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浅析《古本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中的环境描写

浅析《古本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中的环境描写作者:于涵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9年第2期摘要:《古本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以优美的文辞描绘了一幅包含自然环境、生活场景、人物情感画像等众多元素在内的长卷。
其中,环境描写是《董西厢》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作品的细读分析,可以见出诸宫调艺术形式为《董西厢》提供的表现空间,亦可以从中体会出这些描写在人物塑造、情节发展、内容风格等方面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西厢记》诸宫调变文环境描写《古本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以下简称《董西厢》)在承接《莺莺传》脉络的基础上大大丰富了故事情节,为包括王实甫《西厢记》杂剧在内的后代西厢主题作品确立了情节的基本形态与主旨的基本走向。
这部作品当中有大量关于院落、居室以及自然景致等景观环境的描写,这些景观描写以文人化的清峻文字,以其篇幅之多、笔力之深、描写之精妙,构成了《董西厢》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复杂而深刻的作用。
一、变文影响下的诸宫调——《董西厢》的舞台《董西厢》反映了杂剧词在变文影响下的形态特征。
根据郑振铎先生在《中国俗文学史》当中的阐述,与此前讲唱形式相比,诸宫调在说和唱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在唱的方面,采用了宋、金民间流行的新歌曲,具有“取精用宏,气魄极大”的风格;在说的方面,则多采用流畅、漂亮的口语文,不拘于此前须用骈偶文的体例拘束。
这种形态特征的变化使得说和唱,即散文和韵文的发挥空间开阔了起来。
在叙述语言中加入口语化的环境描写,或是在唱词中容纳进丰富的景物由此成为可能。
如果说诸宫调的文体形式为《董西厢》故事提供了一个宽广的舞台,那么环境描写便是这出表演当中精致的舞美布景。
赵万里先生在《董西厢》书后的跋语中描述了诸宫调演唱形式的特征:“诸宫调原是宋金元时代民间说唱曲子,像《水浒传》白秀英演唱‘豫章城双渐赶苏卿’那样,艺人边说边唱,每次篇幅不宜过长。
刘志远分十二题,《董西厢》分八卷,就是暗示艺人们可分十二次或八次说唱。
西厢记诸宫调

第三節《西廂記諸宮調》金文學的另一個重大成就,是《西廂記諸宮調》的出現。
《西廂記諸宮調》作者董解元,主要活動於金章宗(1190—1208在位)時期(見《錄鬼簿》和《輟耕錄》),“解元”是當時對士人的泛稱。
名字不詳。
湯顯祖評本《董西廂》說他名朗,但不知何據;所謂“湯顯祖評”,似也出於偽託。
唯董解元在作品開頭部分曾作過一些自我介紹,尚可略見其為人:“秦樓謝館鴛鴦幄,風流稍是有聲價,教惺惺浪兒每都伏咱。
不曾胡來,俏倬是生涯。
”“攜一壺兒酒,戴一支兒花;醉時歌,狂時舞,醒時罷。
每日介疏散,不曾著家。
放二四,不拘束,盡人團剝。
”“俺平生情性好疏狂,疏狂的情性難拘束。
一回家想麼詩魔多,愛選多情曲。
比前賢樂府不中聽,在諸宮調裏卻著數。
一個個旖旎,風流濟楚,不比其餘。
”諸宮調是一種兼具說、唱而以唱為主的曲藝。
因其用多種宮調的曲子聯套演唱而得名。
