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ASCO肺癌领域进展-Final
2019年肺癌靶向治疗年度进展盘点

2019年肺癌靶向治疗年度进展盘点2019年仍然是肺癌治疗领域丰收的一年。
新的治疗药物、治疗策略、治疗手段层出不全,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本文就今年晚期NSCLC患者靶向治疗领域进行盘点。
1、新药物——创新药物助力新选择1. EGFR通路在EGFR这条通路,奥希替尼是目前唯一获批上市的三代EGFR-TKI类药物,无论是一线治疗还是后线治疗携带T790M突变的患者均获得优先推荐。
今年公布的几款新的三代TKI有望打破奥希替尼的垄断。
Lazertinib是一款高选择性的三代TKI,与奥希替尼相比,其对突变型EGFR的阻断更加彻底且对野生型EGFR亲和性更小,因此理论上,该药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疗效。
动物实验同时提示,该药对颅脑转移病灶的治疗更加高效。
近期公布的一项I/II期临床研究率先对该药进行剂量爬坡,从20mg,每日一次直至320mg,每日一次。
研究推荐的后续治疗剂量为240mg,每日一次,总体ORR达到54%,T790M突变阳性患者,其PFS为9.7个月,而阴性患者也获得了5.4个月的PFS时间。
在爬坡过程中,未出现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治疗相关的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3%,显示了该药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及安全性,是一款极有前景的三代TKI类药物。
另一款国产三代TKI类药物——奥美替尼治疗T790M突变阳性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的II期临床研究也在今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公布。
初步结果显示,奥美替尼的ORR达68.4%,中位治疗持续时间9.5个月。
除了奥美替尼外,另外一款国产三代EGFR-TKI类药物——艾氟替尼,也在今年ESMO大会上公布了其剂量爬坡和扩展试验的初步数据。
在剂量扩展队列的116例患者中,独立评审委员会评估的ORR 达到76.7%,在IIb期临床试验中,接受标准剂量(80mg,口服,每日一次)治疗患者的ORR与剂量扩展阶段的ORR高度一致,为77.8%,其能否在数值上超越奥希替尼值得期待。
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Avastin every
3 weeks until
PD
progression
主要研究终点:OS
P=紫杉醇,200mg/m2 C=卡铂,AUC=6 PC方案为,最多不超过6周期
ECOG 4599: PFS & OS
Patients With PFS (%) Patients Surviving (%)
80
P < .001; HR: 0.66
Median PFS: 6.2 vs 4.5 mos
6-mo PFS: 55% vs 33%
60
1-yr PFS: 15% vs 6%
40
20 0 0
6 12 18 24 30 36 Mos
100
Carboplatin/paclitaxel
+
bevacizumab
SAiL研究:TTP
贝伐单抗联合标准治疗方案作为一线治疗非鳞癌NSCLC的安全性可,临 床可耐受
为晚期和复发非鳞癌NSCLC患者带来一定的临床获益
Lucio Crinò t,al. Lancet Oncol. 2010 Jul 20.
