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陈氏太极拳四十二发劲

陈氏太极拳四十二发劲

欧阳光明(2021.03.07)

陈氏太极拳是各派太极拳的始源。它是由河南温县陈家沟太极拳鼻祖陈王廷所创,历经三百多年的传袭,昌盛不衰,并以其独特的技击与健身功能,广受中外人士青睐。太极拳流派甚多,就陈氏太极拳而言,也有好多套路,有新与老,大与小之分的拳势。随着时代的需求,大师们编了不少新的套路,其中四十二发劲是太极拳大师陈照奎所组编的。这套功夫架的特点为:动作技击明显,适用性强;刚柔相济转换快;圆方突变,慢走柔,快打刚。练此套路必须有一定太极功夫方可学练。下面介绍四十二发劲拳势动作及练习要求,望太极拳爱好者共同研习之,从习练中更快理解太极之理,增强太极功夫。

第一势:腰拦肘

动作一(图1)立身中正,二目平视,唇轻闭,舌抵上颚,齿轻合,面南背北而站。

动作二(图2)身体缓缓下沉,腿微屈,气下沉,两臂上掤,左手逆缠,右手顺缠,沉肩肘,手与眼平,眼视左手中指。

动作三(图3)接上势,重心先在左足,右脚脚跟抬起,划外弧向身后退步。身体向左转,躯干旋转带动手脚,左手顺缠,右手逆缠,双手高捋,重心移至右腿,上下相合,定势塌腰沉气,目视正南方。

动作四(图4)接上势,虚领顶劲,身体向左转,重心移至右腿,成弓步。同时上肢双手相合,如抱球状,左手在外,右手在里,手心相对。沉肩垂肘,含胸塌腰,目视前方。

动作五(图5)接上势,身体向左转。随体右脚外划弧45度上一步,成右虚步。同时,双手相合,互抓手腕,塌腰松胯,劲蓄右腹,意贯右肘,蓄劲待发,目视前方。

动作六(图6)接上势,重心前移至右腿,腰胯向左旋转,蹬左脚助力,弓右膝,沉肩发右肘劲。发劲时裆劲应扣合,意贯肘尖,目视肘前。

第二势:上挑肘

动作一(图7)接上势,身体向右旋转,右脚随体而转,外划弧后退;同时,双手变高捋;前用捋手,后退打背靠。走柔劲,蓄劲待发,目视前方。

动作二(图8)接上势,身体左转,重心移至左腿,由捋势变为右手外划弧顺缠,左手逆缠下划弧落到胸前。虚领顶劲,沉肩垂肘,塌腰落胯,劲蓄右侧,目视前方。

动作三(图9)接上势,重心移至左脚,身体左转。右脚上大步,向前45度落脚,成为右虚步。同时,右手指领劲向耳后穿,左手在右肘下微下按。塌腰松胯,劲蓄右侧,意在肘尖,目视前方。

动作四(图10)接上势,身体迅疾左转,左脚蹬地助力,前弓右膝。同时,右手快速逆缠,向右耳后猛穿,右肘挑打,左手下捋采,上下、内外要相互组合,意贯肘尖,目视前方。

第三势:摘星掌

动作一(图11)接上势,重心不变,右脚踏实扎根。沉肩垂肘,塌腰松胯。右肘要与右膝相合。意在右肘下护胁,蓄动待发,目视前方。

动作二(图12)接上势,重心后移至左脚,身体左转,随塌腰转体,右肘下挂摔掌;同时,双手手心朝下,捋抓猛摔。沉肩松胯相互配合,下肢裆劲合扣,目视右手。

动作三(图13)接上势,重心前移,转换腰胯,体向右转,成右弓步。随转体两手变劲,左手顺缠划弧变前推,右手顺缠变手心朝上,与左手相合,目视前方。

动作四(图14)接上势,重心完全移至右足,屈膝生根,提左膝上顶。同时,上肢双手紧合。含胸塌腰,蓄劲待发,目视前方。

动作五(图15)接上势,左脚踹蹬,重心在右,成左虚步。同时,双手如搓球状,左手逆缠下采,右手逆缠上提,肩沉打肘劲。上下配合,迅速刚发,目视右手。

第四势:穿心肘

动作一(图16)接上势,重心不变。双手握拳逆缠,右手走上弧,左手划下弧,双拳同开。沉肩,塌腰,气沉丹田,目视前方。

动作二(图17)接上势,重心完全放在右足,要扎根站稳。提左脚,膝盖上顶里合,双手顺缠划弧相合于胸前,双手变掌相互抓握于手腕,左手在里,右手在外,目视前方。

动作三(图18)震左脚,同时出右脚,向右侧横跨大步。含胸塌腰,身体微向左转,蓄劲待发,目视右肘。

动力四(图19)接上势,上下相合,身体快速向右侧旋转,蹬左足助力。重心移至右腿,上肢肘尖领劲,左手推送助力,意贯右肘尖,迅发刚劲。

第五势:左背靠

动作一(图20)接上势,重心移至左腿,双手逆缠同开。虚领

顶劲,开胸,开裆,塌腰松胯,气沉丹田,目视前方。

动作二(图21)重心完全移至左腿,左足生根成轴心,提右腿,膝盖领劲上顶并里扣,双手顺缠里合在胸前停,左上右下,如抱球状。虚领顶劲,沉肩含胸,塌腰松胯,劲蓄左侧,目视前方。

动作三(图22)接上势,震右脚,重心下沉。同时,开左脚向左侧横跨一大步,双手相合成十字,落于腹前。塌腰松胯,蓄劲于右侧,意贯左肩背,蓄劲待发,目视前方。

动作四(图23)重心快速移至左脚,蹬右脚助力,身体向左侧旋转。双手握拳同开,左拳顺缠外挒,右拳逆缠向身后猛击。劲由左后背发出,内外相合,发劲应速,目视前方。

第六势:左挒

动作一(图24)接上势,重心不变,身体向左侧微转,松左胯;右手由下划弧顺缠向左掤接,与左肩平,手心朝上。虚领顶劲,塌腰松胯,目视前方。

动作二(图25)重心移至右,身体向右旋转。上肢随体变高捋,含胸塌腰;下肢裆应合扣,目视前方。

动作三(图26)重心在右腿,放稳踏实。随塌腰松胯,双手由上向下划弧采按。沉肩垂肘,目视前方。

动作四(图27)重心不变,右手顺缠变手心朝上,与左手照应。腰裆劲要转换过,劲蓄右胯根,意贯掌侧,裆部应圆扣,蓄劲待发。

动作五(图28)重心快速移至左腿,蹬右脚催力,身体向左侧旋转;双手随身体而转,沉肩肘,打挒发劲。两手如抱球状,左、右手劲贯小指外侧,目视左手。

第七势:右背靠动作一(图29)接上势,重心移至右腿,身体向右旋转。双手握拳同开,右上左下划大圆,沉肩开胸,塌腰落胯,气沉丹田,目视前方。

动作二(图30)重心完全移至右脚,提左脚,膝顶里合,身体微向右转。两拳继续顺缠划圆相合。虚领顶劲,沉肩含胸,塌腰松胯,目视前方。

动作三(图31)接上势,左脚下落震脚,改换重心,右脚向右侧跨大步。同时,双拳相合为十字,下按腹前。身体左转,劲蓄左侧,目视前方。

动作四(图32)接上势,重心快速移至右腿,蹬左脚助力,弓右膝,身体右转。双手随体而开,右拳顺缠外克,左拳逆缠下采后打。内外相合,意贯右肩背,突发刚劲,目视前方。

第八势:右挒

动作一(图33)接上势,重心不变,身体向右侧转。随体转左手变掌顺缠由下向上划弧掤引,与右手相合。右拳变掌逆缠,与左手相合。沉肩塌腰,劲蓄右侧,目视前方。

动作二(图34)重心移至左腿,蹬右脚催力,弓左膝,身体向左侧旋转。左手逆缠,右手顺缠变高捋势。沉肩垂肘,塌腰落胯,气沉丹田,目视前方。

动作三(图35)重心不变,沉肩塌腰。双手随体向下沉落,左手变顺缠,手心朝上;右手逆缠手心朝下,劲蓄左侧,上下相合,内外合一;裆要圆撑,蓄劲待发。

动作四(图36)接上势,重心快速移至右腿,蹬左脚助力,弓

右膝,身体向右侧疾转;以身带手,双手发右挒劲,劲贯两手小指外侧,目视右手。

第九势:右上掼拳

动作一(图37)接上势,重心移至左腿,右脚变成虚步,身体微右转。同时,右手顺缠向下划弧;左手先顺后逆缠,由下向上变手心朝下,落在胸前,与右手相合。

动作二(图38)重心不变,身体向右侧旋转,右脚随体划后弧收回变虚点步。双手变拳相合,左上右下,如抱球状。虚领顶劲,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气沉丹田。劲蓄左腿,面向西南。

