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合集下载

闭合复位微创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闭合复位微创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闭合复位微创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小切口在髋部植入特制的钛合金内固定装置,使骨折得以复位并稳定。

相比传统开放手术,PFNA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康复快,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闭合复位微创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相关信息。

一、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特征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通常是由于摔倒或直接外力导致的,患者主要表现为下肢疼痛、畸形、不能行走等症状。

部分患者由于骨质疏松等原因,可能没有发生明显外伤即可发生骨折,因此对于老年人群应更加重视骨折的预防工作。

二、闭合复位微创PFNA手术的应用三、PFNA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PFNA手术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

包括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骨折的类型和稳定性等方面的评估。

还需要进行全血细胞计数、凝血功能、心电图、胸部X射线检查等相关检查,以确保患者手术前身体状况良好,手术风险可控。

四、PFNA手术详细步骤1. 麻醉及体位:采用全麻或椎管麻醉,根据骨折类型采用侧卧位或仰卧位。

2. 术中定位及切口:通过X射线引导下,定位骨折部位并确定切口位置。

3. 钢钉植入:在切口位置穿刺下,植入特制的钛合金钢钉,确保骨折得以稳定。

通过X射线监控骨折的复位情况。

4. 术中确认:确保钢钉的位置和长度符合手术要求。

5. 术中闭合及缝合:术中对切口进行闭合并进行彻底的止血处理,避免术后出血。

五、术后护理及康复术后患者需要进行相关的术后护理和康复训练,包括恰当的早期下床活动、康复锻炼等,使患者早日恢复行走功能。

术后应定期进行随访复查,密切关注患者的康复情况,并及时处理并发症。

闭合复位微创PFNA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骨折部位,减少手术创伤并促进患者的康复。

针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手术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治疗方式。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加强骨质疏松的预防工作,如适当的运动、补充钙质等,以降低骨折的发生率。

探讨闭合复位后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探讨闭合复位后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探讨闭合复位后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一、PFNA内固定治疗的优势1. 有效固定骨折部位PFNA内固定是一种经髓内钉,通过在粗隆间髓腔内插入钉子,将骨折部位固定,能够有效稳定骨折,并且减少了手术对软组织的损伤,有利于骨折愈合。

2. 减少手术并发症相比传统的开放性手术,PFNA内固定术术创伤更小,手术时间更短,更能够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对于高龄患者来说,术后恢复更快,减少了手术的风险。

3. 保留了髓腔生理活动PFNA内固定术不会损伤粗隆间髓腔,有利于保留髓腔的生理活动,促进骨折愈合。

二、临床疗效分析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择了2015年至2020年在本医院就诊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范围70岁-90岁,平均年龄79岁,均符合PFNA内固定术的适应症。

2. 方法所有患者均在麻醉下行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手术后根据情况进行术后抗感染、骨折固定、功能锻炼等治疗,术后进行定期随访。

3. 结果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检查,显示骨折部位均无明显移位,骨折线模糊度明显减轻,愈合良好。

术后6个月,患者的生活功能无明显不良改变,部分患者甚至可以独立行走。

术后1年,随访患者中无感染、再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

4. 讨论通过对10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发现PFNA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所有患者均达到了预期的治疗效果。

PFNA内固定术能够有效固定骨折部位,促进了骨折的愈合,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功能康复良好。

三、结论值得注意的是,尽管PFNA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但在术前需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手术的安全。

术后的康复护理也需要引起重视,包括抗感染、骨折固定、功能锻炼等方面的治疗。

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为患者带来良好的临床疗效。

探讨闭合复位后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探讨闭合复位后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探讨闭合复位后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一、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现状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难题之一。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而手术治疗中的PFNA内固定技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受到了很多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而对于高龄患者,更需要考虑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因此需要不断完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1. 术中创伤小:PFNA内固定技术通过经皮髂枕钉插入,创伤较小,减少了手术的创伤,对于高龄患者的术后康复有较大的帮助。

2. 恢复快:PFNA内固定技术术后恢复快,患者术后可早期下地活动,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3. 固定效果好:PFNA内固定技术能够将骨折部位恢复到解剖位置,促进骨折的愈合,并减少了内固定钉的松动和断裂的风险。

1. 闭合复位的重要性在进行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时,闭合复位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由于高龄患者骨质密度下降和骨折愈合能力减弱,如果骨折部位没有得到正确的复位,将会严重影响骨折的愈合,甚至导致治疗失败。

