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惊弓之鸟(1)

合集下载

2020新教材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第3单元10惊弓之鸟(1)附答案

2020新教材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第3单元10惊弓之鸟(1)附答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课时同步练习-10惊弓之鸟(1)附答案作业很轻松,做做乐其中!一、带着问题来读书。

1.本文是一篇________故事,讲的是古时候________国的射箭能手________,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2.根据课文的内容,我知道“惊弓之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拼音写字我最棒!wèi ɡuó shè jiàn bēi cǎndǎ liè dà yàn yù hé三、我来用“√”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更.羸(gēng gèng) 本事.(shìshi)拉弦.(xián xuán) 因为.(wéi wèi)四、给下面的部件加偏旁组字再组词。

列()()俞()()甬()()昔()()五、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因为……所以……一……就……不是……是因为……只要……就……1.那只孤单失群的大雁( )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 )拼命往高处飞。

2.( )它受过箭伤,( )飞得慢。

3.我不用箭,( )拉一下弓,这只大雁( )能掉下来。

4.( )我的本事大,( )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六、给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直:A.成直线的。

B.跟地面垂直的。

C.挺直;使笔直。

D.一个劲儿;不断地。

E.直爽;直截。

1.我直.起腰,擦了擦头上的汗。

( )2.这条公路笔直.地伸向远方。

( )3.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

( )4.大雁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 )5.马大婶是个心直.口快、乐于助人的人。

( )七、判断下列句子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惊弓之鸟_成语故事_1

惊弓之鸟_成语故事_1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1 成语故事-惊弓之鸟
更羸(l éi )陪同魏王散步,看见远处有一只大雁飞来。

他对魏王说:“我不用箭,只要虚拉弓弦,就可以让那只飞鸟跌落下来。


魏王听了,耸肩一笑:“ 你的射箭技术竟能高超到这等地步?”更羸自信地说:“能。

”不一会儿,那只大雁飞到了头顶上空。

只见更羸拉弓扣弦,随着嘣地一声弦响,只见大雁先是向高处猛地一窜,随后在空中无力地扑打几下,便一头栽落下来。

魏王惊奇得半天合不拢嘴,拍掌大叫道:“啊呀,箭术竟能高超到这等地步,真是意想不到!”更羸说:“不是我的箭术高超,而是。

浙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0惊弓之鸟》 (1)

浙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0惊弓之鸟》 (1)

惊弓之鸟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学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教学难点: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使学生明确,把观察、思考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是值得学习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惊弓之鸟》。

(板书课题)(2)“惊弓之鸟”什么意思,同学们明白吗?(释题:“惊”从它的偏旁你知道什么?“弓”指弓箭,“之”是“的”的意思,)谁能说说“惊弓之鸟”的意思?(3)了解了课题的意思,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故事中的鸟是一只怎样的鸟?它为什么害怕弓箭?它害怕到什么样的程度?)(4)同学们,是谁有这样的本事,了解到那只鸟连听到弓箭的声音都害怕呢?(教师将学生的质疑归纳,用几个“?”在黑板上标出)二、深入学习课文,自读自悟。

检查提问:通过自己读和听同学读课文,你弄懂了什么?1.弄懂:那是一只怎样的鸟?那是一只受了箭伤的大雁。

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①“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②“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大雁是一种候鸟,每到秋天就从北方飞到南方去,春天又从北方飞回南方。

同学们看,雁字是这样写的(边写边板书),字理分析“雁”:“厂”是它的声旁,古时候读作“han”,里面的“隹”指鸟,单人旁指鸟飞时能排成人字形。

可不要写成燕子的“燕”。

2.读了课文,你还懂得了什么?(1)“惊弓之鸟”其实是指害怕弓弦响的大雁。

从哪里看出那只鸟害怕弓弦响?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第5自然段。

)(2)朗读前指导:读课文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得有感情,能读出感情来,就不仅证明你理解了,而且说明你学得相当不错了。