点评
ECOG 4599研究和AVAIL研究的疗效结果存在差异。AVAIL研究提示,低剂量 贝伐单抗也是安全和有效的,甚至疗效要略优于高剂量。而在ECOG 4599研 究中,PFS的获益程度(HR=0.66)要高于AVAIL研究,且紫杉醇+卡铂联合贝伐 单抗产生了明显的生存益处。造成这种分歧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由于治 疗人群的不同和所使用的化疗方案不同,与PC方案相比,GP方案与贝伐单抗联 合应用时可能降低了贝伐单抗的附加效应。 紫杉醇联合卡铂可能是与贝伐单抗联合的更佳方案。
2019年肿瘤基因检测进展盘点

2019年肿瘤基因检测进展盘点本文通过回顾近1年来在国内、外知名肿瘤学会议及顶级肿瘤期刊上公布和发表的重磅临床研究,分类盘点了2019年肿瘤基因检测领域的大事件,以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肿瘤基因检测的最新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
大事件主要包括:单基因(经典靶点、罕见靶点及新兴靶点)治疗及耐药机制研究进展;多基因检测进展(DDR通路、MammaPrint);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疗效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液体活检在肿瘤早筛、预测预后、耐药监测及肿瘤克隆进化监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在肿瘤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随着NGS技术的发展,基因检测已经从最初的单基因突变,发展到目前的多基因检测,促使靶向药研发及耐药机制研究进一步深入。
免疫治疗是近年来的热点研究方向,实现精准免疫治疗离不开全面而系统的标志物检测体系,基于此,NGS检测相关标志物显示出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另外,基于NGS测序平台的液体活检,可实现对患者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和全程管理。
本文就近1年来在主要国内、外肿瘤学会议及顶级肿瘤期刊上公布和发表的重要临床研究进行分类盘点,以便读者全面了解肿瘤基因检测的最新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
靶向治疗1.1.常见突变基因EGFREGFR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最为重要的驱动基因,中国NSCLC 患者中EGFR的突变率约为47.6%1,基于EGFR的靶向药研究最为成熟。
针对EGFR基因的靶向治疗是肿瘤基因检测大范围应用于临床的开端,自2009年IPASS研究以来,目前已有一、二、三代多个EGFR-TKI药物获批,随着可选药物的增多,一线治疗模式的选择成为当前的热点2。
早在2017年6月,FLAURA研究的初步结果就显示,相比一代EGFR-TKI药物3,三代EGFR-TKI药物奥希替尼使初治EGFR敏感突变NSCLC患者的PFS显著延长(18.9个月vs 10.2个月)。
【2019WCLC】肺癌免疫治疗盘点(二)——NSCLC晚期一、二线治疗进展

【2019WCLC】肺癌免疫治疗盘点(二)——NSCLC晚期一、二线治疗进展2019年第20届世界肺癌大会(WCLC)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盛大召开,今年的会议主题是“Conquering Thoracic Cancers Worldwide”。
目前已有4个不同的PD-1/PD-L1抑制剂被批准用于肺癌领域的治疗,包括PD-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和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以及PD-L1抑制剂阿特珠单抗(Atezolizumab)和德瓦鲁单抗(Durvalumab)。
本届WCLC大会上,我们也欣喜的看到国产PD-1抑制剂开始闪亮舞台,带来了源自中国肺癌临床研究的声音。
如今大会已落下帷幕,会上又有哪些免疫治疗领域的重要临床进展呢?本报特邀请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蔡修宇教授进行点评。
晚期二线治疗进展1CheckMate 017/057研究5年生存数据更新:显著提高长期生存达5倍CheckMate 017和CheckMate 057研究是Nivolumab两项关键大型开放随机的III期研究,也是免疫抑制剂开启NSCLC治疗大门的经典研究。
该研究主要评估Nivolumab(3 mg/kg,q2w)与标准治疗多西他赛(75 mg/m2,q3w)在既往含铂双药化疗期间或之后进展的晚期NSCL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组进展后允许交叉。
两项研究的主要研究终点均为OS。
2015年ASCO首次报道了CheckMate 017/057的1年生存率结果,在鳞癌组中,nivo vs 多西他赛为42% vs 24%,死亡风险降低41%;非鳞癌组为51% vs 39%,死亡风险降低27%。
基于这两项研究结果,Nivolumab成功获得了单药二线治疗晚期NSCLC的适应证。
研究设计本次WCLC大会公布了这两项研究的5年生存数据结果,经过5年随访,接受nivo治疗的患者有50例存活,接受多西他赛治疗的患者有9例。
【ASCO2019】张兰军教授:...