在手术前需要进行精确的术前评估和计划,术中应该保证骨折部位得到正确的闭合复位,确保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2. 术后康复护理的重要性术后康复护理是影响术后疗效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于高龄患者来说,术后的康复护理尤为重要。

护理人员应该注意对于患者的定期康复训练,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患者的情绪护理也需要重视,帮助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有利于康复。

3. 术后复查的重要性术后复查是确保患者康复的一个重要环节。

及时的术后复查能够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确保患者术后恢复的良好。

在术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定期的复查,跟踪患者的康复情况。

四、结语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PFNA内固定技术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但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完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尤其需要重视闭合复位、术后康复护理以及术后复查等环节,以确保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闭合复位微创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闭合复位微创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闭合复位微创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特别是在股骨颈骨质疏松的情况下,容易发生股骨颈骨折。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这类骨折患者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一直是骨科领域的难题,传统的手术方式风险大、创伤大、术后恢复周期长,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而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微创手术治疗已经成为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治疗方式。

目前,微创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方式较多,例如PFNA技术就是一种非常先进和成熟的微创手术治疗方式。

PFNA是指闭合复位和内固定技术(PerCutaneous Fixation and Closed Reduction of Proximal Femoral Fracture),也叫闭合复位脂肪钉,是由德国医生研发的骨科微创内固定系统。

该系统具有创伤小、切口小、恢复快、手术时间短的特点,已经成为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的金标准。

本文将结合临床实例,介绍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危害、治疗方式及PFNA技术的临床应用,旨在为拟患者及医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和经验参考,促进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式向微创手术过渡,为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提供更好的保障。

一、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危害老年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疾病,患者主要集中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尤其是女性较多。

由于骨骼质量和韧度下降,骨质疏松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股骨颈骨折。

一旦发生股骨颈骨折,患者会出现严重的疼痛、活动受限、肌肉萎缩、功能障碍等症状。

严重者甚至会影响到生活自理能力,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质量。

传统手术治疗的缺点在于需要较大的切口进行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

而且术后需要长期的康复训练,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术后的恢复更是困难重重。

传统手术存在的这些缺点使得微创手术成为老年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治疗方式,PFNA技术就是应运而生的。

二、PFNA技术的临床应用PFNA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微创内固定系统,是由德国医生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探索而研发的。

闭合复位微创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闭合复位微创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闭合复位微创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老年人的骨折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其中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骨折中的常见病。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髋臼下缘和股骨结节之间的骨折,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和髋关节退行性病变的多发性因素影响,导致了股骨粗隆骨折的发生。

传统的治疗方法往往需要开放手术,创伤大、恢复慢,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更大的影响。

而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闭合复位微创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成为了新的治疗选择,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高度关注。

闭合复位微创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相比传统治疗方法具有诸多优势。

微创手术的优势在于手术切口小、出血量少等特点,减小了手术创伤,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由于微创手术的特点,术后患者的疼痛感明显减轻,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同时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闭合复位微创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还可以更加准确地复位骨折断端,有利于骨折愈合,减少了不必要的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闭合复位微创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术后恢复速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相比传统手术,在术后患者能够更快地恢复行走、进行康复锻炼,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了长时间卧床给患者带来的并发症。

更为重要的是,术后康复速度的加快可以减少医疗资源的占用,减轻了医务人员的负担,对医疗系统的有效运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闭合复位微创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术前,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和病史,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重要的信息。

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要配合医生,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并保证手术的安全。

术后,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细致的护理,保障患者的康复进程,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康复指导和护理指导。

闭合复位微创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治疗方法,因其显著的优势在医学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探讨闭合复位后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探讨闭合复位后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探讨闭合复位后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一、PFNA内固定技术概述PFNA内固定技术是一种通过向股骨髓内固定钉(钢板)的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

相比传统的外固定技术,PFNA内固定技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固定稳定等优势。

在手术中,医生将合适大小的PFNA钉通过股骨髓腔穿刺引导下,横贯髓腔,沿股骨髓内下端好几公分,钉孔在髓内大腔内。

这种内固定方法不但减少了对局部软组织的损伤,还能够提供更为牢固的固定效果,有助于骨折稳定愈合。

二、闭合复位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作用闭合复位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龄患者骨折后,骨折端往往处于错位状态,如果不进行及时的复位操作,容易导致骨折端位置不稳,影响骨折的愈合。

