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元杂剧中的包公形象
元杂剧中主要角色选析

饮食如布衣时 。” [ 2 k 他不畏权势 、 惩 治恶人 , 《 鲁斋郎》 中 的鲁斋郎 , 《 生 金阁》 中的庞衙 内, 《 蝴蝶 梦》 中的葛彪 , 都被 他绳之以法。正如他所说 : “ 我和那权豪势要每结下些山海
也似冤仇 , 曾把个鲁斋郎斩市曹 , 曾把个葛监军 下狱 囚, 胜
得到 昭君 , 大肆挥兵 南侵 , 致使大汉 江山岌岌可危 , 在此 危 机之际 , 满朝文武却束 手无策 , 皆力 劝元 帝送 昭君 和番 , 元 帝愤而无助 , 只能被 迫屈从 , 将 明妃拱手与人。九五之尊 的 帝王却 落得个 孤立无 助 的屈辱下 场 , 可谓 是“ 赔 了夫人 又 折兵” , 着实可悲。
终于将作恶多端 的权贵鲁斋 郎押 赴刑场 。恰如《 宋史》 所记
包拯 巧断 牛舌案一样 , “ 知天长 县 , 有 盗割人 牛舌 者 , 主来 诉, 拯日: ‘ 第归 , 杀而鬻之。 ’ 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 。拯日: ‘ 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 盗惊伏” , s 充分表现 了包拯的
统治 者。而在 马致远 《 汉宫秋》 里的汉元帝失去 了作为封建
帝 王应有 的威严 , 被 塑造成 一个 唯唯诺诺 、 受制 于人 的弱
者, 他 多情 、 怯懦 , 对爱妃 充满 深情厚 义 、 在 危 难 之 际 却 又
无力保护心爱 女人 。 《 汉宫秋》 中的汉元帝 , 由于 即位 以来 ,
国家太平 , 社稷安 宁 , 便 滋生奢欲 。他宠信奸 臣毛延寿 , 对 妃子 王昭君宠幸过甚 , 久不 临朝 , 致 使朝政混乱腐 败 , 加 上
特的代 言体叙事 文学 , 元 杂剧做 到了“ 言者 , 心之 声也 , 欲 代此一人立言 , 先宜代此一人立心 。务使心 曲隐微 , 随 口唾 出, 说一人 肖一人 , 勿使雷同 , 弗使 浮泛 ” 。 《 汉宫秋》 中汉 元 帝的形象虽然与史书 中记载 的形象有 一定 的差距 , 少 了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仅供参考)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仅供参考)1《诗经》分类研究(情诗、思妇诗、离别诗等)5 亡国之音哀以思——论李煜词6 柳永词的雅和俗9 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10 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11 论秦观词的艺术特色12 论黄庭坚的瘦硬诗风14 《水浒传》主题辨析19 从李贺诗看其“鬼才”之名20 简论李商隐的咏史诗21 李商隐的“无题诗”的艺术特色24 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25 豪放大师苏轼的婉约词28 《三言》中爱情作品的反封建倾向29 《红楼梦》中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试论30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女性悲剧32 论《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的艺术经验33 论《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特色34 论《西游记》的孙悟空形象35 论《牡丹亭》的杜丽娘形象36 论“三言二拍”表现的市民生活特色37 论《桃花扇》的李香君形象38 论《桃花扇》的结构艺术40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43 论苏轼的散文特色45 从林逋的咏梅诗到姜夔咏梅诗46 辛弃疾词与南宋理学的关系47 论元杂剧中的包公形象48 论《西厢记》中张生的形象49 论元杂剧中的李逵形象51 《史记》人物传记所体现审美情趣55 南北朝乐府民歌艺术风格比较60 魏晋南北朝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61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65 《窦娥冤》的悲剧特征67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72 传奇戏的文人化问题74 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的变化及意义76 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