據《碧雞漫志》等書記載,北宋已有諸宮調;但有完整的作品流傳下來的,則以《西廂記諸宮調》為最早。
《西廂記諸宮調》的故事源於唐傳奇《鶯鶯傳》。
至宋代有趙德麟的《商調蝶戀花》,將《西廂》故事改變成說唱,但在情節上並無改動。
只是《鶯鶯傳》結尾肯定張生拋棄鶯鶯的行為,在《商調蝶戀花》中則把二人的乖離作為悲劇處理,故其結尾雲:“鏡破人離何處問,路隔銀河,歲會知猶近。
只道新來消瘦損,玉容不見空傳信。
棄擲前歡俱未忍,豈料盟言,陡頓無憑准。
地久天長終有盡,綿綿不似無窮恨。
”這比起《鶯鶯傳》來,是一種進步。
至於在具體描寫上,雖也略有發展,但未能脫離原來的框架。
如寫張生與鶯鶯初見,《鶯鶯傳》是:鶯鶯起初不肯相見,“久之,乃至。
常服睟容,不加新飾,垂鬟接黛,雙臉銷紅而已。
顏色豔異,光輝動人。
……凝睇怨絕,若不勝其體者。
”《商調蝶戀花》則是:“錦額重簾深幾許,繡履彎彎,未省離朱戶。
強出嬌羞都不語,絳綃頻掩酥胸素。
黛淺愁深妝淡注,怨絕情凝,不肯聊回顧。
媚臉未勻新淚汙,梅英猶帶春朝露。
”與此相較,《西廂記諸宮調》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浅析《古本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中的环境描写

浅析《古本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中的环境描写《古本董解元西厢记》是一部被誉为中国古典戏剧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其中的诸宫调以其精妙的环境描写成为了该剧的一大特色。
在这些诸宫调中,作者以优美的文辞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各种各样的环境,从而为观众展现了一个个如梦如幻般的场景。
本文将从这些诸宫调中挑选几个代表性的环境描写,进行浅析,以便更好地领略《古本董解元西厢记》中的艺术魅力。
首先要介绍的是“起葭堤”,这是诸宫调中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环境。
在这个场景中,作者通过精心的描写,勾勒出了一个美丽的湖畔景象。
在这片湖畔上,青草茵茵,湖水清澈,微风拂面,湖水泛起了微微的涟漪,而湖边的起葭堤上则是繁花似锦,香气袭人。
这样的环境描写,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更为故事中的爱情情节增添了一抹浪漫的色彩。
另外一个引人注目的场景是“梦阁”。
在这个场景中,作者描绘了一座宫殿般的建筑,梦阁宴会堂,华丽而富丽堂皇。
在这个宴会堂里,精美的屏风画栋,精巧的翠屏幽窗,还有华灯初上,宫女歌舞的场景。
这种场景的描写,既展现了古代宫廷的豪华与奢靡,也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充满绮丽色彩的宫廷盛宴,给人们以视觉和心灵上的双重享受。
“绣牡丹”的环境描写也是非常精彩的。
在这个场景中,作者描绘了一片牡丹花开的园林,红花绿叶,香气四溢。
这样的环境描写,不仅为剧情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优美的舞台,更让观众沉浸在一片花香的海洋中,领略到了古代园林的美丽和茂盛。
最后要介绍的是“金陵城外月华楼”。
在这个场景中,作者通过对建筑和周围环境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一处美丽的夜色。
在这座楼阁中,香烛缭绕,琴声阵阵,而楼外的月光照耀着整个城池,宛如白银盒中。
这样的环境描写,不仅展现了建筑的雄伟和美丽,更为观众营造了一种幽静而又神秘的氛围,使人更容易被剧情吸引。
