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修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陕西标准2020版

汽车维修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陕西标准2020版
汽车维修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陕西标准2020版

汽车维修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维修业污染物防治的基本要求、作业及设施要求和其他环保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从事汽车维修的业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12463 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 15562.2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 固体废物堆放(填埋)场

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T 16739.1 汽车维修业开业条件 第1部分:汽车整车维修企业

GB 18597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 24409 汽车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GB 26877 汽车维修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HJ/T 38 固定污染源废气 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HJ/T 55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JT/T 324 汽车喷烤漆房

JT/T 774 汽车空调制冷剂回收、净化、加注工艺规范

DB61/T 943 行业用水定额

DB61/T 1061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汽车维修业户 vehicle maintenance enterprise

从事汽车维护、修理的业户。

3.2

挥发性有机物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参与大气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简称VOCs。

注:改写DB61/T 1061—2017,定义3.1。

3.3

非甲烷总烃 non-methane hydrocarbons

采用HJ/T 38规定的监测方法,检测器有明显响应的除甲烷外的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以碳计)。

[DB61/T 1061—2017,定义3.2]

3.4

小型车辆 light-duty vehicle

车身总长≤6m的载客车辆和最大设计总质量≤3500kg的载货车辆。

[GB/T 16739.1—2014,定义3.2]

3.5

大中型客车 large-medium bus

车身总长>6m的载客车辆。

[GB/T 16739.1—2014,定义3.3]

3.6

大型货车 large truck

最大设计总质量>3500kg的载货车辆、挂车及专用汽车的车辆部分。

[GB/T 16739.1—2014,定义3.4]

3.7

关中地区 guanzhong region

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铜川市、渭南市、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西咸新区和韩城市所辖的行政区域。

4 基本要求

4.1 应依法依规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4.2 作业过程中应规范使用污染防治设施,不得擅自停用或拆除。

4.3 应对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废物的产生情况进行监测。

4.4 应对生产和服务过程中与环保有关的资源消耗情况建立台账。

4.5 宜组织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4.6 应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参加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应急处置培训,开展应急演练。

5 作业及设施要求

5.1 机电维修

5.1.1 更换机油、变速器油、冷却液、制动液、动力转向油等维修作业应在厂房内进行,并使用专用废液收集设备分类集中回收,保持场地清洁。

5.1.2 凡涉及制冷循环系统的维修,在作业前,均应对制冷装置中的制冷剂进行回收,严禁放空;因被污染或其他原因不能确定其成分而不能净化利用的制冷剂,应按照JT/T 774要求贮存、处理。

5.1.3 废矿物油(如机油、变速器油、制动液、动力转向油、液压油、清洗用油等),废油容器,废含油零件(如机油滤清器、燃油滤清器等),废弃的含油抹布、劳保用品,废冷却液、更换的废催化剂、废制冷剂、废铅酸蓄电池、废电路板以及更换的含石棉制动器衬片、离合器片、隔热板等应作为危险废物处置。

5.1.4 零件清洗过程产生的含油废水应集中收集,进行预处理,产生的废油、油泥应作为危险废物处置。

5.1.5 废旧安全气囊和未失效的安全带预张紧器应交由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处置。

5.2 钣金及涂装

5.2.1 钣金作业应在室内进行,切割、焊接产生的烟尘应过滤净化处理后排放。

5.2.2 打磨及抛光作业应在独立、密封良好的操作间内进行,并配备粉尘收集装置,操作间应具有除尘设备及通风换气装置,作业时应保持操作间内负压,收集的粉尘应作为危险废物处置。

5.2.3 维修用涂料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应符合GB 24409规定,宜采用水性汽车修补漆。

5.2.4 调漆作业应在密闭且配备挥发性有机气体抽排、净化装置的操作间内进行,剩余漆料、溶剂应密封保存,废弃涂料、有机溶剂及其容器应作为危险废物处置。

5.2.5 喷烤漆作业应在喷烤漆房或车间内进行,要求如下:

a)小型车辆及关中地区大中型客车、大型货车喷烤漆作业应在符合JT/T 324标准的喷烤漆房内

进行,喷烤漆房废气净化装置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应符合DB61/T 1061规定;

b)省内其他区域大中型客车、大型货车喷烤漆作业可在配备废气抽排、净化装置的车间中进行,

废气净化装置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应符合DB61/T 1061规定,挥发性有机物厂界值应符合DB61/T 1061规定。

5.2.6 喷烤漆房宜采用电加热装置升温,采用非电加热装置应设置专门的废气净化装置及排气筒,污染物排放应符合GB 16297规定。

5.2.7 喷漆作业时喷烤漆房有机废气净化装置应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按工艺要求,升温、保温阶段有机废气净化装置可暂停运行,待烤漆作业结束后,应开启有机废气净化装置至净化装置气体进口非甲烷总烃浓度低于DB61/T 1061所规定的厂区内监控点浓度限值后方可开启烤漆房门。

5.2.8 喷烤漆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漆料沾染物应作为危险废物处置。

5.2.9 使用有机溶剂清洗喷枪时应在密闭且配备挥发性有机气体抽排、净化装置的操作间内进行,废弃涂料、有机溶剂及其容器应作为危险废物处置。

5.2.10 有机废气净化装置应定期检查、维护,及时更换耗材,废弃的吸附材料应作为危险废物处置。

5.2.11 汽车维修业户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定期检测废气净化装置出口苯、甲苯、二甲苯、非甲烷总烃浓度及废气净化装置非甲烷总烃去除效率,检测次数每年≥1次。