78 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79 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80 论韩愈的“以文为诗”。
81 “清空骚雅”、“幽韵冷香”的白石词。
83 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84 韩愈散文的艺术风格86 柳宗元的寓言创作87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88 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89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90 论杜牧的七言绝句91 论归有光的散文92 论李商隐的无题诗93 《牡丹亭》的艺术成就94 西蜀词与南唐词之比较95 论《西游记》的诙谐风格96 欧阳修词的艺术风格98 欧阳修散文的情韵美99 “三言”“二拍”中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104 秦观词的婉约风格105 《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106 《红楼梦》的悲剧精神108 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109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110 论晴雯形象的人性内涵111 论林黛玉的人生悲剧113 王维诗中的禅趣114 浅析王熙凤的理家才能116 试析《红楼梦》人物——惜春117 浅谈《莺莺传》的写情艺术118 论《窦娥冤》的艺术特色121 浅论林黛玉的性格126 浅谈陶渊明的出仕与归隐128 浅谈王维诗中的禅趣130 论李贺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131 论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的艺术特色”134 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变化135 薛宝钗形象塑造浅析136 论李白的山水诗137 《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研究140 浅析辛弃疾词中的豪壮之气141 论稼轩词的爱国主义精神142 浅析唐代诗人笔下的闺怨诗143 浅谈《金瓶梅》的讽刺艺术144 浅论李贺的诗风及成因145 浅谈陶渊明的人生价值观念146 浅析薛宝钗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147 浅论王维诗中的禅趣154 浅论魏延的性格悲剧155 浅论李清照词“别是一家”的思想156 论范成大的田园诗157 论陆游作品中爱国思想的一贯性159 《诗经》燕飨诗的场面描写160 《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161 《战国策》中策士言辞的抒情化特征162 《庄子》中的畸人描写及其思想蕴涵163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164 《左传》中行人引诗分析165 《孟子》文章的论辩技巧166 《庄子》寓言的场景描写170 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171 汉乐府民歌的讽谕特征178 《史记》人物合传的结构安排179 《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思考182 左思咏史诗的咏怀特质183 谢灵运山水诗的摹象特点193 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195 论李白的梦诗196 论白居易的感伤诗197 韩孟诗派的艺术追求198 晚唐苦吟派诗人的创作心态199 论中唐传奇的创作特色200 试论西昆体的艺术风格206 柳永词的语言特点207 苏轼对词境的开拓208 贺铸词的艺术个性214 论《倩女离魂》的艺术特点215 《高祖还乡》的讽刺艺术216 《水浒传》的忠义观217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219 论唐僧与孙悟空的矛盾冲突223 《琵琶记》悲剧意蕴分析227 《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228 论西门庆形象的文化警示意义229 “三言”“二拍”中的风尘女性230 李贽“童心说”的文学价值232 清初历史剧兴盛原因初探233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模式234 