通过以上的浅析,我们不难发现,《古本董解元西厢记》中的诸宫调中的环境描写都极具艺术价值,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敏锐的观察力,更为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情感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浅析《古本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中的环境描写

浅析《古本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中的环境描写《古本董解元西厢记》是中国古代传世戏剧作品,被誉为古代戏曲史上的瑰宝之一。
该剧以元代著名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为蓝本,是后人根据元版《西厢记》本子改编而成。
剧本中诸宫调的环境描写是对剧情和人物的生动展现,整体描写以朴实自然的笔触、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细腻的感受为特点。
剧本开篇以一片开阔寂静的园林为背景,隐约可见园中远处的树木、花草,以及人们正在其中工作或休闲。
环境描写以“池深水自澄,井涌波自添,石栏凭寄近楼前”来形容天然景观的美丽和宁静。
同时还描述了一位姑娘正在背篓采摘花果,再用“红英暗送草含情”一语表现了自然界中的生机勃勃。
接下来,剧本将环境描写转移到王宫内部,描述了宫殿的建筑和布置,如“画阁松篁,微风倾旆”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了宫中的高大气派和宏伟壮观。
还有“宫树雾开,长廊云散”的描写,将宫廷中的屋舍、树木和云雾交相辉映,形成一幅诗意的画面。
这些描写以其形象的语言和鲜明的色彩赋予了整个宫殿一种尊贵和神秘的感觉。
接着剧本将环境描写转移到一处隐秘的花园中,这里有“玉步轻摇,台阶纵深”和“文彩沉烟,彩绣连环”的描绘,形象地展现了这个场景的精致和华美。
这样的环境描写给人一种温馨和享受的感觉,同时也反映了人物之间友谊的和谐和宽容。
在描写张生追求崔莺莺的过程中,剧本也巧妙地描写了张生一路追寻的环境。
描写了张生骑马穿越森林、越过小河,最后进入一处山谷。
通过描写环境的变迁,给人一种张生的坚持和努力的形象感觉。
而在崔莺莺家中,剧本还通过描写家中清雅的环境,如“花树影里,翠帘云外”来展示家庭的温馨和崔莺莺的高雅气质。
剧本《古本董解元西厢记》中的环境描写以其精巧的笔墨和细腻的描绘令人赞叹。
通过巧妙地将环境融入剧情中,使整个剧本更具感染力和观赏性。
这些环境描写既能展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也能突出人物的情感和境地,既为观众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戏剧世界,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
《西厢记诸宫调》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西厢记诸宫调》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西厢记诸宫调》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期民间流行的一种说唱艺术,以用多种宫调的曲子联套演唱而得名。
董西厢:西厢记诸宫调

