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形体较甲骨文方正整齐,笔画也更加均匀对称。
金文的线条能较多地体现书法笔意。
石刻文:石刻文产生于周代,兴盛于秦代。
东周时期秦国刻石文字。
在10块花岗岩质的鼓形石上,各刻四言诗一首,内容歌咏秦国君狩猎情况,故又称猎碣。
传说中的最早的石刻是夏朝时的《嵝碑》,刻诗文体格调与《》大小雅相近。
字体近于《》所载籀文,历来对其书法评价甚高。
主要作品有:《》《峄山石刻》《》《》《会稽石刻》等。
简帛墨迹:书法艺术最重真迹,但以前的书法中的,一般只有在简帛盟书中才能见到。
第三课劲健稚拙古雅天真--篆书书写指导

崔子玉:原名瑗,字子玉,东汉人。
著名书法家、文学家、学者。
工书,尤善章草。
本篇为中国历史上第一篇座右铭,被萧统作为铭文典范二篇之一,收录《文选》,受到后人的景仰。
正文:毋道人之短,毋说己之长。
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
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
在涅贵不缁,暧暧内含光。
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
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
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
行之茍有恒,久久自芬芳。
译文
不要津津乐道于人家的短处,不要夸耀自己的长处.施恩于人不要再想,接受别人的恩惠千万不要忘记.世人的赞誉不值得羡慕,只要把仁爱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就行了.审度自己的心是否合乎仁而后行动,别人的诽谤议论对自己又有何妨害?不要使自己的名声超过实际,守之以愚是圣人所赞赏的.洁白的品质,即使遇到黑色的浸染也不改变颜色,才是宝贵的.表面上暗淡无光,而内在的东西蕴含着光芒.老子曾经告诫过:柔弱是有生命力的表现,而刚强和死亡接近.庸鄙的人有刚强之志,时间久远,他的祸更重.君子要慎言,节饮食,知足不辱,故能去除不祥.如果持久地实行它,久而久之,自会芳香四溢.
吴让之善书画,尤精篆刻。
少时即追摹秦汉印作,后直接取法邓石如,得其神髓,又综合自己的学识,发展完善了"邓派"篆刻艺术,在明清流派篆刻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各体皆能,尤工篆书,用笔精到,浑厚庄重,字形清超深稳,遒劲俏丽,柔中带刚,法度严谨,深得汉篆之妙,人称"吴带当风"。
《崔子玉座右铭》为其代表作之一。
学写字也是在学做人。
篆书知识与鉴赏

篆书知识与鉴赏⼀、教材分析(⼀)教学⽬标篆书是最早出现的汉字书体。
学习书法不单是要学习写字,还要了解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和与汉字书写有关的知识,提⾼我们的⽂化修养和审美能⼒。
通过本课的教学,⼀⽅⾯帮助学⽣了解篆书包括哪些主要的字体样式,了解篆书的⼤体特征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过程,对汉字的起源和早期的书写状况有所认识;另⼀⽅⾯要让学⽣认知⼀些具有代表性的篆书作品,学习如何赏析篆书,提⾼学习书法的积极性。
(⼆)内容结构本课内容结构包括篆书基础知识与篆书名作赏析两个⽅⾯,分为四个部分:1. 什么是篆书。
介绍篆书的概念和范围。
2. 篆书的发展。
概述篆书发展的过程。
按时间先后分四个阶段:商代的甲⾻⽂、商周⾦⽂及其他⼤篆⽂字、秦代⼩篆和秦代以后的篆书。
另外,本课的“知识窗”可以看作是对该部分内容的补充。
3. 篆书的特征。
从⽤笔、结字和章法三个⽅⾯概括篆书的基本特征。
以上三个部分属于篆书基础知识⽅⾯的内容。
4. 篆书名作赏析。
重点欣赏分析8件具有代表性的篆书名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篆书基础知识重点:篆书的发展和特征。
理清篆书发展过程的基本线索。
了解篆书中不同字体使⽤的年代和形态特征。
难点:⼤篆所包括的字体。
弄清甲⾻⽂、⾦⽂还有⽯⿎⽂和简牍书等出现年代的先后,并对它们的载体和成字⽅式有所了解。
2. 篆书名作赏析重点:欣赏和认知作品。
了解作品的主要特点和产⽣年代,学习如何欣赏篆书作品。
难点:认知作品的审美价值和代表性。
⼆、教学内容资料(⼀)篆书基础知识1. 什么是篆书篆书是中国⽂字史和书法史上最早出现的、点画单纯、有的字还具某种象形因素的古⽼的汉字字体。
关于“篆”的含义,各家解释不尽⼀致。
“篆”从“⽵”、“彖”声,是形声字。
《说⽂·⽵部》说:“篆,引书。
”“引”字是开⼸,也有拉长的意思。
“引书”即是将笔画拉长,是书写的意思。
唐代张怀《书断》卷上解释⼤篆时说:“篆者传也,传其物理,施之⽆穷。
”这是从社会功能的⾓度讲的,是书写的引伸义,⾮本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 题:劲健稚拙、古雅天真的篆书知识与赏析
课 时:1课时
课 型:单一课
授课对象:高中二年级
教材分析:从
教材编排来看:一、要明白什么是篆书?