《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235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236 大观园的文化意义237 《红楼梦》的梦幻描写及其意义238 《长生殿》的爱情观239 《桃花扇》的结构艺术244 张飞、李逵形象塑造比较246 《红楼梦》中的丫环群象247 论魏晋散文的骈俪化倾向248 论归有光的散文创作252 论《史记》对后世小说创作的影响253 宋代豪放词的艺术风格254 论明清小说题材的嬗变255 《文心雕龙》对创作构思的分析256 严羽《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分析257 道家虚静说对古代诗歌创作论的影响盛唐田园诗创作繁盛的原因1、隐逸之风。
包公与包公文化——评《包公戏研究》

包公与包公文化——评《包公戏研究》谭德生包公,在中国无疑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
包公题材的戏曲、小说、影视作品层出不穷。
只要说起包公,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面孔黝黑、额上一块月牙的形象。
他气势威严,铁面无私,能够“日断阳、夜断阴”审决阴阳两界冤案。
那么,历史上的包公果真如此吗?由历史的包公演化为文学中的包公,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体现着怎样的价值追求?包公形象及其文化意蕴对今天又有何重要启示?曲阜师范大学陈涛副教授的著作《包公戏研究》对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在该著中,作者对包公的生平、政见作了详细的考察。
尤其是关于包公的思想、见解,作者可谓不惮于笔墨,埋首于卷帙浩繁的古籍资料,将包公的思想分为政治、经济、军事三大块,条分缕析。
认为包公吏治理论的基础是民本思想,因而主张薄赋轻役,选举官吏要“惟贤、惟才”、“知人、用人、信人”。
同时,军事上也要整饬武备,精选将帅,并征集民兵。
通过这样一种历史还原,一个以“国泰民安”为己任的“清官”包公便清晰可辨地站在人们面前。
作为古典戏曲方面的论著,如果脱离具体的原始资料一味空谈理论,很容易陷入空洞和苍白,难以让人信服。
该著史论结合,由史见论,以论统史,仅此而言,作者的心血和汗水是极有价值和意义的。
扎实的考据工作贯穿该著的始终,比如对元、明、清以及近代包公戏的剧目,作者不厌其详,从版本、作者到作品内容,均做了全面、细致的考证,从而为后文研究不同时代包公戏的变迁及其各自的特点奠定重要的基础。
在研究包公戏的过程中,该著也始终坚持“着实”。
包公被广大百姓称之为“包青天”,是一位享有崇高威望的清官。
由历史的包公到文学中的包公,包公形象不断发展、深化最终至于完美而近于“神”。
包公形象的这一演变,理应进行勘察和检视。
厘清不同时代包公戏的发展脉络,不仅对包公戏本身是一种正本清源的工作,而且能够更深层次地发掘包公戏与时代、社会、文化之间的复杂脉动。
该著按照年代顺序对包公戏逐一检视,指出元杂剧中的包公具有多元复合的性格,一方面他是赤胆忠心的忠臣,“立心清正,持操坚刚”,执法如山,为民除害;另一方面他又看到了世情艰险,顾忌权豪的报复,有感情,有思想,有苦闷。
包公形象演变

合乎情合乎理——包公形象发展演变探究内容摘要:包公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艺术形象,自他进入中国文人视野的那一刻起,就决定了包公这一艺术形象在中国文坛上将会生生不息、广泛流传下去。
合乎情又合乎理,生于斯又益于斯,承载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凝聚了历代艺术家的思想和智慧,包含了历代下层穷苦百姓的内心需求。
包青天的艺术形象终于在中国文学以及中国人民的内心中扎根生芽,成为中国文学上一颗耀眼的明星。
关键词:身在庙堂,心在江湖,并能自由地穿梭与江湖与庙堂之间,包公这一艺术形象历经千年却还不断地被人们演绎着、诠释着,下层文人视他为内心的楷模,穷苦百姓把他当作神明朝夕顶礼膜拜。
时代在变化,朝权在颠覆,社会主导思想文化也在更替,可包公形象还屹然矗立。
因此,对包公形象的发展演变有探讨的必要。
一、包公形象的由来根据史料记载,在文学上包公形象出现之前,包公历史上确有其人,不仅善于断案,而且两袖清风铁面无私,千百年来在百姓心中一直是为官的楷模。
《辞海》中记载:“包拯(999一1062)北宋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字希仁。
天圣进士。
仁宗时任监察御史,建议选将练兵,以御契丹。
后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官至枢密副使。
知开封府时,以廉洁著称,执法严峻,不畏权贵,当时称为‘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遗著有《包孝肃奏议》。
