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分析前阶段的质量保证
医学检验分析前后的质量保证

医学检验分析前后的质量保证医学检验是医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对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然而,任何医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都需要经过严格的质量保证控制,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1.样本采集和标本处理:样本采集和标本处理是医学检验分析中的第一步,也是具有重要影响的环节。
确保正确的样本采集和标本处理对于准确的检验结果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应该有明确的样本采集和标本处理操作规范,并进行培训和监督,以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2.实验室设备和试剂的质量控制:医学实验室需要使用各种设备和试剂来进行检验分析,这些设备和试剂的质量对最终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医疗机构应该选择可靠的设备和试剂供应商,并建立质量控制机制,比如校准、验证、质量控制品的使用等,以确保设备和试剂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检验人员培训和认证:医学实验室的检验人员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认证,以获得必要的技术和知识,能够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结果解读和报告编写。
医疗机构应该建立完善的人员培训计划,包括定期的培训和考核,以确保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4.质量控制与质量评审:医学实验室应该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审。
内部质量控制是通过使用质控品、进行日常的质检和质控记录来监测实验室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外部质量评审则是通过参与外部质量评审项目,与其他实验室的结果进行比对,以评估实验室的技术水平和结果准确性。
5.质量管理和不断改进:医学实验室应该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并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
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制定质量政策和目标、建立质量手册和操作规程、建立质量记录和档案,以及持续监测和评估实验室的质量绩效。
通过这些质量管理活动,实验室可以不断改进和提升工作质量,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医学检验分析的前后质量保证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到样本采集和标本处理、设备和试剂质量控制、检验人员培训和认证、质量控制和质量评审、质量管理和不断改进等多个方面。
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分析前质量管理

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分析前质量管理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分析前质量管理是指在进行任何检验前的一系列质量管理措施,旨在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该过程涉及实验室的设备、试剂、方法、人员等方面,包括校准、质控、质量评价、人员培训等。
首先,医学检验实验室的设备校准是保证实验室测试结果准确性的基本要求。
设备的校准应该定期进行,确保测量结果与参考值一致。
校准应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并记录在校准报告中,以便日后参考和审核。
其次,质控是对实验室进行日常检测工作质量的监测和评价。
医学检验实验室应建立质控体系,定期进行质控样品的测试,比较所得结果与已知结果,并分析和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室还应建立质控样本库,以确保质控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此外,实验室还应进行质量评价,包括参加外部质量评价和参比方法评价。
外部质量评价是通过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较,以验证实验室的测试结果和方法是否准确、可靠。
参比方法评价是将实验室的方法与标准方法进行比较,以确保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为了保证实验室人员的操作准确性和可靠性,实验室应定期进行人员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实验室的操作规程、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质量控制的要求等。
实验室还应定期进行内部审核,确保实验室工作符合质量管理的要求,并提出改进建议。
此外,实验室还应建立完善的质量记录系统,记录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措施、仪器校准记录、质控结果、质量评价结果等。
这些记录用于追溯实验室工作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持续改进。