二、要知道篆书的发展脉络;
三、要知道的篆书的特征:
1,笔法的单纯性
2,结字的形状
3,章法的变化性
四、要明了篆书作品应该怎样进行赏析;
从自身阅历来浅谈:
可以先从教材中举出的古代篆书作品来分析:
1,《四祀 其 铭》,此件作品造于商纣王四年。铭文铸在底部圆形平面上,
计8行,共42字。每行字数不等,字形也大小不一,布局错落有致,符合该器
底面的的要求,笔画粗壮不一,变化多样。有些字同甲骨文类似,通篇铭文显示
出古朴厚重的风貌。
2,《墙盘铭》,此件作品造于西周恭王时期,于1977年出土在扶风县,现藏
市博物馆。该铭文18行,共284字,分前后两个部分,前部称颂西周国君的功
绩,后部是史墙家史。从作品来看行笔流畅,笔画粗细均匀,字形修长方整,排
列纵横有距,整齐、疏朗,代表了西周中期的金文最流行的书写风格。
3,《散氏盘铭文》,散氏盘,也称“散盘”、“矢人盘”,造于西周厉王时期,
清代出土于凤翔,现藏故宫博物馆。该盘铸造之时,金文书法已进入成熟期。铭
文通常写得工稳考究,布局整齐,有强烈的秩序感和装饰色彩,而散氏盘则写得
简便随意,十分生动,用笔也灵活,章法而是顺势而下,多有变化,结体也自由,
字形略呈扁圆,俯仰、欹正相呼应。通篇铭文奇态百出,如星斗满天,让人目不
暇接。
4,《虢季子白盘铭》,此盘造于西周中晚期,口径长137.3厘米,宽86厘米,
腹深36厘米,重约225千克。清出土于,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该盘主要记录
虢季子白征战凯旋而受到周王嘉奖的事。笔画纤细而又力度,字体严谨而自然,
章法疏落大方,字行距较大,通篇气韵统一,秀美典雅。
5,《侯马盟书》,盟书,是各诸侯或卿大夫之间盟誓的记录。1965年出土于,
此件是写在玉片上的,计5000余片,字迹清晰约600余片,此件作品真实的保
存了春秋晚期的毛笔笔迹。笔画粗细变化比同时代金文笔画更灵活,结体更自由。
虽是篆书但有隶化倾向。
6,《石鼓文》,唐代在凤翔发现的,现存故宫博物馆。因文字刻在10个鼓形
的石头上而得名。10个石鼓每个上刻一首四言诗,原文700余字。文辞是记述
国君臣游猎的事,故又名“猎碣”。从字体上看,石鼓上承西周金文,下启代小
篆,是大篆向小篆演变的一种过渡字体。石鼓文章法疏朗整齐,结体匀净茂密,
用笔遒劲凝重。不少篆书名家都得益于石鼓文,如晚清吴昌硕等。
7,《虎符》,是古代君王调动兵马的重要信物。此件代虎符,高3.14厘米,
长8.9厘米,制作精美。虎符背上刻有错金的文字,左右两半,各有12字。结
体严谨寛博,笔画骨劲肉丰,字虽不大却端庄厚重。字体与传为斯书写的《泰山
刻石》相似,是典型的代小篆。
再从当代篆书大家的作品来进行赏析:
1,邓石如的《唐诗集句》
2,吴昌硕的《临石鼓文》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老师通过对篆书的基础性知识的把握,再让同学们对
篆书进行粗略的熟悉,再加上老师课堂的引导,让同学们利用课堂时间对篆书的
脉络有了一定的认识;
2、过程和方法目标: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课堂学到方法,方便学生课后
及业余时间的吸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篆书对于初识者而言有一定的界限,要打破这
一界限要善于引导,让学生们发现篆书的魅力,再结合书、画、印的用处稍加说
明。
教学重点:
要着重理解篆书的魅力是如何彰显的,对于今天我们的实用价值又
在什么地方,要做到在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方面又不忘先辈们留下的丰富精神文化
财富,让学生不要淡忘这一重大人生课题,对于今后(如喜欢书画印的同学,不
妨留意一下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把学生带入这样的一种课堂氛围中,相对于高中二年
级学生而言,几乎对篆书了解记述为零,要找媒介将学生的兴趣带进
来才是关键的。
教学方法:
1、教法:通过PPT的形式向同学们介绍篆书,并举名家作品进行赏析。
2、学法:可以进行手授,举一简单的象形和指示的字作为教学示例。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篆书字典,篆书作品
学具准备:让几位同学准备好毛笔和墨,毛边纸。
教学过程:
时间 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预想) 教学手段
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 1-5 分钟 1、清点学生人数。 2、检查课前任务(提前布置课前学习任务)方便上课时给予同学们清晰,开阔的一个视野。 1、让学生在课前查阅篆书作品,上课时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 2、学生也可以向老师提出疑问,老师对其进行释疑。 1、班长清点人数 2、同学们将收集的资料拿出来 1、查看全
部是否都
到齐了
2、坚持同
学是否有
去搜集资
料
引入新课 2-5分钟 1、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篆书作品。 2、通过简短视频,让学生们观看篆刻名家或书画大家的视频或纪录片。 1、学生听课的表情可
以见出学生是否已产
生了兴趣。
2、看出学生的认真程
度
3、
利用多媒
体进行教
学介绍
让学生们
产生浓厚
的兴趣。
讲授新课 15-25分钟 1、打开PPT,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逐渐将学生引入课堂氛围。 2、对篆书的定义 3、篆书的发展 4、篆书的特征 5、篆书名作赏析 a,《四祀 其 铭》 b、《墙盘铭》 c、《散氏盘铭文》 d、《虢季子白盘铭》 e《、侯马盟书》 f、《石鼓文》 j、邓石如的《唐诗集句》 K、吴昌硕的《临石鼓文》 1、认真观看幻灯片,欣赏作品 2、思考作品与创作的时代背景之间的联系 3、简单认识作品在西周和汉等朝代中的发展及重要影响 4、了解作者及作者的艺术成就 5、讨论作品的精彩性及作品所传递出来的信息,精神涵的一种表达 6、学习作品的表现技法和欣赏作品的技法并认真做好笔记
课堂练习 5-15分钟 1、课堂让学生对自己查阅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解读,增强学生对篆书的了解和认识。 2、学生课堂探讨,提出疑问进行解答。 3、老师示几个简单的篆书字体,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加深对篆书魅力的发现 1、学生主动发言提出疑问,这样一种自主的学习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 2、可以挑写得稍微好 的同学进行表扬,增强彼此间互动学习的交流空间。
展示学生
自己查阅
的资料和
发言可以
让课堂气
氛活跃,并
了解古代
优秀的篆
书作品有
了一定程
度上清晰
的把握,并
可以加深
学生对课
堂容的记
忆。
总结 2-5分钟 简要回顾上述讲课的容,
从篆书的定义到发展到
脉络的梳理再到作品的
赏析,进行了一系列精到
的把握,方便学生对篆书
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认识。
主动思索、回顾本堂课的容 由老师引导回顾路线,学生自主思索 加深记忆,
进行总结
作业布置 1、利用电脑资源搜索篆书资料或视频 2、写一篇对篆书的感受 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临强调学生在做作
业上要认真对待,
用多媒体展示课后问题 延伸学生
学习美术
的兴趣,也
是对自己
在的一种
摹作品,带来让老师进行
点评和指导
修炼。
板书设计
1.篆书的定义 课堂篆书示贴处
2.篆书的发展
3.篆书的特征
4.篆书名作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