动作三(图39)接上势,重心在左腿,右脚划弧上大步,成弓步,与左腿相合。右拳随体转,先右后左旋转,右拳由下向上逆缠,划弧与头部齐平;左拳顺缠沉落后拉,落于左腹。劲贯右拳背,目视右拳。

第十势:外摆拳

动作一(图40)接上势,重心移至左腿,身体右转。双手随体而动,右拳顺缠,下划弧落于右腰间;左手先顺缠再逆缠,手心朝下,落于右肩头,两手相合。沉肩垂肘,塌腰松胯,目视前方。

动作二(图41)接上势,重心移至左腿,右脚收回点地成虚步,身体左转。同时,两拳上下相照,含胸拔背,塌腰松胯,劲蓄左腿。

动作三(图42)右脚里划弧上步,方向朝东南,重心前移,身体右转。同时,双拳同开,右拳由下向上外摆发刚劲,高与头平;左拳下划弧后打,目视右拳。

第十一势:里合拳

动作一(图43)接上势,重心移至右腿,身体左转。同时,右拳下划弧落于腹前,左拳划外弧,向上合与肩平,目视东南。

动作二(图44)重心后移,右脚划里弧收到左脚旁,脚尖点地。同时,随体转双拳上下相合,劲蓄左腿,目视东南。

动作三(图45)接上势,身体向右转,右脚划外弧上步,落到东南方向,成右虚左实弓步。同时,右拳随体后拉,左手在胸前,目视东南。

动作四(图46)重心前移至右腿,蹬左脚助力,前弓右膝;同时,右拳划弧里勾发刚劲,左手捋采下按,内劲发至击点,目视右拳。

十二、右前肩靠动作一(图47),接上势。重心后移至左腿,右脚收回,脚尖点地,成丁字步。同时,右拳变掌,采捋再向身后背折,左手变掌划弧前撩穿。左右、上下要相互配合。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塌腰松胯,气沉丹田,目视东方。动作二(图48),身体微向右转,45度出右步,重心在左腿。同时,左手前弓穿击,右手不变,蓄劲待发,意贯右肩头,右臂放松。动作三(图49),重心前移,左脚蹬地助力,腰胯向左转,前弓右膝。右肩头领劲前冲,左手后拉拽,左右、上下配合,快速用右肩前击靠,目视前方。

十三、索喉掌

动作一(图50),接上势。重心不变,右手向前掤架,左掌逆缠下按,身体微向右转,沉肩坠肘,塌腰松胯,裆应扣合,目视东方。动作二(图51),重心移至右腿放稳,出左步45度落脚,脚尖里扣,身体向右侧旋转;同时,左手划外弧里合,右手向下沉落,目视前方。动作三(图52),重心不变,身体塌腰落胯。同时,右手顺缠变手心朝上,指尖朝前,放在腰侧;裆部要圆撑相扣,劲蓄右侧,意贯右手指。内气沉丹,刚劲待发,目视前方。动作四(图53),接上势,重心前移,右脚蹬地送力,腰胯快速向左转,变成左弓步。同时,左手向下捋,右手拇指与食指对应相合,由下向上穿击,高与头齐,劲贯指尖。虚领顶劲,沉肩松腰,上下、左右要相互助劲,目视前方。

十四、背摔

动作一(图54),接上势。重心不变,身体向右转,随体转右掌逆缠上掤,左掌顺缠向后伸,左肩前顶,沉肩肘,塌腰胯,劲蓄左侧,目视前方。

动作二(图55),身体继续左转,右侧下沉,左手顺缠上托,转身回头看,虚领顶劲,沉肩坠肘,调顺内气,塌腰松胯,裆部应扣圆。

动作三(图56),重心在左脚,扎根为轴,右脚外划弧,后退一大步,落地脚跟震地催力。双手划大立圆从头顶摔过,要利用杠杆之理,先让左掌为支点,再让右臀作支点,右脚划圆360度,翻身后要用臀蹶发力,双手下劈,目视前方。

十五、迎门掌动作一(图57),接上势。身体继续右转,双手下捋划弧,右手逆缠变顺缠,上掤与肩平;左手顺缠变逆缠,与右手相合。沉肩垂肘,含胸塌腰,劲蓄右侧,意贯右掌,目视西方。动作二(图58),身体向左转,上左步脚跟先着地。右手臂随身而向前伸,左手逆缠下按于左腹,沉肩塌腰,劲蓄左腿,目视前方。动作三(图59),重心前移,旋转腰胯,带动四肢,左脚蹬地催力,右膝前弓踏实,劲贯右掌根,发劲前推;同时,左掌后拉,要开胸助力。右掌推出要与右脚方向一致。

十六、左采採

动作一(图60)接上势。重心不变,身体先向左微转,再向右转;双手随躯干而动,右手划弧下按,左手先逆缠后顺缠划弧,掌心向上。沉肩垂肘,含胸塌腰,目视西方。动作二(图61),重心前移,左脚前迈,脚尖里扣落地,变成虚步。劲蓄右侧,意贯左掌,含胸拔背。裆圆相合,目视前方。动作三(图62),腰胯迅速旋

转,蹬右脚送力,左膝前弓,裆劲合扣。同时,左手缠转掌心,朝下采击,右掌配合捋拽发力,沉肩塌腰,左膝里扣,裆圆相合,目视左手。

十七、索摔

动作一(图63),接上势。重心不变,裆扣圆,盘根扎好,腰胯向右转。左手顺缠上托,右手继续后捋划弧。沉肩垂肘,含胸塌腰,松胯,气沉丹田,目视左手。动作二(图64),腰胯向左转,左手变捋拽,右手划弧变侧掌,掌心朝前,劲贯右掌。裆要圆撑,下盘扎牢,塌腰落胯,气沉丹田,目视前方。动作三(图65),接上势。下肢双足扣地,裆盘撑圆。同时,上肢快速向左侧旋转腰胯,以身体躯干带动右手挒击,左手捋采,上下、左右要错合发刚劲。

十八、撩阴拳

动作一(图66),接上势。身体向左转,身体微前倾,重心前移。右掌由挒掌变向前穿掌,左掌向身后採按。气沉丹田,目视前方。动作二(图67),重心不变,身体继续右转,左掌变掌上提至胸前,拳心朝里,同时,左手手指尖领劲,划弧前穿。含胸拔背,塌腰落胯,裆要合扣,气沉丹田,目视前方。动作三(图68),接上势,向前上右脚,变成左实右虚步,重心在左腿。同时,右拳下沉,左掌回收合抱。沉肩含胸,塌腰落胯,气沉丹田,蓄劲待发。动作四(图69),接上势。重心快速前移,蹬左脚助力,弓右腿;同时,身体左转,双手同开,右拳由里向外划弧崩打,击打在右膝前。左掌后拉,目视前方。

十九、左前肩靠

动作一(图70),接上势。重心不变,身体向右转,重心前移,扎根在右脚。右拳变掌上掤,左掌后划弧,向身后背折,目视前方。动作二(图71),向前方上左步,重心在右足。右手与左肩相合,含胸塌腰,松胯合裆。气沉丹田,蓄劲待发,目视前方。动作三(图72),重心前移到左腿,蹬右足助力,弓左膝,身体向右转。意贯左肩头,胸开左肩前冲,左手臂膊放松,左手随体转,后拉催力。目视前方。

二十、拦腰掌

动作一(图73)接上势。重心不变,身体左转,左手由后向前变掤,右手顺缠向前,与左手相合,高与眼平。沉肩坠肘,塌腰松胯,右膝里扣,裆劲下足。动作二(图74),重心移至右腿,身体向右转。双手变高捋,右手逆缠,左手顺缠,双手合劲,以躯干带动四肢的变换,目视前方。动作三(图75)接上势,身体向左转,蹬右腿助力,弓左膝。双手下沉,划圆折迭;左手逆缠上掤,右手变立掌前推,位置在左腕下面。要上下相合,成势裆要圆扣,塌腰落胯,气沉丹田,目视前方。

二十一、连环肘

动作一(图76)接上势。重心不变,身体向左侧微转;同时,双掌变拳,拳心朝里,沉肩坠肘,塌腰蓄劲,目视前方。动作二(图77),重心不变,右拳逆缠高掤,左拳下沉腰间。沉肩塌腰,劲蓄右侧,目视前方。动作三(图78),身体左转,上右步,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同时,右拳顺缠,打直顶肘,要上下相照并相合,左拳后拉,目视前方。动作四(图79),重心不变,裆要圆

撑扣合,向右侧旋转腰胯,蹬左足助力,打左直顶肘,目视前方。

二十二、左上掼拳

动作一(图80)接上势。重心不变,右拳下沉向外划弧,高掤里合,左拳自下沉落,两拳拳心相照,蓄劲待发。动作二(图81),重心前移至右足,身体向右转,上右脚变仆步,脚尖点地。两拳相合,随体而转。目视西方。动作三(图82)接上势。左脚划外弧180度,上大步里扣;蹬右足助力,弓左膝,身体先左转,再右转。左拳随体向外划弧,逆缠里合,发刚劲击打,高于头部,目视西北方向。