【ASCO2019】张兰军教授:...前言KEYNOTE-189研究是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治疗的首个III期研究,基于该研究结果,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和铂类化疗药物用于一线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阴性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阴性的转移NSCLC。
众所周知,KEYNOTE-189研究设计允许对照组患者在疾病进展后交叉用药,在本次ASCO年会上,KEYNOTE189研究首次公布了二线治疗后的PFS2数据(摘要号9013),该研究结果目前已全文发表于《临床肿瘤学杂志》(JCO)。
对此,中国医学论坛报记者在美国ASCO现场特别采访了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兰军教授,邀请其就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的PFS2数据更新、免疫治疗未来在肺癌的应用前景等问题发表了看法及观点。
专家访谈视频研究摘要背景在KEYNOTE-189研究(NCT02578680)中,与化疗相比,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转移性非鳞状NSCLC可显著改善患者的OS和PFS,且安全性可控。
无论PD-L1 TPS如何,患者均可从中获益。
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此次将更新OS数据并将首次公布PFS2数据。
方法符合条件的患者按2:1的比例,随机分配接受帕博利珠单抗(n=410)或安慰剂(n = 206)+培美曲塞和卡铂或顺铂4周期治疗,随后可接受最长35周期的帕博利珠单抗或安慰剂治疗以及培美曲塞维持治疗。
化疗组患者疾病进展后,可交叉至帕博利珠单抗组接受治疗。
收集研究后患者接受的抗癌治疗情况及患者结局。
PFS2定义为患者从随机分组到2线治疗后疾病进展(根据研究者评判)或死亡的时间,以先发生者为准。
数据截止日期为2018年9月21日。
结果随访18.7个月时,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较安慰剂联合化疗组的OS更长(中位OS为22.0个月对10.7个月;HR 0.56,95% CI 0.45-0.70,P<0.00001),PFS更长(HR 0.48,95% CI 0.40-0.58,P<0.00001)。
2019CSCO年会调研报告:肿瘤免疫治疗如火如荼,国产创新药企渐成梯度

肿瘤免疫治疗如火如荼,国产创新药企渐成梯度
2019年9月
恒瑞医药:卡瑞利珠单抗(“艾瑞卡”,SHR-1210)
➢ 药物背 ⚫ 卡瑞利珠单抗是恒瑞医药开发的PD-1单抗,于2019年5月以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的适应症获批上市,成
为国产第三家上市的PD-1单抗。
➢ 临床研究 ⚫ 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既往系统性治疗失败的国人晚期肝细胞癌的全国多中心Ⅱ期临床注册试验,NCT02989922 ✓ 研究表明:即使在患者基线状况更差的情况下,卡瑞利珠单抗表现出与其他PD-1单抗可比的疗效(ORR:
14.7% VS 14.3-18.3%)、6个月的生存获益(6个月的OS率74.4% VS 77.9-82.0%)、中位总生存期(13.8 VS 12.9-15.1),且2周给药和3周给药方式无明显差异。 ✓ 截至2018.11.16,中位随访时间12.5个月,大部分获得缓解的患者仍在持续缓解中【BICR 18/32(56.3%) 】,缓解开始时间较早(BICR 中位TTR为2个月),显示出持久的抗肿瘤活性。 ✓ 安全性方面,所有含着3-4级TRAE发生率21.7%,其中有2例患者因TRAE致死。RCCEP(皮肤反应性毛细血 管增生症)发生率66.8%,大多数患者为1-2级反应,绝大多数发生在皮肤,少数在口腔、眼部、鼻腔。
客观缓解率ORR为80%(24/30),疾病控制率DCR为96.7%(29/30)。中位随访时间为9.73个月,中位 PFS约为6.85个月,中位OS和中位DoR尚未达到。 ✓ 安全性方面,约有83.3%(25例患者)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约为60%(18例患者)发生白细胞减少症。
恒瑞医药:卡瑞利珠单抗(“艾瑞卡”,SHR-1210)
➢ 临床研究 ⚫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卡铂+培美曲塞)一线治疗晚期/转移性EGFR-/ALK-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III期研究,
PD1走向精准治疗!吴一龙教授领衔发言亮相2019CSCO免疫高峰论坛

PD1⾛向精准治疗!吴⼀龙教授领衔发⾔亮相2019CSCO免疫⾼峰论坛不知不觉,PD1正式在临床使⽤也有3-4年之久了。
从⼀开始⼴泛⼈群疗效的探索,近期已逐渐步⼊摸索获益⼈群的精准治疗时代,对选择⼈群把控更严,以期将疗效再提⾼⼀个档次。