5.2.12 在车间中开展大中型客车、大型货车喷烤漆作业的汽车维修业户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定期检测厂界苯、甲苯、二甲苯及非甲烷总烃浓度,厂界监控点的设置和监测要求应符合HJ/T 55的规定,检测次数每年≥1次。

5.2.13 汽车维修业户应建立涂装作业台账,记录涂料、稀释剂、固化剂、清洗剂等生产原料、辅料的使用量、废弃量、去向,台账保存期限≥3年。

5.2.14 汽车维修业户应制定喷烤漆房及有机废气净化装置运行管理规范,明确责任人、监督人,建立运行、维护台账(包括喷烤漆房使用记录、有机废气净化装置进出口有机气体浓度、有机废气净化装置维护记录及相关票据、有机废气净化装置耗材更换记录及相关票据),台账保存期限≥3年。

5.3 汽车清洁

5.3.1 汽车清洁污水应经由沉淀池沉淀后排入污水管网。

5.3.2 汽车清洁耗水量应符合DB61/T 943规定。

5.4 危险废物处置

5.4.1 危险废物(见附录A)应全部收集,分类贮存,汽车维修业户内部危险废物贮存最长不超过1年。

5.4.2 危险废物贮存间应符合GB 18597规定,贮存间内禁止存放除危险废物及应急工具以外的其他物品,贮存间醒目位置应按GB 15562.2规定设置警示标志。

5.4.3 危险废物包装应符合GB 12463要求,禁止将不相容的危险废物在同一容器内混装,危险废物贮存容器应定期检查,保证完好无损,并按GB 18597规定在容器外表面醒目位置粘贴标签,标签应字迹清楚,信息填写完整详实。

5.4.4 废矿物油、废涂料、废有机溶剂、固态含油废物等危险废物盛放容器应密封,容器顶部与液体表面之间应保留100mm以上的空间,容器底部应设置储漏盘。

5.4.5 固态漆料沾染物贮存时严禁与地面直接接触。

5.4.6 有机废气净化装置更换耗材,废弃的吸附材料贮存时应严格密封。

5.4.7 铅酸蓄电池有电解液渗漏的应单独密封贮存,渗漏液应贮存在耐酸容器中。

5.4.8 应与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的单位签订处置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5.4.9 应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制度、危险废物贮存意外事故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

5.4.10 应申报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有关资料。

5.4.11 应建立危险废物台账,如实记载产生危险废物的种类、数量、流向、贮存、利用、处置等信息。

6 其他环保要求

6.1 汽车维修业户废水总排放口污水水质应符合GB 26877规定。

6.2 汽车维修业户非噪声工作地点噪声声级应符合GBZ 1规定,厂界噪声声级应符合GB 12348规定。

汽车维修服务质量规范

汽车维修服务质量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维修企业业务接待、车辆维修、价格结算、质量管理、安 全生产、环境保护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浙江省汽车维修企业的维修服务质量活动,能用于汽车维修企业和行业管理部门评定汽车维修企业满足客户、法律法规和企业自身要求的能力。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 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移改单(部包括助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均不适合本标准,然而,激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面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国务院令第406号) 《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2005年交通部7号令) 《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2001年4月19日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2005年9月30日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 DB33/T608.1-3《浙江省机动车维修业开业条件》 GB/T5624《汽车维修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5624确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汽车维修服务 汽车维修企业向客户提供车辆维护和修理及相关活动的总称。 3.2汽车维修服务质量 汽车维修企业在车辆维护和修理及相关活动中满足规定要求的能力。 4、业务接待 4.1服务公示 4.1.1企业在经营场所悬挂全国统一的《机动车维修标志牌》。 1 / 9 4.1.2企业应在经营场所悬挂营业执照和机动车维修经营许可证。 4.1.3企业应在经营场所公示以下内容: a)业务受理程序; b)服务质量承诺; c)客户抱怨受理制度; d)维修工时定额、收费标准及结算方法; e)质量保证期; f)企业负责人及业务接待、维修(机修、电器、钣金、油漆)、检验、价格结算人员照片、工号。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课程标准 1. 概述 《汽车检测与维修》课程是汽车营销与服务(汽车维修方向)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使学生从现代汽车后市场出发,掌握汽车后市场服务的特点、策略和技巧。通过对汽车售后市场的运行,对汽车使用性能的参与和操作,使学生受到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可让学生面向研究对象进行汽车使用性能检测与维修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课程的性质 《汽车检测与维修》课程是汽车营销与服务(汽车维修方向)专业的方向课程,也是汽车营销与服务(汽车保险理赔方向)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该课程内容涉及了汽车构造基础知识篇、汽车检测与维修实务篇以及以及蕴含汽车法律法规的相关知识点,重点是整个汽车检测与维修知识领域,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有很大的积累和帮助,为他们以后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 课程设计理念 为了使学生对汽车检测与维修的知识点的全面了解,在本课程中设计了汽车构造基础知识、检测与维修实务(检测与维修礼仪、维修流程等)环节讲解,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本课程中同时为进一步学习专门化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开发思路 1、课程将保证学生掌握现代汽车市场检测与维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相关概念、原则及方法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认识。 2、教学内容要以实操为重点并兼顾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整体内容具有关联性、梯度性、系统性、完整性,为提高学生学好后继续专业课程大号基础。 3、对实践中直接应用的内容,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采用案例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 2.课程目标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汽车检测与维修课程的兴趣,学好这门课程。认真学习掌握汽车检测与维修课程基础知识(汽构部分和检测与维修部分)。让学生通过学习养成良好的职业规范,培养企业的合格人才。 2.1知识目标 1、了解汽车市场中检测与维修观念、研究方法,熟悉顾客价值、汽车服务市场检测与维修等基本理论。