二十三、左外摆拳

动作一(图83)接上势。重心移至右脚,收左脚成虚步。左拳下划弧向右侧合,同时,右拳外划弧,先逆后顺,高抬与肩平,双拳相合。虚领顶劲,含胸拔背,塌腰落胯,气沉丹田,目视东北方向。动作二(图84),左脚外划弧,上步落在北方,重心在右足;身体继续向右侧转,两拳抱球相合。沉肩坠肘,塌腰落胯;左膝里扣,裆劲相合。动作三(图85),重心快速前移至左腿,身体向左侧旋转。同时,双拳同开,意贯左拳背,拳随体转,向外崩打;右拳向下走沉挒之劲。

二十四、左里合拳

动作一(图86)接上势。重心移至右足,左脚划外弧收回,脚尖点地变虚步。身体向右转,同时,左手顺缠划下弧,拳心朝上;右手先逆后顺缠,划外弧上掤与肩平,拳心朝下。沉肩坠肘,塌腰松胯,气沉丹田,目视东北方向。动作二(图87),接上势,上左

步,走外弧,成右实左虚。身体左转,双拳相抱;随体而转,左拳沉落在左胯旁,目视前方。动作三(图88),重心前移至左腿,双拳同开,左拳划外弧高击耳门,劲贯四指中节,手腕要里弯;右拳向下划弧后打,身体右转,目视左拳。

二十五、右采採

动作一(图89)接上势。重心后移于右腿,身体先右转,再左转。双拳变掌,随体变捋划弧;然后,右手顺缠,手心朝上;左手先顺后逆缠,变手心朝下,目视前方。动作二(图90),右脚外划弧上大步,落足在东北方向,身体向左转。右手高掤,左手下沉按。沉肩肘,塌腰松胯,蓄劲左侧,目视前方。动作三(图91)接上势。重心前移,蹬左脚助力,腰胯快速向左侧旋转。右手逆缠,随转身体下采按,沉肩塌腰。两手距离为人体手腕到肘尖的长度,右采手落在右膝前,上下、左右要合住劲。

二十六、索摔

动作一(图92),接上势。重心后移,身体向左转。双手捋拽,右膝里合,沉肩塌腰,目视东方。动作二(图93),重心前移,身体向右转。右手掌心朝上,沉肩,用肘勾挂,左手顺缠高掤,划外弧与肩平,手心朝前,两手劲相合,蓄劲待发,目视前方。动作三(图94),下肢不变,裆要相扣撑圆,体向右疾转。双手随体而转,右手逆缠变捋掌,左手向左侧猛挒击,高于胸前,停在右膝上方;右手在右膝外侧,沉肩坠肘,塌腰松胯,上下左右,劲要相合。

二十七、外摆里摔

动作一(图95)接上势,下肢不变,身体继续向右侧旋转,双手随体划弧而转。左手顺缠,变手心朝上,右手逆缠变手心朝下,目视前方。动作二(图96)右脚外划弧退步,重心在左腿。同时,双手由外向里划弧捋按,双手手心朝下,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双手按在左膝里侧。沉肩肘,塌腰松胯,内气送至右掌,目视东方。

二十八、挂肘摔

动作一(图97)接上势,身体向右转,重心不变。双手向左侧引,左手先逆后顺缠,由下变上为侧掌;右手顺缠,变手心朝上,与左手相合。虚领顶劲,含胸塌腰,气沉丹田。下肢裆口撑圆,两脚抓地向内扣合,目视前方。动作二(图98),重心移至右腿,身体向右旋转。同时,左手打挒掌,右手发捋掌劲,意贯右肘,发刚猛劲,劲蓄右脚,目视前方。

二十九、右臀靠

动作一(图99)接上势,上右步脚尖里扣,右手背向身后,左手变侧掌前穿作引,放到胸前,目视前方。动作二(图100),重心移至右腿,身体快速向左旋转,劲贯右臀,发劲时两手随体而转。左脚蹬地跟上,紧贴右脚,成虚步,目视前方。

三十、左掤劲

动作一(图101)接上势,身体右转,出右步,重心前移。双手逆缠,同开向身后,身体前倾。沉肩肘,腰塌胯松,气沉丹田。目视前方。动作二(图102),重心在右脚,身体微向右转,向前上左脚,脚跟先着地。双拳变掌顺缠下沉,沉肩塌腰,蓄劲手右侧,目视前方。动作三(图103),重心前移至左腿,蹬右脚助力,前弓左膝。同时,双手顺缠划里弧,双手手心朝上,合力向上捧托,高与肩平。目视前方。

三十一、左搏摔动作一(图104)接上势,重心不变。双手逆缠,手心朝下,左手在前,右手在后。沉肩塌腰,松胯圆裆。目视前方。动作二(图105)重心移至右腿,腰胯向右疾转;双手随体转,快速下采捋。左膝里扣,躯干应垂直下蹲作捋,目视东北方向。三十二、外摆里摔(左)动作一(图106)接上势,重心不变,双手划弧上引,右掌逆缠,左掌顺缠,塌腰松胯,气沉丹田,目视前方。动作二(图107),重心前移至左腿,身体左转。双手下划弧,左手先逆后顺缠,上掤托,落在左膝外上侧;右手先顺后逆缠,翻手心朝外,劲蓄左侧胯根。动作三(图108),身体右转,左脚向外划弧。同时,双手由外向里划弧,左手手心朝下,右手心朝上,落在右弓步裆前,目视双手。三十三、挂肘摔

动作一(图109)接上势,重心不变,身体左转。左掌顺缠,手心朝

上,沉落在左腹前;同时,右掌先逆后顺,划外弧上掤。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塌腰松胯,气沉丹田,蓄劲待发。目视前方。动作二(图110),重心立即移至左腿,腰胯快速向左转,右脚里扣,双手随体而转,劲贯左肘尖。右手打挒掌,落在左膝盖上。三十四、左臀靠动作一(图111)接上势,重心先移至右腿,上左步脚尖里扣,身体向右转。手随体转,右手后拉,左手向身后背折。动作二(图112),重心移至左腿,随腰胯向右旋转,劲贯左臀,发明劲靠击。沉肩塌腰,放松胯,屈左膝右脚紧跟助力,与左脚靠拢,目视前方。

三十五、右掤劲动作一(图113)接上势,身体左转,重心移至右腿,面向正东。双手随体同开,手与肩平,手心向后。沉肩塌腰,松胯圆裆,目视前方。动作二(图114),重心前移左腿,身前倾。双臂下沉,双掌顺缠,塌腰落胯。劲蓄左胯根,目视前方。动作三(图115),右脚45度上步,重心在左腿,双掌顺缠,由上向下捧抱,手心朝上,落在两肋旁。沉肩坠肘,塌腰落胯,意在双手,

劲蓄左胯根,目视前方。动作四(图116),重心前移,左脚蹬地助力,前弓右膝。双掌由下向上掤托,高与肩平,上下劲要合住,要注意对拉拔长,托劲向上,内气下沉,两腿扣合,反作用于捧托发劲。三十六、右援摔动作一(图117)接上势,重心不变,身体微向左转。双手逆缠,变手心朝下,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待发捋劲,目视前方。动作二(图118),重心移至左腿,身体迅速左转,右腿虚步里扣。沉肩肘,意劲贯注双掌,左手捋拽定向,右手配合摧力,以躯干带动四肢,整体发劲,目视前方。

三十七、双峰掼耳

动作一(图119)接上势,重心前移,蹬左脚,弓右膝,身体向右转。同时,双手手腕领劲,双顺同开在两侧。沉肩含胸,塌腰松胯,目视前方。动作二(图120),上左步,重心在右,身体右转。双掌逆缠变拳,向上划弧,沉肩塌腰,松胯屈膝,气沉丹田,目视前方。动作三(图121)接上势,重心前移,蹬右脚送力,弓左脚扎根,身体前倾。双拳逆缠发劲相合,两拳高与头平,两拳距离一头。两肘外翻,内成圆形;沉肩含胸,塌腰松胯,气沉丹田,目视东方。

三十八、双崩拳

动作一(图122)接上势,身体向右转180度,面向正南,重心移至右腿。双拳随体转同开。沉肩开胸,塌腰松胯,目视南方。动

作二(图123),重心移至左腿,右脚向正前方上步,成虚步。同时,双掌下划弧相合在胸前,成十字拳。动作三(图124),接上势重心前移至右腿,蹬左脚,弓右膝。同时双拳由下向上两侧分开,用拳背猛翻崩砸。沉肩开胸,塌腰落胯,裆应扣圆,目视前方。

三十九、双拳迎门

动作一(图125)接上势,重心不变,身体前倾。双拳逆缠向后展,劲蓄在右胯,目视前方。动作二(图126),上左步,重心在右;双拳划弧,拳心朝上,双肘贴两肋;沉肩塌腰,气沉丹田,蓄劲待发;目视前方。动作三(图127),重心前移,蹬右足催力,弓左膝;双拳划立圆向上冲,内劲发至双肘尖。沉肩塌腰,裆圆合扣目视南面。