总之,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分析前质量管理对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通过设备校准、质控、质量评价、人员培训和内部审核等措施,实验室可以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检验工作的质量水平,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检验结果。
临床试验室质量管理——分析前中后的质量保证

一、分析前阶段质量保证
工作内容:保证检验项目申请的科学、合
理性;根据临床医师的检验要求,患者的病 情正确准备;原始样本的正确采集及运送送。 也就是说这一阶段质量保证工作是为保证检 验结果能真实、客观地反映患者当前病情或 健康状态所应采取的必要保证措施。任何一 个环节处理不好,均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 性。
7、溶血 溶血标本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项目 ALT AST Glu K LDH 红细胞/血浆 6.70 40.00 0.82 22.70 180.00 溶血标本/正常标本 2.20 3.59 0.91 1.91 8.04
(三)标本的正确的采集
标本的正确采集应注意的基本问题
1、采样时间的控制——最佳采样时间的选择 2、采取具代表性的标本 3、采取最合乎要求的标本 4、唯一性标志 5、努力做好患者的配合工作
脂血:其产生的主要影响如下。 ①被分析物分布非均一性; ②血清或血浆中水分被取代,有时可达10%左右; ③对吸光度的干扰; ④物理化学机制的干扰。如标本中的脂蛋白可整合亲 脂成分,降低与抗体的结合,产影响电泳和层析。
患者状态的影响
饮料如咖啡可使淀粉酶、ALT、AST、ALP、TSH、 Glu等升高。 酒可使Glu降低。 抽烟可使血小板压积、碳氧血红蛋白升高;使免疫 球蛋白降低。
(二)病人准备
患者状态是影响检验结果的内在的生物因
素,包括固定的和可变的两个方面。、饮食 (含饮料、抽烟)、 药物、溶血、脂血等
患者状态的影响
1、 情绪:有研究指出,患者处于激动、兴奋、恐惧 状态时,可使血红蛋白、白细胞增高。 2、运动:可使ALT、AST、LDH、CK等等一时升高; 还可引起血中钾、钠、钙、白蛋白、血糖等成分的 变化。劳累或受冷、热空气敇,往往可见白细胞的 增高。 3、体位:体位从立位到卧位时Hb下降4%:Hct下降 6%;ALT下降7%;T4下降11% 4、昼夜生理变化:
血液检验分析前质量保证和室内质量控制要求

血液检验分析前质量保证和室内质量控制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分析前质量管理分析中质量管理分析后质量管理一、分析前质量管理1)做好操作人员上岗前的培训2)选择合适的仪器安装环境(远离电磁场、热源、防潮、防阳光直射、温度18-25度、湿度<80%、要有稳压电源3)做好仪器的鉴定和校准(包括准确度、精密性、重复性、可比性、干扰试验等)4)结果的比对5)做好分析前仪器的校准6)注意受检者生理状态对结果的影响①妊娠5个月以上或新生儿WBC明显增多②大量吸烟,血中HbCO增高,Hb会明显增高,特别是煤气中毒更为明显③每日不同时间WBC 也有一定差别。
7)分析前标本应注意的事项:标本的采集、抗凝剂、血标本的存放标本的采集:保持标本完整性、控制各种干扰因素;保持标本新鲜,及时送检;拒绝溶血混匀PLT;混匀不完全;抗凝不完全,导致血小板聚集或产生血凝块,从而影响检测。
抗凝剂:血常规检验首选抗凝剂为EDTA—K2,浓度一般为1.5-2.2mg/ml。
要注意的是,有些标本会出现EDTA-K2耐受问题(PLT假性极度低下)。
解决方法:可采用枸橼酸钠抗凝。
血标本的存放:若标本不能及时检验,须采取有效存放措施,血常规应放常温放置,不超过24h,放冰箱PLT会减少。
二、分析中质量管理1、仪器的正确操作与注意事项(1)每日开机后,首先用稀释液测定仪器背景(本底计数)(2)标本在检测前一定要充分混匀。
2、室内质控CBC质控的要求质控品的选择:推荐使用非定值质控物,应至少使用2个浓度水平(含正常和异常水平)的质控品质控的数量:至少两个水平质控项目:Hb、WBC、RBC、HCT、PLT质控频率:门诊至少1次/8小时、病房2次/24小时质控方法:至少使用L-J法靶值的确定:至少检测3天,至少20个结果的均值、SD的确定:通过一段时间的反复检测确定,室内质控的平均标准差作为该质控品的SD失控的判断规则:实验室自定,推荐至少使用13S规则失控的分析与处理、失控报告的填写失控数据的管理:原则上每月统计1次3、注意某些病理因素对结果的影响1、由于MM、巨球蛋白血症、转移癌等疾病血中含冷球蛋白或白血病、妊娠、糖尿病血中含冷纤维蛋白,可使血液中非晶体物质聚集,因而导致WBC、PLT假性增高,解决方法:将标本放置37度水浴箱30分钟,握在手心,充分颠倒混匀后,立即上机检测。
检验分析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及流程

检验分析前、中、后的质量控制一、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该阶段是从临床医生开出检验单、患者准备、原始标本的采集、储存、运输直至检验室验收、检验等全过程。
(1)、准确填写检验申请单:医生要准确无误地填写申请单,字迹要清晰可读,写明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病案号、诊断以及标本来源,有时还要附有简单的病历,特殊情况说明等临床资料。
如果这些内容一旦被漏填、忽视、错填或者填写不清,都会使检验人员在检验操作过程不能全面获取患者信息,以至于不能根据患者生理变化对检验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出现错报、漏报、误诊等情况。
(2)患者准备:此项工作可以确保送检的标本质量,避免一些生理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例如,当患者处于兴奋、激动、恐惧状态时,可导致白细胞、血红蛋白增高;患者运动时,可以导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等一时增高;而且还可以引起血中钠、钾、钙以及清蛋白、血糖等指标的变化;高蛋白饮食可引起尿素、三酰甘油、尿酸、血糖等增高;另外服用药物以及疲劳、熬夜、饮酒等都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所以,当采集患者标本时应尽可能的规避上述情况。