2019年3⽉22-23⽇在上海举办的CSCO肿瘤免疫治疗⾼峰论坛上,吴⼀龙教授给⼤家报道了⾮⼩细胞肺癌(NSCLC)PD1/PDL1单抗的⽣物标志物,统领免疫迈向精准医疗时代。
以吴教授报道为引⼦,⼩编给⼤家总结免疫预测因素的进展。
▼免疫治疗进步神速,国产PD1紧跟世界步伐从最起始K药单药(keytruda)在⾮⼩细胞肺癌(NSCLC)⼀线治疗优于化疗的keynote024及042研究成功,再向局部晚期(PACIFIC)、联合化疗、⼆线治疗、⼩细胞⼀线及NSCLC辅助治疗开展,PD1/PDL1适应症已经遍布各个肺癌⼈群。
国内PD1/PDL1研发亦不弱后,⼀些知名药企如百济神州、恒瑞医药、信达⽣物、君实⽣物等等也陆续开展了免疫的临床试验,并且⽬前已有两家国产PD1上市,虽然获批的并不是肺癌,但其中信迪利单抗的也不少,有望将来获批适应症。
福利!我司对接多项进⼝或国产PD1肺癌试验,⼊组免费,有意可以⽂末扫码进群报名。
▼免疫步⼊精准治疗,从各预测指标探索PD1获益⼈群吴⼀龙教授指出,免疫NSCLC治疗的发展正⾛向精准治疗年代,从2015年临床试验纳⼊的全体患者,到2016年试验开展对患者具有低选择性,在2017年更是通过keynote024及042的⾼选择性(PDL1≥50%)⼈群中取得胜利。
这种发展模式的变化及研究结果的差异,提⽰了免疫治疗发展逐渐⾛向精准⽅向,旨在找出获益⼈群以最⼤化PD1治疗的收益。
以下汇总免疫治疗的疗效预测因⼦,供⼤家⼀览。
⾸先给⼤家介绍吴教授的报道重点。
这个指标⼤家都很熟悉,PDL1表达越⾼⽤PD1/PDL1的疗效越好。
⽐如Keynote024中PDL1≥50%的NSCLC ⼈群使⽤pembrolizumab (K 药)单药⼀线治疗NSCLC 的获益明显较化疗多,FDA 也以此批准了相应适应症。
肺鳞癌的诊疗进展

肺鳞癌的治疗-结合最新的临床试验数据更新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数据表明,肺癌仍然是最常见的癌症(占总病例的11.6%)和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占总癌症死亡病例的18.4%)。
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新诊断肺癌的85%,其中30%为鳞状细胞肺癌。
肺鳞癌与腺癌有明显的区别,研究表明,鳞癌的发病与吸烟密切相关,鳞癌多为中央型,容易累及大血管,出现中心空泡和大出血,危及生命。
由于其独特的组织学性质及其不同的分子背景决定了肺鳞癌治疗的局限性。
与腺癌相比,晚期肺鳞癌患者的预后差。
但是近来随着化疗方案的不断优化,靶向药物的深入研究,以及免疫治疗的巨大突破,使鳞癌的治疗方法获得了更多的选择。
首先我们看看2019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中关于肺鳞癌治疗的介绍。
(见下图)以上就是2019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中关于肺鳞癌治疗的介绍。
2019版指南肺鳞癌更新要点如下:1. 肺鳞癌患者尤其是吸烟患者的EGFR突变发生率低,即使检测出基因突变,靶向治疗的效果也不佳,因此不常规推荐驱动基因检测。
2. 对于不能手术、局部晚期原发性NSCLC患者,体能状态(PS)评分为2分时,推荐治疗策略由原先的单纯化疗改为放化疗结合。
3. 考虑到药物疗效与可及性问题,将局部晚期患者同步放化疗后接受durvalumab巩固治疗作为Ⅲ级推荐(1A类证据)写入指南。
4. 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及Ⅱ期临床研究数据,且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已经批准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铂类一线治疗晚期NSCLC,首次将紫杉醇脂质体引入指南,作为驱动基因阴性NSCLC化疗方案的Ⅰ级推荐。
5.无驱动基因的鳞癌NSCLC ⑴一线治疗:II级推荐中,新增了两项免疫治疗:K药用于PDL1≥50%;K药+紫杉醇+铂类。
III级推荐加了白蛋白紫杉醇+卡铂。
⑵二线及三线治疗:二线治疗,I级推荐新增O药治疗。
II级、III级推荐新增K药及阿特珠单抗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他 治疗
生存 (Y/N)
ⅢA
鳞癌
0
68
TP53,R158L
ND
80
N
11.4
D
无
N
ⅡA
腺癌
0
G12C STK11,E223Rfs*43
N
-
-
-
75
Y
5
N
1.8
D-仅脑转移
切除术 &SRS
Y
8.3
L
决定性 放化疗
Y
ⅢA
鳞癌
55
-
-
Y
30
N
20.5
D
未知
失访
ⅢA
腺癌
60
关键排除标准
• 既往发生恶性肿瘤 • 既往进行IO治疗 • 活动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 需要类固醇治疗
主要终点
• 可行性:与计划的手术 日期相比,手术延迟 <37天
• 安全性:纳武利尤单抗 治疗后90天内(或术后 30天)的不良事件(AEs)
Joshua E. Reuss , et al. ASCO 2019 Abstract 8524.