四十、双按掌

动作一(图128)接上势,重心不变,双拳变掌,逆缠翻肘,两手指尖相对,落在胸前,目视前方。动作二(图129),身体前倾,双掌下按发劲,落到左膝上。沉肩塌腰,松胯合裆,气沉丹田。

四十一、迎门靠动作一(图130)接上势,重心不变。两手顺缠,两手腕领劲,沉肩坠肘,塌腰松胯,目视前方。动作二(图137),重心放稳左足,身体左转,上右步45度出腿变成虚步。双手划弧搂抱,双手指尖相对,沉肩肘,塌腰松胯,劲蓄左侧,目视前

24式、42式、48式、81式太极拳之间的区别

24式、42式、48式、81式太极拳之间的区别24式太极拳也叫简化太极拳,是面向大众普及太极拳的普及套路,是国家体委(现为国家体育总局)于1956年组织太极拳专家从汲取杨式太极拳之精华编串而成的。尽管它只有24个动作,但相比传统的太极拳套路来讲,其内容更显精练,动作更显规范,并且也能充分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1956年,前国家体委在流传面和适应性最广的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本着简明规范,易学易练,删繁取精,先易后难的原则,编写出版了《简化太极拳》。由于这一教材为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初学入门提供了方便,尤其适应了学校、工厂、机关开展群众性太极拳活动的需要,因而有力地推动了太极拳的普及发展,打太极拳的人越来越多,遍及全国城乡。 48式太极拳是我国原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继“简化太极拳”之后,组织编写的第二套太极拳教材,它是简化太极拳的提高,以杨式太极拳为主,吸收了陈式、吴式、孙式等流派的一些步法、身法、手法等。48式太极拳是在继承与发展传统太极拳特点的同时,本着提高与普及的理念,取其精华,更加体现了动作柔和,圆活饱满,虚实分明,连绵不断的运动特点及心静体松,柔中寓刚的基本。为了满足广大群众健身锻炼的需要,丰富太极拳内容,提高技术水平,国家体育主管部门于1976年4月成立了太极拳编写小组,从调查研究人手,开始了新教材的编写工作。编写小组通过走访、座谈、调查,广泛听取了群众、专家、体育工作者、医务工作者的意见,提出了新编太极拳的指导思想:发扬简化太极拳的成功经验,立足健身,面向大众,适应需要,提高水平,推动发展,做到普及与提高的统一。既要发扬优良传统,兼采各家流派,形成统一风格,又要吸取群众创新,表现时代特点,突破固定模式。力争传统与创新结合,使群众喜见乐练。在编定中要依靠群众,尊重科学,反复试验,广泛听取意见,把科学性和群众性贯彻工作始终。新教材初稿完成后,首先在北京市5个区组织了试验教学,参加者包括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太极拳爱好者350余人。大家反映热烈,既肯定了成功之处,也提出了很多有益的意见。编写小组逐条进行整理研究,特别对套路的风格、技术构成、健身价值、难度、运动负荷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测定,拟定了改进方案。不久,编写组又在哈尔滨全国武术运动会上向各地运动员、教练员更广泛地征求意见,继续做了多次修订。直至1976年底,48式太极拳最终定稿。

2021年陈氏太极拳四十二发劲

陈氏太极拳四十二发劲 欧阳光明(2021.03.07) 陈氏太极拳是各派太极拳的始源。它是由河南温县陈家沟太极拳鼻祖陈王廷所创,历经三百多年的传袭,昌盛不衰,并以其独特的技击与健身功能,广受中外人士青睐。太极拳流派甚多,就陈氏太极拳而言,也有好多套路,有新与老,大与小之分的拳势。随着时代的需求,大师们编了不少新的套路,其中四十二发劲是太极拳大师陈照奎所组编的。这套功夫架的特点为:动作技击明显,适用性强;刚柔相济转换快;圆方突变,慢走柔,快打刚。练此套路必须有一定太极功夫方可学练。下面介绍四十二发劲拳势动作及练习要求,望太极拳爱好者共同研习之,从习练中更快理解太极之理,增强太极功夫。 第一势:腰拦肘 动作一(图1)立身中正,二目平视,唇轻闭,舌抵上颚,齿轻合,面南背北而站。

动作二(图2)身体缓缓下沉,腿微屈,气下沉,两臂上掤,左手逆缠,右手顺缠,沉肩肘,手与眼平,眼视左手中指。 动作三(图3)接上势,重心先在左足,右脚脚跟抬起,划外弧向身后退步。身体向左转,躯干旋转带动手脚,左手顺缠,右手逆缠,双手高捋,重心移至右腿,上下相合,定势塌腰沉气,目视正南方。 动作四(图4)接上势,虚领顶劲,身体向左转,重心移至右腿,成弓步。同时上肢双手相合,如抱球状,左手在外,右手在里,手心相对。沉肩垂肘,含胸塌腰,目视前方。 动作五(图5)接上势,身体向左转。随体右脚外划弧45度上一步,成右虚步。同时,双手相合,互抓手腕,塌腰松胯,劲蓄右腹,意贯右肘,蓄劲待发,目视前方。 动作六(图6)接上势,重心前移至右腿,腰胯向左旋转,蹬左脚助力,弓右膝,沉肩发右肘劲。发劲时裆劲应扣合,意贯肘尖,目视肘前。 第二势:上挑肘 动作一(图7)接上势,身体向右旋转,右脚随体而转,外划弧后退;同时,双手变高捋;前用捋手,后退打背靠。走柔劲,蓄劲待发,目视前方。 动作二(图8)接上势,身体左转,重心移至左腿,由捋势变为右手外划弧顺缠,左手逆缠下划弧落到胸前。虚领顶劲,沉肩垂肘,塌腰落胯,劲蓄右侧,目视前方。

太极拳四十二式口诀

太极拳四十二式口诀第一段 〈一〉起势 1、垂手立正 2、向左开步 3、两手平提 4、曲膝下按 〈二〉右揽雀尾 1、右转撇脚 2、丁步右抱 3、弓步左掤 4、向左旋腰 5、丁步左抱 6、右转开步 7、弓步右掤 8、左抱右拈 9、后坐左捋 10、弓步前挤 11、后坐反掤

13、丁步斜按 〈三〉左单鞭 1、(勾手)转体开步 2、弓步左推 〈四〉提手 1、后坐扣脚 2、右转平摆 3、换重提腿 4、翘脚合掌 〈五〉白鹤亮翅 1、左转下捋 2、撤步抱球 3、右转提手 4、虚步亮掌 〈六〉搂膝拗步(二式) 1、右落左拨 2、丁步反提 3、弯肘开步 4、搂膝推掌

6、丁步反提 7、弯肘开步 8、搂膝推掌 〈七〉撇身捶 1、(东北)后坐撇脚 2、丁步握拳 3、上步提拳 4、弓步撇拳 〈八〉捋挤势(二式) 1、后坐扣脚 2、弓步平抹 3、丁步左捋 4、上步搭手 5、弓步前挤 6、后坐扣脚 7、弓步平抹 8、丁步右捋 9、上步搭手 10、弓步前挤

〈九〉进步搬拦捶 1、后坐撇脚 2、左转伸掌 3、丁步抱拳 4、摆步搬拳 5、拦掌上步 6、弓步冲拳〈十〉如封似闭 1、穿手翻掌 2、后坐脱手 3、跟步前按 第二段 〈十一〉开合手 1、右转开手 2、左坐合手 〈十二〉单鞭 1、右侧翻手 2、开手重右 〈十三〉肘底捶1、换重扣脚

3、丁步右抱 4、摆步左分 5、跟步右摆 6、翘脚穿掌 〈十四〉转身推掌(二式) 1、撤步反提 2、左转弯肘 3、跟步推掌(北) 4、转体反提 5、弯肘上步 6、跟步推掌(南) 〈十五〉玉女穿梭(二式) 1、撤步伸掌 2、丁步左捋 3、出步搭手 4、弓步右掤 5、跟步反掤 6、换重出步 7、右架左推

太极拳发劲的四大妙招

太极拳发劲的四大妙招 太极拳发劲的四大妙招 太极拳是一项灵活的功夫,练习太极拳要掌握方式方法,这样才能学会太极真功夫,若想学好技击和推手一定要先学会发劲。 太极拳发劲的妙招1、丹田吞吐逆呼吸 开合是太极,吞吐是内功。陈式太极拳所练的是内劲,除预备式外,所有的形体动作都不离开合变化。通过动作的开合来调整气息的吞吐,以拳练功,从而达到内外兼修,产生内劲的目的。 口鼻之呼吸,不过借以通内外而已。太极拳之吞吐,是“气沉丹田”之谓,为丹田之内呼吸之称。口鼻呼吸之外气与丹田呼吸之内气相接,心中神意下照丹田。 丹田是习武之人的重要部位,丹田主要有两种,即气沉丹田和意守丹田,练好丹田劲,发劲才会有力量。 与丹田之元气相交(心肾相交),运贯于周身,畅达于四肢,如此方是拳经所云之:“上下相连,内外合一”。所谓内劲,“是将人之散乱于外之神气,用拳中之规矩,手足身体动作。顺中用逆缩回于丹田之内,与丹田元气相交,自无而有,自微而著,自虚而实,皆是渐渐积蓄而成,此谓拳中之内劲也。” 所以,太极拳的身手开合、丹田吞吐即是内劲习练之法。陈式太极拳发劲中采用腹式逆呼吸与丹田呼吸之内气相接,上下鼓荡,激发真气,从而达到以内摧外的目的。