如果确要检验,而又存在上述情况,应该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从而方便检验人员客观地解释检验结果。
(3)标本采集注意事项:正常情况下,对患者进行采集标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核对检验申请单所填写与标签是否一致;②采血最好以坐位或卧位,从而确保安全;③止血带压迫时间不宜过紧、过长,也不要用力拍打穿刺部位,检验人员应在穿刺入血管后立即放松止血带;④采集标本的器材一定要符合实验要求;⑤避免血标本的溶血和标本的污染。
(4)、检验中心人员检验理论知识的提高,定期对检验中心人员进行培训。
(5)、临床护理人员对标本采集、运输要求理论知识的提高,检验中心定期安排人员到临床科室进行相关培训。
(6)、正确合理运用医院信息系统(Lis系统)对标本实现全程监管。
二、分析中的质量控制该阶段是从接受标本开始,主要包括维护仪器、准备试剂以及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等,直至检测结果出来。
分析前质量保证及检验结果解读

分析前质量保证及检验结果解读前质量保证及检验结果解读如下:质量保证是指在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和提供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控制措施和评估手段,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预定的质量标准和用户需求的过程。
质量保证包括对原材料的采购,生产过程中的控制和监督,以及最终产品的检验和评估等环节。
首先是对原材料的质量保证。
原材料是产品生产的基础,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质量。
因此,在采购原材料时,首先要对供应商的能力和信誉进行评估,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可靠。
同时,还要对原材料进行抽样检验,确保原材料的成分、物理性能等指标符合要求。
其次是对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在产品生产的每个环节中,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避免生产过程中的不良品和缺陷品。
比如,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工艺参数,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调整,确保产品的尺寸、外观等指标符合要求。
同时,还要进行设备的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以避免因设备故障而导致的产品不良。
最后是对最终产品的质量检验和评估。
这是质量保证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最直接的质量控制手段。
通过对产品进行抽样检验和全面检验,可以评估产品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同时,还可以采用一些统计方法,对产品进行批次质量的评估和预测。
如果产品不符合质量要求,则需要进行相应的纠正和返工,以确保产品的质量。
对于质量保证及检验结果的解读,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对质量保证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估。
通过对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和最终产品检验结果的分析,可以评估整体的质量保证情况。
如果各个环节都符合要求,那么说明质量保证工作良好;如果出现质量问题,那么需要对相应的环节进行改进和强化。
2.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分类和分析。
通过对不合格产品的分类和分析,可以了解不合格品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比如,可以对不合格产品的缺陷类型、产生原因、发生频率等进行分析,找出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
然后,针对问题进行改进和纠正,以提高产品的质量。
3.建立质量指标和监控体系。
检验分析前中后质量控制

检验分析前中后质量控制检验分析前中后质量控制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在制造和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是不可或缺的步骤,它不仅可以确保产品符合规范标准,而且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本文将分析检验分析前、中、后三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
一、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在产品投产之前对原材料和设备进行严格检查和测试,以确保产品的质量。
在这个阶段,关键的控制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原材料的质量必须得到保证。
原材料是产品的基础,直接决定了产品的质量。
因此,在采购原材料之前,必须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审核和评估。
只有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达到一定标准,才能被列为合格供应商。