汽车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课程代码:311102 教学时数:75 学分:5 制订人:杨德明完成时间:2010-9-27 一、课程标准的制订依据 本课程是在对汽车售后服务行业的职业资格研究分析后,根据汽车电子专业岗位能力要求,参照汽车电工国家职业标准,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的。制定依据是以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为培养目标,通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并充分考虑职业成长规律构建本课程的基本框架,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则确立课程机构。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汽车电子技术》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基于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设计与实施工作任务设计的项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掌握高级技术人员所必须具有的电工及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学习专业知识、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以适应社会、市场及新技术发展的需要。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四、课程目标 1.专业能力 (1)掌握电路、磁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了解变压器电路,电机、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3)掌握电子电路中元器件特点。 (4)熟练掌握交流基本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5)清楚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的组成特点、工作原理及主要参数的确定方法。 (6)熟练掌握数字电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2.社会能力 (1)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2)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3.方法能力 (1)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2)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 (3)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 五、课程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 表1 《汽车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情景

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标准.doc

汽车维修专业(中、高级工)一体化课程标准 专业名称:汽车维修 专业代码:0403-3、0403-4 学制年限:初中毕业生起点三年;中级工起点两年 一、培养目标 (一)中级工培养目标 面向汽车维修服务一线,培养熟悉企业工作流程,并能按照作业规范熟练完成汽车维护和常规维修等工作任务的技能人才。 (二)高级工培养目标 面向汽车维修服务一线,培养熟悉企业现场管理,能独立完成汽车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组织完成汽车各总成大修作业等工作任务的高技能人才。 二、综合职业能力 (一)中级工综合职业能力 1.能严格遵守企业工作制度,服从企业工作安排。 2.能利用各种信息渠道查阅汽车维修资料。 3.能根据汽车用户手册或维修手册,熟练进行汽车维护与常规维修作业。 4.能按照岗位工作要求,执行交接、验收等业务流程,并

能规范填写工作维修记录。 5.能与客户、领导、同事进行有效沟通。 (二)高级工综合职业能力 1.能严格按照企业管理制度进行现场管理。 2.能根据工作需求收集、归类、整理相关资料和信息。 3.能根据故障现象,应用恰当方法,分析故障成因,制定维修方案。 4.能根据维修方案,完成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及总成大修、验收等作业。 5.能与相关部门进行工作协调,完成维修作业的组织、总结等工作。 6.能向客户提供技术咨询,并进行有效沟通。 三、就业方向及对应职业资格 (一)中级工就业方向及对应职业资格 在各类汽车维修与生产企业中从事汽车维修、装配、零配件管理与销售等工作,取得汽车修理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四级)。 (二)高级工就业方向及对应职业资格 在各类汽车维修与生产企业中从事汽车检测、维修、装配、零配件管理与销售及汽车维修接待等工作,取得汽车修理工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三级)。

汽车维修技术标准

汽车维修技术标准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汽车维修技术标准 GB5624---------85 汽车维修术语 GB3730.3--------83 汽车和挂车的术语及其定义车辆尺寸GB4094----------------94 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 GB3798----------------83 汽车大修竣工出厂技术条件 GB3799----------------83 汽车发动机大修竣工技术条件 GB3800----------------83 汽车车架修理技术条件 GB3801----------------83 汽车发动机气缸体与气缸盖修理技术条件 GB3802----------------83 汽车发动机曲轴修理技术条件 GB3803---------------83 汽车发动机凸轮轴修理技术条件修理技术条件 GB5336----------------85 大客车车身修理技术条件 GB5372----------------85 汽车变速器修理技术条件 GB8823----------------88 汽车前桥及转向系修理技术条件GB8824----------------88 汽车传动轴修理技术条件 GB8825----------------88 汽车驱动桥修理技术条件 GB10830---------------89 汽车制动液使用技术条件 GB/T13094------------91 客车通用技术条件 GB/T8028--------------94 汽油机油换油指标 GB7607-----------------87 汽车柴油机润滑油换油指标

汽车构造课程标准

《汽车构造》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 《汽车构造》 二、适用专业 汽车电子技术应用专业。 三、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汽车构造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类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是以国产常用汽车底盘的基本结构为主要对象,结合常见车型的新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讲授。针对本专业的特点,着重阐明常用汽车底盘各总成和零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各种间隙的作用,并对典型结构进行适当的结构分析;使学生牢固掌握常用国产汽车底盘主要零部件的作用、分类、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各系统、零部件的支承、定位、润滑、密封、调整部位和相互装配关系;了解先进的新结构和工作原理;授予学生汽车底盘构造规律性的知识,使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的分析能力,对结构不断更新的适应能力和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参加专业实践奠定基础。 (二)设计思路 本实训课程重要专业基础课,对学生未来的专业能力影响巨大,学习难度大,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部分图能力;为在有限的学时内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针对汽车维修人员的要求,结合中职人才培养的特点,注重安排和组织以实践岗位为中心的内容,通过对本实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汽车底盘、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通过实操熟练底盘、发动机的拆装,熟悉各类汽车特点。 本课程拟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理实一体化的汽车专业教室内进行。教学过程中,针对汽车底盘各总成的每一系统,教师采用实物、图片、挂图、视图及理论讲解的方式进行介绍,以期化难为简,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各方面的感知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本实训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的培养,对实训内容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传统实训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实训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实训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基本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同时充分考虑一汽大众、松下汽车电子、奇瑞等订单企业的任职具体活动和任务需求,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确定本课程的目标与内容。 四、课程目标