太极拳发劲的妙招2、擤气口呼“哼”与“哈” 将逆腹式呼吸与丹田吞吐有机结合所产生的冷、弹、脆、快的抖炸之劲,外形上只是机灵一颤,劲已发出,只有“运劲出于无心,鼓舞出于不觉”,才能在实战中自由运用,此时,“粘、游、连、随、腾、闪、折、空、挤、捺,无不得其自然矣”。 内劲是在恰当时机中瞬间激发,可以在呼气、吸气、闭气三种状态下运用,其发出的劲决定于气的长短、强弱。 一般的说,擤气即上颚与舌微合,合而有隙,发劲时,部分气息从口鼻可呼出,气压下降,与丹田之气相交,鼻中自然发出“哼”的声音,冷弹脆快。纯粹以口呼气,自然发出“哈”的声音,相对于擤气,气息沉降,丹田之劲上升,力猛劲长。 在太极拳发劲中巧妙采用“哼,哈”的发声来协助各种发劲.特别是在技击中,呼吸中的发声能使人体的肌肉得到快速的收缩与舒张.促使肌肉具有较高弹性,还能使肌体得到放长,可以使人体内的意气得到调动,达到以气催力,以声助威的效果。 擤气、呼气与发声的内在关系要在不断的发劲实践中,摸索出适合自身的发劲法门。 太极拳发劲的妙招3、蹬地拧裆紧四梢 拳论曰:“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一气贯通其根在脚,太极拳要求“求轻而不浮,沉而不僵,”轻而不浮即为沉,要求脚下生根,无根则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发劲时瞬间,脚下蹬地发力,根不移位,牢不可破,方能借助地面的反作用力,将劲力源源不断的传输到梢节。拳论曰“欲

42式太极拳(吴阿敏)--拳谱

42式太极拳--拳谱 第一段以杨式动作为主,外形舒展大方,柔和缓慢;第二段突出了吴式太极拳的手法、孙式太极拳的步法以及陈式太极拳的发力动作特点;第三段以杨式云手为主,兼有吴式提膝攀收勾脚尖的动作;第四段以四十八式太极拳中的第四段为主体,表现杨式特点。 四十二式太极拳拳谱 四十二式太极拳分解动作口诀 名称口诀: 起势揽雀单鞭挥二组开合单鞭挥三组云手独立虎压掌托掌马步靠 提手白鹤拗步推肘底捶接转身推贯耳夹在分脚内捋擒穿掌七星锤 撇身捋挤搬拦捶穿梭蹬脚掩肱捶拍脚栽捶斜飞势跨虎摆莲弯弓射

如封似闭第一回野马分鬃定势归下势金鸡穿掌回揽雀十手收势回 动作分解: 第一段?? 〈一〉起势1.垂手立正2.向左开步3.两手平提4.曲膝下按 〈二〉右揽雀尾1.右转撇脚2.丁步右抱3.弓步左掤4.向左旋腰??5.丁步左抱6.右转开步7.弓步右掤8.左抱右拈??9.后坐左捋10.弓步前挤11.后坐反掤12.左转扣脚13.丁步斜按????? 反掤6.换重出步7.右架左推8.左转扣脚9.弓步平抹10.丁步右捋11.出步搭手12.弓步左掤13.跟步反掤14.换重出步15.左架右推??? 〈十六〉右左蹬脚1.后坐扣脚2.弓步绞臂3.丁步叉抱4.提膝反掌5.开掌蹬脚6.收腿抱掌7.落步穿掌8.弓步绞臂??9.丁步叉抱10.丁步叉抱11.丁步叉抱??? 〈十七〉掩手肱捶1.丁步合臂2.铲步压掌3.马步开掌4.右坐握拳5.弓步冲拳????? 〈十八〉野马分鬃(二式)1.左转捋掌2.右转搭臂3.弓步横列4.后坐摆掌5.提膝托掌6.弓步穿掌7.后坐撇脚8.提膝托掌9.弓步穿掌??

第三段?? 〈十九〉云手(三式)1.后坐扣脚2.左转摆掌3.右坐云转4.左云换重5.反掌并步6.右云换重7.反掌开步8.左云换重9.反掌并步10.右云换重11.反掌开步12.左云换重13.反掌并步????? 〈二十〉独立打虎1.撤步探掌2.左转下捋(扣脚)3.独立贯拳??? (二一〉右分脚1.右转叉抱2.开掌分脚??? 〈二二〉双峰贯耳1.收腿并掌2.落步垂手3.弓步贯拳??? 〈二三〉左分脚1.后坐开掌2.丁步叉抱3.提膝反掌4.开掌分脚?? (二四〉转身拍脚1.点步沉肘2.右转叉抱3.踢腿拍脚??? 6.后坐右捋捋 7.弓步前挤 8.后坐拖掌 9.弓步前按 〈四一〉十字手1.后坐扣脚2.右转开掌3.左坐沉肘4.叉抱并步??????? 〈四二〉收势1.反掌下按2.立正还原

42式太极拳动作名称与要领

42式太极拳动作名称与要领 一、概述 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是以杨式太极拳为基调,吸收了陈、吴、孙式太极拳的动作,继承了传统太极拳连绵不断,轻松柔和,圆活自然的动作特点,充分突出了太极拳意领身随,刚柔相济的技术要求,有一定难度、强度和运动量。 二、简介 42式太极拳是一国套路武术比赛中指定套路,是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必练套路。以杨式太极拳为主,吸取陈式、吴式、孙式太极拳之长,动作严格规范、舒展大方。该套路结构严谨,内容充实,是大众强身健本、修身养性的热门套路 三、风格特点 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是以杨式太极拳为基调,吸收了陈、吴、孙式太极拳的动作,继承了传统太极拳连绵不断,轻松柔和,圆活自然的动作特点,充分突出了太极拳意领身随,刚柔相济的技术要求,有一定难度、强度和运动量。作为竞赛套路,动作规格十分规范。运动中手法、步法清晰、准确;身法表现动作(即身体带动四肢协调运动)非常明确;过渡动作路线清楚,方向、高低固定;眼神与上肢的配合顺遂,手到、眼到、身法到,动作完整合一。定势时手型、步型、动作姿势的高低、大小、角度方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以杨式太极拳动作为基调,选用了陈式太极拳的发劲动作,吴式太极拳细腻的手法变化,孙式太极拳的开合手法及灵活的步法变化,是一套综合性的太极拳练习套路。在动作编排上,它既包括一些简单的基础动作,又加入了一些复杂的难度动作,如掩手肱捶、分腿、蹬腿等;既有劲力沉稳、充实的动作,又有轻柔、活泼、连贯性强的动作;有平衡、有转身、有独立的高势,有较低的仆步下势。而且在技术编排上,难度动作均采用左右势对称的形式。整个套路左右对称、上下相应,动静结合,轻重衬托,技术表现全面、综合。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在动作的选择及组合变化上很有特点。如第二段中的玉女穿梭,上肢动作吸取了吴式太极拳动作中圆托细腻多变的手法,是平圆转换;下肢动作吸取了孙式太极拳动作中的上步跟步的灵活步法,最后达至舒展大方的弓步架推掌定势,动

42式太极拳拳谱及拳谱详解

42式太极拳拳谱及拳谱详解 太极拳竞赛套路(四十二式)随着太极拳运动的发展和普及,各种形式的太极拳竞赛活动日益频繁,迫切需要有一个规范、统一的竞赛套路,为此,中国武术研究院于1989年组织了国内著名教练员、太极拳名家和部分优秀运动员,在原有的四十八式太极拳基础上,创编了四十二式太极拳竞赛套路。该套路1990年定为亚运会武术比赛的规定内容,随后不仅成为国家正式比赛项目,而且在国外迅速得到推广,目前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受到许多太极拳爱好