他的事迹长期流传民间,过去小说、戏曲多取为题材,元杂剧已有《陈州粜米》等作品,以后流传日广,形成丰富的传说”。
可见历史上的包公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历史人物,同时历史上的包公为以后文学史上包公形象的塑造提供丰富的源泉。
二、包公形象发展演变解读(一)正直的判官——宋朝包公形象塑造在包拯去世不久,作为艺术形象的包公就在宋金笔记、话本、杂剧中出现了,宋代包公只是代表法律、正义的符号,是一位秉公执法,机智能干的判官。
我们先看宋金笔记中的包公形象,宋金笔记中对包公形象的描述最为鲜明的莫过于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以及南宋初年朱弁所著的《曲洧旧闻》。
悲剧意识_元杂剧深层美学意蕴的核心

悲剧意识———元杂剧深层美学意蕴的核心韩学君 提 要 本文立足于中国古代悲剧意识的独特内涵,揭示了元杂剧的深层美学意蕴:对生存困境和文化困境的深刻、系统暴露,在人生理想层次现实政治层次,精神心理层次寻求对困境的整体弥合。
分析了元杂剧所暴露困境的时代性、深刻性。
指出元杂剧艺术家美学追求的核心是以暴露困境为基础,寻求最大限度的弥合:赞美反抗意识,献身意识,强化生命意识,渲染危机的意识,消除痛苦意识。
关键词 悲剧意识 困境 暴露 弥合一 悲剧意识是人类对自然悲剧力量和社会悲剧力量的感受,是对现实悲剧性的反映,又是对悲剧性现实的把握。
其基本含义是: (一)暴露人类生存和人类文化面临的困境,展示现实对人类的挑战。
(二)从形式和情感上弥合生存与文化的困境,使人类产生韧性的随力,展示人类对挑战的应战,进而寻求超越和解脱。
对困境的暴露与弥合是悲剧意识的核心功能性因素,西方重视暴露,中国则重暴露基础上的弥合,中西方悲剧意识都通过悲剧性艺术集中表现。
①我们认为,作为元曲主体的杂剧就是以悲剧意识为其深层美学意蕴的核心,这种悲剧意识是中国古代悲剧意识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具体表现,其最大特点是对生存困境和文化困境的整体深刻暴露,寻求在形式与情感上实现弥合的最有效途径,完成了多维的超越和解脱。
中国古代悲剧意识对自然悲剧力量和社会悲剧力量的感受是不均衡的,对现实悲剧性的反映具有阶段性,而对悲剧性现实的把握也不断进化、演变。
中国古代对社会悲剧力量的感受和反映,往往以个体人格的完善,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群体性欲望(功业心、皇权欲、表现欲等)等为基石。
比如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见谤,能无怨乎?”②所以,当悲剧意识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有机组成部分之后,悲剧意识也必然和传统文化特别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正统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比如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人的群体意识浓厚而强烈,并自觉把个体人格完善,自我价值实现与群体利益有机统一起来,即:“正心、诚志、齐家、治国、平天下”。
[铁面无私包青天]包拯铁面无私的故事历史上不畏强权的包青天
![[铁面无私包青天]包拯铁面无私的故事历史上不畏强权的包青天](https://img.taocdn.com/s3/m/1706d7d2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1d.png)
[铁面无私包青天]包拯铁面无私的故事历史上不畏强权的包青天篇一: 包拯铁面无私的故事历史上不畏强权的包青天包拯铁面无私的故事:包拯是我国北宋时候著名的清官。
人们都称他包公,很少提他的名字。
流传很广的古代通俗小说和传统戏曲中,有不少关于包拯的故事。
可是,小说戏曲中的包拯,和历史上的包拯,事迹却有很大的出入。
小说戏曲中的有些情节,完全是虚构的。
包拯是庐州合肥人,生于公元999年。
他二十八岁那年考上进士,开始做官,后来一直做到枢密副使。
包拯这个人很会审理案件,而且执法如山,铁面无私。
他在庐州府做官的时候,有个亲戚犯了法,被人告到官府。
包拯依法处理,照样打他一顿板子。
有些亲友本来想利用包拯做靠山,胡作非为。
这一来,他们再也不敢为非作歹了。
后来,包拯调到京城里做官。
京城里有许多皇亲国戚,权贵大臣,这些人更是无法无天。
有个张尧佐,他的侄女在宫内当贵妃。
凭这点关系,他竟同时担任了三司使等好几个重要官职。
三司使是主管全国财政赋税的官员,包拯认为按照张尧佐的才能,不适宜担任三司使,更不适宜同时担任几个重要官职。
于是,他一连写了五道奏疏,弹劾这个既有后台、又有权势的大人物。
为了这件事,有一次,包拯在朝堂上竟和宋仁宗当面争吵起来。
在包拯的再三反对下,宋仁宗终于免去了张尧佐的两个官职。