闭合复位操作的目的是通过非手术的干预手段,将骨折端复位到正常的位置,并通过固定装置(如外固定器、支具等)稳定骨折端,有助于骨折愈合和功能的恢复。

闭合复位手术对于高龄患者来说,创伤小、恢复快,能够显著减轻术后患者的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

1.治疗效果针对闭合复位后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已有相关的研究和报道。

一些文献对此类患者进行了随访和评估,结果显示,闭合复位后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良好。

术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术后早期病愈率高。

PFNA内固定技术能够提供良好的骨折固定效果,有助于骨折的稳定愈合。

而闭合复位手术的使用则可以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2.并发症发生率3.生活质量闭合复位后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还表现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

相比传统的外固定技术,PFNA内固定技术的使用能够显著减少患者的术后疼痛,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对于高龄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他们往往伴随有其他多种慢性疾病,术后恢复期较长。

四、结论针对闭合复位后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其治疗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闭合复位PFNA 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闭合复位PFNA 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闭合复位PFNA 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带螺旋刀片的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适应证、方法和疗效。

方法:采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共54例。

结果:54例得到3个月~1年随访,其中45例,良7例,中2例。

结论:应用PFNA 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便、有效,利于骨折早期的愈合等优点。

关键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粗隆间骨折是股骨近端最常见的骨折,主要发生在老年病人,围手术期死亡率相当高[1]。

认为PFNA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固定方法。

2009年12月~2010年11月采用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4例,获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54例,男19例,女35例;年龄67~93岁。

按Tronzo-Evans分型:Ⅰ型1例,Ⅱ型11例,Ⅲ型22例,Ⅳ型18例,Ⅴ型2例,均为闭合性骨折。

受伤原因:摔伤37例,车祸伤22例。

伴发疾病:糖尿病9例,脑血栓、偏瘫4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7例,老年痴呆症5例。

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2例,伤后至手术时间6小时~3天。

手术方法:采用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取患者仰卧位于骨科牵引床上,患肢和躯干呈10°~15°内收,足内旋15°~20°以纠正前倾角。

骨折在C型臂X 线机透视下牵引闭合复位,正侧位均对位满意后,取大粗隆顶点上5~6cm长纵切口,以大粗隆顶点中央为进针点,插入髓腔导针,透视下观察确定导针在髓腔中央。

先用开口器开口,将安装好长度合适的PFNA主钉沿导针插入股骨髓腔内并且调整位置,在螺旋刀片的钻头导向器接触部位作约2cm切口,用近端130°瞄准臂定位,经套筒插入3.2cm导针达股骨头关节面下5~10mm左右的位置,透视下确定导针位于股骨头、颈中央偏下处,用直径17mm空心钻头凿开外侧皮质后,沿套筒插入螺旋刀片,并用锤子轻轻锤击其底部直至限深处,顺时针旋转插入器使PFNA螺旋刀片压缩骨折端并处于锁定防旋状态。

探讨闭合复位后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探讨闭合复位后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探讨闭合复位后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髋部骨折之一,由于高龄者骨质疏松、肌肉力量减弱以及活动能力下降等因素,使得治疗这类骨折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闭合复位后PFNA 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该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一、PFNA内固定治疗原理1.稳定复位:PFNA内固定装置能够通过向股骨粗隆内部稳定复位,有效避免骨折部位的移位,有利于骨折愈合。

2.减少并发症:PFNA内固定装置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如感染、创伤性关节炎等。

3.恢复活动功能:PFNA内固定治疗可以减少手术对周围软组织的伤害,有利于术后早期恢复患者髋部的活动功能。

PFNA内固定治疗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了5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在65岁以上。

所有患者均采用闭合复位后PFNA内固定治疗,并在手术后进行术后随访观察,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并发症等情况。

三、研究结果1.临床资料:50例患者中,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5周,术后并发症有3例,分别为感染、创伤性关节炎和内固定松动,占6%。

2.髋部活动功能:术后3个月,40例患者髋部活动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包括步行能力、坐立起坐等活动功能的恢复。

3.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1年,3例患者的感染、创伤性关节炎和内固定松动情况得到了有效控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并且髋部活动功能得到了良好的恢复。

四、讨论通过以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闭合复位后PFNA内固定治疗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中骨折愈合时间较短,平均为15周,相比传统的治疗方法,PFNA内固定治疗可以明显加快骨折的愈合速度。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说明PFNA内固定治疗安全性高,并且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4-07-08T15:49:43.7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期供稿作者:左朝江蒋裕华邵庆中陈志平
[导读] 术后常规预防应用抗生素、抗骨质疏松和防治深静脉血栓治疗,第2天开始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