10.惊弓之鸟第一课时教案

10.惊弓之鸟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生词卡片、资料收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说一说有关鸟的成语。(如:一石二鸟) 2、 根据自己在预习中的理解,谈谈惊弓之鸟的意思。(学情估 计:整个成语的意思学生可能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教师重在引导, 比喻意义无须学生此时说出。)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学法:自学、讨论交流。 方式:小组学习。 出示自学思考题 1、 读课文,读准音,把语句读通顺,同时标出自然段。 2、 采用查字典、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新词的意思。 3、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全班交流自学情况 1、(本班学生在拼音上有些问题)认读生字,主要是“弦”“惨” 二字。 2、谈谈自己理解了哪些新词的意思。 4、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更羸放空箭射下一只大雁) 四、质疑 读了课文,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能讨论解决的讨 论解决,当堂不能解决的师生梳理归纳成几个中心问题。) 五、指导书写生字 提示:“魏”注意“鬼”中的撇折点;“猎”可换偏旁;“愈”不 能忘记横;“雁”内是双人旁。 六、小结 七、作业 想办法解决课上归纳的问题。 补充及反思
教学过程
补充及反思
第三单元 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授课类型 认识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能手”等词语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和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意识。
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 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 新授

三年级下册惊弓之鸟_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十课惊弓之鸟生字

三年级下册惊弓之鸟_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十课惊弓之鸟生字

三年级下册惊弓之鸟_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十课惊弓之鸟生字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十课《惊弓之鸟》中“惊弓之鸟”这个词比喻受到过惊吓的人遇到类似情况会惊恐不安。

小编在此整理了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十课《惊弓之鸟》生字,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十课《惊弓之鸟》生字1 【弓】读音:弓[gōng]巧记:弯字掉上半(弓),拉开能射箭。

字义:①射箭或发弹丸的器具②弯曲组词:①弓箭弹弓左右开弓②弓腰弓背造字:象形法造句:古时候,弓箭不仅是人们打猎的工具,还是战斗的武器。

笔顺:第一笔是横折,最后一笔是竖折折钩。

2 【魏】读音:魏[wèi]巧记:见“鬼”矮半截(委)。

字义:战国国名,在今河南省北部,山西省西南部一带组词:魏国造字:形声法造句:魏国是战国七雄之一。

笔顺:“委”上下对正,笔画迎让;“鬼”的竖弯钩伸展。

字歌:委员他姓魏身材很魁伟瑰宝己占有内心很惭愧3 【射】读音:射[shè]巧记:一个小人,“身”一“寸”。

字义:①放箭,用推力或弹力送出子弹等②放出光、热等③有所指组词:①射箭发射②辐射反射③暗射影射造字:会意法造句:射箭是一种体育运动项目。

笔顺:左部紧靠竖中线;右部竖钩运笔用力。

字谜:身高一寸功夫很深放出一箭击中靶心4 【箭】读音:箭[jiàn]巧记:“前”面有片竹林。

字义:①用弓发射到远处的兵器,箭杆前端装有金属尖头②形状或功能像箭的东西组词:①弓箭一箭双雕②火箭令箭造字:形声法造句:火箭发射成功了。

笔顺:上窄扁,下宽长。

“前”第三笔横长托上盖下。

10_惊弓之鸟

10_惊弓之鸟

大胆说说你自己的理解
更羸的本事 不在于( ),
而在于(
)。
认真观察:看到,飞得慢
听到,叫得惨 分析:受过伤、孤单失群、害怕
推断: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
• 学到这儿,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有什么体会?
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他看得 认真,听得仔细,并且能够把看到 的、听到的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 起来进行思考,这种思维方法值得 我们学习。
分析的
更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 很悲惨。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 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 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 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 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 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 来。”
更羸看到: 它飞得慢。 更羸听到:叫的声音很悲惨。 1.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 更羸分析: 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2.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 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 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 掉下来了。
交流和探讨
究竟是谁害死了那只大雁?
1.是射箭能手更羸吗?
2.是先前射伤大雁的猎人吗?
3.是这只大雁的同伴吗? 4.是这只大雁自己吗?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们能不能 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惊弓之鸟”的意 思吗?
比喻……
惊 弓
害怕 惊吓 弓箭