当时,还有一个大官僚,叫王逵。
他担任荆湖南路转运使的时候,非常残暴凶狠,拼命剥削和压迫人民,逼得人民逃亡山中,联合起来进行反抗。
后来,他调任江南西路转运使,还是继续残害百姓。
包拯访问到这些情况,气愤极了,立刻上了两道奏疏,弹劾说:“王逵残害百姓,逼得他们逃入山洞,造成大害,至今未息。
朝廷决不能任用这样的坏人,危害国家。
”这两道奏疏上去了,朝廷并没有罢王逵的官,又调他做了淮南转运使。
包拯坚决反对朝廷这种做法,又上第三道奏疏,进行弹劾。
过了一些时候,包拯又了解到王逵的另一项重大罪行。
原来,王逵担任江南西路转运使的时候,疑心地方官卞咸告发他的罪行,就打击报复,暗中指使人诬告卞咸,一下子关押了五六百人,制造了一个大冤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部分:专项一 题型九 家国情怀

题型九家国情怀1.(湖北省八市2019届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清人全祖望说:“宗祠之礼,则所以维四世之服之穷,五世之姓之杀,六世之属之竭,昭穆虽远,犹不至视若路人者,宗祠之力也。
”这说明宗法制旨在()A.强化专制集权B.巩固宗族团结C.稳定统治秩序D.维护社会和谐2.(2019河南高考诊断A卷)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
这说明先秦士子() A.提倡政治参与意识 B.注重个人道德修养C.主张规范伦理道德D.讲究胸怀宽容博大3.(2019宁夏银川一模)明代汤显祖在《牡丹亭·作者题词》中说:“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材料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内涵是()A.主张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B.否定传统思想的主流地位C.主张“存天理”灭人欲D.提倡经世致用思想4.(2019四川成都一模,)元杂剧包公戏中的包公是廉洁正直、机智善断的清官。
明传奇中包公的形象渐趋神化,权力无限扩大,民间更尊其为明法致公、为民请命的“司法之神”。
包公形象的变化反映出()A.明传奇较元杂剧艺术成就更高B.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强烈向往C.市民阶层主导法制观念的变迁D.明代法治的理性精神丧失殆尽5.(四川省资阳市高中2019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马关条约》签订以后,《申报》对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加。
这一变化()A.说明了媒体引导国人反思和图变B.反映了清政府放宽对舆论的监控C.证明了国人开始关注日本的文化D.折射出中国报刊等传媒迅猛发展6.(2019福建厦门一模)民国元年中华书局成立,其出版理念是“提倡国粹,以启发国民之爱国心”,“兼采欧化,以灌输国民之世界知识”。
这一理念旨在()A.促进社会大众觉醒B.加快东西文化的交融C.宣传实业救国思想D.推动新文化运动发展7.(2019广东深圳一模)20世纪初,章太炎、刘师培等学者严厉谴责当时“醉心于欧化”的风气,力图在古籍中挖掘出民主乃至社会主义的内容,掀起了一股以“研究国学,保存国粹”的思潮。
《包公》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

《包公》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包公》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导语】:包公是元代无名氏的《陈州粜米》杂剧中的主要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 因为孩子 的 生母 是不 舍 得用 力 拉孩 子 的 , 这样 会 拉伤 孩子 。《 包待制 智斩鲁 斋 郎》 中包拯 “ 在圣人 面前
奏过 , 有一人 是 ‘ 鱼齐 即’ 害 良民 , 苦 抢夺人 家妻女 , 犯 法 百 端 ” 终 于将 飞扬 跋 扈 的权豪 势要 鲁 斋郎 押赴 市 , 曹。看 到这些杂剧 我们不 禁 佩服包公 的足 智多谋 , 为
的十分之一 , 这个数 量就能 看 出元代包公 戏在 元杂 从 剧史上 的重要地 位 。 现存 的 1 种 分别为关 汉卿 的《 1 包
日 :第 归 , 而鬻 之 。 寻复 有来 告 私杀 牛者 。拯 日: ‘ 杀 ’ ‘ 为割 牛舌 而又 告之 ? 盗惊 伏 。 ① 见 巧断 牛舌 案 何 ’ ”可 已经能 充分彰 显 出包公 的智慧 了 。 这些 包公 戏 的名 字 中 明 明 白白地 写着 “ ” 就有 六 种 之 多 , 么 就是 智 的 要
“ 勘” 可见审理这 些案 件花费 了包公 不少 的心思和 三 ,
智 慧 。可 以 说 ,1 包 公 戏 无 一 种 不 反 映 包 公 的 奇 思 l种