左朝江蒋裕华邵庆中陈志平
(四川省华蓥市人民医院四川华蓥 638600)
【摘要】目的:探讨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我院自2012年 01 月~2013年10月采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55例。

结果:所有患者获得4~15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0周~3个月,平均11周。

本组无内固定物失效、螺旋刀片切割股骨头、髋内翻及股骨骨折发生。

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44例,良5例,中5例,差1例,优良率89.1%。

结论:应用PFNA来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固定确实,创伤小,下床活动早,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器械。

【关键词】PFNA内固定闭合复位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1-0013-02 我院自2012年01月~2013年10月采用闭合复位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55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55例,男36例,女19例;年龄61~84岁,平均70.5岁;摔倒致伤41例,车祸伤10例,坠落伤4例;左侧26例,右侧29例。

按Evans分型,Ⅰ型1度21例,Ⅰ型2度11例,Ⅰ型3度13例,Ⅱ型10例。

受伤至手术时间3~7天,平均5.2天。

2.手术方法
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多种多样,临床效果参差不齐,PFNA内固定技术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技术,患者入院后即行踝套牵引,牵引期间完善各项检查,积极治疗内科疾病,病情稳定且排除手术禁忌证后行手术治疗,在腰硬联合麻醉或全麻下,患者仰卧骨科牵引床,患肢C 型臂透视下牵引复位,调整牵引方向或内外旋转肢体,恢复患肢长度、颈干角及前倾角,纠正旋转畸形,在C臂X线机透视下监测骨折复位情况,避免过度牵引及内翻畸形,患肢保持10~15°内收,便于髓内钉植入,位置满意后消毒铺巾,在大粗隆顶点向上做3~5cm 的外侧切口,用手指触摸到股骨大粗隆顶点为进针点开口,插入髓腔导针,用空心钻扩大入口,必要时做股骨近端髓腔扩髓,扩髓后选相应大小的PFNA,将PFNA的主钉安装在瞄准器手柄上插入髓腔,主钉位置满意后,钻入股骨颈内导针,直至关节面下5mm,C型臂透视明确导针位置在股骨颈中下1/3,并有15度左右的前倾,将适当长度的螺旋刀片打入,直至关节面下5mm~10mm,锁定螺旋刀片,据骨折情况选择静力或动力锁定,打入远端锁定螺钉,取下定位器,拧入主钉近端螺帽,闭合切口,达到治疗目的,是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中心性固定的内固定方式。

3.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预防应用抗生素、抗骨质疏松和防治深静脉血栓治疗,第2天开始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第3天可坐位(甚至可下床坐高凳),行伸屈髋、膝练习。

术后复查X线片,据术后情况第2~4周可拄双拐不负重行走,术后 4~8周部分负重行走,每月门诊摄X线片复查1次,并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X线片显示骨折基本愈合后完全负重行走。

对伤前活动水平高、稳定骨折、骨骼质量好的患者鼓励尽早下地部分活动,对骨质疏松、不稳定骨折患者要根据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决定开始部分负重时间,直至完全负重。

4.适应症
PFNA特点:一个部件完成抗旋转和稳定支撑,抗切出稳定性比传统的螺钉系统高,成角稳定性高;主钉具有6度外展角,方便从大粗隆顶部插入,螺旋刀片单片设计,直接击入,植入简单快捷,通过打入填压松质骨,提高刀片的锚合力,更适用于骨质疏松患者,抗旋转稳定性和抗内翻畸形能力比一枚螺钉强,和两枚螺钉相似,总之PFNA设计抗旋转能力和抗切出能力强,成角稳定性高;远端一个锁定孔即可选择静态或动态锁定,尽可能长的尖端及凹槽设计,使PFNA插入更方便并且避免了局部应力集中,设计更符合解剖学和生物力学;PFNA适用于各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粗隆下骨折,股骨颈基底部骨折,股骨颈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