董西厢:西厢记诸宫调西厢记诸宫调(精校)卷一【仙吕调】【醉落魄缠令】〔引辞〕吾皇德化,喜遇太平多暇,干戈倒载闲兵甲。
这世为人,白甚不欢洽?○秦楼谢馆鸳鸯幄,风流稍是有声价。
教惺惺浪儿每都伏咱。
不曾胡来,俏倬是生涯。
【整金冠】携一壶儿酒,戴一枝儿花。
醉时歌,狂时舞,醒时罢。
每日价疏散不曾着家。
放二四不拘束,尽人团剥。
【风吹荷叶】打拍不知个高下,谁曾惯对人唱他说他?好弱高低且按捺。
话儿不提朴刀杆棒,长枪大马。
【尾】曲儿甜,腔儿雅,裁剪就雪月风花,唱一本儿倚翠偷期话。
【般涉调】【哨遍】〔断送引辞〕太皥司春,春工着意,和气生旸谷。
十里芳菲,尽东风丝丝柳搓金缕;渐次第桃红杏浅,水绿山青,春涨生烟渚。
九十日光阴能几?早鸣鸠呼妇,乳燕携雏;乱红满地任风吹,飞絮蒙空有谁主?春色三分,半入池塘,半随尘土!○满地榆钱,算来难买春光住。
初夏永,熏风池馆,有藤床、冰簟、纱幮。
日转午,脱巾散髪,沉李浮瓜,宝扇摇纨素。
着甚消磨永日?有扫愁竹叶,侍寝青奴。
霎时微雨送新凉,些少金风退残暑,韶华早暗中归去。
【耍孩儿】萧萧败叶辞芳树,切切寒蝉会絮。
淅零零疎雨滴梧桐,听哑哑雁归南浦。
澄澄水印千江月,淅淅风筛一岸蒲。
穷秋尽,千林如削,万木皆枯。
○朔风飘雪江天暮,似水墨工夫画图。
浩然何处冻骑驴?多应在霸陵西路。
寒侵安道读书舍,冷浸文君沽酒垆。
黄昏后,风清月澹,竹瘦梅疎。
【太平赚】四季相续,光阴暗把流年度。
休慕古,人生百岁如朝露!莫区区,好天良夜且追游,清风明月休辜负!但落魄,一笑人间今古,圣朝难过。
○俺平生情性好疎狂,疎狂的情性难拘束。
一回家想么,诗魔多爱选多情曲。
比前贤乐府不中听,在诸宫调里却着数。
一个个旖旎风流济楚,不比其余。
【柘枝令】也不是崔韬逢雌虎,也不是郑子遇妖狐,也不是井底引银瓶,也不是双女夺夫。
○也不是离魂倩女,也不是谒浆崔护,也不是双渐豫章城,也不是柳毅传书。
【墙头花】这些儿古迹,现在河中府,即目仍存旧寺宇。
这书生是西洛名儒,这佳丽是博陵幼女。
《西厢记诸宫调》

《西厢记诸宫调》⾦⽂学的另⼀个重⼤成就,是《西厢记诸宫调》的出现。
《西厢记诸宫调》作者董解元,主要活动于⾦章宗(1190—1208在位)时期(见《录⿁簿》和《辍耕录》),“解元”是当时对⼠⼈的泛称。
名字不详。
汤显祖评本《董西厢》说他名朗,但不知何据;所谓“汤显祖评”,似也出于伪托。
唯董解元在作品开头部分曾作过⼀些⾃我介绍,尚可略见其为⼈: “秦楼谢馆鸳鸯幄,风流稍是有声价,教惺惺浪⼉每都伏咱。
不曾胡来,俏倬是⽣涯。
”“携⼀壶⼉酒,戴⼀⽀⼉花;醉时歌,狂时舞,醒时罢。
每⽇介疏散,不曾着家。
放⼆四,不拘束,尽⼈团剥。
”“俺平⽣情性好疏狂,疏狂的情性难拘束。
⼀回家想么诗魔多,爱选多情曲。
⽐前贤乐府不中听,在诸宫调⾥却著数。
⼀个个旖旎,风流济楚,不⽐其余。
” 诸宫调是⼀种兼具说、唱⽽以唱为主的曲艺。
因其⽤多种宫调的曲⼦联套演唱⽽得名。
据《碧鸡漫志》等书记载,北宋已有诸宫调;但有完整的作品流传下来的,则以《西厢记诸宫调》为最早。
《西厢记诸宫调》的故事源于唐传奇《莺莺传》。
⾄宋代有赵德麟的《商调蝶恋花》,将《西厢》故事改变成说唱,但在情节上并⽆改动。
只是《莺莺传》结尾肯定张⽣抛弃莺莺的⾏为,在《商调蝶恋花》中则把⼆⼈的乖离作为悲剧处理,故其结尾云:“镜破⼈离何处问,路隔银河,岁会知犹近。
只道新来消瘦损,⽟容不见空传信。
弃掷前欢俱未忍,岂料盟⾔,陡顿⽆凭准。
地久天长终有尽,绵绵不似⽆穷恨。
”这⽐起《莺莺传》来,是⼀种进步。
⾄于在具体描写上,虽也略有发展,但未能脱离原来的框架。
如写张⽣与莺莺初见,《莺莺传》是:莺莺起初不肯相见,“久之,乃⾄。
常服睟容,不加新饰,垂鬟接黛,双脸销红⽽已。
颜⾊艳异,光辉动⼈。
…… 凝睇怨绝,若不胜其体者。
”《商调蝶恋花》则是:“锦额重帘深⼏许,绣履弯弯,未省离朱户。
强出娇羞都不语,绛绡频掩酥胸素。
黛浅愁深妆淡注,怨绝情凝,不肯聊回顾。