者欢迎。 四十二式太极拳吸收了陈、杨、吴、孙式太极拳动作,以杨式太极拳为主,动作外形严格规范,气势舒展大方,劲力刚柔相济,速度匀速有变,形成了综合性的特点。四十二式太极拳在动作布局上各式太极拳动作有所穿插,第一段以杨式动作为主,外形舒展大方,柔和缓慢;第二段突出了吴式太极拳的手法、孙式太极拳的步法以及陈式太极拳的发力动作特点;第三段以杨式云手为主,兼有吴式提膝攀收勾脚尖的动作;第四段以四十八式太极拳中的第四段为主体,表现杨式特点。 四十二式太极拳布局合理,动作数量、内容组别符合规则要求,在编排动作上也表现出一定难度;特别是近年来,又对难度动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大大增强了竞赛的可操作性。 练四十二式太极拳应该注意:练习风格应以杨式为主,对于其他式的动作这里也按杨式化处理,但是仍要保留原动作的基本造型及基本特点。如“掩手肱捶”还要发力,但与陈式中的发力在动作的手型、步型上有所变化;再如“玉女穿梭”虽然吸收吴式的平云手法,但是身型上以中正为主,不做吴式的“斜中寓正”等等。 动作说明

第一段 一、起势 这是王建业的师傅林墨根先生最近发表的练太极拳起式的体会。我今转帖大家共享。 欲精深功夫须熟练起式 四川林墨根 余自从跟杨式太极宗师李雅轩习拳以来,至今近五十年。时刻谨记先师教诲,刻苦练功,不敢有丝毫倦怠。常忆先师练拳,尤重起式,我时时揣之却未能深思其中奥秘。直到2002年,83岁的我因胃溃疡大出血住进了医院,历经三次大手术,骨瘦如柴,大肉若脱,医学专家断言活不过三个月。躺在病床上,我又想起恩师的教诲,开始专门修练太极拳的起式。躺着,坐着……时时勤练之。不想,如此半年,不仅身体渐渐康复了,而且功夫也精进不少,如今发劲、化劲均得心应手,至此方才领悟我杨式太极拳起式之妙,妙不可言。 首先,起式作为杨式太极拳的第一式是无极生太极的关键所在,能使人身心放松,有助于经络的畅通,促进内气的充盈与运行,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从而促进人体健康。此式既是静功,又是内功,还是气功、养生功。再者,从练拳的放松与稳静,使整趟拳更有拳意,更有气势。尤其重要的

陈氏太极拳的发力方式

陈氏太极拳的发力方式 陈氏太极拳是许多人都非常喜爱的,因为时常练习陈氏太极拳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是非常有利的,而且对各个年龄段的人都非常适合。陈氏太极拳的发力方式有哪些?下面店铺为您整理了关于:陈氏太极拳的发力方式。欢迎阅读! 陈氏太极拳的发力方式介绍 陈氏太极拳的发劲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借法,二是截法,但是在练习的过程中要做到借中有截,截中也有借,这样才才是最好的。 发劲的方式有四个 一个是轮子边沿的劲,这种劲发的远,对方来劲越大越快就越远,却伤不着人。 二是轮条的劲,如同人把什么东西伸到旋转的轮条上,会被折断。 三是钻头劲,如演手红捶等,触及人体而旋转钻进。所以武术界有个成语--拳打寸劲。有人解释为离目标一寸发劲,以求稳准,也有人讲为忖度之意的。 陈式则要求接触人体向前发劲一寸,这就于稳准方面加一“狠”字(以上二者,不可轻试)。 其四为崩炸劲,如有人贴身搂腰,劲发如同爆炸,非功夫深厚的不易做到。 双摆莲下跌岔震脚不是使劲跺,而是将全身三五百斤的气力,整体松沉下去的。 陈式太极拳的技术特点 陈式太极拳最有特色的招式是缠丝,缠丝劲贯彻整套陈式太极拳练习中,陈式太极拳24式也是围绕缠丝原理练习。 一、动作缠绕,式式相连 就是运动如缠丝,在缠丝运动过程中不得断劲。断劲有了空隙,失机失势是病。因此,在运动中一式结束,要用折叠手法转换接下一式,使动作之间没有断续处。 二、刚柔相济,快慢相间

初学太极拳一定要求慢,动作慢了才有建立动力定型和纠正姿势的机会,才能检查出不顺随的地方。随着动作的熟练,可以加快速度。 练习陈式太极拳24式要掌握刚柔相济、快慢相间特点,在实战练习中,需做到刚中有柔,柔中有刚,穿插到快慢之间。 转关折叠处要慢,体现出似松非松、将展未展、留恋缱绻,过了转关处,就要加快速度,当运劲到落点时最快。快慢相间也是人的天然本能,既是保健的需要,也是技击不可少的。 三、对称协调,姿势圆满 做到这一点,要注意五个方面,一是意欲向下,必先寓下;二是意欲向左,必先右去;三是前进之中必有后撑;四是上下左右,相吸相系;五是对拉拔长,曲中求直。 四、腰为主宰,节节贯串 以上几点是陈式太极拳的技术特点,只有严格做到这几点,才能真正达到练拳保健,健体强身的目的。 陈式太极拳24式具有健身作用,常练太极拳可以治病强身,预防多种疾病,是现代人养生的最佳运动。 太极拳练习的四病太极拳之所以有别于其他拳派或一些体育项目而广受人们的喜爱,除了具有丰富的哲理、人文性质和技术特性外,更由于它在强身健体、祛病延年方面富有特殊功效。 陈氏太极拳的发劲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借法,二是截法,但是在练习的过程中要做到借中有截,截中也有借,这样才才是最好的。 陈式太极拳的特点 (一)太极拳是用意练意的拳 练拳是一种意气运动。在行拳时充分体现要用意不要用拙力,才能达到意到、气到、力到,每一动作意念要走在前,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只有心先想到,动作才能位。心想开展,两臂及周身才能展开,心想合,周身全体才能一起合住。打拳时不要想气在哪,在气则滞,滞则不通,就要生病,只要把意念注意到动作之中,气自然就到了。 (二)快慢相间,连绵不断 快慢相间是陈式太极拳独有的特点。初学时动作要满,但不要有

陈式太极拳的呼吸方法

陈式太极拳的呼吸方法 陈式太极拳是许多人都非常喜爱的拳种,合理的练习陈式太极拳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都是非常有利的,陈式太极拳的呼吸方法在练习中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店铺为您整理了关于:陈式太极拳的呼吸方法。欢迎阅读! 方法一:虚领顶劲 主要就是要求头部的前顶与后顶之劲,能起到领起周身精神的作用,使脖后两条大筋竖直,是全身得到放松。 方法二:准头纳气 准头位于鼻尖正中微下方,注意此处纳气则会心作鼻孔吸气,有助于上丹田的气机纳收与潜转,并能促进心气下沉积横脑膜的下降效果,有利于中气的团聚与潜转。 方法三:腧口纳气 在松肩垂肘、含胸塌腰和束肋合腹及负阴抱阳的基础上,利用命门吸肚脐呼的方法,引导脊背诸腧(穴)口随着身体动作的开合,同时张驰、吞吐有序,以助背部阳经之气上运,促使牵动往来气贴背的完成。 方法四:皮毛要攻 所谓攻,就是竖的意思,是指在全身肌肤放松缠绕运动过程个,使卫气增强,周身毛发进然竖起,并引导毛孔随着周身肌肉的松动缠绕及动作的开合和呼吸的过程,有弛张吞吐之感觉,形成了陈氏太极拳毛孔呼吸的能量。 方法五:气沉丹田 是指身桩端正,中气贯串,腹实胸宽,用意识引导呼吸,息息归根,似乎有内气徐徐送往腹部与命门之间(前七后三)的感觉,决不可使力硬压小腹,但又要做到束肋合腹,确保以意行气(身功、心静、意专、气敛、神舒)十分自然。 方法六:气育鼓荡 是指腹式呼吸运动中,利用横隔肌的升降活动,引导肺部和腹肌有规律地收缩及舒张,以便调整腹体的聚合达于自然化的需要,逐渐

形成腹内“气机鼓荡、腾然有序”的状态。 只有这样,才能促使腹内之气充盈后,向命门形成冲震作用,任督二脉之气方能做到升降协调自然。 与此同时,注重周身的旋转、蛹动及动作的开合与呼吸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些都是用于加强丹田的运聚能力,从而达到循序渐进,决不可急于求成,以防产生弊病。 陈式太极拳的特点 1、轻松柔和 架势平稳舒展,动作柔和。 2、连贯均匀 从起势到收势的整套动作都紧密衔接,没有明显停顿的地方,身体重心始终在一个平行线上前后左右移动。 3、圆活自然 在打陈式太极拳过程中手臂的动作带有弧形。 4、协调完整 整套动作上(手)下(脚)相随,内(意念、呼吸)外(躯干、四肢)一体,以腰为轴,用腰部力量自然带动四肢。 陈式太极拳的特点 (一)太极拳是用意练意的拳 练拳是一种意气运动。在行拳时充分体现要用意不要用拙力,才能达到意到、气到、力到,每一动作意念要走在前,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只有心先想到,动作才能位。心想开展,两臂及周身才能展开,心想合,周身全体才能一起合住。打拳时不要想气在哪,在气则滞,滞则不通,就要生病,只要把意念注意到动作之中,气自然就到了。 (二)快慢相间,连绵不断 快慢相间是陈式太极拳独有的特点。初学时动作要满,但不要有呆相,不可有停顿现象。由于动作舒缓,便于去掉身体固有的僵劲,使动作柔顺自然,也可以检查动作的准确性。熟练后逐渐加快,但要沉着,快而不乱,最后又复慢,这是慢、快、慢三层功夫。 在行拳过程中,要做到转关时慢,转向时快(逐渐加速);蓄劲时要