汽车电气系统课程标准

《汽车电气系统》课程标准 (一)前言 1、课程性质 《汽车电气系统》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通过对汽车电气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汽车充电系统、起动系统、点火系统、照明系统、信号系统、汽车空调系统等知识。并在工学交替的过程中,能使学生在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过程中掌握知识,并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的融合。 《汽车电气系统》在汽车汽车运用技术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课程设置目的是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为本专业后续核心课 程奠定基础,增强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的技能。 2、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发展职业能力。 该课程是依据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电气诊断”工作任务可分为二十个学习情景,首先是让学生对汽车电气设备的总体结构与布置、

电气设备组成及电路符号、汽车电气设备安全知识等相关知识电动系统故障开始充电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有一定的了解基础上, 诊断与维修、照明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电子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汽车空调系统故障与诊断、汽车附属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等实训学习情景。 本课程的项目设计是以汽车电气设备系统的诊断与维修为线索来进行,并最终达到掌握汽车电气设备诊断技能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途径,采取工学结合、开放实训室等形式,充分开发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通过过程评价、知识评价和实践操作评价的形式来评定项目教学,对项目评价的重点要突出实践操作的评价,以此重点反映学生对相关项目的技能的掌握,并体现学生对相关职业能力的掌握程度。 3、课程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 1)能正确描述汽车电器系统中各零部件的结构、作用和常用术语;2)能正确描述汽车电器中各零部件的工作过程、工作原理; 3)掌握检测故障,排除故障的流程方法。 (2)技能目标 1)能辨别和说出汽车电器设备的各零部件的名称以及功用; 2)能将实物转画成简图并分析工作过程; 3)通过简图能在实物上找出相应的零部件并分析它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

汽车维修技术标准

汽车维修技术标准 (一)汽车大修竣工出厂技术提条件(国家标准GB3798-83) 1.一般技术要求 (1)装配的零件、部件、总成和附件应符合相应的技术条件。各项装备应齐全,并按原设计的装配技术要求安装。允许在汽车大修中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技术文 件改变某些零件、部件的设计,但其性能不得低于原设计(注)要求。 (2)主要结构参数应符合原设计规定。由于经修理而增加的自重,不得超过原设计自重的3%。 (3)驾驶室、客车楔应形状正确、曲面圆顺、转角处无折绉、蒙皮平整、无松弛、污垢及机械操作等缺陷。 注:原设计是指汽车制造厂或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改造、改装的技术文件(下同)(4)喷漆颜色协调、均匀、光亮、漆层无裂纹、剥落、起泡、流痕和皱纹等现象。 不需涂漆的部位,不得有漆痕。刷漆部位允许有不明显的流痕和刷纹。 (5)驾驶室、客车厢、货箱及翼子板左右对称。各对称部位离地面高度差:驾驶室、翼板/客车厢不大于10mm,货箱不大于20mm。 (6)座椅颜色的形状、尺寸、座间距及调节装置应符合原设计要求。 (7)门窗启闭灵活,关闭严密,锁卡可靠,合缝匀称,不松旷。挡风玻璃透明,不眩目。 (8)转向机机构各连接部位不松旷,锁卡可靠。方向盘自由行程(代转向助力器的除外),总重不小于4.5t的汽车不大于30o,总重小于4.5t汽车不大于15o。 (9)离合器踏板、制动踏板的自由行程和驻车制动的有效行程应符合原设计要求。 (10)仪表、灯光、信号和标志齐全,工作正常。 (11)轮胎充气气压应符合原设计要求。 (12)限速装置应铅封。 (13)各部润滑应符合原设计要求。 (14)各部件运行温度正常,各处无漏油、漏水和漏电现象。但润滑油、冷却水密封结合面处允许有不致形成滴状的浸渍。

汽车构造课程标准-王益

附件1: 《汽车构造》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汽车构造课程代码:010478 课程负责人:王益课程类型:专业课 参考学时和学分: 56 学科名称和代码: 课程资源: 课程发展的历史沿革 ~ 我院《汽车构造》课程设置于 2008 年,是汽车电子专业的骨干、专业基础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 自开课起经历了粉笔、挂图、再到幻灯片、录像带和现代动画、图像、文字、声音并茂的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的各个教学阶段,我院课题组花费大量心血和时间,完成了全部《汽车构造》教学内容课件的制作,溶入了几千幅图片、几百个动画,将国外先进的汽车结构介绍给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该成果,增大了教学信息量,缩减了教学学时,一些难懂难理解的内容,则制作成动画,分解结构,使学生一目了然,产生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得到学生的肯定。 为配合教学,我们还购置了景格汽车整车教学软件,该软件内容包含面广,取材新颖。 在教材选用上,一直采用国内优秀获奖教材。所用教材其内容新颖、丰富,国内外车型、轿车及载重车型均有介绍,根据需要取舍,可选性强,亦利于学生们自学。师生们反映良好。 课程定位和目标 本课程是汽车类大专专业的必修专业课之一。该课程主要分析汽车各总成和零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掌握汽车结构的一般规律,了解各总成的调节内容,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课程学习的目标如下: (一)掌握汽车整体结构及各零部件的结构位置;