被弓箭吓怕了的鸟
“惊弓之鸟”用来比喻人受过 惊吓 后, 遇到一点儿情况就 害怕得不得了 。
猜成语:
(1)把禾苗拔高一节,帮助它生长。 (2)羊丢了再修羊圈。 (3)守着树桩等兔子。
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
你知道吗?
掩耳盗铃
井底之蛙 唇亡齿寒
守株待兔
高山流水 闻鸡起舞

三年级下册第10课《惊弓之鸟》PPT课件

三年级下册第10课《惊弓之鸟》PPT课件
22
认真观察:看到,飞得慢
听到,叫得惨
分析: 受过伤、孤单失群、
害怕
推断: 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
23
练习:
1.大雁因为 受过箭伤 以飞得慢。
,所
2.它因为 孤单失群 ,所以叫得 悲惨。
24
3. 它一听到弦响,因为 心里害怕, 所以拼命往高处飞。
4.因为 一使劲 ,所以伤口又 裂开了。
5.因为伤口裂开了,所以 就 掉了下来 。
27
交流和探讨
究竟是谁害死了这只“惊的猎人吗? 3、是这只大雁的同伴吗? 4、是这只大雁自己吗?
28
学了这篇课文,请你说说“惊弓 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被弓箭吓怕了的鸟。
“惊弓之鸟”用来比喻人受过惊吓 后, 遇到一点儿情况就 害怕得不得了 。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32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25
大雁因为受过箭伤 ,所以 飞得慢。它因为孤单失群,所 以叫得悲惨。它一听到弦响, 因为心里害怕,所以拼命往高 处飞。因为一使劲,所以伤口 又裂开了。因为伤口裂开了, 所以就掉了下来。
26
受到启发
1.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里?你觉 得更羸是个怎样的人?从这个故事中 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是因为 他有丰富的经验,善于观察周围的现 象,而且能对观察到的进行认真、深 入地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

10惊弓之鸟(1)

10惊弓之鸟(1)

“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 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 事?”
10惊弓之鸟(1)
“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 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
“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 “真有这样的本事!”
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10惊弓之鸟(1)
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 一点动静就异常恐惧。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ɡēnɡ léi
亡口月羊凡
yínɡ
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能手手。
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 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 那只大雁直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叫的声音很悲惨。飞 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 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 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 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 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 就掉了下来。
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
飞得慢,因为 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 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 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 往高处飞。
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 “真有这样的本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惊弓之鸟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了下来。

原来这是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下来了。

“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所以得名,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学习对事物实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的重点是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要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多种记忆方法,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准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通过读课文,初步了解大意。

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小黑板: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什么信息?(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2、导入:一句话我们就了解了更羸这么多的情况,时至今日,我们还谈到他,是因为他与一个成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板书“惊弓之鸟”)读了这个故事,我们会揭开他成为有名射手的奥秘。

(二)、自主学习(学习字词,了解大意)。

1.自由默读课文。

要求:
(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

(2)读通每个句子,注意在长句中用“/”标出句中的停顿。

(3)把每个自然段用数码标记清楚。

2.自由朗读。

要求:
(1)看清句子的标点符号,试着读出说话人的语气来。

(2)把不理解的词抄写在本子上,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3、指名学生朗读全文,结合正音。

4、指名学生列举不理解的词语,并鼓励查阅工具书的同学协助解释。

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三)、合作学习。

浏览课文,小组讨论: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
(1)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2)引导学生揣摩词语,诱发联想,进而产生逻辑推理:
①大雁一般是成群地飞翔,这里却是“一只”,说明什么?
②“慢慢地飞”又说明什么?为什么用“鸣”而不用“叫”?
③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

(不做统一的要求。


(四)、总结梳理
齐读全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指名说,教师再作以总结)
课文先写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来;接着试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更羸介绍他是怎样知道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来的。

这样先叙写故事的梗概,再揭示事情的原因,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

(五)、作业。

1、读一读,写一写。

wèi guónéng shǒu gū dān shī qún
()()()
bēi cǎn yù hédà chī yī jīng
()()()
2、选择合适的关联词。

不是……是……只要……就……一……就……
1.它()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拼命往高处飞。