太极拳42式步法的要领

太极拳42式步法的要领 太极拳42式竞赛套路是以杨式太极拳为基调,吸收了陈、吴、孙式太极拳的动作,继承了传统太极拳连绵不断,轻松柔和,圆活自然的动作特点,充分突出了太极拳意领身随,刚柔相济的技术要求,有一定难度、强度和运动量。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42式步法的要领。欢迎阅读! 简述太极拳42式步法的要领 拳论讲,太极拳“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又说“五行运行皆在步,一身要基定于足”;拳谚也说“步不稳则拳乱”,这些都充分说明,走步是太极拳42式运动的基础和先导。 步法动,全身才能动;步不动,其他无从动。否则,定会被动失势。想要练好太极走步,除加强基本功锻炼,提高腿部力量外,还应特别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一、起落要轻灵 这是步法的核心功夫,掌握好轻起轻落、点起点落、缓起缓落的步法原则。既要把握“猫步”中轻灵、柔和、敏捷、无声无息、“软着陆”的特点,又要领会“迈步如临渊”时,思想高度集中,谨慎小心,轻缓、窥探,随时可以收回、迈出的精神。 同时,还应匀速、连贯、绵绵不断。否则,既会影响步法的任意互换,又会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 二、落脚的方位要准确 这是检验拳式是否规范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每个动作都应按照基本要求,把脚落到应落的位置。 准则是“四正四隅”。即东、西、南、北四个正方向为基本方位;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个与正东、正西方向线形成夹角45°者,为中间方位、为斜方向。 在四个斜方位中,还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套路行进方向线左或右,成夹角约30°者;二是夹角小于30°者,这是以“八卦”“五行”来表示太极拳42式定势的方位,也是太极拳42式独特的人体空间定位坐标。

陈氏太极拳“散手四十二发劲”--朱天才

陈氏太极拳“散手四十二发劲”--朱天才 陈氏太极拳“散手四十二发劲” 陈家沟陈氏太极拳,自从陈氏第九代陈王廷(字奏庭)在家传拳械的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性的发展之后,至今已有四百年历史。陈家后人一直遵守祖训,代代衍传,陈氏太极拳在套路的形式上有继承又有发展。但是其拳法要诀和松柔弹抖、螺旋缠丝、刚柔互变等风格特点独成一家,自始至终都保留着历史的本来价值。陈家沟拳谱记载陈氏公王廷始祖时,陈家沟的五套拳、五套锤、十五红十五炮、红炮锤、陈氏太极长拳108势等套路衍传五代,为当时陈家沟陈氏太极拳的鼎胜时期。直至陈氏第十四代,以陈长兴、陈有本为代表的一代宗师精心细研,将家传五套拳、五套锤归纳为老架一路72势(也叫大架)和小架一路72势(也叫新架);将十五红十五炮、红炮锤归纳为二路炮锤36势。陈氏太极长拳108势相继不传。看拳谱,细分析,归纳后的老架、小架72势,炮锤36势,当时先辈是根据易经的阴阳,天文地理的四正四隅编排的,与星象数位和星座相吻合,72为天罡星,36为地刹星,此太极拳一柔一刚,一阴一阳,阳刚中有阴柔,阴柔中有阳刚,72和36之和为108,已包罗万象,也可能就见108势相继不传的原因吧。至此,陈氏太极拳老架(大架)、小架(新架)、二路(炮拳)代代相传,名手辈出,经

久不衰。从陈家第十四代陈长兴和第十五代陈清萍二位宗师将陈家太极拳传于外姓话,经三百多年的太极拳衍变发展,形成了世界上所流传的,世人所共识的五大派系:陈、杨、吴、武、孙。不论某些派系任何言语,但历史是不易改变的,也不必追究闲言闲语。陈家沟陈氏族人始终一脉相传,继承原始功法,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陈氏第十七代陈发科宗师在老架一路和二路炮拳套路形式的基础上对太极拳进行 改编,最后由其儿子——陈氏第十八代陈照奎宗师定型为陈氏太极拳83势和二路炮拳72势力,目前此套路在世界上流行甚广。上世纪七十年代,陈家沟将此套路称为“新架一路83势”,“新架二路72势”。迄今为止,陈家沟有陈家沟有老架、小架、新架,老架二路、新架二路,这三十多年就专习这五路拳。关于这五路拳的详情,请查看陈家沟太极拳一、二路老架,陈家沟太极拳一、二路新架。陈家沟陈氏太极拳代代言传身教,有继承又有发展,它将中华古老的优秀文化与千年不变的阴阳哲理、优美典雅的英姿与完美的高级艺术,独特的防身技击与运气缠丝的养身健体、弹抖刚发的外形与柔和缠绕的内涵溶为一体,深受世界太极拳爱好者所注目和青睐。根据我的恩师陈照丕、陈照奎二位族舅从小对我的培养和言传身教,以及后四十年的练拳体会和传拳海外的经历见闻,谈以下几点,供探讨:A 么是太极?为什么叫太极拳?身为一名研究太极拳或教练、拳师,首先要明

陈式太极拳散手四十二势技法(下)八卦掌散手技法应用

陈式太极拳散手四十二势技法(下)八卦掌散手技法应 用 22、上掼掌(左)当乙方出右步,用右拳击打甲方胸腹时。甲方右腿 退半步,身体微右转闪空;沉肩垂臂,气沉丹田,蓄劲待发。目视乙方右 耳门(图45)。接上势,甲方上左步,插入乙方裆中管腿,同时,用右 手抓住乙方右手,用劲下采捋;握左拳逆缠丝,划弧随腰劲送至右拳的背部,击打乙方的右耳门(图46)。23、左外摆拳当乙方出左步, 用左冲拳击打甲方胸部时。甲方趁势右脚退半步,身体右转闪空,同时, 用右手划圆,由上向下抓住乙方的左手腕。沉肩垂肘,含胸塌腰,内气存丹。目视乙方的左耳门,蓄劲待发(图47)。接上势,甲方上左步,插 入乙方裆中,右手抓住乙方的右手腕向下采捋;同时,用左拳先合后开, 身体向左转,伸臂缠丝,劲贯拳背,击打乙方左耳门(图48)。24、左里合拳当乙方出右步,用右拳击打甲方胸腹时,甲方身体右转,退半 步闪空。同时,用右手自上而下抓住乙方的右手腕,沉肩塌腰,气沉丹田,目视乙方右耳门。左拳蓄劲待发(图49)。接上势,甲方上左步插入乙 方裆中,蹬右腿,腰胯右旋,重心前移。右手抓住乙方右腕外侧,同时, 用左拳顺缠里勾,击打乙方右耳门处(图50)。25、右采当乙方 出左腿上步,用左拳直击甲方右腹部时;甲方身体右转闪空,同时,用左 手抓住乙方进攻的左手腕,左实右虚,劲贯右掌,目视乙方左肘尖部位 (图51)。接上势,立即上右步,插入乙方裆中管住乙方左弓步;右掌 划外弧,自上而下随身体左转,用内劲送至右掌小指外侧,利用杠杆原理,右掌下切,左手上提,上下错合发力,迫使乙方倒地(图 52)。26、索摔当乙方出左步,用左掌前推甲方左臂肘时;甲方 用右步套管在乙方前弓左腿之后,身体左转,重心后移,用合力牵引乙方。甲方沉肩垂肘,含胸塌腰,气沉丹田,蓄劲待发(图53)。接上势,甲

42式太极拳-拳谱

42式太极拳-拳谱 7(撇身捶两掌掩合于面前,开步叠掌外分展, 42式太极拳拳谱 42式太极拳是为了体现太极拳的规范性,适应国际、横截压带闪正中,翻拳按掌劲宜整,外旋两臂合拳肘,护腹弓步前打拳。国内太极拳竞赛的需要,中国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手眼身步要协调,双臂翻转随腰动。 18(野马分鬃(二) 协会组织专家所编的竞赛规定套路。其特点是以杨式8(捋挤势(二) 转身旋臂横挒掌,翻掌托于膝上方,太极拳大架风格特点为主,兼有陈式太极拳的发劲动捋势变挤圆又连,手随腰动劲不断,上步弓腿前穿靠,左右式子紧接上。作和吴式太极拳的平圆动作,形成了动作外形严格规劲从根起形于梢,节节贯串一气连。 范,动作气势舒展大方;动作劲力刚柔相济,动作速9(进步搬拦捶第三段 度匀速有变,技术全面的特色。它虽名为“竞赛套路”,太极五捶此为先, 搬拳之后立掌拦, 19(云手(三) 但是不失良好的健身作用,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深受拦掌过后捶急进,上下相随劲不断。两手交替环形转,势如行云圆连绵。群众的喜受,在群众中普及面极为广范,练习者彼众。10(如风似闭腰领手转目随视,步子横行轻灵缓。为使老年同志学拳时,易学易记,现将42式太极拳臂下穿手十字封,后坐分掌闭于胸, 20(独立打虎编成歌诀,介绍给大家,此歌诀能对方大家有所帮助,两臂推按腹前下,跟步助劲显奇功。撤步翻掌向前穿,双掌左摆握成拳,这正是作者所希望的。提膝架拳打虎式,身正稳立似如山。 第二段 21(右分脚 第一段 11(开合手两掌叠抱于胸前,右上摆踢臂分展, 1(起势两手开合于胸前,开吸合呼法自然,单腿支撑微弯屈,劲力通顺达脚尖。 混沌初开法为先,气贴背走沉丹田,沉肩坠肘掌相对,意念存在两掌间。22(双峰贯耳