(二)掌握具有汽车性能检测及调试、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汽车维修的基本能力; (三)能熟练使用汽车检测、汽车维修的工量具及仪器设备等; (四)能熟练掌握汽车驾驶、修理、钳工及机械加工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 (五)具有管理汽车维修车间的修理质量、生产设备、完全生产等方面的能力; (六)了解计算机在本专业的应用,并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 教学内容 1).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1、发动机工作原理 { 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2、曲柄连杆机构 机体组;活塞连杆组;曲轴飞轮组。 3、配气机构 配气机构的布置与传动;配气相位;配气机构的组成;用配气相位图分析可调间隙的气门。 4、汽油机燃料供给系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组成和作用;简单化油器的工作原理;化油器各工作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 5、柴油机燃料供给系 ,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组成;燃烧室、喷油器、喷油泵、调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6、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 发动机的排气污染与净化。 7、发动机冷却系 水冷系的组成及水路;水冷系的主要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8、发动机润滑系 润滑方式、润滑系的组成;润滑系油路;润滑系的主要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汽车车身电控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车身电控技术》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编码: 6 课程类别:专业素质课 适用专业: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管理单位:汽车工程系 学时:40 学分:2 制定日期:2010—11—12 第一次修订日期:2011—03—26 第二次修订日期: 。.. 1、课程概述 1。1课程性质 《汽车车身电控技术》属于人才培养方案中四个课程模块中的专业素质课,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专业主干课,是必修课,是技能考证课程,《汽车车身电控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应用型课程,它是来自企业的特色课程. 1.2课程的定位 《汽车车身电控技术》 课程,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课程开发及教学资源建设中的一门课程,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职业核心课程. 该课程的学习需要以前修课程《汽车电工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机械制图》、《汽车原理及构造》为前导课程,对《汽车电器及电子设备》和《汽车电气设备及维修》进行解构和重构而形成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可将前修课程培养的能力进行运用和深化;该课程为后续课程《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汽车底盘电控技术》、《仪表台拆装及实车线路检测实训》、《汽车综合故障检测》以及企业顶岗实习、毕业实践等环节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该课程及前后续课程共同形成了完整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是实现汽车电器及电子检测及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该课程属于能力培养第二阶段,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 1.3修读条件 具有高等数学的分析和应用能力,具有基本的读图和识图能力,英语达到国家三级水平.前期必须已经合格修读完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以及汽车原理及构造、汽车电器及电子设备等专业课程,最好有汽车制造厂的生产实习经历,会驾驶汽车。 2、课程目标 2.1知识目标: ①能正确描述汽车车身电控系统中各组成部件的结构、作用和常用术语。 ②能正确描述汽车车身电控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 ③掌握汽车车身电控系统故障检测及故障排除的流程和方法. 2.2技能目标:

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

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T18344 来源:技术处时间:2013-01-07 前言 为规范在用汽车维护、检测、诊断作业,使汽车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减少汽车故障,保证行车安全,延长车辆使用寿命,有效地控制汽车排放污染物,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在总结了行业标准JT/T201-1995《汽车维护工艺规范》经验的基础上,扩大了适用范围,使标准更加完善。 本标准的附录A为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维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南京市汽车维修管理处、天津市交通局、北京市汽车维修管理处、云南省交通厅、辽宁省交通厅公路运输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桂芹、韩国庆、谢素华、孟秋、蔡团结、徐通法、刘亚平、刘林、金诚仁。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维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日常维护、一级维护、二级维护的周期,作业内容和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在用汽车。?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7258-199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日常维护?routine maintenance 以清洁、补给和安全检视为作业中心内容,由驾驶员负责执行的车辆维护作业。 3.2?一级维护?elementary maintenance 除日常维护作业外,以清洁、润滑、紧固为作业中心内容。并检查有关制度、操纵等安全部件,由维修企业负责执行的车辆维护作业。? 3.3?二级维护?complete maintenance 除一级维护作业外。以检查、调整转向节、转向摇臂、制动蹄片、悬架等经过一定时间的使用容易磨损或变形的安全部件为主,并拆检轮胎,进行轮胎换位,检查调整发动机工作状况和排气污染控制装置等,由维修企业负责执行的车辆维护作业。 4?汽车维护分级和周期 4.1?汽车维护的分级:日常维护,一级维护,二级维护。 4.2?汽车维护的周期 4.2.1?日常维护的周期 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 4.2.2?一级维护、二级维护的周期?

汽车底盘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学分: 学时:170 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 开课学期:第二、三学期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类专业的一门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主要以底盘结构的基本理论为基础,有机融合了底盘工作原理的基本知识、底盘各系统的基本知识、底盘维修工艺规程的制定等内容而建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底盘装配、维修、检验等工作岗位的应用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底盘各系统原理与装配、掌握底盘简单维护维修、各系统检验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结构目标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员,主要培养就业岗位为汽车维修工,其核心能力为各部件和总成的拆装、检测及维修,以及工量具、仪器、仪表的使用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首先掌握汽车发动

机结构的基本知识,然后通过实训学会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为将来走上社会从事汽车维修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专业能力目标 (1)掌握汽车底盘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 (2)掌握底盘部件的功用、构造、工作原理; (3)掌握底盘零部件的耗损形式、原因、检测与维修方法; (4)掌握底盘拆装、调试工艺知识; (5)掌握汽车底盘的维护保养知识; (6)掌握底盘简单故障的分析与排除方法。 3.素质目标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案例分析、任务 驱动教学,启发学生善于观察、自主思考、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使学生在观察、思维、推理与判断、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明显的提高,处理生产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利用所学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举一反三、正确灵活运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及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逐渐形成符合汽车维修行业职业岗位(群)所要求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体现注重实际应用技能的培养目标。 (三)重难点 重点:1.离合器结构与原理 2.手动变速器结构与拆装 3.自动变速器结构与拆装