2.()我本事大,()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3.()拉一下弓,这大雁()能掉下来。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借用工具书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2、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准确的理解;学习对事物实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惊弓之鸟”什么意思,同学们明白吗?(释题:“惊”从它的偏旁你知道什么?“弓”指弓箭,“之”是“的”的意思,)谁能说说“惊弓之鸟”的意思?
(2)了解了课题的意思,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故事中的鸟是一只怎样的鸟?它为什么害怕弓箭?它害怕到什么样的水准?)
(3)同学们,是谁有这样的本事,了解到那只鸟连听到弓箭的声音都害怕呢?
(二)、自主学习,初达目标。

通过读课文,你能弄懂什么?比一比,看哪位同学最聪明!(学生边读边作批注)
(三)、展示点评,聚焦主题,感受更赢的聪明。

1、交流:更赢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强调了“有名”和“能手”)
理解“能手”的意思:对某一项技术、某一种工作特别熟练,干得特别出色的人,称作“能手”。

织布技术特别熟练的人,我们称他为—“织布能手”,种菜特别出色的人就称为“种菜能手”。

射箭技术很高明的人就称为“射箭能手”。

“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更羸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射箭的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因而大家都知道他。

你们能不能想象一下,他的箭法怎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百步穿杨、箭无虚发、百发百中)
2、交流:那是一只受了箭伤的大雁。

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大雁是一种候鸟,每到秋天就从北方飞到南方去,春天又从北方飞回南方。

同学们看,雁字是这样写的(边写边板书),可不要写成燕子的“燕”。

3、交流:那只鸟害怕弓弦响。

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第5自然段。


朗读指导:读课文不但要读得准确、流利,还要读得有感情。

能读出感情来,就不但证明你理解了,而且说明你学得相当不错了。

怎样读的得有感情呢?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你读的时候,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师:你看到了什么?还听到什么声音?
4、接着交流:“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这个段有两个“直”,意思一样吗?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大雁边飞边鸣的情形为“→”“直往上飞”:↗↑;“直掉下来”:↘↓。

)(让学生理解,“直往上飞”的“直”是一个劲的意思,应这样表示↗,“直往下掉”的“直”是垂直的意思,应这样表示:↓。

(2)该怎么读?语速要快稍快,紧张一点。

自由朗读这个自然段,体会。

(3)指名读,强调两个“直”字。

生用手势配合表演。

全班同学边读句子边演示。

(4)看到这样的情形,魏王大吃一惊,同学们自由朗读6-8自然段。

①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大吃一惊”的意思。

与“惊弓之鸟”的“惊”相比较,联系第八自然段,了解“惊”是非常奇怪的意思。

告诉学生,联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

②感情朗读课文,读出魏王奇怪的语气。

(四)、交流点拨升华,总结梳理。

请同学们齐读第九自然段。

更羸是个什么人?怎么有这样的本事,知道那只大雁那么害怕弓箭,甚至听到弓箭的声音就会掉下来呢?(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1)想想更羸说的话,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2)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交流。

①哪些是更羸听到和看到的?他观察到什么?
板书:观察:飞得慢叫得惨。

学习“惨”。

(从竖心旁分析字义),注意读准平舌音。

②哪些句子讲的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
板书:思考:箭伤作痛孤单失群。

学习生字愈,指伤口长好了。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孤单失群”的意思:这里的“失”能够用上文中的哪一个词来理解?(“离开”)“群”字呢?(“同伴”)看字形能不能说出它的意思?(形声字,形旁是羊字旁,羊喜欢成群地在一起。


③根据这样的分析,更羸断定这是一只怎样的鸟?(受过箭伤的孤单失群的鸟。


④因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所以,更羸又做了怎样的分析,要怎样做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
⑤学到这里,是因为更羸射箭射得特别准,所以才大雁落下来的呢?
是因为他有丰富的经验,善于观察周围的现象,而且能对观察到的实行认真、深入地思考,得出准确的结论。

(五)、达标测评。

1、魏王听了更羸的话,还会对更羸说什么?
2、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六)、学习反思
收获:
疑惑:
板书设计:
10、惊弓之鸟
观察:飞得慢叫得惨
思考:箭伤作痛孤单失群往高处飞↗↑心里害怕↗↓
结果:不用箭只拉弓听到弦响↗掉了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