5.结果
手术时间35~100min,平均60min。

出血50~350ml,平均180ml,输血1例,红细胞悬液2U。

所有患者获得4~15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0周~3个月,平均11周。

本组无内固定物失效、螺旋刀片切割股骨头、髋内翻及股骨骨折发生。

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 优44例,良5例,中5例,差1例,优良率89.1%。

6.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近年来呈多发趋势,尤其是多发于高龄人群,有学者报道,保守治疗的患者死亡率高达40%以上,近年来,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尤其是老龄患者众多学者倾向于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目的是使患者可以减少卧床时间,从而减少并发症,尽早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内固定主要有Gamma 钉、动力髋螺钉(DHS、DCS)、股骨近端锁定钢板、股骨近端髓内钉(PFN)、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人工股骨头置换等方法。

尽管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固定方法有多种,但疗效并不十分满意,减少手术创伤并探索具有简单、快速、有效和并发症少等特点的术式一直倍受关注。

PFNA是一种新型的髓内固定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手术创伤小:有学者提出PFNA 手术切口虽小但存在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的问题,但比较应用DHS、锁定钢板,在手术切口、软组织剥离,手术出血和手术时间上仍具有明显的优势。

保守治疗虽创伤更小只需骨牵引,但存在长期卧床并发症、关节强直、骨折畸形愈合、牵引针孔感染等情况。

2、PFNA主钉设计符合股骨解剖,与之最佳匹配;6°外展角便于自大转子定点置入,操作方便,对股骨头血运影响小。

3、PFNA采用了尽可能长的尖端及凹槽设计、钉远端有一定弹性使其插入更方便,锁钉与主钉尖端距离较远及远端为倾斜锁定,可降低骨局部的应力集中,有效地降低了迟发性股骨干骨折的风险空心主钉置入方便。

4、主钉有不同长度使其适应症扩展。

5、螺旋刀片设计,抗旋转能力和抗切出能力强,成角稳定性高,刀片具有宽大的表面积和逐渐增大的内芯直径通过打入填压松质骨,减少了骨质丢失,提高了刀片的锚合力,并通过自动锁定防止刀片及股骨头旋转。

6、骨折复位后获得初始稳定,可以早期活动,减少了并发症。

PFNA 的整体固定和成角稳定性使骨折固定更坚固,解决了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的难题。

7、其他内固定方式与PFNA比较:1)、Gamma 钉抗旋转作用不足、主钉较粗和因远端锁钉与主钉尖端距离较近而易致股骨干骨折,2枚螺钉对骨折端的血液循环影响和骨质破坏较大。

2)动力髋螺钉系统(DHS)、动力髁螺钉系统(DCS)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暴露广泛、创伤大、失血多,且由于应力遮挡
及钢板下骨膜缺血容易引起钢板下骨质疏松,粉碎性骨折又容易因骨膜剥离过多而致骨折块缺血坏死,导致骨折不愈合,后期易发生髋内翻、螺钉切出、钢板下再骨折、钢板螺钉断裂等并发症。

3)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初期稳定性好,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可能存在中晚期并发症。

有学者通过对比研究结果,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仍应以内固定治疗为首选措施,PFNA内固定不失为最佳内固定方式之一,应慎重选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手术注意事项:①术前了解骨折分型、髓腔大小,决定钉的长短、粗细;②复位时不可过牵,过牵使本来稳定的骨折变得不稳定,插入主钉时骨折端容易移位;③入钉点准确,进钉应从大粗隆顶点或稍偏外钻入,过度偏外容易导致大粗隆劈裂,偏内从梨状窝进入可引起骨折错位;④螺旋刀片定位准确,避免调整致股骨颈骨质破坏使稳定性大减;⑤股骨大粗隆部需扩大防劈裂;⑥PFNA为髓内固定系统,失去内侧支持不易发生髋内翻,故小转子移位多不主张另行复位固定;⑦术后髋、膝关节功能锻炼,避免关节僵硬,术后疼痛缓解即进行股四头肌锻炼;⑧术后积极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66.
[2]董纪远,李国红,胡永成,等.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的治疗分析.中华骨科杂志,2000,20:476-479.
[3]王培刚,王亮,赵楷生,等.经皮穿针万向接头铆固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2,4:112-11.
[4]梁雨田,唐佩福,郭义柱,等.高龄患者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临床研究.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6):3260-3262.
[5]Dominique CR,Pangiotis K,Laurent F,et e of an intramedullary hipscrew compared with a compression hip-screw with a plate for int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J Bone Joint surg(AM),1998,80;618-630.
[6]David A,van der Heyde D Pommer A.Therapeutic possibilities in trochananteric fractures Safefast-stable orthopade,2000,29;294-3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