汽车电气系统检修课程标准

《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 《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针对汽车机电维修工岗位能力进行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构建于《电工电子学》、《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等课程的基础上,主要培养学生利用现代诊断和检测设备进行汽车电子与电器系统的故障诊断、故障分析、零部件检测及维修更换等专业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2.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 2.1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 通过本专业岗位需求分析,确定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详见表1。 表1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工作 领域 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学习项目 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 电源系检修 蓄电池技术状况检查能力; 充电系不充电、电流过小故障诊 断与排除能力 电源系检修起动系统检修 起动机不转故障的诊断能力 起动机空转故障诊断能力 起动系统检修汽车点火系统检修 点火正时调整能力 发动机突然熄火故障诊断能力 汽车点火系统检修 汽车照明及信号系统检修 前照灯灯光调整能力 前照灯远近光不全、左右灯亮度 不同诊断能力 转向信号灯不工作诊断能力 汽车照明及信号系统检 修 汽车仪表与报警系统检修仪表线路连接及故障诊断能力汽车仪表与报警系检修辅助电器与电子设备检修辅助电器常见故障检修能力辅助电器设备检修全车电路识读与分析 全车线路连接能力 全车线路检测能力 全车电路识读与分析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课程标准 2.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整体上对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有初步认识,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汽车电器电路识读、调试、设备维修等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知识及相关的职业能力,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积极的行动意识和职业规划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作前期准备,为学生顶岗就业夯实基础。同时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工作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1)知识目标 1)掌握汽车电器设备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2)了解汽车电器性能指标的分析评价; 3)掌握汽车电器系统故障分析的思路与方法; (2)技能目标 1)能对电源系进行故障诊断并对有关总成、零部件进行检测; 2)能对起动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并对总成、零部件进行检测; 3)能对发动机点火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并对总成、零部件进行检测; 4)能对照明与信号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并对零部件进行检测; 5)能对辅助电气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并对零部件进行检测; 6)能对汽车电气系统的综合故障进行诊断和分析; 7)能正确使用万用表、故障诊断仪、示波器及汽车电气万能实验台等常 (3)素质目标 1)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2)能与同事、上级、客户进行良好沟通; 3)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环保理念; 4)能客观地评判自己或他人的工作业绩; 5)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意识; 6)能有积极进去、不断向上的敬业精神和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职业品质。 3.教学组织 该课程是依据“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汽车机电维修工作项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的项目中学会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发展职业能力。本课程设计了7个学习项目。在项目的教学实施中,依据汽车电器设备维修的工作过程,将每个项目进一步分解成学习型工作任务,共包括24个学习型工作任务,具体教学组织见表2

《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标准

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 《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标准 李游 【课程名称】汽车维护与保养 【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 【总学时】120学时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技能模块中一门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汽车的基本组成、总体构造、各总成的连接关系及动力传递;各总成的拆卸、装配、调整的方法和步骤;能完成汽车一级维护、二级维护、汽车美容、汽车整车拆装等作业内容;具备从事汽车维护、整车拆装等工作岗位的职业基本技能。 【岗位任务及课程目标】 1、岗位任务分析 根据汽车机电维修有关职业能力的要求,本门课程主要承担汽车拆装与维护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并达到获取“中级汽车维修证”考证的基本要求,使学生毕业后能熟练从事汽车维修方面有关机电维修工作岗位工作。 2、职业知识目标 (1)掌握汽车维护保养的内容、方法、技术要求。 (2)熟悉汽车的总体构造、各总成的连接关系及动力传递。 (3)掌握各总成的拆卸、装配、调整的方法和步骤。 3、职业技能目标 (1)能正确使用汽车维修设备、常用工具、专用工具、检测仪器、仪表。 (2)具备对汽车进行一级保养、二级保养的作业技能。 (3)掌握汽车整车拆装、调整操作技能。 4、职业素质目标 (1)培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于民的良好职业道德。

(2)强化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养成规范化操作的职业习惯。【课程逻辑结构图】 【课程内容和要求】

【教学评价】 1、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采用过程考核和综合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过程考核由项目负责教 师在项目教学中进行,综合考核在课程结束后统一组织考核。考核配分如下: 2、过程考核根据学生回答问题、学生作业、平时测验、技能竞赛、出勤等,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db33t626-2007汽车维修服务质量规范

DB33 浙 江 省 地 方 标 准 DB33/T 626— 2007 汽车维修服务质量规范 Service quality criterion for automobile repairing 2007-02-23 实施 ICS 43.180 R 16 备案号: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2007-01-23 发布

DB33/T 626 —2007 本标准由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交通厅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浙江省汽车维修行业协会。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杭州市机动车服务管理局,宁波市公路运输管理处,温州市公路运输管理处, 绍 兴市道路运输管理处,嘉兴市公路运输管理处,湖州市公路运输管理处,金华市公路运输管理处, 州市公路运输管理处,丽水市公路运输管理处,台州市公路运输管理处,舟山市公路管理局,浙江交通技师学 院,杭州园林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水阮,郑燕春,龚建伟,应建明,张懋,陈华,朱华,陈孟超。