媚脸未匀新泪污,梅英犹带春朝露。
” 与此相较,《西厢记诸宫调》取得了很⼤的进步。
[西厢记诸宫调]诸宫调
![[西厢记诸宫调]诸宫调](https://img.taocdn.com/s3/m/6a20c940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8d.png)
[西厢记诸宫调]诸宫调诸宫调篇1:中国传统文学常识归纳元明杂剧、小说常识归纳董西厢是指金代下层文人董解元根据唐代著名诗人元缜的小说《莺莺传》,利用当时流行的诸宫调形式编写的一本《西厢记诸宫调》,被后人称为“董西厢”。
在情节上,“董西厢”对《莺莺传》做了很多修改和补充,特别是改变了故事结局,使佳人才子终成眷属。
《大雅堂乐府》是明朝初期剧作家汪道昆所著的杂剧。
全剧四折,每折演一个故事,各自独立,均以历史上文人乐道的故事为题材,传达一种文人的雅兴与情调。
剧目为《高唐梦》、《洛水悲》、《五湖散》、《远山戏》。
《鸣凤记》是南戏向传奇转化期的作品,产生于隆庆年间,是一部关切当代政治事件的剧作,作者说法不一。
剧本表现嘉靖时期夏言、杨继盛、董传策等忠义之士与奸臣严嵩父子的斗争,从而维护嘉靖皇帝的“圣明”品性。
该剧虽以政治事件为创作对象,但在情节的组织安排上注意对事实的裁剪。
此剧由于人物品格极端化,矛盾冲突显得格外强烈,是当时戏剧中少有的。
语言骈俪雕琢,过多地引经据典,显得古板造作。
简答:简述《梧桐雨》一剧的艺术成就。
答案要点:(1)浓郁的抒情性,表现在:a.曲辞缠绵徘侧,细腻传情;b.以梧桐为全剧结撰的中心,梧桐自身带有的忧郁色彩,增加了抒情的伤感,同时使剧情更加紧凑。
(2)塑造了男主角唐明皇这样一个多情的情人形象。
(参考《元明戏曲》29—32页)简答:简述梁辰鱼《浣纱记》在中国戏曲史上的价值。
答案要点:(1)是最早用改革后的昆山腔演唱的剧本,它使昆山腔在戏曲舞台上迅速流传开来;其中一些出在后世久演不衰。
(2)对历史兴亡的思考,代表了明传奇的一个重要主题,并在后来的文人创作中得到更多发挥。
(3)以政治和爱情相结合,开创了以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手法,对后世传奇创作有很大影响。
(参考《元明戏曲187—188页》)论述:试论王实甫《西厢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独到价值。
答案要点:(1)剧中的张生确立了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爱情故事中多情多感多愁多病的书生形象;(2)在中国戏剧史上首度成功刻画了爱情心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一、诸宫调
诸宫调是一种有说有唱而以唱为主的文艺样式,因为它用多种宫调的曲子联套演唱,所以称为诸宫调。
它在北宋时期已经出现,据王灼的《碧鸡漫志》和吴自牧的《梦梁录》等书记载,知道当时已有创作和表演诸宫调的民间艺人,可惜没有作品流传(注:《碧鸡漫志》卷二:“熙丰元佑间……泽州孔三传者首创诸宫调古传,士大夫皆能诵之。
”《梦粱录》卷二十“妓乐”条:“说唱诸宫调,昨汴京有孔三传编成传奇灵怪,入曲说唱。
”)。
二、董解元
董解元的生平事迹无可考。
据《录鬼簿》和《辍耕录》的记载,知道他主要活动于金章宗时期(1190—1208)。
“解元”是当时对读书人的泛称,不是他的名字(注:明汤显祖评本董西厢,说他名朗。
)。
他的《西厢记诸宫调》,又被称为《弦索西厢》或《西厢掐弹词》,是今存宋金时期唯一完整而又标志了当时说唱文学水平的作品,也是王实甫《西厢记》以前写崔莺莺与张生爱情故事的最完美的作品。
三、董西厢对《莺莺传》的继承和发展