待 制 三 勘 蝴蝶 梦 》 《 待 制 智 斩鲁 斋 郎 》 郑 廷 玉 的 、包 , 《 龙 图智 勘 后 庭 花 》 李 潜 夫 的 《 待 制 智 赚 灰 阑 包 , 包 记 》武 汉 臣的《 待制 智赚 生金 阁 》 无名 氏 的《 龙 , 包 , 包 图智 赚合 同文字 》 《 奴儿 大 闹开封府 》 《 叮 当 当 、神 、叮 盆儿鬼 》《 、 鲠直 张千替杀 妻 》 。 等 这些 作 品为 我们描 绘
的感 觉 还是 一脸 的严肃 , 至是 高 高 在上 的 , 民百 甚 黎 姓是扬 起脸 瞻望 他 的。 包公 听说 王家 三兄 弟打 死人后 就表 现 出一 副 怒不 可遏 的神 情 : 与 我 一 步一 棍 打上 “
摘
要 : 杂 剧 中 的包 公 形 象 继 承 了《 元 宋史 》 中对 包 公 形 象 的描 述 , 动 立 体 地 反 映 了包 公 智 勇 和 为 民请 命 的性 格 , 生 这
是 包 公 形 象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同 时又 有 所 开拓 , 画 了包 公 身上 的 世 俗 色彩 和 封 建 思想 , 三者 鼎 立 起 血 肉饱 满 而 又 刻 这 感 人 至 深 的包 公 形 象 。
关 键 词 : 杂剧 ; 公 ; 象 元 包 形
中 图分 类号 :27 3 IO . 7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O 7 19 2 L ) 4 O4 一O lO —9 4 ( OO O - 0 8 3
流传至今 的全部元 杂剧有一 百五十本左 右 , 据 根 李春祥 的《 元代包公 戏选 注 》 可知 , 元代 的包公 戏多 达 1 种 , 中佚 失者 有 6 , 7 其 种 现存 1 种 , 1 几乎 占元 杂剧
第 4期
刘 井亮 : 论元 杂剧 中的 包公 形 象
・ 9・ 4
会义 无 反顾 地去 陈州粜 米 。“ 圣人 的命 ” 西延 边 赏 奉 “
军 回来 ” 的包 公 又 马不 停蹄 踏上 前往 陈 州 的道路 , 包
公 和 市井细 民一样会 开 玩笑 , 和芸 芸众 生 一样想 远祸 保 身 , 走卒 贩 夫一样 会 有 羁 旅忧 思 , 和 这些 都 增强 了 包 公形 象在 剧 中的真 实感 。 蝴蝶 梦 》 的包公 给我们 《 中
州合 肥人 。历史上 的包公 断案如神 , 不畏权 贵敢于 力
陈 弊政 ,宋史 》 《 里说 “ 拯立朝 冈 毅” 0 。元代 包公戏 塑 造
包公形 象时都 忠实 于历 史上真 实的包公 , 加 以合 理 并 的夸张 与变形 , 得包公 的光辉人 性成为其 形象 中最 使
闪光 的特 点 , 并一 以贯之 于全部包公 戏 。包 公的光 辉 人性 主要包 括 以下几 点 :
第 2 卷 第 4期 7
V o127 N0 . . 4
萍 乡高等 专科学校 学报
J u n l lPig in l g o r a n x a g Col e o e
2l O O年 8 月
Aug 2 0 01
论 元 杂剧 中 的 包 公 形 象
刘 井 亮
( 福建 师范大 学 文 学院 , 福建 福州 3 0 0 ) 5 0 7
、
平 民 眼 中 的 英 雄 —— 光 辉 人 性
包 公的 断案 如神拍 案 叫好 ! 中包公 的智慧让 山穷水 剧 尽 的情 节突 然风 生水 起 , 人 到 柳 暗花 明 的境 地 , 进 使 戏剧 的情节更 加 曲折生动 。 同时 , 慧保 护 了好 人 , 智 让
包 拯 生 于宋 真宗 咸 平 二年 ( 9 9 9年 ) 字 希 仁 , , 庐
罪 有应 得的坏 人受 到法律 的制裁 , 又收 到了大快人 心
的效果 。
其次 是关心 民瘼 , 民请命 。 l 为 从 1种包 公戏 中我 们可 以感受 到包公那 忧 国忧 民的炽 热情感 , 于人们 对 的疾苦 他感 同身受 , 勇敢地 为 民请 命 。《 并 陈州粜 米 》 中包 公 听到“ 陈州一 郡 官吏 贪 污 、 民顽 鲁 ” 就愿 意 黎 , “ 陈州 百姓每分 忧” 正 因为心 怀百姓 疾苦包 公这才 与 ,
首 先是崇 尚智 慧 。宋史 》 《 里记载包公 所断 的案件
只 有一 事 :知天 长 县 , 盗 割人 牛 舌 者 , 来 诉 , “ 有 主 拯
收 稿 日期 :O O O 一l 2l— 3 O
作 者简 介 : 井 亮 ( 9 4 ) 男 , 徽 淮 南人 , 士研 究 生 , 究 方 向 : 国古 典 戏 曲 。 刘 1 8一 , 安 硕 研 中
了形 象各异 而个性 鲜 明的包 公 , 也寄 托 了人 民的美好 意愿 。 纵观这 些包公 戏我们 可以发现包公 的形 象是 由
三个 方面鼎立起 来 的 。
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善谋 。 包待 制智赚 灰 阑记 》 如《 中包公 巧妙 地利用 两母 从 灰 阑 中拉儿 子这 一奇计 断 出谁 才 是孩 子 的 真正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