陈式太极拳发劲技法

陈式太极拳发劲技法 陈式太极拳的发劲练习,必须在动作去僵求柔、周身放松的基础上,做到“劲起脚根,行于腿,主宰于腰,发于梢节”。这是太极拳的发劲规律,只要真正掌握了这个规律,不 管杂任何角度和部位发力,都能够做到得心应手。陈式太极拳不同于其它拳种,它发劲前 的松柔有一定的特殊性。要求全身各个关节都要松开,肌肉全部放松,更要注意的是意念 不能丢。在发劲前要做到身体像不在了似的,意念一动,全身皆动,在腰的带动下,按照 发劲规律,节节贯穿地使劲迅速达到发力点,并使这部分肌肉在全身之劲达到发力点的一 瞬间紧张,这就会产生摊抖力。此力极高弹性,有力而不僵硬。也就是我们说的发劲干脆、落点稳。 练陈式太极拳的螺旋劲,要以自己身体中心为轴,即以腰为轴心,在发劲时身体迅速 向一边转动,正好形似两个旋转轴:腰胯一个,肩部一个,也就是自下而上,形成一个立 体的旋转轴,以腰胯转动带动肩部并使力达梢节。同时要注意在发力时保持平衡,因此, 就需要我们在发力时做到对称发力。 下面我们以“掩手肱拳”为例,具体分析一下这个道理。 这个动作发劲的预备式:重心在右腿上,右脚尖内扣有利于发劲时蹬地反弹,右手变 拳放于右胁侧。左腿在前,左手成掌放于左前方。两眼自然平视,做好蓄势。 拳谱讲:“身如弓弦,手如箭。”“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所以在蓄势时要求 做到一身备五弓,周身上下全部合住劲,全身肌肉放松,身体自然中正。 发劲时,重心迅速由右腿移向左腿,松左胯,同时通过右腿蹬地利用地面的反作用力、转膝、扣挡、合胯、拧腰、顺肩,使劲迅速传递到拳面。整个身体向左旋转,左肘在右拳 发出的同时,迅速向后发力,和右拳正好形成对称力,使身体受到一个平衡力,使自己不 至于在发劲时身体前倾而失去重心,在实战中则不被对引动而失势,并且左肘向后发劲, 还有助于右拳的发力,做到了集全身之力于一拳,这就是力学上讲的旋转离心力。另外, 在发力以前,肌肉要放松,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抗肌的用力,这样在到达着力点的一瞬间, 肌肉才能紧张。而后,再迅速放松。也就是说,发劲时肌肉紧张的时间越短,出拳的速度 就越快,威力也越大。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四十二式太极拳拳谱

四十二式太极拳拳谱 一、起势 1.并脚站立:身体保持自然直立,两脚并拢;两手轻贴大腿侧,头颈端正,胸腹舒松,精神集中,呼吸自然,眼视前方 2.左脚开立:左脚向左轻轻开步,与肩同宽,脚尖朝前;两手慢慢向前平举,与肩同高,与肩同宽,手心向下 3.屈膝按掌:上体正直,两腿缓缓屈膝半蹲;两掌下按,落于腹前,掌膝相对 学练要点:重心放在两腿之间。两臂下按和身体下蹲的动作要协调一致。屈膝要松腰、松跨,臀部不可凸出,两臂要沉肩垂肘,手指自然微屈。 二、右揽雀尾 1.丁步抱球:重心左移,身体右转,右脚外撇;右臂屈抬,手心向下,左手翻转向右划弧至右腹前,手心向上,两手相对如抱球状;重心右移,左脚收回右脚内侧;眼视右手 2.弓步棚臂:上体左转,左脚上步,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左手前棚,与肩同高,手心向内,右手下按,落于胯旁,手心向下,两臂微屈;眼视左臂 3.丁步抱球:上体微左转,右脚收至左脚内侧;左手翻下右手翻上,两手成抱球;眼视左掌 4.弓步搠臂:上体右转,右脚向右迈出一步,脚跟着地,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右臂前搠与肩同高,左臂下按,落于左胯旁;眼视右臂 5.两掌前伸:右掌前伸,掌心向下,左掌同时翻转前送

6.后坐下捋:重心后移;两掌向下后捋至腹前 7.转体搭手:右臂屈肘横于胸前,掌心向内,左臂搭于右腕内侧,掌心向外。 8.弓步前挤:重心前移成右弓步;两手同时向前挤出,两臂撑圆;眼视前方 9.扣脚旋掌:重心左移,上体右转,右脚上翘;右臂屈肘平划弧至右肩前,左手随右腕划弧 10.丁步按掌:右脚内扣落地,上体微右转,重心右移,左脚收回,脚尖着地成丁步;右掌向右立掌按出,掌心向外,左掌附于右腕内侧;眼视右掌 学练要点:棚、捋、挤式要做出杨式的特点,舒展大方;云手要做出吴式的特点,圆活细腻;下按中的跟步要表现出孙式的轻灵。棚出时,两臂前后均保持弧形,搠出、松腰、弓腿三者必须协调一致。下捋时,上体不可前倾,臀部不要凸出,两臂下捋须随腰旋转,仍走弧线,左脚全脚掌着地。向前挤时,上体要正直,挤的动作要与弓腿相一致。 三、左单鞭 上体左转,左脚向左迈一步,脚跟着地,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右掌变勾,左掌经面前翻转向前推出,掌心向前;眼视左掌 学练要点:左手向外翻掌前推时,要随转体,边翻边推出,上下肢动作要协调一致。单鞭时,上体保持正直,松腰,两肩下沉,左肘与左膝上下相对。 1 四、提手 1.扣脚摆掌:重心右移,上体右转,左脚内扣;左掌向右平摆划弧

陈氏太极拳四十二发劲

陈氏太极拳四十二收劲之阳早格格创做 陈氏太极拳是各派太极拳的初源.它是由河北温县陈家沟太极拳启山祖师陈王廷所创,历经三百多年的传袭,兴衰没有衰,并以其特殊的技打取健身功能,广受中中人士青睐.太极拳流派甚多,便陈氏太极拳而止,也有佳多套路,有新取老,大取小之分的拳势.随着时代的需要,大家们编了很多新的套路,其中四十二收劲是太极拳大家陈照奎所组编的.那套功妇架的特性为:动做技打明隐,适用性强;刚刚柔相济变更快;圆圆突变,缓走柔,快挨刚刚.练此套路必须有一定太极功妇圆可教练.底下介绍四十二收劲拳势动做及训练央供,视太极拳快乐喜爱者共共研习之,从习练中更快明白太极之理,巩固太极功妇. 第一势:腰拦肘

动做一(图1)坐身中正,二目仄视,唇沉关,舌抵上颚,齿沉合,里北背北而站. 动做二(图2)身体缓缓下重,腿微伸,气下重,二臂上掤,左脚顺缠,左脚顺缠,重肩肘,脚取眼仄,眼视左脚中指. 动做三(图3)交上势,中心先正在左足,左足足跟抬起,划中弧背身退却步.身体背左转,躯搞转动戴动脚足,左脚顺缠,左脚顺缠,单脚下捋,中心移至左腿,上下相合,定势塌腰重气,目视正北圆. 动做四(图4)交上势,真收顶劲,身体背左转,中心移至左腿,成弓步.共时上肢单脚相合,如抱球状,左脚正在中,左脚正在里,脚心相对于.重肩垂肘,含胸塌腰,目视前圆. 动做五(图5)交上势,身体背左转.随体左足中划弧45度上一步,成左真步.共时,单脚相合,互抓脚腕,塌腰紧胯,劲蓄左背,意贯左肘,蓄劲待收,目视前圆. 动做六(图6)交上势,中心前移至左腿,腰胯背左转动,蹬左足帮力,弓左膝,重肩收左肘劲.收劲时裆劲应扣合,意贯肘尖,目视肘前. 第二势:上挑肘 动做一(图7)交上势,身体背左转动,左足随体而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