唐元稹写《莺莺传》以后,北宋时秦观、毛滂用〈调笑令〉,赵令寺用〈商调·蝶恋花〉鼓子词歌咏过莺莺与张生的故事,但都比较简单,在内容上没有什么发展。
《西厢记诸宫调》是在崔张故事经过了民间长期流传的基础上写成的。
1、主题。
董西厢从根本上改变了原作的主题。
以崔张出走和最终团圆代替了张生拋弃莺莺的悲剧结局;纠正了原作认为莺莺是“尤物”和称许张生始乱终弃的行径为“善补过”的封建观点。
作品描写了崔莺莺、张生为争取自由结合同封建势力的斗争,并且成功地塑造了两组对立的人物形象,因而深刻地表现了新的主题。
2、人物形象的发展。
在《西厢记诸宫调》里,莺莺已不再是受尽委屈而只能寄哀婉于书信诗词的柔弱人物,作者着力表现了她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和对爱情的大胆追求。
张生也被改写成有情有义、始终忠实于爱情的正面人物,他和莺莺一起为自由结合而斗争。
老夫人一意阻挠莺莺与张生自由结合,是典型的封建势力的代表,作者把她和郑恒等放在同莺莺等相对立的地位加以讽刺和揭露。
对于这两组人物,作者表现了明显的爱憎,从而第一次赋予了崔张故事以鲜明的反抗精神,使故事获得了新的生命。
更可贵的是作者塑造了红娘和法聪的形象。
红娘在《莺莺传》里原不重要,而在《西厢记诸宫调》里这个下层奴婢却成为活跃的人物。
她热心为崔张奔走,勇敢机智地向老夫人展开斗争。
法聪是个不怕强暴,见义勇为的和尚,他“不会看经,不会礼忏,不清不净,只有天来大胆”。
在“白马解围”中他表现得最英勇,在老夫人第二次赖婚后,对张生很同情支持。
在这些人物形象上表现了作者的进步倾向,并为此后戏曲小说里这类人物的塑造提供了先例。
3、情节的发展。
作品展开了张君瑞闹道场、崔张月下联吟等场面,增加了张生害相思、莺莺探病、长亭送别、出奔团圆等许多情节,描写崔张争取美满爱情的过程,不仅丰富了故事内容,也突出了作品反封建的主题。
四、董西厢的艺术成就
《西厢记诸宫调》在艺术上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首先是结构的宏伟和情节的曲折变化。
作者把三千字的《莺莺传》扩大为五万字的说唱文学作品。
在用曲词吟唱的同时,插入说白复述情节,使故事脉络分明,情文相生,发挥了说唱文学的特长。
在故事紧要关头,又故意盘马弯弓,迟回不发,调人胃口,惯用“忽来红娘”、“蓦地出聪”的转换写法,在山穷水尽之际,别出一段烟波。
其次,董词最善于叙述,无论景物点染,气氛酝酿和人物事件的进展,都能挥酒自如地运用曲词说白加以表现。
而且擅长人物内心的刻划,如莺莺与张生在长亭分别后,作者用〈黄钟宫〉一套九支曲子来刻划莺莺的心绪十分成功。
第三,作者提炼了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也吸收了古典诗词里的句法与词汇,写成朴素而流畅的曲词。
如写莺莺相思的〈黄钟宫·出队子〉:
滴滴风流,做为娇更柔,见人无语便回眸。
料得娘行不自由,眉上新愁压旧愁。
天天闷得人来彀,把深恩都变做仇,比及相见待追求,见了依前还又休,是背面相思对面羞。
再如《长亭送别》的〈黄钟宫·尾〉
马儿登程,车儿归舍,马儿往西行,坐车儿往东拽,两口儿一步离得远如一步也。
语言字字本色,可以明显地看出长短句歌词在民间艺人手里是沿着和词家不同的道路发展的。
《西厢记诸宫调》也存在一些缺点,主要是情节不够集中和有的人物性格不够完整。
前者如兵围普救寺一场,用了很多篇幅叙述对阵厮杀,处理有失轻重。
后者如张生听说老夫人已把莺莺许了郑恒,他没有据理力争,反而退缩避让地说:“郑公,贤相也,稍蒙见知,吾与其子争一妇人,似涉非礼。
”其后还要与莺莺一同自杀。
此外,作品中还有部分庸俗色情的描写,也是它的缺陷。
但这些并不能掩盖它的卓越成就和它对戏曲、说唱文学所起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