TREATED WITH NEOADJUVANT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FOLLOWED BY CURATIVE RESECTION:
PRELIMINARY RESULTS
Myung JuAhn, et al. ASCO 2019 Abstract 8520.
研究背景
纳武利尤单抗 剂量#1
扩增
收缩
治疗前读取比例(Log10)
第4周读取比例(%)
第2周读取比例(Log10)
纳武利尤单抗 剂量#2
扩增
第19周读取比例(Log10)
前1%的肿瘤克隆
非前1%的肿瘤克隆
治疗期间
长期随访
非TIL
收缩 第2周读取比例(Log10)
散点图上每个点代表一个独特的T细胞克隆亚型,其大小与可 切除的肿瘤床中的克隆频率成正比。在每个时间点经历扩增的 克隆出现在对角线虚线上方,而收缩克隆出现在其下方
贝伐珠单抗在中国的适应症为1:
转移性结直肠癌 贝伐珠单抗联合以氟嘧啶为基础的化疗适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 晚期、转移性或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 贝伐珠单抗联合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用于不可切除的晚期、转移性或复发性非鳞状细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 厄洛替尼在中国的适应症为2: 厄洛替尼单药适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具有敏感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 疗,包括一线治疗、维持治疗,或既往接受过至少一次化疗进展后的二线及以上治疗。 阿来替尼在中国的适应症为3: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 阿替利珠单抗尚未在中国获批用于治疗肺癌 。 Entrectinib尚未在中国获批用于治疗肺癌。
结果——分子相关性
MPR & 持续无病状态患者(A)和非MPR & 复发患者(B)外周血中T细胞的动态重塑
A
纳武利尤单抗 剂量#1
扩增
纳武利尤单抗 剂量#2
扩增
扩增
收缩
收缩
收缩
第63周读取比例(Log10)
第4周读取比例(Log10)
第2周读取比例(Log10)
第2周读取比例(%)
B
治疗前读取比例(Log10)
Joshua E. Reuss , et al. ASCO 2019 Abstract 8524.
入排标准和研究终点
• 该研究旨在评估部分患者的长期分子应答数据,评估指标包括外周血中的循环肿 瘤DNA(ctDNA)水平及肿瘤浸润性T细胞克隆亚型的动态变化
关键入选标准
• 组织学确诊的NSCLC • Ⅰ-ⅢA期可切除疾病
术前 术前 4周 2周
手术 术后 术后 术后 术后 6周 40周 53周 82周
时间(周)
术前 4周
术前 2周
手术
术后 26周
术后 36周
术后 50周
时间(周)
所有患者的肿瘤负荷均降低≥30%,且治疗前可检测到ctDNA的患者术前均清除ctDNA
Joshua E. Reuss , et al. ASCO 2019 Abstract 8524.