此外,采购部门还应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跟踪检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稳定性。
其次,设备的状态和性能也需要进行检查和测试。
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于产品的质量至关重要。
因此,在投产之前,需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同时,还要对设备的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估,以确认其工作效率和稳定性。
最后,检验分析前还需要进行员工的培训和教育。
员工是质量的保证,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员工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
因此,在投产之前,应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资格考核,确保他们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二、检验分析中的质量控制检验分析中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参数进行监控和调整,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在这个阶段,关键的控制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需要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严格监控。
关键环节包括温度、湿度、时间等,这些参数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设置相应的监测设备和仪器,对关键环节的参数进行实时监控。
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其次,对产品进行抽样检验。
抽样检验是检验分析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有效地评估产品的质量。
在进行抽样检验时,应根据产品的特点和规格,制定合理的抽样方案。
抽样时应注意随机性和代表性,避免偏差的产生。
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及管理

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及管理摘要:近些年来,随着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与升级,医院医疗水平有着明显提高。
检验分析报告的质量直接影响临床医生的诊断开具与治疗决策,所以要确保检验分析报告客观反映病患身体的真实数据。
而检验分析也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检验分析前期的正确处理是得出真实数据的前提。
本文现就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以及管理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期望能得出正确的检验报告供临床参考。
关键词:检验;质量控制;管理检验分析准确性最主要是确保检验分析前相关工作的正确实施,如果标本收取存在一定污染,那么接下来的检验分析再精准也难以得到正确结果。
在查阅相关数据后发现,70%~80%左右的实验误差发生在分析前阶段[1]。
所以在检验分析前阶段做好质量控制及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毕竟无论是后期仪器的数据分析还是相关人员的正确操作也弥补不了标本收取时的发生的问题。
一、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及管理的意义检验学科近年来发展尤为迅速,出现了更加先进的检验方法及理念,同时也由越来越多的先进检验仪器投入使用,服务于各种各样的检验项目。
医学检验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对其质量和效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实际工作来看,检验分析前阶段,质量控制及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易被忽视,而对这一阶段质量控制工作的忽视,往往容易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
作为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过程的高效性,都直接影响患者的诊疗效果[2]。
对此,必须要高度重视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及管理工作,妥善处理好每个工作细节,尤其要针对检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控制及管理策略。
无论是检验标本的管理,还是检验项目的选择,都应该以安全高效为原则,为医生做出合理的诊疗判断提供科学的检验依据,助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更快更好发展。
二、检验分析前阶段的质量风险点(一)临床医生开具检测项目的准确性临床医生在实际检测项目开具的时候需要根据患者病情开具出正确的检验项目,这就有必要确保临床医生对各类检验项目有一个充分的认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中国 现 代 医生 C N 8 HIA M0D R Oc - E ND 1 0R
一
6 实验室 标本接 收方 面 : 人验收 处 理储存 专