汽车维修服务质量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维修企业在业务接待、车辆维修、价格结算、异议处理、质量管理、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检查和改进等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省内汽车维修企业的维修服务质量管理, 亦可作为对汽车维修企业满足客户要求能力 评价的依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DB33/T 608.1 机动车维修业开业条件 DB33/T 608.2 机动车维修业开业条件 DB33/T 608.3 机动车维修业开业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汽车维修服务 汽车维修企业向客户提供车辆维护和修理及相关活动的总称。 3.2 汽车维修服务质量 汽车维修企业在车辆维护和修理及相关活动中满足规定要求能力的程度。 4业务接待 4.1 服务公示 4.1.1 企业应在经营场所悬挂全国统一的机动车维修标志牌。 4.1.2 企业应在经营场所悬挂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 4.1.3 企业应在经营场所公示以下内容: a) 业务受理程序; b) 服务质量承诺; c) 客户抱怨受理制度; d) 企业、行业管理部门投诉电话; e) 维修工时定额、收费标准及费用计算方法; f) 质量保证期; g) 企业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及业务接待、质量检验、价格结算人员照片及工号。 第1部分:汽车整车维修企业 第2部分:汽车专项维修业户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 标准 课程名称: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 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 计划学时:144学时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三年制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二)课程基本理念 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分项目按工作任务来实施。 (三)课程设计思路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项目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本课程以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想,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习项目选取的依据是以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要求而制定,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线技术岗位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

体化,针对任务按本专业所特有的逻辑关系编排模块。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能使学生从整体上初步认识电器检测与维修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掌握汽车电气设备诊断技能和相关的理论知识。熟悉电气设备构造、原理及性能参数,会正确使用诊断仪器、维修手册和技术资料,熟悉汽车电气设备的常见故障现象等基础上,掌握电气设备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和对诊断数据进行分析。同时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工作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三、内容标准 具体内容如下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任务教学法、演示法、启发引导法、行为导向教学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和仿真软件开展教学,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和社会能力的提升。 五、考核标准 本学科采取闭卷笔试考试方式和实训拆装考试方式,笔试占总分的70%,实训站总分30%。 六、实施建议 1.教学条件:软件:本课程教学任务书、本课程教学计划、本课程教材、本课程教案、多媒体资料、教学课件。 2.推荐教材:孔宪峰主编《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 3.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形成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理论课程注重学生未来岗位的实际需

汽车维修技术标准[详]

精品文档,放心下载,放心阅读 汽车维修技术标准 (一)汽车大修竣工出厂技术提条件 (国家标准GB3798-83 ) 1 . 一般技术要求 装配的零件、部件、总成和附件应符合相应的技术条件。各项装备应齐全,并按原设计的装 配技术要求安装。允许在汽车大修中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技术文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1)件改变某些零件、部件的设计,但其性能不得低于原设计(注)要求。 (2)主要结构参数应符合原设计规定。由于经修理而增加的自重,不得超过原设计自 重的3%。 (3)驾驶室、客车楔应形状正确、曲面圆顺、转角处无折绉、蒙皮平整、无松弛、污 垢及机械操作等缺陷。 注:原设计是指汽车制造厂或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改造、改装的技术文件(下同) (4)喷漆颜色协调、均匀、光亮、漆层无裂纹、剥落、起泡、流痕和皱纹等现象。不 需涂漆的部位,不得有漆痕。刷漆部位允许有不明显的流痕和刷纹。 (5)驾驶室、客车厢、货箱及翼子板左右对称。各对称部位离地面高度差:驾驶室、 翼板/客车厢不大于10mm,货箱不大于20mm。 (6)座椅颜色的形状、尺寸、座间距及调节装置应符合原设计要求。 (7)门窗启闭灵活,关闭严密,锁卡可靠,合缝匀称,不松旷。挡风玻璃透明,不眩 目。 (8)转向机机构各连接部位不松旷,锁卡可靠。方向盘自由行程(代转向助力器

的除外),总重不小于4.5t的汽车不大于30o,总重小于4.5t汽车不大于15 o。 (9)离合器踏板、制动踏板的自由行程和驻车制动的有效行程应符合原设计要求。 (10)仪表、灯光、信号和标志齐全,工作正常。 (11)轮胎充气气压应符合原设计要求。 (12)限速装置应铅封。 (13)各部润滑应符合原设计要求。 (14)各部件运行温度正常,各处无漏油、漏水和漏电现象。但润滑油、冷却水密圭寸 结合面处允许有不致形成滴状的浸渍。 2.主要性能要求 (1)发动机起动容易,在各种转速下运转正常、无异响。 (2)传动机构工作正常,无异响。离合器结合平稳、分离彻底、操作轻便、工作可 靠。变速器挂档轻便、准确可靠。 (3)转向机构操纵轻便、行驶中无跑偏、摆头现象。前轮定位、最大转向角及最小转 弯半径应符合原设计要求。 (4)制动性能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制动检验规范》试行)的规定。 (5)汽车空载行驶初速为30km/h时,空挡滑行距离应不少于200m。 (6)带限速装置的汽车,以直接挡空载行驶,从初速20km/h加速到40km/h的时间应 符合如下表的规定。