9008:BLU-667(RET抑制剂)I期临床研究
• SCLC相关
8515:Tremelimumab和durvalumab±放疗治疗复发性小细胞 肺癌(SCLC)
Abstract 8524
纳武利尤单抗新辅助治疗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
扩展随访和治疗应答的分子标志物
NEOADJUVANT NIVOLUMAB IN RESECTABL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EXTENDED FOLLOW-UP AND MOLECULAR MARKERS OF RESPONSE
研究背景
• 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以治愈为治疗目标,但大多数患者仍会发生复发 并死于该疾病
• (新)辅助化疗可使患者的5年绝对生存率升高约5%,但与此同时,Ⅲ/Ⅳ级毒性事 件发生率也显著升高
• 本研究是首个报道PD-1抑制剂新辅助治疗可切除的NSCLC的临床试验 (NCT02259621),结果证实该治疗方案安全可行
研究设计
单臂、多中心1b/Ⅱ期研究,设置了安全导入期(NCT02259621,n=20)
开始 筛选; 基线PET/CT; 治疗前穿刺活检
纳武利尤单抗 纳武利尤单抗
手术
术后访视
术前第28天 术前第14天
第0天
术后第21-42天
随访
• 纳入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和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20例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 术前接受纳武利尤单抗3mg/kg IV治疗,每2周一次,治疗2个疗程 • 首次纳武利尤单抗开始治疗前,进行治疗前的肿瘤组织活检 • 每次纳武利尤单抗治疗前、术前、术后2-4周及长期随访过程中抽血进行相关性研究
• ctDNA清除与病理学部分缓解(肿瘤负荷减少≥30%)之间的相关性表明,ctDNA可 作为预测治疗应答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 无病状态下,外周血中的肿瘤特异性T细胞扩增并长期维持高水平表明,肿瘤特 异性T细胞可作为预测治疗应答和长期监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Joshua E. Reuss , et al. ASCO 2019 Abstract 8524.
Joshua E. Reuss , et al. ASCO 2019 Abstract 8524.
结果——临床随访
治疗 前分 期
组织 学分 型
PD-L1 #基因序 IHC(%) 列变异*
驱动突变
复发特征
ctDNA应答 残余肿 (Y/N/ND) 瘤(%)
辅助 化疗
RFS持续 时间(月)
局部 vs 远 处复发
结果——分子相关性
持续无病状态(A)和复发(B)患者的典型ctDNA变化趋势
A
B
TP53 743G>T 切除时的肿瘤负荷% RECIST评估的肿瘤负荷%
KRAS G12C SKT11 E223Rfs*43 切除时的肿瘤负荷% RECIST评估的肿瘤负荷%
突变等位基因频率 残留肿瘤
突变等位基因频率 残留肿瘤
KM预估概率
N=20,中位=NR 12个月时:80%(64-100) 18个月时:80%(64-100) 24个月时:70%(53-93)
非MPR
月
手术当天
随访时间(月)
MPR和局部复发的患者,经治疗后无再复发;未达到MPR和多个局部复发的患者,多个复发部位经治疗后无再复发;除非有特殊说明(如死亡),否则仍在持续随访中
1 贝伐珠单抗注射液说明书. 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 2018-10-15 2 盐酸厄洛替尼片说明书. 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 2018-07-30. 3 盐酸阿来替尼片说明书. 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 2018-8-12.
• 免疫相关
目录
8524:纳武利尤单抗新辅助治疗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
• EGFR TKI相关
2019ASCO肺癌进展
罗氏医学部肺癌医学科学团队
NP-TEC-2019.06-014 Valid Until 2021.06
声明
本资料为仅用于学术会议或活动的专业资料,旨在促进医药信息的沟通和交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内容可能含有未在中国批准的药品或临床适应症。处方请参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药品说明书。
结果——临床随访
• 中位随访34.6个月时,中位无复发生存期(RFS)和总生存期(OS)尚未达到 • 20例患者中,15例未发生疾病复发且仍存活,2例死亡(1例死于疾病复发) • 发生1例长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皮肤,3级)
无复发生存期的KM曲线
MPR
根据MPR分类总结的随访及复发模式
复发 肿瘤相关死亡 非肿瘤相关死亡
• 非小细胞肺癌(NSCLC)仍是全球范围内癌症相关死亡的最常见原因 • 约10%-15%新诊断的NSCLC为IIIA-N2期 • 近年来同步放化疗(CCRT)±手术已经成为局部晚期NSCLC的管理趋势,但不幸
的是,尽管多模式治疗已用于该患者人群,但预后不佳,中位总生存期(OS)仅 为25-35个月 • 因此,亟需一种新型治疗模式改善局部晚期NSCLC的预后不佳情况 • 近期一项3期研究旨在比较CCRT治疗后无疾病进展的III期NSCLC患者接受抗程 序性死亡配体-1抗体Durvalumab或安慰剂巩固治疗的结果,该研究获得阳性总 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结果
• 45%的可切除肿瘤中可观察到主要病理学缓解(MPR:切除的标本中肉眼可见的肿 瘤细胞≤10%),在1例达到病理学完全缓解的患者外周血中,可见突变相关的、新 抗原特异性T细胞扩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