验收标本 主要 包括检验项 目与真空管 的选择是否对应 ; 惟
晨 尿 为 最理 想 。
42 标本 的取 样 .
使用符合 11 . 要求 的仪器 、 试剂 、 校正液和质控物 。 严格按操
作规程执行, 做好检验系统的校准, 或 ) 和( 校准验证 。
1 . 室间 、 内质 量评 价 3 室
要选取有代表性的部分 , 如粪便取其黏液 ; 痰取非唾液部分。
1 操 作规 程 . 4
此要规范操作防止溶血 。采血的体 位有立位 、 坐位和 卧位三种 , 要注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有些项 目要 注意注明采血 时间与体 位, 如生长激素和高血压 的化验指标 。需要抗凝的要正确选用抗
凝 试剂 。 4 采 集血 样 后 的核 对 . 4
检验项 目、 仪器的维护、 校准和使用都应制定符合实际工作工 作情况的标准操作规程 。操作人员对操作规程必须熟悉和遵守。
性标识是否完整 ; 标本是否溶血 、 脂血 、 黄疸 ; 细菌培养 的标本
( 转第 8 下 4页 )
是否被污染等 , 对不合格的标本要退 回重新取样并注明原 因。离
・
个 案报道 ・
21年3 00 月第 4 卷第 9 8 期
肺 癌治疗中 气管 瘘2 并发 食管 例
柳 斌 余 萍
・
医院 管理 ・
21 0 0年 3月第 4 8卷第 9期
检 析前阶 质量 验分 段的 保证
李爱军 王新娟 (. 1 山东省寿光市人 民医院 , 山东寿光 22 0 ;. 6 70 2滨州医学院 , 山东滨 州 26 0 ) 5 6 3 【 摘要】医学工作者应对检验分析前 阶段 的质量保证充分重视 ,该文对我 院在其 中各个环节采取的管理方法 和措施进行了
总结 , 旨在提高检验质量 。
[ 关键词】 分析前阶段; 质量保证; 检验 【 中图分类号】 46 【 R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390(000—8 0 17— 712 1)96—2
根据检验科 的工作特点 , 实验室质量保证工作有 三个 阶段 : 分析前阶段 、 分析过程阶段 和分析后阶段 。检验科一般对分析 中 和分析后的质量保证工作 比较重视。分析前 的质量 保证 工作 是 在实验室 以外完成 的 , 涉及人 员有临床医生 、 护理人员 、 负责传 递样品的卫生员以及患者等 , 因环节较多不易控制 常被忽视。有 资料显示 , 分析前误差约 占整个实验误差的 7 %。所 以分析前 阶 0
临床 医生要做好与患者的沟通 、 解释 , 向患者说明检验项 目 的 目的与注意事项 ; 于有创性标本采集 , 消除恐惧情绪 ; 对 要 避 免药物 、 饮食 的影响 ; 患者 留取合格标本的方法 、 注意事项。
段质量保证对提高检验质量非常重要『 1 】 。下面就我院临床 检验分
析前 的管理方法和措施介绍如下。
审核 人 员 等m 。
5 样 品的运 送方 面 : 重视 运输 尽快 送达
负责运送标本 的医护人员应掌握有关知识 ,要严格遵守相 关规定 。确保标本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快送至实验室 。
2 医生方面 : 加强沟 通 合 理选 项
目前 , 对疾 病的检测不断有新 的检验项 目和检测方法 出现 , 在提供 了丰 富检查手段的同时 ,也 出现了临床 医生 如何合理选
( 四川省肿瘤医院肺 部肿瘤病区 , 四川成都 6 0 4 ) 10 1
【 关键词】 气管食管瘘 ; 肺癌 ; 支架
【 中图分类号】 74 【 R 3.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17—712 1)98— 1 639O(000—4 0
1 病例 资料
病例 1 患者 , 男性 ,2岁, 左肺癌术后 2 年 , 6 因“ 声嘶 1 ” 周 人院。 2年前 因刺激性 干咳就诊 , 胸部 C T发现左肺 占位伴纵隔淋 巴结肿 大 ,遂于全麻下行 “ 左肺 下叶切除术及 系统 淋巴结清扫 术” 术后病理 ( , 左肺 ) 低分化腺癌 , 术后用 N ( P 长春瑞滨 +顺铂 ) 方案化疗 4周期 。1 年前 复查胸部 C T示纵隔淋巴结肿大 ,头部 M I R 示颅 内转移 , 遂行纵隔及全脑放疗 , 同时予 D ( P 多西他赛 + 顺铂 ) 化疗 4周期 。 周前 出现声嘶、 1 进食梗阻感 , 复查胸部 C T示
4 采 集 过 程 . 3
一
些采血不 良习惯造成的标本溶血 占溶血标本 的 6%t 因 2 s  ̄ ,
实验室开展 的检验项 目需参加 由临检 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 价活动和拟定具体的规定 。发现存在 的问题后 , 要积极采取措施 和改进检验方法。实验室 1常质量控制 , 3 坚持每 1随标本进行测 3 定, 可保证维持检测结果 的精密度 和稳定性。
液和质控物 。选择标准 为 : 仪器在国家相关部 门登记 注册过 , 配 套试剂盒有正 式批 准文号 ,校正液和质控物为仪器使用说明上 要求使用 的, 或权威机构推荐 、 要求 的。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 、
可靠。
1 校 准和 校 准验 证 . 2
血液的检测一般为早 上空腹 1h以上 ;尿液常规沉渣 一般 2
15 检 验 报 告 .
核对 内容有惟一性标志如患者姓名、 科室 、 床号等 ; 标本 、 项
目的名称 ; 采集时间 ; 试管标签与申请单的一致性 。
检验报告应包含尽 可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信息 , 如实验室标识 ; 患者 的惟一
标 识; 标本采集 、 接收时间 ; 检验结果和生物参考值 区间 ; 操作和
1 实验 室方面 : 强化 管理 不断提 高
1 检 测 系统 的 管理 . 1
4 标 本的 采集 : 键环 节 正 确 采集 关
对 采集者 的培训非常重要 。培训 内容有采集 时的注意事项
和标本 的采集规范。
41 采 集 时间 .
检测系统 内容包括 实验室使用的检验设备 、 检验试 剂、 校准
医院内积极履行职责 , 不定期编写分发新项 目宣传资料 , 介绍其
临床 意义 、 生物参考值范 围、 同类指 标的 比较 区别等 ; 时常统一 组织 临床 医生开展这方面的学 习 , 以帮助他们更好 、 更快地掌握
新知识、 合理地选择检查项 目。
3 患者 方面 : 作好解 释 至关重 要