汽车电器课程标准

汽车电器课程标准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汽车电器》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汽车电器课程代码:0310058 总学时数:60学时(理论课学时数:40 实践课学时数:20) 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 1 课程概述 课程的性质 汽车电器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 课程,在整个专业教学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其先修课程有汽车构造、汽 车机械基础等课程,在学好这些课程的基础上才能学好本课程。其任务是: 使学生具有汽车电器设备的基本知识和汽车电器设备维修的基本技能。通过 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使学生系统掌握汽车电器的结构、基本工作原理、使用和维修、检测和调试、故障诊断与排除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课程设计思路 (1)本课程以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为依托,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使理论结合实践。 (2)在确保专业理论知识够用、实用的前提下,强化、优化专业实训、实习教学,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3)本课程以汽车电器设备系统为主线,兼顾其它一些常见车型、高档车型的汽车电器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4)使学生便于掌握岗位(群)要求的职业技能,容易触类旁通,形成自主学习; (5)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教学任务采用现场教学和互动方式,配合多媒体动画、图形教学及实训室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2 课程基本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常见汽车电器设备的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 (2)、掌握汽车电器设备的使用、维护及故障分析的知识。 (3)、了解汽车电器设备的新产品和新技术。 职业技能目标: (1)、能读懂汽车电路图,能用电路图分析汽车电路的基本工作情况。 (2)、掌握汽车常用电器设备的拆装和检修方法。 (3)、掌握常见汽车电路故障的诊断和排除方法。 (4)、能正确使用汽车器气设备维修中常用的工具、设备、仪器和仪表。 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热爱专业,对待学习和工作认真负责态度和精神。 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掌握汽车维修中级工、汽车维修高级工,汽车维修电工等考核中涉及的相关试题和知识点。 3 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课程主要内容说明

《汽车电路分析》课程标准

《汽车电路分析》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适用专业:授课单位: 学时:64 制定人: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汽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培养学士从事汽车电路分析电气系统调试行动领域的职业与职业素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及掌握汽车电气系统主要部件的功能、结构、使用性能及检修方法等基础专业知识,获得汽车电路与电气系统维护,故障诊断,故障零部件装调及全车电气系统线路识图,全车线路检测调试及更换等专业技能,通过课程与国家级企业的技能认证紧密结合,将相关职业技能认证能力标准引入课程内容及教学环节,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教学内容单元化,由浅入深形成逐级能力单元。实施教学全过程控制,确保逐一达到各能力标准,获得相应能力,以满足行业相关岗位能力需求,同时在各能力单元的训练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沟通协调,团队合作能力,强调职场安全与行业为规范,突出学习和工作方法,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 二、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高素质技术工作者所必需的完工检验。同时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增强团结协作的能力,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为培养高素质汽车后服务专门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1.专业目标: (1)理解汽车识图的方法 (2)会使用常用的检测设备和仪器。 (3)能正确规范地进行汽车各系统电路的技术状况的检测。 2、知识目标: (1)汽车电路特点与组成; [ (2)汽车电路控制与保护; (3)汽车线路、线束与继电器;

(4)汽车电路图类型与识读方法或技巧;(5)汽车电路故障的检查方法; 3、能力目标: (1)掌握汽车电路特点与组成; (2)掌握汽车电路控制与保护; (3)掌握汽车线路、线束与继电器; 《 (4)掌握汽车电路图类型、识读方法与技巧;(5)掌握汽车电路故障的检查方法; 三、课程内容 本课程教学内容如下:

《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标准课程编码:0220320课程类别:专业课 适用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所属系部:工程技术教研室 学时:78 编写执笔人: 于天秀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课程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其是一门实践性理论性并重的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教学效果对专业的发展建设和学生的就业情况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课程是研究汽车在不解体的情况下故障诊断与性能技术的检测,是高等职业教育中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一门主要的实践课。 本课程主要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在不解体汽车的条件下,掌握汽车性能的检测与故障诊断以及相关维修技术;同时对现代化汽车高级检测及维修设备有较全面的认识,从而达到熟悉仪器仪表以及合理使用的目的。 其前导课程为《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汽车机械制图》、《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等,后续课程为《二手车评估》 1.2课程设计思路 《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采用以行动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方法进行设计,整个学习领域由7个学习情境组成。在学习情境设计的过程中,主要考虑了以下因素: (1)学习情境的设计要符合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思想的要求。学习情境是在职业院校实训场地对真实工作过程的教学化加工,以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为目标。

(2)学习情境的前后排序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可以考虑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排列方法。 (3)《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学习情境的设计要考虑尽量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按照实际生产中经常出现的工作任务频率这一事实逻辑设计学习情境。教学内容按照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进行组织,即划分为“确定工作任务”、“计划”、“实施”和“检查评估与结果记录”几个阶段,注意培养学生完成综合性工作的能力。 2.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汽车各系统总成主要部件的类型、作用、结构、特点与工作原理; (2)理解汽车各系统总成的基本工作原理,具有分析简单电路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基本掌握汽车各系统总成的故障诊断的程序和方法; (4)能识别汽车各系统总成主要部件,了解其在车上的布置及连接关系; (5)掌握检测汽车各系统总成主要部件的故障判断与检修的实际操作能力,具备使用万用表、诊断仪、示波器进行零部件故障分析与检修的能力; (6)对各种故障进行检测与诊断;对有关设备进行合理使用。具备使用万用表、诊断仪、示波器、专用检测维修设备等进行零部件故障分析与检修的能力; 2、分析能力:利用实践经验判断并分析汽车常见故障,了解设备性能,达到 分析问题的目的。 (1)具备与客户沟通协商的能力,能向客户咨询车况、查询车辆技术档案,初步评价车辆技术状况与故障。 (2)能遵守相关法律、技术规定,独立制定维修计划,按照正确规范进行选择正确的仪器和工具,保证汽车维修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